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栽培技术
- 格式:wps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5
金针菇种植方法
金针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将介绍
金针菇的种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种植基质。
金针菇的种植基质主要有玉米秸秆、稻草、木屑等,我
们可以根据当地资源情况进行选择。
选用质地松软、通风透气的基质,有利于金针菇的生长。
接着,进行基质的消毒处理。
将选好的基质进行蒸汽消毒或者化学消毒,以杀
灭基质中的病菌和杂草种子,为金针菇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然后,进行菌种接种。
选择优质的金针菇菌种,进行均匀的撒播或者混合搅拌,将菌种与基质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压实,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扩散。
接下来,控制适宜的温湿度。
金针菇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湿度在80%左右为宜。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控,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随后,进行适时的通风和喷雾。
金针菇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的通风和喷雾,以
保持基质的湿度和氧气的供应,有利于金针菇的生长和发育。
最后,进行及时的采收和管理。
金针菇生长周期较短,一般为15-20天左右,
当金针菇菌丝覆盖整个基质表面时,可以进行采收。
采收后要及时整理基质,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为下一轮的生长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金针菇的种植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注意细节和及时的管理。
希望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金针菇的种植方法有所了解,可以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祝大家种植顺利,丰收满满!。
蔬菜大棚冬季轮作金针菇栽培技术金针菇是一种高产、高经济效益的食用菌,它适合在蔬菜大棚内进行冬季轮作栽培。
本文将介绍金针菇在蔬菜大棚中的栽培技术。
在选择金针菇的种源时,应选择具有生长快、丰产稳定的种质资源。
常见的金针菇种子包括大棉花、金锦、黄金蜡、广安红等。
一般来说,种子的选择应根据栽培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在金针菇的栽培过程中,土壤的选择非常重要。
蔬菜大棚内的土壤应保持松软、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充足的水分。
在前茬蔬菜收获后,应进行腐熟有机肥的追施,保持土壤肥力。
要注意陆域排水,避免水沉淀或水logged的情况发生。
然后,金针菇的种植方式可以有两种选择:扎扣法和铺膜法。
扎扣法是将种子用绳子扎成串,再固定在菌袋内进行栽培。
这种方式种子的利用率较高,但处理较为繁琐。
铺膜法是将种子直接撒在栽培床上,然后用塑料膜覆盖。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但种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接着,金针菇的栽培温度是影响菇丝生长和丰收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金针菇的适生温度为15-20摄氏度,最适生温度为17-20摄氏度。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金针菇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冬季轮作金针菇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温度稳定,并及时调整温度。
在金针菇的栽培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湿度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菇丝生长阶段要保持相对湿度在80%左右,菇盖生长期下降至60%-70%左右。
为了保持湿度,可以通过浇水、喷水或设置湿帘等方式进行调控。
金针菇的病虫害防治也是冬季轮作金针菇的关键。
常见的病虫害有褐斑病、轧菇病、菇绿霉病、金蝽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进行病虫害监测,采取机械、生物、物理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如及时清除菌床上的病菌部分,保持通风良好等。
冬季轮作金针菇是在蔬菜大棚中进行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
通过选择合适的种源、适宜的土壤、合理的种植方式以及科学的温度湿度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保证金针菇的高产稳产。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你的金针菇栽培有所帮助。
金针菇栽培技术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是一种常见且受欢迎的食用菌,它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其备受喜爱。
金针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菜肴、火锅、炒饭、煲汤等食品中。
