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
- 格式:pdf
- 大小:218.96 KB
- 文档页数:2
[英文写作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传统的英语写作中,我们往往把重点集中在作者所写的词汇、语法方面,而对语篇方面的问题注意不够。
那什么是语篇呢?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
句子的衔接和连贯这两大语篇特征是相辅相成的,保证句子的衔接和连贯在英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单地说,也就是写作意思要完整、主次要分明、前后要连贯。
从语义上看,句子各部分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从语法角度来看,正确的句子应该是结构严谨、关系一致、语序正确;从修辞角度来看,好的句子应该是中心突出、逻辑性强、准确简练。
二、衔接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Halliday,Hasan,2001)。
英语的衔接手段主要分为三大类:过渡词衔接、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章振邦,2000)1.过渡词衔接过渡词是使上下文的连接自然、紧凑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英语写作中应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德(Bander)曾在《美国英语修辞》(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一书中高度概括了写作中使用过渡连接词的重要性,认为“有两个技巧比学任何其它的更能增强英语写作技能:其一是使用过渡连接词;其二是使用从属关系”(1978:203)。
过渡词分为11类:举例、比较、对照、让步、原因、结果、强调、递进、结论、时间和空间。
如:I am ill, so I can not go to school. (我病了,所以我没去上学。
“so”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衔接词。
)2.词汇的衔接语篇写作中的词汇选择关系有多种方式。
我们把词汇衔接方式分为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可分类性和搭配五大类。
如:Some of the animals are dead,but most of them are alive.(词汇的相似性。
这句子若把“alive”改为“not dead”,重复使用“dead”会使句子显得呆板。
2012.03学教育82语篇中的词汇衔接研究罗敏(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重庆400067)[摘要]词汇衔接是英语语篇衔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分析探讨了几种常见的词汇衔接手段,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篇;词汇衔接;复现;同现词汇是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是构成语篇的最基本要素。
众多的词汇不是无意识的简单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语义选择、组织和聚合形成语篇的。
词汇衔接通过使用一些相互之间存在意义关联的词语,建立贯穿语篇的语义链条,从而保证语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本文旨在依据衔接理论,结合英语语篇中的实例,探讨几种常见的词汇衔接手段以及词汇衔接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衔接理论韩礼德(Halliday )于1964年首次提出衔接(cohesion )的概念,1976年韩礼德(Halliday )和哈桑(Hasan )合著出版了《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 )(1976)一书。
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正式创立。
在书中他们多次提到,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指的是语篇中的不同成分在意义上有所联系的现象。
如果语篇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这两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的关系。
同时,他们还指出语境因素和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篇连贯有重要作用。
针对这一理论,国内外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霍依认为,衔接在很大程度上是词汇关系而非语法的产物,词汇关系是唯一有系统地构成多重关系的衔接方式,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是创造语篇的主要手段。
胡壮麟扩大了衔接的范围,把及物性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同时提出了音系层的衔接手段,从而把语调、语音模式纳入衔接范围。
张德禄认为衔接关系不仅存在于语篇内部,也存在于语篇和情景语境之间。
因此他提出了篇内衔接与篇外衔接、显性衔接与隐形衔接这两对概念。
二、词汇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将英语的词汇衔接归纳为两大类:复现关系(reiteration )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 )。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即词汇关系和语法关系出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从而获得语篇手段和技巧,培养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
1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关系词汇关系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如代词代替名词,助动词(如:do)代替实义动词等,或共同出现,如factory与manager,worker 等用在一个语义场中。
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semantic field)的统一(胡壮麟,2001)。
因此,这里所说的词汇包括许多词汇学中的词项,不仅是单词(words),它们不受形式变化的制约,如单复数 (ert/eter)es,时体(work / worked)和词等等。
