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30.00 KB
- 文档页数:3
m序列发生器的作用
m序列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伪随机序列的电子设备或算法。
它的主要作用有:
1. 加密通信:m序列发生器可以用于生成加密密钥序列,用于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保护通信内容的安全性。
2. 伪随机数生成:m序列发生器可以用于生成伪随机数序列,可以应用在密码学中的伪随机数生成算法、模拟实验、随机化算法等应用中。
3. 信号处理:m序列发生器可以用于产生具有特定性质的信号序列,如具有较好频谱特性的序列、跳频信号序列等,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雷达系统、无线电测量等各种信号处理应用中。
4. 探测器测试:m序列发生器可以用于对数字通信中的接收机进行性能测试,通过与已知正常输入进行比较,可以检测接收机的误码率、误比特率、误帧率等性能指标。
总之,m序列发生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密通讯、伪随机数生成、信号处理和探测器测试等方面。
伪随机码生成原理随机数在计算机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密码学、模拟实验、游戏等领域。
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使用伪随机数来代替真正的随机数。
本文将介绍伪随机码生成的原理和应用。
一、什么是伪随机码?伪随机码是指一系列看似随机的数字或字符序列。
与真随机数不同的是,伪随机码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和种子(即初始值)生成的。
尽管伪随机码具有一定的规律,但它的分布在统计学上表现得与真随机数相似。
二、伪随机码的生成原理伪随机码的生成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 种子选择:伪随机数生成器需要一个初始种子来启动算法。
种子可以是时间戳、用户输入、磁盘读取等随机事件。
种子的选择对伪随机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算法选择:选择合适的伪随机数生成算法也是生成伪随机码的关键。
常见的算法包括线性同余法、梅森旋转算法、拉格朗日插值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种子进行数学变换和运算来产生伪随机码。
3. 状态更新:生成伪随机码的过程中,算法会根据当前状态和种子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并更新状态值。
状态值的更新将会影响到生成的伪随机码序列,使其看似更加随机。
4. 输出伪随机码:最后,生成器将输出一系列伪随机码。
这些码可以用于密码学中的密钥生成、模拟实验、游戏随机事件等各种应用。
三、伪随机码的应用伪随机码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1. 密码学:伪随机码常被用于生成加密算法中的密钥。
在对称加密算法中,密钥的随机性对于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2. 模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生成伪随机码,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随机事件,从而进行实验和观察。
3. 游戏:伪随机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游戏中,用于生成虚拟世界中的随机事件。
这样可以增加游戏的乐趣和挑战性。
四、伪随机码的质量评估生成高质量的伪随机码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伪随机码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1. 均匀性:生成的伪随机码应满足均匀分布的特性,即每个数字或字符出现的概率应接近相等。
伪随机数是指通过特定算法生成的随机数序列,这些序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表现出类似于真实随机数的特性。
以下是一个生成伪随机数的例子:
1. 确定种子:首先,我们选择一个种子值,例如1。
2. 生成随机数:然后,我们使用线性同余算法来生成伪随机数序列。
该算法包括将种子值与另一个值(在此例中为1)进行运算,生成新的伪随机数。
这个新的数值会根据前一个数值进行递推。
3. 输出结果:每次运行该算法,生成的伪随机数序列都会相同,除非我们更改种子值。
例如,如果我们使用种子值为1来生成10个伪随机数,那么每次运行算法都会得到相同的10个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伪随机数序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表现出类似于真实随机数的特性,但它们并不是真正的随机数,因为它们是由特定算法生成的。
ca码原理Ca码原理是一种用于数字通信和数据存储的编码技术。
它是一种二进制编码方法,通过将数据转换为特定的编码序列,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Ca码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在无线通信、卫星导航、数据加密等领域。
Ca码原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利用伪随机序列与数据进行异或运算,实现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伪随机序列是一种特殊的二进制序列,具有良好的统计特性和周期性。
编码时,将数据与伪随机序列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编码后的序列。
解码时,将接收到的编码序列与伪随机序列进行异或运算,即可恢复原始数据。
Ca码原理的关键在于伪随机序列的生成。
伪随机序列的生成通常采用反馈移位寄存器(Feedback Shift Register,FSR)的结构。
FSR是一种具有特定反馈连接的移位寄存器,通过不断移位和反馈操作,可以生成伪随机序列。
伪随机序列的周期性取决于FSR的位数和反馈连接方式。
在Ca码原理中,编码序列的长度通常比数据序列的长度长很多。
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编码序列的复杂性,提高编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编码序列的周期性也决定了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存储容量。
