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农业经济状况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5.05 MB
- 文档页数:65
以色列农业现代化进程调研报告一、引言以色列是一个土地资源稀缺、自然条件恶劣的国家,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色列成功地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成为世界上农业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本报告旨在深入调研以色列农业现代化进程,分析其发展特点与经验,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色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色列农业进入全面现代化阶段,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第三阶段是近年来以色列农业的创新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以色列农业在节水技术、智能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特点与经验1. 科技创新驱动:以色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力。
以色列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研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以色列在节水灌溉、精准施肥、智能农业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
2. 资源高效利用:以色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
以色列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同时,以色列还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3. 产业融合发展:以色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注重产业融合发展。
以色列通过发展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农业电商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4. 社会化服务体系:以色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色列的农民组织、农业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等机构为农民提供农资采购、技术培训、市场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
5. 政策支持引导:以色列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色列现代农业[日期:2006-01-17]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以色列国土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仅为4370平方公里(约44万公顷,合60万亩),占总面积的20%,而且可耕地一半以上的土地还需提水浇溉。
以色列的农业成为与军火工业、钻石加工业并列为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三大支柱产业,现在一个农业人口可养活90-100人。
以色列的农业处处充满活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1、水与农业灌溉以色列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一年降雨2-3次,由南至北每年平降雨量是2 5-800毫米,以色列农业每年要消耗12亿立方米水,其中9亿立方米是可饮用水,剩余部分来自河流、洪水、盐水和盐井。
以色列建国以来,农产品产量增长了12倍,但每亩上地耗水量仍保持原有水平,这与他们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息息相关。
压力灌溉如滴灌、喷灌,是以色列农业灌溉的主要方法。
无论是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的大田,还是公路两旁植树种草的护坡、花坛、绿化带等,压力灌溉已广为应用。
采用压力灌溉,每块土地可节水50%-70%。
目前,以色列已有80%的灌区使用这种方法,水的最高利用率可达到95%。
在以色列,每开发一片土地,农业专家和农民总是冒着酷暑在架设滴灌和喷灌设备,实施改土技术,循序渐进地扩大各种耐旱作物在沙化土地上的覆盖面。
在以色列,很难见到水源,但山上山下到处都是湿润的土壤。
从特拉维夫城到耶路撒冷城公路两旁的沙砾地上,棉花、柑橘、葡萄、向日葵、芒果、柚等,各种农作物都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以色列,这些节水灌溉方法都是由电脑控制的,它能自动监测,精确可靠,节省人力,当系统显示水或肥料出现偏差时,设备会自动关闭。
这些系统还配有传感器,帮助测定灌溉间隔时间,如温度传感器埋在地下,可提供土壤湿度的资料。
以色列十分重视压力灌溉设备和滴灌设备系统产品的研究与生产。
如耐特费姆基布兹是一家生产灌溉系统产品的专业公司,该公司1965年开始生产滴灌设备,到目前为止,耐特费姆公司已推出了4代产品,每一代产品都有较大的革新。
【文史数据之以色列农业】干旱、沙漠、缺水,可耕地23个
上海市
干旱、沙漠、缺水,可耕地面积仅相当于2/3个上海市的以色列,创造的一个个农业奇迹。
西红柿每公顷最高年产500吨,沙漠地区柑桔每公顷最高年产80吨;鸡年均产蛋280个,奶牛年均产奶量1万公斤;在花卉生产上,温室大棚每公顷每季度生产300万支玫瑰……。
跻身世界农业最发达国家之列。
注意:是世界农业最发达国家之列喔。
以色列可耕地面积仅相当于2/3个上海市,以色列共有可耕地面积615万亩,是中国的千分之三。
中国耕地面积20.24亿亩。
另外,中国还有园地2.14亿亩、林地37.94亿亩、牧草地32.90亿亩。
