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719.50 KB
- 文档页数:19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山东潍坊二模)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
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解析:C 根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儒家思想一直是社会主流思想、主流观念、主流信仰,其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故A、B、D三项错误。
根据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再结合所学可知,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这种情况直到宋明理学出现才得以改变。
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重建儒家理论体系,呈现出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弥补了儒学这一缺陷,故C项正确。
2.(2018·河北唐山期末)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
程颐意在( )A.借古讽今B.取法汉唐C.重建纲常D.贬抑佛道解析:C 从材料来看,程颐认为自秦至唐不同朝代都存在伦理纲常不正的现象,只有宋代是“大纲甚正”,说明程颐的目的在于重建封建伦理纲常,恢复先秦的儒学价值观,可知C项正确。
3.(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该思想意在( )A.宣扬“知行合一”B.否定孔子思想C.反对“格物致知”D.强调主体意识解析:D 通过材料可知,王阳明强调判断是非应该以自己内心的判断为准绳,每个人在反思时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致良知,由此可知,王阳明强调主体意识,故D正确。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学、佛学、道教以及科技文化方面进行探讨。
在宋元时期,儒学仍然是统治阶级的主要思想体系。
它以“格物致知”为核心理念,提倡推崇经世致用,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
程颐和程颢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儒学家,他们提出了“为学之道,在明规矩矏矏循序強附”的观点,强调对经典的理解和实践。
通过这些理论的影响,宋代咸平元年(998年)实施了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佛学在宋元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尤其是南宋时期,佛教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
南宋文人中的道儒佛并重,宋理宗更是对佛教极为推崇。
文学家辛弃疾、陆游等人也受到佛教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有佛教的主题和意象。
此外,南宋忽必烈时期,佛教对蒙古帝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道教在宋元时期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是道士张三丰,他是道教内丹术的创始人之一,被尊称为“太极祖师”。
张三丰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武术理论,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科技文化方面,宋元时期是中国科技的高峰时期。
在农业方面,宋代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汴京的石门水库和临安的衙门游泳池。
这些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生活资料。
同时,宋代还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使科学技术在中国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也非常繁荣。
散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
文学方面,陆游、苏轼等人的作品至今还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绘画方面,北宋的“文人画”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底蕴。
总体而言,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发展得到了全面推进。
儒学、佛学、道教的文化传统不断丰富,科学技术的突破为中国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元时期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潮与历史地位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时期,尤其是在文化领域的发展方面,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出现。
宋人注重人文精神的发展,提倡人道主义,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这一精神的体现在宋元时期的文化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思想、政治、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和思想。
一、宋元时期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潮1、人文精神的发展宋元时期,人文精神得到了发展。
宋代文化主张儒家思想,重视学术研究和人文教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宋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以文化教育为中心,倡导智者博学、文化精英的道德修养。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开放”的时期之一,人文精神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翻译西方文学、哲学等各种作品,推崇生命的尊严和自由,倡导自由民主的思想。
2、文化走向多元化在宋元时期,文化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此期间,各种不同流派的文化在中国文化上得到了充分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形态。
例如,南宋时期的诗词、绘画、建筑等文化早已达到了高峰期,而元代的竹木大方、诸子百家等文化也得到了普及。
3、文人雅集形成在宋元时期,文人雅集的形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文人雅集是用于自娱自乐的文化社交活动,是官宦文化的产物,与文人创作、审美及人文教育等紧密相关。
雅集活动丰富了文化生活,加深了人民之间的交流,开拓了社交空间,造就了众多文学、艺术的精品作品,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
二、宋元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1、文化传统的延续宋元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随着人文思潮的兴起,诗词、史学、哲学、绘画等领域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宋元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思想上形成了中国自主发展的方向,这种新思想为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思想资源;在文化上,人文主义思潮与中国的文化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成为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课时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考纲考点宋明理学与科技文化(1)宋元儒学的转型与嬗变——理学的形成。
(2)四大发明的发展与成熟。
