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告心理学教学大纲

广告心理学教学大纲

广告心理学教学大纲
广告心理学教学大纲

《广告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广告心理学》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广告心理学课程力求紧密联系广告实际,反映国内外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是心理学与广告学的融合,对学生系统地讲授广告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学习广告专业其他广告专业的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广告活动中受众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广告策略,对广告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增强分析解决企业市场运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

1.基本内容

(1)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2)广告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广告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了解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以及清楚其发展的阶段;

(2)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3.重点、难点

(1)重点: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2)难点: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

1.基本内容

(1)广告表现的心理原则;

(2)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和方法;

(3)广告的视知觉原理及运用;

(4)影响广告语言感知的因素;

(5)影响广告语言理解的因素;

(6)提高广告信息记忆效果的基本方法。

2.基本要求

(1)了解广告表现的心理原则;

(2)掌握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广告的视知觉原理及运用;

(4)理解影响广告语言感知的因素;

(5)理解影响广告语言理解的因素;

(6)掌握提高广告信息记忆效果的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

(1)重点:①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和方法;

②广告的视知觉原理及运用;

(2)难点:①广告受众对广告的理解过程;

②提高广告信息记忆效果的基本方法。(三)广告说服的心理机制

1.基本内容

(1)态度

(2)广告的说服机制

(3)广告的说服技巧

2.基本要求

(1)理解态度的含义及特征;

(2)掌握广告的说服机制、及技巧。

3.重点、难点

(1)重点:态度的基本知识;

(2)难点:①广告说服机制的理论模式;

②广告说服机制及策略。

(四)广告说服的心理策略

1.基本内容

(1)比较;

(2)双面论证;

(3)幽默;

(4)恐惧诉求;

(5)性诉求;

(6)潜意识诉求;

(7)情感及理性诉求。

2.基本要求

(1)掌握一些基本的也是常用的说服方法;

(2)掌握广告说服心理机制在实践中的运用。

3.重点、难点

(1)重点:广告中常用的说服方法;

(2)难点:广告说服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五)广告策略的心理基础

1.基本内容

(1)各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

(2)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各种商品的购买心理。

2.基本要求

(1)了解各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

(2)掌握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各种商品的购买心理。

3.重点、难点

(1)重点:各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

(2)难点:①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②各种商品的购买心理。

(六)广告策划的心理依据和方法

1.基本内容

(1)确定广告目标的心理依据;

(2)广告诉求决策的心理依据。

2.基本要求

(1)了解在制定广告目标时应遵循的心理依据(2)掌握在广告中采用诉求决策的心理依据

3.重点、难点

(1)重点:广告目标和心理效应;

(2)难点:①品牌与品牌资产;

②影响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因素。

(七)媒体策划心理

1.基本内容

(1)四大广告媒体的比较;

(2)主要广告媒体的接触心态;

(3)媒体中广告的位置效应;

(4)广告媒体的心理特征;

(5)重复次数与效果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了解广告媒体的心理特征;

(2)掌握四大广告媒体的特性;

(3)掌握主要广告媒体的接触心态、媒体中广告的位置效应。

3.重点、难点

(1)重点:①四大广告媒体的比较;

②主要广告媒体的接触心态;

(2)难点:①广告媒体的心理特征;

②重复次数与效果的关系为。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学

学时分配

讲授习题课上机实验

第一章绪论 4 4

第二章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10 10

第三章广告说服的心理机制 6 6

第四章广告说服的心理策略 2 2

第五章广告策略的心理基础 4 4

第六章广告策划的心理依据和方法 4 4

第七章媒体策划心理 2 2

合计32 32

四、使用说明

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广告心理学》作为广告的基础科学,与诸多课程相关,是属于广告入门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广告学、广告策划与创意等理论课程之前的基础课程。因此课程的安排应放在学习其它专业理论课程之前进行。

2.教学建议

建议授课教师采用多媒体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触类旁通。

3.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

[1]广告学教程,黄合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2)参考书目

[1] 广告心理学,余小梅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4.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以闭卷为主,结合平时形成性考核综合评价。