以色列人均水资源仅270立方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中国人均的1/8。
以色列耕地面积从16.5亿平方米增加到44亿平方米,全国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每年13亿立方米左右,农业产出却翻了5倍,跻身于世界农业最发达国家之列。
2万多平方公里的以色列2/3的国土是沙漠,一年7个月不下雨,人均水资源还没有200吨,是世界的1/50。
本文摘自《全球农业趣闻》。
以色列发达到什么程度
在科技方面,以色列有很多独具特色的高端科技,而且为了培养国家人才,以色列建设了大量世界一流的实验室,投入大量国家力量支持建设实力雄厚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以色列人的职业结构中,有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农业方面,以色列很大一部分土地是沙漠和戈壁,适合种植的土地很少,水资源不足。
因此,为了满足农业需求,以色列大力发展垂直农业和灌溉技术,现在以色列的农业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在经济方面,犹太民族是一个著名的商人民族,其商业头脑造就了这个民族的大量富人。
所以建国后,以色列依靠商业头脑大力发展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以色列的国民经济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
军事上,在多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打败了阿拉伯联军,稳固了中东霸主的地位。
从各方面来看,以色列都是一个强国,但是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决定了以色列即使强大也没有资格成为世界强国,所以这对于以色列来说是一个遗憾。
中国可以从以色列的发展模式中学到很多。
当然,中国和以色列在农业、经济、科技方面有很多合作。
借鉴以色列的发展,中国得到了许多重要启示。
域外风光,先进的以色列农业一览域外风光,先进的以色列农业一览以色列农业的最大特点是,在最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
以色列国土面积很小,三分之二是沙漠,降雨稀少,东部和南部地区甚至终年无雨。
就是在这样的穷山恶水下,以色列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了欧洲粮仓,农产品大量出口欧洲和世界各地。
欧洲人食用的蔬菜水果百分之四十靠以色列出口供应。
优质高产。
以色列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欧洲人对农产品的卫生要求十分严苛,以色列提供的农产品则能完全符合要求。
农业产量非常高。
他们的奶牛年产奶高达10500公斤;鸡一个产蛋年可产蛋400个以上;玫瑰花每公顷年产300余万枝;棉花亩产达1200斤;柑橘每公顷年产80吨;西红柿更是每公顷单产达到500吨;每立方水域养鱼的产量也高于500公斤,这些都是吓人的数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滴灌技术。
以色列地处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水比油贵。
1962年,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受到启发,领悟到,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法。
于是发明滴灌技术,这是以色列对世界农业的最伟大的贡献。
滴灌与物联网计算机结合,植物生长的各项数据由计算机自动搜集,从而实现了肥水药精准投放,根据植物需求配置水肥,使水肥利用率提高90%,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面源污染,既提高了产量,又保证质量,做到绿色环保无污染。
绿色环保无污染。
农产品是用来食用的,化肥和农药的运用可以提高产量,也会造成污染。
以色列由于运用了滴灌技术做到精准施肥,植物需要多少肥料,就施用多少,肥料随着滴灌的水流入植物根部或喷洒到叶面。
绝不有一点多余。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一方面研发低毒高效快速降解的农药,一方利用生态防治技术,以虫治虫,通过人工繁殖生产对农业生产有益的昆虫,包括控制生物害虫的自然天敌,为作物自然授粉的工作蜂。
例如,为控制地中海果蝇,专门繁殖的雄性不育果蝇,让地中海周围的果蝇从此绝迹。
以色列农业概况以色列属于亚洲大陆,地处地中海东南角,西临地中海,北连黎巴嫩,东与约旦河西岸接壤,东北与叙利亚为邻,东南和南面以亚喀巴湾与埃及西奈半岛为界。
扼欧亚非三洲会合处,为东西阿拉伯世界的桥梁。
以色列北部是加利利山,高度为1200米左右,在加利利山以东为约旦河谷。
在加利利山以西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从黎巴嫩边境一直延伸到南部。
加利利山向南俯瞰着埃斯德拉隆谷或埃梅克谷,埃斯德拉隆以南是高原。
高原以南是内格夫。
沿海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温度在32~38℃之间。
冬季温顺多雨,大巴列湖邻近以及内格夫从不下雪,洼地也专门少下雪,耶路撒冷和上加利利尽管下雪,但雪量悬殊甚大,前者只有几英寸,后者可达几英尺。
河谷地区,有时酷热,气温可达40℃以上,而且十分潮湿。
以色列降雨少,一样在400~550毫米。
降雨要紧在冬季的12月至来年3月,6、7、8三个月全然无雨。
降雨量各地区差不也专门大。
加利利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
以色列越往南雨量越少。
从全国看,60%属洪涝地区,20%为半温润区(北部),50%国土降雨少于150毫米。
耕地要紧分布在北部滨海平原、加利利山区以及上约旦河谷。
一、农业进展历史以色列农业奇迹得益于正确的进展战略。
建国50年来,以色列农业是推动经济进展的杠杆,农业和整个经济的进展相辅相成。
其农业进展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
第二时期从60年代开始,滴灌推动农业革命,建立高效市场机制。
60年代初,以色列土地开垦饱和,农业单产徘徊,沙漠改造缓慢。
以色列开始探究科技进展农业的出路,60年代中期发明滴灌后,国家赶忙大力扶持,农业革命找到突破口,农产品产量直线上升,沙漠改造突飞猛进,可耕地连续增加,农业面貌全然改观。
