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13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申请指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二○○六年十月前言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升我国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技术水平,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重点项目。
本项目旨在为实现我国政府“将特种设备事故率控制在0.5起/万台以下”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课题申请指南》。
目录一、申请须知 (1)(一)项目总体目标 (1)(二)主要内容 (1)1、01课题: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2)2、02课题:大型高参数高危险性成套装置长周期运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2)3、03课题:电站锅炉长周期运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3)4、04课题:大型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4)5、05课题: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长效机制及技术平台研究 (4)(三)申请管理 (4)(四)实施年限 (4)(五)申请资格 (5)1、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5)2、申请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6)(六)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6)(七)课题管理 (8)二、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8)(一)01课题: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8)(二)02课题:大型高参数高危险性成套装置长周期运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10)(三)03课题:电站锅炉长周期运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11 (四)04课题:大型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12)(五)05课题: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长效机制及技术平台研究 (14)一、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1、建立关键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评定和寿命预测技术体系,建立大型成套装置、生命线工程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建立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等级评价技术体系。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课题申请指南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二○○七年三月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精神,全面提升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重大项目。
本项目旨在通过农业装备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产品创制和农业装备试验监测技术研究三个层面开展联合攻关,提高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引领农业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特制定本项目的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立足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在农业装备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产品创制和农业装备试验监测技术研究三个层面开展联合攻关。
重点突破3类共性技术,创制6大领域13个方向的重大产品,开发试验监测技术系统和装置;攻克具有国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的农业装备关键共性技术20~30项,突破重大产品关键技术100~110项,开发农业装备新产品110~120项,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10年,部分领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提升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整体素质,引领农业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友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二、申请内容重点围绕国家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优先主题的重要内容,瞄准保障农业增产增效、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巩固食物安全、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农业装备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重大产品创制和农业装备试验监测技术研究三个层面,拟定17个公开申请的课题,具体包括:(一)农业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课题1、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2、农业装备可靠性技术研究3、农业装备重大产品关键技术与装置研制(二)农业装备与设施重大产品创制类课题4、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研究与开发5、大马力拖拉机复式作业装备研究与开发6、多功能高效联合收获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7、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8、仿生智能作业机械研究与开发9、优质草生产和现代工业化养殖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10、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11、生物质集储和加工利用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12、农产品品质检测和商品化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13、优势农产品产后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14、棉花加工成套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15、多功能林木采育作业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16、以竹代木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三)农业装备试验监测技术研究类课题17、农业装备试验监测技术研究三、申请管理1、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牧草育种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课题申请指南农业部二〇〇八年四月前言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切实提高牧草良种生产能力、质量水平,提高良种覆盖率和自给率,推动我国草业生产水平及其产业化进程,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牧草育种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重点项目。
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集成创新,发掘优质、高产、高抗、多抗等基因资源、评价相关新基因资源的育种价值,创造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重要牧草特色种质材料,强化优质、高产与抗逆等性状的聚合与协调改良,选育适于全国主要生态区利用的当家牧草新品种(系),建立完善的规范化良种繁育和产业化体系。
为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本项目针对我国牧草育种技术基础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新品种缺乏、牧草新品种覆盖和利用率低、牧草新品种选育与利用严重滞后于草业发展需求、区域发展不平衡、牧草良种的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从育种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两个层面,以主要栽培牧草为对象,在牧草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远缘杂交、倍性育种、多因素诱变及聚合选育等育种关键技术研究方面获得突破,提升我国牧草育种整体技术水平,加快牧草新品种选育进程,根据全国主要生态区域的牧草生产特点和需求,开展重要牧草新品种选育,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于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的牧草新品种、新品系和优异种质材料,提高我国牧草良种的自给率和覆盖率,开展良种繁育、种子与牧草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推动我国牧草良种的产业化生产进程,促进我国草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申请内容本项目按两个层面设计10个课题,其中牧草高效育种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设4个课题,区域性牧草新品种创制与产业化示范设6个课题。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生物安全量值溯源传递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申报指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二○○八年三月目录第一部分申报须知 --------------------------------------------- 2 第二部分课题目标与内容 ------------------------------------ 5 第三部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试行)(格式)----------------------------------------------------------------------- 10 第四部分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格式) ------ 23第一部分申报须知一、宗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应对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提升计量基标准对生物安全检验检测的基础支撑能力,科学技术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生物安全量值溯源传递关键技术研究》,并委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为本项目的组织部门。