这些词在形式上略有不同,基本词义不变,故具有语篇衔接力。
其他的还包括有同义、反义、上下义 (如classroom是blackboard的上义词,即blackboard是classroom的下义词)互补来使语篇达到语义上的连贯。
韩礼德和哈桑(1976)把英语词汇衔接关系分为词的复现和词的同现关系(collocation)( Halliday & Hasan, 1976)。
1.1词汇的复现关系词的复现指的是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near-synonym)、上义词、下义词(hyponym)、概括词(general word)或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意义统一完整。
词汇的复现关系可分为四种(胡壮麟,1994):原词复现: 通过原词在语篇中的复现,我们能够直接抓住语篇中所要讲的中心意思。
阅读中通过词汇复现来达到衔接与连贯,进而突出主题。
同义词、近义词复现: 同义和近义指具有同样意义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项之间的接应关系,不管这个词的意义是指人、物、过程或性质。
如:近义词的复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它们所谈论的,所指的是同一种事物,从而达到结构上的衔接和意义上的连贯。
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是一种文体分析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精神。
它试图从文本语法、文法特征和词汇衔接模式的变化来探索文本的宏观结构,并从语法结构分析和宏观衔接能力分析来探索文体特征。
词汇衔接模式让文本变得更加连贯,它可以帮助文本更好地传达消息。
词汇衔接模式不仅可以紧密地连接文本,而且也可以分辨出文本中异质构件的特征。
它能够有效地提取文本中特定意义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且由这些联系形成概念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精神。
语篇体裁则是指文体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它来探讨一个文本的全局结构,它是文体分析的基本概念。
语篇体裁分析根据文本中的某些文法结构特征,如断句、段落、概念框架、话语类型、情境特征、语言特征、时态特征等,来推断文本的语篇体裁。
例如,通过断句可以推断出该段的主题,通过段落可以推断出该句的句式,通过概念框架可以推断出该句的含义,通过话语类型可以推断出该段的作用,通过情境特征可以推断出该句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特征可以推断出该句的文体,通过时态特征可以推断出该句的时态。
因此,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更加精确地分析出其语篇体裁。
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种以分析文本结构、语法特征和词汇衔接模式变化为主的文体分析技术。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提升文本理解和欣赏水平。
此外,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还可以对文本进行有效地用词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在文本分析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它不仅适用于新闻报道,也可以应用于文学创作,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它可以帮助文本分析者有效地理解文本的精神,并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文本,从而提高文本理解的效率,有助于增强文本的凝聚力,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分析技术。
总之,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分析技巧,它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精神。
浅谈词汇衔接对英语语篇连贯的作用作者:徐丹来源:《牡丹》2016年第11期词汇衔接是语篇衔接中很重要的一个衔接手段,可分为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
本文从重复、同义词、上下义词、泛指词和搭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词汇衔接对语篇连贯的作用。
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与其妻子Hasan合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为语篇衔接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英语中任何连贯的语篇都离不开衔接,所以,正确理解衔接对于语篇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从词汇角度入手,探讨词汇衔接对语篇连贯的重要性,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语篇。
一、词汇衔接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中用于构建各结构成分之间意义关系的衔接手段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语法手段实现的衔接关系,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另一类是通过词汇手段实现的衔接关系,包括重复、同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和搭配。
词汇衔接是通过选择措辞来达到连贯的效果,主要处理篇章中词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果使用得当,就能很好地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
笔者认为,词汇衔接通过重复、同义词、上下义词、泛指词和搭配等手段实现语义的贯通。
二、词汇衔接手段对语篇连贯的作用词汇是构建语篇、实现连贯的基础。
词汇衔接通过词汇选择、组织和聚合实现语篇连贯。
Halliday将英语的词汇衔接关系分为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
(一)复现关系复现关系指一个词项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或概括词的方式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
