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史参考书目(本科生写读书笔记用)
- 格式:docx
- 大小:18.39 KB
- 文档页数:3
历史专业本科生必读书目历史本科生,必读多读跟专业有关的书,才能丰富学识。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历史专业本科生必读书目,一起来看看。
《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年。
《左传》,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本,中华书局,2000年。
《孙子兵法》,《诸子集成》(第6册)本,中华书局,1988年。
《日知录》,顾炎武,黄汝诚《日知录集释》(外七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岳麓书社1994年。
《诗经》,朱熹《诗经集传》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中华书局,1962年。
《论语》,杨伯峻《论语译注》本,中华书局,2005年。
《老子》,朱谦之《老子校释》本,中华书局,2000年/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本,中华书局,2005年。
历史专业本科生必读书目:中国近现代史章太炎:《国学概论》(曹聚仁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收入《梁漱溟全集》(一),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蒋梦麟:《西潮;新潮》,岳麓书社,2000年。
孙中山:《建国方略》,收入《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
胡适:《胡适文存》,收入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
鲁迅:《鲁迅选集》(4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梁启超:《新民说》,收入《饮冰室合集》(6),中华书局,1989年。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4卷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美]费正清:《剑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历史专业本科生必读书目:世界史马克斯;韦伯著,于晓、陈维纲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一、明代文学(一)总论1949-1980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中山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66.9-1979.12,1980.1-1981.12,1982.1-1983.12)中国社科院文研所资料室编中华书局 1982 1985 1988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文学卷)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2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北新书局 1918中国文学史分论张振镛商务印书馆 1934中国文学八论刘麟生主编世界书局 1936中国文学史讲话陈子展北新书局 1937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中华书局 1949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中国文学史纲要姜书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4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中国文学批评史陈钟凡中华书局 1941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敏泽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中国文学理论史黄保真、蔡钟翔、成复旺北京出版社 1987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吕慧鹃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明代商贾与世风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剑桥中国明代史(美)牟复礼(Mote,Frederick W.),(英)崔瑞德(Twitchett,Denis)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中国文学论著集目正编(6):辽金元明文学论著集目正编国立编译馆主编编辑者王民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民国85[1996]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明清文学史(明代卷) 吴志达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左东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二)明代诗文中国骈文史刘麟生商务印书馆1936八股文小史卢前商务印书馆1937中国散文史陈柱著商务印书馆 1937中国散文演进史倪志僴台北长白出版社1985骈文史论姜书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中国散文通史漆绪邦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明清诗文论文集苏州大学明清诗文研究室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中国诗论史 [日]铃木虎雄著,许总译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万首论诗绝句郭绍虞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明代隆庆、万历间文学思想转变研究(诗文部分)饶龙隼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明代诗文的演变陈书录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公安与竟陵:晚明两个“新潮”文学流派王恺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明代诗学(诗学丛书)陈文新著湖南出版社2000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晚明小品研究吴承学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三)明代戏曲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中国古典编剧理论资料汇辑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蔡毅编齐鲁书社1989中国戏剧学史稿叶长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明清戏曲史卢前商务印书馆1935中国近世戏曲史 [日]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商务印书馆 1936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2中国戏剧文学的瑰宝——明清传奇王永健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曲海总目提要大东书局 1928曲海总目提要拾遗伯英中国戏曲音乐院研究所 1936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孙楷第著,戴鸿森校次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李修生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中国近代戏曲论著总目傅晓航、张秀莲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4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庄一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明代杂剧全目傅惜华著作家出版社1958明代剧作家研究 [日]八木泽元日本昭和三十四年三月讲谈社版明清文人传奇研究郭英德著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80[1991]明代杂剧研究戚世隽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元明散曲:大俗之美的张扬与泛化王星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元明杂剧顾学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论汤显祖剧作四种侯外庐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汤显祖年谱徐朔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毛效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徐扶明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汤显祖研究论文集江西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汤显祖传黄文锡,吴凤雏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汤显祖传龚重谟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汤显祖评传徐朔方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汤显祖与晚明文化郑培凯著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1995]徐文长评传骆玉明, 贺圣遂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徐渭论稿张新建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四)明代小说小说丛考钱静方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6小说旧闻钞鲁迅北新书局 1926 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之前的准备工作小说戏曲新考赵景深世界书局 1939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大连实业印书馆 1942 索隐派中国小说史料孔另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小说考证蒋瑞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5日本东京、大连图书馆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孙楷第国立北平图书馆暨中国大辞典编纂处 1932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国立北平图书馆暨中国大辞典编纂处 