为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国家质检总局对本项目的课题采取公开申报,择优委托的方式选择课题承担单位,特制定本指南。
二、申报管理(一)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对本项目实施的总体效果负责;国家质检总局为该项目的组织部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二)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建评审委员会,负责课题的评审工作。
(三)评审工作遵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
评审工作分为初审和现场答辩两个阶段,通过初审的申报课题单位进入现场答辩程序,现场答辩拟定于2008年4月中旬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三、申报内容本次公开申报的4项课题如下:课题1:转基因植物核酸量值溯源传递关键技术研究课题2:转基因植物蛋白质量值溯源传递关键技术研究课题3:病原微生物核酸量值溯源传递关键技术研究课题4:病原微生物蛋白质量值溯源传递关键技术研究四、课题的资金来源上述课题国拨经费概算共计为2300万元,具体额度在各课题经费预算评审评估基础上确定。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课题申请指南科技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二○○七年十月前言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升农村住宅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科技部联合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地方科技厅(委)等部门,共同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重大项目。
本项目旨在以科技创新提高村镇建设的整体水平,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提升住宅的功能与质量,节约有限的资源,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引导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报须知一、项目目标项目本着“以人为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传统特色多样性”的原则,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住宅、住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立足技术的实用化集成创新,攻克农村住宅规划、设计、建设的关键技术,开发分类指导的农村住宅设计模块化软件,建立适合国情的农村住宅标准体系,进行集成示范,形成不同类别的村镇住宅发展模式,显著增强我国村镇住宅建设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申请内容本项目重点围绕村镇规划技术、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技术、村镇住宅标准、村镇住宅建设标准与技术集成模式示范等研究内容发布个课题的指南。
具体包括:、农村住区规划技术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村镇住宅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技术研究、不同地域特色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模式研究、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模块化技术与软件开发、住宅结构与构造选型设计技术与软件开发、村镇住宅设备标准化设计技术与软件开发、村镇住宅建筑产品与构配件应用技术及其数据库系统开发、村、乡及农村社区规划标准研究、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研究、村镇住宅施工验收标准研究、住宅节能技术标准研究、农村住宅污染物处置与排放标准研究、住宅建筑综合防灾标准研究、土地规划实施监管标准研究、农村住宅规划建设技术标准推进工程与政策体系研究、村镇规划与节地技术标准模式集成示范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标准模式示范研究、国家重大工程移民搬迁住宅区规划设计技术标准集成与示范、村镇住宅节能技术标准模式集成示范研究、村镇住宅污染物处置排放技术标准模式集成与示范研究三、实施期限本项目实施年限为年,从年至年。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课题申请指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课题申请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优先主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已经通过专家可行性论证,科技部决定予以启动。
项目研究适合截割高度2.8~5.5m、采放高度14~20m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制适合大断面煤巷的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及装备;研制适应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快速搬家倒面和工作面3.3kV供电系统设计和关键装备;研究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特殊开采条件下的安全保障技术,形成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标准体系,将所研制的设备与技术在一个千万吨级的矿井进行工业性试验,完成技术集成与示范。
旨在提高我国特厚煤层条件下的高效、安全、高回收率开采技术与装备水平,推动煤炭工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分解为十二个课题,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如下:课题一、大采高综放开采工艺技术研究1.课题研究目标通过理论研究与现场试验,确定大采高综放开采适用煤层条件、大采高综放开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方法,研究大采高综放开采顶煤顶板破坏运移规律,提出岩层控制理论及措施,提高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资源回收率,实现大采高综放开采的安全高效、高回收率。
2.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大采高综放开采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确定应用大采高综放开采可行性评价指标,开发大采高综放开采适应性评价体系软件。
(2)顶煤顶板运移轨迹跟踪仪研制研制顶煤顶板运移轨迹跟踪仪,实时地对顶煤顶板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进行跟踪,研究顶煤冒落放出规律。
(3)工作面采场覆岩破裂动态监测定位系统研究探索覆岩破裂的内在动因和前兆规律,建立采场覆岩破裂监测、预测模型,实现采场覆岩断裂的预测预报。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1 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湖南农业大学青先国2 长江中游北部(湖北)双单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张似松3 长江下游(江苏)粳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扬州大学张洪程4 长江中游南部(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王海5 四川盆地单季籼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四川省农科院任光俊6 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杨惠成7 黄淮南部(河南)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尹均8 黄淮海中北部(河北)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河北农业大学马峙英9 黄淮东部(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山东省农科院董树亭10 东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吉林省农科院王立春11 东北平原北部(黑龙江)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黑龙江省农科院苏俊12 东北平原南部(辽宁)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辽宁省农科院赵奎华13 三大作物可持续超高产共性理论与技术模式研究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赵明14 粮食主产区农田肥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金继运15 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国农业大学高旺盛16 粮食主产区三大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陈万权17 三大平原农户储粮减损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兰盛斌18 农村储粮防虫、防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河南工业大学王殿轩19 粮食干燥防霉技术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李杰“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海洋渔业与滩涂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1. 