复现包括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下义词和泛指词等形式。
1.重复。
指在语篇中有意识地重复某一词语,达到突出思想、强调情感、连贯语篇的目的。
例如,在丘吉尔的演讲稿《Blood,Sweat and Tears》中,complete、nation、House、resolution、victory分别出现了4次、3次、4次、3次和6次。
这些词汇的重复出现,有力地加强了语篇的连贯性,也将政府战胜法西斯的决心表露无遗。
语篇衔接连贯的词汇手段作者:柏虹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18期摘要: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语篇的衔接连贯可运用语法、逻辑和词汇等多种手段,词汇手段包括:重复关键词、运用同义词、运用上下义词、运用反义词、运用互补词、交织使用、搭配等。
本文分析归纳了多种语篇衔接的词汇手段,这些手段使得语篇衔接变得连贯,分析探讨词汇的语篇功能有助于加深对词义、语篇的理解。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词汇手段一篇连贯的、紧凑的语篇应该具有结构上的黏着性(coherence),保持意义上的连贯性(cohesion)。
它的获得得力于若干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
词汇可以通过重复关键词、运用同义词、上下义关系、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使语篇语义连贯。
韩礼德和哈桑(1976)把英语词汇衔接分为两大类,即复现(reiteration)和同现(collocation)。
复现是指同意义的词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语篇中,它是语篇词汇衔接的一种手段。
复现可以使得语篇中的句子相互衔接。
同现指的是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
词汇的同现包括反义和互补(黄国文,1987)。
本文将着重分析归纳语篇中的各种词汇衔接方法。
一、重复关键词的重复运用并不会使得篇章词汇使用单调乏味,反而使得语篇变得更加连贯清晰,起到衔接上下文的作用。
如:1. I reached the peak of the mountain. The peak was not so high.2. A:What do you think of Nicolas Cage’s movies?B: Nicolas Cage’s movies are very creative.1、2中peak和Nicolas Cage’s movies分别重复使用了第一句的peak和Nicolas Cage’s movies两个词语,这是属于词汇的复现关系,对句子间的衔接与连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英语语篇中词汇衔接手段试探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
在英语语篇中,词汇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乎到文章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词汇衔接手段可以分为四类:
1. 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章中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同时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
2. 代词:使用代词可以避免反复使用同一词汇,同时也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
3. 连接词:使用连接词可以将不同的句子、段落或者主题联系在一起,增强文章的连贯性。
4. 词汇重复:在文章中适当使用词汇重复可以强调某个观点或者主题,同时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
总之,在英语语篇中,适当地使用词汇衔接手段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可读和易懂。
- 1 -。
略论英语篇章中的词汇衔接[摘要] 衔接是实现篇章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
词汇衔接是实现篇章连贯的多种衔接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种。
本文从复现和词汇搭配两方面来探讨英语篇章中的词汇在篇章中的衔接功能。
[关键词] 词汇衔接复现搭配一、引言在《英语的衔接》(lexical 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认为,“当篇章中某一成分的解释要依靠另一成分时,衔接就发生了”。
他们把衔接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语法衔接主要靠语法手段来实现。
韩礼德和哈桑把语法手段分为四类: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
而“词汇衔接是通过词语的选择来实现衔接效果的”。
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中指出“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
霍依(michael hoey)认为“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重要的形式,占篇章衔接纽带的40%左右”。
根据霍依的观点,衔接在很大程度上是词汇关系而非语法的产物,词汇关系是唯一有系统地构成多重关系的衔接方式。
二、词汇衔接中的复现关系(reiteration)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观点,词汇衔接主要分为复现(reiteration)和搭配(collocation)。
复现是指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概括词的形式出现在篇章中,通过这几种形式的复现达到篇章连贯的作用。
1.重复(repetition)重复是词汇衔接中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在构建篇章中非常重要。
胡壮麟认为“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具有同样的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每一句话中所携带的信息不一定完全是新信息,所以,有些词语被重复使用来引出新信息。
重复方式的使用,可以突出主题,加深印象,突出某个或某些信息。
胡壮麟指出,“同义性或近同义性指具有同样意义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项之间的接应关系,不管这个词的意义是指人、物、过程或性质”。
