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运行调整主要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行车调整方法摘要:本文根据地铁运营的特点,论述了地铁行车调整方法在地铁交通组织中的应用,根据地铁调整的原则,探索了行车调整方法,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地铁、交通组织、交通调整前言当前,城市地铁行车运营中,为了更好发挥行车效率及服务质量,需要地铁各个部门人员相互配合及调度,根据实际情况及需求作好科学合理的行车调整,保证所有列车能够高效、有序运行,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在提高行车效率的同时,还要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了做好行车调整外,还应注意优化运营管理,全面分析过去地铁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必要的策略,改进相应措施,从而降低列车故障的发生概率。
一、地铁行车组织中列车运行调整的原则(一)安全原则为了更好地优化列车运行调整在地铁运营组织中的效果,首先要积极关注安全原则的实践,确保列车运行调整模式的应用更加恰当合理,避免因列车运行调整不当造成地铁运营中严重的安全隐患和漏洞,对乘客或地铁服务人员造成安全威胁。
这就要求地铁交通组织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所选交通调整模式的安全效果,对其未来应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严禁采用任何安全的交通调整方案漏洞有效保护地铁系统、乘客安全、服务人员及周边环境。
为了达到更理想的安全效果,在选择驾驶调整模式时,往往可以采用一些虚拟化手段提前模拟操作,从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最终体现出更高的乘客安全效果。
(二)快速性原则在地铁列车运行组织中采用列车运行调整模式时,往往需要表现出较强的快速性特征,以促使列车运行调整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现有问题或其他故障的更严重恶化。
这就要求地铁交通组织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熟悉地铁运营情况,特别是在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时,需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具体问题,全面分析余英的运营机制,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适当合理的交通调整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影响,维护地铁的有序运行。
例如,当列车运行中出现明显故障和安全隐患时,应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安排适当、合理的救援列车,确保故障列车得到及时处理,但也为乘客提供适当的新方案,以避免严重延误。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及其调整方法乔珂;赵鹏【摘要】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总结单线情况下、共线运营条件下以及网络化条件下列车运行延误传播的规律,分析客流对于网络化列车运行延误的重要影响.从运营角度和乘客角度两方面,对列车运行延误调整的优化模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列车运行延误及其调整方法的研究展望.%This paper describes concepts,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in delay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summarizes train delay propagation law under the single line case, joint operation case and network operation case, 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t impact of passenger flow on the network train delay. From an operational point of view and a passengers' point of view, it analyzes and compares optimization models and adjusting strategies for train delay. In the end, this paper proposes research prospects for metro train delay and adjusting strategies under network operation.【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3(026)001【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列车运行调整【作者】乔珂;赵鹏【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其运营可靠性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
高速铁路列车区间故障条件下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模型摘要: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和非正常情况下列车运行调整是铁路调度指挥关注的重点问题。
由于高速铁路速度高、密度大,任何干扰因素都有可能扰乱列车正常运行,导致运行秩序紊乱,甚至出现运行事故。
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产生干扰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不良天气、人为失误以及线路、通信信号、动车组故障等。
高速铁路对这些干扰具有很强的脆弱性,极易造成列车偏离原定的运行计划。
因此,对干扰条件下的调整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速铁路;运行;调整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是整个铁路行车组织的神经中枢,在确保高速铁路列车安全、正点、高效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和效率,我国高速铁路采用先进的调度系统和列车控制系统,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列车在这些系统的控制下按照计划运行图自动运行。
但是,在铁路日常运营组织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铁路系统内部化及外部的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高速铁路线路因故障导致某区间能力全失效时如何实时调整列车运行问题,建立列车运行实时调整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该高速铁路为背景构建算例,测试求解能力,现场采用的调整策略相比,可明显减小干扰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一、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概述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干扰及处置方法。