滩涂养殖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2. 浅海典型生境高效生态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3. 工程化养殖高效生产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马绍赛4. 耐盐经济植物规模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李荣锦5. 海洋友好型高效捕捞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陈雪忠6. 滩涂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肖培华7. 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李色东8. 耐盐植物和大型海藻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江苏绿宝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梁珍海9. 浅海贝藻复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寻山集团有限公司李长青10. 海珍品底播增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厚刚11. 现代工程化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王印庚12. 海洋微藻高效培养工程化技术集成与示范乳山禧丰达渔业新技术有限公司潘克厚13. 离岸网箱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胜邦塑胶管道系统集团有限公司陆光炯14. 海湾网箱养殖产业升级与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深圳华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李华林15. 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大连阿大海产养殖有限公司陈世大“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生物质工程”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1. 生物质高效降解专用微生物筛选与构建技术研究清华大学李十中2. 沼气规模化干法厌氧发酵技术与装备研究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韩捷3. 农林剩余物制备生物燃气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蒋剑春4. 生物质资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王涛5.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及装备开发江苏正昌粮机股份有限公司潘嘉亮6. 可生物降解地膜开发广东上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祝光富7. 农林剩余物制造绿色建材新产品开发江苏大盛板业有限公司于文吉8. 木质纤维素生产功能糖产品及其综合利用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程少博9. 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技术开发及综合利用示范黑龙江农垦北大荒牛业有限公司李强10. 油脂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技术示范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叶活动11. 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化示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吴得胜12. 村镇农林剩余物直燃发电技术开发与示范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徐钦田“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安全绿色储粮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 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1 网络化多功能粮情监控集成技术和系统研究开发河南工业大学张元2 储粮高效绿色杀虫防霉技术研究开发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曹阳3 绿色储粮新技术优化集成示范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巩福生4 成品粮储存保鲜技术和设备设施的研究开发南京财经大学鞠兴荣5 现代粮仓建设配套新技术材料研究开发国贸工程设计院翟江临6 粮食干燥新技术装备研究开发与示范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唐学军7 粮食品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及仪器研究开发北京东孚久恒仪器技术有限公司郝伟8 绿色储粮科技创新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郭道林“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农产品储藏保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1 农产品产后品质劣变的调控技术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2 农产品产后病害的控制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3 新型保鲜剂的研发和应用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姜微波4 农产品产后综合保鲜技术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王贵禧5 农产品储藏期间的冷害控制技术浙江大学陈昆松6 农产品产后现代商品化处理技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杜卫东7 农产品产后储藏保鲜技术示范与试验平台建设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王国利8 果蔬产品储藏保鲜产业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大学刘竹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功能性食品的研制与开发”重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1 功能性食品评价技术的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杨月欣2 功能性食品有效成分检测和鉴伪技术的研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唐英章3 食品功能因子高效分离与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张灏4 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稳态化技术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琳5 辅助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功能食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哈药集团制药六厂金铉煜6 抗氧化功能食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天津天狮生物发展有限公司韩福森7 减肥功能食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吉林省奇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席玥8 辅助改善老年记忆功能食品的研究及产业化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恕9 功能化传统食品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王家槐10 功能性食品资源分析评估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天津科技大学曹小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奶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1. 奶牛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培育技术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王雅春2. 奶牛良种扩繁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北京市奶牛中心张胜利3. 奶牛高效饲养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加启4. 奶牛优质饲草生产技术研究及开发中国农业科学院草业中心侯向阳5. 奶牛主要疾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及开发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杨国林6. 新型乳制品研制及其产业化开发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7. 乳品加工关键设备及材料研究与开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吕加平8. 乳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东北农业大学霍贵成9. 东北农区奶业集约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刘清泉10. 华北农区奶业规模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玉良11. 西北农区生态型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昝林森12. 华东农区现代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南京奶业(集团)有限公司徐德闯13. 北方大城市郊区环保高效型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范学珊14. 