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为摆脱“速朽焦虑症”回归传统纸媒 套不住线上
- 格式:pdf
- 大小:128.73 KB
- 文档页数:1
湖北省宜昌市某校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
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
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
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
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
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
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
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
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近20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
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
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很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
二是从模仿到原创。
当时大部分内容,10部有9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
三是质量大幅提高。
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
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
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2019年初已翻译100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已翻译500多部。
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
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十)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俗的概念不断地由底层大众重新诠释,一个重要的内容即是抗拒雅的压抑。
“俗”意味着日常人间与烟火气息,意味着渺小而质朴的劳作、欢乐与苦难,意味着田野、厂房、穷乡僻壤或者边陲之地,这一切时刻提供“雅”中未曾有过的文化经验。
这些文化经验天真未凿,饱满而粗糙,单纯而简陋。
由于格格不入,“雅”代表的正统体系往往无视这些文化经验,或者冷漠地拒绝乃至严厉地驱逐它们。
“雅”的文学或者艺术程式成为一种无形的栅栏,这些文化经验及其背后的社会阶层无法完整地露面,甚至仿佛不存在。
因此,“俗”的反抗时常表现为无所顾忌的率直。
“雅”的陈陈相因时常形成僵硬的躯壳与自以为是的雕琢,形成纷繁、堆砌而纤弱的形式风格,这时,“俗”的率直是一种解毒剂。
“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俗”不再尊重“雅”维持的各种森严规范;这时,“俗”以开放的姿态重新接纳外部世界生机蓬勃的文化经验,并且与各种“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相互阐发。
②文化史上“俗”的反抗屡屡发生,现在的文学或者艺术形式保留了种种遗迹。
谚语、笑话、相声、快板书等相对短小的形式迄今仍然流传于底层大众中,充当简单的娱乐或者宣传。
另一些通俗文化成功地占领了中心位置,获得“雅”的收编和改造,甚至以经典的面目存留于世。
尽管如此,词、曲、章回小说等文体始终贮存了“俗”的记忆,这种意义上的“化俗为雅”是文人雅士心悦诚服的表现。
文学或者艺术形式的遗迹证明,“俗”始终是历史之中主动的积极能量。
③相对于“雅”的庄重与严肃,底层大众所热衷的“俗”往往隐含某种狂欢性质。
由于巴赫金的阐述,“狂欢节”概念业已成为理论史的一个著名范畴。
显然,巴赫金心目中的狂欢节是一种全民庆典,抹掉了游戏与生活的界限。
狂欢节没有舞台,“狂欢节不是艺术的戏剧演出形式,而似乎是生活本身现实的(但也是暂时的)形式,人们不只是表演这种形式,而是几乎实际上(在狂欢节期间)就那样生活”。
河北省秦皇岛市新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赡养上帝(节选)刘慈欣两万艘外星飞船又布满了地球的天空,在以后的两个月中,有大量的太空舱沿着垂向各大陆的太空电梯上上下下,接走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年多的二十亿上帝。
那些太空舱都是银色的球体,远远看去,像是一串串挂在蛛丝导轨上的晶莹露珠。
西岑村的上帝走的这天,全村的人都去送,所有的人对上帝都亲亲热热,让人想起一年前上帝来的那天,好像上帝前面受到的那些嫌弃和虐待与他们毫无关系似的。