1933 从国外复印回来的日本所藏中国佚本小说述考谭正璧知行编译社 1945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袁行霈、侯忠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明末清初小说述录林辰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8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0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宁稼雨齐鲁书社 1996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丁锡根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中国文学论集郑振铎开明书店 1929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易竹贤辑录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7 索隐派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9)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9)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文革痕迹但是资料搜集很丰富明代小说四大奇书(美)浦安迪著沈亨寿译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明代小说史齐裕焜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冯梦龙论游友基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冯梦龙诗文初稿冯梦龙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冯梦龙与通俗文学傅承洲著大象出版社2000市井新声三言二拍: 人性复归的呼唤魏崇新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金瓶梅传播史话:一部奇书在全世界的奇遇何香久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金瓶梅的世界胡文彬编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金瓶梅及其他包振南,寇晓伟编选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金瓶梅新解霍现俊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金瓶梅与封建文化牛贵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金瓶梅与晚明文化:金瓶梅作为"笑"书的文化考察尹恭弘著华文出版社1997三国演义(会评本)陈曦钟等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三国演义试论董每戡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怎样阅读三国演义孙昌熙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谈谈三国演义赵齐平著人民出版社1973三国演义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合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三国演义纵横谈丘振声漓江出版社1983三国演义新论刘知渐著重庆出版社1985三国演义研究集社会科学研究丛书编辑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三国演义论稿高明阁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三国演义论文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90’三国演义研究谭洛非主编巴蜀书社1992三国演义丛考周兆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世情与世相尹恭弘著华文出版社1997名家解读三国演义陈其欣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三国演义之谜管曙光,姚丽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水浒传(会评本)陈曦钟等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施耐庵著,金圣叹评中华书局1975容与堂本水浒传施耐庵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李贽研究参考资料:李贽与水浒传资料专辑厦门大学历史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何满子著上海出版公司1954水浒传的演变严敦易著作家出版社1957水浒传论文集(上、下)郑公盾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研究罗尔纲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草莽龙蛇话水浒,佘大平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水浒文化大观刘仁圣, 陈信陵, 吴晓龙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水浒传作者考论王晓家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名家解读水浒传竺青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水浒人物论赞张恨水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西游记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作家出版社1957吴承恩和西游记王俊年编著人民出版社1973吴承恩和西游记胡光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西游记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合编中州书画社1983西游记研究:首届西游记学术讨论会论文选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苏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余国藩西游记论集余国藩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8[1989]西游记研究资料刘荫柏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西游记别论王国光著学林出版社1990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刘勇强著三联书店1992名家解读西游记陆钦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西游记之谜蔡铁鹰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看破西游记:西游记与中医易道学周文志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沈承庆著书目文献出版社2000二、清代文学(一)总论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阿英中华书局1960清代文学批评史(日)青木正儿著,杨铁婴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中国文学批评史·清代卷邬国平、王镇远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朱自清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胡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美的历程李泽厚文物出版社 1981清代文学张宗祥商务印书馆 1930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上海中华书局 1954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中华书局 1936明清文学史·清代卷唐富龄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张菊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0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商衍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马积高湖南出版社1996(二)清代诗文清诗话续编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清诗史朱则杰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清诗流派史刘世南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5清代文化与浙派诗张仲谋东方出版社 1997晚晴簃诗汇(清)徐世昌 1929年退耕堂刊本清诗评注读本王文濡上海文明书局 1918清诗三百首钱仲联选、钱学增注岳麓书社 1985随园诗话袁枚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袁枚全集王英志主编校点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3袁枚评传杨鸿烈商务印书馆 1927随园诗说的研究顾远芗商务印书馆 1936随园先生年谱方浚师大陆书局 1933 铅印本读随园诗话札记郭沫若作家出版社 1962袁枚年谱傅毓衡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6袁枚与随园诗话王英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性灵派研究王英志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词苑丛谈(清)徐釚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人间词话王国维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蕙风词话况周颐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中华书局 1956清名家词陈乃乾开明书店 1937全清词钞叶恭绰中华书局1982清词三百首钱仲联岳麓书社 1992清代词学概论徐珂上海大东书局 1926历代诗史长编台湾鼎文书局 1971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 1986迦陵论词丛稿叶嘉莹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清词丛论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清词史严迪昌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阳羡词派研究严迪昌齐鲁书社 1993通志堂集(清)纳兰性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刻本影印 1979 