南方大城市郊区环保高效型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郭本恒15. 农牧交错区生态型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宋丽华16. 北方牧区舍饲半舍饲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刘艳辉17. 西南地区奶业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汪家琦18. 奶水牛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广西皇氏生物工程乳业有限公司谢秉锵19. 我国现代奶业发展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王济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1 主要杂粮加工品质评价系统及加工适用性研究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谭斌2 优质谷子新品种选育与增值利用技术研究开发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刁现民3 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示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张福跃4 专用型大麦新品种选育与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国家大麦改良中心杨建明5 功能型燕麦新品种选育与新型健康食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崔林6 荞麦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陕方7 糜子优质品种筛选及产业化示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牛西午8 出口杂豆品种改良及产业化示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田静9 特色杂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改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1 食品物性修饰与油脂加工新技术开发研究江南大学金征宇2 食品冷加工与高效分离技术开发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廖小军3 食品凝胶与风味控制技术开发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4 食品高效节能干燥新技术与装备开发石河子大学江英5 食品包装新材料研究与开发哈尔滨商业大学孙智慧6 食品快速检测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及设备开发研究天津科技大学王硕7 玉米淀粉糖、系列变性淀粉与多元醇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长春大成新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齐红彬8 大豆优质蛋白与高纯磷脂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大庆日月植物蛋白(集团)有限公司周川农9 小麦专用粉和传统面制品工业化技术与装备开发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王春10 稻米方便营养食品与米淀粉开发及产业化示范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程国强11 薯类加工新产品技术装备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李树君12 双低油菜籽制油新工艺与大型冷榨设备开发安徽大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魏国平13 苹果果胶系列产品与优质苹果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刘玲14 柑橘罐头新工艺与橙汁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单杨15 低温肉制品与传统肉制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祝义亮16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与骨血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和17 液态蛋与专用蛋粉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大连韩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刘沛举18 大宗低值鱼加工新产品与超低温急冻装备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福建省晋江市富鸣水产有限公司陈春生。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控关键技术》课题申请指南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二○○六年十月前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并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础上设立的国家科技计划。
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2005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1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19892个,2005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2.9%。
我国快速而大规模的城镇化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将迎来最重要的城乡社会转型,另一方面则使得城乡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从1997到2002年,全国居民地平均变化达到30%以上,公路变化达到20%,水系变化达10%。
但是由于缺乏先进的城乡发展动态监测系统,缺乏完整的城乡区域评价预警体系,缺乏有力的城乡区域监控统筹机制,导致城乡空间布局混乱,规划失衡、重复建设、功能紊乱、耕地紧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城乡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巨大的流动人口基本没有监控引导,城市盲流、居住就业压力、收入差异等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国家经济转型、城乡社会和谐、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巨大挑战。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将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作为优先主题的总体部署,“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目标主导、整合多方资源,突破重点技术、加强集成应用,遵循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项目以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与资源高效利用为导向,结合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以跨界线地域为对象,紧紧围绕“人”与“地”两个核心要素,从城镇和村镇两个层面,从“时间控制、空间布局、流动管理、要素共享”为切入点,开展生态承载、产业经济、社会和谐、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的动态监测,构建跨界线地域城镇化监测技术集成体系(LISUM),并在2个区域进行集成应用示范,从而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理性支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课题申请指南民政部二〇〇八年四月第一章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针对亚洲区域巨大自然灾害频发及其所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在系统整理亚洲区域1900年以来历史巨灾案例事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适用于亚洲区域各国的巨灾标准体系;以地震、台风-暴雨巨灾为例,开展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着重从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致灾因子风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损失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区域综合减灾能力对抵御巨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进行亚洲未来10年尺度的地震及台风-暴雨巨灾高风险区识别研究,分别编制亚洲未来10年尺度的地震及台风-暴雨巨灾单灾类高风险区图和综合高风险区图,并编写制图说明书;对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技术进行研究、在分析亚洲区域主要致灾因子风险和主要承灾体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历史巨灾案例数据,建设亚洲区域巨灾综合风险数据库;集成亚洲地震、台风-暴雨风险评估技术、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技术,开发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示范系统。
二、项目课题设置本项目设以下四个课题:(1)亚洲巨灾调查分析技术及巨灾划分标准研究(2)亚洲地震巨灾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3)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4)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示范系统开发三、项目实施期限及经费来源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08年—2010年)。
项目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全部来源于国家拨款,主要用于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
