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画《果熟来禽图》绘画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523.00 KB
- 文档页数:6
国画工笔花鸟设色步骤详解步骤一:用淡墨勾花头和小鸟的腹部,浓墨勾正叶和小鸟的眼睛、嘴。
重墨勾小鸟的翅膀、尾羽和爪。
中墨勾反叶、枝干。
用笔要稳健,以不快不慢为宜。
步骤二:把熟宣用底纹笔打湿画面,以石青为主+墨+少许朱镖+少许藤黄调成偏蓝的灰色来刷底色,花头处趁画面没半时用吸水纸吸走上面的颜色。
每次用色不要太重,可以分几次来刷。
最后在画面的上方淡淡的染上一层中黄色,以丰富画面的色彩,使底色有些变化。
步骤三:花头用钛白加水调成淡白色平涂,注意钛白不可太浓,以免伤了花头墨线。
正叶用钛青蓝+藤黄+少许墨调成绿色平涂。
反叶用涂正叶的颜色加三绿平涂。
朱镖+墨+藤黄调成赭黄平涂小鸟和枝干,小鸟的翅膀和尾羽可以涂得淡些。
步骤四:花头用藤黄+少许朱镖+少许酞青蓝调成芽黄色分染花瓣,注意要淡色多次分染,染出花的阴暗和层次。
正叶用酞青蓝+墨多次分染。
反叶用酞青蓝+墨+藤黄调成老绿分染。
枝干用狼毫笔的笔尖蘸中墨皴擦,注意用笔稍干。
小鸟用墨染出明暗和结构,小鸟头部白色部分和腹部用淡钛白粉分染一二遍。
步骤五:花头用芽黄色加墨提染最深处,然后用曙红加少许墨淡淡的提染花瓣的红晕,第二遍可以染得重一些。
接着用钛白提染花瓣最亮处,藤黄加钛白点花芯。
正叶平涂一遍草绿后用石墨提染,反叶用三绿加少许钛白提染。
背景用草绿加少许墨调成墨绿色烘染,注意花和叶要留出来。
用草绿倒染花头边缘的花瓣,使花和背景更融合。
枝干用淡墨分染后用中墨点苔。
进一步刻画小鸟,罩染一次淡赭黄色后,用墨丝毛、钛白丝、白色毛和点眼睛高光。
国画工笔花鸟教程—白描基础111白描基本概念白描是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之一,是国画的基本功,是工笔重彩画的基础。
它表现技法的特点是不敷色彩,单纯用线(有的也用淡墨渲染),表达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空间感、立体感等因素。
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所以它又是独立的绘画形式。
白描不强调光线的变化,但要求作者对物象要特别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其生长规律和结构特征。
中国画的线是从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它是符合客观对象的规律的。
出水芙蓉图吴炳白描工具笔勾粗细不一的长线条用衣纹、叶筋、拖线、鼠须;勾短线用大小红毛、大小蟹爪;紫毫(七紫三羊)、描笔;保养:新笔开毫用温水泡开,切勿用开水。
用手轻轻洗净笔毫的胶水,然后用布或纸巾把笔内水分吸干。
把笔挂在笔架上,等笔干透方可插入笔筒或用竹帘卷好。
墨:油烟墨-用桐油、麻油、脂油等燃烧后产生的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墨。
松烟墨-燃烧松枝取烟和以胶制成的墨。
果熟来禽图林椿白描花卉用笔方法笔乃做画之骨干也,骨具则筋络可联,骨立则血肉可附有笔有墨谓之画,线条无力,表达不出物体的质感,量感白描线的勾勒一气呵成,气势连贯。
勾线要平句舒畅,如山泉流水,笔意连绵不断。
切忌造作使气,圭角横生(转折不自然、不圆润,过于生硬,形成的一些比较突出、尖锐的夹角),否则就会形象呆板生硬。
执笔:指实掌虚;用笔:中锋、侧锋;中锋:执笔端正,无论怎样运动,笔锋都在中间,转笔时要裹毫;在白描和工笔花鸟画中用的最多。
勾花、叶的轮廓、叶筋,画鸟的羽毛等;侧锋:执笔向右倾斜,在没骨画和写意画中用的多。
画花瓣、叶子、石头、老干,工笔画渲染等常用;起止:一条线有起笔、运笔、收笔三个过程,即一波三折;“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无往而不回”;画画的笔法和书法基本相同,一向有“书画同源”之说,所以学习国画,同时也应练习书法;用笔要注意起止,要有轻重疾徐、强弱虛实等变化:实起实收,如竹竿的节;实起虚校,如花和叶;虚起虚收,如勾云、水、纤秀的物体(花瓣、鸟羽、虫翼等);虚起实收,如鸟嘴;总之,要因形而殊,因质而异,该平匀的平句,该圆浑的圆深,该苍劲的苍劲,凌纤秀的纤秀。
