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发展与经济现代化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10
以色列的故事从聖經到现实自古以来,以色列作为一个古老而神圣的地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圣经中的故事,还是在现实世界中的发展,以色列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通过前后对比,探讨以色列的故事从圣经中延续到现实中的精彩之处。
一、圣经故事中的以色列在古老的圣经中,以色列一词经常出现,它有时是指以色列民族,有时则指以色列地区。
以色列民族在圣经中被称为上帝的选民,他们的历史充满了战争、奇迹和悲剧。
在圣经中,以色列的故事从亚伯拉罕开始。
传统上,亚伯拉罕被认为是以色列民族的祖先,是上帝与以色列人民建立约定的人。
他的儿子以撒和孙子雅各都在以色列的建立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雅各的十二个儿子成为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他们迁徙到埃及,经历了奴隶生活。
接下来,以色列人民经历了莫西的带领下,从埃及解放出来的壮举。
他们在旷野中漂泊四十年,最终进入了上帝应许给他们的迦南地。
在迦南地,以色列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发生了多次战斗,最终占领了这片土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的统治者也逐渐更迭,国家繁荣的时期与衰落的时期交替出现。
以色列的王国分裂成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的犹大王国,最终导致被外敌侵略并被掳至巴比伦。
在圣经的版本中,以色列的历史被详细地记载下来,包括他们的起源、领导者、战争和宗教信仰。
这些故事构成了以色列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信仰基础。
二、现实中的以色列随着历史的演进,以色列的故事并没有终结在圣经中,它延续到了现实中。
在20世纪上半叶,以色列成为了犹太人的国家。
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从那时起,以色列面临了来自周边国家的多次战争和冲突。
以色列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和成就。
不断创新的科技产业、繁荣的经济和先进的军事力量,使以色列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之一。
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以色列的创新力量引人注目,被誉为“创业之国”。
此外,以色列的文化和艺术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影响。
以色列的文学、电影和音乐作品赢得了国际奖项,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独特的风貌。
以色列与越南:一个历史和未来的关系以色列和越南,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历史和联系。
尽管地理上相距遥远,但这两个国家在多个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经验和兴趣。
他们的历史交错,文化交织,而未来的合作也让人充满期待。
首先,回顾以色列和越南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
两国的国家建立时间相近,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越南在1955年实现统一。
在这一时间背景下,两国都面临着国家建设、民族团结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问题。
另外,以色列和越南都曾历经长时间的战争和冲突,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和人民。
其次,不可忽视的是两国在科技和农业领域的合作。
以犹太人聚居地的以色列在农业方面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经验,而越南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
这使得两国在农产品种植、渔业养殖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
以色列的灌溉技术和农作物改良能够帮助越南提高农业产出,同时越南的农业市场也为以色列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双方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对世界农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在安全和军事方面,以色列和越南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色列以其强大的安全体制和先进的国防技术而闻名于世,而越南则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冲突,对于国家安全十分重视。
因此,两国在反恐、反海盗、军事训练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双方国家的安全,也有助于推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未来,以色列和越南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两国在经贸合作、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两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已经日益紧密,而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繁荣,也能够推动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进程。
总之,以色列和越南的历史和未来的关系充满了契合和联系。
无论是在历史上的相似经历,还是在当前的合作领域,两国都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
未来,相信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将继续深化,为两国人民和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色列铁路的发展历程
以色列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巴勒斯坦
地区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铁路的引入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
以下是以色列铁路的发展历程:
1. 第一条铁路线:1892年,巴勒斯坦的耶法市修建了第一条
铁路线,连接了位于海地最北端的假发和耶路撒冷。
这条线路是由法国公司建造和经营的。
2. 奥斯曼帝国铁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奥斯曼帝国铁路系统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发展也逐渐扩大。
这些铁路线连接了耶路撒冷、海法、特拉维夫和其他城市,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利。
3. 以色列国铁: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以色列国铁成立,接
管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铁路网络。
他们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增加了新的线路和设施。
该铁路系统变得更加高效和先进。
4. 增加线路:为了满足乘客和货物运输的需求,以色列国铁陆续增加了新的线路。
其中包括连接中部城市贝尔谢巴和特拉维夫的线路、连接特拉维夫和海法的线路,以及连接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和海法港口的线路。
5. 高速铁路: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的速度和效率,以色列国铁计划了一系列的高速铁路项目。
其中最重要的是A1高速铁路,
连接了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
这条线路于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极大地减少了两个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
6. 地铁项目:以色列国铁还计划在特拉维夫市建设一个地铁系统,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这个地铁项目将提供更加便利和快速的城市交通。
以色列铁路的发展历程表明,铁路在该国的交通运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发展和改进铁路网络,以色列能够更好地连接城市和促进经济发展。
以色列的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以色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色列的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具有很多借鉴意义,可以帮助我国解决农业面临的诸多问题。
