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发展

新形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发展

新形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发展
新形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发展

新形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发展

基础部刘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建设职教大省”,更是未来五年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形势下,我校如何更好更快发展,是迫切需要每一个汽校人深思的问题。

诚然,我校近几年招生数量年年攀升,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各项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学校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也得到了多方的高度认可。但纵观学校的发展,我们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专业优势不够突出

我们学校曾是华东地区唯一一所汽车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优势突出。学校招生近几年也异常火爆。但我们在专业建设上简单重复,没有形成专业优势和学校特色。比如,我们有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也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两者有什么差异呢?

初中生学制三年,第一年基本上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所学课程与其他工科专业无多少区别,第二年才开始接触专业课,可是学生基本在一年半至两年期间即进厂实习,真正能掌握多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校就读年限缩短,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受到很大限制,专业优势没能很好地显现出来。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教材作为中专学校课程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质形态的载体,知识更新不及时,内容相对陈旧,冗余信息多,岗位适用性不强,与实践有所脱节。学校虽不断推出校本教材,但主要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编写教学内容,缺乏企业参与,与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流程脱节,大大降低其适用性。

学校逐年在加大实训力度,增加实训设备,但有些设备仍较陈旧,明显滞后于企业,学生进厂后,需一切从头学起,上手慢,适应力差。由于班级多等客观原因,学生在校期间,真正有效实训时间短,动手能力薄弱。有的专业课程尚未开设,学生对此一无所知、一片茫然的情形下开始实训,必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学生社会适应性差

学生数量增加,生源质量却在下降。中专学校学生不仅文化基础水平偏低,

更缺乏学习主动积极性,文化基础课教学情景颇为尴尬。由于时间、学制等方面的限制,任意删减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陪衬。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专业技能的提升受到很大限制,再就业能力降低,职业生涯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社会适应性差,难以达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

四、师资队伍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几年来,学校引进了大量的毕业生,缓解了师资紧张的局面。但师资队伍出现断档,结构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动手能力薄弱。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学历水平偏低,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较为落后,无法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提出几点不成熟建议,或许有失偏颇,一己之见,仅供讨论。

一、优化专业设置,加强特色建设

安徽有不少知名汽车品牌,依托行业背景,我校率先转形并开设了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做到了人无我有。如今汽车专业如雨后春笋,很多学校纷纷开设,我们必须做到人有我精。瞄准市场优化专业结构,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当务之急。

我们必须加强核心竞争力,即我们的毕业生别的中专学校无法替代,我们的办学质量无人能及!

二、适时调整专业结构设置,重构课程模式

以技术、技能为核心,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途径,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融入教学理论体系。加大实践课所占比例,合理安排实训内容,扩展教学内涵。教学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工厂;教学者由教师扩展到师傅;教学方式从个体学习扩展到团队合作。

整合课程,删减一些传统的以传授为主的课程,增加一些以体验为主的新知识和技能,适应企业岗位技能的新要求。课程教学环境与企业车间接近,专业课程教学放在实训基地和车间,逐步实现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课程教学

设备与企业接近,课程教学设备应当与生产线同步,促进专业教育实际化。

三、确立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导向

课程开发不能闭门造车,与现代企业实际需要脱节。去企业调研,聘请企业积极参与教改,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按企业要求实行“订单”式培养。一切为了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活动化;以能力为本位,努力满足岗位实际需要;以就业为目标,适应行业企业劳动组织和技术发展要求。

在教学管理规范上要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从环境育人的角度出发,按企业化的要求营造氛围,使学生就业时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能尽快融入企业文化中。

拓宽就业渠道,以汽车行业为龙头,向其他机械行业辐射,密切与企业、人才、劳动力市场的合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迅速膨胀的年轻师资队伍,整体提升其学历层次、教学责任心、理论文化水平、专业实践能力已是当务之急。除了通过拜实训科老师为师傅、跟班参加实训实习、下派企业实地锻炼等形式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外,还应鼓励工科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增加“双师型”教师和“复合型”人才的比例。学校也应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在职教师继续学历教育,签订定向服务合同,鼓励教师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回校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学校紧缺型专业优秀人才来校服务。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学校若想向更高层次发展,师资力量是关键,师资与办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立足于市场的利器!

五、加快人事制度改革

学校在几年前就提出“定编定岗”,但始终鲜有成效。目前学校人员庞大,结构复杂,人浮于事,浪费相当严重。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精简人员已迫在眉睫!聘用人员应遵循“专业对口,部门筛选,短期聘用,定期考核,领导把关”的原则,同时设立淘汰比例机制,真正做到“优胜劣汰”。

各部门若能摈弃“碍情面”及“本位”思想,站在学校高度,顾全大局,学校必将拥有一支精干的教职工队伍。

总之,只要大家心系学校,齐心协力,汽校的未来会更好!