第三时期从80年代开始,农业实现产业化。
依照国际市场和本国自然条件,以色列70年代开始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进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治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农业科技和工厂化现代治理体系。
以色列农业概况以色列属于亚洲大陆,地处地中海东南角,西临地中海,北连黎巴嫩,东与约旦河西岸接壤,东北与叙利亚为邻,东南和南面以亚喀巴湾与埃及西奈半岛为界。
扼欧亚非三洲会合处,为东西阿拉伯世界的桥梁。
以色列北部是加利利山,高度为1200米左右,在加利利山以东为约旦河谷。
在加利利山以西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从黎巴嫩边境一直延伸到南部。
加利利山向南俯瞰着埃斯德拉隆谷或埃梅克谷,埃斯德拉隆以南是高原。
高原以南是内格夫。
沿海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温度在32~38℃之间。
冬季温和多雨,大巴列湖附近以及内格夫从不下雪,洼地也很少下雪,耶路撒冷和上加利利虽然下雪,但雪量悬殊甚大,前者只有几英寸,后者可达几英尺。
河谷地区,有时酷热,气温可达40℃以上,而且十分潮湿。
以色列降雨少,一般在400~550毫米。
降雨主要在冬季的12月至来年3月,6、7、8三个月根本无雨。
降雨量各地区差别也很大。
加利利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
以色列越往南雨量越少。
从全国看,60%属干旱地区,20%为半温润区(北部),50%国土降雨少于150毫米。
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滨海平原、加利利山区以及上约旦河谷。
一、农业发展历史以色列农业奇迹得益于正确的发展战略。
建国50年来,以色列农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农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
其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50年代开始,农业开始大起步、大发展。
建国初,以色列处于战争环境,大量移民从国外涌入,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农业成了当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柱。
以色列在全国垦荒、兴建定居点,目标是粮食和农副产品自给自足。
当时,以色列军事开支负担沉重,但仍优先满足农业投资。
1952年以色列引种棉花,用10年时间解决了穿衣问题,棉花单产世界第一,棉花出口创汇仅次于柑桔。
1953年以色列开始建北水南调输水工程,开发沙漠。
第二阶段从60年代开始,滴灌推动农业革命,建立高效市场机制。
60年代初,以色列土地开垦饱和,农业单产徘徊,沙漠改造缓慢。
以色列建国后的经济结构是怎样的?随着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其经济结构也经历了巨大变化。
以色列经济发展的历程是一个由农业为主向高科技产业转型的过程。
现今,以色列已然成为一个拥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科技与创新产业的国家。
那么,以色列建国后的经济结构是怎样的呢?1. 农业与初期经济基础以色列建国之初,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以色列政府积极推动引进技术、修筑灌溉系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作为经济主导产业,为国家创造了丰厚的外汇储备,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
- 技术创新与农业生产在以色列,技术创新一直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例如,通过引进滴灌技术和精准农业,以色列取得了在干旱气候条件下高效的农业生产成果。
这也为后来以色列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 农业转型与经济多元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色列经济逐渐实现了从农业向多元产业的转型。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进了农民就业机会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同时,国家也开始发展其他产业,如制造业和服务业,以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 高科技产业的崛起随着以色列经济的多元化,高科技产业逐渐崛起成为国家经济的新支柱。
以色列以其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和人才涌入。
高科技产业的崛起不仅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提升了以色列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 创新创业精神以色列人民的创新创业精神是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家政府积极支持科技创新,鼓励创业者进行风险投资。
这种创新文化和风险意识使得以色列成为了全球创新中心之一。
- 科技孵化器与风险投资以色列的科技孵化器制度是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孵化器通过提供初创企业资金和资源支持,帮助创业者转化科研成果为商业化产品。
同时,大量的风险投资也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成长的资金来源。
3. 服务业与旅游业的兴盛除了农业和高科技产业,以色列的服务业和旅游业也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以色列农业:一个农民能养活400人,三大经验值得借鉴只要给我们一碗水,一粒种子,这个民族就能生存。