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

广告心理学期末重点doc资料

1.3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6】 一、调查法调查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采用该方法要求预先拟好调查问题(或问卷),然后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受调查者表达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和意见,常用于广告心理研究中,探讨人们对广告活动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广告效果。早在1917 年盖勒斯就用其研究 广告对人们购买特殊品牌的影响。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方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的方法,其中有研究者控制的因素称为自变量或独立变量,研究者改变控制变量测得的心理 活动和行为称为因变量或依存变量。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探讨广告传播心理机制、揭示广告活动心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三、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一种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的方法。在广告心理学研究中,它经常被用于广告活动心理策略运用以及民族心理差异的研究。 2.1 各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P17】 一、年龄差异二、性别差异三、经济收入差异 (一)高收入者消费特点(高消费) 1、逐名心理; 2、攀比心理; 3、冒险心理; 4、享乐心理 (二)中等收入者消费特点中等收入者的经济收入大多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他们的经济收入除了满足维持一般 生活水平的需要之外,还有一定的富余,所以他们以合理消费为特征,其在购买时: 1、注重产品的用途;中等收入者的购买活动一般是在一定现实需要的驱使下进行的。 他们对产品的第一要求是具备适合他们需要的某种用途; 2、品牌或产品的象征意义,每一个人都有自尊或自我显示的需要,当人们具备一定条 件时,就会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中等收入者由于收入有限,在商品选择时,会更加关心产品和品牌的象征意义。 (三)低收入者 1、讲究节约; 2、怕冒风险 四、文化程度差异 (一)媒体接触 1、文化程度高低对接触报纸比例的影响很大,但对接触广播电视的影响相对较小; 2、文化程度越高,对时事新闻的兴趣越浓,文化程度越低,对消遣娱乐方面的内容越 感兴趣。 (二)对产品的要求 1、文化程度高的人,目光比较远大,着眼于未来,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2、文化程度高的消费者喜欢格调和品质高、耐久性好的产品。 (三)接受劝导 文化程度愈高的人,逻辑思维能力越强,接受观点时往往要经过自己的知识经验论证,文化水平低的人往往容易不加批判接受别人的观点。

广告心理学重点内容

广告心理学重点内容 广告传播的主体:广告人和广告受众 广告的定义:广告是由一个广告主在付费的条件下,对一项产品,一个观念或一个服务所进行的传播活动 商业广告的基本特征 1、它是通过一定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2、广告传播的中心目的是有效的影响广告对象的心理 3、广告有明确的广告主 广告主通常指付钱来宣传一项产品,一个观念或一项服务的机构或个人 广告受众是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的概念,指那些接收到广告信息的人 在各个工作流程中,要想使广告被广告对象接受,从而达到广告的中心目的,要抓住两个关键的环节 1、广告要说什么 2、广告要怎么说 广告人:广告人应当是广告行业中优秀杰出的专业人才 指在广告代理公司从事经营运作设计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能力:标志着个体在完成某种活动时潜在的可能性的特征 认识过程(如感觉直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 觉醒状态(如注意) 非觉醒状态(如睡眠催眠) 在心里过程中,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他们共同存在于同一心里过程之中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如何发生?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时由购买需要开始的,这种需要是由消费者的内因或外界诱因来激起的,之后消费者会经过收集信息,筛选,确定商品发生购买行为。在这个过程的每一步中,广告都会影响消费者。在使用商品后,消费者会做出评价,从而完成这一次购买行为并进入下一次购买行为。 广告是如火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的?