本文将介绍金针菇的栽培技术,帮助您顺利地进行金针菇的种植。
一、土壤选择与准备1. 所选用的土壤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同时含量适宜的有机质。
建议使用以花生渣、稻草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的菌棒作为菇培基质。
2. 在土地清理后,用农药喷洒或者晒太阳进行消毒,杀灭病菌和害虫,减少对金针菇的危害。
3. 将培基质进行充分的堆放和腐熟处理,使其达到适合金针菇生长的状态。
二、菇棚建设1. 选择适宜的菇棚位置,通风良好、遮阳性好的地方,以保证光照和空气流通。
2. 菇棚的材料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或者竹木搭建,确保结构稳定,防止温度变化过大。
3. 菇棚内部要保持整洁,防止病菌和害虫滋生,并定期对菇棚进行消毒处理。
三、菇种选择与播种1. 选择优质、健康的金针菇菇种,确保其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将菇种培养基质浸泡在冷水中约3-5小时,然后在通风处晾干。
3. 将培养好的菌种均匀撒在培基质表面上,轻轻压实。
四、培养条件调控1. 光照:金针菇对阳光的光照需求并不高,但在菇菌孕育期要保持适度的光照,通常可通过调整窗户的开合度控制光照强度。
2. 温度:金针菇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一般要求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最适宜温度为20摄氏度。
3. 湿度:适当增加湿度有助于金针菇的生长,可通过喷洒水雾或者在菇棚内设置湿度调节设备来达到合理的湿度。
4. 通风:金针菇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除,适当调节通风口的大小和角度来保持菇棚内的空气流通。
五、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的预防:保持环境整洁、通风和干燥,避免病菌滋生。
2. 常见病虫害及对策:如遇到蘑菇霉病、软腐病、炭疽病等病害,及时清除受害菇体及其周围的菌丝,并采用药物喷雾进行防治。
金针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金针菇(Auricularia auricula)是一种极受欢迎的食用菌,它有鲜美多汁的口感,可用来烹饪各种美味佳肴,还有较为丰富的营养价值。
种植金针菇是一件很有收益的事情,但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就要掌握正确的技术。
下面介绍金针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一、地面种植技术1、土壤准备:土壤PH值一般为4-7,肥力及养分要求较高,建议地面采用混合肥料,能提供足够的氮、磷、钾、锌、多种微量元素,保证果实的质量及品质;2、埋蘑:埋蘑时,要将蘑菇括在春季肥细沙子,蘑菇水分足够,将蘑菇种子混合着强度适当的肥沃的土壤,埋蘑太深或太浅都不利于菇的生长;3、遮荫:在金针菇种植与栽培中,遮荫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尽量保持温度稳定,减少对环境变化和日照的影响;黑焦塑料及纱布、棉布等可以做到目的;4、浇水:金针菇养分所需比较多,要根据季节温度变化及地面水量来决定金针菇浇水的时间与量,一般夏季水量要略多于冬季,蘑菇期及镰刀孢菇期均要适当给予必要的根系、苞叶细胞的水分营养;5、除草:种植的土壤上会有很多杂草,这些杂草会抢占菇的养分,因此需要及时除草;6、施肥:施肥是金针菇养分供给的必要保证,一般采用的有氨基复合肥(N+K2O+P2O5)和腐熟的猪粪,以及磷酸钙等,根据肥力的不同要求金针菇施肥的量也各不相同。
二、塑料容器栽培技术1、塑料容器准备:食品级塑料容器,要求抗震耐压,能防止植物被过度冲刷或受损,耐酸碱耐热性好,容易清洁和消毒;2、塑料容器埋蘑:蘑菇的种子要混合着水肥一起播种,将培养液均匀注入容器中到容器上沿,待肥水浸满,适当压实;3、容器盖顶:在容器中放入少量有机材料,如豆荚、塑料等,遮荫盖顶,让容器中吸收太阳凉爽的部分,同时保持室内温度稳定;4、喷施肥:采用雾状药剂按需施肥,有利于金针菇的生长,以防止营养流失;5、喷施水:采用苗期的浇水,根据室内的温湿度情况调节黑焦塑料的厚度,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土壤干燥;6、日常管理:金针菇种植技术的日常管理,保证室内的适宜温度、湿度,控制杂草的生长,细心照料,定期进行检查及管理,以确保金针菇的营养丰富并获得满意的收获。
金针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深受人们喜爱。
金针菇熟料栽培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是种植金针菇的重要环节,对于菇农来说,掌握好金针菇熟料栽培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详细探讨金针菇熟料栽培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一、培肥基质的选择1. 确定培肥基质的物理性质金针菇培肥基质的物理性质对金针菇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培肥基质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是培肥基质物理性质的三个重要指标。
2. 金针菇培肥基质的选择金针菇培肥基质应选用秸秆、玉米芯、棉籽壳、麦麸等农作物秸秆,这些培肥基质价格低、易获、易加工,适合大面积的生产。
二、熟料制备1. 确定配方比例金针菇熟料的制备需要掌握好配方比例,常用的配方比例为:废弃菌体或者麦麸40%、水50%、石膏2%和磷石膏8%。
2. 熟料的调配将确定配方比例的各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静置一段时间,然后用适量的水充分拌匀,调好的熟料应具有一定的湿度和酸碱度。
三、清场和消毒金针菇熟料栽培菇房清场和消毒是确保金针菇无病虫害健康生长的重要步骤。