高校人事制度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按照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国高等教育系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人才工作组织领导体制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抓手不断强化,人才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转换高校用人分配机制,不断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我认为,当前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着重研究和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以求得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一、增强用人机制活力,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 推进教师聘任制是《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规定,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迫切要求,符合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关系高校改革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问题。 当前,高校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的时机更为有利。一是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带动下和2000年教育部与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下,一批高校开展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薪酬制度改革的力度,探索建立了以国家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业绩奖励等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高校教师的经济待遇有了明显改善,增强了高校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二是在1999年以来高校连续扩招的大背景下,多数高校教师数量相对短缺,在这种形势下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学校人员调动分流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利于高校转换教师任用机制时的平稳推进。三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分高校和上海、北京等一些地方高校进行的教师聘任制的改革尝试和探索,为整体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四是教育、科研、卫生等事业单位整体或局部改革逐步完善,为加快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营造了较为有利的人事政策环境。 2003年以来,教育部在认真总结前几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调研直属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吸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新的成果,加快了对推进直属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步伐与进程。“建立学术生涯早期的竞争淘汰与晚期的职业保护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向优秀学术人才进行政策倾斜”、“推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行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聘任管理重心下移”、“教师聘任工作中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淡化资格评审,强化岗位聘任”、“推进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思路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关键词和主要内容。 由教师任命制转向教师聘任制,最终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这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过程。当前阶段,教师聘任制改革应重点突出以下七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教师聘任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师任用管理上的封闭性,建立起面向社会开放的教师管理系统。开放式的教师管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起校外人员通过平等竞争进入高校的通道;(2)实行校内外相结合的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增强了学术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3)改善学缘结构,逐步减少直接选留本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实现新聘教授、副教授有在校外工作、学习的经历;(4)通过推进人事代理制度,淡化了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行政隶属和人身依附关系。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政治教导员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政治教导员 时下,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治安日趋复杂,社会管理不断创新,作为治安管理和刑事执法的主力军--公安机关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如何带好这支队伍,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公安机关各基层所(队、室)的行政一把手责无旁贷。那么政治教导员又如何正确履行职责才能使全部工作相得益彰,发挥最佳效益呢?这是每位政治教导员需要深思的一个课题。 关于政治教导员的概念,词典上是这样写的:“是军人、武警、公安、民兵、联防等队伍中设置的一级首长,在解放军营级部队设营长与教导员,他们是同一机构里不同分工的同级首长,主要职责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工作等。在公安机关内部设有所(队、室)教导员,主要职责是:协助所(队、室)长抓好全面工作,主抓队伍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保障民警正当的福利待遇,协助调查民警违法违纪问题,承办上级公安机关交办的其它工作等。 目前,公安机关所队室教导员大部分能明确职责,找准切入点,既能做好政治思想本职工作,又能协助所(队、室)长抓好业务工作,成绩斐然。但也有少数教导员不能正视自己的职位,以“闲职”、“退休”自居,思想消极,工作怠慢,工作中要么越位,要么缺位、错位,甚至搞“内讧”,闹不团结,给单位整体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担当教导员这个角色,我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教导员要摆正位置,甘当配角促团结。正确处理与所(队室)长的关系,做到“互相支持不争权,互相配合不推诿”,坚持“谋事不谋权,直言不妄言,尽职不卸责,正气不俗气”,形成优势互补,合力推进各项工作,共同带出一支素质优良的队伍。我局清溪派出所队伍建设上水平,工作业绩上台阶,各项