以色列人在说下这句话时,恐怕世界上没多少人会相信这种”狂言“。
“流淌着蜜和奶”的以色列,地理环境相当恶劣。
整个国家从南到北是狭长形的,国土面积仅2.5万公里,其中沙漠面积有1.2万平方公里,占据了国土面积的一半;全国可耕用面积仅4100平方公里,甚至比不上中国上海的区域面积。
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农业种植最为需要的水资源,以色列极度匮乏。
缺地、缺水、干旱……从农业自然资源角度看,以色列可谓是拿得一手“烂牌”。
但就是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以色列却依靠着科技创新打造了全世界先进的生态农业系统,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且向世界60多个国家出口农产品、农资装备、传授农业生产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40%的瓜果和蔬菜都是来自于以色列,被誉为欧洲的果篮;全球70%的小番茄品种都来自于以色列;另外,以色列还是仅次于荷兰的全球第二大花卉供应国……这一系列傲人的农业成就,让世界为之侧目。
这让人不禁好奇,这个沙漠小国究竟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农业产业逆袭的?01在惠小农看来,以色列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三点:水资源的极致开发利用、农业人才的重金培养、以及最为关键的农业科技创新。
1 先来看水资源的极致开发和利用;在以色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不是一句空话。
首先以色列政府从立法上保护及重视水资源,多次出台水资源保护法,明确了浪费水资源的罚惩措施;另外从财政层面来看,从1948年建国到1990年,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以色列对水资源的开发从来没有低于全国财政总投资的10%。
此外,以色列农业重点始终聚焦在如何科学地灌溉、高效地节约用水,因此,以色列节水滴灌闻名世界。
以色列农业滴灌的喷嘴由电脑控制,它能根据地下传感器实时传回来的土壤数据,按照最科学的浇灌方式来决定什么时候浇、浇多少,在保证不浪费一滴水的同时还能让作物更好的生长。
全方位了解以色列农业,这篇就够了本文干货满满,可参考以下目录观看:一、以色列农业概况二、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三、以色列农业科技理念及应用四、以色列农业特点和先进技术五、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之借鉴作者 / 刘树明发达国家农业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农产品为目的,在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有机农产品同时,兼顾生态平衡。
促进动植物健康成长而又不损害、破坏自然环境,成为当今农业科技的主流,农业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农业被称之为“生态经济”。
一、以色列农业概况以色列虽地缘环境恶劣,却是具有全球影响的“创业国度”和“智慧国度”。
1948年建国,全国土地近60%为沙漠,但农业产量几乎是每十年翻一番,用了三个十年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面对干旱、缺水、缺地的恶劣自然条件,仅占总人口的5%的农民可养活全国国民,且向世界60多个国家出口农产品、农资装备、传授农业生产技术。
以色列南部地区沙漠以色列农业至今全面脱离了政府补贴,建立了盈利型农业模式示范,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定的向发展国家技术推广的国家之一。
根据以色列农业数据1955年,一个以色列农民仅可养活15人;2000年,可以养活90人;至2015年,一个以色列农民已经可供养400人的需求。
以色列每头奶牛年产奶高达10500公斤;鸡年均产蛋280个;玫瑰花每公顷年产300余万枝;棉花亩产达1200斤;柑橘每公顷年产80吨;西红柿每公顷单产达500吨;每立方水域养鱼的产量也高于500公斤;灯笼辣椒、黄瓜、茄子等蔬菜单产也均为世界最高。
以色列农产品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第二大花卉供应国。
以色列的番茄(图:timesofisrael)二、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达国家建立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其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
以色列地处地中海,干燥少雨,2/3的土地是沙漠,由于受农业资源的制约,以色列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的发展走资源高效、生产集约的道路。
创造奇迹的以色列农业,我们要学什么【背景介绍】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可耕地面积仅为 4100km2,大约为国土面积的20% 全国务农人口约为 12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2%,农业总产值 35 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7.5%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占 57.4%,畜牧业占42.6%农副产品 60%用于出口,年出口创汇约 21 亿美元以色列除了种植小麦玉米饲料作物以外,西红柿、甜椒、西瓜、向日葵、草莓以及果园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占了很大比重,水果和蔬菜单产水平居世界前列以色列的养殖业极为发达,每头奶牛产奶量达 40 L/天,平均年产奶量为1.2 万L/头,单头奶牛年产奶量目前居世界第 1 位。
以色列农业世界闻名,其原因在于先进的农业及农业机械化技术。