村口停着两辆大客车,就是一年前送上帝来的那两辆,这一百来个上帝要被送到最近的太空电梯下垂点搭乘太空舱。
秋生一家都去送本家的上帝,一路上大家默默无语,快到村口时,上帝停下了,拄着拐杖对一家人鞠躬:“就送到这儿吧,谢谢你们这一年的收留和照顾,真的谢谢,不管飞到宇宙的哪个角落,我都会记住这个家的。
”他说着把那块球形的大手表摘下来,放到兵兵手里,“送给你啦。
”“那……你以后怎么同其他上帝联系呢?”兵兵问。
“都在飞船上,用不着这东西了。
”上帝笑着说。
“上帝爷子啊,”秋生爹一脸伤感地说,“你们那些船可都是破船了,住不了多久了,你们坐着它们能去哪儿呢?”上帝抚着胡子平静地说:“飞到哪儿算哪儿吧,太空无边无际,哪儿还不埋人呢?”玉莲突然哭出声儿来:“上帝爷子啊,我这人……也太不厚道了,把过日子攒起来的怨气全撒到您身上,真像秋生说的,一点良心都没了……”她把一个竹篮子递到上帝手中,“我一早煮了些鸡蛋,您拿着路上吃吧。
第21天精选模拟重组套卷(第三周)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曝.(pù)光后,我们无不痛心疾首,怒斥那些唯利是图、有恃.(shì)无恐的不法奸商,对尸位素餐的有关官员进行无情地鞭挞。
B.出于对甲骨书法的热爱,他们总想在当今篆.(zuàn)书书坛中另立门,把甲骨文列为与之并列的甲骨书法序列。
为此,他们大力鼓吹,到处游说.(shuì)。
C.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zhà)风云的人物莅校讲学,但是没有谁能像博闻强记的梁启超先生那样,在听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D.遇到这样一位谆.(zhūn)谆善诱的班主任,我的父母真该额首称庆了!还有谁能让我改变原先那副邋.(lā)遢的打扮,收拾好脏乱的房间,以一个阳光男孩出现在大家面前呢?【答案】C【解析】A项,“曝pù”改为“bào”;B项,“篆zuàn”改为“zhuàn ”;D项,“额首称庆”改为“额手称庆”。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身处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如何纾解应接不暇的物质焦虑、精神困惑?人生究竟应向何处去?灵魂又该在哪里安放?这些追本溯源..,在广袤的大自然....。
(乙)或许....的生活命题,事关一个人怎样安身立命里涵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学会体悟自然旨趣,是抵达内心安宁的一条通途。
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禅境,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然物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图景……生活中总会有某个时刻、某种场景,让人气定神闲。
(丙)苏东坡认为,人生赏心之乐事良多: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亲近自然的情趣,犹如清新洁净的空气,吐露..之中令人获取了力量。
黄金卷20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乏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4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
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
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
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
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
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
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叶怡萱《霍金:人工智能100年内取代人类》)材料二: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
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
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
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
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
欢迎下载编辑修改打印(精品资料)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冲刺训练(3)1.现代文阅读材料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修复师。
55岁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作已经39年了。