考评排前位,除了全所民警的共同努力外,关键是所长、教导员外强内柔的“天仙配”,所长谭本良抓业务工作全力以赴,教导员龙清生抓管理刚柔相济。 第二,教导员要身体力行,立足全局当表率。教导员作为政工干部,要善于“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形象。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五性”和“五先”,“五性”即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服务大局的自觉性,组织工作的原则性,改革创新的敏锐性,抵制歪风的刚强性;“五先”即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别人提倡的自己先提倡,要求别人管理的自己先管好,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先不做,使自己的言行给民警以正面影响,从而增强个人感召力,赢得民警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要甘当“替补队员”,目前全县可用警力普遍不足,特别是碰上民警出差、学习、培训、请假等情况警力更加紧张。教导员应及时到一线坚守值班或接替岗位,让离开岗位的同志走得放心,做到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就有教导员的关爱。这方面我局刑侦大队曹新彩教导员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刑侦工作很辛苦,出差、外派是家常便饭,无论是谁出差外派,丢下来的一揽子事,留守的他总是以“替补队员”的身份出现,不讲价钱,不图名利。 第三,教导员要求真务实,狠抓主业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抽象,做起来务虚,看起来空洞,听起来乏味,这是当前政工干部很棘手而又头痛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政工干部特别是教导员们一定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民警日常值班备勤和执法工作之中。要坚持“六必谈,四必访”的工作措施,把准民警的思想脉搏,深入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民警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做到因事制宜,因人施策,从正面引导、激励。这方面,我局政委李国文同志对后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文档资料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数量逐步提高,已经成为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全国每年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数量由2002年的16.8万人增加至2006年的80.8万人。大学生党员代表了当代高校学生队伍中的先进分子,无论是在道德品质、专业学习水平、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代表着一代人的最佳面貌。高校党建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但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高校中大学生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新形势下,更要加强高校中辅导员在党建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完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1.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倾向,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产生了新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种不良思潮侵入校园,形形色色的诱惑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伴随而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滋生甚至蔓延。部分大学生开始功利、现实,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倾向。很多同学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目标、获取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缺乏坚定的信念,缺乏对党员党性修养、责任感的理解和认同。一系列的问题,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2.党员发展的数量增长迅速,辅导员难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把握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正步入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大大增强。高校发展党员的数量和比例都进一步提高,积极分子的考察、入党材料的准备、纳新大会的组织,工作量大大增加。一般来说,辅导员除党建工作以外,还有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校园安全稳定等其他工作。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增长迅速,使辅导员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很难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动态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追踪,考察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未实现规范性和系统化。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中小学校的党建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中小学校的党建工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对学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面对着现代社会多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特点,新时期下,中小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的党建工作同样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思维的定势、教育的呆板、管理的闭塞"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影响了学校党建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中小学尤其是乡镇学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乡镇学校党建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只是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忽视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部分青年教师对党组织的认识还不够;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业务缺乏深入了解。另外现在学校发展建设中很多的实际情况未能得到及时表达和有效上传,致使决策与执行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下面列举一二: 问题1:受不良社会评价导向的影响,年级教学管理特别是高三年级过于关注高分生,过于重点关注实验班,拉动中等生和扶持差生的优良传统被忽略,致使年级整体的学习氛围不佳,中间部分的学生基数太小,优生的后备力量尤显不足,这样下去,优生又怎能得到批量凸显,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问题2:有不少班主任反映,学生工作管理缺乏力度,不良现象在校内有蔓延趋势。晚自习后,操场周围谈恋爱、抽烟现象严重,无人管,无人敢管。对此,不少班主任发出了无能为力、淡然处之的慨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学校管理、监督和巡逻工作的担忧。 问题3 : 党建工作不到位。部分镇党委认为教育系统知识分子多,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故而放松了对教育战线党建工作的指导,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党支部的建设上,从而忽视了学校的党建工作。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重教学、轻党建现象,认为学校只是管好教学工作,能保证教学质量就行了,对党建工作不愿抓或不会抓,致使学校党建工作严重滞后。 二、中小学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大潮不但冲击着社会,而且也冲击着学校,甚至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加之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存在着政策不配套、法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实、监督机制不完备等情况,社会上消极因素膨胀滋长,党员队伍中一些人经不起金钱物欲的诱惑,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思想道德滑坡,丧失了党性原则和党员的应有本性。 (二)教育管理工作乏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在中小学也不例外。一些学校党支部对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教育工作脱离党员教师的思想实际,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管理力度不够,有个别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时誓言旦旦,入党后“变了味”,甚至比一般教师表现还差。这固然与党员自律有关,但党组织平时疏于管理或教育管理工作乏力是主因。 (三)党员自身修养不够。中小学的党员教师,大部分只重视业务钻研而忽视理论学习,放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缺少党性锻炼,不自觉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将政治学习、组织生活看成是“无效益”活动,甚至感到厌烦,拒绝参加。有的对改革开放的优越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感到惘然和无奈,从而产生了怀疑和悲观失望的情绪以及得过且过、无所

关于新时期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新举措

关于新时期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新举措 如何在高校事管理中贯彻科学发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从达到全面协调可持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所有人事工者面临的一项广泛而深刻的课题 、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站科学执政的战略高度谋划人事管工作 用科学发展观进人事工作,必须解放思,摒弃一切封闭落、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顺应时代变化和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工作思路自觉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审视和划人事管理工作。要把促进人的展和依靠人的发展作为人事工作的发点,形成尊重人、关心人、护人,用事业凝聚人心,以实践就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颖而出的良好氛围,着力于构建励干事业、支持干事业帮助干事业的社会环境,激发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谋发展、促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科学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坚持科学的发展思,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要求改进人事管理工作 在当今社会,管理作为人类整资源、统筹发展的基础性活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事管应当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势的发展,最有效、最理地管理和使用单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资源,实现对事的充分发掘和合理用、对人事的优先培养与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组织或单位要保持合理、高效的员年龄结构、知识构、技术结构,保证各项工作健康序的开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求,尊重客观规律,握事物发展的内在系,用整体的、系统、协调的观点,紧围绕可