以色列在农业领域注重科技创新。
他们大力推动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以色列在节水灌溉、温室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农业科技的领先者。
我国可以借鉴以色列的经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以色列在农业水资源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
由于以色列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色列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推广滴灌、雨水收集和海水淡化等技术。
他们还建立了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监控和分配机制。
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以借鉴以色列的经验,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以色列在农业合作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他们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农业合作,包括技术合作、贸易合作和人员交流等。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以色列不仅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还可以推广自己的农业技术和产品。
我国可以借鉴以色列的农业合作经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促进农业的跨国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色列在农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也非常重视。
他们建立了一流的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
以色列的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具有很多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以色列在农业科技创新、水资源管理、农业合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我国能够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和乡村全面小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与以色列关系的发展历程-回复中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从建交至今已经有近70年的发展历程。
回顾这些年来的交往,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国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从最初的政治、经济交流,到现在的科技、军事、文化等多领域合作,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初,中国与以色列在1949年建交之后的早期阶段,双方的交往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
1950年代,在外交方面,中以两国通过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迈出了正式交往的第一步。
在经贸方面,中国与以色列也进行了一些合作项目,尤其是在农业领域,以色列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中以两国也有一些合作项目,比如中国留学生赴以色列留学。
然而,在1960年代初,中以关系受到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此时,以色列开始与中国的冷战对立势力,尤其是苏联和阿拉伯世界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
此外,1967年中东战争期间,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进一步紧张。
直到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以色列回应与中国的外交姿态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完善中以关系。
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以色列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经贸领域,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以色列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同时,两国在科技、农业、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以色列的高新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文化和教育交流也进一步加强,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艺术交流等活动,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不断增加。
到了21世纪初,中以关系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科技合作领域。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而以色列则以创新和科技驱动的经济模式而著称,两国的合作潜力进一步释放。
中国企业开始在以色列投资,以色列的创业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两国在先进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军事科技等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推动了双方科技发展。
此外,安全合作也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反恐、情报交流等方面合作密切。
以色列在非洲大陆:一个支持和有贡献力的朋友以色列是一个位于中东地区的国家,在非洲大陆也有着重要的存在和积极的贡献。
虽然地理上与非洲不相邻,但以色列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却非常紧密。
这种联系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层面的交流合作,更是人文、科技和医疗等领域的互动。
以色列作为一个小国,却在非洲大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非洲的一个支持者和有贡献力的朋友。
首先,在农业领域,以色列以其独特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在非洲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由于非洲大陆上大部分地区土地质量差、水资源匮乏以及气候条件恶劣,造成了农业发展困难。
以色列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技术和培训援助,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自给率。
以色列通过引进的农业技术,例如滴灌、太阳能灌溉以及无土栽培等,使原本生态条件较差的非洲地区能够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当地的饮食安全问题。
其次,在科技创新方面,以色列也积极与非洲国家开展互动合作。
以色列以其高度发达的科技产业而闻名于世,特别是在军事、通信、医疗等领域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以色列的科技公司在非洲大陆开展了许多项目,例如水资源管理系统、移动医疗设备等,为非洲提供了便利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
通过这些合作项目,非洲国家能够从以色列的科技创新中受益,使科技发展更加可持续,为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另外,在医疗领域,以色列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
以色列在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方面有着世界领先水平,这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以色列的医学专家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到非洲国家的医疗援助工作中,为当地提供医疗服务和培训。
同时,以色列还通过开展合作项目和提供援助设施的方式,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基层医疗条件,推动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以色列在非洲大陆上展示了一个支持和有贡献力的朋友的形象。
