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商务沟通》第四章 文化价值观比较课后练习

《跨文化商务沟通》第四章 文化价值观比较课后练习

《跨文化商务沟通》第四章 文化价值观比较课后练习
《跨文化商务沟通》第四章 文化价值观比较课后练习

《跨文化商务沟通》

第四章文化价值观比较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题

1、()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East can be highlighted in cognition,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and the concept of truth.

A . Social

B . military

C . Cultural

D . music

参考答案:C

2、Uncertainty ()defines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members of a society are willing to accept and deal with ambiguity and uncertainty.

A . participation

B . resistance

C . avoidance

D . enjoyment

参考答案:C

3、Individualism describes the degree to which individual decision-making and action is accepted and encouraged by the society.

A . collectivism

B . management

C . individualism

D . power

参考答案:C

4、Americans are (), placing high values on self-reliance and personal freedom in decision-making.

A . communist

B . individualist

C . collectivist

D . Christian

参考答案:B

5、A()of norms and standards admitted and observed by most members in a society is a value system.

A . collection

B . body

C . system

D . group

参考答案:B

6、Masculine is the degree to which traditional male values are important to a society.

A . feminism

B . feudalism

C . communism

D . masculine

参考答案:D

7、People are less risk taking in a culture of high uncertainty avoidance.

A . more

B . like

C . enjoy

D . less

参考答案:D

8、A()system represents what is expected or hoped for, required or forbidden.

A . value

B . morality

C . order

D . degree

参考答案:A

9、The degree to which ()are expected and accepted by society could be defined as power distance.

A . power

B . ability

C . order

D . administration

参考答案:A

10、The Chinese are (), placing high value on group cooperation and individual modesty.

A . individualist

B . communism

C . believers

D . collectivist

参考答案:D

二、判断题共12 题

1、In high masculinity societies, sex roles are clearly differentiated and men are dominant.

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

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 作者:许果, 梅林 作者单位:许果(重庆邮电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处,重庆,400065), 梅林(重庆邮电学院,外语学院,重庆,400065) 刊名: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2,19(6) 被引用次数:7次 参考文献(7条) 1.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 1994 2.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1966 3.桂保美国的智慧:实用与理想的变奏 1993 4.苏永青环球商旅应酬术 1992 5.陈良旋跨文化差异研究与国际交往 1997(01) 6.杨春苑中美文化差异述论 1998(03) 7.冯玮日本民族的智慧:大和民族的乐章 1994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于桂敏.白玫.苏畅.YU Gui-min.BAI Mei.SU Chang中西方价值观差异透析[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5) 2.杨雁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对比分析[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 3.许佳佳.成东.Xu Jia-jia.Cheng Dong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4.赵燕霞.Zhao Yanxia透视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1) 5.李昕辉.LI Xin-hui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期刊论文]-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4,25(4) 6.张俊丽.李冬梅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对比[期刊论文]-语文学刊2008(3) 7.郑金鹏.邵晓波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与当前高校文化价值教育模式创新[期刊论文]-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8.王新灵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9(28) 引证文献(7条) 1.冯霞中西方传统价值观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 2009(10) 2.赵海良.颜翠英.申彦霞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国际商务口译的作用[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8) 3.彭端英群体取向及其交际方式辨析[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07(9) 4.李星中西社交称谓词映射的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3) 5.郑金鹏.邵晓波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与当前高校文化价值教育模式创新[期刊论文]-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6.彭端英中西方社会价值体系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现实影响[期刊论文]-新余高专学报 2006(1) 7.赵佳小议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时间观[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 2008(7)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2009年第4期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o.4 2009 (总第111期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ors Serial No.111 教育教学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许佳佳1,成东2 (1.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中西方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等差异使得不同的社会群落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研究价值观在不同民族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的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价值观;哲学基础;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68(200904-0060-04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自1958年美国学者Eugene Burdick和William Lederer合编的《丑陋的美国人》(The Ugly American和次年同样是来自美国的著名学者Edward Hal 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分别出版后,受到学术界各大领域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人类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民族交际学家及社会语言学家,乃至哲学家都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逐步开展研究,使跨文化交际学成为一门综合多领域的人文科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各国文化及其交际习惯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任何语言都是一定文化的反映,同时都会折射出一定的价值观念,表现出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的密切相关。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取向不同或是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而引起交际活动的短路,所以熟悉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对于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观的涵义