1、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感觉器官,发生感知觉,如果被注意到了并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会 进一步产生对它有目的的认识活动。 2、伴随着认识活动消费者会对广告或宣传的商品产生各种情绪情感体验,有积极的也有消 极的,,如果广告满足了消费者的主导需求,并诱发了它的购买动机,则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主导需要,则可能产生消极情绪。 3、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可以确立对广告与所宣传商品的态度,然后对是否购买此商品作出 决策,按照决策发动或抑制购买行为。 广告的心理功能 1、传递沟通功能 2、诱发或满足需要的功能 3、影响态度的功能 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为心理过程提供一种背景状态 有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注意呗称作有意注意 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无意注意 广告的艺术性要保持这样两点,第一要事广告对象看得懂,第二要让广告对象喜欢看。 蔡戈尼克效应? 由于某些问题尚未解决而产生的事欲望满足的迫切需求,是人们对这种为完成的事发生持续的兴趣而一直记住它,直到最终解决。 感觉概念? 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心理学家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而广告受众接受广告主要是外部感觉,它包括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味觉嗅觉等。其中某一种感觉器官只对某一种特定的刺激反映。 知觉概念? 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感受器官对十一刺激的感受能力,主要指感受器官对相对应的适宜刺激产生的感觉。感受性是一个心理量,它说明公告受众的主观感觉水平和感觉差异,指感觉能力的高低。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阈限。相对于绝对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称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是人能够觉察到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差别的最小差异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联觉得概念? 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又称为通感。 整体性的概念? 整体性指当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到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依据以往的经验,而直到它的其他属性和特征,从而整体的知觉它。举例:通过视觉获得苹果的外观信息,它引起下一级图式的活动,关于它的形状与颜色,由于头脑中具备其上一级的图式,即苹果这一概念,于是苹果这一概念的图式被激活,又进一步激活苹果下一级的图式,如味道,构造等。这种知觉的整体性十分依赖于旧有的图式的水平,则无法认知。以前从未吃过与见过的苹果的人,不可能仅凭看一眼苹果就完整准确的判断它。因而广告中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广告受众熟知的图式去激活它。 知觉整体性原则?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点知识梳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篷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由此类也”。 (6)朱熹,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须》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 (7)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著《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并提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

自学考试《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各章知识点.doc

焦作市金软电子科贸有限公司章程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生产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双方共同出资设立焦作市金软电子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章公司名称和住所 第一条公司名称:焦作市金软电子科贸有限公司 第二条公司住所:焦作市解放区光源商厦 第二章公司经营范围 第三条公司经营范围:计算机软硬件,耗材及配件,通讯器材,音乐器材,电器,机电设备及配件,办公机具,电子产品,五金,耐火材料。 第三章公司注册资本 第四条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万元 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必须召开股东会并由全体股东通过并作出决议。公司减少注册资本,还应当自作出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应依法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章股东的名称、出资方式、出资额 第五条股东的姓名、出资方式及出资额如下: 股东姓名出资方式资额 程克岩现金人民币25.5万元

刘俊亭现金人民币12.5万元 鲍海军现金人民币12万元 第六条公司成立后,应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 第五章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股东享有如下权利: (1)参加或推选代表参加股东会并根据其出资份额享有表决权; (2)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3)选举和被选举为执行董事或监事; (4)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获取股利并转让; (5)优先购买其他股东转让的出资; (6)优先购买公司新增的注册资本; (7)公司终止后,依法分得公司的剩余财产; (8)有权查阅股东会会议记录和公司财务报告; 第八条股东承担以下义务: (1)遵守公司章程; (2)按期缴纳所认缴的出资; (3)依其所认缴的出资额承担公司的债务; (4)在公司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后,股东不得抽回投资; 第六章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 第九条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出资。 第十条股东转让出资由股东会讨论通过。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 第十一条股东依法转让其出资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名称、住所以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