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学确立统筹协调、全面展的工作思路。就人事管理工作身而言,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使组织建、人、法、技建设,相互促,整体推进,着力提人事管理工作的整体果。 三、坚持统兼顾的根本方法,在提高干自身素质中强化人事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掌握党人事工作方面的一系列方针政,着力提高人事工队伍的政治品质。牢固树立科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理转化,打造具有全局观、科发展观、民主法治观的人事管理伍。其次,要熟练掌握高校人管理工作的业务知识。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业务性很强,如称、调配、师资、工资、案等等都有明确的含义、围以及工作程序,要提高高校人管理工作的效率,就必须熟掌握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业务知,做到概念明确,知识完整,并有系统性。再次,要加强对人事管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的习。作为高校人事干部需要广泛而厚的知识理论背景,这样才能解掌握人事管理的规律,并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导工作。需要以科学方法搞好职务分析、人事规、各项制度的设计和工考核评估,提高人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前瞻,提高对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能,保持人事管理工作旺盛生机和活力。同强化主动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动服务大局的自觉性,热情而真诚为广大教职员工服务,时刻刻尊重、关心他们妥善解决各类矛盾,增强信任感和切感,提高凝聚力和战力。 四、用科学发展观推人事管理工作创新,开创人事理工作新局面 人事管理工作要着新的形势、新的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进,开拓创新,更加关注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发展,维护人管理工作的严肃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好干部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好干部 习总书记把新形势好干部的标准概括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园区管委会开展了“争当新时期好干部”活动。作为基层干部,如何按照好干部的标准来提升自己,更好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贡献。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对照反思,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新形势下的好干部。 一是在努力方向上,要以甘做公仆来塑造自己。所谓公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那么干部就要有信念。好干部的第一标准是信念坚定,而衡量一名干部信念是否坚定,要看其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有担当和爱岗敬业。在岗位工作上“干了什么”就是能否把岗位当事干。“怎么干”就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和思想境界,善于谋事。“干成了什么”就是工作成就,对人民群众是否饱含深情,甘做公仆。具体讲,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地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中立场坚定,在原则性问题上不让步、不退缩。另一方面要强化宗旨意识、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把联系和服务群众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就是说:思想上融入、感情上贴入、精力上投入、工作上深入,立足岗位职能,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乐于奉献,人生无益于人类,便是无价值的,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乎增高地位,乃在乎把自己才能用到最高境界。在决策前主动听取群众呼声,在工作中努力为群众解决问题,从点滴做起,当好人民公仆。 二是在工作态度上,要以主动作为来展现自己。“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

新形势下的学校安全问题及对策

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 新化二中康解文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有1.6万名以上的中学生非正常死亡,换句话说,几乎每天有一个多班从我们的中学校园里消失。这么多的孩子夭亡,该是多么惨痛的教训!那么,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 有关珍惜生命的教育已在全国各地引起重视,这在消积方面可以避免自我伤害事件的发生,在积极方面可以使受教育者尊重生命,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学生安全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没有了学生的安全也就没有了社会的安定,更谈不上学校的安宁。因此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应该常抓不懈。但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安全教育主要强调的是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并不否认这些教育产生的作用,但面对当今日益开放、信息交流日益便捷发达的社会环境,学校安全教育面临着许多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安全教育观。 一、新形势下学生安全教育急待破解的新难题 1、生命意识淡漠和人生观缺陷引发的学生自杀和恶性杀人事件急剧增加 相关资料显示,自杀已经在我国青少年的死亡中排第一位。关于青少年学生的暴力事件也屡屡见诸报端,而且施暴年龄层越来越低,手段越来越残忍。福建省武平县实验中学一名17岁的男生竟将网络

中的血腥杀戮克隆到现实中,将同班一女生残忍杀害后分尸。究其原因,与我们对学生的生命关注不够有密切的关系,更与社会大环境价值准则的迷失与暴力文化的泛滥相关,这些都是生命教育有待探讨的问题。 在学校的教育中,青少年往往获得的是就业谋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生命责任、等等观念的培养几乎为零。有资料表明,许多青少年出现失落、迷茫、悲观、抑郁、急躁、焦虑、消沉、绝望等心态或品性,他们缺乏生活目标和方向,感受不到幸福,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这样,青少年们在人生过程中只在意于生活的感觉,而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性质及意义,以至轻贱生命,用放弃生命或伤害生命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每个血案都警醒我们,枪支和刀具是容易通过法律和公共管理实现有效管制的,而真正需要我们重视和反思的是人心、人性、人品等深层次的问题。 2、少数学生不能善待生命。学生常常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的不注意交通安全,乱穿马路,有的不注重饮食,到小商店购买劣质小食品,还有个别学生通霄达旦在网吧不节制地玩游戏、上网成瘾。如上海15岁的勤艺于06年8月30日-31日到一家网吧上网玩游戏,由于连续两天通霄达旦,最终昏迷跌倒因脑出血死亡。还有的因为认识不到事物的危险性而随便玩闹危险的游戏,以致或伤人或害己。2007年4月9日上午11时许,我县河东某中学学生吴某,玩

