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投稿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建筑科学杂志社联系方式编辑部投稿邮箱建筑科学学术论文辅导协助发表,请联系建筑科学论文网。
建筑科学论文来稿要求内容健康、立题新颖、论述清晰、格式规范、资料可靠、具有较强说服力和指导性,引用资料要给出参考文献。
文稿一般不超过3000字。
建筑工程类论文投稿邮箱:qikantg01@本刊是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8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技术期刊。
本刊内容丰富、可读、实用,在建筑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本刊依托建设部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得到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有许多国内建筑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编委会,使得本刊更具权威性、指导性。
刊名:建筑科学Building Science主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2-8528CN:11-1962/TU邮发代号:2-38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建筑科学创刊时间:1985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建筑科学咨询QQ:1660723473建筑科学辅导发表:李老师建筑科学采编网址:建筑科学投稿邮箱:qikantg01@ (稿件在3天内必回复)1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耐火性能对比分析王广勇;王书庆;张东明; 1-42考虑人行荷载空间移动性的楼板响应计算潘宁;方伟;夏荣茂; 5-8+143巨型钢框架—预应力复合支撑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性能邵建华;唐柏鉴; 9-144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唐贵和;黄金林; 15-195水平荷载作用下高承台管桩的荷载传递性状及承载力研究雷华阳;刘利霞;霍海峰;陆培毅;付瑞清;付海峰; 20-25+296地下工程围岩质量分级的属性数学方法曹洪洋;边亚东; 26-297成兰铁路某地质灾害点崩塌及边坡特征分析王小林; 30-338应力释放孔对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的影响研究王冲;李巨龙;罗开艳;王晓;郝柏园; 34-379面向工程的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研究施养杭;吴泽进;彭冲; 38-4110再生混凝土粗骨料物理性能的试验分析秦拥军;付明阳;崔思贤; 42-43+47 11高能级强夯法处理非均匀回填地基试验研究嵇转平; 44-4712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急性毒性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王立鑫;刘兆荣;王雪松;白郁华;张寅平; 48-5213粉煤灰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的试件尺寸评价乔宏霞;何海杰;何忠茂;曹辉; 53-5614混杂FRP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加固腐蚀RC梁弯曲性能研究邵运达;李建辉; 57-6015植物纤维单块土坯抗压试验研究外力·艾比不拉;阿肯江·托呼提;哈斯亚提·哈里丁;卡米力·外力; 61-6416高强材料置换混凝土墙体表层加固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潘立; 65-7017填充墙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方法研究赵群昌;史庆轩;王秋维;刘建毅; 71-7518粉煤灰路堤加筋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王虎妹; 76-8019建筑围护结构缺陷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案例解析郭飞;刘术国;祝培生; 81-84备注:本中心非建筑科学编辑部,来稿请自留底稿,勿一稿多投,请仔细审校后网上投稿(E-mail:qikantg01@ )。
《建筑科学》征稿启事尊敬的读者们:欢迎来到建筑科学的征稿启事!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与本期征稿活动。
本期征稿的主题为建筑科学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建筑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结构力学、建筑工程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建筑科学的定义、应用和前景进行论述,以期激发读者们对于该领域的兴趣和思考。
一、建筑科学的定义建筑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和探究建筑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
它将建筑设计、工程装备、材料科学、结构力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相结合,以提高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水平。
建筑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建筑安全、建筑工程管理等方面。
通过建筑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建筑设计和施工。
二、建筑科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1. 绿色建筑: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科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结构优化: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和优化对于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建筑科学通过结构力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供有效的结构设计方案,保证建筑在各种力学作用下的稳定和安全。
3. 建筑材料创新: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建筑的性能和品质。
建筑科学致力于研究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以满足建筑在不同环境和地理条件下的需求。
4. 建筑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信息化已经成为建筑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建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和精度,实现数字化建筑的概念和建设。
三、建筑科学的前景展望建筑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建筑质量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建筑科学的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建筑科学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建筑空间。
新建筑专题投稿要求