广告心理学题库(送给自考同学)心得

2011广告心理学题库 1.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的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这种方法叫实验法。 2.注意的过滤器说的观点:一种称为过滤器的注意理论认为,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3.注意在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作用: (1)集中指向特定对象 (2)保持作用 (3)某种调节与监督作用 4.吸引力是广告成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5.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6.注意的一般动机:具有某些特性的信息更易支配着大众的注意。这些特性是信息的有用性、支持性、刺激性、趣味性(娱乐性) 7.适应水平理论: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与适应的基础水平有关,或者说,对刺激作判断时会有一个参照点。该参照点受 (1)注意集中的焦点刺激 (2)背景刺激 (3)有机体的内部活动 8.刺激的因素涉及刺激的许多纬度如大小与强度、新颖性、颜色、位置、变化与活动、形状等。 9.定向活动:鉴于始发的悬念广告信息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就形成了一种动机,趋向于对该系列的下一次广告。这就是所说的定向活动。 10.感觉:当她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大脑中对特定对象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就是感觉。 11.泛化:当受试者学会对某个刺激作特定反应时,这种反应不仅可以由原有的刺激所引起,而且还可以由类似的刺激所引起。这种现象称作条件反射的泛化。12.分化:条件反射的泛化,指的是学习者对不同的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而条件反射的分化,则是对不同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13.广告重复的积极作用: (1)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可以通过不断重复该商标商品的广告逐渐形成,只要该商品的特性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在大众不太熟悉商品的场合下,比如一个新产品的出台,频率高的广告不仅强化大众对它的学习过程,而且高频率本身就可能成为该商标的一个优势指标(3)对于著名的品牌,广告的重复作用主要是防御性的,即旨在巩固消费大众已经建立了的重复购买习惯即认牌购买 14.广告重复的消极作用: (1)过度重复鉴于没有新内容而导致厌倦的产生。 (2)随着重复次数继续增加以至于把认知活动转移到其他的无关信息。其结果难以产生态度改变,甚至导致消极态度。

教育学知识点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综合复习第一章 第一章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1、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 12、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3、古代学校教育的共同特征是: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14、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现代学校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完善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国家建立公有制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与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掌心化社会中的终身教育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5、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①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②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入仓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③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④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⑤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增长率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16、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1. 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2.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礼〉〈书〉〈诗〉〈乐〉〈易〉〈春秋〉。3.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17、简述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第一章绪论 在这开门见山的第一章,按照惯例,我们将简要地介绍一下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分析广告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回顾广告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广告活动是广告人组织、策划的,广告作品是广告人制作设计出来的。广告人策划的广告活动、设计的广告作品,目的是要对消费者的思想、情感、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但是,消费者受到广告的影响及其程度因广告活动不同而异。柯达胶卷系列电视广告的幽默和人情味让人久久难以忘怀,万宝路广告气势磅礴的场面虽然过去了许多年,却仍然历历在目。恒源祥广告那“发羊财”、“羊羊羊”烦人的叫声还在耳边,而类似恒源祥的产品广告,叫声虽然同样烦人,却早已烟消雾散。20世纪90年代铺天盖地的“脑黄金”葬送的史玉柱以及他的“巨人”帝国,而今铺天盖地的“脑白金”却又奇迹般地救活了史玉柱。也就是说,有的广告活动对人产生了深刻的正面影响,有的影响不大,有的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有的广告只对人的认识产生影响,有的广告只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有的广告却对人的认识、情感和语言都产生了影响。广告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程度是大还是小,都与广告活动的组织策划水平、广告设计制作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使广告产生预期的影响力,这就需要对广告活动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实质作深入的探讨。广告心理学就是探索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学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广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广告主期望达到的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实质上就是要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影响,希望消费者看了广告之后能够采取了购买行动。但是,如果消费者接触了广告之后,没有采取购买行动,产品的销售量没有上升,这是否意味着广告就没有作用呢?要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要求广告心理学研究者研究在广告刺激的作用下,消费者经历了哪些心理历程。这是广告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探明广告的作用机制,对于广告主预设广告目标,制定广告战略,衡量广告的效果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广告诉求的心理依据。广告通过向消费者说些“什么”来引导消费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变化。但要使广告说的“什么”有的放矢,让消费者爱听、听进去,广告创作者必须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对什么事情比较敏感,哪些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哪些问题会激发它们的欲望。也就是说,要探讨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以及影响他们购买、消费的原因。 在广告诉求过程中,“说什么”固然重要,但“如何说”、“由谁说”也同样重要。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有时候“如何说”或“由谁来说”比“说什么”更为重要。所以广告心理学在研究“说什么”背后的规律的同时,也探讨“如何说”以及“由谁说”等相关问题的基本心理原则。 第三,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对广告的认知。人们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是从认识外界事物开始的。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也是从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开始的。消费者认知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广告的传播效果、说服效果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所以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广告认知过程,或者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广告实践中,都是十分必要的。对广告的认知包括对广告的注意、感觉、知觉、理解和记忆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媒体接触心理。媒体是连接广告与消费者的桥梁,是传递广告信息的渠道。媒体与消费者的关系,决定着广告信息能否为消费者所接受。当消费者与媒体关系密切,经常接触媒体,广告信息被接受的概率就比较高。反之,当消费者远离媒体,广告信息的到达率就

