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57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整理版]《无机化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平衡理论 :四大平衡理论部分原子结构1(无机化学结构理论:,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元素化合物2(基本概念:体系,环境,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标准态古代化学3(化学发展史: 近代化学现代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Δc(A)υ=Δt2( 质量作用定律元反应 aA + Bb Yy + Zzabυ = k c (A) c (B)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 浓度, 催化剂, 其它.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的进行;温度降低又会减慢反应的进行。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如相接触面等。
在非均匀系统中进行的反应,如固体和液体,固体和气体或液体和气体的反应等,除了上述的几种因素外,还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机会有关。
超声波、紫外线、激光和高能射线等会对某些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4. 化学反应理论: 碰撞理论, 过渡态理论碰撞理论有两个要点:恰当取向,足够的能量。
过渡态理论主要应用于有机化学。
5. 化学平衡: 标准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规则, 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1)平衡常数为一可逆反应的特征常数,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度。
对同类反应而言,K值越大,反应朝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2)书写和应用平衡常数须注意以下几点a. 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必须是在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应的值。
生成物为分子项,反应物为分母项,式中各物质浓度或分压的指数,就是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
气体只可以用分压表示,而不能用浓度表示,这与气体规定的标准状态有关。
b.平衡常数表达式必须与计量方程式相对应,同一化学反应以不同计量方程式表示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其数值也不同。
c.反应式中若有纯故态、纯液态,他们的浓度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必列出。
无机化学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A. 钠B. 镁C. 铝D. 钾答案:A2. 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是:A. NaOHB. NaClC. H2OD. Na2O答案:A3. 以下化合物中,哪一个是酸性氧化物?A. CO2B. Na2OC. CaOD. H2O答案:A4. 以下哪种元素属于卤素?A. 氧B. 氮C. 氟D. 碳答案:C5. 以下化合物中,哪一个是共价化合物?A. NaClB. H2OC. NaOHD. MgO答案:B6. 以下哪种金属的密度大于水?A. 钠B. 钾C. 铝D. 铜答案:C7. 以下哪种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A. CO2B. H2OC. NaClD. CH4答案:C8.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A. 铁B. 钴C. 镍D. 锌答案:A9. 以下哪种化合物是碱性氧化物?A. CO2B. Na2OC. CaOD. H2O答案:B10.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0?A. 锌B. 镓C. 锗D. 砷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的元素数量最多。
答案:六2. 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答案:三3. 化合物H2SO4的俗名是____。
答案:硫酸4. 化合物NaCl的俗名是____。
答案:食盐5. 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七6. 化合物NH3的俗名是____。
答案:氨7. 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的元素数量最少。
答案:一8. 化合物H2O的俗名是____。
答案:水9. 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族的元素都是稀有气体。
答案:零10. 化合物CO2的俗名是____。
答案:二氧化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什么是离子键,并举例说明。
答案: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例如,NaCl中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之间就是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的。
化学分子间力的作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化学领域中,分子间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概念。
分子间力是指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它对物质的性质、状态转变和分子级反应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分子间力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在化学中的作用。
一、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分子间力。
它是由于永久或暂时荷电的分子之间的电荷不均引起的。
在非极性分子中,范德华力是分子间作用的主要形式。
范德华力的大小与分子的极化程度有关,极化程度越大,范德华力越强。
范德华力的作用使得分子能够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固态物质。
二、氢键氢键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它主要存在于氢原子与高电负性原子之间,如氮、氧和氟等。
氢键的存在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有利于物质的溶解和反应。
氢键在生物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就是由氢键相互作用维持的。
三、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引起的分子间力。
它主要存在于离子晶体中,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造成的。
离子键具有很高的结合能,因此离子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
离子键在无机化学和材料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备陶瓷材料和电解质等。
四、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于原子间电子的共享而产生的分子间力。
共价键是化学反应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分子间力。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共享电子的数量和共享的程度。
共价键的形成使得分子能够通过化学反应进行重组和转化。
在有机化学中,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为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依据。
五、其他分子间力类型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分子间力之外,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分子间力。
如疏水力是由于非极性分子间的亲疏水性引起的相互作用。
π-π相互作用是由于π电子云的重叠而产生的作用力。
静电相互作用是由于带电粒子之间的电场相互作用引起的分子间力。
综上所述,分子间力是化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它对物质的性质、状态转变和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无机化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处于不同的能级和轨道。
电子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
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同一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与物质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通常存在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
2、物质结构物质的结构有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原子晶体如金刚石,由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硬度大,熔点高。
分子晶体如干冰,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熔点和沸点较低。
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熔点较高,硬度较大。
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化学热力学基础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体现,即ΔU = Q + W,其中ΔU 为热力学能的变化,Q 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为做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热功转换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即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3、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了绝对零度时,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熵值为零。