纳兰词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网斋刻本饮水词冯统笺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纳兰词笺注张草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纳兰词笺注张秉戍北京出版社 1996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黄天骥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3清代古文述传李崇元商务印书馆 1940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上海人文书店 1932文学研究法姚永朴著,许振轩校点黄山书社 1989清代八股文邓云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戴名世论稿徐文博、石钟扬黄山书社 1985桐城文学渊源考桐城文学撰述考刘声木汇刊于直介堂丛刻 1929 桐城文派评述姜书阁商务印书馆 1930桐城派研究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 1963桐城派研究论文选黄山书社 1986桐城文派王献永中华书局 1992(三)清代戏曲吴梅戏曲论文集王卫民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3清代杂剧全目傅惜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清代戏曲史周妙中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十五贯校注张燕瑾、弥松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十五贯戏曲资料汇编路工、傅惜华编作家出版社1957十五贯研究王世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李玉和清忠谱苏宁中华书局1980李玉评传颜长珂、周传家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苏州剧派研究康保成花城出版社1993闲情偶寄单锦珩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论李渔的戏剧美学杜书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李渔评传萧荣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李渔传单锦珩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李渔小说论稿崔子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长生殿徐朔方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洪昇集刘辉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洪昇年谱章培恒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洪昇和长生殿王永健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洪昇及长生殿研究孟繁树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长生殿讨论集中山大学中文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洪昇研究刘荫柏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7桃花扇注梁启超上海中华书局 1936湖海集孔尚任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孔尚任诗汪蔚林辑科学出版社 1958桃花扇王季思、苏寰中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孔尚任年谱(附交游考) 袁世硕山东人民出版社 1962孔尚任诗和桃花扇刘叶秋中州书画社 1982孔尚任和桃花扇胡雪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孔尚任年谱袁世硕齐鲁书社 1987孔尚任与桃花扇洪柏昭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8孔尚任评传徐振贵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1(四)清代小说王国维遗书王国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心史丛刊(外一种)孟森岳麓书社 1986清代小说李汉秋、胡益民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清代小说史张俊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镜花缘公案辨疑孙佳讯齐鲁书社1984李汝珍的传说曹晋杰、朱步楼整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李汝珍及其镜花缘李时人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研究论文索引汪少华编江西大学出版社 1982 聊斋志异资料汇编朱一玄编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蒲松龄集路大荒整理中华书局 1962会校会注会评本聊斋志异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3聊斋发微问恨生上海中华图书馆 1915蒲留仙遗著考略刘阶平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社 1948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何满子上海出版公司 1955聊斋志异研究杨柳江苏文艺出版社 1958蒲松龄年谱路大荒齐鲁书社 1980聊斋艺术谈雷群明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1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李厚基、韩海明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聊斋志异今谈双翼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2蒲松龄与民间文学汪玢玲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5蒲松龄评传马瑞芳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聊斋志异欣赏吴组缃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袁世硕齐鲁书社 1988蒲松龄论集王枝忠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吴敬梓吴烺诗文合集李汉秋点校黄山书社 1993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据嘉庆八年(癸亥,1803)卧闲草堂刻本影印 1975 儒林外史(黄小田评点本) 李汉秋辑校黄山书社 1986儒林外史研究资料李汉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儒林外史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儒林外史研究论集作家出版社 1955论儒林外史何满子上海出版公司 1955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何泽翰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李汉秋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2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王俊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吴敬梓传陈汝衡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吴敬梓年谱孟醒仁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吴敬梓陈美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吴敬梓研究陈美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浮世画廊:儒林外史的人间张国风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儒林外史研究纵览李汉秋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2士人心态话儒林陈文新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儒林外史辞典陈美林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红楼梦索隐王梦阮、沈瓶庵上海中华书局 1916石头记索隐蔡元培商务印书馆 1917红楼梦辨俞平伯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3红楼梦研究李辰东重庆正中书局 1942红楼梦研究俞平伯上海棠棣出版社 1952红楼梦新证周汝昌上海棠棣出版社 1953红楼梦问题讨论集作家出版社 1955红楼梦的思想与人物刘大杰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红楼梦评论集李希凡、蓝翎编作家出版社 1957论红楼梦何其芳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红楼梦论稿蒋和森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有关曹雪芹十种吴恩裕中华书局 1963曹雪芹周汝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红楼梦新探赵冈、陈钟毅香港文艺书屋 1970论庚辰本冯其庸上海文艺出版社 1978曹雪芹丛考吴恩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曹雪芹家世新考冯其庸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红楼研究小史稿郭豫适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红楼梦探源外编吴世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罗音室学术论著吴世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余英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1我读红楼梦俞平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三联书店1983曹学叙论冯其庸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2红楼梦卷一粟编中华书局 1963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论文集周策纵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83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中下)刘梦溪编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2-1984红楼梦研究论文资料索引(1874-1982)顾平旦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3 红楼梦资料汇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5。