周期性越长,传输速率和存储容量越高。
Ca码原理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容错性。
由于编码序列的随机性和周期性,即使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出现部分错误,也可以通过解码和纠错算法进行恢复。
这使得Ca码原理在无线通信和数据存储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Ca码原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编码和解码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对硬件实现和算法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编码序列的周期性限制了传输速率和存储容量的提升。
此外,Ca码原理在特定场景下可能受到干扰和攻击,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Ca码原理是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编码技术,通过与数据进行异或运算,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容错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和数据存储领域。
然而,Ca码原理也面临着计算复杂度高、速率和容量限制等挑战。
prbs原理PRBS原理。
PRBS(Pseudo Random Binary Sequence)是一种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它在通信系统和数字电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PRBS的原理及其在通信系统和数字电路中的应用。
PRBS的原理主要基于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的工作原理。
LFSR是一种基本的序列发生器,它能够产生一系列的伪随机序列。
LFSR由若干个触发器和异或门组成,其中触发器的输出作为下一个触发器的输入,而异或门则用于实现反馈。
通过适当的选择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和反馈多项式,LFSR可以产生不同长度的伪随机序列。
当LFSR产生的序列达到最大周期时,就可以得到最长的伪随机序列,这种序列被称为最大长度序列(Maximum Length Sequence, MLS)。
在通信系统中,PRBS被广泛应用于误码率测试和性能评估。
通过发送PRBS序列并与接收到的序列进行比对,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信道的质量和系统的性能。
此外,PRBS还可以用于同步检测和时钟恢复等应用,对于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字电路中,PRBS被用作测试信号以验证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通过将PRBS序列输入待测电路,并将输出与预期序列进行比对,可以有效地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和缺陷。
此外,PRBS还可以用于模拟真实数据流,对于验证数据采集系统和通信接口的正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PRBS作为一种伪随机序列,在通信系统和数字电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误码率测试和性能评估,还可以用作测试信号对电路进行功能验证。
因此,了解PRBS的原理和应用对于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m序列原理m序列是一种特殊的伪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质和周期性,广泛应用于通信、密码学、雷达、遥感等领域。
m序列的原理是基于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的工作原理,通过适当的初值和反馈多项式,可以生成具有良好随机性质的序列。
m序列的生成原理是基于LFSR的工作原理。
LFSR是一种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它由若干个存储单元和适当的反馈电路组成。
在LFSR中,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按照时钟信号不断移位,同时根据反馈电路的控制,将某些位上的数据进行异或运算,得到新的输入数据,从而实现序列的生成。
通过适当选择LFSR的初值和反馈多项式,可以得到不同长度的m序列。
m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质和周期性。
由于m序列的生成原理是基于LFSR的移位和异或运算,使得序列中的数据呈现出随机分布的特性。
同时,由于LFSR的结构和反馈多项式的选择,m序列具有很长的周期,甚至可以达到最大周期2^n-1,其中n为LFSR的位数。
这使得m序列在伪随机序列中具有较好的性能。
m序列在通信、密码学、雷达、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系统中,m序列可以作为扩频序列,用于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
在密码学中,m序列可以作为密钥序列,用于数据加密和解密,保障通信的安全性。
在雷达和遥感领域,m序列可以作为调制序列,用于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提高信号的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
总之,m序列作为一种特殊的伪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质和周期性,在通信、密码学、雷达、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理解m序列的生成原理和特性,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系统中,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prbs原理PRBS原理。
PRBS(Pseudo-Random Binary Sequence)是一种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它在通信、测试和测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PRBS的原理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PRBS的原理。
