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应变
- 格式:ppt
- 大小:4.44 MB
- 文档页数:34
弹性力学中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弹性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形变与应力的关系。
在弹性力学理论中,应力与应变关系是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探讨弹性力学中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的基本原理,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基本概念在弹性力学中,应力是描述物体内部单位面积受力情况的物理量。
它可以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
正应力表示物体在垂直于某一平面上的受力情况,剪应力表示物体在平行于某一平面上的受力情况。
应力的大小一般采用希腊字母σ表示。
应变是描述物体形变情况的物理量。
它可以分为线性应变和体积应变。
线性应变表示物体中某一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变化,体积应变表示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体积变化。
应变的大小可以用希腊字母ε表示。
二、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是描述弹性体材料中应力与应变关系最基本的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为σ = Eε,即应力等于弹性模量与应变之积。
其中,弹性模量E是描述物体对应变的抵抗能力的物理量。
根据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即若应变增大,则应力也会相应增大。
胡克定律适用范围有限,对于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的材料,需要采用其他力学模型进行描述。
例如,当外力作用超出一定范围时,弹性体会发生塑性变形,此时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就无法再用胡克定律来描述。
三、材料力学模型由于胡克定律的局限性,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力学模型来描述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常用的有线性弹性模型、非线性弹性模型和本构模型。
线性弹性模型是胡克定律的拓展,它适用于应力与应变关系呈线性关系的情况。
在这种模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唯一的。
当外力作用停止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
非线性弹性模型适用于应力与应变关系不再呈线性关系的情况。
它可以更好地描述材料的实际变形情况。
在这种模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是非线性的、曲线状的。
本构模型是一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力学模型,它可以更全面地描述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弹性力学弹性体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弹性力学是一门研究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的学科。
其中,弹性体是一类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但恢复力可以将其恢复到原始状态的物质。
弹性体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是弹性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
一、什么是应力与应变在力学中,应力是物体受来自外界作用的力引起的单位面积内的力的大小。
它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的物理量。
应力可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两种,正应力作用于物体的表面上的垂直方向,而剪应力则作用于物体的表面上的切向方向。
应变是描述材料形变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在受力下发生变形时单位长度的变化。
应变也可分为正应变和剪应变两种,正应变是物体长度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相对变化量,而剪应变则是物体形状的变化量与原始尺寸之比。
二、背景知识弹性体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可以通过背景知识来理解。
弹性体的主要特性是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但当外力消失时,它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这是因为弹性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着弹性力,当外力作用结束时,弹性力将趋于平衡,使得物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三、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是描述弹性体应力与应变关系的基本定律。
根据胡克定律,当外力作用于弹性体时,弹性体内部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具体数学描述如下:σ = Eε其中,σ代表应力,单位为帕斯卡(Pa),E代表弹性模量,单位为帕斯卡(Pa),ε代表应变,为无单位。
胡克定律适用于弹性体在线性弹性范围内,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并且比例系数恒定。
此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为线性关系,称为胡克定律。
超出线性弹性范围后,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
四、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表征弹性体抵抗形变的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它是胡克定律中比例系数的倒数,可以用来度量弹性体的刚度。
常见的弹性模量有:1.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用E表示,描述的是物体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2. 剪切模量(Shear Modulus):用G表示,描述的是物体在受剪时的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弹性力学ppt课件•弹性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弹性力学分析方法与技巧目录•一维问题分析与实例讲解•二维问题分析与实例讲解•三维问题分析与实例讲解•弹性力学在工程领域应用探讨01弹性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弹性力学定义及研究对象定义弹性力学是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和内力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弹性体,即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又能恢复原状的物体。
弹性体基本假设与约束条件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完全弹性假设、小变形假设、无初始应力假设。
约束条件几何约束(物体形状和尺寸的限制)、物理约束(物体材料属性的限制)。
单位面积上的内力,表示物体内部的受力状态。
应力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程度,表示物体的变形状态。
应变物体上某一点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置变化。
位移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位移是应变的积分。
关系应力、应变及位移关系虎克定律及其适用范围虎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σ=Eε,其中σ为应力,ε为应变,E为弹性模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多数金属材料在常温、静载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对于非金属材料、高温或动载条件下的情况,需考虑其他因素或修正虎克定律。
02弹性力学分析方法与技巧0102建立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和假设,建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
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和坐标…针对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如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或柱坐标系,并进行必要的坐标系转换。
