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上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三上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三上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三上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简案《写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王静

【背景说明】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既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那么这一单元的习作训练究竟是侧重于哪一个方面呢?仔细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在这一单元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分别通过一件平凡的小事体现了人物美好的品质。由此,我确定了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

1、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2、学会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说和做来表现人的品质。

3、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表达清楚。

【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初解课题

1: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板书熟悉)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出来。

2:下面我请大家用熟悉说一句话,看谁反应最快,只有三次机会,好好把握啊

3:大家说得真棒,接下来老师的要求变了,请你快速说出熟悉的人是:

众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

4:同学们,从大家的回答中我看出来了,你熟悉的人有家人,有老师,有同学,有邻居等,你看我们身边熟悉的人还真的不少,今天我们就学习写一篇作文“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5、默读习作内容,画出习作要求。板书习作要求。

二、指导解题确定主题

1: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故事,那么我们要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什么事呢?别着急,让我们先看看课文内容都写了什么。(出示课件:本组课文题目)

2、对啊,同学们,你看这四篇课文都写了名人的一件事,而且通过一件事表现了他们的可贵品质。(板书品质)。同学们,请你思考一下,生活中,除了诚实守信等,你认为还有哪些做法也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你能说来听听吗?看看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关心同学,帮助同学。热爱劳动。节约用水。勤俭节约。拾金不昧……)

(1):对啊,同学们很细心,大家刚才说的这些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好的行为,好的品质。但是这些美好的品质是不是只在名人身上才有呢?

(2): 哦,你们说得太好了,你们都是有心人,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确,美好的品质不仅仅名人具备,在我们身边的人身上同样具备。那么我们身边熟悉的人身上发生了哪些值得写的事情呢?今天我们就写发生在熟悉的人身上的这件事,就要求通过这件事情表现出人物身上的一种优秀品质。

三、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1: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请你快速写出最熟悉的四个人。

2:想一想,在四个人中你最想写谁,他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同学们选好了没有?把你的选择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4:大家真棒,我看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都找出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怎么才能把你了解到的这件事情写好呢?

四、结合阅读,指导表达

1:万事开头难,要想写好一件事情,开头很关键。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开头是怎么写的?

出示课件:《灰雀》: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小摄影师》: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

《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

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我不能失信》: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

2:大家读一读,看看每篇文章的开头都写了什么呢?

3:哦,原来写一件事情,要先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写出来啊,那大家想一想你要写的那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故事中有什么人呢?想好了,你也赶紧把自己的开头写下来吧!

4、生写开头。

5、生朗读自己的开头(略)

6:这几个同学真聪明,一点就通。但是文章仅仅有一个开头还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的事情怎么写呢?咱们再看看课文。出示课件《小摄影师》片断: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

上一坐,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 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

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1):我邀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个片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在他们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我把文章改一下,大家再来看,出示: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小男孩提着照相

机跑出去了。

(4):我请高尔基和小男孩坐下,读解说的同学,请你一个人大声读。

(5):同学们,这样一改,你感觉怎样?

(6):哦,原来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是从他们的话语中表现出来的啊,你看人物说什么对表现人物的品质多么重要啊!(板书说什么)

7:昨天老师发给你一篇小朋友写的作文《奶奶擦楼梯》,咱们看看这里面的奶奶说什么了:

出示课件:

1奶奶头也不抬地说:“我不累,你看这扶手多脏啊。每天上下楼扶着它把手都弄脏了,还是擦干净了好。”

2奶奶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小畅,你以为奶奶擦这楼梯扶手只是为自己方便吗?这你可就错了。孩子,做人啊,哪能啥事都为自己想!人活着如果能为别人做点事,心里才踏实,才高兴啊!”

3在二楼拐弯处我看见奶奶正在使劲地擦楼梯扶手。走近一看,只见奶奶的额头上沁出了许多小汗珠

(1)引读奶奶头也不抬地说:……

生接读:“我不累,你看这扶手多脏啊。每天上下楼扶着它把手都弄脏了,还是擦干净了好。”

师生继续接读第二句

(2):同学们刚才我们读得都是?生:奶奶说的话

(3):从奶奶的话语中看出奶奶是个怎样的人呢?