国画鸟禽画法图文教程详解画鸣禽的第一步,就是勾勒鸣禽的轮廓。
勾线顺序一般是从口缝勾起,再勾上嘴线、下嘴线,然后勾眼皮、上头部、头部、背部、肩部、翅膀、腰、上尾筒、尾、胸、腹、下尾筒、跗蹠。
这就是鸣禽的勾线顺序。
要想画好鸣禽,首先必须要把嘴、眼睛和爪子画好。
(一)如何画鸣禽的嘴。
勾鸣禽的嘴,一定要用比较挺拔的狼毫笔,用中锋去勾鸣禽嘴的口缝,这条线一个是要求要挺拔墨色要饱满,笔锋要有力度,这样才能把鸣禽嘴的力度通过勾嘴才能够表现出来。
然后再去勾上嘴和下嘴,上嘴线和下嘴线主要表现鸣禽角质的硬度。
嘴是一个圆锥体,它的立体感要通过我们的三条线或者四条线把它勾出来。
在勾鸟嘴时,不管是三条线还是四条线,它还比较能够表现。
表现鸟儿的时候,在勾嘴的时候,一定要把圆锥体、角质感、硬度、力度都要勾出来。
不同的鸟类,嘴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二)如何画鸣禽的眼睛。
勾鸣禽的眼睛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线勾,一种是双线勾。
单线勾,一般在古画宋代画表现的比较多,现在的人们大部分都是双线勾,尤其是工笔花鸟画家在勾鸣禽的眼睛时,绝大部分都是双线勾。
勾眼睛实际上难度不大,主要是鸣禽的眼睛放的位置比较有学问,不同的鸟类,眼睛放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鸣禽鸟儿的眼睛就比较靠前,水禽的眼睛组比较靠后,同学们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注意,不同的鸟类,眼睛长的位置千差万别,希望予以留心。
如何画鸣禽的翅膀。
翅膀是鸣禽力度一个主要的表现部分。
鸣禽的翅膀,有蛤羽,有初级飞羽、次级飞羽、三级飞羽,还有大蛤羽,还有小翼羽。
羽毛的组成,。
小翼羽和初级飞羽是表现鸣禽翅膀力度的两个主要的切入点,小翼羽是用非常有力度的那种线把它勾出来,初级飞羽也是如此,但勾的时候一定用中锋不能用侧锋,虚入虚出,在羽尖两笔互相接线时候,注意那些接线的衔接。
另外,羽毛的羽轴,它的直度、弧度、力度,希望在勾的时候也要注意。
(四)如何鸣禽的爪子。
在此只提醒一句,刻画鸟儿的爪子的时,用笔的力度、线条的钢性,一定要注意,不能软绵绵的,不能好像鸟儿的爪子折过一样不行,一定要把鸟儿的力度、把爪子的这条线勾好。
简述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的绘画步骤
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下面简述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的绘画步骤。
1. 准备工作:在开始绘画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画笔、颜料、画纸、画板等。
此外,还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便专心致志地完成画作。
2. 画花鸟的轮廓: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绘画通常采用先勾线再上色的方法。
在画花鸟的轮廓时,需要先勾勒出其外形,然后再用细线勾出其细节。
3. 填充颜色:在勾勒出花鸟的轮廓后,需要为花鸟填充颜色。
在填充颜色时,需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层次感,以达到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效果。
4. 细节刻画:在完成初步的颜色填充后,需要进一步对花鸟的细节进行刻画。
这一步通常需要用到更细的画笔和更细的线条,以刻画出花鸟的羽毛、花瓣、叶片等细节。
5. 润色和渲染:在完成细节刻画后,需要对画作进行润色和渲染。
润色可以通过叠加不同的颜色或使用润色液来完成,渲染则可以通过使用颜料或水来完成。
6. 完善细节:在完成润色和渲染后,需要对花鸟的细节进行进一步完善。
这一步可以通过再次刻画细节或添加背景来增强画作的效果。
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绘画的绘画步骤相对复杂,需要多次重复和实践,才能掌
握技巧和方法。