PRBS是一种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序列,它看起来像是随机生成的序列,但实际上是通过特定的算法生成的。
PRBS序列的特点是周期性长且统计特性良好,能够模拟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因此在通信系统的测试和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
PRBS序列的生成算法一般采用反馈移位寄存器(Feedback Shift Register, FSR)来实现。
FSR是一种能够向右移位并根据特定规则进行反馈的寄存器,通过适当的选择反馈位和初始状态,可以生成不同长度的PRBS序列。
常见的PRBS序列包括PN9、PN11、PN15、PN23等,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长度的序列。
PRBS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PRBS序列在通信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其中之一是用于系统的性能测试和评估。
通过向系统中输入PRBS序列,可以评估系统在受到随机信号干扰时的性能表现,从而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PRBS序列还可用于通信信道的测量和分析,通过观察PRBS序列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可以评估信道的带宽、失真和噪声等参数,为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另外,PRBS序列还被广泛应用于数字调制解调器(Modem)的性能测试。
在Modem的测试中,PRBS序列可用于评估Modem的误码率性能,通过比较发送端和接收端的PRBS序列,可以计算出误码率等性能指标,为Modem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总结。
PRBS作为一种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在通信、测试和测量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选择生成算法和序列长度,PRBS序列可以模拟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为系统的测试、评估和优化提供重要的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PRBS序列,并结合相应的测试方法和工具,以实现系统的高效测试和可靠评估。
哈希表伪随机序列法
哈希表伪随机序列法是一种用于生成随机数序列的方法,它通过哈希表的映射函数将输入的种子值转化为一个伪随机的整数序列。
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生成相同的随机数序列,而且生成的伪随机数具有高度的分布均匀性和无偏性,非常适合在计算机程序中进行模拟和仿真。
哈希表伪随机序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 首先,定义一个哈希表,并确定一个哈希函数,用于将输入的种子值映射到哈希表中的一个索引位置。
2. 然后,将哈希表中的每个索引位置初始化为一个随机数值。
3. 接着,对于每个需要生成随机数的位置,使用哈希函数将输入的种子值映射到一个哈希表中的索引位置,并将该位置的随机数值返回作为伪随机数。
4. 最后,将生成的伪随机数作为新的种子值,继续生成下一个随机数。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生成一个长期不重复的随机数序列。
同时,由于哈希表的高效性和良好的随机性质,这种方法可以在大规模随机数生成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
- 1 -。
m序列岗位M序列岗位是指利用M序列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岗位。
M 序列是一种特殊的伪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周期性特征,广泛应用于通信、密码学、雷达、医学等领域。
在M序列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和工程背景,熟悉M序列的生成原理和应用方法。
在M序列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M序列的生成和分析:M序列是由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产生的,工作人员需要熟悉LFSR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编写相应的代码生成M序列。
同时,还需要对生成的M序列进行分析,包括周期性、相关性等特性的研究。
2. M序列的应用研究:M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周期性特征,可以用于加密、通信和信号处理等领域。
工作人员需要研究M序列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和适用性,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3. M序列的检测与识别:M序列在通信系统中常用于同步和定时的检测与识别。
工作人员需要设计相应的检测算法和识别方法,保证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M序列的仿真和实验:为了验证和评估M序列的性能,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仿真和实验。
他们需要掌握相关的仿真工具和实验设备,能够准确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5. M序列的应用开发:M序列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应用开发。
他们需要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师紧密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M序列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首先,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和工程背景,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其次,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创新。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M序列岗位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岗位。