无论是在农业、科技创新还是医疗方面,以色列都积极参与并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和水平。
第1篇一、引言以色列,一个只有八百万人口的小国,却创造了无数世界级的科技创新。
其中,教育是其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以色列教育的特点、创新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果等方面,探讨这个教育王国的奥秘。
二、以色列教育的特点1. 重视基础教育以色列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包括数学、科学、语言、文学、艺术等。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2. 强调创新精神以色列教育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使以色列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 重视职业教育以色列教育体系强调职业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这使得许多以色列青年在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社会,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4. 强调终身学习以色列教育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理念使以色列社会充满活力,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以色列教育的创新举措1. 项目式学习以色列教育推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创新能力。
2. 创新实验室以色列教育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
这些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平台,培养了他们的科研能力。
3. 跨学科教育以色列教育注重跨学科教育,鼓励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4. 个性化教育以色列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四、以色列教育的成果1. 科技创新以色列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如英特尔、谷歌、Facebook等。
这些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以色列优秀的教育体系。
2. 教育输出以色列教育体系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前来学习。
一带一路与以色列合作一带一路与以色列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
作为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以色列也积极参与并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对于以色列的影响以及双方合作的前景。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以色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
以色列地处欧亚非陆上交通枢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以色列能够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贸易往来、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交流。
同时,参与一带一路还能够帮助以色列降低海外投资的风险,扩大出口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领域,以色列与中国在科技创新和高铁等领域的合作已取得一系列成果。
以色列是创新型国家,拥有许多高科技企业和独特的技术优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备强大的市场需求和资金实力。
双方合作,能够互补优势,实现共赢。
例如,以色列在农业和水资源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技术,而中国在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方面需求巨大。
通过一带一路平台,双方可以深化合作,实现智慧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发展。
此外,在能源合作方面,以色列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而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
双方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加强能源合作,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和共同繁荣。
以色列的天然气资源可以为中国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而中国的技术和市场需求也能够为以色列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
除了经济合作,一带一路还为中以人文交流提供了机会。
中以两国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但在人文领域的相互了解与交流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中以可以加强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然而,一带一路与以色列的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以色列目前与一些阿拉伯国家存在较大的政治摩擦和地缘冲突,这可能对双方的合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以色列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与中国在某些地缘政治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以色列发展与经济现代化 课程名称: 中东地理 任课教师: *** 专 业: 地理科学(师范) 班 级: 12级 学 号: *************** 姓 名: 阿卜杜热伊木·吾热伊木
2016 年 4 月 6 日 以色列发展与经济现代化 摘要;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资源缺之,而整个中东最发达
的国家,1948年建立的现代以色列国家被称作是“从大屠杀的灰烬中锤炼而出的金凤凰”在第二世界大战时期可以说以色列的犹太人遇到了很多压迫,杀害,然而又靠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从世界各地聚到一起1948年建立了现代以色列国家,在建国初期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地缘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长期敌对,国内社会矛盾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更成为阻止其发展的隐患,但是,以色列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短短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实现了政治稳定,创造了经济奇迹,也赢来了文化繁荣,“中东地区的民主孤岛”、“西亚的小龙”成为国际社会对这一弹丸国家的美称。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土狭小、沙漠蔓延、资源匮乏人口有限的国家为什么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瞩目的现代化是现代我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一热点。
关键词,以色列教育,以色列发展,经济现代化
