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原理和方法-章国材
- 格式:pptx
- 大小:9.65 MB
- 文档页数:374
1990-2012年浙江省台风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特征张建忠;张永恒;严洌娜;孙国栋;章国材【摘要】利用1990-2012年影响浙江省的41个台风统计资料,分析了浙江省台风灾害成因中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特征。
结果表明,台风导致的灾害程度与其带来的风雨潮密切相关,其中平均降雨量、降雨量极值与直接经济损失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96和0.5841。
当台风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到30 m/s及以上时,灾害程度会明显加重。
准确及时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是防御台风最重要的依据。
倒塌房屋数量与死亡人数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8625。
防汛抗台设施的高标准建设有效减轻了台风的灾害损失。
2000年以来,浙江省台风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占本省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政府防御指挥水平是减轻灾害的重要保障,其中,转移人口等防灾措施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
%In this paper,the features of natural and social properties of the typhoon hazard were analyzed based on 41 typhoon samples data from 1990 to 2012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disast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orm surge caused by typho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average and extreme rainfalls with direct economic losses are 0.509 6 and 0.584 1 respectively. When the maximum wind speed reaches 30 m/s or more, the degree of the disaster will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accurate and timely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servic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bases for the typhoon defens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house collision and death is 0.862 5, therefore, works facilities and building resilience are important foundationsfor disaster mitigation. Also , the governmental command level for defense is an important ensure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to avoid casualties.【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3(036)004【总页数】6页(P49-54)【关键词】台风;灾害成因;损失;防御措施【作者】张建忠;张永恒;严洌娜;孙国栋;章国材【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浙江省气象台,浙江杭州 310017;江西省气象局,江西南昌 330046;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60 引言台风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台风在我国大陆地区登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引言概述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突发性事件。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进行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风险评估可以匡助我们了解灾害的潜在威胁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减灾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
一、灾害背景分析1.1 灾害类型和频率分析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首先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进行分类和分析。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1.2 灾害区域划定灾害区域的划定是风险评估的基础。
根据历史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地质、气象等因素,可以确定灾害的潜在影响范围。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灾害的可能性和预测未来的风险。
1.3 人口和财产分布分析人口和财产的分布对灾害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通过对人口和财产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灾害事件对人口和财产造成的潜在威胁。
这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风险管理策略。
二、灾害潜在影响评估2.1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是评估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破坏等方面。
通过对历史灾害事件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2.2 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洪水、地震等灾害事件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评估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恢复计划。
2.3 灾害对经济的影响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洪水、地震等灾害事件可能导致农田损毁、工厂停产、交通中断等,进而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评估灾害对经济的潜在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经济恢复和重建计划。
三、灾害风险评估方法3.1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通过对历史灾害事件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判断未来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XXXXX—XXXX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drought Disaster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9年11月10日)XXXX-XX-XX发布XXXX-XX-XX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1)4干旱风险评估内容和方法 (2)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归一化处理 (4)参考文献 (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强、邹旭恺、吕娟、廖要明、侯威、孙洪泉、苏志诚、李威、段居琦、王国复、屈艳萍、宋艳玲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象干旱 meteorological drought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2.2气象干旱指数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利用气象要素,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所获得的指标,用于监测或评价某区域某时间段内由于天气气候异常引起的水分亏欠程度。
2.3 干旱致灾因子 hazards造成干旱灾害的自然异变因素,气象灾害中一般指造成干旱灾害损失的气象干旱极端气候事件。