(4):同学们会读文章,也会体会文章了,从奶奶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奶奶的可贵品质,那么我们一起读第三句:在二楼拐弯处我看见奶奶正在使劲地擦楼梯扶手。走近一看,只见奶奶的额头上沁出了许多小汗珠

生齐读

(5):同学们从刚才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同学们,你看要想把一件事情写好,不但要写出人物说了什么,还要?

生:写出人物做了什么。

(7):对,我们在写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想想人物当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真实的写出来就是一篇好作文。那大家闭上眼睛,把自己要写的事情在大脑中回想一遍,想想我们熟悉的人当时说什么了,怎么做了?生闭目回想。

五、巧起题目笔录成文

1:同学们,既然事情想好了,我们也知道该怎么写了,那我们起一个怎样的题目呢?老师提醒同学们自拟题目要做到: 1、紧扣事件。 2、新颖别致。 3、简洁凝练。

2:出示参考的题目。借鉴的题目有:1、《助人为乐的他(她)》2、《夸夸我的__________ 》3、《一诺千金》4、《金子般的“心”》5、《学习的好榜样》6、《向他致敬》

板书设计: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熟悉的人

说了什么

一件事品质

值得写做了什么

作文一《这就是我》教案

《这就是我》教案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写作力求有创意,写作就是创造的过程,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合适的语言,文从字顺的表达,也是创造力一种表现。 写作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就是我》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个作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个作文,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从而完善自我的途径。本次学习在教材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感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 从小学进入初中,成为一名初中生,学生在这种转变中感受到了新奇、兴奋与激动。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熟悉的或是不熟悉的新老师和新同学,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渴望被认可和交流的愿望。那么,学期初,我们何不仅仅抓住新生入学时内心相互交往的情感需求,通过作文课,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这种真实的阅读期待中“一吐为快”呢?为此我们设计此作文专题。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抓住特征从而反思自我、发现自我价值、正确认识自我 2.能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和独到的思想认识展现自我风采 3.能选择合适角度表现自我的鲜明个性,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自我 评价活动方案 第一环节:介绍自己。由老师简介自己引出学生介绍自己,通过自我介绍了解可以从那几个角度介绍人物。 第二环节:探究指导。讨论探究—创新技法。使学生明白除了抓住特点、写得具体、写得真实外,还要写得美,写得新颖把熟悉的内容写出新意,写得出人意料,写得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三环节:竞猜游戏。十分钟“这就是我”话题写作——竞猜。根据学习的作文方法,用10分钟时间写一个作文片段,要求片段体现展现鲜明特点。 第四环节:写作训练。 教学过程 一、介绍自己 1、教师介绍自己。 从职业身份、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生活嗜好、教书心得等方面介绍自己 今天老师见到大家,为了结识各位,情不自禁地来了一次自我推销中国是礼仪之帮,来而不往非礼也!刚才老师介绍了,我想认识结交我们班上的同学,哪位同学愿意跟老师交朋友,请你向老师介绍一下你,好吗? 2、学生介绍自己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哪天你出门在外遇到不方便,想找个人帮忙,经熟人介绍,你知道了一个老乡就在此地,给他打个电话,兴许能有帮助可是他不认识你呀,你怎么介绍自己呢?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写作《学会记事》 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重点: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 教学难点: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18节) 导入:一、谈话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新授:二、请同学们阅读《学会记事》,并交流阅读心得。 讨论:1.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 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 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条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 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语言点教案设计 无答案