2020年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提要】“生活的最高成就,是想象力的成就。”(王开岭 《精神明亮的人》)伊格诺贝尔奖的目的正是西方鼓励各种有些并不 符合实际生活需要的奇思妙想。反观中国的科技奖励,多是经世致用,为现世社会做出直接贡献的发明。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对待想象力和 创造精神有不同的标准。这归根到底是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导致的,本文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心态文化与行为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产 生差异的原因,并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中西文化价值观。 一、综艺节目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中国奇葩说与美国艾伦脱口秀的异同 《奇葩说》由马东主持,开播以来邀请到蔡康永、金星、罗振宇、张泉灵、高晓松担任导师。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 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辩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备受争议的 话题,通过辩论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思考。《艾伦秀》是美国由CBS电

视台推出的一档热门脱口秀,主持人艾伦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 受青睐,2003年9月3日首播,自开播以来,该节目结合了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已获得33个日间艾美奖,成就显著。两档 节目都以轻松幽默作为节目的特点。下面从两档节目内容形式、主持 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异同点的对比,从此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首先是两档节目的相同点:1.内容形式。从内容上艾伦脱口秀和奇葩 说多选用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作为节目内容。艾伦脱口 秀邀请奥普拉?温弗瑞、贾斯汀和帕丽斯?希尔顿等名人。《奇葩说》 同样邀请在媒体领域比较有名的人物作为节目导师。《艾伦脱口秀》 和《奇葩说》每期的话题多是贴近生活,是当下热点,也是广大群众 所关心的问题,如“没钱要不要生孩子”“小朋友被欺负了是应该鼓 励打回去还是告老师”“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等,这些话题很容 易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观众的真实生活以节目的方式呈现 并进行探讨,给观众一种很近的感觉,能抓住观众的心。摆脱了以往 节目以道理说教模式。而不是趾高气扬地在大谈阔谈在很高端的东西,开启说教模式。2.主持风格。主持人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受青睐,《艾伦秀》里的笑话和明星采访,几乎都是节目组的原创,加入 艾伦的个人生活。 《奇葩说》也一向因幽默而深受观众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把生 活中的问题拿到台面上辩论,是在幽默愉悦且大胆的辩论中将观点说出,从而起到道德引导等作用。3.商业宣传。《艾伦秀》,艾伦会在 节目中大篇幅做广告,但做得不叫人反感。艾伦不仅明目张胆地跟全 世界人做广告,而且她做得大家都想看。这无疑体现了西方的开放。 这与中国许多植入广告就有明显不同。在广告植入这一块奇葩 说也比其他节目做得好,为中国节目的广告植入开辟了一个先河,应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 不同的文化没有优劣,但是相互之间必有差异。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而西方文化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人实现人的价值。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激励人们维护整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中国长期统一与中华文化中刚健自强、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是分不开的。这种精神,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明显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轻个体,只强调个人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表现在教育领域,只有身份较低的人才去学习自然科学;表现在中国科技领域是导致中国科技的落后。 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管理文化注重讲集中,求统一,以