所有有关明朝的史书包括正史野史…
关于明朝历史的古籍主要有:
1、《明史》:正宗二十四史之一,由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
2、《明实录》: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
3、《国榷》: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历时30余年编撰的明朝编年体史书。
因忠于史实,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成为禁书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当代主要著作有:
1、《明史》(2册)汤纲,南炳文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明史新编》傅衣凌主编杨国桢、陈支平著(人民出版社);现在新版改名为《中国历史明史》
3、《晚明史》(2册)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
历史学本科生推荐书目(DOC)历史学本科生推荐书目第一部分历史学一、基本阅读书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3.陈鼓应译注《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4.杨伯峻译注《左传》中华书局5.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6.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8.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严耕望《治史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0.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11.卡尔(英)著、陈恒译《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8年12.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13.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1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26.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7.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下)台北综合月刊社1973、1974年版28.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3卷)人民出版社1985、1990、1993年版29.费正清(美)《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30.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31.《圣经》(和合本)3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33.尤尔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4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35.柏拉图(古希腊) 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36.希罗多德(古希腊) 徐松岩译注《历史》新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837.修昔底德(古希腊) 徐松岩、黄贤全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8.俾斯麦(德)《思考与回忆》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39.伏尔泰〈法〉《风俗论》商务印书馆上册(1996)、中册(1997)、下册(1997)二、提高阅读书1.《诗经》2.《楚辞》3.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4.胡云翼选注《宋词选》5.萧统编《昭明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6.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7.刘勰《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8.刘知几《史通》上海古籍出版社9.章学诚《文史通义》中华书局10.顾准《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11.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12.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3.《马可·波罗游记》14.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华书局2002年15.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16.黄仁宇著《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17.《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8.王正平主编《论历史唯物主义》,上中下三册,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19.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0.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明史讲义读书笔记篇一:初学明史应读什么书初学明史应读什么书--毛佩琪一般认为明朝从1368建立到1645灭亡,其间277年。
那么,有关明史的书就是记载中其间历史的书。
其实,也不尽然。
在明朝建立之前,从元末朱元璋投入反元斗争起,明朝灭亡以后,到鲁王、唐王、桂王以至于郑成功的抗清活动等等也都算明史的范围之内。
学明史要看的书实在很多。
因为明朝离我们不算太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明朝文献特别多。
明朝官方和私人都留下了大量记录本朝历史的著作。
官方的比如规模浩大的《明实录》,私人的比如郑晓的《吾学编》、邓元锡的《明书》、朱国桢的《皇明史概》,等等。
明朝灭亡后,官修和私修的明史更多,如官修的《明史》,私人修的查继佐的《罪惟录》、谈迁的《国榷》、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夏燮的《明通鉴》等等。
很多文献不是作为史书出现的,但它们对研究明史极有价值,比如明朝的官书《大明会典》,是一部汇集明朝当时实行的典章制度的书,《大明律》,是明朝现行的法律。
明朝还留下了大量的文集、笔记、地方志、档案,等等。
近年,也有人开始注意明代的出土文物,但是,因为明朝的传世文献特别丰富,相对而言,出土文物对于明史研究不像汉唐以前那么重要。
有关明朝的历史文献,说汗牛充栋一点也不过分。
上面提到的那些书,是想让大家知道一些情况。
那些书太沉重,初学明史可以完全不必读那些书。
自明朝灭亡后,就不断有各种各样地明史出现。
但以科学方法和现代人的观点写的明史书还是清朝灭亡以后的事。
不仅因为这时科学民主之风已吹遍中华大地,还因为人们已经更大地摆脱了对于明史的感情羁绊,不论是怀恋明朝,还是批评明朝,都更为理性,更加客观。
下面我要介绍的是一些有特色、具有代表性,又容易读的几部明史书。
孟森《明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3月出版孟森先生是当代明清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这部书是他在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的讲稿。
后由他的学生商鸿逵先生整理于1981年出版。
这部书篇幅只有20余万字。
中国古代史书籍笔记介绍5篇《日损斋笔记》元代考据辨证类笔记,一卷,元代黄溍撰。
黄溍(1277—1357),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
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
他的门人金涓、王袆、宋濂、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元大德五年(1301),25岁的黄溍,被举为教官。
两年后,又举为宪吏。
可是不久,黄溍仍退隐于家,沉湎于写诗作文。
元延祐二年(1315),赐同进士出身,授将仕郎。
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授官台州路宁海县丞。
提升他为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石堰西场监运改任绍兴路诸暨州判官,后又奉省撤监税杭州。
黄溍任州县官,历时20余年能廉洁自律。
至正十年(1350)四月,黄溍年已七十有四,终于告老还乡。
他南归故里后,悠然生活在稠州乡村田野间。
但他依然勤治学,严修身,到老不懈怠,尤其是吟诗作赋,意趣不减当年。
“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
其间所作之《秋怀五首》,借景抒情,表达了黄溍迟暮之年的心情,也反映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黄溍一生勤奋好学,笔耕不辍,著作颇丰。
据《元史》记载,有《日损斋稿》33卷、《义乌县志》7卷、《日损斋笔记》1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书中皆考证经史子集异同得失,其‘辨史‘十六则尤精于‘辨经’,如:引《史记》‘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之文,证颜师古《汉书注》之误;又引《宋实録》‘李继迁赐姓名不在真宗时,证僧文莹《湘山野録》之误,引据尤极明确,非束书不观而实仅臆断者也”、清人陈晋又对此书逐条加以考证,更为详明扎实。
今有:《日损斋笔记》,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35年版;《日损斋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万历野获篇》明代最出色的历史琐闻掌故类笔记之一,沈德符撰。
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一字景伯,又字虎臣,号他子。
大学生必读历史书籍大学生必读历史书籍1. 《史记》:作者是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等,是大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汉书》:作者是班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断代史,通过对西汉历史的详细记载,展现了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3. 《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详细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等,是大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4. 《中国通史》:作者是吕思勉,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历史的书籍,从史前时期到近代,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5. 《欧洲中世纪史》:作者是朱迪丝·布朗,全面介绍了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世纪欧洲的发展和变革。