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和工程背景,熟悉M序列的生成原理和应用方法。
他们需要进行M序列的生成和分析、应用研究、检测与识别、仿真和实验以及应用开发等工作。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创新。
m序列输出序列计算例题
M序列是一种伪随机序列,常用于通信和密码学领域。
它具有
良好的随机性质和周期性,因此在很多应用中都有重要作用。
下面
我将从计算M序列的定义、特点、计算方法和应用等多个角度来全
面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M序列是由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产生的序列,
其定义如下,假设LFSR的长度为n,初始状态为一个n位的二进制数,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位移和反馈操作生成下一个状态,最终产生
一个长度为2^n-1的伪随机序列。
M序列的特点包括周期性强、具
有良好的随机性质、易于实现和快速计算等。
其次,关于M序列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LFSR来实现。
具体步
骤如下,首先确定LFSR的初始状态和反馈多项式,然后进行一定次
数的位移和异或运算,即可得到M序列的输出序列。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来实现这一过程,例如使用C++、Python
等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来生成M序列。
此外,M序列在通信和密码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系
统中,M序列常用于扩频技术中的伪随机噪声码生成,以及信道编
码和解码等方面。
在密码学中,M序列可以用作加密算法中的密钥
序列,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M序列还被应用于频率跳变、信号同步、信号识别等领域。
综上所述,M序列是一种重要的伪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
性质和周期性,其计算方法可以通过LFSR实现,应用广泛涉及通信、密码学等领域。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全面且详尽地解答你的问题。
prbs测试原理PRBS(PseudoRandomBinarySequence)测试是一种数字电路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PRBS测试的原理和应用。
一、PRBS测试原理PRBS测试是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数字电路测试方法。
伪随机序列是一种看似随机的二进制序列,但实际上是由一个特定的算法生成的。
这种序列具有很好的统计性质,可以用于测试数字电路的性能和正确性。
PRBS测试的原理是通过将伪随机序列输入被测试的电路,观察电路输出的结果,从而判断电路的正确性。
具体来说,PRBS测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生成伪随机序列:根据特定的算法生成一个伪随机序列。
这个序列的长度通常是2^n-1,其中n是一个正整数。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LFSR(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来生成伪随机序列。
2. 输入伪随机序列:将伪随机序列输入被测试的电路,作为电路的输入信号。
在输入伪随机序列之前,需要对信号进行调整,以满足电路的输入要求。
3. 观察电路输出:观察电路输出的结果,判断电路是否正确。
在观察电路输出之前,需要对信号进行采样和处理,以得到正确的输出结果。
4.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观察到的测试结果,分析电路的性能和正确性。
如果测试结果符合预期,说明电路工作正常;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预期,说明电路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修复或调整。
二、PRBS测试应用PRBS测试在数字电路测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高速通信、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等领域。
以下是PRBS测试的一些应用场景:1. 高速通信:在高速通信中,PRBS测试可以用于测试光纤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等。
通过输入伪随机序列,观察输出结果,可以检测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失真、干扰等问题,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2. 数字信号处理:在数字信号处理中,PRBS测试可以用于测试数字滤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调制器等。
通过输入伪随机序列,观察输出结果,可以检测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滤波器特性、调制误差等问题,从而提高信号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何利用计算机伪概率伪随机数计算机伪概率和伪随机数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常用的概念和技术,用于模拟具有随机性的事件和生成伪随机序列。
虽然它们并不是真正的随机数和概率,但在很多实际应用中能够提供足够的随机性和可预测性。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看到如何利用计算机伪概率和伪随机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计算机伪概率的概念。
在计算机科学中,概率是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而计算机伪概率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算法和数学模型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概率分布。