整体性的宏观管理为主。同时,地理的阻隔,封闭的状态造成了思想上的保守,缺乏挑战意识。但是,疆土的封闭也造就了中国人强大的“向心力”,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眷恋国土的情怀,使得我国今日的管理文化也体现出管理文化中的团队精神。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多数为三面或两面临海型,再加上人们对原始土地的开发,使得西方国家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都很发达。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使其更加崇尚管理的精打细作,即所谓的微观管理而不太重视宏观管理。西方国家从其建立之初就有强烈的对外扩张的欲望以及在原始的土地开发上彼此强烈的竞争意识。 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敛型文化。这种农业文化心态体现在管理文化上有以下特点:首先,等级制度与以民为本相结合。尽管今天的社会制度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专制主义的管理体制在今天的组织中体现尤为明显,强调绝对服从,抹煞个性、强调统一,忽视下级向上级的反馈。同时,中国农业社会的统治者也较早的认识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贵君轻”等民本主义对中国管理的重要性。这种等级制度与以民为本的制度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管理思想的基础。其次,狭义的中庸之道。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中国人力求稳定、少走极端、和反对冒险的中庸精神。表现在管理上则力求使事物保持稳定、协调、平衡,这就构成了中国管理文化的标准和规范。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分析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ie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barrier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neralizes the types of surface barriers and underlying barriers ,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on how to clear t he barriers by furthering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it culture.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barri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 0 引言 对于文化,不同学科的学者针对各自的学科特性有不同的解说。至今,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已达近200种。但仔细分析后,又可以发现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点。概括起来,可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个层次。前者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尚、语言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等。后者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因而,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方式。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一种文化中成长的人们对另一文化的接受,从而形成文化障碍,给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带来种种困难,甚至导致交际失败。笔者试图对英语学习中的表层文化障碍和深层文化障碍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1 表层文化障碍的主要表现 1. 1 对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不同理解 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同时有些词由于经常使用逐渐积累了一些联想的意义,都可以称为词汇的文化内涵[1 ] 。在不同的语言中,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实际上只有部分词汇完全对应,而另一部分词汇虽有局部对应的解释,但在词义或文化内涵上不完全相同。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依赖与亲密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下面是一些例句,划线部分是动物名称,括号内是其在英语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1) Just look at the way he treats his wife! He is a beast . (凶残的人) 2) Bill is taking his bird to t he pictures tonight. (女朋友) 3) Don’t listen to her gossip ; she is a cat . (心地恶毒的人) 4) I am not a chicken. I just don’t want to offend anybody. (懦夫、胆小鬼) 5) She likes to stay at home , but her husband is a bit of a gay dog. (爱玩的人) 6) Why did you put your finger in the fire , you silly donkey ! (傻瓜,固执的人) 7) In t he city I was nothing , but t here in the countryside I was considered a big fish. (大人物) 8) Don’t t rust him , he’s an old fox. (很狡猾的人) 9) The lions at her party included two famous authors and a musician. (大人物) 10) Come here, you little monkey. What have you done (调皮鬼) 11) Don’t be a pig , Jimmy ; leave some cake for your brother . (贪婪、肮脏或没礼貌的人) 12) She has face like an angle, but he is really a terrible wolf . (凶残的人)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