6. 《世界通史》:作者是爱德华·霍列特·卡尔,一本经典的世界历史教材,从史前时期到当代,详细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是大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7. 《罗马帝国兴衰史》:作者是爱德华·吉本,详细介绍了罗马帝国的发展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大学生了解古代西方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必读历史书籍(最新)1.《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这本书是一部全球通史,以人类历史为主线,从人类的起源到现代社会的形成,深入探讨了人类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和趋势。
2.《世界通史》恩格斯:这是一部权威的世界历史著作,全面介绍了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中国近代史纲要》王桧林:这是一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经典著作,介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4.《史记》司马迁:这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历史著作,讲述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事件,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见解。
全网最火的中国古代史两本书的笔记1、《典故纪闻》明代最出色的历史琐闻掌故类笔记之一,十八卷,余继登撰。
余继登(1544-1600),字世用,号云衢,北直隶交河县(今河北交河)人。
万历五年(1577)进士,改麻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参加篡修《大明会典》,进修撰,直讲经筵。
不久,进右中允,充日讲官。
再历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詹事、礼部右侍郎。
万历二十六年(1598),以礼部左侍郎署部事,上疏请罢一切诛求开采害民之矿税,撤回税使,又请明神宗亲临御政、册封皇太子,皆不用其言。
为此,余继登郁郁成疾,万历二十八年七月十五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太子少保,益文恪。
余继登为人忠诚,遇事不挠。
勤奋好学,熟悉朝章典故。
有《典故纪闻》、《淡然轩集》,均采入《四库全书》并传于世。
余继登曾参与修撰《明会典》明代典籍和列朝实录皆较为熟悉,《典故纪闻》就是他摘抄诸实录和起居注而成。
作者摘抄的原则是:“凡关国家大政大本则书,非大事而于世为急则书,非大非急而为异闻则书,非异而事所从起则书”。
为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尤其是关于典章制度等方面提供了有用的史料,有些史料不见于它书记载,或它书记载不详,如卷二记载“让役法”的颁发:“国初,中书省让役法,每田一顷出丁夫一人,不及顷者,以别田足之,民力劳困,岂能独安?自今凡有兴作,不得已者,暂借其力,至于不急之务,浮泛之役,宜为之”;卷十五记载官吏体禄将粮食折合成布匹计算:每阔布一匹,折合米四十石。
成化十六年户部议减,改折为三十石,还相当白银三十两之数;卷十八记嘉靖初年边费,每年二十九万两白银,以后竟递增到二百五十一万两。
明中叶以后吏治的腐败,边防的吃紧,于此可见一斑。
《典故纪闻》初刻于明万历时。
通行本有:《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本等。
2、《清波杂志》宋代记载历史铁事典章制度人物故实类笔记,南宋周爆撰。
周爆(1126-1198)字昭礼,钱塘人,著名词人周邦彦之子。
南宋绍兴年间曾应试博学鸿词科,家藏故书几万卷,平时父子“自相师友”,自然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加上他自幼就跟父亲到过不少地方,成年后自己也到各处行役,扬州、饶州、建康、池阳、信州、无锡等地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五十岁那年还作为使节的下属到过金国,因此见识很广。
中国史本科生参考书目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的部分参考书: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
o阎步克《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o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
o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三联书店,2009年。
•中国古代民族史:
o王明珂《华夏边缘》,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
o王明珂《游牧人的抉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o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o拉铁摩尔《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o拉铁摩尔《民族主义》(牛津通识读本),译林出版社,2017年。
o叶礼庭《血缘与归属》,中共编译出版社,2017年。
o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三联书店,2018年。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
o步平等主编《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近代史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o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o孙乃民《中日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古代、近现代的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可以帮助本科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黄季鸿班级)文学基础元代:1.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2.宋元四大南戏(传奇):“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3.南戏之祖:高明《琵琶记》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5.元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6.元杂剧:前期繁盛期[1264~1307]:创作中心:元大都创作风貌:大都为现实批判,揭露黑暗,表达一种愤怒与不甘屈辰的反抗精神。
白朴《墙头马上》(裴少俊,李千金)素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梧桐雨》(李杨爱情)《东墙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张倩女,王文举)唐传奇陈玄祐《离魂记》为原型素材《王粲登楼》《 梅香》(白敏中,小蛮)与《西厢记》雷同水浒戏“双壁”: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杨显之《潇湘雨》纪君祥《赵氏孤儿》(最早译成外文的元曲作品)尚仲贤《柳毅传书》(人神结合的爱情剧)郑廷玉《看钱奴》(取材《搜神记》,吝啬鬼)武汉臣《生金阁》李行道的《灰阑记》孟汉卿的《魔合罗》后期衰落期[1308~1368]:创作中心:南移当时临安(杭州)创作风貌:大都呈现为对正统文化的复归,斗争精神减退杨梓《豫让吞炭》宫天挺《范张鸡黍》乔吉《扬州梦》(杜牧与张好好,开元剧描写文人风流韵事之先河)《两世姻缘》(韦皋,韩玉箫,影响《牡丹亭》)秦简夫《东堂老》(商人描写)《赵礼让肥》(颂扬封建伦理的代表)萧德祥《杀狗劝夫》(家庭伦理的代表)7.关汉卿:公案剧:《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风月剧:《救风尘》《望江亭》《调风月》、《金线池》、《谢天香》、《拜月亭》、《玉镜台》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8.《窦娥冤》取材《淮南子》“东海孝妇”9.元散曲:前期:风格豪放:关汉卿《不服老》,马致远《秋思》后期:风格清丽:张可久的作品,被后世认为是清丽派的代表。
睢景臣《高祖还乡》,刘时中《上高监司》10.马致远《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
【元代】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以听众为对象的说话、说唱艺术,至迟在唐代就已出现。
宋元金时期,说话和说唱艺术日益繁荣,它们偏离以“雅正”为旨归的诗文创作传统,演述古今故事、市井生活。
内容的世俗化、语言的口语化是其一大特点。
它们的成熟与发展,推动古代叙事文学逐步走向黄金时期。
(一)话本的产生及说话艺术1、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活动和“说话”伎艺的日益兴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对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的统称。
“话本”的称谓可能在唐代就已经出现,而“话本说彻,且作散场”之类的套语的出现,说明“话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格式化”了。
大体而言,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一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详,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一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
相比唐传奇和变文,话本体裁特色在于:○1为延迟正文开讲时间,等候听众,并稳定早到听众的情绪,因此汲取变文中压座文的经验,在正文之前吟诵几首诗词或讲几个小故事(诗词、小故事大都和正文相关,可以相互引发),叫做“入话”;○2说话人为渲染故事场景和人物风貌,往往在话本中穿插骈文或诗词;○3话本结尾常用诗句总结全篇,劝诫听众,残留着说唱文学的遗响;○4说话人为吸引听众再来听讲,往往选择故事引人入胜处突然中止,这是章回小说分回的起源。
2、“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只靠口耳相传的上古神话及传说,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故事”。
唐代宫中已有“说话”活动,但只是取悦皇帝大一种方式。
而唐代民间的“说话”仍保留在文献中,有讲三国故事的,有讲士子与妓女爱情故事的。