新建筑专题投稿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明确,观点新颖,论据可靠,数据准确,语言精练。
2. 文稿必须包括题名、作者姓名、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第一作者简介。
3. 题文相符,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简明规范。
4. 注释采用页下注格式,用①②③编号,每页重新编号。
5. 各级标题不得使用引文标示。
正文中如需对引文进行阐述时,引文序号应以逗号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号中。
6. 来稿务求未在其他刊物或网络上发表过,并请注明课题来源、课题名称、项目编号(如有)。
7. 审稿周期为3—4个月,在此期间请勿一稿多投。
8. 本刊按统一发稿计划安排稿件,不完全以收稿先后顺序刊发。
如有特殊情况,请联系本刊编辑部申请加急事宜。
9. 刊登于本刊的论文均被视为作者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本刊编辑部,对编辑部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相关衍生出版物等方式使用本文无异议。
10. 本刊采用双向匿名审稿,务请不要在稿件文件名、正文内或注释中出现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基金项目等信息;作者人数一般不超过4人;否则本刊有权以退稿处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1简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2月,目前为双月刊,每期154页.本刊属专业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土木工程、城规与市政工程及其相关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领域具有创新性及重要意义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本刊多次获得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颁发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颁发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颁发的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等奖项.目前,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八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多种重要检索系统收录.2稿件基本要求(1)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字数不宜超过25个字(必要时可加副篇名),不应含有非公知公认的字符•(2)署名应真实可信,并提供每位作者的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名、邮编及第一作者中英文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地址).(3)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写成尽可能多地提供定量和定性信息的报道性文摘(须含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250〜300字左右),其中不应含有参考文献和非公知公认的字符.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4)关键词应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自然科学〉〉中选用,也可从公开出版的专业名词规范中选取,一般可选取3〜5个.⑸图、表、公式图与表的内容不得重复,图和表的位置与行文同栏,图题、表题应中英文对照,图用Origin软件绘制,表为三线表格式,公式一律用Word自带公式编辑器编排.(6)参考文献著录方式请参照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T7714-2015〉〉.3注意事项(1)稿件内容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优先发表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产出论文(需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⑵投稿须登录本刊网站注册投稿.本刊网址:/,或通过点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页底部的图标“建大学报"登录本刊网站.⑶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两投.稿件交编辑部3个月后未收到刊用通知的,作者可自行处理.⑷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修改或删节,但对内容的实质性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5)来稿一经刊出,即致稿酬,并送当期学报2册.4版权声明为了扩大本刊所发论文的社会影响,编辑部将向有关文摘刊物、检索系统、数据库及网上信息服务系统提拱已刊发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或全文作为二次文献.凡有不同意者,请事先声明或另投他刊.本刊所付稿酬已包含上述二次文献稿酬,不再另付.凡向本刊投稿者,均按自动接受上述约定处理.5学报地址及联系办法学报编辑部在雁塔校区图书馆一层西南角,本刊编辑部联系电话:************(收稿、査稿),编辑办公电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建筑科学》征稿启事尊敬的各位学者、专家和研究者:《建筑科学》杂志是一本专注于建筑领域的学术期刊,致力于推动建筑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为了丰富杂志内容,我们诚挚地向广大学者和专家征稿,共同探讨建筑科学的前沿问题和创新成果。
一、征稿范围:《建筑科学》杂志欢迎涉及建筑科学各个领域的原创研究论文、综述、案例分析、技术报告等稿件。
具体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 建筑结构与材料。
2. 建筑设计与规划。
3. 建筑技术与施工。
4. 建筑节能与环境。
5. 建筑信息与智能化。
6. 建筑文化与历史。
7. 建筑经济与管理。
8. 建筑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二、征稿要求:1. 所有投稿必须是原创作品,未在其他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过。
2. 投稿作者需具备相应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3. 投稿请按照《建筑科学》杂志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4. 投稿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我们的编辑部,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征稿投稿”。
三、投稿流程:1. 投稿截止日期为XXXX年XX月XX日。
2. 投稿通过初审后,将进入匿名评审阶段。
3. 审稿时间约为X个月,作者将收到审稿意见和修改建议。
4. 经过修改后的稿件将重新送审,最终决定是否录用。
四、注意事项:1. 请作者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抄袭和剽窃行为。
2. 投稿过程中请勿透露作者身份和单位信息,以保证评审的公正性。
3. 所有录用稿件将在《建筑科学》杂志上发表,并向作者提供相应的发表证明。
我们期待着您的投稿,共同推动建筑科学的发展。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建筑科学》杂志编辑部。
