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贝尔美术馆_路易斯康
- 格式:ppt
- 大小:17.24 MB
- 文档页数:47
我读路易斯·康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9级建筑学何安祺 2009020142这个男人,神秘、富有诗意,多情又浪漫,才华横溢。
“Between the ideaAnd the realityBetween the motionAnd the actFalls the shadow.”这首小诗来自于约翰·罗贝尔的《静谧与光明》一书,其中引用了康的一首诗。
就像书里引用的这句诗一样,康是充满矛盾的人。
他太过于强大了,他的建筑和他本人,都成为了一种精神,给我带来感动。
路易斯·康——这个4岁随父母从爱沙尼亚迁居美国的犹太人,其貌不扬,年幼时脸上烫伤的疤痕伴随他终生,加之不善交际,致使他没有通过杰奎琳·肯尼迪的“面试”,在大项目上败给了衣冠楚楚、善于交际的贝聿铭;大器晚成,五十岁以前,别人都认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年届六十,他为宾州大学设计的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忽然被人奉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佳作;命运多舛,虽然成了名,却因工作缓慢项目寥寥,印度、巴基斯坦客户的毁约又导致他背负重债,不久,他在纽约中央车站的洗手间里,死于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尸体两天无人认领。
当一切似乎都画上句号之后,2004年,他的私生子纳撒尼尔·康拍摄了名为《我的建筑师:一个儿子的追寻旅程》这样一部纪实电影,人们才知道,路易·康,长时间地,在三个家庭之间周旋……作为建筑师的康,作为父亲的康,重新在公众的视野里出现。
在现代建筑史上,路易斯·康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师。
他改变了现代建筑由其几何形体带来的生冷感,在静谧和光明之间寻求一种“道”(或者我们理解为秩序,order),赋予普通的材料触感和视觉效果。
康的建筑在光影之间产生了令人愉悦和惊奇的诗意,反而却像是它们已经恰如其分地在那里很久了,与周边很好的融为一体。
相比之前的现代建筑师们,我认为康更强调“人性”,更全力的在表达人性,他留下的那些为数不多的建筑,也都验证了这一点。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建造背景时间:1966年-1972年地点: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市概况:金贝尔既是一位工业家也是一位收藏家。
金贝尔在沃思堡市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把他的收藏品和财产捐给基金会来建造一个收藏馆。
他希望博物馆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
1966年由基金会选出的博物馆执行官理查德·布朗博士决定委托康来做设计。
金贝尔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一直到1969年中期才开始破土动工。
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
金贝尔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郊区,于1972年建成。
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
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峻峭,建筑的外观形象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象。
路易斯*康在此展现了其个人对于建筑材料的偏好:将混凝土柱和薄壳形拱顶结构裸露在外,而非承重墙则采用罗马灰华石及玻璃板,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位置的采光要求。
灰华石及玻璃板同混凝土之间没有过强的对比,所形成的空间质感近同,肌理混合为一。
在这样做的同时,路易斯*康也流露出对建筑所在地段的关注与尊重。
路易斯·康认为,艺术作品应当在自然的光环境之中被欣赏,以便空间达到一种“人—美术—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促动的环境效果。
美术馆建筑物的外观严谨、对称,在内部,建筑上部为尺度较高大的半筒形式,并且采用了穹隆式天花,而采取这两种手法的目的是要将外部的自然光线自天顶引入室内。
顶部起到自然光漫射入内的作用,呈现出空间的丰富性和新颖性。
空间中充满活跃生机,光弥漫其间,连续的拱顶以相同的格调重复出现,构成空间主体的薄壳被采光中庭和可以灵活变动、拆换的展板所分隔。
在九米多长的空间中行进,可以体味空间由光构成的序列,沿途还有一些横向交叉连通的空间,清水混凝土上的光起着空间引导的作用,光引发空间的节奏感,室内空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丰富的表情。
“拱顶”的遗产——始于金贝尔美术馆结构的解析Heritage of the Vault: Rethinking Kimbell Art Museum through Structural Analysis 袁烨 Yuan Ye张子岳Zhang Ziyue摘要:文章始于对金贝尔美术馆屋顶筒壳结构的解读,梳理了结构与形式、平面和空间的设计线索,并重新思考其作为经典案例的解读路径。
文章认为对于现代建筑遗产的研究与思考应更多地回归到设计的过程中,而非只建立在感性的认知及单线索的解读基础上。
金贝尔美术馆之所以最终能成为路易斯 ·康的代表作之一和现代建筑史中的经典,正是由于它在设计过程中整合了各个建筑要素,平衡了多方参与者的意见。
康作为建筑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在设计进程中始终把握核心概念,并对其进行持续的推演。