英语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语篇衔接连贯与翻译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
语篇是自然语言语义上的一个统一体,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衔接是络,体现语篇表层的语言结构关系,表现句子之间在语言形式上的粘连性,是语篇的谋篇机制。
韩礼德等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语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当语篇中的某一部分的理解依赖于另一部分时,这两部分就产生了衔接关系。
因此衔接是跨越句子界限的,其作用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帮助实现语篇的连贯。
一般地,衔接手段有五类: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
前四类为语法衔接手段,后一种是词汇衔接方式,各衔接手段将语义上相互依赖的语篇组成成分连为一体。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衔接手段的使用也不尽相同,进而对翻译产生一定影响,翻译过程中应做适当调整。
二、英汉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译者不同于一般读者,他承担着对原作进行传达的任务和义务。
不同语言的衔接手段各有不同,对原文衔接手段的认识,并不必然导致译文衔接手段的得体,因此译者对原语和目的语的衔接手段都要有深入的了解。
从语句衔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形合法”,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分句)衔接起来,而汉语多用“意合法”,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要一定依赖连接词语。
因而,英语多连接词语,而且这些连接词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
汉语中虽然也有一些连接词,但在表达中,人们常常表现出一种少用或不用连接词的趋势。
在语法上,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而汉语的语法则属隐性。
汉语在表达上富有弹性,许多逻辑关系靠意义来表达,语法处于次要地位。
汉语的省略只求达意,不考虑语法甚至不考虑逻辑汉语最常用的省略是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较少。
英语中的省略多数伴随着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可以从形式上看得出来。
汉语替代的频率低于英语,汉语往往用原词复现的方式来达到语篇的衔接。
英语的照应多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而汉语常用零式指代和名词的重复。
语篇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衔接是语篇连贯的重要内容,连贯的构建离不开衔接机制。
在所有衔接机制中,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
英汉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大体相同,两者又有差异,在词汇重复上尤为明显。
英语语篇中不会过分地使用某一词汇,较多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等其它衔接手段。
汉语中倾向使用重复手段,特别是原词重复。
英语语篇中上下义词汇项经常出现在同义语篇中,形成连贯的衔接。
它们各自的类属关系,表明各自的层次和语义;汉语由于其衔接的内隐性特点,这种上下义词汇衔接关系不如英语明显。
正确认识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学价值。
标签:连贯衔接衔接手段词汇衔接衔接是语篇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成分。
Hoey(2000)认为词汇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占篇章衔接的40%。
英汉语篇分析中,应考虑词汇衔接手段的重要性。
英汉词汇衔接手段有很多共同之处,又存有各自的特点。
正确认识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学价值。
一、英汉语篇词汇衔接对比的理论框架(一)衔接与连贯(Cohesion and Coherence)连贯与衔接是语篇分析领域的两个基本观念。
连贯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现代语言学而产生(苗兴伟,2004)。
一般认为,Halliday和Hasan(1976)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
在国内关于连贯和衔接的研究起步较晚。
胡壮麟(1994)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推动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
而张德禄也从衔接力、衔接机制、衔接形式和意义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语篇的衔接功能,对于衔接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语篇分析时,有必要区分连贯与衔接这两个概念(Hoey,2000;Halliday & Hasan,1985;胡壮麟,1994;张德禄,2001)。
衔接通过语言的形式特征,即特定的语法结构和成分排列顺序等来组织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所以它是由比较具体和直接的形式特征来体现的(张德禄,2004)。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衔接问题探析摘要:词汇衔接是语篇连贯的五种衔接手段之一,具体包括重复、同义词、上位词、概括词和搭配五大类。
为了探究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对词汇衔接的掌握情况,本文通过教学实例,发现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对这五种词汇衔接方式的使用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单一的重复现象很严重;二是对同义词的使用存在误区。