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无机化学中的化学键与反应从高中的化学课程开始,人们便开始学习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在无机化学领域中尤其重要。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是无机化学的基石,对于人类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无机化学中的化学键与反应。
一、化学键化学键是使原子相互结合成分子或晶体的力,它们是在原子间或离子间发生的强相互作用力,保持了物质的稳定结构。
化学键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1.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共用电子对来连接原子的键,形成共用电子对的原子必须具有比外层电子少一到三个的价电子,它可以是单重键、双重键、三重键等多种形式。
共价键强度比其他类型的化学键都弱,常温常压下,共价键的断裂是容易发生的。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相互吸引产生的,是元素间电性稳定的性质。
离子键通常形成于电负性差异极大的离子间,如钠和氯离子间的键。
它的强度一般比共价键强,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通常是固态的。
3.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产生的,这些原子基本上失去了外层电子,形成离子性正离子,而电子则在金属中流动。
金属键中电子按照费米-狄拉克统计分布定律在能量分布上占据能隙。
金属键的强度处于共价键和离子键之间,也不容易断裂。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它将不同的元素和化合物变为新的化学物质。
化学反应有多种类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等等。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其特点是酸会和碱产生一定量的盐和水。
这种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和中和作用,通常可用中和方程式表示。
酸碱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生活中的洗涤剂、医药制品和水处理等。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产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即将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的氧化数改变了,有些物质被氧化而失去电子,变为另一物质的还原剂,而有些物质被还原而得到电子,变为另一物质的氧化剂。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13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制药与环境工程系学分学时: 6学时/周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组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根据专业特点选定的。
理论课以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应用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溶液及其浓度的表示、电解质溶液和沉淀—溶解平衡、原子结构、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实践课以化学基本操作技术、滴定分析操作技术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根据专业需要开设实验,所开实验包括化学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物质含量测定等。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从事分析检验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正确的“量”的理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或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到各类相关企业工作或从事产品质量检验和控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承接中学化学,为后续的《药用基础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化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从事分析检验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正确的“量”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气体溶液、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分析化学中误差及数据处理;(3)掌握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晶体结构1.分类分子晶体: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成的晶体成为分子晶体。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弱相互作用,远小于化学键的结合强度。
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成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叫做离子键。
特点:没有方向性;没有饱和性。
金属晶体:金属离子或原子之间以金属键结合成的晶体成为金属晶体。
原子晶体: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成的晶体称为原子晶体。
混合晶体:一些固体但追和化合物是由共价键和其他结合方式形成的过渡性晶体,称为混合晶体。
分子晶体与分子间作用力1.分子的极性极性共价键:在共价键中,若成键原子的元素电负性之差不为零,这种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在共价键中,若成键原子的元素电负性之差为零,这种共价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分子: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不同,使分子中电子云分布不均匀,整个分子的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形成正负两极,这种分子叫极性分子,分子中的键是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分子: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同,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相同,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均匀,整个分子的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重合,这种分子叫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的键是非极性共价键。
键的极性与电负性差有关,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分子的极性不仅与键的极性有关,而且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对于双原子分子而言,键的极性影响分子的极性;对于多原子分子而言,分子的极性不仅键的极性有关,而且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分子的空间构型有时会导致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使键的极性抵消;如NH 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不可抵消)和BF 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可抵消)。
分子的极性大小用偶极距μ来衡量,与正负电荷重心之间的距离——偶极长d 、正负电荷重心的电荷量q 有关, 分子偶极距定义为分子的偶极长与偶极一端的电荷量的成绩,即:d q ⋅=μ。
偶极距的国际单位制为C·m (库伦·米) 化学键的极性也可以用键的偶极距衡量,分子中各个化学键的偶极距的矢量和等于分子的偶极距。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它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作用力影响着液体的表面张力、气体的压强、固体的熔点和沸点等物理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间作用力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率。
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和共价键。
范德华力是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弱作用力,它是由于电子在空间中的不均匀分布而产生的。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它发生在一个电负性较高的氢原子与一个电负性较低的原子之间。
离子键则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产生的。
共价键则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
这些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例如,范德华力较弱,因此非极性物质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
氢键较强,使得水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以及较大的表面张力。
离子键较强,导致离子晶体具有高熔点,而共价键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熔点。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间作用力也可以影响反应的进行。
例如,在溶剂中,分子间作用力可以使溶质分子离解,促进化学反应的发生。
此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子间作用力可以调节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总而言之,分子间作用力是决定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因素,它们的强弱和类型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