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葡萄球菌病的防治
- 格式:docx
- 大小:35.73 KB
- 文档页数:7
肉种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肉种鸡葡萄球菌病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
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在鸡舍、设备、饲料和污水等环境中广泛分布。
肉种鸡容易感染葡萄球菌病,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下面介绍一下肉种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一、加强饲养管理1.保持环境清洁:鸡舍定期清理消毒,保持干燥通风,减少葡萄球菌的滋生环境。
注意每次更换饲料前的彻底清洁,并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致病菌。
2.避免交叉感染:饲养时要做到分群管理,避免不同年龄和生长阶段的肉鸡混养,以免交叉感染。
3.合理饲料营养:合理搭配饲料,保持肉鸡的营养平衡,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4.合理密度饲养:控制鸡舍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机械性损伤和相互感染的机会。
二、注意饮水和饲料的卫生1.饮水卫生:饮用水是葡萄球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施,确保饮水卫生。
可以在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消毒剂,杀灭水中的致病菌。
2.饲料卫生:饲料中可能携带葡萄球菌,因此要注意饲料的卫生。
饲喂前要进行杀菌处理,避免因为细菌滋生而引发感染。
三、合理使用药物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预防性抗生素,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肉鸡的免疫力,降低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2.防治性使用抗生素:如果发现鸡群中有感染的症状,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需要选择对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并按照推荐的用药方案和剂量进行治疗。
四、加强免疫1.疫苗免疫:可以使用鸡葡萄球菌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疫苗接种可以促使肉鸡产生对葡萄球菌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免疫增强: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如乳酸菌等,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提高肉鸡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概率。
鸡怎么预防葡萄球菌病鸡喂什么药防治霉菌病
每年的五六月份种鸡场经常发生鸡葡萄球菌病,传染性较强,死淘数较多,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治疗鸡葡萄球菌达龙炎清+达龙抑支霉抗菌消炎药,明显改善因霉菌毒素或其他化学药引起的肝脏受损。
鸡发生葡萄球菌病怎么办?
1、场一旦发生葡萄球菌病,要立即对鸡舍、饲养管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以杀灭散在环境中的病原体。
2、药物治疗是发病后的主要防制措施,但由于本菌的耐药性很强,对大多数药物不敏感,务必从速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出敏感药物后,及时进行治疗,方可收到良好治疗和预防
效果。
3、鸡群不宜过大,避免拥挤;要有适宜的光照,适时断啄,防止鸡群互啄。
坚持长期消毒工作。
除保持好鸡舍环境清洁卫生外,还应坚持经常带鸡消毒,以减少和消除传染源,降低感染机会。
家禽葡萄球菌病怎么办家禽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措施【常见问题】家禽葡萄球菌病怎么办?【专家解答】家禽养殖当中如果一旦受到病菌的影响的话,很容易传染,如果没有及时的去治疗的话一定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的,所以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预防,那么家禽葡萄球菌病怎么防治呢。
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常表现多种类型,如关节炎、腱鞘炎、脚垫肿、脐炎和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等,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现将预防及治疗措施介绍如下:【疾病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禽舍通风,保持清洁,避免拥挤,光照适当,饲料中要有适当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笼具要经常检修以防造成外伤,同时做好鸡群的鸡痘免疫接种也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
用0.1~0.3%过氧乙酸定期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对防治本病有较好效果。
在常发地区或药物治疗效果很差甚至无效的地区,可考虑使用疫苗接种防治本病。