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建议,这些实例也为教师在以后的课堂中采取相应的策略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英语写作;词汇衔接;衔接纽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衔接”通常被认为是语法关联手段。
语法衔接是语篇衔接的主要方式,词汇衔接也是语篇连贯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名词的衔接出发来讨论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分析学生的写作来探讨词汇衔接教学中的现状;二是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本文将以halliday和hasan对词汇衔接的分类为理论依据,然后分别对五种实现词汇衔接的方法进行探究,探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这些衔接纽带的使用以及在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提出建议,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加强这方面的应用。
一、重复重复是实现词汇衔接的一个惯用方式,尤其是在科普类文章中。
然而学生的写作中出现大量多余的重复则是不足取的。
从评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太关注学生写作中的重复现象,因为单词的重复并不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过度使用不一定就是错误使用。
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种类型的重复是不利的。
为了阐释这一点,下面是一篇学生关于traffic problems的文章,本文所选用的学生作文均未做任何修改。
the traffic problems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traffic problems include some elements, we need have a clear idea of them. at city, especially big city, traffic problems become worse and worse. traffic problems mainly include traffic crowed, traffic accidents and so on. the reason of traffic problems is more and more people buy cars, and the system of traffic needs developing. so i think if we want to have less traffic problems…这篇文章中,关键词traffic problems出现了六次,使这篇文章显得单调。
衔接词汇(Transitional words)是用来连接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词语或短语,以提供逻辑关系和流畅的表达。
衔接词汇有助于准确传达思想,引导读者的理解,并使文章、演讲或对话更具连贯性和一致性。
衔接词汇可以用于以下方面:
1. 句子层面的衔接:用于连接两个句子,表达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
例如:然而(however)、因此(therefore)、例如(for example)、另外(besides)等。
2. 段落层面的衔接:用于连接段落,使得观点间的转换和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例如:首先(firstly)、其次(secondly)、总之(in conclusion)、另一方面(on the other hand)等。
3. 文章结构层面的衔接:用于连接整篇文章的不同部分,使得文章结构合理有序。
例如:引言部分的首先(first and foremost)、中间段落的另外(furthermore)、结论部分的总而言之(in summary)等。
适当使用衔接词汇可以提高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可读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跟随作者的思路。
然而,使用衔接词汇
时需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使用,以免显得啰嗦或人为添加冗余词语。
浅谈英语对话中语篇连贯的办法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进行交际。
实际交际中要善于运用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和话语标记语,以达到成功的语言交流。
英语会话中缺乏语篇的连贯和衔接会导致语义含混甚至交际失败,因而外语学习者有必须研究衔接连贯手段,使交际能够流利顺畅地进行。
本文将从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话语标记语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是指跨越句际的两个或多个词项相互之间词汇意义上的联系,即通过词汇的选择运用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来达到连贯的目的。
这些词汇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从而构成语篇会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保证会话或语义取得统一,衔接语篇。
英语会话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现举例如下:(1)He bought some bread, milk and oranges. The oranges are to make a dessert.(关键词的重复。
他买了一些面包、牛奶和桔子。
桔子用来作甜点。
)(2)He knew that this was a good way of bringing the violent, refractory Sunfu to heel.( 泛指词的运用。
他知道用这法门可以折服那刚愎狠辣的吴荪福。
)(3)I took leave, and turned to the as? I cent of the peak. The climb is perfectly easy.( 词的相似性。
我离开了,返身去攀登山峰,攀登轻松极了。
二、音韵衔接音韵在语篇中的衔接机制是最普遍且非常重要的。
英语的音韵包括话语语流中的语调和韵律特征。
一般说来口语中用升调表示疑问抑或否定,用降调表示肯定,用重音强调某一特定的语意,用音的高低长短变化使会话语篇的主次分明等等。
下例中A用的语调不同,导致B作出不同的回答。
试分析:(1)A:I can’t make bread.?坨(用降调,陈述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