四、申请资格(一) 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积极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
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方原则上不超过5个法人单位。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生物质工程”课题申请指南科学技术部二○○六年十月前言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升我国生物质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林生物质工程”重大项目。
本项目旨在通过农林生物质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开发农林生物质产业化成套技术,提高我国农林生物质的创新能力,培育农林生物质新兴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项目以提高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服务“三农”、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标,通过生物质转化关键技术的创新、集成与示范,初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林生物质增值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发展和建立一批适合我国农村条件的农林生物质产业化示范工程,为规模化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申请内容项目以秸秆、林业剩余物、畜禽粪便等农林剩余物及专用新型能源植物为主要原料,以生物转化、化学转化以及热化学转化为主要手段,着重突破农林生物质综合利用过程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并开展重要农林生物质延伸加工产品的创制和产业化示范。
项目共设置农林生物质转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课题4项,生物基产品创制类课题5项,重要农林生物质转化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及示范类课题5项。
具体包括:(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1、生物质高效降解专用微生物筛选与构建技术研究2、沼气规模化干法厌氧发酵技术与装备研究3、农林剩余物制备生物燃气关键技术研究4、生物质资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二)生物基产品创制课题5、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及装备开发6、可生物降解地膜开发7、农林剩余物制造绿色建材新产品开发8、木质纤维素生产功能糖产品及其综合利用9、秸秆综合利用制备化学品中试示范(三)产业化示范课题10、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技术开发及综合利用示范11、新型能源作物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示范12、油脂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技术示范13、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化示范14、村镇农林剩余物直燃发电技术开发与示范三、申请管理1、由科技部牵头联合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农业部,负责项目的组织。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课题申请指南附件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课题申报指南本项目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建成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分发服务系统和应用开发示范工程,形成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地图缩编更新等创新性技术成果,以及一批实用化的软件、行业标准。
项目成果能够促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应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总体目标: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研究解决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数据管理、分发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初步形成一套信息化测绘服务技术,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开发更新生产所需要的实用化软件系统,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2)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平台,研究建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实现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高效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业务化运行,提高我国GIS软件应用的整体技术水平。
(3)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技术,建立分布式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网络化的海量影像数据快速浏览系统,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和方便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本项目拟支持3个课题,课题实施年限为2007年-2009年共3年。
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如下:课题一: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研究研究目标:根据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生产的实际需求,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及软件系统,包括影像的自动纠正与处理、目标识别、变化发现、综合判调、矢量数据缩编、数据库增量更新等,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海洋渔业与滩涂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科学技术部二○○六年十月前言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渔业与滩涂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
本项目旨在通过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全面提升我国海洋渔业与滩涂开发的集成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我国海洋渔业与滩涂开发关键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积极性,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本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结合、近期工作与长远规划结合、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针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滩涂高效开发的产业需要,有效研发、集成一系列技术并开展产业化示范,集成创新滩涂养殖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浅海高效生态增养殖、工程化养殖生产体系构建、耐盐经济植物栽培、海洋友好型高效捕捞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有效集成和优化陆基工程化养殖、滩涂高效开发利用、浅海生态养殖、鱼类网箱养殖和渔业资源修复与管理技术,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升级,为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滩涂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申请内容本项目立足我国海洋渔业与滩涂高效开发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国内优势力量,重点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产业化技术,建设创新平台,全面提升我国海洋渔业与滩涂高效开发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共性关键技术方面,设置5个课题,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技术支撑;在技术集成与示范方面,设置10个课题,开展优化产业模式的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上发挥主导作用。
