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陵山区香菇菌种保藏试验初报
- 格式:pdf
- 大小:461.33 KB
- 文档页数:3
科普惠农【科普惠农科普动态KE PU DONG TAI江西省气象局与江西省科协携手推进“科普中国”落地应用(特约记者吴锺昊)为充分发挥气象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江西省气象台在第58个世界气象日签署了科普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整合、挖掘江西气象科普平台潜力,打造科普联盟,共同推进“科普中国”落地应用。
据介绍,“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打造的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江西省气象台与江西省科协签订协议后,将把“科普中国”网络平台链入“江西气象网”门户网站。
同时推广微信公众号“科普江西”、客户端“科普中国”APP,实现双方信息共享,资源互补。
此外,全省2万余名气象信息员将被纳入江西科协科普宣传员队伍管理,同时承担“科普中国”传播使者职能。
K重庆市科协调研北碚区西山坪果蔬协会(重庆市科协石金熹)近日,市科协科普部林君明部长一行来到北碚区西山坪果蔬协会围绕“科技与乡村振兴”主题开展调研。
调研中,林部长与珍稀苗木基地、有机蔬菜基地、生态梨园、生态水果基地和有机葡萄基地等协会会员座谈,了解各个基地当前的发展状况、遇到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及方向,肯定了各个基地当前的成果,表示会在技术上对其提供需要的帮助,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表示肯定和支持。
之后又参观了张飞古道和苓茏园,对西山坪果蔬协会开展农旅结合、农耕文化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赞扬其充分发挥该地区的生态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同步发展,相较于去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通过调研发现,科学技术知识在农村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各个基地运用相关知识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又注重环境保护,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了真正的绿色发展。
K 永川区食用菌种植基地试种羊肚菌喜获成功(永川区科协周舟)近日,永川区食用菌种植基地传来喜讯,该基地试种的羊肚菌喜获成功。
武陵山区桑葚酿酒酵母菌种筛选研究王杰利;潘丽梅;王殿东;戴玄【摘要】采用成熟的武陵山桑葚为原料,对其自然发酵液中的酵母菌进行筛选鉴定,经过初筛、复筛,得到4株起酵快、有明显酒香的优良的酵母菌.通过形态观察与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分别是红酵母属(Rhodotomla)中的胶红酵母(Rhodotomla mucilaginosa)、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ua spora)中的酒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 spora vineae)、假丝酵母属(Candida)中的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酵母属(Saccharomyces)中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并对这4种酵母菌进行了生长特性、残糖量、乙醇产量进行研究,为将来利用所筛选的酵母菌取代普通市售的葡萄酒酵母在桑葚酿酒工艺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4(033)007【总页数】6页(P72-77)【关键词】武陵山;桑葚酵母;筛选;鉴定【作者】王杰利;潘丽梅;王殿东;戴玄【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91桑葚酒是桑葚深加工产品的一种,根据其生产工艺的不同,桑葚酒大体上可以分为发酵酒和配制酒两种。
目前,在我国研究和生产中发展较快的是发酵酒[1]。
发酵型桑葚酒是以成熟桑葚为原料,经酒精发酵而成的果酒。
在桑葚酒的研制过程中,对发酵菌种、发酵工艺和复合果酒[2]等的研究很多,为桑葚酒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3-4]。
但是,研究还局限在实验室阶段,真正转入工业化生产尚需进一步研究。
桑葚发酵果酒的酿造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和所用酵母的特性有关,不同酵母菌株的发酵速率、产酒精能力和对发酵环境的适应性不同,所得酒的质量和风味也不同。
重庆武陵山区野生羊肚菌的分子鉴定研究王正春;蒋海艳;杨笑笑;王晗;李月文;周恺;李继晖【期刊名称】《西部林业科学》【年(卷),期】2012(41)2【摘要】A study has been made on the mycelia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Wuling Mountain in Chongqing. Based on observation by the morphological and microscopic, the preliminary result shows that can be considered as Morch-ellaceae. With further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basis of ITS sequenc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DNA - ITS size of mycelial samples from PCR amplification is 1 200 bp. With the comparison of BLAST, the mycelial samples are 100% similar to Morchella crassipes. Thus the Morchella were classified as Morchella crassipes (Vent. ) Pers.%对采自重庆武陵山区的野生羊肚菌分离、纯化后得到菌丝样品,通过对菌丝形态和微观进行观察,初步判定为羊肚菌科的1个种,进一步的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丝样品进行PCR扩增所得rDNA-ITS区段大小约为1200 bp,经过BLAST比对,该菌丝样品与Morchella crassipes具有100%的相似性,为粗腿羊肚菌.【总页数】4页(P102-105)【作者】王正春;蒋海艳;杨笑笑;王晗;李月文;周恺;李继晖【作者单位】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重庆市彭水县林业科技推广站,重庆409600;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重庆市彭水县林业科技推广站,重庆409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相关文献】1.粗柄羊肚菌分子鉴定及羊肚菌属真菌系统发育分析 [J], 何培新;刘伟2.武陵山区彭水羊肚菌菌丝分离及纯化培养研究 [J], 王正春;蒋海艳;李月文;李在军;李继晖;曾小英;吕圣富3.秦岭东段流岭山区羊肚菌的分子鉴定 [J], 和晓娜;李峻志;李书兰;戴璐;杨章民4.采自甘南州的21株野生羊肚菌的分子学鉴定 [J], 杨琴;王三喜;王海峰;冶晓燕5.武陵山区"油菜+羊肚菌"套作模式关键技术研究 [J], 翁天均;龚素华;雷京友;刘苗;聂明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秀珍菇工厂化栽培的优势品种及配方筛选
饶火火;王维涛;潘漳友
【期刊名称】《中国食用菌》
【年(卷),期】2024(43)2
【摘要】为筛选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秀珍菇品种与栽培配方,在工厂化生产条件下以3个常用配方栽培经组织分离获得的商品性状较好的3个秀珍菇品种纯菌种,进行出菇试验。