B3U2 Language Points 【学习目标】 1.Master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ustrated, be amazed at, get away with…. 2. Master sentence pattern: Nothing could be better 【学一学】 I.课文回顾(请依据课文填空): 1. Wang Peng sat in his empty restaurant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感到很沮丧) 2. “_________ could be _________ .” he thought. (没有什么比这更好了) 3. Something terrible must have happened if Li Chang was not coming to eat in his restaurant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像往常做的一样) 4. Wang Peng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因..而感到吃惊)this and especially at the prices. 5. He couldn’t have Yong Hu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允许某人做某事) telling people lies! 6.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restaurants was _________!(开始了) 7. She didn’t look happy but_________ _________ (怒目而视)him. . 8. Wang Pengwei was just enjoyi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又一盘)of dumplings. 【讲一讲】 II. 精讲释义: 1. (P10) Wang Peng sat in his empty restaurant feeling very frustrated. 【寓词于境】 (1)“We can’t go out in this weather,” said Bob,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含义_________________ (2) They stood there for half an hour watching the stars in the sky. 含义_________________ (3) The teacher stood in front of the blackboard, teaching us English. 含义_________________ 【用法归纳】 (1) -ing 形式短语做_________状语。 (2) frustrated adj. 挫败的,失意的be frustrated with 对...感到沮丧 frustrating adj. 令人沮丧的 【完成句子】 (1) She buried her head under the pillow, ____________. (cry) (2) He came into the house____________(carry) a bundle of clothes. 【翻译句子】他站在公交车站读报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P10) Nothing could be better.” he thought. 【寓词于境】 (1)— I have never seen a better film. —I can’t agree more.含义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案

介绍自己 教学内容: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介绍自己. . 写完以后再加一个题目,如《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地女孩》. 教学目标: .学会有条理地作自我介绍. .认识“自我介绍”地训练跟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能自觉地学习作自我介绍. .了解做我介绍地一些方式方法.了解自己地特点是什么:如. 外貌、穿着、性格、爱好、优缺点. 指导学生通过事例来表现特点地方法:先概括后具体.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于习作素材地搜集: 、搜集自己过去地照片. 、打开记忆地闸门. 、搜集自我介绍地有关习作. 、学习别人地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课)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 . 教师自我介绍创境. 听了老师地介绍对老师有所了解. 这就是自我介绍. . 看小朋友也来了. 他是怎么自我介绍呢?(出示范文) . 根据提示内容回答问题. 板书:外貌、穿着、性格、爱好、优缺点. (二)交流体会写作方法 . 同学们学会了自我介绍,现有就让我们彼此了解吧! . 你最想了解谁?(同桌、班长、其他同学) . 写作时注意什么?(介绍时性格、爱好、优点缺点时,一定要举个例子.) . 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小组互评) . 学习汇报:你了解了几位同学?先把其中几位介绍给大家. . 教师语言创境:开学不久. 同学们都很想了解你. 请你来向大家介绍自己. . 请同学上台介绍.(要求:做到有礼貌,声音响亮,内容清楚,表情自然.) . 师生进行评价. . 小结.今天学习了介绍自己. 大家都说得很好. 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向刚认识地叔叔、阿姨或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开启心路,点拨写法. 上一节课. 我们都作了自我介绍. 大家讨论一下.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①学生回忆,教师小结.概括出外貌特点、爱好特点、个性特点等方面. ②板书:开头→ 中间部分:特点(外貌特点→爱好特点→个性特点等等)→(要有具体事例)结尾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读一读下面地一段话,说说写出人物地什么特点,你学会了什么方法.想一想,怎样写自己. 【外貌特点】 你看,她那一排长长地刘海像一排门帘从额头上垂下来,把眉毛都盖住了,眉毛下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教案资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1、沟通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堂、课本、学校内外的联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认识二者关系密切; 2、练习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3、写出自己独特感受,体验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运用; 二、老师指导 【我要写】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堂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我们要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去,走进生活的阅览室,去观察社会,去观察生活;去感受语文,体验语文;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写什么】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写出对“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深刻认识和独特的感受 【怎样写】对这类作文,可写的材料很多,关键在于“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具体说来,可从下面几方面从严选材。 一是围绕和突出主题。从生活中选取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主题的需要。生 活与我们所学习的知识相关的内容极其丰富,有语文、历史、地理、化学等 各方面,而我们此次作文的中心是“生活处处有语文”,那就要紧紧围绕“生 活与语文”来选取材料,其余的都必须舍而弃之。 二是真实而典型。真实,是指在所选的材料中不是片面的、偶然发生的事情,