2.4 土壤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在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数量的毛管悬着水,即在排水良好和地下水较深的土地上充分降水或灌水后,使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较稳定的土壤含水量。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Risk assessmentand management on meteorologicaldisaster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自然灾害学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教材:章国材.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气象出版社,2010年1月开课单位:地理与遥感学院地理与资源环境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第6学期开设的专业方向选修课。
该课程主要介绍如何识别灾害风险、确定产生气象灾害的临界气象条件、分析临界气象条件出现概率、调查评估致灾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度和脆弱性以及最终评估与管理气象灾害风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识别灾害风险,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减小灾害损失。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气象灾害(5学时)1.1自然灾害与气象灾害(1学时)(1)理解自然灾害与气象灾害的特点;(2)掌握气象灾害的概念。
重点:气象灾害的概念气象灾害的分类与等级划分(2学时)(1)了解气象灾害的分类;(2)掌握气象灾害的等级划分。
重点:气象灾害的等级划分气象灾害风险(2学时)(1)理解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别离;(3)掌握气象灾害风险的概念、组成及特点。
重点:气象灾害风险的概念、组成及特点第2章致灾临界气象条件(15学时)2.1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和确定方法(1学时)(1)了解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的概念;(2)理解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确实定方法。
重点: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确实定方法洪涝模型(2学时)(1)理解山洪模型;(2)掌握暴雨洪涝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确实定方法。
重点:暴雨洪涝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确实定方法难点:洪涝模型城市内涝模型(2学时)(1)理解城市内涝模型;(2)掌握城市内涝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确实定方法。
重点:城市内涝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确实定方法难点:城市内涝模型风暴潮模型(2学时)(1)理解风暴潮模型;(2)掌握风暴潮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确实定方法。
气象灾害对风电项目的影响及风险应对胡威1崔冬林1张双益2(1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1762北控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1102)摘要风力发电依靠大气环流带来的能量发电,若项目选址和设备选型不当,防范不妥,则会产生风险,而风电项目所面临的首要自然风险即为气象灾害风险。
从实际的案例来看,尽管已经采用了各类工程和技术手段防范气象灾害,但依然存在了大量气象灾害致损的情况。
该文通过案例分析,结合风险管理理论,探索了气象灾害风险应对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气象灾害风电项目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中图分类号:P429汀M614 文献标识码:A 1气象灾害的基本概念章国材定义气象灾害为“由于气象原因能够直接造成生命伤亡与人类社会财产损失的灾害”,并认为“灾害性天气不一 定是气象灾害”“不是灾害性天气但是可能成气象灾害”咱1」。
气象上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大风、冰雹、大雾、沙尘暴、龙卷 风、雷击、大雪、冻雨、结冰、霜、低温、寒潮、高温、干热风、霾 等。
气候变暖、干旱、洪水等尽管不是灾害性天气,但却是由于外因或者某一天气因素的长期影响造成了气象灾害。
对于风 电项目而言,主要有热带气旋、雷暴、凝冻、沙尘暴、极温等气 象灾害对其开发、建设和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咱2暂遥2气象灾害对风电项目的影响2.1热带气旋对风电项目的影响热带气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
当中心风力达到12级以上,就称之为台风,按其结构可分为台风眼、台风 墙、台风外围三部分。
台风眼的半径为5~30 km,该区域风速一 般小于6 m/s;台风墙的半径可达100 km,属于整个台风系统 里对流最剧烈、破坏力最大的区域;台风外围约200~300 km,风力可达6级以上。
台风一般生成于南北纬5。
~20。
、海表温度 大于等于26益的洋面咱3暂。
2013年19日超强台风“天兔”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附近地区登陆,附近2个风电场在台风肆虐的时候表现岀不同 的结果。
我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周月华; 彭涛; 史瑞琴【期刊名称】《《暴雨灾害》》【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8页(P494-501)【关键词】暴雨洪涝; 灾害风险评估; 灾前评估; 灾中跟踪评估; 灾后评估【作者】周月华; 彭涛; 史瑞琴【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引言据统计,目前全球各种由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暴雨洪涝灾害所占比重约为40%。
我国是暴雨洪涝灾害最为频发、多发的地区之一,每年汛期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及次生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威胁(葛全胜等,2008;韩平和程先富,2012)。
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00亿元,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
2012年7月21—22日,北京遭遇罕见暴雨内涝灾害,190万人受灾,79人死亡,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以上。
同年7月,受长江上游地区强降雨影响,三峡水库遭遇建库以来的最大洪峰7.12×104m3·s-1,国家防总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四川、重庆分别转移群众15万人和6.6万人。
2016年汛期我国暴雨洪涝灾害南北齐发,长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全国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328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470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直接经济损失偏多51%。
目前暴雨及其诱发的灾害已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受天气气候、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植被覆盖等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发展、防洪抗洪设施等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暴雨洪涝灾害的成因变得极为复杂,其发生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分析评估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尽可能减小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如何有效地开展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等研究工作日益受到相关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问题(高庆华等,2007;章国材,2013;Yin et al.,2015)。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典型经验与做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典型经验与做法一、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频率和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自然灾害,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普查评估以及区划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的典型经验与做法,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1.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概念的解释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概率和损失的可能性。