水果生产在以色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色列每年大约出口 5.5 万 t 水果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以色列在水果旺季刚开始和结束时都可以采摘到水果,甚至过了旺季,也能采摘这些优质水果品种的种植,都得力于温室技术以色列的温室农业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900 hm2发展到现在的 3 000 多 hm2,更新了 3 代以色列温室结构非常坚固,能够抵御强风的袭击,利用电脑自动控制水、肥和气候,自动调温、调湿、调气、调光,包括窗帘和天窗,以及对阳光的自动反射系统。
如柑橘,通过水分、肥药和光照的调节,结果期长达 8 个月,可分多批采摘,还不影响下一年度的柑橘挂果,无大小年之分。
以色列农民在 0.067 hm2温室中,一季可收获 20 万支玫瑰、20 t番茄,而大田番茄的产量只有它的 1/4。
塑料薄膜是温室的主要覆盖物,以色列十分重视薄膜的开发利用,现代塑料薄膜更加经久耐用,而且可以抗除虫剂中硫化物的腐蚀,还能挡住阳光中对植物有害的部分光谱,像过滤器一样,让需要的紫外线进来,将最有效的光线,最大限度地分配给植物。
最近,一种新的薄膜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害虫一触就会死亡。
以色列农业一、以色列概况以色列是世所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年降水约200毫米,在沙漠地区更少,仅有25到50毫米;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的3%。
全国90%的土地是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南部的内盖夫(Negev)沙漠与海拔为–420米(世界最低点)的死海接壤,夏季气温更高达40摄氏度。
以色列国土面积约为21 000平方公里,只有沿海的狭长地带和内陆的几个谷地适合于农耕。
虽然以色列濒临地中海,但其气候主要受东南部沙漠地带的影响。
降雨主要在冬季,降雨量由东北往西南递降,东北部年平均降雨量为800—400毫米,西南部几乎为零。
因此,约60%的地区农业生产终年需要人工灌溉,即使在东北部降雨量相对高的地区,4—10月间夏季作物也需要人工灌溉。
以色列有耕地425.1万杜纳亩(dunam,以色列计量单位,1公顷约合10杜纳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93万杜纳亩。
全国人均耕地只有0.06公顷(合0.88亩)。
尽管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以色列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1948年以来,耕地面积大约增加了1.6倍;灌溉面积从3万公顷扩大到1995年的19.9万公顷,增加了5.6倍。
农业产量几乎每十年翻一番。
每个农业从业人员从50年代初期平均养活17人到现在养活90多人。
农业不但满足了国内95%左右的需要,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并向世界上60多个国家输出农用物资设备和传授农业生产技术。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建立在沙漠上的发达国家。
2001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9 300美元。
以色列的经济结构也具有发达国家典型的特点:农业在以色列GDP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50年代的60%下降到目前的1.8%;1996年农业从业人员5.1万人,仅占就业总人数的2.6%。
以色列农业产值和出口比1948年建国时增加了数百倍,以色列农产品自给率达95%,以色列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糖、油、咖啡、茶等;出口主要是水果、蔬菜、花卉等。
以色列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在世界农业发展上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对我国农业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有很多积极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以色列农业的经营模式以色列的农业非常发达,农民收入相当高,人均年收入1.8万美元。
分析以色列农业的特点,可以看出,以色列农业的成功得益于农业的集约化,得益于完善的农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也得益于以色列农民的勤劳和努力。
1、经营组织形式。
以色列农业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基布茨(Kibbutz)和莫沙夫(Mashav)两种形式。
基布茨,以色列席伯莱语为群体之意,也可以称为集体农庄,是由东欧移民回国的青年出于对前苏联集体农庄的向往而创建。
基布茨组织现在全国有270个,成员总体有1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平均每个基布茨有450名成员,拥有500公顷的土地。
基布茨最主要的特征有三点:一是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归集体所有;二是基布茨的所有收入包括其成员个人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基布茨给每个农民按月发给生活津贴,生活必需品一律实行供给制,其余收入、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三是基布茨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
每2年改选一次管理委员会,对基布茨内部事务进行民主管理。
莫沙夫,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的村庄。
它是一种农业合作组织,既是一个行政村又是合作社,具有社会服务和经济管理的双重功能。
莫沙夫的特征也有三点:一是莫沙夫的土地和水资源所有权归属国家,但经营权属家庭个人;二是其他生产资料及收入均归农户;三是教育、医疗、文化、产品供销等统一由集体提供服务。
2、经营模式。
以色列农业的经营模式集中体现在农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