求解基本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复变函数法等方法求解基本方程,得到位移、应力和应变的解析表达式。
确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位移边界条件、应力边界条件以及初始条件。
验证解析解的正确性通过与其他方法(如数值法、实验法)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解析解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030405解析法求解思路及步骤将连续体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通过节点连接各单元,建立单元刚度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求解节点位移和单元应力。
弹性力学中的应变与应力关系弹性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体积和形状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研究应力(反映外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和应变(反映物质形状和体积改变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和解释物质的弹性行为。
本文将详细阐述应力和应变在弹性力学中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应力和应变的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应力是弹性力学研究的基本物理量,它可以反映物质内部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力的分布特点和作用方式,可以将应力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等类型。
与此同时,应变是描述物体位形变化的物理量,它可以反映物体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情况。
在弹性力学中,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基本关系通常用应力--应变法则或哈肋定律来描述。
具体来说,对于同一物体,存在一个比例系数(即弹性模量),当其应力不超过一定值(即弹性限度)时,应力和应变之间达到正比关系,即应力等于弹性模量乘以应变。
这就是典型的线性弹性行为。
当然,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并不总是线性的。
当物体受到的应力超过一定值后,应变可能导致物体的永久性形变,这就涉及到弹性物质的塑性行为。
塑性行为是弹性力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应力类型和物质性质可能会引起不同的应变特性。
因此,为了更具体、精确地描述和理解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多种理论和模型,如弹塑性理论、粘弹性理论、破坏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模型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理解和控制各种物质的弹性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总的来说,弹性力学中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主题,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应力与应变的特性,才能准确地分析和预测物质在受力情况下的弹性行为。
而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弹性力学中的应变能和位移能弹性力学是研究固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和应力分布的一门学科。
在弹性力学中,应变能和位移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分析物体的弹性行为和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应变能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所储存的能量。
当外力作用结束后,物体会恢复到原始形状,而储存的应变能也会被释放出来。
应变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形变越大,应变能也越大。
应变能可以通过应变能密度来表示,即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
应变能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应变能密度也越大。
应变能密度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弹性势能,它是弹性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位移能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所储存的能量。
当外力作用结束后,物体会恢复到原始位置,而储存的位移能也会被释放出来。
位移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移程度有关,一般来说,位移越大,位移能也越大。
位移能可以通过位移能密度来表示,即单位体积内的位移能。
位移能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位移能密度也越大。
位移能密度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弹性势能,它也是弹性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应变能和位移能在弹性力学中具有相似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但它们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略有不同。
应变能主要描述了物体的形变过程,而位移能主要描述了物体的位移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应变能和位移能常常同时存在,相互转化。
例如,当一个物体被拉伸时,它的形变能会转化为位移能,而当物体恢复到原始形状时,位移能会再次转化为形变能。
这种能量的转化过程是弹性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
应变能和位移能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结构设计中,通过计算物体的应变能和位移能,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材料研究中,通过研究物体的应变能和位移能,可以了解材料的弹性性质和破坏机制。
在地震学中,通过研究地震波的传播和物体的应变能和位移能,可以预测地震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
总之,应变能和位移能是弹性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分析物体的弹性行为和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弹性力学公式总结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后的形变与应变关系的力学分支。
在弹性力学中,常使用一些公式来描述物体的力学性质。
下面是一些弹性力学中常用的公式:1. 应变(strain)公式:应变是物体在受力后发生的形变相对于初始状态的比例。
应变可以分为线性应变和剪切应变两种类型。
线性应变公式:ε=ΔL/L其中,ε表示线性应变,ΔL表示长度变化,L表示初始长度。
剪切应变公式:γ=Δθ其中,γ表示剪切应变,Δθ表示切变角度的变化。
2. 应力(stress)公式:应力是物体表面上的内力,是由外力作用于物体上的单位面积所产生的力。
法向应力公式:σ=F/A其中,σ表示法向应力,F表示受力,A表示作用面积。
切向应力公式:τ=F/A其中,τ表示切向应力,F表示受力,A表示作用面积。
3.长度变形公式:受力作用下,物体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有两种类型:拉伸和压缩。
拉伸变形公式:ΔL=FL/AE其中,ΔL表示长度变化,F表示受力,L表示初始长度,A表示截面积,E表示弹性模量。
压缩变形公式:ΔL=-FL/AE4.钢材弹性模量公式:钢材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外力而形变的能力指标。
E=σ/ε其中,E表示弹性模量,σ表示法向应力,ε表示线性应变。
5.线性弹性体系恢复力公式:恢复力是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复到初始状态所产生的力。
F=kΔx其中,F表示恢复力,k表示弹性系数,Δx表示位移。
6.钢丝绳伸长公式:钢丝绳在受拉伸力作用下会发生伸长。
ΔL=FL/EA其中,ΔL表示伸长长度,F表示受力,L表示初始长度,A表示截面积,E表示钢丝绳的弹性模量。
7.矩形梁弯曲公式:在作用力下,矩形梁会发生弯曲。
M = -EI(d^2y / dx^2)其中,M表示弯曲力矩,E表示杨氏模量,I表示截面惯性矩,y表示梁的纵轴位移,x表示位置。
这些公式是弹性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公式,用于描述物体在受力后的形变与应变关系,以及恢复力、弯曲等力学性质。
掌握这些公式对于深入理解和研究弹性力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