计算机伪概率不是真正的概率,因为它们是通过算法和数学公式计算得到的,而不是真实随机事件的结果。
然而,计算机伪概率往往能够提供足够的随机性,以满足大多数实际应用的需求。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伪随机数的概念。
在计算机科学中,伪随机数是利用确定性算法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步骤生成的数字序列。
这些数字看起来是随机的,但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计算得到的。
伪随机数的生成过程通常以一个种子值作为输入,通过运用一定的计算步骤和算法来生成一个序列。
利用计算机伪概率和伪随机数有很多实际应用。
下面是一些例子:1.模拟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实验来验证理论和模型的正确性。
使用计算机伪概率和伪随机数可以生成模拟实验的输入数据,以模拟真实物理或化学系统的行为。
这样可以避免实际实验的成本和时间消耗,并且可以对实验条件和参数进行自由控制。
2.游戏和赌博:计算机游戏和赌博游戏通常需要使用随机数来生成随机的游戏结果。
利用计算机伪随机数可以实现具有良好随机性的游戏体验,确保游戏结果的公平性和随机性。
3.加密和安全:在密码学和网络安全领域中,随机数生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利用计算机伪随机数可以生成加密密钥、随机种子和安全令牌等,在保护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4.模拟随机事件:在一些模拟和优化问题中,需要模拟真实随机事件的行为和结果。
利用计算机伪概率和伪随机数可以模拟一些具有随机性的过程,如天气模拟、交通流量模拟等,以便进行系统优化和决策。
《通信信号处理》专题姓名:杨晶超学号:s2*******目录1 伪随机序列的概念2 伪随机序列的相关函数3 m序列• 3.1 m序列的定义• 3.2 m序列的构造• 3.3 m序列的性质• 3.4 m序列的相关性4 M序列5 Gold序列• 5.1 m序列优选对• 5.2 Gold序列的产生方法• 5.3 Gold序列的相关特性6 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6.1 扩展频谱通信• 6.2 码分多址(CDMA)通信• 6.3 通信加密• 6.4 误码率的测量• 6.5 数字信息序列的扰码与解扰• 6.6 噪声产生器• 6.7 时延测量1 伪随机序列的概念扩频系统的扩频运算是通过伪随机序列来实现的。
从理论上来讲,用纯随机序列来扩展信号的频谱是最理想的,但是接收端必须复制同一个随机序列,由于随机序列的不可复制性,因此在工程中,无法使用纯随机序列,而改为采用伪随机序列。
随机序列通信的基本理论源于香农的编码定理。
香农编码定理指出:只要信息速率R d 小于信道容量C ,则总可以找到某种编码方法,使得在码字相当长的条件下,能够几乎无差错地从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号中恢复出原发送的信号。
伪随机序列应当具有类似理想随机序列的性质。
在工程上常用二元{0,1}序列来产生伪随机序列,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随机序列中的“0”的个数和“1”的个数接近相等;(2)随机序列中长度为1的游程约占游程总数的1/2,长度为2的游程约占游程总数的(1/2)2,长度为3的游程约占游程总数的(1/2)3…… 在同长度的游程中,“0”的游程数和“1”的游程数大致相等;(3)随机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具有类似白噪声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2 伪随机序列的相关函数(1) 凡自相关函数满足()120111,011,0N i i a N i i j i a j N R j a a j N N -=-+=⎧==⎪⎪=⎨⎪=-≠⎪⎩∑∑ 则为狭义伪随机序列。
(2) 凡自相关函数满足()1201011,011,0N i i aN i i j i a j N R j a a c j N -=-+=⎧==⎪⎪=⎨⎪=<≠⎪⎩∑∑ 则为广义伪随机序列。
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m序列是一种伪随机序列,它在数字通信系统、密码学和测试领域被广泛应用。
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是生成该序列的关键,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
一、什么是m序列?m序列,即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是由线性移位寄存器(LSR)输出的二进制序列。
m序列的长度为2的次幂。
由于其具有高周期性和伪随机性,被广泛用于数字通信、密码学等领域。
二、m序列的生成方式m序列是通过移位寄存器实现的。
移位寄存器是一种用于存储二进制数据的电路,用于在数字集成电路中实现存储器、计时器和生成特定序列等功能。
在移位寄存器中,数据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不同的存储单元中移动的。
m序列的生成方式如下:1.初始化移位寄存器,即将寄存器的状态设置为全1或全0。
2.选取适当的线性反馈多项式,将其插入移位寄存器的反馈路径上。
3.从移位寄存器的最高位开始,按顺序输出二进制序列。
4.将输出的序列再次输入到移位寄存器中,进行下一轮的生成。
5.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生成所需要的长度的m序列。
三、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是指,在移位寄存器的反馈路径上选用的多项式。
常用的生成多项式有Q(x)型和M(x)型两种。
1.Q(x)型Q(x)型的生成多项式为:Q(x) = x^k + x^j + 1其中,k和j分别是移位寄存器中用于反馈的位数,且满足k > j。
例如,当k=5,j=2时,其生成多项式为Q(x)=x^5+x^2+1。
2.M(x)型M(x)型的生成多项式为:M(x) = x^k + x^j + 1 + x^i其中,k、j、i分别是移位寄存器中用于反馈的位数,且满足k > j > i。
例如,当k=7,j=5,i=3时,其生成多项式为M(x)=x^7+x^5+x^3+1。
四、总结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是m序列生成的关键。
常用的生成多项式有Q(x)型和M(x)型两种。