同时,这些步骤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心和毅力,才能达到所期望的艺术效果。
3、花鸟画花鸟画在两宋时得到空前发展。
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不拘陈法,寄情笔墨之中,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
①精工富丽的院体花鸟画宋初的花鸟画延续了五代画风。
在宫廷画院中,以黄筌的儿子黄居寀为代表的花鸟画;继承了黄筌画风。
作品工笔重彩,富丽华贵。
这种以深入体察自然,力求真实生动、风格端庄富丽、绘制精细不苟的绘画,深得皇室的赏识。
院体风格的确立,甚至影响宋代宫廷达90余年,并一度成为皇家画院评鉴优劣、录用舍去的标准。
院体画的繁荣,宋代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作用。
涌现了一大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黄居寀、赵昌、崔白、易元吉、吴元瑜、赵佶、李安忠、林椿、李迪等均在艺术上独有专长。
崔白的影响尤大。
黄居寀,是黄筌的三子,深得家传,擅长花竹飞禽,精于勾勒,用笔挺劲,画怪石山水超过其父。
传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轴》。
作品细腻精工富丽华贵,生机勃勃。
赵昌,善画花果,兼工草虫。
赵昌常于清晨朝霞未干时,观察花木神态,然后描绘,故自号“写生赵昌”。
易元吉,长河人,善画獐和猴。
他除了常深入到山林中观察动物,而且还在家中养各种动物,细致观察、反复实践,所画动物特生动自然。
崔白,工人物、山林走兽,以花鸟画成就最高。
作画重视写生,常不打草稿,放笔挥写。
技巧纯熟,一改黄氏父子的刻板精工的路子,擅于表现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的物象情态,营造出动人真切的气氛。
传世作品《双喜图》,在技巧上融入水墨画的效果,打破了北宋院画“黄氏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
寒雀图崔白赵佶,北宋宫廷花鸟画在徽宗时达到创作高峰。
赵佶在政治昏庸无能,但在书画上却贡献极大,他亲自指导画院创作,勤于实践,造诣精湛,山水、花鸟、人物皆能。
他注重写生做到精工逼真、富丽堂皇。
传他画禽鸟,常以生漆点睛,形成点形突出于画面,亮而有神。
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听琴图》等。
工笔花鸟的作画步骤1、用中墨勾出眼眶、嘴、翅部、尾羽和脚爪,其他部位用淡墨勾勒。
2、用中墨分染嘴、眼先、喉部和脸后部的黑色斑块,以及翅部覆羽、飞羽和尾羽。
淡墨分染头部、背部、腰部及上尾筒。
在背部用重赭墨分染斑点。
3、用淡赭色分染眼睛、头部和翅拐处,赭褐色分染背、翅、尾和胸部。
4、用白粉提染面颊、胸腹部和上尾筒。
嘴角处分染淡黄色,脚先用浓白粉立粉,干后用赭黄色平涂。
用焦墨点出瞳孔,留出高光,用白粉提出。
最后用重赭墨按结构进行分组丝毛。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精于形象而意味横生,这是一幅优秀的中国工笔花鸟画最基本的要点。
因此,这就要求中国工笔花鸟画画家,能有“度物象而取其真”,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塑造能力。
无论是鼎盛时期的两宋工笔花鸟画,还是后来的工笔花鸟画历史,都是把真切具体的形态描写与意境表现放在重要的地位。
不论纨扇主要表现手法白描法:白描法是工笔画手法的一种。
纯粹以墨线来塑造对象,自然对线条的要求十分严格,其笔法自古有十八法。
花鸟画白描要求线条遒劲生动、墨色明洁滋润。
在造型上要求结构严谨,对线条的疏密、画面空白也要十分精意。
白描烘晕法:白描烘晕法一般用于白色花朵与浅色调画面。
在白描的基础上,用花青、赭石或淡墨在物象周围烘晕。
注意这种晕法从浓到淡要逐渐变化,要掌握水分,不要留下水渍与笔触,有烘云托月之感。
工笔重彩法:工笔重彩法主要是以色彩为表现手段。
它在墨线勾好的基础上,运用“三矾九染”的渲染方法,以多种颜料多层次积染而产生浑厚华滋的画面效果。
它的艺术特色是华丽典雅,有富丽堂皇的效果。