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读书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是胡文仲教授于1998在北京编写的。 胡文仲,1935 年生于天津,祖籍江苏。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外国文学》主编。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文学科组成员。现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会长。由于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他共出版了专著6部,教材4部,编著10部,译著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并一直享有盛名。 早在80年代初期胡文仲就开始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在国外的生活学习使他更加明白了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重要性。回国后他也多次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但随着更多的学习和研究,胡文仲发现目前我国的研究一般性的探讨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研究比较少,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际方面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因此,他开始编写《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例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读者普及跨文化知识和理论,作为他们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入门向导。 首先,对本书进行简单的概括介绍。《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共有十二章,被作者概括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二章)主要是为跨文化交际进行定义及对跨文化研究的不同理解,并对跨文化交际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史及其成就做了详尽的描述。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四章)是作者对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特征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被作者依次分为了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经营管理;在这几章中,胡文仲教授对每一个过程的作用和特征都通过举例做了说明。第四部分(第十章)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个部分,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因此,作者就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价值观的特点、有关价值观的研究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第五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的内容为提高跨文化意识,也就是教人们如何在实践中应对跨文化的有关问题。 胡文仲编写的这本书在很多观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就像之前的文章大都只侧重于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一个角度,仅仅关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言交际方面遇到的问题,没有更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第一章: 第一节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第二节文化—文明,一对术语的探源第三节 “文化” 释义第四节文化的性质与特征第五节跨文化比较方法论第六节我们的比较观 一、什么是文化? 广而言之,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一般有三种定义。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就某些绝对或普遍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其次是“文献式”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像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人类的经验。最后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示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 二、“文化”释义? 1.把文化看作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4.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5.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历史哲学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质,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形式或全部社会遗产。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是文化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7.强调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潜在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另一类文化阐释的核心。 三、文化的性质与特征? 首先,我们赞成把文化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其次,我们把民族性和地域性看作文化的重要特征。其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其四,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第二章:寻根 第一节河的赐于与海的磨砺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第三节家国与城邦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 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 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 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 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 1]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有各自文化体系。下面主要总结一下: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1)中美民族性格的差异。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勤劳、勇敢、热情而又积极进取。然而中美民族性格上是有差异的, 它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看重的是群体意识, 注重整体价值。个人应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 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 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 因此, 便形成了传统的公私义利的观念。美国人强调的是个人意识, 注重个人价值。美国的个人主义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 就不会有人去干涉, 即使父母、兄长也无权干涉。这一点有其明显优越性, 它使美国家庭比中国家庭民主、平等得多, 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 而是与其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2)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 傅雷曾经说过:“中国人和西方人之思维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合, 重归纳, 重暗示, 重含蓄;而西方人重分析, 细微曲折的挖掘惟恐不尽, 描写惟恐不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综合的, 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个体的、抽象的、独特的。 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1)自然环境和劳动方式的影响。 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和“内向性主体精神”与美国人的“征服欲望”和“外显性客体精神”是由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而成的。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 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 强调等级与和谐;而美国不完全依赖于农业, 他们对工商业的依赖较大, 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 所以与此相适应, 美国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 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2)民族历史的影响。 中国历朝历代推行的是一种“重农抑商”的政策, 农业经济增长缓慢, 不像商品经济下的财富积累暴起暴落, 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分化和差异不那么显著。人们之间的连结容易趋于稳定, 再加上小农生产的特点, 形成了个人对于群体的依存关系, 这些都与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的形成不无关系。与此相反, 美国人看重的则是个体的人。另外, 美国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 人口流动性比较大, 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逐渐削弱。 (3)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内陆文化, 主张简约、和谐、中庸、对称与平衡。孔子主张“允执其中”,“过犹不及”。美国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传统之上的海洋文化, 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为特征, 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 是一种以个人主义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教学提纲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 比

中美价值观念对比分析 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Oneness vs. Divided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天人合一是指人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将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变换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实际上,自古代几千年以来,人们在各个生活侧面都力求与自然统一,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无论是政治、思想、情感、理智和实践等方面都是如此。人们做事情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天时、地利、人和。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和知觉上重直觉,迥异于美国人或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观。 西方人,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西方的哲学家从古代起就开始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分为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一切