结果表明,秀珍菇品种“秀E”和配方2(玉米芯22%、甘蔗渣10%、细锯末18%、棉籽壳20%、麸皮20%、玉米粉3%、豆粕5%、碳酸钙1%、氧化钙1%,含水量63%)为最优组合,单位产量达0.345 kg/袋,A级菇占比最高,且出菇管理较简便。
此外,配方2栽培秀珍菇品种“秀98”的单位产量也可达0.335 kg/袋,A级菇占比高,二者无显著差异,均达到目前工厂化生产的预期要求。
【总页数】5页(P58-61)
【作者】饶火火;王维涛;潘漳友
【作者单位】龙岩市土壤肥料技术站;龙岩市浚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
【相关文献】
1.秀珍菇高温品种筛选及栽培配方优化
2.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秀珍菇菌株筛选与评价
3.秀珍菇工厂化栽培品种与菌种剂型筛选试验初报
4.秀珍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配方优化研究
5.秀珍菇工厂化栽培的配方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市苦荞品种比较试验
彭艳;周见;唐鑫;谭杨国;吴朝龙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24()6
【摘要】为了解决重庆市苦荞品种产量低、籽粒小、退化严重等问题,于2021—2022年连续两年对9个苦荞品种进行物候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K1206两年平均生育期为72 d,为晚熟品种;在两年试验中产量分别为
1834.20、2125.65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九江苦荞增产16.45%、23.13%,平均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抗倒性较好,两年倒伏率分别为10%、5%,适应性较强。
因此,K1206可在重庆市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彭艳;周见;唐鑫;谭杨国;吴朝龙
【作者单位】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武陵山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9
【相关文献】
1.全膜覆土穴播条件下苦荞品种比较试验
2.基于连续12年国家苦荞区域试验的中国苦荞品种选育现状分析
3.2019年环县苦荞品种比较试验
4.乌蒙镇不同品种苦荞比较试验
5.凉山州苦荞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陵山区桑葚酿酒酵母菌种筛选研究王杰利;潘丽梅;王殿东;戴玄【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4(033)007【摘要】采用成熟的武陵山桑葚为原料,对其自然发酵液中的酵母菌进行筛选鉴定,经过初筛、复筛,得到4株起酵快、有明显酒香的优良的酵母菌.通过形态观察与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分别是红酵母属(Rhodotomla)中的胶红酵母(Rhodotomla mucilaginosa)、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ua spora)中的酒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 spora vineae)、假丝酵母属(Candida)中的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酵母属(Saccharomyces)中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并对这4种酵母菌进行了生长特性、残糖量、乙醇产量进行研究,为将来利用所筛选的酵母菌取代普通市售的葡萄酒酵母在桑葚酿酒工艺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总页数】6页(P72-77)【作者】王杰利;潘丽梅;王殿东;戴玄【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91【相关文献】1.桑葚酒酿造菌种筛选的研究 [J], 史清龙;樊明涛;马兆瑞2.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居民体质动态研究——以湖北省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为例 [J], 万利3.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的实践 [J], 张玉强;李祥4.桑葚果园中酿酒酵母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J], 章之柱;尹金彦;孟洋;陈莉;卢红梅5.桑葚酒用非酿酒酵母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J], 边名鸿;许强;周阳子;王灵香;李蓉;程鑫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蘑菇的培育过程及方法。
2. 掌握蘑菇生长所需的条件。
3. 通过实验,观察蘑菇的生长状况,了解其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棉籽、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稻草等。
2. 实验设备:培养箱、温度计、湿度计、喷雾器、刀片、剪刀、塑料袋、灭菌锅、接种针等。
三、实验方法1. 培养料配制(1)棉籽、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稻草等材料按比例混合,比例分别为:棉籽80%,玉米芯18%,木屑2%,草粉2%,莲子壳2%,稻草2%。
(2)将混合好的材料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发酵处理,发酵温度控制在28℃左右,发酵时间约为7天。
(3)发酵完成后,将培养料取出,用刀片将大块培养料切成小块,便于接种。
2. 菌种接种(1)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采用常压土蒸锅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8-10小时。
(2)灭菌完成后,待培养料冷却至室温,用接种针将菌种接种到培养料中。
(3)接种后,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内,密封,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3. 蘑菇生长观察(1)观察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保持温度在15-25℃,湿度在85%-95%。
(2)定期观察蘑菇的生长状况,记录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等过程。
(3)观察蘑菇的色泽、形态、气味等特征,判断蘑菇的品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丝生长接种后3天内,菌丝开始生长,菌丝呈白色,逐渐蔓延至整个培养料。
2. 子实体形成菌丝生长7天后,开始出现子实体,子实体呈白色,逐渐变为浅黄色。
3. 蘑菇品质观察蘑菇的色泽、形态、气味等特征,符合正常蘑菇的品质。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蘑菇的培育方法及生长规律。
2. 蘑菇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本实验中温度控制在15-25℃,湿度控制在85%-95%,符合蘑菇生长需求。
3. 在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培养料的发酵、灭菌、接种等环节,以保证蘑菇的品质。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箱内温度、湿度的控制,以保证蘑菇的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