联系邮箱,*************.联系电话,XXXX-XXXXXXXX.。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入选"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0年)& 2020年11月,中国建筑学会发布了“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0年)”,《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入选该目录T2级(为落实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精神,推动建设与世界科技强国相适应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按照中国科协的通知要求,遵照价值导向、同行评议、等效使用的原则,由中国建筑学会作为牵头单位完成了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期刊的遴选工作。
经过筛选、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征求行业专家意见、专家审定以及官网公示等一些列程序,形成了“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0年)”。
该目录中共有112种期刊入选,分为T1级、T2级和T3级三个级别,其中T1级表示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顶级水平的期刊,T2级是指国际上知名和非常重要的较高水平权威期刊,T3级指国內外重要、为学术界所认可的期刊。
此次入选T1级期刊36种,入选T2级期刊35种,入选T3级期刊41种。
I《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约稿函I I尊敬的各位专家:I ”9I:1《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长期以来得到了土木工程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爱和支至±丰I持,学术质量稳步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期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提I I高期刊的学术质量,特向各位专家约稿$I I《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目前刊登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I I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力学等领域的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I I果与工程实践总结。
针对学术质量高、有重大项目支持的论文以及重大工程产生的系I I列论文,我刊会缩短审稿周期,审稿通过后会优先发表,同时刊登综述类论文。
希望各I 1位专家继续支持我刊$I 久投稿网址:http://$三嗅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船4^*。
《山西建筑》投稿须知《山西建筑》杂志于1975年创刊,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管,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是山西省建设行业唯一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学术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为CN14-1279/TU,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6825,邮发代号:22-105 。
本刊共设有20余个栏目,是广大作者及读者进行建筑科技交流的学术园地。
为了扩大在国内的知名度,满足广大读者需求,丰富《山西建筑》期刊的内容,特征集稿件。
欢迎广大读者、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荐稿,为了使来稿规范化,特将投稿须知叙述如下:一、篇幅:稿件篇幅要求在3000字左右,一律发送至投稿邮箱:sxjcqk@。
二、题目:稿件标题在20个汉字以内。
三、摘要:稿件要有摘要,字数为60~80个字左右。
摘要的内容要求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能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从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方面写,采用以下语句:1)“对……进行了分析”;2)“从……方面进行了论述”; 3)“提出了……方法”;4)“进行了……研究”; 5)“达到了……效果”; 6)“解决了……问题”。
四、关键词:稿件要有关键词,一般为3~6个词,即文章中经常出现的名词术语。
五、标题:正文中标题用1、1.1、1.1.1……标明,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并使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
六、插图:稿件中的插图一律用CAD软件绘制,插图及照片均应与文章中的内容相对应,并注明图、表名称。
七、参考文献:来稿要有参考文献,内容必须是公开发表的,参考文献需详细标注,例如:1)参考专著:请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参考期刊:请注明作者、文章名称、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八、文章作者:作者不得超过3人,如超过3人,其余人员在文章末尾说明。
九、作者简介:文章需附所有作者简介。
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现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编。
十、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请附在稿件的后面。
1、征稿范围根据本刊栏目设置,征稿范围如下:混凝土结构、组合及混合结构、金属结构、砌体结构、竹木结构、膜结构、玻璃幕墙结构、地基基础及地下结构、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以及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状况的综述评论等。
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重要参考价值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来稿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
2、投稿约定1)来稿须为原创,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种重复投稿。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稿件将按退稿处理,并将通知作者单位。
2)来稿审查结果一般会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在此其间,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处。
个别稿件审查时间可能会较长,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撤稿,请通知编辑部后,再进行处理。
编辑部录用的稿件,将及时通知作者。
3)作者对稿件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技术性、文字性修改,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可以进行实质内容的修改。
4)论文发表前,作者会与编辑部签署版权协议,即版权属于编辑部所有(包括网络版权)。
5)作者需交纳论文审稿费,录用论文在出版前需缴纳版面费,出版后编辑部将支付一定的稿酬。
3、稿件流程1)投稿:通过登录本刊网站的作者投稿系统,远程投稿。