这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类型,需要通过综合的评估手段来加以分析和研究。
2.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的目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程度,找出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的方法综合风险普查评估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勘探、气象观测、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升级,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自然灾害的风险,提高防灾减灾的效果。
三、自然灾害区划的典型经验与做法1. 区划的依据和原则自然灾害区划需要根据地质构造、气象气候、自然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来制定。
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科学、综合和可行的原则,注重各种自然灾害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制定合理有效的区划方案。
2. 区划的应用和意义自然灾害区划对于资源整合、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区划,可以更好地指导相关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和风险评估,为未来的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区划的实施和改进自然灾害区划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科学技术力量的支持。
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案,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以提高预防自然灾害的水平。
四、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的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是一项涉及广泛、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支持。
中学地理知识点:××局公布突发灾害本报讯 2019年8月24日起,中国××局正式发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提供相应的防御指南,提供防御灾害指导。
中国××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章国材介绍,由于各地使用不同的气象灾害警示标识,给人们识别造成混乱。
为规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决定全国采用统一标准。
统一工作将于年底结束,确保在明年全国范围有统一的标准,保证此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对于如暴雨、高温等允许局部地区制订地方预警标准的,需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报中国××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第一批发布预警信号的突发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沙尘暴、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和道路结冰,共11种。
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按照每种灾害不同的预警等级,11种灾害天气的不同等级共用34种标识来表示。
××局将根据天气变化,随时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并提供防灾办法。
比如遇特大暴雨天气,就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并提醒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已有上学学生和上班人员的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预警必须及时准确发布(马上就访)中国××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章国材要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必须及时、准确地发布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或者解除预警信号,同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
章国材表示,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统一发布预警信号,并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公众传播非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预警信号。
宣城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及其应用何桂霞;胡文运【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3【总页数】6页(P215-219,240)【作者】何桂霞;胡文运【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雷电带来的危害也日益严重[1]。
如何科学防雷、经济防雷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雷电灾害风险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宣城市属南北气候过渡带,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地区,同时,境内襟山带水,地形呈南高北低型,且多为山区和丘陵地带。
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导致境内雷暴活动频繁,雷电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有效规避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开展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非常必要。
笔者利用GIS技术对宣城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大大提高了区划研究的精度。
1 资料来源与处理方法1.1 资料来源利用GIS技术,从致灾因子、承灾体方面研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主要用到气象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2-5]。
气象资料为宣城市7个气象站1961—2010年共50年雷暴日资料及2006—2011年共6年宣城市LD-Ⅱ型闪电定位仪所获取的雷电密度和雷电强度资料,社会经济数据为宣城市2017年各县市区的行政面积、人口、国民生产总值(GDP)。
1.2 原理与方法首先对用到的各指标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每一个指标的强弱分布图,然后对多个指标进行加权综合,为了消除各指标的量纲差异,对每一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各指标归一化计算公式为:(1)式(1)中,i表示雷暴日、雷电密度、经济、人口、雷电强度中的任意一项指标,j表示具体区域,Aij表示各个区域的对应项目指标值。
对以上区域的各个指标值按照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叠加,计算公式为:(2)式(2)中,Vj为评价因子的总值,Wi是指标i的权重,Dij是对于因子j的指标i的归一化值,n是评价指标的数量,最后根据加权出来的值将雷电灾害风险区域按不同等级进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