从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看,唐代的说话艺术渐趋成熟,就现存的唐本看,虽然情节不够集中,语言不够通俗,但无疑使宋元话本的先驱。
明代笔记目录一、野史类云南机务抄黄明·张紞1卷《纪录汇编》本致身录明·史仲彬1卷《学海类编》本北征录明·金幼孜1卷东方学会铅印本北征後录明·金幼孜1卷《纪录汇编》本天顺日录明·李贤1卷国朝典故本否泰录明·刘定之1卷《纪录汇编》本北使录明·李实1卷《纪录汇编》本东征纪行录明·张瓒1卷国朝典故本北征事迹明·袁彬1卷《纪录汇编》本正统临戎录明·杨铭1卷《纪录汇编》本正统北狩事迹明·杨铭1卷《纪录汇编》本水东日记明·叶盛7卷嘉靖本抚安东夷记明·马文升1卷《纪录汇编》本医闾漫记明·贺钦1卷《纪录汇编》本平蛮录明·王轼1卷国朝典故本燕对录明·李东阳1卷国朝典故本西征日录明·杨一清1卷《纪录汇编》本制府杂录明·杨一清1卷《纪录汇编》本皇明纪略明·皇甫录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近峰纪略明·皇甫录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治世馀闻明·陈洪谟8卷《纪录汇编》本继世纪闻明·陈洪谟6卷《纪录汇编》本大同纪事明·韩邦奇1卷明臣宁攘要编本大驾北还录明·陆深1卷明刻本姜氏秘史明·姜清5卷豫章丛书本滇载记明·杨慎1卷《古今说海》本贤识录明·陆釴1卷明刻本病逸漫记明·陆釴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云中事记明·苏祐1卷《纪录汇编》本云中纪变明·孙允中1卷名臣宁攘要编本平濠录明·钱德洪1卷《学海类编》本今言明·郑晓5卷纪录汇编丛书本广右战功明·唐润之1卷金声玉振集本病榻遗言明·高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大同平叛志明·尹耕1卷明臣宁攘要编本皇明盛事述明·王世贞6卷广雅书局刊本皇明异典述明·王世贞 10卷广雅书局刊本召对录明·申时行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窥天外乘明·王世懋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皇明典故纪闻明·余继登 18卷皇明典故本守郧纪略明·高斗枢1卷通行本幸存录明·夏允彝6卷上海涵芬楼藏钞本翦胜野闻明·无名氏1卷国朝典故本凤凰台记事明·马生龙1卷《稗乘》本天潢玉牒明·无名氏1卷明刻本皇明本纪明·佚名1卷国朝典故本北巡私记明·刘佶1卷云窗丛刻本革除逸史明·朱睦<木挈> 2卷钱熙祚锡之甫校梓本东朝纪明·王泌1卷《稗乘》本两湖麈谈录明·许浩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旧京遗事明·史玄1卷双肇楼丛书本北平录明·佚名1卷金声玉振集本复斋日记明·许浩2卷通行本嘉靖东南平倭通录明·佚名1卷盋山精舍印行本倭变事略明·朱九德1卷上海书店本民抄董宦事实明·无名氏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庚申纪事明·张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诏狱惨言明·燕客具草1卷借月山房汇抄本酌中志明·刘若愚 24卷明抄本玉镜新谭明·朱长祚10卷北京图书馆藏足本东江始末明·柏起宗1卷通行本先拨志始明·文秉2卷痛史本烈皇小识明·文秉 10卷明季稗史汇编本明朝小史明·吕毖 18卷玄览堂丛书本湖西遗事明·彭孙贻1卷明刊本纪梦明·朱元璋1卷《纪录汇编》本椒宫旧事明·王达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龙兴慈记明·王文禄1卷《续说郛》本复辟录明·杨瑄1卷《纪录汇编》本武宗外纪清·毛奇龄1卷西河合集本矶园稗史明·孙继芳3卷《涵芬楼秘笈》本谈氏笔乘清·谈迁18篇上海图书馆藏抄本蜀碧清·彭遵泗5卷通行本二、杂记类星槎胜览明·费信2卷国朝典故本闲中今古录摘抄明·黄溥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县笥琐探摘抄明·刘昌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石田杂记明·沈周1卷《学海类编》本寓圃杂记明·王锜 10卷玄览堂丛书本菽园杂记明·陆容 15卷墨海金壶本琅琊漫抄明·文林1卷《学海类编》本听雨纪谈明·都穆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枝山前闻明·祝允明1卷明刻本野记明·祝允明1卷历代小史本蓬窗类记明·黄暐5卷明抄本馀冬序录明·何孟春6卷通行本君子堂日询手镜明·王济2卷国朝典故本停骖录摘抄明·陆深2卷《纪录汇编》本蜀都杂抄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溪山馀话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同异录明·陆深2卷《宝颜堂秘笈》本金台纪闻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七修类稿明·郎瑛 51卷清刻本七修续稿明·郎瑛7卷通行本古今风谣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世说旧注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古今谚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投瓮随笔明·姜南1卷说郛续本风月堂杂识明·姜南1卷通行本东谷赘言明·敖英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慎言明·敖英2卷《宝颜堂秘笈》本庚巳编明·陆粲 10卷《纪录汇编》本奇闻类记明·施显卿4卷《纪录汇编》本祐山杂说明·冯汝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世纬明·袁袠2卷通行本译语明·岷峨山人1卷《纪录汇编》本炎徼纪闻明·田汝成4卷《纪录汇编》本四友斋丛说明·何良俊 38卷通行本备倭记明·卜大同辑2卷《学海类编》本西堂日记明·杨豫孙1卷明刻本北虏纪略明·赵时春1卷明经世文编本耄馀杂识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长水日抄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病榻寤言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清暑笔谈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松窗梦语明·张瀚8卷武林往哲遗书本晏林子明·赵釴5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蒹葭堂杂著摘抄明·陆楫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皇明奇事述明·王世贞5卷通行本谈辂明·张凤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夷俗记明·萧大亨1卷四库全书本闽部疏明·王世懋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二酉委谭摘录明·王世懋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见闻杂记明·李乐 11卷通行本春雨逸响明·田艺蘅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玉笑零音明·田艺衡1卷清两江总督采进本冥寥子游明·屠隆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晋录明·沈思孝1卷《学海类编》本西南夷风土记明·朱孟震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贤弈编明·刘元卿4卷《宝颜堂秘笈》本意见明·陈于陛1卷《宝颜堂秘笈》本谷山笔麈明·于慎行 18卷通行本豫志明·王士性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广志绎明·王士性5卷台州丛书本珍珠船明·陈继儒4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明·陈继儒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读书镜明·陈继儒 10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书蕉明·陈继儒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狂夫之言明·陈继儒5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客座赘语明·顾起元 10卷通行本蓬窗日录明·陈全之8卷上海书店影印本五杂俎明·谢肇淛 16卷台北大学藏版本瓶花斋杂录明·袁宏道1卷《学海类编》本泉南杂志明·陈懋仁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飞凫语略明·沈德符1卷《学海类编》本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30卷姚氏扶荔山房刻本万历野获编补遗明·沈德符4卷姚氏扶荔山房刻本秋泾笔乘明·宋凤翔1卷清浙江巡抚采进本读书止观录明·吴应箕辑5卷贵池先哲遗书本益部谈资明·何宇度2卷《学海类编》本玉堂荟记明·杨士聪2卷借月山房汇抄本寒夜录明·陈宏绪3卷《学海类编》本赤雅明·邝露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山左笔谈明·黄淳耀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两粤梦游记明·马光1卷明抄本闽小记明·周亮工4卷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读书偶见明·吴骐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马氏日抄明·马愈1卷《学海类编》本百可漫志明·陈鼐1卷《纪录汇编》本苹野纂闻明·伍馀福1卷《学海类编》本海槎馀录明·顾岕1卷国朝典故本文昌旅语明·王文禄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丘隅意见明·乔世宁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机警明·王文禄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方洲杂言明·张宁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宛署杂记明·沈榜 