2)收稿:编辑收稿,为稿件分配编号,并通过E-mail推送给作者。
3)初审:编辑初审,通过的送外审,未通过的退稿。
4)外审:送2~3名专家进行外审。
5)终审:主编终审,结合外审专家意见给出最终结果,即录用或退稿。
4、本刊对来稿进行初审,如果发现有以下情况,稿件将被退稿或退回给作者修改1)学术不端文献比对结果:整段重复率超过10%,总重复率超过20%。
2)与期刊征稿范围不符。
3)选题不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4)试验或理论研究有明显的缺陷,数据不详实。
5)没有分析与讨论。
6)结论与已发表文献重复,或没有结论。
7)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晰,逻辑性不强。
8)图、表有明显的错误,图的质量没有达到出版要求。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投稿心得标题:《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投稿心得分享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有幸在《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上发表过一篇论文。
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稿心得,希望对同样从事建筑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同仁们有所帮助。
一、了解期刊定位及要求在投稿之前,我首先对《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的定位和收稿范围进行了详细了解。
该学报主要关注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因此,在撰写论文时,我力求突出研究的新颖性、实用性和理论深度。
二、认真准备论文1.严谨的科研态度: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始终保持严谨的科研态度,确保数据准确、论述清晰。
2.结构清晰:论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等部分,使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研究内容。
3.语言表达:在语言表达方面,我力求简洁明了,避免使用模糊、重复的表述。
4.图表规范:论文中的图表清晰、规范,能够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三、投稿过程及注意事项1.投稿方式:我选择在线投稿,方便快捷。
在投稿过程中,按照学报要求填写相关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关注审稿进度:在投稿后,我定期关注审稿进度,以便及时了解论文状态。
如有需要补充的材料,我会尽快提供。
3.修改论文: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我对论文进行了认真修改,确保论文质量。
4.注意沟通:在投稿过程中,与编辑和审稿人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四、总结1.投稿《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认真准备论文、关注审稿进度、积极沟通是提高论文录用率的关键。
3.感谢编辑和审稿人的辛勤付出,他们的专业意见和建议对论文的改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
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
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
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
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
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
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
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
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
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
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征稿简则《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是专门报道建筑科研成果及其推广运用的学术期刊。
本刊是“中文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2014版),亦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
大16开,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2018年1期开始栏目调整为:建筑物鉴定、加固与耐久性,建筑抗震,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材料,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建筑施工。
调整后,前半部分栏目(建筑物鉴定、加固与耐久性,建筑抗震,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材料,绿色建筑)为常设栏目,后半部分(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为非常设栏目。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录用的稿件作适当修改,发表的论文文责自负,谢绝一稿多投。
本刊对投稿的具体要求如下:(1)论文内容在学术上应有创新并具一定的应用价值。
(2)论文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练,专业名词术语应前后统一并标准化。
(3)唯一投稿平台为:http://aczj.cbpt.cnki.net(4)第一作者的个人简介(必要时可加“通讯作者”的个人简介)放在文章首页左下角,内容包括作者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或主要从事的工作,以及作者的联系电话(含手机)和E-mail。
(5)如系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国家、省部级重点(专项资助)项目,请在首页作者简介下方标明基金名称和编号。
(6)论文题目下方依次为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及所在地名和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3~5个(关键词不能用缩略语),以及中图分类号。
(7)我刊只接收文献标识码为A的文章,即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应将中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图题名、表题名译成英文(其中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
图表内容和图注(包括分图图题)只用中文表达。
(8)正文可分3级标题,第1级标题分别用阿拉伯数字1,2…排序;第2级标题分别用1.1,1.2…排序;第3级标题分别用1.1.1,1.1.2…排序,其余类推。
建筑sci期刊发表建筑SCI期刊发表。
建筑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建筑设计、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环境等多个领域。