而是要合乎事物的本来面目,符合事物的规律。真实是与典型相联系的,真 实而不典型,这种真实就没有多大意义。典型的材料,就是指那些能反映事 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有说服力的材料。 三是新颖而生动。只有新颖生动,才有激励作用。什么叫“新”?大体说来, 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或者已发现已使用的能推出新意。只要我们独 具慧眼,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的材料,如果选用的好,定能出奇制胜。

《这就是我》习作教案设计

《这就是我》习作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就是我》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中年级习作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本课教学预设通过教师带头示范,师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进行集体交流、评改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形式,学会做规范的自我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用简笔画联想,突出自己某一个方面特点”的特色环节,激发学生做深入的自我介绍,融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于一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重要性,学习抓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手法,实现扎实、生动的一堂习作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清楚地作自我介绍。 过程与方法:借助简笔画,展开联想,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介绍并写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培养学生乐说、能说、敢说的能力,从而在表达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结合口语交际,利用简笔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如何抓住特点,具体地介绍自己。 教学准备:能体现教师特点的简笔画若干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猜猜神秘人 孩子们,今天老师来上课之前,收到一条神秘朋友的交友信息,这位神秘朋友说,真诚的想和咱们三年级的小朋友们交个朋友,你们愿意认识下他吗?(好!)你们的热情真让人感动。 二、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1、下水作文,引出自我介绍。要求学生在叙述过程中注意倾听。 2、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向教师作自我介绍,教师随即点评,纠正口语表达中的差错,让 学生做简单介绍。 三、学习借助简笔画突出特点具体介绍自己。 1、教师询问:像刚才这样简单的介绍,能留下多少印象?记忆能保存多久? 2、教师示范配简笔画突出特点介绍自己 (1)配合讲述小故事,讲述抓住特点介绍的重要性,让人记忆犹新。(板书:抓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作文二:童年趣事 学习任务: 1、回忆你的童年生活,写一件有趣的事。 2、确定中心,选定范围,正确选材。 3、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有趣。 习作要求: 1、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 2、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有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审题、确立中心及选材。 (一)审清题目要求,明确范围,正确选材。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比如,“我”肚子饿了,爸爸妈妈不在家,找到牙膏用力挤,亲口尝尝牙膏是什么滋味。)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比如,妈妈生病了,天天吃药很难受,于是“我”就偷偷替妈妈吃药,结果被送进医院。)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比如,麻雀啄烂了柿子,真可恶,怎么办?“我”竟从看见爸爸喝醉了酒东倒西歪的样子,突然想到并实施了“酒醉麻雀”的妙计。)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比如,晚上“我”偶然发现月亮在水盆里,马上把另一个脸盆扣在上面,大喊:“我捉到月亮啦!) 讨论:什么样的事可以算作“童年趣事”?(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分析:哪一个内容最能体现童趣? 小结:一般说来是指吸引自己,引起冲动努力去做的、富有情趣的事,是闹笑话的事。 (二)展开回忆,畅谈趣事。 回忆你的童年生活,什么事使你感到有趣?并简要说说为什么有趣?(标准是:这件事能否反映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 1、吃“棉花糖” 2、帮猫咪剃胡须 3、“洗菜”:小时候,妈妈让我洗菜,我 一看菜很多,就把菜丢进洗衣机里洗了起来。结果,菜都让我洗的稀巴烂。 4、味精与围巾:我出门帮妈妈买东西,因为读书入了神,结果把“味精”听成 了“围巾”,闹了个大笑话。 5、小小“医生”:小时候,看见布娃娃的眼睛总是“睁不开”(坏了),还以为布 娃娃生病了,于是开始想法设法为布娃娃打针…… 6、去外婆家抓鱼,但抓到的鱼都被家鸭给吃了。