高速铁路拥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及管理手段,列车运行稳定性强,但在实际运输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高速铁路系统内外部的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导致列车运行的实际状态偏离预定值、运行秩序紊乱的情况时有发生。
(1)设备故障。
高速铁路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行是高铁系统正常运输生产的基础,由于设备自身因素及运转环境的复杂性,设备故障往往难以避免且具有较强的随机性。
在出现铁路设备故障影响正常行车的情况下,调度人员应迅速确定故障发生地点和影响范围,并指挥列车按照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运行,高速铁路常见设备故障及应急处置措施,若动车组在车站发生故障并确认故障暂时无法恢复时,应组织旅客换乘其他列车;若动车组在区间发生故障时,由随车机械师进行检查,司机应按车载信息监控装置的提示和随车机械师的要求,选择维持运行或停车等方式,列车调度员根据司机报告情况组织行车。
列车运行调整的原则
列车运行调整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安全原则: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是最重要的原则。
列车运行调整需要确保列车之间的间隔合适,避免发生碰撞等危险情况。
2. 准时原则:确保列车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准时到达和离开站点。
列车运行调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列车的行车速度、停站时间等进行调整,以确保列车能够按时到达目的地。
3. 平衡原则:在列车运行调整中需要平衡各个方面的利益,包括运行效率、乘客需求、资源利用等。
调整时需考虑到各个因素,尽量使得各方面的利益达到平衡。
4. 经济原则:列车运行调整需要考虑运营成本,尽量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可以通过优化列车停站、速度控制等方式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 乘客需求原则:列车运行调整需要优先考虑乘客的需求。
通过分析客流数据,及时调整列车运行计划,以提高乘客满意度和乘客出行效率。
6. 环保原则:列车运行调整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尽量减少噪音、污染等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通过采用低噪音、低排放的列车和控制列车速度等方式来实现环保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复习题一、填空题1.两相邻车站相邻端墙间的线路范围称为_____区间_____.2.道岔、进路和信号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_____联锁_____.3.信号系统通常包括基础设备、联锁设备和___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________三大部分.4.___战间闭塞_______就是两站间只能运行一列车,其列车的空间间隔为一个站间。
5.移动闭塞中_安全距离_是后续追踪列车的命令停车点与其前方障碍物之间的一个固定距离。
6.使用电话闭塞法行车时,列车占用区间的行车凭证为___路票___。
7.控制中心ATS设备故障时,需要___行车调度_中心人工控制所管辖线路上的信号机和道岔,办理列车进路.8.ATO的最主要功能是__列车速度控制___.9.通过车站而不停车,车门不打开,叫做___跳停_.10.在联锁站联锁设备故障时需采用__电话闭塞法行车.11.列车反向运行时车站需在路票左上角加盖_反方向运行_专用章.12.电话记录号码按___日循环_____编号。
13.救援列车必须在就近站台进行___清客_____作业。
14.列车推进运行的___限速_____要求按《行车组织规则》的规定执行。
15.执行___放行_____命令时,应确认列车已停稳方可操作。
16.___周计划_______由申报部门填写申请单,由归口单位收集并协调后,交到施工管理工程师处,并在施工统筹会上统一批复。
17.施工作业必须向行调____清点______生效后方可开始动工,施工完毕后线路出清必须向行调____销点______.18.一个封锁区内只准有____一_____列工程车运行。
在区间或非联锁站作业后折返时,凭____调度命令______行车.19.____折返____是列车在折返站的正线、折返线和渡线等线路上进行的调车作业。
20.调车手信号中展开的绿色信号旗或绿色灯光平举下压三、二、一次表示__三、二、一车距离信号______.21.参与调车作业的人员要做到三盯住、__三防止______。
列车运行调整原则列车运行调整原则是指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根据各种情况和需求对列车运行进行调整和安排的原则。
合理的列车运行调整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保障乘客的出行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列车运行调整原则。
一、安全原则安全是列车运行的首要原则。
在列车运行中,要始终以保障乘客和列车安全为前提,合理调整列车的运行计划。
例如,当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停运或调整列车,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
二、效率原则列车运行调整应以提高运行效率为目标。
根据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载客量等因素,合理安排列车的发车时间和运行间隔,确保列车运行平稳有序。
同时,还应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客流情况,加密或减少列车的运行班次,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三、平衡原则列车运行调整应根据各个区段的运力需求,实现各区段列车的平衡运行。
在高峰期,可以适当增加列车班次,缓解客流压力;在低峰期,可以适当减少列车班次,节约运行成本。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区段的客流情况,调整列车的停站数量和停站时间,以提高运行效率和客流分配的均衡性。
四、灵活原则列车运行调整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或临时需求,需要及时调整列车的运行计划。
例如,当某一列车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调整其他列车的运行计划,保障乘客的出行需求。
此外,还可以根据天气、交通等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路线,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
五、信息透明原则列车运行调整应保持信息的透明性。
乘客需要及时了解列车的运行情况和调整计划,以便做出相应的出行安排。
因此,铁路部门应提供及时准确的列车运行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乘客发布列车调整信息,包括车站广播、网络平台等,确保乘客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六、科技支撑原则列车运行调整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调整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运用列车调度系统、智能化监控设备等,可以实时监测列车的运行状况,并进行智能化调整。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预测客流变化趋势,提前做好列车运行调整的准备。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期末复习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列车管理系统(TMS)具有()的功能。