在建筑科学领域,SCI期刊发表是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建筑SCI期刊发表进行探讨,包括SCI期刊的选择、论文写作技巧和发表注意事项等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SCI期刊是发表建筑科学论文的关键。
在选择SCI期刊时,作者应该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期刊发表的相关主题等因素。
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对于论文的发表和学术认可度都会更有帮助。
此外,审稿周期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些期刊的审稿周期较长,而有些期刊则相对较短,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期刊。
其次,论文写作技巧是影响SCI期刊发表的重要因素。
在撰写建筑科学论文时,作者应该注意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作者需要合理安排这些部分的内容,确保论文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另外,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作者还需要注意文献的引用和数据的分析,确保论文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最后,发表建筑SCI期刊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在投稿前,作者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确保论文格式和内容符合期刊的要求。
此外,作者还需要认真准备投稿信和审稿意见回复函,确保自己的论文能够顺利发表。
在论文发表后,作者还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讨论,与同行学者进行深入交流,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综上所述,建筑SCI期刊发表是建筑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
选择合适的期刊、掌握论文写作技巧和注意发表细节是影响SCI期刊发表的关键因素。
希望本文能够对建筑科学研究人员在SCI期刊发表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建筑论文怎么写建筑期刊发表攻略一、建筑论文发表流程:2、投稿:选择你属意的符合专业的期刊,但必须注意不可一稿多投和被采纳却不同意刊登的行为,如此做法会让你的声名扫地并被该期刊拉进黑名单。
5、通过:交付版面费安排期刊版面,这个阶段要注意核实期刊情况是否属实,若为真就要汇款然后静待安排。
6、出刊:期刊在成功刊登论文并出刊后会邮寄给你一份样刊,注意查收即可。
7、检索:一般知网的刊物出刊后2-3个月就能够在知网上面检索文章了。
论文投稿要想成功那么在选择期刊上就不能马虎,选择好投稿、好发表的期刊既省时又省力,那么建筑期刊哪些好投稿呢?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好投稿的建筑期刊。
二、给钱就发的建筑类普刊三、知网收录有影响因子建筑类普刊1、省级建筑类期刊《工程与建设》复合影响因子:0.108,收稿范围:研究与探索、建筑与规划、工程设计、试验与检测、地基与基础、建造技术、建筑材料、工程管理《四川建材》复合影响因子:0.120,收稿范围:路桥·场道·航运、施工、地基基础与岩土工程、建筑与规划、工程管理、混凝土、建设经济、结构设计与研究应用、资源与环境保护、水·电·暖通、勘察与测绘、安全与消防、质量检测与控制、建筑节能·墙体材料、化学建材、园林、无机非金属材料、网络技术与自动化、装饰与装修《广西城镇建设》复合影响因子:0.171,收稿范围:乡村振兴、城乡规划、城市管理、住宅与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节能、建设工程管理《砖瓦》复合影响因子:0.149,收稿范围:砖瓦纵横,砌块与墙板,建筑应用,建筑与装修,工程应用,建筑材料与施工,监理与管理,水泥与混凝土,建筑设计,节能环保,施工技术,科技探讨《陶瓷》复合影响因子:0.276,收稿范围:研究与开发、生产应用、标准与检测、环保技术、陶瓷艺术、建筑应用、陶瓷文化、建筑设计、色釉料、装配式建筑、装修与设计、陶瓷工艺、陶瓷创新、园林设计与施工、陶瓷机械《山西建筑》第一批学术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108,收稿范围:规划建筑、结构抗震、裂缝成因及防治、岩土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及应用、水暖电气、市政工程、建筑业论坛、质量控制、建设经济、概预算、招投标、道路桥梁、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机械与设备、园林、绿化、环保、测量、水利工程《福建建材》综合影响因子:0.054,收稿范围:试验研究、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地基工程、标准与检测、路桥工程、监理与管理、工程应用、工作研究、机械设备综合论述、能源与环保、岩土工程、园林工程、建设经济与管理、建设经济、市政工程、经济建设、节能与环保、发展论坛、生产技术2、国家级建筑类期刊《建筑技术开发》第一批学术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117,由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建筑期刊发表难度排名
建筑期刊是建筑领域内交流学术成果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发表在高水平建筑期刊上是每个建筑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追求。
然而,不同的建筑期刊对于稿件的要求和发表难度是有所不同的。
本文将对建筑期刊的发表难度进行排名,以便于建筑学者和研究人员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
在建筑领域,发表在一流期刊上是每个学者的梦想。
一流期刊通常对稿件的要求非常高,包括研究创新性、实用性、数据可靠性等方面。
因此,一流期刊的发表难度也是最大的。
一流期刊包括《建筑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等,这些期刊对稿件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需要经过多轮严格的审稿流程才能够发表。
其次是二流期刊,这类期刊对稿件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创新性。
二流期刊包括《建筑材料学报》、《建筑设计》等,这些期刊对稿件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在审稿过程中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
三流期刊的发表难度相对较低,这类期刊对稿件的要求一般较为宽松,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三流期刊包括《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装饰》等,这些期刊对学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更注重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
除了以上几类期刊外,还有一些地方性和专业性期刊,这类期刊对稿件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加注重对当地建筑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和交流。
这类期刊的发表难度一般较低,但对于推动当地建筑学术交流和实践经验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建筑期刊的发表难度可以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审稿要求、学术水平等因素进行排名。