具体包括:第一层次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课题1 滩涂养殖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2 浅海典型生境高效生态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3 工程化养殖高效生产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4 耐盐经济植物规模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5 海洋友好型高效捕捞技术研究与开发第二层次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6 滩涂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7 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8 耐盐植物和大型海藻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9 浅海贝藻复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0 海珍品底播增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1 现代工程化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2 海洋微藻工程化高效培养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3 离岸网箱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4 海湾网箱养殖产业升级和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5 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6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三、申请管理1、由承担课题任务单位所在的省(市、区)科技厅(委、局)组成省际联盟,负责项目实施的总体协调。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消化、妇儿等常见疾病防治研究项目课题申报指南一、立题背景及主要内容功能性胃肠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儿童白血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骨与关节伤病、重症呼吸道感染、慢性肾脏病等疾病发病率高,在我国有着庞大的患者群,是影响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与和谐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从全局的高度提出“建设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精神和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着提高常见的重要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的战略决策,由卫生部负责组织制定“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规范研究”、“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研究”、“儿童白血病诊断、规范性治疗及预后评估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及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PFD临床诊治研究”、“难治性骨折治疗研究”、“脊髓损伤与椎间盘退变的防治”、“重症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与非典型病原体检测方法以及社区获得性肺炎规范化治疗研究”、“运动损伤的相关临床研究”和“慢性肾脏病CKD预警与防治研究”共10个专题项目;二、资金额度及来源资金预算为2千万元/3年,经费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三、承单方式以上课题全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四、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消化科、儿科、妇产科、骨科、呼吸科、肾脏科等重要的常见疾病的诊治新技术,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方案等,使部分常见病发病率下降10-20%,控制率达15%,病死率下降3-5%,治愈率提到40%,建立10-1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规范并应用于临床,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以上;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整体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为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价优、质优的医疗服务奠定基础;课题1.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规范研究研究内容1、通过组织专家研究讨论,规范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2、充分利用我国人口大国的优势,在国内通过联合或协作方式建立5个以上的中心,研究大样本人群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自然病程特点和演变趋势;3、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目标1、规范符合国人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2、明确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率和发病规律;3、通过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建立适合国人和国情的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申报条件1、具备雄厚的胃肠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2、有稳定的人员梯队和硬件研究条件;3、具有在国内同行中有良好的学术影响力的专家队伍;4、有开展多中心研究的能力,尤其是信息综合处理和分析的能力;5、有卫生统计学专业人员参与课题设计和资料统计分;拟安排经费:250万课题2.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研究研究内容1、在国内建立3-5个研究中心,确定我国除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及MALT淋巴瘤以外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的指征,特别是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及合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指征;2、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点;3、研究儿童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道疾病及自然转归的关系;4、研制开发幽门螺杆菌快速诊断的国产化试剂或仪器;研究目标1、建立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的快速检测技术;2、建立不同耐药情况下的最佳成本-效益的根除治疗方案;3、建立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指征和最佳治疗方案;申报条件1、具有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2、具有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综合能力;3、具有人员搭配合理、稳定的学术队伍,尤其是必须具备具有良好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专业人员;4、具有信息资料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水平;5、必须有卫生统计学专业人员参与课题设计和资料统计分析;拟安排经费:150万课题3.儿童白血病诊断、规范性治疗及预后评估研究研究内容1、完善儿童白血病在细胞形态、免疫分型、细胞及分子水平的诊断技术,统一临床分型;2、建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敏感性的评估技术及参数;3、研究微小残留病监测技术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指导意义;4、研究化疗方案的药物组合、强度及治疗方式对复发及治疗合并症发生率的影响;5、进行医疗费用合算及医院间费用比较;6、建立多中心协作所必须的资料采集、登记等信息理系统;研究目标建立全国性多中心儿童白血病协作组,制订并实施规范性诊断治疗方案,5年累积进入ALL规范性诊断治疗方案病例600例,并获得>70%的5年无病生存率;申报条件1、具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儿童白血病的临床经验及工作基础;2、具有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综合能力;3、具有人员搭配合理、稳定的学术队伍,尤其是必须具备具有良好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专业人员;4、必须有卫生统计学专业人员参与课题设计和资料统计分析;拟安排经费:200万课题4.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及预后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研究内容1、通过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情况及其基本临床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总结中国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特点;2、对其治疗方法进行科学的循证研究,总结制定出治疗策略;3、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并发症的特点、发生率,探索对这些并发症进行治疗的必要性,研究预防性用药对远期并发症的阻断率;4、寻找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特定标记物,预测PCOS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有目的地监测及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研究目标1、制定符合中国人特点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及治疗策略,明确中国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2、制定多囊卵巢综合征远期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原则,减少或者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纠正多囊卵巢综合征糖代谢、脂代谢异常,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3、寻找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特定标记物,制成蛋白诊断芯片诊断试剂盒;申请条件1、申请单位具有丰富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治疗经验,熟悉多囊卵巢综合征国际诊断标准制定的历史与局限性,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2、牵头单位应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需要具备妇科内分泌多中心研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有组织全国范围多中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发展监测的能力;3、必须有卫生统计学专业人员参与课题设计和资料统计分析;4、具有信息资料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水平;拟安排经费:250万课题5.