20卷尊经阁文库本云间据目抄明·范濂5卷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本济南纪政明·徐榜1卷泾川丛书本淞故述明·杨枢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碧里杂存明·董穀2卷《宝颜堂秘笈》本三馀赘笔明·都卬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朱良叔犹及编明·朱元弼1卷盐邑志林本戏瑕明·钱希言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花里活明·陈诗教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雨航杂录明·冯时可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汝南遗事明·李本固4卷守山阁丛书本崔鸣吾纪事明·崔嘉祥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见只编明·姚士麟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南中纪闻明·包汝楫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天变邸抄明·无名氏1卷明刻本吴乘窃笔明·许元溥1卷道光十九年刻本木几冗谈明·彭汝让1卷明刻本桑榆漫志明·陶辅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山行杂记明·宋彦1卷《宝颜堂秘笈》本广客谈元·徐显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西轩客谈明·无名氏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原李耳载明·李中馥1卷通行本徐襄阳西园杂记明·徐咸2卷盐邑志林本新知录摘抄明·刘仕义1卷《纪录汇编》本瀛涯胜览明·马欢1卷国朝典故本悬笥琐探明·刘昌1卷《续说郛》本青溪暇笔明·姚富2卷今献汇言本林泉随笔明·张纶言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江汉丛谈明·陈士元2卷《艺海珠尘》本峤南琐记明·魏濬2卷《砚云乙编》本宦游纪闻明·张谊1卷《续说郛》本病榻手吹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对客燕谈明·邵宝1卷《粤雅堂丛书》本客座新闻明·沈周1卷《续说郛》本快雪堂漫录明·冯梦桢1卷《说库》本戒庵漫笔明·李诩1卷《常州先哲遗书》本经籍会通明·胡应麟4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丹铅新录明·胡应麟8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史书佔毕明·胡应麟6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艺林学山明·胡应麟8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九流绪论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四部正讹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三坟补逸明·胡应麟2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二酉缀遗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华阳博议明·胡应麟2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庄岳委谭明·胡应麟2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玉壶遐览明·胡应麟4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双树幻钞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霏雪录明·刘绩2卷《四库全书》本虎苑明·王穉登2卷《艺术丛书》本敝帚轩剩语明·沈德符3卷《学海类编》本汴京鸠异记明·李濂8卷《申报馆丛书》本胜朝彤史拾遗记清·毛奇龄1卷扫叶房石印本溶溪杂记明·佚名1卷《续说郛》本女侠传明·邹之麟1卷《续说郛》本一瓢道士传明·袁中道1卷《续说郛》本义虎传明·祝允明1卷《续说郛》本李公子传明·陈继儒1卷《续说郛》本杨幽妍别传明·陈继儒1卷《续说郛》本拙效传明·袁宏道1卷《续说郛》本麈馀明·曹宗1卷《昭代丛书》本遵闻录明·梁亿1卷《续说郛》本柞林纪谭明·袁中道1卷明天启刻本谈言明·江盈科1卷《续说郛》本猥谈明·祝允明1卷《续说郛》本无用闲谈明·孙绪1卷《续说郛》本雪涛谈丛(摘抄)明·江盈科1卷《续说郛》本异林明·徐祯卿1卷《续说郛》本幽怪录明·田汝成1卷《续说郛》本语怪编明·祝允明1卷《续说郛》本玉池谈屑明·徐泰1卷《续说郛》本西墅杂记明·杨穆1卷《续说郛》本笑禅录明·潘游龙1卷《续说郛》本续巳编明·郎瑛1卷《续说郛》本三、掌故类元故宫遗录明·萧洵编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古穰杂录明·李贤1卷续说郛本彭文宪公笔记明·彭时2卷明刻本震泽纪闻明·王鏊1卷历代小史本吴中故语明·杨循吉1卷明刊本苏谈明·杨循吉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都公谭纂明·都穆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双溪杂记明·王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前闻纪明·祝允明1卷《纪录汇编》本已疟编明·刘玉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畜德录明·陈沂1卷《纪录汇编》本愿丰堂漫书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玉堂漫笔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燕闲录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後渠杂识明·崔铣1卷明刻本新倩籍明·徐祯卿1卷通行本半村野人闲谈明·姜南1卷艺海珠尘本说听明·陆粲2卷万历刻本北窗琐语明·余永麟1卷明刻本觚不觚录明·王世贞1卷通行本玉堂丛语明·焦竑8卷万历本重印本云蕉馆纪谈明·孔迩述1卷国朝典故本沂阳日记明·无名氏1卷明刻本金陵琐事明·周晖4卷明刊本耳新明·郑仲夔8卷砚云甲乙编本謇斋琐缀录明·尹直8卷邓辑本初潭集明·李贽 30卷通行本儿世说明·赵瑜1卷《续说郛》本舌华录明·曹臣 18卷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本明廷杂记明·陈敬则1卷《续说郛》本先进遗风明·耿定向1卷《续说郛》本霞外麈谈明·周应治 1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水南翰记明·张衮1卷《续说郛》本损斋备忘录明·梅纯2卷《学海类编》本暧姝由笔明·徐充1卷《藏说小萃》本明夷待访录明·黄宗羲 12卷通行本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卷《续说郛》本蓬轩吴记明·黄暐1卷古今说部丛书本吴风录明·黄省曾1卷《学海类编》本吴社编明·王穉登1卷广百川学海本曲中志明·潘之恒1卷《续说郛》本夜航船明·张岱辑 20卷清观术斋钞本四、文学类春雨堂随笔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国琛集明·唐枢2卷明刻本婆罗馆清言明·屠隆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续婆罗馆清言明·屠隆1卷通行本梅花草堂笔谈明·张大复 14卷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陶庵梦忆明·张岱8卷粤雅书局本西湖梦寻明·张岱7卷通行本秋园杂佩明·陈贞慧1卷粤雅堂丛书本涌幢小品明·朱国祯 32卷通行本江上杂疏明·彭宗孟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偶谭明·李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会仙女志明·郦琥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高坡异纂明·杨仪3卷古今说部丛书本泾林续记明·周元1卷通行本巫娥志明·无名氏1卷明刊本涉异志明·闵文振1卷明刻本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100卷通行本尧山堂偶隽明·蒋一葵7卷通行本香案牍明·陈继儒1卷《宝颜堂秘笈》本太平清话明·陈继儒2卷《宝颜堂秘笈》本群碎录明·陈继儒1卷《宝颜堂秘笈》本农田馀话明·张翼2卷《宝颜堂秘笈》本谰言长语明·曹安2卷《四库全书》本金声巧联明·冯梦龙1卷通行本奇联摭萃明·赤心子1卷通行本艾子後语明·陆灼1卷通行本杂纂三续明·黄允交1卷通行本效颦集明·赵弼2卷明宣德间刻本西湖游览志馀明·田汝成 26卷嘉靖初刻本焚书明·李贽 10卷国粹丛书本续焚书明·李贽7卷原刻本闲情偶寄明·李渔9卷通行本。
《明通鉴》,(清)夏燮,中华书局,1959年;《明季北略》,(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明季南略》,(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明史》,(清)张廷玉等,中华书局,1974年;《明会要》,(清)龙文彬,中华书局,1956年;《明季稗史初编》,(清)留云居士,上海书店,1988年;《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中华书局,1977年;《清朝前纪》,孟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明清史论著集刊》,孟森,中华书局,1959年;《明史考证》,黄云眉,中华书局,1986年;《清初农民起义史料辑录》,谢国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明实录》《明季党社考》,(日)小野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明代社会生活史》,陈宝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玉光剑气集》,(清)张怡,中华书局;《嘉靖以来首辅传》(明)王世贞;《酌中志》,(明)刘若愚;《愿学集》,(明)邹元标;《赐闲堂集》,(明)申时行;《戚继光评传》,范中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明文海》,(明)黄宗羲;《召对录》,(明)申时行;《万历三大征考》,(明)茅瑞征;《南明史》,顾诚,中国青年出版社;《万历野获编》,(明)沈得符,中华书局,1959年;《明会典》,(明)申时行,中华书局;《国榷》,(明)谈迁,中华书局;《明史简述》,吴晗,中华书局;《南明史》,钱海岳,中华书局;《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上下》,南炳文、汤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晚明史:1573-1644年》,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剑桥中国明代史》,牟复礼(Frederick W.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著;《南明史》,司徒琳(Lynn H.Struve); 《国史大纲》,钱穆,中华书局;《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大历史》,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十六世界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明清战争史略》,孙文良,江苏教育出版社;《冯梦龙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天下郡国利病书》,明,顾炎武;《万历起居注》;《张太岳先生诗文集》;(明)张居正;《中国经济通史》第七卷,吴量恺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崇祯长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卷;《张居正大传》,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朱东润;《清史稿》:《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圣祖本纪》、《世宗本纪》、《高宗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二十五史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明亡清兴六十年》,阎崇年,中华书局;《袁崇焕传》,阎崇年,中华书局;《杨大洪先生文集》,(明)杨涟;《三垣笔记》,(明)李清;《杨文弱先生集》,(明)杨嗣昌。
經濟社會史專業:趙岡:《中國經濟制度史》,中國經濟出版社,1991錢穆:《簡明中國經濟史》,周自強等:《中國經濟通史》,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趙德馨:《中國經濟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侯家駒:《中國經濟史》鄭學蒙:《中國賦役制度史》,廈門大學出版社彭雨新:《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