(3)宋元文学和戏曲艺术的发展。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链接先秦及明清时期,从时空角度分析比较宋明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综合理解儒学发展的地位及特点。
历史解释宋明理学是儒学成熟与定型的表现,表明儒学发展逐渐理论化、世俗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宋元科技文化繁荣,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史料实证运用图文史料,解读实证理学主张、特点及影响;从考古实物、历史史料中实证宋元科技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宋词、元曲、宋元绘画等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影响。
家国情怀从宋明理学的客观积极性角度,理解理学对中华民族群体性格与个人意志、性格塑造的影响,培养个人斗志及爱国民族情怀。
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思想1.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主张(3)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九渊的心学(1)宇宙观⎩⎨⎧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考点二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①印刷术⎩⎨⎧a.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b.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③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天文历法①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宋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宋元时期,经历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繁荣与发展。
宋朝以治世之道为重,倡导文治与仁政,推行全民教育,注重文学艺术的发展,培育了士人文化的独特氛围。
而元朝则以征服者的身份统治中国,充斥着蒙古人的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但也在某些方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对宋元时期进行总结。
在政治方面,宋朝实行了集权式君主专制体制,以皇帝为中心,设立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中央机构,完善了中央集权体系。
同时,宋朝注重律法治国,规定了细致入微的各种法规,创立了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大宋九边律》。
这些法律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护了人民的权益。
在教育方面,宋朝设立了国子监、书院等机构,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使得社会文化水平得到提高,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方面,宋代是中国封建时期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农业生产逐渐实现了高产稳产。
同时,宋朝致力于发展商业,开展了海外贸易,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南宋时期,经济繁荣达到了顶峰,南方各大城市的商业繁华程度远超中原地区。
这一时期,商业在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思想文化方面,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丰富多样。
一方面,宋代文化注重儒家思想的弘扬与传播,提倡文治与仁政。
士人文化成为主导,注重教育培养,儒家经典学习成为士人的重要任务。
二程、朱熹等思想家对儒家经典进行解释和发展,形成了两汉以来儒家学术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另一方面,宋代文化也注重艺术的发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繁荣起来,文人雅士以文学艺术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切,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
然而,元代由于统治者的异族身份,蒙古人对中国文化的侵蚀较为明显。
元代在官僚制度上采取了以蒙古族人为主体的漠北制,大量使用蒙古族、色目人才担任重要职务。
同时,蒙古统治者还推行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维护了蒙古族的统治地位。
宋元时期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巅峰期之一,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下面将分别就其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进行阐述。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1.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宋元时期,以江南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湖泽水利工程和灌溉系统得到极大改善,使得农田的灌溉效果更加高效,农作物的产量大幅提高。
同时,钢铁业、纺织业、造纸业、染织业等工艺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物理学和数学的重要进展:宋元时期的学者们对于物理学和数学领域有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数学家秦九韶在大约1202年提出了秦氏算法,对中国古代算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等数学概念也在这个时期形成和发展。
3.医学和药物学的进步:宋元时期的医学和药物学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著名的医学家李时中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之一,对药物的分类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在医学方面,中国古代的创伤医学、外科手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二、思想文化的发展1.儒学的繁荣:宋元时期,儒学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士人的主要学术流派。
程颢、程颐等理学家对传统儒家经典进行研究和阐述,提出了“性即理”、“诚意同构”等重要观点,对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佛教的兴盛:宋元时期,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普及,尤以禅宗为主。
禅宗的兴盛使得中国的哲学思想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和人生哲学的追求,成为当时文人雅士追求的一种精神追求。
3.文学艺术的繁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以南宋文人为代表的文化名流活跃于文坛,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南宋的词、元曲(包括杂剧、元杂剧等)等都在此时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被后世所推崇。
4.科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由于长期的和平与稳定,宋元时期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活跃,这促进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在科技方面,蒙元帝国的入侵给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刺激和影响;在文化方面,西方文化的介绍和东西文化的互相融合使得文化的多元性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宋元观念文化的特点及其内涵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在诗、书法、绘画以及其他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宋元时期文化发展水平极高,创造了众多经久不衰的文化名篇和艺术作品。