国内研制的鸡葡萄球菌多价氢氧化铝灭活苗可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疾病治疗】采取药物治疗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氟哌酸、新霉素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鸡群发病时,选用氯霉素按0.1%拌料,或氟哌酸按0.04%拌料,进行全群投药,连喂5~7天,同时还可配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以减少发病鸡死亡,提高疗效。
使用中草药方剂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1)黄芩、黄连叶、焦大黄、黄柏、板蓝根、茜草、大蓟、车前子、神曲、甘草各等份加水煎汤,取汁拌料,按每只每天2克生药计算,每天一剂,连用3天,对急性鸡葡萄球菌病有治疗效果。
(2)蒲公英15份,野菊花、黄芩、紫花地丁、板蓝根、当归各1份,粉碎混匀,按15%比例混合饲料中喂服,从22日龄开始,分3次给药,每疗程连续7天,隔7天再服,可预防鸡葡萄球菌病。
(3)鱼腥草、麦芽各90克,连翘、白及、地榆、茜草各45克,大黄、当归各40克,黄柏50克,知母30克,菊花80克,粉碎混匀,按每只鸡每天35克拌料,4天为一疗程,对鸡葡萄球菌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鸡葡萄球菌的有效防治办法鸡感染葡萄球菌怎么治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葡萄球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一般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该病有多种类型,给养鸡业造成较大损失。
达龙炎清+达龙抑支霉治疗鸡葡萄球菌。
眼型葡萄球菌病:其临诊表现为上下眼睑肿胀,闭眼,有脓性分泌物粘闭,用手掰开时,则见眼结膜红肿,眼内有多量分泌物,并见有肉芽肿。
时间较久者,眼球下陷,后可见失明。
有的见眼的眶下窦肿突。
最后病鸡多因饥饿、被踩踏、衰竭死亡。
眼型发病约占总病鸡30%左右,占死亡20%左右。
肺型葡萄球菌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及呼吸障碍。
所见病鸡为52和72日龄。
死亡率10%左右。
另见两次败血型和肺型混合感染,发病鸡为50和60日龄,死亡率11.5%和13.4%。
鸡皮肤和黏膜创伤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也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
接种鸡痘、断喙、刺伤、啄伤、脐带感染、鸡群拥挤、患传染性法氏囊病或马立克病等都是引发本病的诱因。
鸡葡萄球菌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雨季、潮湿季节发病较多。
肉种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肉种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广泛分布的肉鸡细菌性疾病,该病具有较强的毒力和传染性,容易引起家禽养殖业的重要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肉种鸡葡萄球菌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病因学肉种鸡葡萄球菌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对鸡类有较强的致病性和毒力。
感染途径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和伤口感染等。
病原菌可以携带和分泌多种外毒素,如葡萄球菌肌球蛋白酶、血凝素、溶血素等,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二、病理学肉种鸡葡萄球菌病主要侵犯呼吸道、肠道和皮肤等部位。
感染鸡的牺牲品中,常可见肺脏出现受累区域,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肺炎、肺脓肿和出血点等。
肠道感染可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病变。
皮肤感染呈现脓疱、疮疖、湿疹等临床症状。
三、临床表现肉种鸡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和皮肤症状。
1. 呼吸道症状:肉种鸡葡萄球菌病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患鸡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喘鸣、打喷嚏、气管炎等呼吸道炎症症状。
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口鼻流脓液、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
2. 消化道症状:肉种鸡葡萄球菌病引起的肠道感染常导致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稀便等。
3. 皮肤症状:肉种鸡葡萄球菌病也可引起皮肤感染,表现为皮肤鳞屑、疮疖、皮炎等皮肤症状。
四、预防和治疗措施肉种鸡葡萄球菌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从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免疫力和使用药物等方面进行。
1. 改善环境卫生:定期对鸡舍、饮水器、喂食器和饲料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和干燥。
2. 加强饲养管理: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更换饲料,避免受到污染。
合理的饲养密度和合理的饲养工艺,可以减少葡萄球菌的传播。
3. 提高免疫力:肉种鸡饲养过程中可通过疫苗接种等方式提高鸡的免疫能力,并定期进行免疫强化。