新形势下的发展之路

新形势下的发展之路 1、 高等教育的供需关系 高等教育的需求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方面。 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动力源于高等教育的效用。教育能带来社会效益,具体表现为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的文明与法制的维系。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即家庭或者个人为满足自身某种精神的或者物质的需要而产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1.社会需求:政府、市场 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是一定时期内,国家经济部门及社会各领域对受过一定高等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劳动者,以及科技产品在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的明显特点是可规划性。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设计部门,可以对高等教育需求做出规划。在一定范围内,政府也可以对教育的社会需求采取经济的干预的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 2.个人需求:居民户(未来收入增长、精神需求) 通过高等教育能使受教育者未来的收入因为受教育而有所增长,个人的生活质量因受教育而获得提高。 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需求者。在中国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这个需求者可以推广到学生的父母乃至整个家庭,可以用“居民户”来概括。高等教育的消费过程,是居民户对人力资源要素的一个自觉的生产过程,是人力资源要素产品供求链条的中间一环。在大学和居民户之间,

形成了对高等教育产品的供求关系;在居民户和企业之间,形成了对人力资源要素的供求关系。因此在大学、居民户和企业之间形成一条要素关系的供求链关系。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需求 (一)经济发展结构是影响高等学校发展和运行的重大环境变量。 教育生态学认为,经济发展结构是影响高等学校发展和运行的重大环境变量。随着高等教育系统开放性的增强,高等教育的外部性变得越来越突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然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的体制和高等学校运行的方式。 1. 高等学校的内外部系统相互影响。 学校内部的专业结构、专业教育以及教育管理等是高等学校的内系统, 其中专业结构是高等学校的支撑框架; 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变是高等学校运行的外系统, 经济结构是外系统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 内外部系统之间可以通过具有渗透性的边界相互作用。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出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高等学校专业方向更为优化, 要求高等学校专业方向结合人才需要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突出不同专业的分工与优势,对人才需求特征进行更为合理分析,同时应该强调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不同目标。 2. 不适应生态变化的学校,将会在生态圈中消失。 教育生态学也是一门学科,也是对教育规律研究的科学性成果,是值得遵循的。违背规律必然失败。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篇一一个人只要不甘于平庸,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丽的乐章,在自己的岗位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立足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是一种承诺,是一种义务,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只有珍惜岗位,才能爱岗敬业。工作岗位是我们展示自我价值的天地,是人生旅途拼搏进取的支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舞台。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我们就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无论什么岗位只是分工的不同,都是为公司做贡献,做好本职工作是对每位职工最起码的要求。要做到爱岗敬业,就要熟练掌握本职岗位业务技能,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我作为电子商务部的一员,就要不断熟悉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能较好的掌握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发展趋势,动态。努力掌握最新软件操作技巧。如Dreamweaver CS6,Adobe Photoshop CS6,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相关软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把自己锻炼成胜任这个岗位的复合人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干出更多的工作业绩,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岗位就意味着责任,只有对岗位工作敬业,才会全力以赴,才会自发自动、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其次要精业。只有精业,工作才有底气,事业才有生气,工作才会出成绩。成功没有捷径 ,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我们必须勤于学习,边干边学,工作才能精益求精,才能创先争优。 我以为不论是一个管理者,还是普通的职员,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本职、端正工作态度,在工作岗位上寻找乐趣,从而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们任何一个人,一旦步入社会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成了我们工作生涯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 ;无论你是何等职位 ;无论你的收入高低都是如此。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岗位。才能创亮点、出业绩,这是干事创业的先决条件。而做好本职工作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对工作的一个最起码的标准。工作中应该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具有勇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和乐于创新的工作意识。 敬业是基础,乐业是前提,勤业是根本,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尽到自己的工作责任,才能称得上是一名称职和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责探析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责探析 高校辅导员队伍正在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不断发展,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关于如何合理界定辅导员职责的争论仍在继续。本文在提出界定辅导员职责需要确立的几个前提后,分别从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方面论述了辅导员职责。 标签:辅导员职责;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 在中央和各地方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正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稳步发展。教育部24号令中设定了辅导员的八项职责,但是规定较为原则、笼统。一方面,辅导员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一部分,该文件没有把辅导员职责明确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责中区分出来。另一方面,各高校需要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和学校自身的特点对辅导员的职责作出细化和明确。部分高校对辅导员职责界定存在着职责划分不合理,职责泛化、职责不明、职责交叉、职责缺位等问题。辅导员职责合理界定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前提,要对辅导员职责和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职能有充分地认识,要根据实事求是、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原则统筹解决辅导员职责界定问题。笔者认为在界定辅导员职责之前,首先要明确几个前提。 一、合理界定辅导员职责的几个前提 (一)辅导员工作有其特殊的规律性。研究辅导员职责首先必须承认辅导员工作有其特殊的规律性。辅导员工作规律性研究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的研究有所区别。 (二)职责是指职务和责任,职务是指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1]职责是职务和责任的统一,职责要求是对该职务最基本和统一的要求。辅导员的职责泛化,会导致职责与辅导员的能力、地位、收入相脱节,责任落实不到位。当然,部分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超出职责要求,深入地开展与自身学习、研究的专业相关的工作应该得到鼓励。 (三)必须综合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辅导员职责的界定,应该注重现实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既要考虑到辅导员队伍目前的现实情况,又要体现辅导员职业的发展方向;既要落实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又要引导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必须综合考虑决定辅导员职责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1)决定辅导员职责的外部因素有三方面。第一,辅导员工作的社会环境。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人的思想观念多元化等社会环境要求重视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特殊作用,辅导员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第二,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大学生处于人生中关键的成长阶段,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尊重和认同,另一方面又离不开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抓好新兵管理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抓好新兵管理工作 新兵刚到部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要针对新兵训练中的心理特点,必须做好训练中政治工作,必须将训练中政治工作与计划安排的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其练兵热情。增强新兵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部队管理者在掌握新兵思想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各阶段的管理教育工作,使新兵顺利地度过适应期。 关键词:新兵管理;适应期;有效性;针对性 新兵来到部队都怀着个人的美好愿望,部队管理者要采取多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当兵尽义务教育,讲清武警部队性质宗旨,使他们认清使命,牢记职责,安心服役。新入伍士兵大都具有入伍动机多样,当兵尽义务思想弱化,心理调适较复杂,吃苦精神普遍不强,精神追求格调不够高,法纪观念相对较为淡薄,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等思想问题。管理者要扎实有效地做好新兵的管理工作,加强新兵思想教育,打牢新兵思想基础。为了增强新兵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部队管理者在掌握新兵思想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各阶段的管理教育工作,使新兵顺利地度过适应期。 一、加强思想引导,帮助新兵走出认识片面的误区 新训干部骨干要有针对性地搞好思想摸底,研究解决办法,根据新兵不同的思想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稳定工作。一方面要搞好端正入伍动机教育,着重向新战士讲清部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每个战士的志愿和要求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部队需要;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是为党和国家贡献力量,都是同样光荣的;只要善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上踏实工作,努力进取,就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要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新战士。二是充分发挥士兵的主体作用,做到着眼士兵需要,集中士兵智慧,发动士兵登台,启发士兵思考,真正使士兵融入到教育中去。三是要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重视集中的专题教育,更要重视抓好经常性思想教育,两者紧密结合,相互衔接、渗透、贯穿到各项工作任务之中。 二、针对新兵入伍前经历复杂、思想观念开放的特点,切实搞好言行规范和行为引导 入伍前经过商、打过工的多有相对固定工作的多,有驾驶、修理、电脑操作、烹饪等一技之长的多。但由于他们社会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弱;一些庸俗观念和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对他们也有一定影响,有不少新兵希望通过“感情投资” 达到个人目的。有的一到部队就打听老乡寻找关系,有的向班长请教实现个人愿望的捷径。这不仅反映出新兵思想行为的变化,也给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新训干部和骨干要实实在在让新战士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留好第一直观印象,搞好与新战士第一次谈心,为准确把握“新战士”的思想脉搏,抓住新战士刚入伍心理不设防的特点,组织新训干部、骨干及时谈好心、鼓好劲,建立详细的新兵档案,定期对人员进行全面的思想分析,摸清新战士的思想。对新兵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特点,进行梳理、研讨,明确责任人,确实做到及时发现,妥善解决,消除新战士的后顾之忧。 三、针对新兵吃苦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特点,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部分新兵有的在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吃苦精神、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因为缺乏关爱性格孤僻内向,集体观念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励精图治,创建新时期示范校园