而这种时期的文化特点就是其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的独特性。
一、宋元文化的特点1. 咨询能力强宋代以降,人们逐渐重视知识和创新,不再照搬古人的理论观点。
宋代文化主要是博览群书,吸收各种资料,不少书籍都是整合、总结自古以来的思想传统,许多著作是依据自一己的观察和分析所得来编写。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2. 文化多元化宋代文化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内部民族文化,而且还吸收了辽金、西夏等周边国家的异民族文化,形成了新的文化共同体。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为文化创新和发展造就了有利条件。
3. 技术先进宋代文化除了诗词歌赋、文学艺术外,还涉及农业生产、纺织、造纸、陶器等方面。
其中造纸业、火器制造、航海术、水利工程、针灸等领域技术更加先进。
这些技术手法在当时造就了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
二、宋元文化的内涵1. 重视道德伦理宋代文人很重视道德伦理,反对“人王法不可夺,人天道不可欺”的封建伦理观念,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五个伦理根本。
并且提出了“民本”和“道义为上”的观念,这对后来的文化影响非常大。
2. 情感真挚宋代文学追求情感深微,倡导真实,把人的内心表达的非常深刻。
宋人好像时时刻刻都会关注到内心深处的感觉、哀伤、忧虑、陶醉和欢欣。
这种文化朴实而真挚,赋予了中国文学独特的地位。
3. 色彩多样化宋元文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有着独特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由于手法、题材以及精神内涵的不同,宋元文化在这些领域呈现出了极其广泛多样化的面貌。
等等。
总结宋元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和独特性。
这种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但是宋元文化此时仍然是瞩目的文化盛宴,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宋元的设计思想知识点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设计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思想和艺术形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宋元的设计思想知识点。
1. 造型的平衡与和谐宋元时期的设计注重造型的平衡与和谐,追求整体的美感。
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追求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工艺品设计中,注重物品的比例、纹饰的韵律感,使整体呈现一种和谐的美感。
2. 色彩的运用与表现宋元时期对色彩运用有独特见解。
不同于唐代注重清雅、奢华的色彩运用,宋元时期更强调色彩的平和与淡雅。
常用的颜料有天青、白、青翠、红、黄等。
色彩的运用似乎更注重表现物品的品质与气质,追求细腻、淡雅的效果。
3. 符号的象征意义在宋元时期的设计中,符号被广泛运用,并赋予了具体的象征意义。
比如,在陶瓷器物中,常见到的鱼、莲花、蝙蝠等纹饰,都有吉祥、富贵之意。
在绘画中,常出现的竹、梅、兰、菊等花卉,也都有着美好的象征意义。
4. 简约与精致的并存宋元时期的设计,既注重简约、朴素,又追求精致、细腻。
在宫廷建筑设计中,注重平面布局的简约与对称;在家居陈设中,注重器物的精致与装饰的繁复。
这种简约与精致的并存,反映了宋元时期人们对于生活审美的追求。
5. 线条的流畅与变化宋元时期的设计强调线条的流畅与变化,注重形式的流动感。
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在屋顶、门窗、围墙等部位的弧线形式,使整体呈现出流畅的感觉。
在绘画和雕塑中,强调线条的流动变化,赋予作品更丰富、有趣的表现。
6. 追求自然真实的表现宋元时期的设计注重追求自然真实的表现,在绘画和雕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绘画中常表现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景物,追求真实、贴近自然的描绘。
雕塑中常表现人物形象,强调人物神态、表情的真实性。
总结:宋元时期的设计思想注重平衡、和谐、简约与精致的统一。
对色彩、符号、线条的运用都有独特见解。
追求对自然的真实表现,提倡自然主义。
这些设计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为中国传统设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元时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道教、儒教等各种宗教信仰都非常盛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宋元时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
一、宋元时期的佛教信仰与宗教文化宋元时期的佛教信仰非常盛行,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佛教高僧,如佛教南宗的道元禅师、六祖惠能、永嘉大师等。
这些高僧所创立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对后来的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佛教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注重“世俗化”与“实用化”,在经典著作方面,佛教的语言通俗易懂,易于传播。
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很多以佛教教义为主题的诗歌,如释文说、文心雕龙等。
除此之外,宋代的佛教文化还表现在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如禅寺、古塔、佛像等都成为佛教文化的标志。
在绘画方面,宋代的佛教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南佛教画派。
这个画派以写实传神、造型生动为主要特点,其作品深受世人喜爱。
二、宋元时期的道教信仰与宗教文化宋元时期的道教信仰也非常盛行,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道教大师,如七真道人、白云观祖师等。
这些大师所创建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对于后来的道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道教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疗养与长寿,道教所传授的功夫与医术也非常受人们欢迎。
在经典著作方面,道教的语言通俗易懂,易于传播。
此外,道士也善于讲故事,因此道教文化在民间广受欢迎。
除此之外,宋代的道教文化还表现在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如道观、石洞、石道等都成为道教文化的标志。
在绘画方面,宋代的道教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也有很多以道教教义为主题的画作。
此外,道教文化中的道教符号、道教印章等也为人们所喜爱。
三、宋元时期的儒教信仰与宗教文化宋元时期的儒教信仰同样非常盛行,这个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儒家思想家,如程颐、朱熹、周敦颐等。
这些思想家所创立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对于后来的儒家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文化的异同与交流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承袭了唐宋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融合了新的文化元素,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文化方面,宋元之间存在着一些异同与交流,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宋元时期文化的异同1. 宗教信仰宋代是佛教、道教、儒教并存的时期,而元代则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