4. 使用药物:对于已经感染肉种鸡葡萄球菌病的鸡只,可以使用适量、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雏鹅葡萄球菌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葡萄球菌病是由金色葡萄球菌引起禽类的一种的局部感染或败血性疾病,本文分析雏鹅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诊断方法,同时介绍雏鹅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1、雏鹅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病鹅精神沉郁,不吃不喝,不喜动,常呆立一旁,缩颈,眼半闭,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胸、腹部皮下浮肿。
鹅群中有的啄羽。
病程稍长的鹅不能站立,倒地不久死亡。
2、雏鹅葡萄球菌的剖检变化病死鹅整个胸腹部皮下充血、溶血,呈弥漫性紫红色,胸腹腔内积有大量胶陈样红黄色水肿液,水肿延至两腿内侧和后腹部。
肝脏肿大,淡紫红色,有花纹样变化。
脾脏肿大,呈紫红色,且有白色坏死点。
心包积液,呈红黄色,半透明,心冠脂肪及外膜出血。
3、雏鹅葡萄球菌病的诊断方法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葡萄球菌病。
4、雏鹅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措施(1)将发病的鹅隔离饲养。
对已有啄癖的鹅及时挑出、隔离饲养。
对被啄伤的鹅也要挑出、隔离,防止恶习扩散。
(2)对发病的鹅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0.05克/千克)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3天。
对有啄癖的鹅饲料中添加啄羽灵(朱砂散)、石膏粉和适量的盐。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禽用多种维生素和禽用微量元素(均按1克/千克拌料),并在饮水中添加2.5%恩诺沙星(按1克/升饮水),连用3天。
(3)对其余未发病的鹅,需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禽用多种维生素和禽用微量元素(均按1克/千克拌料),并在饮水中添加2.5%恩诺沙星(按1克/升饮水),进行全群投喂,连用3天。
(4)环境消毒。
为彻底消除病原菌,用双链季胺盐络合碘(浓度为1:800)对场地、环境、用具进行消毒,1次/天,连用3天。
禽葡萄球菌病的防治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摘要禽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禽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一般以组织器宫发生化脓性炎症或全身败血症为特征。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禽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疾病防控体系逐渐完善,在一些已控制了禽新城疫、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禽场,葡萄球菌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给养禽业带来了严重危害。
关键词葡萄球菌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制技术
1流行病学
本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任何年龄段的禽甚至禽胚都存在感染的可能,特别是4-6周龄雏禽和40-80日龄中雏禽多发,严重时可造成禽群15%-20%的死亡率。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近年来的流行病调查显示,在雨季和潮湿季节发病较多,尤其是在8-11月为高发期[1]。
网上平养或地面平养比笼养禽的发病率高。
各种禽中白羽禽发病率较高,
禽群感染发病主要是通过皮肤和粘膜的创伤感染,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的传播,雏禽通过脐带感染也是常见途径。
造成禽外伤的原因很多。
日常管理中接种疫苗时消毒不严格,可造成感染,给禽带翅号、断喙或转群过程中,操作粗暴或操作方法不当也可造成外伤。
有的禽场禽群过大拥挤、通风状况不良、某种营养成分缺失缺少和光照过强时,禽会出现相互啄羽毛、啄肛的现象[2]。
从而产生啄伤。
这些都会造成葡萄球菌的感染。
2 临床症状
本病症状有多种,临床症状以败血症、关节炎、皮肤溃烂禽雏禽脐炎为特征。
常见的有急性败血症型、慢性关节炎型、脐炎型、眼型和肺型等。
但由于病菌侵入动物机体的部位不同,其致病力也不同。
通常在同一病例中会同时出现多种类型,所以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急性败血型葡萄球菌病
可造成大面积损伤,特征性的症状表现在胸腹部、翅膀内侧皮肤、头颈部皮肤及个别发生在爪部。
病禽精神沉郁,两翅膀下垂,呆立不动,羽毛粗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或废绝。
部分禽下痢,粪便呈黄绿色[3]。
大腿内侧皮下水肿,有血样渗出液,外观呈紫色或紫黑色,触摸有波动感,局部羽毛脱落或用手一摸即脱落。
皮肤破溃后流出褐色或紫红色液体,污染周围羽毛使之又湿又脏。
部分禽在翅膀背侧及腹面、翅尖、尾部、头脸和肉髯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局部发炎坏死或结痂。
急性病禽多在1-2天内死亡,平均死亡率在5%-10%,少数急性暴发病例,死亡率达60%以上。
慢性关节炎型
病禽多个关节出现炎性肿胀,特别是侵害跗关节,趾关节肿胀更为多见,感染关节肿胀发热,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有的见破溃,并结成黑色痂皮。
脚底肿大,趾尖坏死黑紫色较干涩,行走时出现跛行或卧地不起,多伏在水槽或食槽附近,但仍能吃食饮水,但因采食困难,饥饱不均匀,病禽最后衰竭死亡。
有的病禽仅表现为趾端坏疽,最后干燥脱落。