二分对立。因此人与自然相分对立,而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地位,他们相信这并不是天命,顺从命运的人会遭到唾弃。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自己比作一部机器或一个独立存在的原子的缘故。 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分为二,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以及求“准确”的言语观。 总之“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构造东西方人色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东方 宇宙观:天人相分天人合一 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具象思维 重分析、逻辑、客观重直觉、综合、主观 演绎式归纳式 线性圆周式 言语观:法制语言人制语言 重形合重意合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姓名:陈家梅 院系:教育与音乐学院 班级:艺术管理 学号:20111062417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可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西电影差异 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 基督教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教派,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基督教徒,同时,基督教也在中东、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了少数教派。紧接着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和殖民扩张,基督教传至美洲、澳洲,而后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成型有着重大影响作用。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并得到了皇室的重视,许多佛经被引入中国,许多印度高僧来华讲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又衍发出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大多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其它一些哲学思想,渐渐地中国佛教摒弃了那些不适合中国社会的规则与条例,融入了一些新的教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并带有自己的特色。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政治、文学、哲学和医药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我们的电影。 1 基督教对西方电影的影响 基督教三大教义分别是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与圣灵是上帝的三个不同表现。原罪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原罪的起因,只有上帝的恩赐可以解救堕落的人类。救赎就是上帝和其他一些更高的力量,通过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或来生,来拯救人类精神上的死亡与终身诅咒。基督教认为人类需要从现状中解脱出来,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人类要完全得到救赎是不可能的。救赎在基督教中是一个核心教义,意思是只要人们心中有上帝,也终将被上帝所救。 救赎的理念代表着基督教的思想。这种思想无疑也影响着西方电影,不仅反映在宗教电影中,如《约翰福音》、《马太福音》、《最后的诱惑》等,也反映在其它一些电影当中,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信仰缺失的年代里有关救赎的故事,救赎的是信仰,被救赎是希望。救赎是一场战斗,希望对绝望,自由对监禁。这也是人类尊严与人性的斗争。安迪救赎了他的狱友,因为他坚定的信仰是对邪恶与绝望最好的武器。不同于其它的宗教电影,《肖》中的救世主不是上帝,而是希望,被救赎的是自由。在安迪入狱之前,肖申克监狱的条件非常恶劣,犯人毫无人权可言。典狱长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把犯人当作廉价劳动力。安迪入狱之后,这位不满现状的银行家虽无力改变,但他的出现至少给犯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命之光。至于安迪,他就是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也

文化、跨文化交际、文化价值观的定义

Definitions of Culture Culture is learned and shared within social groups and is transmitted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for purposes of promoting individual and social survival, adaption, an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enerally speaking, culture means both human and society that have developed to a certain level in history. It consists of all forms of human lives and activities, and all the man-mad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Specifically speaking, it solely means “areas of man’s spiritual life”. Culture is created by man; it also continually creates human beings, countries, nations, personal characters, psychologies, behaviors, ways of thinking and various values. According to Samovar and Porter (2010), culture refers to the cumulative deposit of knowledge, experience, beliefs, values, attitudes, meanings, hierarchies, religion, notions of time, roles, spatial relations, concepts of the universe, and material objects and possessions acquired by a group of people in the course of generations through individual and group striving. Defini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ccurs when a member of one culture produces a message for consumption by a number of another culture. More precisel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volves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its most basic form refers to an academic field of study and research. It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es behave, communicate and perceive the world around them. The defini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ust also include strands of the field that contribute to it such as anthropology, cultural studies, psychology and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form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at naturally appear within an organization made up of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religious, social, ethnic,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Karlfried Knapp (1987) defines it as th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members of different groups, which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respect of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ir members and in respect of their linguistic forms of symbolic behavior.” Definitions of Cultural Value Cultural values are values that tend to permeate a culture. They are the goodness or desirability of certain actions or attitudes among members of the culture. They are transmitted by a variety of sources (family, media, school, church, state, and so on) and therefore tend to be broad-based, enduring, and relatively stable. They guide both