广告心理学重点(下)

自学考试“广告心理学”全书重点(下) 第四节说服的信息传播模型与广告说服 说服的传播模型? ? 1959年霍夫兰德和詹尼斯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传播过程的说服或态度改变的模型。 说服模型的每个环节,都表明了所关联的重要因素? 4传递者或信息源涉及的问题是,它是否从自己所维护的看法中得到个人的好处。客观性或无私心成为可信的基本条件。 4意见传播,也就是进行说服。主要取决于信息的本身,但传播方式方法对说服效果亦有影响 4接受者是被说服的对象。中心问题是信念和人格(人性) 情境因素对说服过程的影响主要涉及警告与分心4 广告的说服? ?广告成为诱因的因素: 广告信息本身与消费者的潜在需要有关4 广告信息源有较高的可信度4 4广告给消费者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激化广告气氛或情境4 如何增强广告信息的可信度? 4突出广告产品的特点,也不回避次要特性的不足,即宣传的客观性 实际表演或操作4 科学鉴定的结果和专家学者的评价4 4消费者的现身说法 失实广告的修正作用? 第五节误导性广告的分析与对策 误导性广告的分析? ?误导性广告:误导是一种心理效应。它借助与文字、图案等知觉线索,让人对特定对象产生错误的理解。利用误导,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了负面社会效应,这种广告就是误导性广告。(名词解释)?引起误导的因素: 从误导的词语来看,他们的语义往往带有多义性或模糊性4 某些误导性传播跟境联效应有关4 4误导引发的错误知觉可能涉及主体的期待心理。 克服误导性广告的对策? 健全有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大众应努力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识别虚假广告的手法 ?在识别各类广告信息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注意知觉的线索上,须做进一步的信息加工 第六节态度的测量 总加量表Likert Scale?利凯特 1932 等距离表Equal-appearing Interval Scale 塞斯通蔡夫 1929? ?语义分析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 奥斯古特 1957 多极估量量表Multistage Evaluation? Scale二维评价量表马谋超曹志强 80年代初 第七章广告理性诉求的需要基础 第一节广告的理性诉求于“独特卖点建议” ?广告的理性诉求:基于商品的功能和特性的一种诉求。(名词解释)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节学习广告心理学的必要性 一、从心理学对广告的意义看广告心理学 (一)受众的心理特点 1、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并不清楚,大多数消费者是非理性的。 2,、有时候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也不见得会据实相告,他们在不经意的瞬间,可能会做出与自己完全相反得答案 直接询问消费者最容易出错的原因 1、有时候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买一个产品 2、消费者不一定能够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 3、社会规范的原因对消费者的束缚 (二)、心理学对广告的重要意义 1、广告说服需要找对人,说准话 2、广告策划与创意必须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3、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4、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特征需要采用科学的心理研究方法 二、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看广告心理学 1、吸引注意力 适应注意力抓住注意力 2、传播注意力 3、情感诉求 4、进行说服 两种相反得观点:1、“强势”作用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大的影响 2、“强势”作用提醒顾客某品牌的产生 5、指导购买 6、创造流行 第二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一)广告参与者 1、广告人 具有知识、技术、经验及洞察力、能为广告主建议最好使用广告完成他们的目的,并能有效的去执行,使广告达到这些目的的人。 2、广告受众 3、广告主 (二)广告传播中的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个体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个性性格) 3、心理状态觉醒非觉醒 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实践应用理论构架 第三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定义:研究者预先拟定好问卷、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受调查者表达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或意见 经常用于广告效果的研究 调查法的优缺点:优:1、内容客观便于分析方便高效 2、匿名性强回答真实 3、节省人力时间经费 缺:1、抽样不合理引起结论有问题 2、问卷编制比较复杂 3、不够灵活难于适应每一个被测者 二、实验法 主要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1、定义: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采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操控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试验中有研究者控制的因素称为自变量 研究者在改变不同实验条件下所观测到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称为因变量 2、实验法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优点:控制条件比较容易实现,允许人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缺点:被测者有实验意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现场试验优点: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缺点:无法严格控制干扰 三、内容分析法 定义:一种对第二手资料或者案头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方法,经常被用于广告活动心理策略研究以及民族心理差异的研究 步骤:1、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定音,制定可以掌握,容易操作的内容分析标准和编码方法 2、对案头资料进行抽样 3、对编码员行训练 4、对编码员获得的数据进行抽样分析 四、投射法 定义:通过给被访者提供一种模糊的,非结构性的访谈情境,使其在一种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条件下,自由,充分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探究其隐藏在表面下的真实心理——真实的情感,意图和动机的一种研究方法。 投射法在广告心理学中主要用于探究消费者的潜在动机和情感。 优点:真实性强,比较客观