每天早八晚五,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十年如一日,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
人们尊崇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钦佩其所蕴含的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出神入化的技艺。
其实,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
后天的刻苦学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
自古而今,在工匠精神的光芒下,成就无数巨匠大师。
如在中国古代,就有鲁班、李春、李冰等,他们几乎全靠手工制作,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如果没有其儿时就从师学艺,没有汗水擦亮前路,没有坚持不懈地一直努力,当然就难以成就为一名巨匠之师。
像过去,一个学徒工,要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学上十多年才能出师。
此中之艰苦,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一种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懈的精神,学艺而成,青出于蓝,就很难做到。
即使到了当代,像瑞士的钟表工业,一些意大利的制鞋业,仍然在沿用手工工艺,就是因为机器的流水线上,很难达到工匠手艺之精致的程度。
像故宫钟表修复师,至今仍默默地坚守着这一古老行业,他们因此成了另类“网红”。
这其实正是人们对其于时光的静谧中不惧寂寞、无声坚守之工匠精神的推崇与尊敬。
当下时代,社会嬗变,人心浮躁,人们的脚步更为匆匆。
其实,这样的环境与心态下,我们更需要有时能静下来、慢一些,让步伐走得更稳些;在耐心中更多些深入思考,让我们的行动来得更为扎实、有力些。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慢”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在看似静无声息的环境里,其实正磨炼和生成着动若脱兔的飞跃;在看似无言而寂寥的坚守中,其实也正昭示着成功目标的一步步逼近……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在这种不惮于寂寞、不畏于静默、不躁于坚守中,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精神代代传承不息。
2023届高考语文考前抢分——现代文阅读“结合文本谈现象”所谓“结合文本谈现象”,完整的表达是“结合文本谈谈对某种生活现象的看法”,是指结合文本中所讲述观点或故事等来分析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
典型题如2021年新高考II卷的第5题: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
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这种类型的情景题具有探究性和创新性,主要是“主动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尝试用自已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立德树人”的理念,即“在鉴赏与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这类“结合文本谈现象”题属于半开放题型,处理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不能凭主观感觉或固有的生活经验,而需要从文中汲取“智慧”,不可脱离文本。
下面就以2023年南通一模的小说《信使》为例谈谈这类题的解答。
信使铁凝四月的下午,空气清透,雾霾不再。
街边的樱花忽然就盛开了,紫丁香也这里、那里喷放着苦而甜的团团香气。
【空气清透、雾霾消失、樱花盛开、丁香苦而甜,从嗅觉与视觉的角度描绘北京美丽的春天,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也隐喻陆婧经历沧桑后温暖而略带悲凉的心态。
】在一个嘈杂的路口,车遇红灯。
陆婧偏头看着窗外,眼光落在临街一间门脸不大的体育用品商店。
一个腿有残疾的女人从店里出来,弯腰从地上拎起两摞半人高的鞋盒。
陆婧瞬间认出了这张脸:李花开!【“瞬间认出”,即使三十年未见,陆婧对李花开也不会半点淡忘。
“李花开!”可见陆婧极其惊讶。
】陆婧想不到三十多年后李花开也来了北京。
她丈夫,那个叫起子的也来了吧?陆婧心里加重着“也”字的分量。
什么时候她的脚跛了?敢情也受过伤啊?“也”,她心里玩味着这个字。
【心理独白写出陆婧一连串疑问。
“也”字背后藏着陆婧自己人生经历,自己来了北京,自己受过伤,似乎与那个起子有关系。
“也"字,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十多年前,陆婧和李花开是大学同学,也是闺蜜。
2024年莆田市城厢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月7日,在世界泳联锦标赛跳水女子三米跳板决赛中,中国队组合()夺得冠军。