由于信仰的异同差异,宋元文化在宗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 文学风格宋代文学注重情感、艺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元代文学则更注重自我表现和社会察言观色,反映了元代市井文化的特点。
在文学风格上,两代之间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3. 绘画艺术宋代绘画致力于表现自然之美,强调技巧、纹理,形成了“写意”、“工笔”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
而元代绘画则更注重表现物象的形态,它注重表现事物的“像”,而非意境。
这种风格体现了元代绘画艺术的审美追求。
二、宋元时期文化的交流宋元时期文化的交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具体表现如下:1. 民间文化交流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得两个朝代民间文化的交流更为频繁。
民间文化交流包括商品、手工艺品、剧种、文学、信仰等方面。
2. 书法绘画交流宋元时期,书画名家们之间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跃。
宋代书画家贯休、米芾、文同等人为元代书画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李公麟、钱选等人又为宋代带去了极具影响的绘画艺术品。
3. 宗教文化交流宋元时期,伊斯兰教和西藏、宋朝的佛教信仰之间开展了密切的宗教文化交流。
由于菩萨传播思想的宽容性,佛教也对其他宗教敞开了和平的大门。
结论:宋元文化的异同与交流不仅是在文化意义上的交流,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区域性文化特色。
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不同代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借鉴,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同时也是开展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从中发掘文化的价值,继承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落实文化自信。
宋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宋元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以商业为基础的市民阶级的兴起,这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思想方面,宋元时期的政治理念主要集中在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的合法性上。
宋代的儒家思想主导了政治理念,强调君臣之间的道德信仰和忠诚。
同时,宋代科举制度的建立也进一步巩固了统治者的政治地位,成为统治者维护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此外,宋代还注重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司法的独立性,力图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其次,在经济思想方面,宋元时期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和商业为基础。
宋代的农业技术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商业方面,宋代的市场经济十分繁荣,商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思想上,宋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学家和商业思想家,如王安石、柳子厚等。
他们主张以财富创造和利益增长为导向,强调市场机制的重要性,提出了多种有效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为当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在文化方面,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化思想。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士大夫以文化修养和文人风范为标志。
在文化思想方面,宋代重视文化的独立性和自由性,注重个体的思想表达和学术研究。
其文化环境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并培养了众多的文化人才。
总的来说,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以商业为核心的市民阶级兴起,政治结构、经济活动和文化表现都受到了这一社会阶层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强调社会稳定和统治的合法性,经济思想主要着眼于财富创造和市场机制的发展,而文化思想则注重独立性和个体的自由表达。
这些思想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为宋元时期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3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一、程朱理学1.理学的创立(1)背景⎩⎪⎨⎪⎧①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②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③唐代中后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儒家的“道统”思想。
④北宋时期,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2)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3)代表⎩⎪⎨⎪⎧①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理论提供依据。
②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③张载:开创理学中的“气学”一派,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④“二程”: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
2.理学的成熟(1)标志: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概况类别内容 理气论 ①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③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修养论 ①教育要“慎思明辨,格物致知”;②“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③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社会政治理论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②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理学的成熟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论点:理学将封建伦理道德(天理)与人的个人欲望需求(人欲)对立起来,从封建伦理道德角度扼杀人性,儒学发展走向成熟。
(3)朱熹地位及影响①注解《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②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理学的发展——陆九渊开创心学(1)主张⎩⎪⎨⎪⎧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②主张“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③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2)影响及地位:心学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科技:宋代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北宋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2.文学(1)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可合乐歌唱,有词牌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北宋有婉约派词人柳永和豪放派词人苏轼,南宋有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和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2)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