中学教育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涵义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特有)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 口诀:本能生利西,心中无梦,米夫爱劳动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背考教师编也是考这些) (1)原始社会: 无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

(2)奴隶社会,我国夏代先出现了学校教育 夏商西周:“痒”“序”“校”(教育机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古印度内容: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 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内容:文字、书写、执政僧吏为师 古希腊斯巴达内容:军事、政治尚武 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文法修辞辩证法崇文教育 (3)封建社会 中国:战国——清末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 宋代:《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中世纪宗教教育:七艺——教会学校;七技——骑士学校 1.产生了学校,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古代教育特征 3.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教育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表现道统性、专制、刻板、象征性 5.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口诀:(街道板砖相等)(5)近现代教育 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 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背)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广告心理学课程学习大

《广告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广告心理学》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广告心理学课程力求紧密联系广告实际,反映国内外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是心理学与广告学的融合,对学生系统地讲授广告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学习广告专业其他广告专业的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广告活动中受众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广告策略,对广告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增强分析解决企业市场运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 1.基本内容 (1)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2)广告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广告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了解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以及清楚其发展的阶段; (2)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3.重点、难点 (1)重点: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2)难点: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 1.基本内容 (1)广告表现的心理原则; (2)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和方法; (3)广告的视知觉原理及运用; (4)影响广告语言感知的因素; (5)影响广告语言理解的因素; (6)提高广告信息记忆效果的基本方法。

2.基本要求 (1)了解广告表现的心理原则; (2)掌握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广告的视知觉原理及运用; (4)理解影响广告语言感知的因素; (5)理解影响广告语言理解的因素; (6)掌握提高广告信息记忆效果的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 (1)重点:①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和方法; ②广告的视知觉原理及运用; (2)难点:①广告受众对广告的理解过程; ②提高广告信息记忆效果的基本方法。(三)广告说服的心理机制 1.基本内容 (1)态度 (2)广告的说服机制 (3)广告的说服技巧 2.基本要求 (1)理解态度的含义及特征; (2)掌握广告的说服机制、及技巧。 3.重点、难点 (1)重点:态度的基本知识; (2)难点:①广告说服机制的理论模式; ②广告说服机制及策略。 (四)广告说服的心理策略 1.基本内容 (1)比较; (2)双面论证; (3)幽默; (4)恐惧诉求; (5)性诉求; (6)潜意识诉求; (7)情感及理性诉求。 2.基本要求

广告心理学论文心得

浅析性别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 ——观《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课程名称:广告心理学 专业:广告设计 班级:10级广告设计2班 姓名:安芯仪 学号:1007030201 指导老师:詹琳

