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第2框 自觉维护正义导学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节公平正义的守护知识点梳理一、坚守公平1、怎样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怎样实现或坚守公平)(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
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面对利益冲突,我们怎么做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怎么做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4、立法怎样坚守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5、司法怎样坚守公平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守护正义6、公民的基本德性正义感7、我们的共同心声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8、怎样守护正义?(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
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
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目标1.能较明确地了解“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及“自觉维护正义”的内涵,了解正义、正直与人格的关系;2.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探讨、思考、体悟,使学生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3. 感悟到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应有的优良品质,升华道德境界,践行伸X正义。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了解了“正义”的内涵、表现、作用及正义与公平的关系后,让学生进一步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感悟到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应有的优良品质,以升华道德境界,践行伸X正义,激发学生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而努力,为集体的正义而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的情感。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还处于逐步认识并付诸行动阶段,尤其对“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至关重要的问题也不甚清楚,所以这节课通过学生合作、探讨、体验、感悟等活动学会做正直的人、做自觉维护正义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重点难点1.能较明确地了解“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及“自觉维护正义”的内涵。
(重点)2.正义、正直与人格的关系。
(难点)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引学请同学们,请大家大声朗读《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那么,什么是正义?哪些行为是正义行为?哪些行为是非正义行为?我们该如何自觉维护正义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自觉维护正义》•明确:正义: 就是公正合理的、符合人民利益的道理。
•正义行为: 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非正义行为: 阻碍--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如何才能让人们选择正义行为,而不做非正义行为呢?•明确:要靠制度-规则-程序•规X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们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行为.(医院的规则\学校的规则\交通的规则等)•这些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制定的,而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是为维护正义而制定的。
《自觉维护正义》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第二课时“自觉维护正义”二、课标要求:“知道正义要求个人都要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与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明确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
(二)能力目标:具有分辨正义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做有正义感的人,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积极主动地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难点:做有正义感的人。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师生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流程:激趣导入:出示相关的图片和内容(幻灯片)图片1:2008年4月7日,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残疾人火炬手金晶毫不畏惧,用她那残弱的身体护卫火炬的行为。
图片2:512汶川地震时,都江堰一中的教师范美忠(范跑跑),在地震来临之时,没有组织学生撤退,而是自己首先逃跑的行为。
图片3:512汶川地震中,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在地震的废墟中救出两名同学的行为。
图片4:512地震发生后,都江堰市内大多数居民住房都受到了破坏,无人居住,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偷盗财物而被抓的行为。
各抒己见:1、分辨上述行为哪些属于正义行为?哪些属于非正义行为?2、选取图片1和图片4的内容,由学生分角色现场表演,说一说此刻的内心感受。
(可从表演者和观看者两个不同角度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真实的社会事件中,从体验式的情境活动中,理解哪些行为是正义的行为、哪些是非正义的行为,帮助学生增强分辨能力,树立是非观念,正确对待和区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行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课堂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第2课时自觉维护正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懂得正义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义感;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习惯;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巧为的践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重点难点】重点: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作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点拨:一、学生对照书本梳理知识点;二、师生共同核对知识点;三、学生快速读记知识点。
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维护正义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非正义行为,会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以学生学习过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教材。
说出你生活中正义的事和人,他们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学习一、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1.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2.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3.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当你选择消极的态度,无疑会助长__非正义行为__的扩散,最终损害的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
二、做有正义感的人4.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__赞赏和崇敬__之情,对正义充满__向往之情__,乐于把对正义的崇敬之情付诸行动。
5.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当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__见义勇为__、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6.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__见义勇为__的精神,又要做到__见义巧为__,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自觉维护正义【学习目标】1、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培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2、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不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行为。
自觉认识到应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讨论校园和班集体中存在的一些遵守规则和程序的行为表现。
认识到维护正义要从“小我”到“大我”,从自我到社会,从而不断生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3、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
【学习重点】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自主学习】:1、对待不公平的正确做法有哪些?2、为什么说只有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3、怎样维护社会公平?【合作探究】:暑假的一天,小宇和爸爸一起到当律师的舅舅家作客。
在饭桌上,舅舅给他们讲了一件事情。
前不久,舅舅出差途经开封,顺便游玩了包公祠。
在包公祠的门口,他遇见一群人正和包公祠的工作人员争吵,经打听,原来他们在村里受了冤屈,多方反映,没有得到满意答案,便千里迢迢来到包公祠,想请包青天替他们做主。
事情还未说完,小宇叫了起来:“咦?他们怎么去找一个古代的人给他们做主?”(1)现代人去找包公,表明包公象征什么?(2)现代人去找包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还存在着什么问题?(3)材料中村民的做法能解决问题吗?若不能,请你替他们想个好办法。
【达标检测】:1、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A.全体社会成员的 B.未成年人的 C.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 D.成年人的2、我们做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①对非正义的事情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②对非正义行为要以死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③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④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些非正义的行为,对此我们应该这样来认识( )A、这些非正义行为我一个人也改变不了,就随它去吧B、如果这些非正义行为发生在我身上就奋起抗争,否则就保持沉默C、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对这些非正义的行为我们要采取正当方式,奋起抗争D、无论哪个社会都有非正义,这很正常4、八年级学生小刚在路上看到一持刀歹徒正在作案。
自觉维护正义
【学习目标】
1、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培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2、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不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行为。
自觉认识到应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讨论校园和班集体中存在的一些遵守规则和程序的行为表现。
认识到维护正义要从“小我”到“大我”,从自我到社会,从而不断生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3、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
【学习重点】
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自主学习】:
1、对待不公平的正确做法有哪些?