一是土地高度集约化。
以色列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将土地分配给基布茨和莫沙夫中的每个家庭,所有的土地不允许买卖。
二是水资源利用高度集约化。
以色列国虽然三面环海,但是淡水资源比较缺乏,加利利湖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淡水湖,淡水资源非常珍贵。
以色列建国后的农业发展如何?一、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随着以色列建国后的农业发展,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以色列人利用科技手段改良灌溉系统,引入先进的温室技术和生物技术,在温带气候下发展亚热带农业。
1.引入先进温室技术以色列是世界上领先的温室技术运用国家之一,其利用温室种植作物的面积居世界第一。
通过温室技术,以色列农民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要素,实现全年无季节性限制地种植蔬菜水果。
2.改良灌溉系统以色列的灌溉系统发展十分成熟,以撒尔山经向河等项目成为灌溉技术的典范。
通过高效的滴灌系统和智能化的管理,以色列农民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生物技术应用以色列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应用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例如,以色列成功培育出多种抗盐碱、抗干旱的高产水稻品种,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二、农业多样化和特色农产品推广以色列建国后,农业发展多样化,不仅仅依靠传统的小麦、玉米等作物,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和高附加值产业,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推广。
1.特色农产品推广以色列在特色农产品领域有着显著成就,如优质橄榄油、蜂蜜、葡萄酒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
以色列的葡萄酒产业发展迅猛,优质的葡萄品种和先进的酿酒工艺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2.注重产品质量以色列农民注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积极推行有机农业和无农药种植,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际标准,深受消费者信赖。
以色列的有机农产品输出量居世界前列,受到国际市场认可。
三、农民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升以色列建国后,大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和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激发农业生产活力。
1.培养专业人才以色列通过设立农业大学、农业研究院等机构,培养了大批农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技术普及。
这些专业人才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
2.推行现代化管理以色列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引入企业化经营理念和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农民组建农业合作社和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以色列农业简介具备高度集约化的生产体系,是以色列农业的显著特点,它克服了自然资源(特点是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极度缺乏,满足了人民的需要。
通过研究人员、推广服务人员、农业经营者及农业相关的产业部门的紧密合作,是以色列农业得以持续而稳定地增长。
在以色列政府部门地大力支持下,以上四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共同协作,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不断开发和应用新的科学与技术,最终在以色列这个一半以上个土被沙漠覆盖的国家发展了现代化农业。
一、气候与地势以色列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及半干旱气候,其余地区大部分被丘陵及森林所覆盖。
沿地中海海岸的狭长地带以及几个内陆山谷是以色列仅有的几处土地肥沃的地区。
以色列的国土总面积大约是21000平方公里,而可耕地面积只有4370平方公里——大约为国土总面积的20%。
另外,大约有一半的农耕地必须使用灌溉供水,因为以色列缺少降雨及其它水源。
以色列的气候特点,使它在冬季的非生产季节也可种植蔬菜、水果和花卉,这对于出口欧洲市场十分有利。
以色列多样的气候条件及季节温度,促使它发展了一套独特的农业科技。
二、需要是发明之母以色列所处的特殊环境迫使其不得不自行开发期资源,并做到农产品自给自足。
以色列1948年建国,在随后的一些年里,处处充满了极其困难的经济及社会问题。
数十万新移民地涌入,给国家带来了严重地人口问题,人口一下猛增到650000人,这些新到这篇土地上的人们,有许多是以务农为生的。
三、定居形式在以色列,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三种形式的定居地,它们都是在本世纪最初二十年中发展起来的,即:基布兹(集体农场),一种集体定居地,在那里,所有的成员共同分享生产资料及劳动成果;莫沙夫(合作社),一种独立地家庭农场组成的合作定居地,在那里,该农场共同协作,相互提供经济及社会服务;莫沙瓦,由个体农民组成地集团,他们就地组织自己地产品市场,进行农资产易。
以上三种定居形式都是由最先到这片土地上定居的先驱者创立的,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定居理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