答案:对列车车载系统和设备进行控制和监视点评:列车的操作、车载系统的故障诊断、故障数据记录、事件分析和报告等功能都集中体现在列车管理智能系统中。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即()。
答案:一体化管理模式和专业化管理模式3.列车折返方式根据折返线的布置分为()两种。
答案: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4.乘务员值乘方式有()两种。
答案:包乘制和轮乘制5.遇大客流时,须组织三级客流控制:()。
答案:站台客流控制、站厅付费区客流控制、出入口(站厅非付费区)客流控制6.客运服务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每个标准都应配套相应的考核机制。
答案:仪容仪表标准、服务语言标准和服务形体标准7.依据开展票务工作是否采用自动化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的票务管理工作模式可分为()两种。
答案:人工售检票模式和自动售检票模式8.城市轻轨或地铁的防灾报警系统是以()为主兼顾其他灾害。
实行()级管理,在指挥中心大楼内设防灾控制中心,为()级;在各车站,包括车辆段、停车场、主变电所等场所设防灾控制室,为()级。
其运作模式包括()。
答案:火灾报警系统两主控分控监视模式及报警模式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消防设计中一般不设(),而是直接从城市自来水干管引入()。
答案:消防水池二路进水10.综合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答案:对机电设备的实时集中监控功能和各系统之间协调联动功能。
11.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和车辆段给水排水系统分别由()两部分组成。
答案: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12.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指挥中心由()三级结构组成。
答案: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各线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现场救援指挥部二、多选题1. 列车编组方案有()。
A、大编组方案;B、机车编组方案;C、小编组方案;D、大小编组方案;答案:ACD2.列车运行图的图解表示要素有()。
A、横、纵坐标;B、垂直线;C、水平线;D、斜线;E、列车在车站的到达、出发或通过时刻;F、列车车次答案:ABCDEF3.行车调度命令分为()。
轨道交通运营非正常情况下行车调整方案分析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准时的特点对城市功能维持至关重要。
但在实际运营中,因设备故障、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情况下,需采取相应的行车调整方案以确保运营秩序和乘客安全。
本文针对轨道交通在非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情景,分析了常用的行车调整方案,并入探讨影响行车调整方案可行性的因素。
文中提出了一套包括快速响应机制、灵活调度策略、预案制定和信息共享等综合性方案,旨在优化轨道交通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减少对乘客出行和城市运营的影响。
关键词:轨道交通;非正常运营;行车调整方案;应急管理;乘客安全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成为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效率的重要方式。
在日常运营中,一旦出现非正常情况,会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给乘客出行和城市功能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在非正常运营情况下的行车调整方案,对于保障运营安全、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维护城市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1.非正常情况分类及其影响在轨道交通系统中,设备故障是造成运行非正常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故障可能包括信号系统失灵、轨道缺陷、动力故障或车辆本身的技术问题。
当发生设备故障时,可能导致列车延误、减速甚至完全停运,从而影响乘客的出行效率和对系统的信任度。
人为因素涉及操作员的错误、维护不当、管理失误,或是乘客的不当行为。
例如,操作员的失误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维修工作没有按时完成可能导致运行故障,管理层决策不当可能造成调度混乱。
此外,乘客滋扰、冲门等违规行为亦能干扰运营秩序。
这些因素导致的影响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造成长期的运营效率下降和社会公信力损失。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对轨道交通系统构成严峻挑战。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基础设施损坏,如轨道冲毁、电力供应中断等,进而影响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
在极端天气下,列车可能被迫停运,以确保乘客安全。
恢复运营后,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投入进行修复工作。
列车运行调整的主要方法:
1、始发站提前或推迟发出列车。
2、根据列车的技术状态、司机驾驶水平和线路允许速度,组织列车加速运行,恢复正点。
3、组织车站快速作业,压缩停站时间。
4、组织列车跳站停车:严格掌握跳站停车,客流较大的车站原则上不组织调停通过,仅在车辆或其他设备发生故障、事故、车站因乘客滞留造成拥挤等原因引起秩序紊乱是,方准列车载客调停通过。
按排调停通过时,行车调度员应考虑越站乘客是否有返回乘坐列车,末班列车不办理载客调停通过。
组织列车跳站停车时,有计划性和预见性,提前下达命令。
司机和车站有关人员应对乘客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组织乘客在安全线内候车,保证乘客安全。
5、变更列车运行线路,组织列车在具备条件的中间站折返。
6、组织列车反方向运行:在双线运行线路上,,当一个方向列车密度较大时,而另一方向列车密度较小,为恢复列车正点运行,可利用有叉车站渡线,将列车转移到密度较小的线路上反方向运行;当一个方向由于列车故障救援等原因造成大间隔时,可利用有叉车站渡线,将列车转移到另一条线路上反方向运行,以缩小列车间隔,均匀运行。
7、扣车:当一条线路的列车由于车辆或其他设备故障
或其他原因运行不正常,造成换乘站乘客拥挤时,采取口车措施,将另一条线路的列车扣在换乘站附近的各站,以缓和换乘站的压力。
8、调整列车运行时间间隔:当换乘站由于客流骤增造成作业困难,依据运行情况,适当调整列车运行时间间隔(采用ATC系统时,可通过运行等级调整实现),避免各线列车同时到达换乘站。
9、在列车环线运行情况下,当一条线路运行紊乱时,要尽力维持另一条线路列车的正常运行,并通知各站组织乘客乘坐该线(畅通线)方向的列车。
10、停运列车:行车调度员对列车运行调整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情况,实际中是集中调整方法结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