励精图治,创建新时期示范校园 发表时间:2019-01-24T15:59:35.3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4期作者:钱志蛟田俊友 [导读]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和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气候。吉林省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校132600 2010年以来,按照舒兰市教育局第九个阶段发展战略目标,三十一中学校立足农村初中办学实际,紧紧抓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历史机遇,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着力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作为培育人的主阵地、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学生平均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里渡过,因此,作为一所学校要使学生喜欢,把这里当作学习的乐园,应有良好的校容、校貌以及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样,才能让学生踏进校门就感到心情舒畅、学习起来信心百倍,非常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从而真正带着理想走进校园,学好知识奔向未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和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气候。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体验,发现多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尽人意,这使学校整体面貌和内涵发展受到了影响。 一、理念引领发展,全面改善育人环境 三十载春华秋实,学校逐渐形成了注重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三一教育,奠基未来”。“三”的内涵是:一为学生育心;二为家、国育人;三为民族育魂。而“一”的内涵则为:要为师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基。 三十一中堪称璀璨的“松江明珠”,三十年聆听松江涛音,沐浴兰蕙花雨,如今已届而立之年的她时逢舒兰教育第九个发展阶段,于是紧扣时代的脉搏,培育高品质的人文精神,创建了“现代化”“园林化”和“艺术化”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彻底改观。全校师生耳濡目染,陶染于如此美好的境界中,无论人格还是综合素养都有了提升和发展。 二、提升专业素养,通力打造教师队伍 俗话说“打铁尚需自身强”,三十一中瞄准了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的目标,全方位、多维度淬炼业务中坚力量,确定“师观目标”为:关爱生命,育人教书,多元培养;“师德目标”为:爱岗敬业,善于创新,合作共赢;“师能目标”为:整合课程,通晓信息,善用网络;“师培目标”为:过三关,讲两课,练一绝,做名师。这样不断补充优秀师资,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顶层设计,处处花开,通力打造教师队伍,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三一名师创建工程”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过三关、讲六课、练一绝、做名师”为主要载体,立足农村教师队伍实际,面向课堂教学,引领教师开展岗位学习、实践探索、示范研讨、合作探究等方面工作,自主开发了国学传统文化和各学科校本教材。五年来,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校披荆斩棘,坚定而勇敢地由生机盎然的阳春向繁花似锦的盛夏进发,我们用智慧、勇气和创新的精神创建和建设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团队。 三、勇立改革潮头,锐意改革课堂教学 学校以勇担大任的精神,挑战旧思想、老格局,更新理念,以课堂为载体,积极实施“学、教、测”课堂教学达成教育。改革课堂固有的教学结构,强化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是“五化”:教学目标分层化,分为“基础达成、拓展延伸、自我超越”三个层次;课堂学习小组化,学生前后桌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生帮生、生教生,实现了生生共赢;学习检测随堂化,当堂进行“一课一测”,做到了评价及时、辅导高效,实现了课堂教学“堂堂清”;提优补差目标化,每位任课教师都明确所教班级的学优生、学困生和边缘生,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实现了学优生拔尖、边缘生提升、学困生转化;成果奖励集体化,每学年依据《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教师教学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对各年级和各学科组进行集体奖励,引导全体任课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打造合力,实现共赢,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 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全员提高教学成绩、全员发展的改革目标。学校是敢破旧立新的学校,“三十一中人”向来敢打硬仗。“一蓑风雨任平生”,学校不惧浪高流急,独领风骚,特色发展,峥嵘尽显。 四、培育办学特色,推进国学文化育人 学校分年级自编了国学诵读校本教材,初一年级侧重《三字经》《百家姓》;初二年级侧重《论语》;初三年级侧重《道德经》。开设国学课,诵读《千字文》《毛泽东诗词》《师说》《滕王阁序》等名段、名篇。每天国学晨读20分钟,由班主任组织学生依据校本教材开展国学诵读。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统一为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演讲。同时在大课间坚持开展“千人齐颂《弟子规》和《论语》”活动。开展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太极扇”习练,不仅能传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精髓,而且能涵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稳定学生情绪,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使学生变得中和、刚毅、开朗、乐观,更具“中国气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国学思想精华,为教师、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推进文化育人进程,成绩斐然。如今的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校风华正茂,健康稳步发展。厚重而璀璨,热烈而博大,独立而自由,坚定而勇敢,内敛而张扬,脱颖而出,不为争得春天,只为成长自己,装点舒兰教育的美艳春天,挥洒光芒,一往无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征程中,三十一中全体师生将以深度均衡、优质发展为目标,再接再厉,再攀高峰!这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长大后做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和贡献的中国人!