A.陈艺文/昌雅妮B.陈肖文/昌雅妮C.陈芸熙/昌雅妮D.陈艺文/赵雅妮【答案】:A2.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下列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①统一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②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③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④稳步推进西部地区户厕改造,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答案】:B3.近日,在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北留智镇德坡村外的风电机组安装工地上,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款重400余吨、11轴22个轮胎的()完成了首个风电机组的吊装作业。
A."巨无霸"XCA4000门座起重机B."巨无霸"XAC4000塔式起重机C."巨无霸"AXC4000门式起重机1/ 15D."巨无霸"XCA4000轮式起重机【答案】:D4.2023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3.44万亿元,比上年()。
A.降低1.1%B.增长1.25%C.增长1.08%D.增长1.1%【答案】:D5.2024年3月24日,总重量近37000吨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开始进行海上安装作业,这是亚洲首次在超过300米的海域进行固定式导管架安装作业,安装成功后将刷新作业水深、高度、重量等多项亚洲纪录。
A.“海基二号”B.“海基一号”C.“海导一号”D.“海导二号”【答案】:A6.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涨跌,都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
A.价值B.供给C.货币D.需求【答案】:A7.公文《关于2018年度某某学校进人计划的请示》的作者是:()。
A12
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责任编辑杨汶美术编辑陆轶文体
青年报记者郦亮
本报讯网络的快餐文化,让一部网络小说的生命周期短至3年,这让一些奔着创作经典去的网络写手因作品留不下来,而得了“速朽焦虑症”。
最近,一些传统文学杂志准备开始尝试发表网络小说,这让写手看到了通过回归线下而“留下来”的希望。
不过由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某些天生的格格不入,写手的回归之路注定坎坷。
速朽:网络小说生命周期难超3年好的书是可以传代的,网络文学呢?在写手“晟西”看来,今年结局的网络小说,如果明年还有人提起,那就很不错了。
“晟西”是几十万普通签约写手中的一位,每天认真更新着作品,努力与网友互动,但他总是无奈地发现,网友的眼睛总是向着前方,他们很少对一部作品心生留恋。
“我也希望我那些认真写出的作品能够留下来,但现在看来只能是速朽的。
”
“晟西”对记者说。
一部网络小说的生命周期究竟有多长?有人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如果一部网络小说不出“落地书”,也不改编成影视剧
或游戏,任其在网上自生自灭,那么
从更新结束到被人淡忘一般难以超
过3年。
而相比之下,一本正统的文学
书生命周期可能超过10年,甚至数十
年。
“网络小说的速朽有其必然
性。
”长期关注网络文学的评论人胡
进对青年报记者表示,
“因为网络文
化的一个特质就是快餐文化,在泥沙
俱下之下,即便是厚重的作品放到网
上也会显得轻飘。
”所以在“晟西”眼
里,网络固然是展示自己文学才华的
一个平台,但绝对不是可以成名成家
的地方,
“再好的作品也难以留下来,
很多写手都有‘速朽焦虑症’。
”
回归:写手回归线下之路坎坷
在目前的情况下,写手唯一可以
破解“速朽焦虑症”的就是回归线下
写作。
所以当几天前著名的《人民文
学》杂志宣布从明年起尝试发表网络
小说,一些写手对此很感兴趣。
《人民
文学》主编施战军直言不讳:当一些
网络写手有了“作家”的名号后,也
就产生了“让作品能够留下来”的意
识,杂志发表网络小说,其实也就是
冲着写手的这种意识而去。
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最近想向网
络汲取内容的文学期刊在增多,比如
《萌芽》有不少内容就直接来自于网
络。
本月,一些网络写手还和河南文
联合作创办了一本定期发行的《起
点・大神》杂志,由“白金级”写手
“天蚕土豆”担任主编,几个著名写
手从线上走到线下,在杂志上连载自
己的作品。
写手回归传统纸媒,摆脱“速朽
焦虑症”之心不可谓不迫切。
然而记
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网络小说和传
统小说创作形态的不同,写手的回归
之路很是坎坷崎岖。
以《人民文学》
而论,即便真要发表网络小说,大概
也只有几万字的篇幅,这充其量只能