第三册第2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设计者:陈静爱 第一课时(第二周)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二年级上册P8-10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 得学数学、用数学乐趣。(2)具有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小棒、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今天实验学校要组织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我们来看学校先安排了哪几个 班去参观?(出示第8页的主题图)(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2、问: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 以合乘一辆车?(想好后小组交流再汇报)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1: 1、在学生汇报中抽出问题: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辆车吗?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 式 36+30 2、怎样算36+30呢?(各种算法让学生自由回答) 3、师:大家真能干,这道题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出示小棒图)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4、学生独立尝试(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5、指名汇报(出示演算过程) 6、小组讨论:①师: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列竖式计算时,你有 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说。②学生思考、讨论:③汇报: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7、提出要求:独立完成课本第9页“做一做”(学生反馈时,教师对书写格式进行讲解)(二)学习例2: 1、师:我们来看二(3)和二(4)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35+34)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介绍自己 教学内容: 1.本次习作要求我们介绍自己。 2. 写完以后再加一个题目,如《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地作自我介绍。 2.认识“自我介绍”的训练跟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能自觉地学习作自我介绍。 3.了解做我介绍的一些方式方法。了解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如。外貌、穿着、性格、爱好、优缺点。指导学生通过事例来表现特点的方法:先概括后具体。 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1、搜集自己过去的照片。 2、打开记忆的闸门。 3、搜集自我介绍的有关习作。 4、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课)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

1. 教师自我介绍创境。听了老师的介绍对老师有所了解。这就是自我介绍。 2. 看小朋友也来了。他是怎么自我介绍呢?(出示范文) 3. 根据提示内容回答问题。 板书:外貌、穿着、性格、爱好、优缺点。 (二)交流体会写作方法 1. 同学们学会了自我介绍,现有就让我们彼此了解吧! 2. 你最想了解谁?(同桌、班长、其他同学) 3. 写作时注意什么?(介绍时性格、爱好、优点缺点时,一定要举个例子。) 4. 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小组互评) 5. 学习汇报:你了解了几位同学?先把其中几位介绍给大家。 6. 教师语言创境:开学不久。同学们都很想了解你。请你来向大家介绍自己。 7. 请同学上台介绍。(要求:做到有礼貌,声音响亮,内容清楚,表情自然。) 8. 师生进行评价。 9. 小结。今天学习了介绍自己。大家都说得很好。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向刚认识的叔叔、阿姨或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习作

我的奇思妙想 1.合理想象,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发明一种东西?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以前的许多幻想变成现实。牛顿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3.正是由于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莱特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4.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并把它记录下来。 二、明确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翻到第30页,读要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交流小结。 (1)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内容既要新奇,又要具体。 (2)要突出事物的特点,介绍它的样子及功能。 (3)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有个性。 3.齐读习作要求。 三、启发思路。 1.老师也有些奇思妙想,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会飞的汽车、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 2.你们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你们的奇思妙想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看似不可思议,但只要你们努力学习,这些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的。 3.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把这些奇思妙想归纳一下: 生活用品:衣服、鞋子、家具、伞、扫地机器人…… 学习用品:书包、书、文具盒、笔、学习机…… 公共设施:医院、学校、公路、社区健身器材…… 4.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 四、习作指导。 1.请你先想一想: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呢? 学生交流题目。(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带人飞的鞋子……) 2.我们这篇习作可以怎样写?可以列一个提纲。 开头:写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东西。 中间:详细介绍它的特点,如样子、结构、特性、功能、使用方法等。 结尾:写你发明这个东西后生活有什么改变。 3.大家可以把你要写的东西画出来,也可以参考课本上“会飞的木屋”的提示,做一个思维导图,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4.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教师选出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读一读。 2.全班进行点评。他的习作好在哪里? 3.根据刚才的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之后,同桌交流。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专题选取了四篇课文,《曹冲称象》中的主人公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们学习;《玲玲的画》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学生能在课文中感悟到生活就是这样,要乐观,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课文《一封信》和《妈妈睡了》,通过讲述与爸爸妈妈的故事,更能感受到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讲述了曹冲利用聪明才智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学习到曹冲的很多优秀品质。本单元中其他课文所讲述的故事,都体现出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通过学习课文,更能增进与父母的感情。 学习目标: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62个,规范书写2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3.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受到启发。 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感悟课文。 学习难点: 巩固识字、朗读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老师:生字、词语卡片、图片、微机 学生;搜集身边的小故事。 学习时间: 12课时

