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及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79 MB
- 文档页数:121
第3章 工程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本章要点:(1)经济效果的概念;(2)经济效果的静态评价方法,各种指标的分析计算; (3)经济效果的动态评价方法,各种指标的分析计算。
§3.1 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概念各种技术活动,都需要投入,以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是各种技术活动的经济目标。
如何对各种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如何优选技术方案,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
3.1.1 经济效果的概念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有效成果和全部劳动耗费(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占用和消耗)的比较,构成了经济效益的概念。
(1)有效成果:即对社会有益的产品或劳务。
有效成果可用使用价值或价值表示,即该成果既符合社会需要,又能够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
否则,为无效成果。
有效成果的表现形式有多样性。
能用货币计量的有效成果,称为有形成果;不能用货币计量的有效成果,为无形成果。
如环境的改善,劳动条件及生产文明程度的提高等。
对无形的有效成果,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必须给于充分重视,可采用定性分析或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描述。
与有效成果相伴的往往有无效成果或负效果,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时,不能忽视或回避无效成果或负效果。
例如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安全生产事故等。
在生产实践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防止负效果的产生,对已经产生的负面效果,应采取科学方法定量化,使在经济效益评价中得以体现。
(2)劳动耗费:指为取得有效成果而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占用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无论物化劳动或是活劳动,都分别以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两种相互密切联系的支付形式构成劳动耗费。
物化劳动消耗:是指进行劳动所具有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既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也包括厂房、机器设备、技术装备等,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磨损折旧等。
活劳动消耗:指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并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的人,消耗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发挥一定的技能,有目的的付出脑力和体力劳动所花费的劳动量。
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某主要内容:1、可行性研究的概念与内容;2、资金的筹集与运用;3、财务评价的概念、基本步骤;4、财务评价的基本报表和基本评价指标;5、现金流量表的编制;6、国民经济评价及其与财务评价的关系。
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的一种考察和鉴定,是对拟建中的项目进行的全面、综合的技术经济调查研究,用以确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目的:是为了选择比较稳妥可行的建设方案,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某可行性研究的七个方面问题:1、本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技术论证2、经济上是否有生命力3、财务上是否有利可图——经济评价4、建设所需的资源——建设规模5、需要多少投资6、能否筹集到全部资金——承受能力7、建设时间某可行性研究内容(一)总论1.项目提出的背景2.项目概况3.问题与建议(二)市场预测1.市场现状调查、产品供需预测、价格预测2.竞争力分析3.市场风险分析某可行性研究内容(三)资源条件评价(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五)场址选择(六)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七)原材料燃料供应(八)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九)节能、节水措施(十)环境影响评价某可行性研究内容(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十三)项目实施进度(十四)投资估算1.建设投资估算2.流动资金估算(十五)融资方案某可行性研究内容(十六)财务评价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2.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3.财务评价报表4.盈利能力分析5.偿债能力分析6.不确定性分析7.财务评价结论某可行性研究内容(十七)国民经济评价(十八)社会评价(十九)风险分析(二十)研究结论与建议权益资本:是项目投资人拥有所有权的项目净资产,包括资本金以及项目运营过程中形成的留存盈余,如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资本金:是项目建设单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是项目投资人以实现盈利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用以进行生产经营、承担经济责任而投入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