一,以色列教育与发展关系 以色列作为在中东为一个非产油而最发达的国家,以色列这么发达根本就离不开以色列的教育,以色列教育是以色列发展的基础基石。以色列从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一跃发展成为中东非产油国家中现代化程度最快,最快并最富裕的国家。是因为以色列人高度重视教育,源于以色列人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他们成功实现现代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它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实施教育兴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教育为加速进行工业化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源泉,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 最终推动了人的素质的现 代化。也就是教育道路是以色列发展的道路。 在 2002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排行榜上 以色列在世界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列居第 22位 , 属于高度发达的国家。 以色列在数十年内就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 固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 从历史发展的深层次考察 , 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它将提高人的素质的工程———教育发展作为国家的重中之重。教育是以色列立国的基础 , 因为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 不论是生产、 经营, 还是制度、 结构 , 都是人的行为的结果, 人是构成人类社会最基本的 “粒子 ”,是社会活动的最深层、 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而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系统工程。
二,以色列教育概述 1949年, 以色列议会颁布了第一部 《义务教育法》 它规定从 1950年起在全国实行 9年 (1年幼儿学前教育 +8年初级教育 )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由国家提供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共同承担义务教育责任, 家长和地方政府必须保证适龄儿童入学。 1953年议会又颁布 《国家教育法》, 规定教育的目的是 “对犹太文化和科学知识的重视 , 对国家和民族的挚爱, 对农业及其他技能的训练, 对开创性原则的实现 , 对一个建立在自由、 平等 、 宽容、 互助 , 以及人类友爱基础上的社会的向往。” 教育法的颁布 , 使该国学生的入学人数由 1948年的 10名增加到 1957年的 50多万名。 20世纪 60年代以后, 面对大量移民的涌入,以色列政府进一步强化集体认同和社会整合功能 , 调整了教育方针。 (1)为亚非裔学生创造受教育条件 。如为他们降低小学升中学 (seker)的考试标准 , 视家庭状况减免学费等 。由此, 东方裔学生的升学率大大提高, 由 1956 ~ 1957学年的 13%增加到 1962 ~ 1963年的 19%。③(2)改革教育结构。 1968年议会通过 《教育改革法 案 》, 将小学教育由 8年制改为 6年制, 增设初中教育 (7 ~ 9年级 ), 将高中学制由 4年改为 3年 , 形成了 6:3:3学制。同时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 10年 (即高一 )。 (3)发展职业技术教 育 , 建立新型综合高中 (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举), 特别是强调职业技术教育 。 (4)发展特殊教育 , 针对班级学习成绩 3%名列前茅的儿童进行特殊培训, 为选拔优秀人才做准备;对弱势 儿童则延长教学时间 ;对逃学者进行社会心理服务等补救教育。 (5)发展成人教育 。 1959年发起第一场扫盲运动, 政府雇佣 3 000个行业人员来教万名文盲。 1963年再次发起新的扫盲运动。 1963年开始实施师范教育的改革 , 要求师范学院的教师应该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及具有两年小学教学经验, 班级授课教师要求获得教育或心理学硕士学位及具有 5年小学教学经验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政府设立各种短期与长期培训班, 并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外出进修 , 教师通过参加 325 ~ 450小时的进修, 就可以增加工资 。而且, 中小学教师及校长每 7年享受一个带薪的学术休假年 。在这一年 , 教师可以领取工资的 80%, 在休假年可以到高校或者去国外进修学习, 由此创建了一批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核心 。在以色列, “如果以 100分作为评判标 准, 以色 列学 校的 校长 与教 师 得分 在78~ 93分之间。
三,以色列发展 1.教育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以色列产业结构调整大体经历了 3个阶段:建国初至 20世纪 60年代以农业为主要产业部门;70~ 80年代的工业化逐步实现 ;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上升, 超过工农业两大部门。在此过程中,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 在 50 ~ 60年代其主导地位逐渐下降 。从事农业的人口从最初占全国劳动力的 18%下降到 2000年占整个就业人口的 3% ⑤ ;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从 1950年的 11%下降到 2001年的1.5%;农业出口产值比例也从占出口总额的60%下降到 2.2%。 ⑥与此同时 , 以色列工业(第二产业 )的地位快速上升 , 工业品出口额包括钻石)已占总出口额的 95%, 从 1950年的仅为 1 800万美元增至 2000年的 210.46亿美元 (不包括钻石 )。 ⑦其工业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的进口替代工业发展为知识密集型的出口导向工业 , 高科技产业日益成为其主导产业 。服务 业 (第三产业 )的地位显著上升, 就业人数由20世纪 50年代的 50%发展到目前占全国劳动力的 70%以上。 2,教育推动了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 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酝酿于 20世纪 60年代, 兴起于 70年代 , 发展于 80年代。据统计, 从 1966 ~ 1973年, 以色列的出口额增加了 3倍, 高科技部门尖端产品的出口额增加了 10 倍 。70年代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开始由吸收、引进向自我创新阶段发展。其出口额由 70年代的4亿美元增长到 1984年的 48亿美元。80年代,随着国内外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 很多公司成功转向高科技产业, 在多媒体、 计算机软件、 集成计算机通信技术、 数字技术、 计算机安全系统、夜光可视技术, 以及自动机器人生产系统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 以电子 、 计算机为基础的工业出口增长速度最快, 由 1980年的 0.49亿美元增长到 1998年的 7.415亿美元, 增长了1 530.2%。1 0高科技产业是以色列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000年, 高科技部门的产量增长了 30%,而传统部门仅增长了 2.7%, 高科技部门出口份额在 总 出 口 中 由 1999 年 的 28.6%增 长 到43.6%, 受高科技产业推动 , 工业生产增长率超过 17%。目前, 以色列已从主要依靠农业和科技含量低的工业品国度而一跃发展为高科技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化国家。以色列现在拥有2 000多家与世界接轨、 并在诸多尖端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 。 “高科技产品出口不仅是以色列经济的支柱 , 而且成为以色列外交的重要砝码 ”, 以色列已被世人誉为 “除硅谷和波士顿之外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区域”。 3.高科技推动以色列发展 科技立国,科技兴国,使以色列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出奇制胜。以色列前副总理兼外长西蒙·佩雷斯曾说过,在以色列这样的国家,不靠天、不靠地、就是靠科技。以色列年均降雨量200毫米,水资源严重缺乏,荒漠化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多年来以色列在农业科技的研发、治理荒漠化土地、节水农业、工厂化农业、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推广、生态农业、植物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农业人口由当初占全国人口的70%减少到现在的3%,小麦、花卉、水果、棉花等农产品不但自给有余,还大量出口。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异军突起,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兴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高新技术出口占全部出口收入的70%。电子产品出口占全部工业品出口的40%。软件产业成为国际软件业的一支主要力量,是国际认可的软件设计中心。近年来,以色列在卫星图像、纳米技术、反导系统、农业新技术开发、太阳能发电、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显著的成果,以色列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以色列要保障其国家存在和民族生存,必须着力发展国防工业。军事技术的发展并转化为民用产品,也带动了民用工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