选用不同的生成多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m序列,这些序列在密码学、通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伪随机序列的主要性质研究王磊学号:摘要:伪随机序列在保密通信、航空航天、测距、密码学、自动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扩频通信系统的频谱扩展是借助扩频函数而实现的。
典型的扩频函数就是伪随机序列,实用的伪随机序列必须是具有随机性,有尖锐的自相关特性,有较小的互相关值,有较多的序列数;同时还要求序列平衡,易于实现等特点。
本文介绍了应用比较广泛的m序列、gold序列和M序列,研究了伪随机序列的共有性质及其各自序列的特性。
关键词:伪随机序列,m序列,M序列,Gold序列Studies of the major properties of Pseudo-random sequenceWang LeiAbstract: Pseudo—Random Sequen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fields such as secret communication, aviation, auto-control and cryptography. The spread spectrum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achieved through spread spectrum functions. A typical spread spectrum function is pseudo-random sequence, useful pseudo-random sequence must be random, with sharp autocorrelation, cross-correlation values are smaller, have more serial numbers; also called sequence of balance, easy-to- and imple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m sequence, gold series and M series, which are broader applied and studies the nature of pseudo-random sequences and their respective sequences shared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Pseudo-random sequence, m sequence, gold series, M series.1 伪随机序列的概念在现代科学中,白噪声由于其瞬时值服从正态分布、功率谱在很宽频带内都是均匀的等特性而被很多系统所青睐。
3.3. 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一、误码率测量
在数据通信中,经常要测试通信系统的性能。
误码率是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通信系统的性能往往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有关。
通常认为信源的0、1是等概出现的。
误码率的测量框图如下所示:(结合系统的仿真)
环路测试:
单向测试:
二、时延测量
时延测量在许多领域中都十分有用:如地底深度探测、无线测距等。
时延测量的一般思路:周期脉冲测量法。
产生窄周期脉冲,时延线的精度,发送功率。
时延测量的m序列应用:用m序列代替周期脉冲,用相关器代替时延比较器。
测量方法的精度取决于m序列的码片时间。
三、噪声产生器
测量通信系统的性能时,经常需要使用噪声产生器,由它给出具有所要求的统计特性和频率特性的噪声,并且可以随意控制其强度,以便得到不同的信噪比条件下的系统性能。
四、通信加密
五、数据序列的扰乱与解扰
扰码的目的是使信源的0、1分布等概。
六、扩展频谱通信
仙农定理告诉我们:可以用带宽换信噪比,即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带宽的应用来进行无误的传输。
可以有3种方法实现带宽的扩展:
1、直接序列调制扩频
直接序列调制扩频的原理框图如下:
它用比信息速率高得多的序列去调制信息序列,从而改变整个信号的带宽。
在接收端通过调制序列的相关性达到解调的目的。
实际上它等效于一种正交编码。
2、跳频
发射机的发射频率根据一定的规则随机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3、Chirp调频(线性调频,连续调频)
由于扩频通信采用宽频带的技术来传输信息,它具有抗窄带干扰、信号功率低隐蔽性强、抗衰落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在无线领域、军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七、分离多径技术
3.4. 直接序列扩频
一、系统组成
直扩系统的框图如下:
)cos()()()(0ϕω+=t t P t m t s
t t P t n t s t q 0cos )())()(()(ω+=
))cos(()()(0ϕωω+-=t t Am t y r
各点的频谱关系如图示。
二、处理增益和抗干扰性
令伪码)(t p 的速率为p R ,)(t m 的速率为m R 。
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定义为:in
out p SNR SNR G = out SNR 、in SNR 分别是扩频系统解扩器的输出信噪比和输入信噪比。
(一)白噪声干扰
因为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均匀分布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在接收机与本地振荡 t t p r ωcos )(相乘后,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分布不变,而信号经过相关解扩后变成了窄带信号。
通过中频滤波器后,信号的功率不变,而噪声的功率却显著减少(带宽变小)。
此时,解扩器的输入输出信噪比关系如下:
m
p m p p m in out p R R B B B n S B n S SNR SNR G ====00// 称m p
R R L =为扩频因子(扩频倍数)。
(二)单频干扰和窄带干扰
单频干扰经过解扩后,相当与是进行扩频,从而将干扰的功率平均分布在带宽为p B 的范围内,通过中频滤波器后,单频干扰的功率减小m p B B /倍。
(三)宽带干扰
cos(')(t
这里宽带干扰来自系统其他用户、多径传播等,它们的特点是干扰信号占用的频带与扩频信号一样宽。
从理论上说,如果宽带干扰与接收信号是不相关的,则解扩时由于采用相关接收机,宽带干扰对接收信号的干扰为0。
但是实际系统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实现各个用户的完全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