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第四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35.18 KB
- 文档页数:12
2021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第四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1 1 1 2 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参考答案:
C
2. 下图为某海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与水深关系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远洋水域水深35m开始,随着水深增加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B. 水深100m以下远洋水域中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主要由分解者和消费者组成;输人水深 100m以下远洋水域系统中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太阳能 C. 假设一段时间内,该海域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数值为a,全部消费者获得能量的数值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数值为c,则a<b+c
D. 据统计,该海域生态系统同季节单位体积内近海水域比远洋水域物种丰富度要高,该差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特征
参考答案:
D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群落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随着水深增加,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逐渐降低,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减少,所以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减弱),A错误。
题图显示,水深100m以下的远洋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为0,据此可判断该水域主要由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输入该水域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化学能,B错误。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每个营养级的能量,会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所以a大于b+c,C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浅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数量较高,说明海洋植物丰富,更有利于为其中的动物提供食物及栖息环境,所以物种丰富度较远洋水域高,这是海洋的不同地段的水体中的生物分布情况,是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点睛】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消费者和分解者以摄取有机物的形式获得化学能;同一地段的水体中的生物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垂直结构,而不管海拔的高低,不同地段的水体中生物分布不同的现象属于水平结构。
3. 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则关于F1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 B.翻翅果蝇占2/3
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2/9 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
参考答案:
C
4.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参考答案:
D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会直接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即图中③,A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即图中④,C正确;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知识点】J2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
5.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含线粒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有氧呼吸
B.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核糖体、DNA和RNA
C.蓝藻和衣藻因为有叶绿体所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蛙红细胞、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
成分都在不断更新
参考答案:
D
6.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
题6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还可用生根的平均长度作为观察指标 B.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的浓度等
C.生长素类似物2,4-D浓度为800mg/L时,抑制插条生根
D.该实验可确定400mg/L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参考答案:
A
7. 植物细胞中葡萄糖生成和彻底氧化分解的细胞器依次是
①线粒体 ②细胞质基质 ③核糖体 ④叶绿体 ⑤内质网 ⑥高尔基体
A.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④① D.③⑤⑥②
参考答案:
C
8. 图为人体细胞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
B. 若该曲线表示造血干细胞增殖时的染色体数的变化,则处于图中Ⅰ时期的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
C. 若该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则图中Ⅰ→Ⅱ的减半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若该曲线表示睾丸中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则a值为2
参考答案:
A
【分析】
人体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变化均为: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DNA含量变化曲线图:
;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 。
【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染色单体的数目减半,因此该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A正确;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增值方式是有丝分裂,而染色体的联会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若该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则图中Ⅰ→Ⅱ的减半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错误;若该曲线表示睾丸中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该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则a值可能为2或1,D错误。
9. 下面与生态有关的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增大只能导致种内斗争加强,不会加强种内的互助
B.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本地生物进化
C.细菌抗药性的增强主要是由于自然选择造成的
D.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若曲线不重叠,则M与N不存在竞争
参考答案:
答案:C 10. 经测定,甲、乙、丙三种生物的核酸碱基之比如下表,据表分析这三种生物的核酸分别为
组别 碱 基
A B U T C
甲 25 24 0 33 19
乙 23 24 27 0 25
丙 31 19 0 31 19
A.双链DNA、单链DNA、RNA B.单链DNA、双链DNA、RNA
C.双链DNA、RNA、单链DNA D.单链DNA、RNA、双链DNA
参考答案:
D
11. 下列哪一特征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所共有的
A. 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
B. 都含有叶绿素a和b的光合色素
C. 均以孢子进行无性生殖
D. 均具卵式生殖
参考答案:
C
12. 将六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去皮之后,分别置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其重量,增减的重量与蔗糖溶液的浓度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马铃薯细胞液浓度与下列哪项最为接近( )
A.0.4 B.0.8 C.1.0 D.1.6
参考答案:
C 13. 如图表示在夏季的一个晴天,某阳生植物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C3、C5的含量变化,若某一天中午天气由艳阳高照转为阴天,此时细胞中C3、C5含量的变化分别相当于曲线中的哪一段:
A. c→d段(X),b→c段(Y)
B. d→e段(X),d→e段(Y)
C. d→e段(Y),c→d段(X)
D. b→c段(Y),b→c段(X)
参考答案:
B
14.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参考答案:
C
15. 下表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若在这种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多少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
A.5 B.7 C.11.5 D.15
参考答案:
D
16. 对于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B.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C.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D.DNA分子不复制时,染色体能进行复制
参考答案:
答案:B
17. 从水稻的根尖细胞分离出某细胞器,进行分析,其碱基组成如下表所示
A T G C U
35 0 30 42 15
则该细胞器中所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mRNA→蛋白质
B、6CO2+12H2O→C6H12O6+6O2+6H2O
C、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D、2C3H4O3(丙酮酸)+4[H]+6H2O+6O2→6CO2+12H2O+能量
参考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