新形势下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新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新发展 [摘要]高校实施人事代理制度有利于拓宽用人渠道,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人才使用效益。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体制法规不健全、人员自身发展受阻、个人归属感差及档案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近年来,国家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近期颁布的新政策,为合理的人才流动提供了条件。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应该借助当前形势大力推进全员聘任制,制定相关法律文件政策,规范高校人事代理制度。高校的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使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档案有效管理,促进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人事代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员聘任制;岗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39-0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旧的人事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不断的人事制度改革中,人事代理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渐发展起来,可以说人事代理制度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人事代理制度最初追溯到1995年12月,国家人事部明确提出要建立和推行人事代理制度,随后各个高校先后实施人事代理制

度,人事代理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人事代理制度是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依照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的要求,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对委托方的人事业务实行集中、规范、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一种人事管理方式。这样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人员的人事管理,用人单位负责人员的聘用,从而实现了人员的管理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人事代理制度是实现人员使用与人事关系管理分离的一项人事改革新举措。 一、高校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的意义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扩招成了一种趋势,继而带来教师规模的壮大,然而每个学校的编制是有限的,现有的编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拓宽用人渠道,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人才使用效益,高校逐渐引入人事代理制度。实施代理制度的岗位多集中在行政管理岗、辅导员岗、教辅岗、工勤岗和基础课教师岗,尤其在2003年教育部开始实施本科教学评估之后,许多高校都大量招聘教师,人事代理制度也慢慢实施起来。 目前许多高校都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对一部分教职工实施人事代理制度已成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普遍现象。高校实施人事代理制度有许多优点: 第一,实行人事代理制度有利于拓宽用人渠道,帮助高校及时补充所需人才,提高了高校的用人自主权,便于高