代表作是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宋词的特点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核心论点:宋词娱乐性强,更加平民化、世俗化,促进了词的繁荣。
3.艺术(1)宋代书法艺术的代表是“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2)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主要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图解历史】 “理学”的含义核心观点: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体现,是儒学的思辨化和哲学化的体现。
【教材补遗】理学理学又名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解历史】1.宋明理学核心观点:宋明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更加强调伦理道德的核心地位。
2.古代中国科技核心观点:四大发明在中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说明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教育等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教材补遗】市民文学封建社会后期,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
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的社会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微点拓展】宋词繁荣的原因(1)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3)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易错点拨】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
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
【教材补遗】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
(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重点一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①、诚意、正心、修身②,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③。
张载在《西铭》中讲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思想政治史》【史料解读】史料中①②③同在一句话中,却反映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格物、致知”,二是“正心、修身”,三是“齐家、治国”。
所以在获取信息时不应单纯的依据句号或省略号分层,更应把握每一层的细节。
【问题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试答:【提示】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史论归纳】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文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理学的社会影响下表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史料解读】史料为表格性史料,主要反映了宋明理学对社会生活,特别是女性社会生活地位的影响。
【问题思考】据史料,指出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原因。
试答:【提示】宋代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流传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
【史论归纳】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在历史上,宋明理学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起到了积极作用,它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民族气节,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永恒的、广博的、深厚的精神价值,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来源;经过创新它可以融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一种德性品质和德性修养,应当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基础。
重点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宋元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史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 25 25 9 25 7 7 8 8史料二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史料三宋元时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达,在文化上呈现出高度繁荣的局面。
宋朝在治国方针上,贯穿着宽仁尚礼的精神,对于民间文化事业、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等方面未予过多干预。
因此,宋朝有着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在条件。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的表格数据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分布领域,从图上看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2)解读史料二要紧扣“与西方相比”的信息从而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的特点。
(3)解读史料三可以从宋代政治、经济、思想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理解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科技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史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综合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
试答:【提示】(1)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
(2)①政治环境及社会环境;②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③思想观念及统治者的科技教育文化政策;④对前代科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
【史论归纳】(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与影响①特点a.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b.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c.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d.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②地位: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