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PFD临床诊治研究研究内容1、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的真实状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发病情况;2、通过该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性研究结果,研究高危人群、指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探讨本病的认识误区,减少该病的并发症;3、对照研究PFD患者的盆底主要支持结构,进行基因表达的研究,找到表达有明显差异的基因并进行验证,分子水平阐述肌肉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之间的内在关联,为神经损伤机制提供更深层次的解释,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发病机制提供线索;4、进行国产化网片及吊带的替代物的临床应用研究,开拓使用简单手术器械达到盆底缺陷重建的术式,并在全国推广和应用;研究目标1、进一步明确PFD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规律;2、通过PFD的发病因素研究,提出高危人群的防范措施;3、进行PFD不同临床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提出临床治疗规范;4、探索出适合国情的低成本和设备的术式发明和创新;申请条件1、具有长期从事PFD诊治工作的经验和基础;2、牵头单位应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需要具备妇科疾病多中心研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有组织全国范围多中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发展监测的能力;3、必须有卫生统计学专业人员参与课题设计和资料统计分析;4、具有信息资料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水平;拟安排经费:150万课题6.难治性骨折治疗研究研究内容1、对关节内骨折等难治性骨折的治疗、脊柱和脊髓损伤的防治等常见伤病诊治中的困难问题进行临床多中心进行回顾性研究;2、建立新的诊治规范并用于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研发新的治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3、分析关节内骨折关节面移位程度,关节面下方植骨等因素对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目标1、提高难治性骨与关节伤病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30%以上;2、提出降低骨折等的提出预防跌倒、减少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优化策略;3、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新型有效内固定技术或内固定器械;4、通过对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进行科学的循证研究,总结制定出规范的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和康复策略;申报条件1、具有丰富的创伤骨科尤其是具备难治性骨与关节伤病治疗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2、具有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综合能力;3、具有信息资料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水平;4、具有较高综合实力、人员配备合理、稳定的学术队伍;5、必须有卫生统计学专业人员参与课题设计和资料统计分析;拟安排经费:200万课题7.脊髓损伤与椎间盘蜕变的防治”研究内容1、通过回顾性研究,找出易引起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术中危险因素,提出规范的预防措施和发展术中监护技术,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2、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比较脊髓损伤早期手术与稳定期手术的不同效果,提出治疗脊髓损伤的正确时限;3、研究晚期脊髓损伤后截瘫的康复方法;4、开展多中心研究,应用长期随访的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分析比较,规范分类或分型,提出椎间盘病变的外科治疗规范;研究目标1、提出规范的预防措施和发展术中监护技术,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2、提出治疗脊髓损伤的正确时限;3、规范脊髓损伤分类或分型,提出椎间盘病变的外科治疗规范;申报条件1、应具有丰富的脊柱外科临床工作经验和工作基础;2、申报单位应具有稳定的学术队伍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3、具有信息资料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水平;拟安排经费:200万课题8.重症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与非典型病原体检测方法以及社区获得性肺炎规范化治疗研究研究内容1、开展呼吸道病毒及其它非典型病原体所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断研究,开发新型快速特异性诊断技术;2、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高发病率和巨大社会危害性,开展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3、制订明确的CAP入院治疗标准和出院标准,减少住院人数、缩短住院治疗时间,节约医疗资源;研究目标1、创建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的快速检验方法;2、制订出有效、经济、有别于国外、更适合广大中小城市实际情况的CAP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以及CAP入院治疗标准和出院标准;申请条件1.申请单位有开展呼吸道病毒及其它非典型病原体所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断研究的工作基础,有开发新型快速特异性诊断技术的相关经验;2.牵头单位需要具备长期的城乡社区人群CAP综合治疗经验;拟安排经费:250万课题9.运动损伤的相关临床研究研究内容1、开展常见的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和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研究;2、开展肩关节不稳、冻结肩、距下关节损伤等研究,提供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和韧带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研究目标为运动员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缩短住院日,使之早日恢复正常训练和比赛,提高我国运动医学的研究能力和临床技术水平,带动整个学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提供技术支撑;申请条件申请单位有开展运动创伤性疾病诊治的工作基础,有治疗肩关节不稳、冻结肩、距下关节损伤等疾病的相关经验;具有稳定的学术队伍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拟安排经费:150万课题10.慢性肾脏病CKD预警与防治研究研究内容1、在有代表性的城、乡一般人群中开展CKD患病率、疾病构成及危险因素的调查,为CKD公共卫生防控力度、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2、通过不同检测方法、检测指标的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检测结果比较,进行尿筛查的相对经济、可靠、简便的性价比例恰当的检测方法研究,建立可行的儿童尿筛查程序和技术规范;利用数据库资料,采取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建立相关疾病临床病理及其病变活动性的评价系统,用于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价的实用性;3、通过追踪观察验证合理监测的规范化工作流程,探讨分层诊断、判断预后的简便易行的指标组合方案,并使其具有在各级医院和全国各地区的可推广性;4、建立特定药物相关肾小管间质肾病的无创性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提出临床实用的常见药物肾损害诊断监测方案,并进一步在可疑患者及易感人群中进行初步验证及动态观察,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5.针对CKD构成主要疾病类型、发病高危因素和预后影响因素,深入开展各类药物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提出针对特定疾病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规范化临床治疗方案;研究目标1.调查CKD的发病率、疾病构成谱和高危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2.建立CKD主要构成疾病的无创性诊断、预后监测指标;3.建立CKD构成主要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申请条件1.申请单位有CKD诊断和治疗的丰富经验和相关研究的工作基础;2.牵头单位需要具备临床多中心研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3.有较大样本的CKD注册管理的网络;拟安排经费:200万。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863 Program)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科技攻关计划):
Supported by the Supporting Program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for Sci & Tech Research of China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973 Program)
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及专项
——星火计划:China Spark Program,科技兴农项目
——火炬计划:Chinatorch Program,高新技术企业项目