本单元每课设置2课时,共12课时 4.《曹冲称象》2课时 5.《玲玲的画》2课时 6.《一封信》2课时 7.《妈妈睡了》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 4 曹冲称象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课标表述】 1.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意思,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较为完整地讲述小故事,有表达的自信心。 【学习目标】 1.认识“称、曹”等14个生字,区分“称”和“秤”的字形、字音和字意。会写“船、然”等10个字,把“四点底”写规范、匀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4.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数学教案小数数学第三册教案第二单元教案

数学教案-小数数学第三册教案第二单 元教案 第二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 进率,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厘米和米不多,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过学生一般都 有一根20厘米长的小尺子,从尺子上可以看到厘米。所以教材想从厘米讲起,然后再讲米,以 及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材采用出示实例的方法,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注意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致 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 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时安排:2课时 1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例1~例3,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 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 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这

时教师可以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 两根纸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用红粉笔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 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分别告诉学生从0 刻度到红色 标记这一段是横放的纸条的长度,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然后提问 : “哪根纸条长?”(横放的纸条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接 着再问: “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么办?” “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如果要量像铅笔、粉笔这些比较短的东西,可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6、开火车认读生字。 7、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

新蕾版快乐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题Unit Two shapes 课时安排Lesson 1--1 教学目标To learn and master the words about shapes: shape, a square a triangle a rectangle a heart a diamond Look at the shape can say with the drill: It's a ... 通过学习能够听懂并简单回答相关形状的名称、数量和颜色问题 教学重点Master the words of the shapes 教学难点Answer the question with the sentence 训练点What shape? It's a square. 教学方法Direct method 教具Cards shape record 教学内容及环节:素质培养Step one :review 1.review the words have learnt in unit one a toy truck a toy jeep a toy a digger building blocks a robot 2.At last put the picture "robot"on the blackboard 3.T: This is a robot. I can make a robot. Do you believe it ? Please look here. (show them a robot made of shapes ) Step two: presentation 1.it's a robot. It a nice robot. Point to his head: T: It's his ...(children) head T: head. (take it away.) What shape ? T: it's a square. (if someone knows it ,let him/her tell us) 2.please find other square,please. When they fine one they can get a sticker(a shape) 3.let's see how many squares ? Let's count 1 2 3.. T: How many? Children:( say the number) 4. The same way to learn the others Eye--waht shape ---circle Ear--what shape ---triangle 通过前一单元的单词的复习,展示教师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利用分解机器人的构成来了解各个部位的图形名称,既直观又好玩。 在图中寻找学过的这个图型,有乐趣也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如何写演讲稿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了解演讲稿的写法。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组织材料的能力。 3.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4.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连接 回顾课文内容及主题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三)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引导学生认识演讲稿的写法 (1)如何写称呼 (2)如何亮明观点,引导学生围绕“祖国”说一句话。 (四)选择材料 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美文欣赏,比较异同)(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

(1)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2)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3.小组交流(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3)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五)轻松习作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六)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七)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有趣的发现》。这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的道理。练习3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口语交际”和“说说写写”五个部分。 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第一首是儿童叙事诗,第二首是散文诗。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向优美,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文蕴含的感情。《有趣的发现》是讲科学家的故事,可让学生课外阅读有关达尔文或其它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情感。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会写27个字,会认9个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诗歌的特点,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科学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过称与方法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反复诵读,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爱幼,尊敬老师的美好

意愿。 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要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习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课文7课时,练习3课时,共10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抓住“送蝈蝈”的叙事线和“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陶冶美好的心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意思。 2、感悟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关爱情怀。 教法与学法:引导点拨法,读、议结合法,想象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9课时) 课时目标