是一部动辄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的
“摘要”。
唯一的办法就是写手顺应
纸媒要求,但习惯“无节制写作”的
他们,恐怕没法在几十万字中说好一
个故事。
这是困难的关键所在。
不过胡进依然认为,既然写手抱
定了想让作品“留下来”的信念,那就
必须做一次“痛苦的回归”——
—在保
留创作内核的前提下,对创作方式进
行改革,以求顺应文学经典的标准。
写手为摆脱“速朽焦虑症”回归传统纸媒
线下“壳”套不住线上“内核”
□张逸麟
变身春晚导演,冯小刚把自己比作进了御膳房的普通厨子。
确实,很难找出比这个更恰当的比喻。
材料还是宫里的,手艺却是民间的,这菜还没有上,光噱头就能让人攒足了口水。
正统御厨和普通厨子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
那就是御厨一般不上街,不买菜,不跟一般人唠嗑,可普通厨子不同,这不,冯导又跟大伙在微博上侃起了今年的“满汉全席”。
有严肃的网友问,春晚的灵魂是
啥,这30年春晚啥东西一直没变过。
冯
导答:中央电视台这五个字没变过。
有带刺的网友说,为了提高自己
的审美,我是从来不看春晚的。
但是
今年务必会看,请不要让我失望……
冯导回敬:为了不要降低你审美,我
劝你还是别看了。
一通海聊,冯导是高接低挡,得
心应手。
这一通聊可不是白聊,把春
晚所谓的格调拉低了,把真正的魅力
抬高了。
冯氏春晚,说要创新,但很难,毕竟
菜料还是那些,但若能做出自己的味道,
哪怕只是气味,也能让观众舒心一把。
冯导还开玩笑说,后年的春晚该
请周星驰,如果说冯导是做家常菜的
话,那星爷也许就是路边摊的。
可不
管是家常菜,还是路边摊,总比那一
成不变的宫里味更吸引人,这么老些
年,眼睛不疲劳,胃都疲劳了。
温柔一刀青年报记者张逸麟
本报讯“精灵王子”奥兰多・布
鲁姆与米兰达・可儿日前正式宣布离
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不过纽约时
间昨天,两人与小儿子弗林一起出现
在纽约中央公园,彼此其乐融融,丝
毫看不出两人已经离婚。
就在前一天晚上,米兰达首先回
到了纽约的公寓,5分钟后奥兰多也
出现在公寓前。
面对等候多时的粉
丝,奥兰多和颜悦色地与他们签名合
影。
这也是两人宣布离婚后的第一次
重聚,之前双方已经分居数月。
2011年小弗林诞生后,奥兰多就
变身超级奶爸,抱儿子遛弯成了他的
一大爱好,从洛杉矶到纽约,媒体常常
能拍到父子俩逛街、逛公园的照片。
如今虽然两人已经离婚,奥兰多
和米兰达似乎都不想因此对弗林造
成不好的影响,他们的离婚声明中也
提到,接下来会继续互相爱护和支
持,共同把弗林抚养好。
日前曾有一位娱乐网站的摄影
师问起奥兰多,在离婚后两人是否还
是朋友,对此奥兰多的回答是:
“我们
不是朋友……我们是一家人。
”
民间厨子
郭采洁主动扮丑
本报讯记者张楠在电影《小
时代》里,郭采洁出演“黑暗系”女
王——
—顾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而在《小时代》后,郭采洁将于11
月8日上映的青春喜剧爱情电影《意
外的恋爱时光》中,再度带来惊喜。
影片中,郭采洁颠覆出演都市
“轻熟女”王乐晴。
有意思的是,影片
先于《小时代》拍摄,但角色的“傲
娇”特性却和顾里神似,不过王乐晴
显然没有顾里那么“好命”。
戏中,除了白裙染上红渍、狼狈
落水湿身等违背女神形象的行为外,
郭采洁甚至还有主动扮丑打造“杨梅
仙子”街头卖艺的重口味桥段,让不
少看过影片的观众笑称,
“顾里也有
落难时。
”
张楚首开个唱
本报讯记者陈宏12月14日,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张楚上海演唱
会”将在上海大舞台举行。
虽然出道
20年,带来无数经典歌曲,但这次的
上海演唱会,将是张楚真正意义上的
第一场个人演唱会。
张楚这位被誉为“中国最具人文
气质歌手”的歌手曾一度隐匿歌坛。
这次上海演唱会的名字,就选取
了张楚经典中的经典,一首魔岩时期
的代表作,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此
外,
《姐姐》、
《爱情》、
《上苍保佑吃
饱饭的人民》、
《造飞机的工厂》这些
经典之作,也都将在此次的上海演唱
会上与歌迷分享。
李泉亮相滨江音乐秀
本报讯记者陈宏刚刚过去的周
末,音乐才子李泉、
“炸鸡女孩”阿肆、
英式摇滚乐队羽果等音乐人,齐聚陆家
嘴中心绿地,唱响2013浪漫滨江音乐
秀,给陆家嘴金融城的19万白领,带来
了一场独具风格的音乐与艺术盛典。
在两天的演出中,李泉的现身无疑
是最瞩目的焦点。
虽然当天的上海降温
了不少,不过属于李泉的温暖歌声,还
是让现场的歌迷们忘却了户外的微凉
天气。
由于音乐秀为了倡导绿色和公益
主题,选用环保材料办节,并以免费赠
票的形式宣扬公益,所以音乐节也得到
了陆家嘴多家部门的支持。
至上励合庆祝5周年
本报讯记者张楠日前,爱情
喜剧电影《打望》举行媒体探班。
总
制片人兼主演、
“80后美女导演”杨
紫婷、导演刘海和主演人气偶像天团
“至上励合”成员刘洲成、马雪阳、小
五大曝拍摄内幕。
当日正值“至上励
合”成立5周年的生日,片方星光国际
贴心送上惊喜庆祝环节,众多粉丝自
发来到拍摄现场送上对偶像的祝福。
媒体探班当天,
《打望》剧组正在
重庆某酒吧拍摄一场朋友聚会戏。
制
片人杨紫婷启用“至上励合”出演首
部电影,可见对他们的看重和信任。
星闻联播
离婚还是一家人
布鲁姆携前妻儿子逛公园
奥兰多和米兰达离婚后仍像一家人。
联系我们qnbty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