——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企业创新项目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The National New Products Program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The National Soft Science Research Program
其他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International S&T Cooperation Program of China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Program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hines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
金:Innovation Fund for Technology Based Firms
国家教育部资助项目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
Supported b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Author of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China ( )
国家卫生部资助项目
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
我刊格式:
面上项目: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研究人员结合国家需求, 把握世界科学前沿, 在一些重要研究领域和新学科生长点开展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特别支持研究人员在科学前沿和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领域做研究, 在对经济和社会
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应用前景和意义、能够充分发挥我国资源或自然条件特色的领域做研究。
Key Progra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科学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 我国具有优势, 可望取得重大突破, 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沿性基础研究;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对
开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影响或有重大
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支持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或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基
础性研究, 以及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科学数据
积累等基础性工作;支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多年资助基础上凝练出来的、需加大资助力度, 即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针对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 整合与集成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术思路和不同层次的项目形成具有统一目标的
项目群。
如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含自由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三个亚类,是自然科学基金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项目类型。
Free Application projects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支持海外优秀青年学者每年在国内进行一定期
限的基础研究。
Joint Research Fund for Overseas Chinese Young Scholar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国内以优秀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科学家为骨干的研究群体, 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
国内进行基础研究。
Fund for Creative Research Groups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支持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建设, 包括:基地教学设备与教学软件、实验仪器与材料、
实习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的购置;基地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基地高年级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训等等。
National Fund for Talent Training in Basic Scienc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支持香港、澳门优秀青年学者每年在内地进行一定期限的基础研究。
Joint Research Fund for Hong Kong and Macao Young Scholar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基金委与国内有关部门或机构共同提供研究经费设立联合基金, 支持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
目前正在执行的联合基金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联合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资助在华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地区)合作研
究、海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专项(含“两个基地”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中德科学中心合作项目、大陆学者与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等。
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芬兰科学院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KOSEF)协议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化学领域合作研究项目、2008-2009年度中俄(NSFC-RFBR)协议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合作研究项目、2007年度中加(NSFC-CIHR)健康研究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双边合作项目、中日韩A3前瞻计划项目。
International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类项目:一般称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xxxx专项”。
目前主要包括数学天元基金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基金、科普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委主任
基金项目、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项目、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等。
Special funds for
重庆市科委资助计划项目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CSTC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重庆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
Supported by the Foundation for Sci & Tech Research Project of Chongqing(CSTC2007AC5014)
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重庆市国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专项XXXX项目
院士基金
归国人员启动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资助项目
Supported by the health bureau of chongqing ( )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
Supported by the Project Foundat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ttee ( )
第三军医大学资助计划项目
第三军医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Supported by the Foundation of the Innov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 ( )
军事医学专项
青年创新人才基金
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社会力量资助项目
中华医学会-欧莱雅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
中华医学会-薇姿研究项目
国外向我国科技人员开放的科研资助项目
欧盟
军队科技项目
全军“十一五”计划专项课题
Supported by the Special Project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for Medical Science Development of PLA ( )
全军“十一五”计划一般课题(科技攻关、杰出青年、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合作、军用标准、后勤学术、后勤理论、军事科研、管理课题、推广扩试、重大临床攻关、中药新药研发、诊疗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