这就是我作文400字15篇

《这就是我作文400字》 这就是我作文400字(1): 这就是我 我今年九岁了,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我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小脸蛋上长着两个厌恶的小黑痣,个性是嘴巴上的小痣,妈妈总叫它贪吃痣。一头乌黑的头发长得个性的快,如果一个月没理发,妈妈就叫我小野人了。 我爱好奥数和英语。因为我在英语兴趣班上课认真,考试成绩优异,我已经获得了免费两年读口语班的资格。我的奥数成绩也很好,每周奥数课一结束,回到家我就给妈妈当小老师,把奥数老师教我的题目讲给妈妈听,妈妈总是表扬我,说:这个小老师还真称职。 我还是个电脑迷,喜爱在电脑上看作文、玩游戏。我打字很快,在作文网上,我发表了很多作文。只要玩起电脑游戏,我就会忘记时光。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忘记写作业,妈妈下班回来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 我的优点不少:上课大胆举手发言、思维敏捷、做事有职责心。但缺点也不少:做作业拖拖拉拉、粗心大意。 这就是我,一个调皮的小男孩。 这就是我作文400字(2): 十年前,随着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我就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上。 那时候的我,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上方长着一对淡淡的眉毛,这可是我脸上最不明显的特征。圆嘟嘟的脸上有一个厚厚的小嘴巴,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嘴巴的上方有一个塌塌的鼻子。脸的左右侧各有一个像3一样的小耳朵,大家说一说,我是好看还是不好看呢? 八年后,我依旧聪明伶俐,凡事总喜爱动手尝试。由于爱说话,所以我的语言很丰富,常用幽默的话语,把小朋友们逗笑。大家正在高兴的时候,如果有人扫了兴,我将会说一句话,又把大家逗开心,所以朋友们都愿意和我在一齐。 人无完人我的缺点,我从不回避,好动、上课老说闲话,好像得了多动症。我曾努力克服过,但还是自控潜力差,真不明白怎样回事了? 我的爱好很个性,喜爱做手工,只要一有时光,就会出各种各样的小东西来。比如天平、火炬、奖杯 我不光是一个好动的小女孩,还是一个爱动手动脑的小女孩呢!你们觉得我可爱吗? 这就是我作文400字(3): 这就是我 乌黑光亮的头发,一双蓝宝石似的眼睛,高高的小鼻子,一张不算白的脸蛋,和一个红红的樱桃小嘴!大家猜猜这是谁!对了!这就是我。

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则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 神州谣 这是一首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歌谣,以“三字经”的样式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与作者内心的自豪之情。 传统节日 这是一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语言简洁,句型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描绘了我国从春节到重阳节等所有主要节日及习俗。 “贝”的故 事 本课是一节识字课,通过“贝”让我们感受到汉字构造的奇妙,让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同时,学会在汉字构造规律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更加深刻地了解汉字。 中国美食 这是一篇讲述我国各地美食的课文,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美味佳肴,表现了我国美食文化的独具特色和博大精深。从衣食住行着手,使学生更加贴切深刻地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1.认识71个字,会写3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1.认识71个字,会写36个字。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4.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神州谣》...................................................2课时 2.《传统节日》.................................................2课时 3.《“贝”的故事》...........................................2课时 4.《中国美食》...........................................2课时 语文园地三............................................... 2课时 本单元课文以我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主,而基于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记忆和理解力较弱,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与课文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丰富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 单元概述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本单元以“寓言”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宋人因偶然获得一只野兔,而心存侥幸,从此放弃劳动,期望再捡到野兔,最后却一无所获,还被大家取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能指望不劳而获。《陶罐和铁罐》写了国王的橱柜里两个罐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各有长短,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鹿角和鹿腿》讲的是在丛林里,一只鹿遇到狮子后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正确看待事物,还告诉我们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讲求实用。《池子与河流》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及它们的最终结局,告诉我们:人应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还告诉我们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换来的将是毁灭。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引导学生对班干部轮流制发表自己的见解。习作以“看图画,写一写”为主题,意在锻炼学生根据图片组织语言,把画面内容写清楚的能力。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意在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文言文读通顺,背诵课文《守株待兔》。 3.读寓言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4.能就寓言故事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5.看图作文,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6.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7.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8.有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能完整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寓言故事书。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3.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难点 1.感受寓言中的人物形象,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其中的道理。 2.能就寓言故事中的说法或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3.看图作文,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4.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守株待兔》1课时 《陶罐和铁罐》2课时 《鹿角和鹿腿》2课时 《池子与河流》1课时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1 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