工笔淡彩法:工笔淡彩法着染基本上选用颜料属植物质,如花青、藤黄、洋红、胭脂等等,不用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但在实际创作中也有局部使用的情况)。
它的基本特征是色调秀丽淡雅,清新明朗,比较强调线条本身的艺术魅力,给人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艺术品味。
点染法:点染法实际上是工笔渲染法与没骨法的结合。
工笔花鸟的画法步骤详解喜欢工笔画的朋友可以一起来探讨一下,共同进步。
大家可以先做一下准备,比如:白描勾线笔,几支染色笔,熟宣,墨水,国画颜料等。
作品底稿,可用A4纸打印。
第一步骤,用淡墨,白描细节,鸟的羽毛最淡,其次为花,枝,鸟嘴和眼最重,可用重墨勾。
鸟嘴要勾得肯定利索,要有锐利的感觉,鸟羽要轻入轻出,松些别勾太紧,线最细如游丝描或类细铁钱描,但不能僵硬,要活。
花要勾出柔美的感觉,枝注意顿挫,注意节奏感,线质可比花略粗些。
下面用《红叶白脸山雀》为例,进一步讲一下。
用淡墨勾出石头,红叶及枝干的轮廓。
石头的墨色可较淡些,枝干的线条要挺拔有力,要中锋用笔。
画鸟时要根据鸟本身各部位羽毛的深浅而用不同的墨色勾轮廓。
勾勒时一般从口缝开始,然后勾上嘴、下嘴、眼、头部、背部、翅膀、腰、上尾筒、尾、胸、腹、跗蹠、爪。
但有时鸟的轮廓也可用铅笔勾描出来,只在局部的地方用墨色勾描,这种方法适于表现羽毛颜色较浅的鸟或部位。
用较重的墨色皴石头 , 用笔要有变化 , 皴出石头的质感与体积感 , 石头的形状要在画面中得当 , 并起到稳定的作用。
传统画鸟的方法不论各种颜色的羽毛都先用墨打底 , 然后着色 , 这样染出的颜色沉着 , 同时与墨线也统一相同。
墨色的深浅要根据鸟的各部位颜色深浅的不同来决定鸟本身是黑色的部 ,位 , 墨色都较重。
用较重的墨色分染鸟的头部、胸部、背部飞羽羽片及尾羽。
分染头部和胸部背部要以每一部分为单位分染 , 一般为中间部位深 , 边缘浅。
飞羽尾翅要逐个地分染 , 飞羽上端和尾羽的根部墨色要有过度。
红叶用曙红加胭脂打底 , 根据画面需要 , 底色的多少和深浅要有变化。
用朱膘加曙红罩染叶子,颜色的深浅和两种颜色调和的多少根据画面的和重点来决定。
用淡赭分染鸟的各部位衔接处 , 如头背间 , 背和飞羽间及尾羽的根部 , 为鸟的各部位颜色完美衔接打下基础。
用三清分染鸟的背部和尾羽。
用白粉分染鸟的胸、腹和脸部。
用三青加花青在飞羽部位进行丝毛 , 在背部进行批毛 , 批毛要注意中间实 , 边要虚 , 按照鸟的生长结构进行。
工笔花鸟画法——白描花鸟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鸟画中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的白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白描,也称双勾,是指在画面上既没有华丽的色彩,也没有水墨的淋漓的痕迹,仅是用线条勾描出物象的一种画法。
(教师简单介绍)白描花卉欣赏:评定一幅白描作品线勾得成功与否,首先是看线是否充发地表现了对象,其次是看线本身的功力与趣味。
所谓“功力”就是控制笔的能力,这种功力是用笔的速度和恰当的用力所产生的,行笔的快慢,提笔的轻重,转折的适时,笔锋的变化,都是由指、腕、肘控制所成。
在运笔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行笔动作(如快、慢、转折、行停、顿挫、提按),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组合形成不同的感觉,构成某种美的意境,让观者在欣赏内容的同时领略到勾线的技巧和趣味。
二、新授内容1、勾线技巧作画时一般用淡墨和较细的线勾花瓣,以重墨和较粗的线,勾叶、茎、花萼等。
花丝用中或淡墨,花药则用最焦浓的墨。
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
白描花头的用笔:(1)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一般从花瓣基部起笔。
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从尖端起笔。
玉兰、月季等花瓣厚硬,勾线应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勾线可用细线颤笔,用笔潇洒些。