病程多为10天左右。
脐炎型葡萄球菌病
俗称“大肚脐”是由于新出壳的雏禽脐环闭锁不全,葡萄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脐带发炎,病禽表现体弱怕冷,拥挤在热源附近,发出“吱吱”的叫声,腹部膨大,脐孔红肿,局部呈黄红或紫红色,质地稍硬间有分泌物,一般在出壳后2-5天内死亡[4]。
眼型和肺型葡萄球菌病
随着病情的延长,在发病中期会出现眼型的症状,病禽头部肿大,病侧上下眼睑肿胀粘连,不能睁开眼睛。
打开眼睑可见结膜肿胀,眼角内有大量分泌物并有肉芽肿,病程更久的眼球下陷,眶下肿胀失明,最后会因采食困难而饥饿衰竭而死,肺型葡萄球菌以肺部淤血、水肿和肺实质变化为主要特征。
3、病理变化
葡萄球菌的特征病变是创伤感染,出现皮肤败血病变,脐炎,腱鞘、关节和粘液囊局部化脓、肿胀等。
急性败血型
特征性的肉眼病变表现为胸腹部、前腹部羽毛稀少或脱落,皮肤呈现紫黑色,皮下水肿,羽毛脱落,皮下出血,有的自然破溃,流出紫黑色液体造成局部污染,胸腹部皮下充血、溶血,积有大量胶冻状黄红色渗出纹状出血,胸骨柄处的弥漫性出血斑或出血条纹尤其明显。
病禽的肝脏肿大,呈紫红色[5]。
病程稍长的,肝脏上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点。
脾脏肿大,肌胃粘膜、腹腔脂肪、心冠脂肪和心外膜可见出血点。
慢性关节炎型
关节肿大,滑膜增厚,充血或出血,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关节畸形及周围结缔组织增生。
脐炎型
脐部发炎肿胀,呈紫红色或紫黑色,有暗红或黄色的渗出液,时间稍长则呈脓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卵黄吸收不良,呈黄绿色、污红色或黑色。
内容物稀薄粘稠或豆腐渣样。
有的可见卵黄破裂后腹膜炎。
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等。
4、综合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各类型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流行病学方面
有造成外伤的因素存在,如免疫刺种,40-60日龄禽多发,死亡率较高,饲养方面隐患也可诱发本病。
临床症状方面
包括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脐炎型、眼型和肺型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方面
胸腹部皮下有有大量的渗出液,肌肉的出血性炎症,体表不同部位的皮肤出血,死亡禽胚病变,眼型及肺型的相应变化。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禽的肝脾、雏禽卵黄囊和死胚作病料,实验室诊断,涂片进行革兰氏镜检,可见蓝紫色的大量葡萄球菌,最后,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呈葡萄状,普通平板上生长呈圆形、光滑,橘黄色、乳酪样、边缘整齐直径1-2mm,不形成芽孢,无荚膜无鞭毛,不运动,综上,可对禽葡萄球菌进行最后确诊。
5、综合防制措施
由于葡萄球菌病是禽场的常见菌,因此要加强日常,提高禽群的抵抗力,防止禽群出现外伤,搞好禽舍内部卫生条件防疫消毒等。
发病后尽量减小发病范围,如隔离发病禽只,选用效果显着价格低廉毒性小的药物进行全群防治。
治疗
由于葡萄球菌由于葡萄球菌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对该病应进行药敏试验,可选用的药物有青霉素:每只雏禽8000-24000IU肌注,每天两次连续治疗2-3天。
卡那霉素:饮水按20000-40000IU/L。
连用5-7天,肌注雏禽每只2000-50000IU;中雏每天每只5000-20000IU,成禽20000-40000IU,每天一次连用2-3天。
中药用黄苓、黄连、焦大黄、板蓝根、茜草、大蓟、建曲、甘草各等分,混合粉碎,每只禽口服2克,每天一次,连服3天。
预防
由于本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所以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搞好禽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干燥条件,保持最适合的温度,经常做好环境卫生及时定期的消毒。
减少周围环境中葡萄球菌的存在,避免禽的皮肤损伤,包括硬物笼网铁丝刺伤,胸部与地面的擦伤、啄伤等。
为此,饲养密度不要过大,肉禽仔禽以厚垫草、地面平养为好,或者前3周笼养,3周后移与厚垫草上饲养,全过程笼养的最好在笼低垫一层塑料网片,蛋禽应及早断喙,在地面饲养的要设有栖架,避免胸部与地面摩擦。
禽群应饲喂全价饲料,避免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缺失。
其他病的预防,例如传染性法氏囊能抑制免疫机能,霉菌毒素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应注意预防这些慢性病,另外,本病也常在禽痘发生过程中爆发,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做好禽痘的免疫接种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最后,免疫接种,应用葡萄球菌油佐剂灭火苗,在30日龄时,每只皮下注射
1ml,免疫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郭营军,葡萄球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
(11/12):140-141
[2]李佳鹏,周淑香,于赢等及葡萄球菌的诊断和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2):79
[3]刘梅英,禽葡萄球菌的综合防控[J].养禽(3):58
[4]王全文,张振国。
葡萄球菌的诊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1/12):31-32
[5]于六珍。
肉鸽葡萄球菌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