2、为什么说只有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3、怎样维护社会公平?
【合作探究】:
暑假的一天,小宇和爸爸一起到当律师的舅舅家作客。
在饭桌上,舅舅给他们讲了一件事情。
前不久,舅舅出差途经开封,顺便游玩了包公祠。
在包公祠的门口,他遇见一群人正和包公祠的工作人员争吵,经打听,原来他们在村里受了冤屈,多方反映,没有得到满意答案,便千里迢迢来到包公祠,想请包青天替他们做主。
事情还未说完,小宇叫了起来:“咦?他们怎么去找一个古代的人给他们做主?”
(1)现代人去找包公,表明包公象征什么?
(2)现代人去找包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3)材料中村民的做法能解决问题吗?若不能,请你替他们想个好办法。
【达标检测】:
1、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
A.全体社会成员的 B.未成年人的 C.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 D.成年人的
2、我们做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
①对非正义的事情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②对非正义行为要以死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③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④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些非正义的行为,对此我们应该这样来认识( )
A、这些非正义行为我一个人也改变不了,就随它去吧
B、如果这些非正义行为发生在我身上就奋起抗争,否则就保持沉默
C、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对这些非正义的行为我们要采取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D、无论哪个社会都有非正义,这很正常
4、八年级学生小刚在路上看到一持刀歹徒正在作案。
这时小刚应该()
A、当做没看见,悄悄地走开
B、立即扑上去,同歹徒展开搏斗
C、大声呼喊并迅速报警
D、回家后告诉父母
5、2006年4月20日,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文明办、市综治办和解放日报等联合主办的《百姓英雄──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展》,在上海公安博物馆展出,120块展板集中展示了10年来申城2 500多名百姓英雄的突出事迹。
当残暴的凶手用尖刀顶着男孩的脖子,向家长勒索钱财时,黄浦区居民董恩海临危不惧,刀下救出幼童;当狡猾的盗贼在邻家行窃时,南汇区农民唐益民奋不顾身从楼上跳下擒捉;当凶恶的歹徒抢劫出租车时,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吴新田勇敢地冲了上去……一个个瞬间的壮举在此定格,化作一曲曲永恒的赞歌!
(1)上述英雄事迹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精神?
(2)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文明办、市综治办和解放日报等为什么要联合主办《百姓英雄──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展》?
(3)青少年应如何向英雄人物学习?
6、材料一:某中学学工处为教育学生,在没有经过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曝光了本校学生的违纪镜头。
虽然他们的脸上都打了“马赛克”.但熟悉的人都知道他们是谁。
这时一阵阵嘘声和笑声从班级里爆发出来,其他班级的哄笑声也传了过来……材料二:漫画两幅
(1)上述材料中,青少年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 (4分)
(2)上述材料表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非正义的行为。
面对这些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6分)(3)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分)
第2课时参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1)正义。
(2)不公正的问题。
(3)不能。
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要采用正当的有效的方式去解决,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找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向人民法院起诉等,而不应采用这种无效的做法。
四、达标检测
1、 A
2、 C
3、 C
4、 C
5、(1)正义感,为人正直,无私无畏,见义勇为等。
(2)因为宣传这种行为可以维护社会的正义,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
(3)我们要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6、(1)隐私权、名誉权、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等、
(2)我们该该自觉维护正义。
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当然,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3)①我们应该认真学法、自觉守法,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②我们要增强公平意识,祟尚公平,自觉维护社会公平;③我们应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提高辨别正义与非正义行为的能力,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正义。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