反思中西文化差异 价值观

反思中西文化差异价值观 中西文化价值有着巨大差异,从根本上说,西方是“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化,而中国盛行“以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这两种文化形态在历史上各按自身的逻辑演进。进入近、现代之后,两者既有意义上的相互缠绕,也有本质上的截然不同。中国历史上长期实行“以德治人”,集体主义价值观根基深厚。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定位于“个体主义”的价值目标,而中国选择了“人类解放”。今天,当中国又一次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选择时,是改用“个体主义”的价值目标?“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还是取“个体主义”与“人类解放”的价值互动和结合呢?我们认为应该选择第三者。 一、个体主义 西方文化价值源发于西方原始宗教中。作为一种思想,“个人主义”很早就出现了。但比较完善个人主义思想则首先在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出现。但是,“个人主义”这个词本身首先在法国出现。时间是大革命以后,创造这个词的人是法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在他看来,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相对立的,是自私自利的,是一切为我为中心的。在美国,个人主义精神是一种边疆文化遗产。在殖民时期,拓荒者们已不在享有文明社会的安逸和舒适,他们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这种精神从早期殖民时期一直到现在都是美国人信奉的精神之一。到本世纪中期,个人主义有了新发展。与以前不同的是大多数的西方人都不在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看成是势不两立,相反地,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个体主义作为西方近代启蒙的价值目标,其孕育过程并不完全取决于历史语境,它更是近代社会逻辑沿革的必然。这也就是说,“个体主义”作为西方近代的主流价值目标,除了呼应其古希腊的启蒙先声之外,更是中世纪与近代价值逻辑符合规律演进的产物。此外,“个体主义”也并非某种内容单一的简单范畴,其内涵涉及政治、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价值领域,是经过许多哲学家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完成的学理。实际上,如果“个体主义”不包括这些内容,它就不能成立,或至多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应该看到,在现实的历史中,“个体主义”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交相缠绕、难以截然分开的。一方面,个体欲望的解放不可避免地激发个性能动创造历史的动力,从而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个体欲望的过度膨胀,如果失去必要的约束,也会导致极端利己主义而成为社会的公害。所以,个体主义对西方文明的建构有着历史意义的地位,不能予以全然否定;但个体主义的时代性、阶级性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样难以全盘肯定。 目前,我们尤其需要从整体观、动态观和历史必然性的角度如实地评释“个体主义”价值观的真正意涵与历史作用。因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对“个体主义”作多向度的全面评 1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要: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字:价值观,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差异,差异形成,差异体现 正文: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二、价值观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无所不在,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普遍渗透性”。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童之侠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个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是象征物,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能够很容易看见。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代表了这个文化中的大多数人的性格。了解英雄的性格也就能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礼仪是每种文化中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第四层是价值观,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而且时时刻刻指导和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决定着文化的特征和风范。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1、历史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 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教学方案 主讲人姓名陈娇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中国文化也只是甚少,导致无法看清诸多问题,混淆了中西教育世界,也无法有效吸取西方文明并有机融入自己的文化,当前,中国文化处在了危机状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做一个全面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其它教育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日后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以中西方之间的三个不同方面作为范本,从中引发出许多现实问题,从饮食文化文化、宗教差异以及建筑差异三个角度,对中西差异进行对比,并在古今历史变迁中为学生了解一些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其它课程结合在一起,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及要求:目的是使学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对重要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做到理解,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逐渐形成一种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不同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要求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来龙去脉。 知道:知道相关作品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理解:理解作品的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等。 熟悉: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相关作品的核心思想。 学会:要求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经典的基本技巧,并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该门课程的课程师资队伍介绍: 主讲人:陈娇 资料制作人:陈娇、肖德凤、吴晓芳、张加丽、徐俊、罗进、郑宏伟。 二、教学方式方法 1.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看图法、列举法 教学手段:ppt讲解 2.学习、研究方法指导: 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比较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着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宗教差异、建筑差异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在充分掌握资料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加大课外学习的力度和深度,内容主要基于课堂讲述的重点作为自学的要点,课外内容需要结合课上内容将自学的思路和范围加以相当程度的拓宽,在自学的同时,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既有的内容,学生需要做的是突破教材既有知识体系,通过自学逐渐锻炼起自学的意识和能力,并逐渐突破现有知识的条条框框,实现自己知识体系以及思维体系的重新构建,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