关键词:路易斯 ·康;金贝尔美术馆;拱顶;筒壳结构Abstract: In an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Kimbell Art Museum, this article rethinks the strategy of interpreting the building as a classic example of Louis I. Kahn’s works by combining the clues in the design of structure and form, building plans and spaces. Research and thinking about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s currently returning to the design process instead of only unfolding from perceptual cognition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esign clues. Kimbell Art Museum became one of Kahn’s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and a classic of modern architecture because Kahn integrated various architectural elements and balanced the opinions of multiple participants in this project. As the principal architect of this project, Kahn was able to maintain his original concept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design process. Keywords: Louis I. Kahn; Kimbell Art Museum; vault; cylindrical shell中图分类号:TU33;TU098.6;TU24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289(2019)02-0108-07DOI:10.19673/ki.ha.2019.02.012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郊区的金贝尔美术馆是建筑师路易斯 · 康去世前两年完成的建筑作品,其设计始于1966年,建成于1972年,被看作康建筑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建筑遗产(图1,图2)。
金贝尔美术馆光艺术论文摘要:从对金贝尔美术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路易斯康对自然光的看重,也更加提醒我们去注重和理解自然光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光艺术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建筑设计是存在借鉴意义的。
而学习运用光却不是停留在表面。
让我们回头看看路易斯康,就定能明白,光艺术的运用与“建筑总体布局”、“采光结构设计”、“建筑结构选型”、“建筑材料选择”四点是有机统一、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
本文以路易斯·康的金贝尔美术馆为研究载体,概述其设计背景与设计手法,重点解析其利用建筑结构对展览建筑引入自然光的设计手法,并探究光艺术与建筑艺术之关系,为类似建筑的设计提供思路。
前言“自然光是唯一的光,因为它有情调——他提供了我们共识的基础,它使我们能接触到永恒。
自然光是唯一能形成建筑艺术的光。
”——路易斯·康。
本文将以路易斯康设计的展览建筑——“美国金贝尔美术博物馆”为例,从多角度尤其是采光设计部分深入解读这一现代主义经典建筑。
建筑背景综述1.建造背景金贝尔美术馆坐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郊区,由当时著名的工业家兼收藏家金贝尔斥资修建,并最终确定委托路易斯康来主持设计。
建筑于1966年—1972年建成,收藏展品主要为19世纪的艺术作品和古代艺术品。
2.设计师路易斯康简介路易斯·康,美国现代建筑师,成长于美国并在巴黎学院派的大体系下接受了美国版的建筑教育他改变了现代建筑由其几何体带来的生冷感,在安谧与光明之间寻找一种秩序。
作为新历史主义的代表建筑师,路易斯康善于将简单的几何形与符合历史文脉与精神的元素结合起来,使建筑富有情感与哲思。
建筑设计手法概述总体上说,金贝尔美术馆从总体布局、建筑造型等设计手法上给人简洁、朴实的感觉。
但是细细品读,却能越来越体会建筑大师路易斯康强有力地“声音”——利用简单的建筑语汇表达建筑,却在每一处都充满自己对的历史、对精神的积淀与思索。
(1)建筑总体布局——C字对称布局,却稳中求变。
Brief Analysis of the Arch Construction of Kimbell Museum金贝尔美术馆的拱顶建造简析文/王志强 Wang ZhiqiangABSTRACT作者简介王志强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KEY WORDS金贝尔(Kimbell)美术馆的屋顶存在着结构与形式的非统一性。
该案例的这一点曾引起一定的争议。
本文对拱作为一种大跨结构的发展历程做简要的回顾,并且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察金贝尔屋顶的结构与形式的关系。
如果将光的设计也加入考虑的话,该屋顶的设计可以看做是在当代结构技术的条件下提升筒拱的空间塑造能力的一次原型性尝试。