傅衣凌:《明清時期商業及商業資本》,人民出版社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與田賦統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人民出版社,2003何炳棣:《中國人口研究1368-1850》全漢昇:《明清經濟史研究》崔瑞德、牟復禮:《劍橋中國明代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簫一山:《清代通史》,商務印書館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葉顯恩:《清代區域社會經濟研究》,中華書局,1992喬志強:《近代華北農村社會變遷》,人民出版社,1998葛劍雄:《中國人口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秦暉:《田園詩與狂想曲》,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余新忠:《瘟疫與江南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185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黃仁宇:《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加藤繁:《中國經濟史考證》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斯波義信:《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黃宗智:《華北地區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長江三角洲的小農的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中華書局,1993史建雲:《近代冀魯豫鄉村》(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布羅代爾:《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與地中海世界》,三聯書店,1992李孝悌:《中國的城市生活》,新星出版社,2006年彭慕蘭:《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江蘇人民出版社弗蘭克:《白銀資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彭慕蘭:《腹地的構建:華北內地的國家、社會和經濟(1853-193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王國斌:《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施堅雅:《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中華書局,2000年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三聯書店,2002年謝和耐:《中國社會史》,江蘇人民出版社楊念群:《何處是江南》羅友枝:《清代宮廷社會史》張勉治:《從內亞到江南:馬背上的王朝》濮德培:《盡地用力:清代湖南的國家與農民》曾小萍:《州縣官的銀兩:18世紀中國的合理化財政改革》汪榮祖:《清帝國性質再商榷—回應新清史》羅威廉:《漢口:一個城市的衝突與社區》魏特夫:《東方專制主義》,中國社科版,1989亞當斯密:《國富論》蘭德斯:《國富國窮》近代經濟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10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嚴中平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1840-1895》,人民出版社,2000年再版汪敬虞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羅茲曼主編:《中國的現代化》,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虞和平主編:《中國現代化的歷程》(一、二、三),江蘇人民出版社楊念群主編:《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黃興濤主編:《新史學》第3卷,中華書局2009年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從民族國家中拯救歷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元明清史参考书目
元史参考书目:
1.[明]宋濂等撰:元史,1370年。
201卷
2.[元]佚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1322年,60卷
3.[元]孛求鲁翀:大元通制条格,22卷,原本88卷
4.[元]赵承福:宪台通纪,1316年,1卷,原本24卷
5.[元]唐惟明:宪台通纪续,1352年,1卷,原本15卷
6.[元]刘孟琛:南台备要,史料截止1353年。
1卷
7.[元]佚名:吏学指南,收入居家必要事类全集。
8.[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1331年,15卷。
9.[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1237年。
10.[明]陶宗仪:辍耕录,1366年,30卷。
11.[明]叶子奇:草木子,1516年,4卷。
12.[元]孛兰肸:大元一统志,10卷。
1285-1303
13.[元]王祯:农书,36卷。
14.[元]司农司编:农桑辑要,7卷,1270年刊行。
15.蔡美彪:元代白话碑集录,科学出版社1955版
16.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51卷,1324年刊行。
17.[元]苏天爵:元文类,73卷。
周南瑞:天下同文集
18.[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100卷,附录1卷
19.[元]虞集:道园学古录,50卷
20.[意大利]马可·波罗:东方闻见录
21.和德理:和德理中国旅行记。
22.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编著:蒙古学论文资料索引(1945-1985)
23.蔡美彪、周良宵、周清澍:中国通史,第七卷
24.陈高华:中国史稿,第五册。
25.韩儒林:元朝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6.陈得芝:中国通史,第八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7.周良宵、顾菊英: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明史参考书目:
1.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南炳文审定:《明史研究备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南炳文:《辉煌、曲折与启示:20世纪中国明史研究回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版。
3.徐泓:《六十年来明史研究》(收录于《六十年之国学》(三),台北:正中书局,1974年,页379-452),该文评述1969年以前中国学者在政治史、社会经济史研究上的成果,然不包括1949年以后大陆明史学界的论著。
)
4.山根幸夫编:《中国史研究入门》(东京:山川出版社,1983;1991增订)(下),1-90,IV,「明代」,分「研究史」、「概说书」、「史籍解说」三部分,吴晗,《明史简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是一连串对明史重要问题的演讲录。
5.谢国桢:《南明史略》,上海人民出版1957年版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
6.李洵,薛虹主编:《明清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也是一本教科书。
7.傅衣凌主编,杨国桢、陈支平著,《明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台北:云龙出版社重排繁体字本,1995年;台北:昭明出版社,1999年),依傅教授的见解编写,以政治史为基本线索,力图体现社会史与经济史相结合之特色,是本全面、简明,并有一定深度的教科书。
8.南炳文:《南明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原为其《明史》的一部份,经改写单独成书。
9.顾诚:《南明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引用多达579种史料,观点独特而鲜明。
10.[美]司徒琳:《南明史:1644-166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1.[美]牟复礼,[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
12.南炳文、汤纲:《明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991年版。
13.郑天挺主编:《明清史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上册为明史部分,举出明代主要问题11项,抄录重要原始资料,摘录基本论文,并列出有关论文目录(以大陆学者作品为主)。
14.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
清史参考书目:
1. 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
2.谢国桢:《南明史略》,上海人民出版1957年版。
3.萧一山:《清代通史》,中华书局1986年版。
(1965年增订六册,重印于台北),成书于《清史稿》刊布之前,系依新体裁编排,史实详备,是有清断代为史最为详明、最有系统的一部。
唯萧氏认为今天的满族早已同化于汉族,不承认满族的存在,既不符合客观现实,而野史杂记,有闻必录,又未免失之杂糅。
4.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华书局1986年版。
5.郑天挺:《清史简述》(原名《清史讲义》,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改今名)
6.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已出一、二两册,1980年与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7.《满族简史》(集体编写,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
8.[日]稻叶岩吉君山著、但焘译:《清朝全史》(民国二年,1913年,上海中华书局版),全书分编分章分节,条目清晰,叙事翔实,惜作者的立场、观点,有待商榷之处不少。
9.魏源:《圣武记》十四卷,其中前十卷系记历次重大战役,并阐明其成败得失之故,后四卷为武事余记,尤留心国计民生与夫“以夷制夷”之策。
10.王庆云:《石渠余记》(又名《熙朝纪政》)六卷,详述一代财政税赋之制,多可补官书之阙失。
11.吴振棫:《养吉斋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专记一代的典章制度和轶闻遗事,信实足取。
12.许国英:《清鉴易知录》校订本,系民国初年许国英指严所编,以一人一手之力,汇辑一代三百年间的主要史实,纲举目张,成此一部数十万字的编年体史书,仍不失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简明读本。
13. 赵尔巽:《清史稿》(部分阅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