(2)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之变化。
(3)花筋的处理:花筋不明显的不勾花筋,如梅花、海棠等。
花筋明显的必须勾好,如辛夷、牡丹、杜鹃等。
(4)花蕊是勾点:花蕊一般放到最后,并精心点好。
花丝要勾的细而有力;花药一点成型。
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勾叶:勾叶多从叶柄起笔,由粗而细向尖端勾去。
叶的尖端三线交界处要求错开,这样勾出来的线生动有变化。
2、勾线的步骤:(1)选定临本工笔花鸟的学习首先从临摹开始,而临摹的范本以宋画最佳,以林椿《果熟来禽图》为范本(2)定稿拷贝首先在素描纸上用铅笔将画面中的形象根据各自的大小画在画面上,注意在最后定稿前一定保证画面中的每一条线条都是唯一的。
工笔花鸟画绘画教程-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步骤
赵佶《桃鸠图》原作
北宋/1107年,宋徽宗赵佶,绢本设色,册页,纵28.5厘米,横27厘米,日本私人收藏
宋徽宗赵佶《桃鸠图》3500x3888像素高清大图
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完结图
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教程步骤(一)
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教程步骤(二)
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教程步骤(三)
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教程步骤(四)
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教程步骤(五)
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教程步骤(六)
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局部图(一)
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局部图(二)
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局部图(三)
李晓明临摹宋徽宗赵佶《桃鸠图》局部图(四)。
工笔画中的鸟类竟然有这么多品种!展开全文数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遗产。
绘画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画崇尚意境,但也不乏精确的写实追求,尤其是宋代以来的工笔花鸟画,其画面的多彩绚丽,以及对花卉、动物及鸟类的精准刻画,一点也不输西方美术。
我国各地及国外许多著名博物馆、美术馆,都有大量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收藏,这里精选其中一小部分,请大家欣赏中国古代艺术大师的精彩展现。
Birds and Fruit作者:(清)吴章收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大山雀 (Great Tit, Parus major) 拍摄:北京, 2017寒雀图作者:(北宋)崔白收藏:(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麻雀 (sparrow, Passer montanus) 拍摄:北京, 2016A group of geese under snow-covered willow and blossoming trees作者:(明)马麟收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灰雁 (Greylag Goose, Anser anser) 拍摄:英国, 2018幽篁戴胜图作者:(元)赵孟頫收藏:(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元朝时此鸟就叫戴胜了,悠久的很!赵孟頫是大画家,此画应该是故宫博物院的国宝。