In the case of Kimbell Museum’s roof, the logic of the structure and that of form are not so much parallel, which has caused a widespread debat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tructure and form of the roof of Kimbell in the context of the arch and barrel-vault history. If we take account of light, the roof design could be viewed as an exploit of widening the spatial capacity of barrel-vault in the condition of modern structural technology.筒拱,结构与形式,光Barrel-vault,Structure and form,Light筒壳单元体的使用是建筑师路易•康(Louis I. Kahn)的金贝尔(Kimbell)美术馆最重要的特征,不仅仅在结构与功能上达到统一,并且普遍被视为对古罗马建筑的回忆。
康的建筑“对那些低能的建筑师来说,建筑不过是挣钱的来源。
而不象它所应该的那样——创造美感和艺术。
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为之献身的事业”——路易斯.I.康最近在读外国建筑史相关的书,古代史近代史都有在看,而其中康的建筑引起了我的兴趣。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由硬直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为要素,通过对这些几何元素进行精心设计之后,带来了典雅庄重的建筑美感。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康的作品却往往会带有古典主义的色彩。
从他的作品中似乎都能能够寻找到一些古典元素的微妙氛围。
康曾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以其严格的巴黎美术学院教学方式著称。
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游历欧洲,为古典建筑而深深叹服。
他的教育经历带来了他对建筑的认知。
他曾接触到两种对立的理论:一是源自维奥莱的以哥特建筑为典范的结构理性主义思想;一种是迪朗的以古典建筑为原型的建筑排列组合系统。
康的第二个女人安妮唐也对康的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安妮认为建筑是应该在真正的三维几何体系中创造形式,而非仅仅是将二维的几何图形升起,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形式的自我特征。
“几何的原型秩序”,这是康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路易斯·康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
康曾说过“我一再说我经常追求源泉、起点。
在我的性格中,总想发现起点。
”康喜爱的不仅仅是起点,更重要的是起点上“事物所在的实际状态”。
这大概能看出来康对传统建筑的不满,想要重建一种他想要的建筑文化。
形式与功能现代建筑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与之前的建筑有所区别的特点是功能主义。
“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the function)早早的在现代建筑崛起的时候被沙里文提出。
密斯也说过“建筑必须满足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
而康说“形式引起功能”(Form evokes function)。
他认为形式是重要的,而功能可以随着形式变化。
这并不代表着康对功能毫不在意,康在追求极致形式的同时,仍然把功能做的很好。
经典建筑评析课程论文路易斯·I·康金贝儿美术馆浅析二○一四年十一月The order in Kimbell Art Museumdesigned by Louis I KahnNovember 2014摘要金贝尔美术馆(Kimbell Art Museum,1966-1972)是路易斯康去世前建成的最后作品,完美地诠释了康的各种建筑理念。
本文通过屋顶空间构成、宏观秩序、材质运用三个方面浅析金贝尔美术馆的建构逻辑。
展现建筑诗哲路易斯康对空间本质的独特认知。
关键词:路易斯·I·康;金贝尔美术馆;拱顶;秩序;材料ABSTRACTKimbell Art Museum is the last masterpiece completed before Louis I Kahn’s death. It interpretKahn’sArchitectural concept perfectly.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Kimbell Art Museum’s tectonic logicfrom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the vaultspacial composition,macro order 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It will also present Kahn’s unique cognition of the essence of space.Key words: Louis I. Kahn;Kimbell Art Museum;vault; materials绪论概述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道:“建筑的历史,在过去的许多个世纪里,只在构造上和装饰上缓慢地演变,但是最近的五十年以来,钢铁和混凝土一路高歌猛进,建造能力有了巨大提高,一些古老的建筑法则为之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