清场和消毒包括拆除旧菇袋,清理秸秆,对菇房进行喷洒消毒液等操作。
四、金针菇熟料的接种金针菇熟料接种环节直接关系到金针菇的出菇率和产量。
熟料中的接种应均匀,密度要适中,不可过密或过松,熟料应平整。
五、菇房管理金针菇熟料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菇房内环境的管理,如适宜的温湿度、通风换气等。
同时要进行菇房内的喷水、施肥等日常管理工作。
从以上金针菇熟料栽培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中可以看出,金针菇熟料栽培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及其重要,而且需要综合运用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物理技术、机械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良好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管理,可以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扩大金针菇的市场。
在我个人看来,金针菇熟料栽培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结合新的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实现经济效益。
金针菇栽培技术
栽培金针菇的方法有瓶栽、袋栽和床栽等多种方式,其中以瓶栽最为普遍,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瓶栽或袋栽
1.培养料配方
(1)木屑培养基
木屑70%米糠或麦皮27%蔗糖1%石膏粉15%碳酸钙0.5%水适量
(2)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75%米糠或麦皮22%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水适量
(3)甘蔗渣培养基
甘蔗渣75%米糠或麦皮20%玉米粉3%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
(4)玉米芯培养基
玉米芯70%米糠或麦皮25%蔗糖1%石膏粉2%过磷酸钙1%碳酸钙1%
水适量
2.培养料制作按上述配方任选一种,称取各原料混合后加水拌匀,含水量掌握65%左右,然后装入广口瓶或塑料袋内,揩净(袋装的袋口套塑料圈竹圈),塞上棉塞,移入高压锅或蒸笼中灭菌。
高压锅灭菌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保持15小时;蒸笼或上消毒灶在水烧开后保持6~8小时。
3.接种培养料灭菌后搬入接种箱或无菌室,料温降到25℃左右时,就可以无菌操作,将菌种接入瓶子或塑料袋内的培养基中,每瓶菌种可接60~70瓶(袋)。
4.培养管理
(1)菌丝培养接种后将瓶或袋移进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5℃,菌丝生长蔓延后,由于菌丝的呼吸作用会产生发酵热,比室温
高3~4℃,所以室温比菌丝生长的适温可低3~4℃。
一般接种后2~3天,菌丝就开始萌发,10天后就能向料内纵深蔓延生长,约经一个月左右,菌丝就能长满全瓶。
由于金针菇栽培过程容易发生杂菌,在发菌阶段要认真检查,发现杂菌感染应及时处理或捡出,防止扩散蔓延。
(2)出菇后的管理菌丝长满后,要立即进行搔菌(即将表面的老菌种刮掉),以促进原基和子实体形成。
这时要加强通风和保持一定的散射光进行催蕾培养。
子实体长出后,温度控制在8~14℃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95%,并进行缓慢的通风换气。
由于金针菇的主要食用部位是清脆的苗柄,以菌柄长而嫩的品质最高。
因此当子实体形成后,在瓶口或袋口套上15厘米高的牛皮纸袋或用黑布遮住栽培房的门窗,促进菌柄生长,以获得小菌盖长菌柄的金针菇。
(3)采收一般菌柄长至13~14厘米,菌盖直径2~3厘米时就可采收。
采收时,先取下纸袋,轻握菌柄,轻轻摇动拔起,要防止折断菌柄或带出培养料。
采收后,整平瓶面或袋面,按同样方法管理,可继续长出第二批菇。
待第二批采收后,将培养料挖出,铺于地面或床架上,做成厚10厘米的床畦,稍压实,覆盖塑料薄膜,经20天左右又可再长l~2批菇。
(二)生料床栽
1.培养料配制采用新鲜的棉籽壳或其它农作物秸秆,加入10%的麦皮,1%的蔗糖,混合均匀,用50%的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液或0.5%的石灰澄清液拌料,含水量65%左右,闷置半小时就可上床。
2.铺料播种采用分层辅料播种;每层料厚5~6厘米,共分三层,播种以穴播和撒播相结合,每平方米播菌种(750毫升瓶)5~6瓶,用种量是底层、中层及四周各占1/5,料面一层占2/5,以保证四周及料面有较多的菌种封盖,并覆盖塑料薄膜培养。
3.培养管理生料栽培容易污染杂菌,故播种季节应选在10~15℃时进行。
因金针菇为低温型食用菌,一般10~15℃条件下,菌丝能健壮生长,杂菌又不易污染。
播种后15天菌丝就能长满料面,30天菌丝深入料层约5厘米,40天左右就可将薄膜掀去,进行催蕾出菇。
这时期管理上主要是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持较高的湿度,并经常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杂菌及时处理。
4.出菇后的管理菌床长出菇蕾后,温度应控制在8~10℃,空气相对湿度85%~90%,同时创造阴暗的环境,并注意控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0.114%~0.152%,以促进菌柄伸长,抑制菌盖生长,
获得柄长、盖小的优质菇。
5.采收当于实体成熟,菌柄长达15~20厘米时就可采收。
采收时一手按菌床,一手轻握菇柄拔起,不留残根。
采收后整理好床面,覆盖薄膜,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喷以轻水,保持料面湿润。
出菇后按同样的方法进行管理,可连续产菇4~5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