《广告心理学》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论文正文 (一)、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 1、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概念 2、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 (二)、男性和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1、男性消费心理分析 2、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三)、男性和女性消费行为分析 1、男性消费行为分析 2、女性消费行为分析 (四)、男性和女性在消费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总结三、结论

浅析性别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 ——观《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摘要: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用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将一个女性购物狂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让我们认识到女性在面对购物消费时所展现出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但本片也通过细节对比,向我们说明男性在消费时所产生的心理及发生的行为与女性是完全不同的。如今,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准确认识性别对于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而影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从侧面恰如其分的为我们揭露了这一重要现象。 关键词: 女性男性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一、前言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可以说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拥有强烈购物欲望的女孩,因为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购物欲,工作了几年不仅是个“月光族”,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卡债。她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填补自己的债务漏洞,直到爱情、友情双双离她而去的时候,她才开始醒悟,通过努力,不仅改掉了“购物狂”的毛病,还重新收获的友情和爱情。虽然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但其中包含了许多当今时代人们在面对消费时的态度及心理变化,这也使得影片不仅成为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更是一本让人正确认识消费的教科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克己复礼、诲人不倦;四书五经、六艺 2、孟子:(亚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自觉:强调内省 3、荀子:人性本恶;化性起伪;教人向善 4、道家: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 5、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オ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内容有: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生活相互联系。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西方教育名家名作: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细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二、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含义:1、教育是活动。(思想、观念)2、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是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学活动) 4、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生产活动、娱乐活动) 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一培养人。(影响的积极与消极) 6、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与管理、治疗与咨询的区别)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8、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 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一种④有目的、有意识地⑤培养③(影响)人的②社会实践①活动。 狭义的教育一一学校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基本形态: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大众性)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的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的 现代教育公平性的含义:现代教育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均等。 结论:公共性即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以来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含义: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要面向世界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枸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2)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

广告心理学课件主要内容

广告心理学课件主要内容 广告心理学的定义 是研究广告活动与接受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的科学。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46%) ?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主要用于探索不同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研究者可以控制一些干扰或无关因素使另一些因素发生有序的变化,而后观察在不同条件下被试所产生的心理变化。 ?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1、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条件下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对实验条件加以严格控制下进行的 ?优点:控制条件比较容易实现 实验结果可重复验证 缺点:实验条件和情景带有很强的人为性 实验意识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客观性 2、现场实验(自然实验)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 研究者也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控制,但这种控制通常不是人为地创造条件,而是适当地选择自然条件?优点: 被试一般不清楚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缺点: 控制或选择不同的实验条件很困难,对其它干扰因素往往无法加以严格控制,因而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调查法(40%) ?是发现和了解问题、搜集资料、检验理论和总结经验所不可缺少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法 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样本的样本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方法。 2、问卷调查法 是将调查目的和要求具体化为一系列有机联系着的提问项目和可测指标,以便研究和确定各种变量间的相

关关系。 3、访谈调查法 通过邮件、电话、个体访谈、焦点小组等访谈方式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得信息的方法。 4、投射法 心理学的一种内心研究方法,用来了解被调查者潜在的动机和情感。 常用的包括:词句联想法、文章完成法、购物表法、绘画测验法 三、内容分析法(11%) ?一种对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提示其中蕴含的规律的方法 ?是非接触性研究,研究者的主观意见不会对被研究对象产生干扰 ?是非现在时研究,可以进行时间上的纵向研究和趋势研究 ?经常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四、观察法 ?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对特定的行为表现进行考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优点: 数据采集的直接性 数据获得的及时性 缺点: 观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观察能力,需要经过严格培训,成本较高 ?每一种具体的方法,其作用都不是孤立的、绝对的,从心理活动的整体来看,它们都有其局限性。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经常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验证,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研究设计及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建立假设 3、具体研究方案的设计 4、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 5、作出结论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是指关于灵魂的学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关于心理现象的第一部专著。 ▲19世纪中叶,德国医学博士、生理学家及心理学家威廉·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