戴胜 (Eurasian Hoopoe, Upupa epops)拍摄:北京, 2015雪柳双凫图作者:(明)吕纪收藏:(中国)上海博物院赤麻鸭 (Ruddy Shelduck, Tadorna ferruginea) 拍摄:北京, 2017Kinfisher on a flowering branch above water 作者:(元)沈铨收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普通翠鸟 (Common Kingfisher, Alcedo atthis) 拍摄:北京, 2017Bird on a Flowering Branch 作者:(南宋)佚名收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北红尾鸲 (Daurian Redstart, Phoenicurus auroreus) 拍摄:广东深圳, 2016枇杷山鸟图作者:(宋)林椿收藏:(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暗绿绣眼鸟 (Japanese White-eye, Zosterops japonicus) 拍摄:广东深圳, 2016果熟来禽图作者:(宋)林椿收藏:(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棕头鸦雀 (Rufous-headed Crowtit, Paradoxornis webbianus) 拍摄:北京, 2017Birds and Peaches作者:(明)佚名收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此画完美地表现了古代画家写实的精确,画家准确地捕捉到小太平鸟的特点:尾端的一抹红色,这是小太平鸟区别于普通太平鸟的明确标志。
宋代林椿的工笔花鸟画《果熟来禽图》
绘画教程
《果熟来禽图》是宋代画家林椿的一副著名工笔花鸟画作品,该作品采用折枝画法,将画中的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勒,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咬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
本教程由当前国内著名工笔花鸟画家李晓明老师示范临摹完成。
【林椿《果熟来禽图》_宋代折枝画法工笔花鸟画作品原图】
果熟来禽图绘制步骤一:
淡墨细线勾勒沙果,中墨勾反叶,重墨勾枝干、鸟嘴。
虚线淡墨勾鸟身体羽毛,中墨勾复羽和飞羽。
果熟来禽图绘制步骤二:
背景用底纹笔刷偏红一点的米黄色(赭石+藤黄+少许曙红)。
正叶平涂草绿,反叶和叶柄、果柄平涂汁绿,沙果平涂白色,枝干平涂赭石。
小鸟整体平涂桔黄色(朱磦+藤黄)。
果熟来禽图绘制步骤四:
正叶用花青统染,叶子根部色彩略浓尖部淡。
然后用墨青继续分染。
反叶用墨绿整体统染后用薄三绿从尖部往根部提亮。
枝干用中墨继续从两边往中间分染,染的时候注意疤节部位的明暗变化,粗壮的老干部位横擦一些条纹,加强老干的质感。
比较细一点的嫩枝用中墨整体罩染。
沙果用较深一点的墨红继续分染,果蒂部分平涂淡墨红边缘留水线。
小鸟用墨赭色继续分染,重墨分染飞羽,中墨分染尾羽,嘴部根部用中墨分染,眼眶用中墨复勾。
果熟来禽图绘制步骤五:
画面整体通刷2次古铜色(朱磦+墨+少许藤黄+稍许曙红),降低整个画面的色彩纯度。
沙果用淡白色稍微罩染一下亮面,淡墨分染果蒂,淡胭脂复勒轮廓线。
赭墨色点染虫斑。
果柄平涂稍浓四绿时,注意色彩不要压墨线。
正叶用中墨醒染暗部后用灰绿(三绿+稍许墨)勒水线。
反叶先用淡墨再次分染暗面,然后用三绿提染叶柄,局部尖部可用朱磦提染。
随后用淡胭脂复勒叶柄部。
所有虫咬部位用赭石色分染后再用赭墨色分染,随后用赭墨色点细小色斑。
嫩芽用三绿平涂后胭脂复勒。
枝干平涂赭石色,用中墨局部复勒模糊的线条。
嫩枝部位用重墨复勒。
小鸟背部和飞羽、尾羽部分用淡墨丝毛,前胸和颈部用淡赭墨丝毛,随后用淡粉黄丝出亮的部分,下腹和鸟腿边缘亮部用淡白色丝毛。
鸟爪用赭墨点染鳞片。
焦墨点睛。
重墨丝出鼻毛。
果熟来禽图绘制步骤三:
淡墨分染反叶、枝干。
花青分染正叶,主筋留一条水线。
嫩枝叶用淡墨从两边往中间染。
沙果用淡墨红(曙红+墨)分染。
沙果的果蒂平涂淡草绿。
小鸟用红赭色(朱磦+墨+稍许曙红)分染。
鸟眼睛用淡墨青从边缘往中间分染,嘴、爪平涂淡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