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形势下的中国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万花筒般的世界日新月异。 要谈新形势下党员的作用,我觉得不必谈的过于伟大和辽阔,那样会显得空洞而不真实。要准确和贴切,首先要摆正我们的姿态,了解自身的角色,微观化直观化的阐述作为在新形势下的大学生,作为被发展的学生党员,如何在面对高物质享受,贪恋和欲望,及夹杂贫富差距巨大的矛盾和冲突中,规范、反思、提升自我,做好先锋模范作用。我想单从一方面来阐述,即我们大学生和灾区或边区贫困儿童的生活对比。 最近在腾讯网上看了大学生纪实摄影大赛的照片,单单几张图片,浏览了好几遍,随着鼠标的移动,图片一张一张的过去,黑白的,凌乱的,肮脏的,悲惨的,可怜的,随之产生了很多的心境,但毕竟不会持续太久了,因为看的多了,感觉都麻木了,就简单的看看,这就是我们的固有的潜在的弊端。看再多的东西,一旦是离我们比较遥远的,或者暂时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往往不会持续很久。我们似乎永远都不能理解他们的生活,因为我们不是他们,没过过他们的日子,不知道水是从哪里打的,不知道饭菜的味道,不知道在哪里上厕所,也不知道在哪里上课,有没有好的老师,会不会发书……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真正心理,不懂他们的伤心和难过,也难以体验他们单纯的快乐和邪恶…… 我突然想到自己在志服部时做过的关于帮助灾区、关爱儿童的活动,我们捐过衣物,捐过钱,但是,我们始终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做这些事情,我们不知道那些灾区人民,那些贫困儿童的真正想法。现在作为党员,我觉得我们有了更高的思想觉悟,有了更高的社会责任感,甚至是一个党员的责任感,我们可以利用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去了解他们的真正想法,给予一份真正的庇护。 回到那些图片上,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太幸福了,相比于那些上不起学,穿不上新衣服,喝不上水,吃不上饭,失去过亲人,经历过地震、暴风、泥石流的孩子们,那些对着镜头傻傻笑着的孩子们,尚未认识到自身贫困或者意识到了觉得没有必要难过;或者还不懂生活的艰辛,不懂什么是难过的孩子们……我觉得大学生挂在嘴边的那些所谓的排名、职位、奖状、名牌服饰、甚至是攀比的各种东西突然就变得毫无价值。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机关工会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机关工会工作 机关工会是中国工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其组织的性质和社会职能来说,与整个工会是相同的。但是,机关工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与企业不同,有积极的特殊性。机关工会既要遵循我国工会工作的方针、任务,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开展工作,做到立足全局,发扬特色。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机关工会工作职责的定位问题势在必行。 根据机关工作特点,新时期做好机关工会工作,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觉接受党组的领导是机关工会必须坚持的原则 机关工会的一切工作首先要围绕党组的中心工作开展 活动,如组织以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教育活动,组织学雷锋服务小组为职工做好事,配合行政部门搞好机关办公秩序等;第二要经常主动地向党组汇报工会工作,尤其对重大活动、重大问题应及时请示以求得共识与支持;第三要围绕着业务工作开展工会工作。总之,通过我们工会组织的努力要力争把各级工会办成一个党组织放心并可以依靠,行政领导离不开,广大机关干部信赖的群众组织。在工会与党的关系问题上,既要防止和警惕脱离党的领导的倾向,也要防止忽视工会组织的群众化、民主化特点,要坚持依法照章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从而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发挥工会推进机关工作的积极作用。 二、抓实活动是做好新时期机关工会工作的前提

工会工作的生命就在于各种活动,不举行活动,多好的计划也无法实施、多良好的愿望也实现不了,也就无从谈起为职工服务,为职工分忧解难了。因此,一个有生命力的工会组织,必须用各种各样的活动作为自己工作的载体,在活动中调动起干部职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一个热火朝天的工会工作新局面。 如何搞好工会活动,是工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认真思索,大胆创新,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领域。从整体上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带领职工深人开展学习理论、学习科学的各种活动,以促进职工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理论学习是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全体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工会干部应该紧密结合时势,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职工学习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明是非,辩真伪,更好地投人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二是参与机关内部事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民主管理,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重要职责之一。首先要教育干部职工服从行政管理,支持行政领导的工作,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级行政领导在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其次,要主动与行政领导沟通,积极参与机关内部事务的管理,参与审议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协助机关党组织参与对机关领导干部的评议和监督。并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法律依据,通过法律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