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是每个建筑学者和研究人员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希望本文所述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期刊发表难度大吗建筑期刊作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对于建筑学者和研究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建筑期刊发表难度究竟有多大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建筑期刊发表的门槛、要求以及整体的竞争情况,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建筑期刊发表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水平要求高。
建筑期刊作为学术刊物,对于投稿的学术水平要求是非常高的。
首先,投稿的内容必须是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在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上都要有一定的突破和贡献。
其次,对于研究方法、数据分析、论证过程等方面也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这对于一般的建筑从业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二是写作表达要求高。
建筑期刊对于投稿的写作表达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无论是论文的结构安排、语言文字的表达、图表的设计等方面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准。
尤其是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对于语言的要求更是严苛,需要具备较强的英文写作能力。
三是竞争压力大。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领域的学术研究也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都投身到建筑期刊的投稿之中。
因此,建筑期刊的投稿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很多优质的研究成果往往都会因为竞争太大而难以发表。
然而,尽管建筑期刊发表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也并非完全不可逾越。
对于想要在建筑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学术水平。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交流讨论、多读学术著作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术造诣。
二是加强写作表达能力。
良好的写作表达能力是发表建筑期刊的基础。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写作技巧、多读优秀的学术论文、参加写作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是选择合适的期刊。
不同的建筑期刊在学术取向、发表要求、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水平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避免盲目投稿导致浪费时间和精力。
《建筑技术》期刊格式一、文章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二、摘要三、关键词关键词应能准确反映文章的研究领域和主题,一般设置35个关键词。
四、六、附录如有需要,可在附录中提供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程序代码等补充材料。
七、投稿要求1. 文章应为原创,未在其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过。
3. 投稿文章需提供作者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
4. 投稿文章需经过同行评审,评审结果将作为是否录用的依据。
《建筑技术》期刊格式一、文章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二、摘要三、关键词关键词应能准确反映文章的研究领域和主题,一般设置35个关键词。
四、六、附录如有需要,可在附录中提供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程序代码等补充材料。
七、投稿要求1. 文章应为原创,未在其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过。
3. 投稿文章需提供作者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
4. 投稿文章需经过同行评审,评审结果将作为是否录用的依据。
八、语言要求1. 文章应使用规范的语言,避免使用方言、俚语等非正式表达。
2. 文章应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3. 文章应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和格式,确保文章的可读性。
4. 文章应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如需使用,请在第一次出现时进行解释。
九、图片和表格要求1. 图片和表格应清晰、准确,并具有自解释性。
2. 图片和表格应与文章内容相关,并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3. 图片和表格应按照规范格式进行排版,并标明图号和表号。
4. 图片和表格应在文章中引用,并注明出处。
十、审稿和录用1. 投稿文章将经过同行评审,评审结果将作为是否录用的依据。
2. 评审结果将在收到投稿后的23个月内通知作者。
3. 录用文章将进行修改和排版,并按照期刊要求进行发表。
4. 期刊保留对录用文章进行修改和编辑的权利。
我们期待您的投稿,共同为建筑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的编辑部。
谢谢!《建筑技术》期刊格式一、文章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建筑科学》征稿要求
1 文稿
(1) 文稿内容要求主题明确,论述清楚、数据可靠、联系实际。
论著、综述一般不得超过7000字;其它文稿限4000字以内。
可交Word6.0以上版本的软盘,并附打印稿。
如提供手写稿,要求抄写在16开格稿纸上,字体工整,标点清楚。
(2) 标题层次按照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规定撰写。
(3) 文中的计量单位、基本术语和符号,应按照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国标GBJ132-90《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或GB/T 50083-97《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的规定书写。
(4) 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标。
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字母旁用铅笔注上“英文”、“希文”、“俄文”等字样。
2 摘要及关键词
(1) 来稿请附英文文题和作者单位的译名。
(2) 来稿应附不少于300字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凡属论文还应附相应的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3) 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以介绍成果、结论为重点,应包括:①文章的目的及重要性;②研究或实践的内容、方法和取得的进展;③主要成果及贡献;④评论文章价值的结论。
3 图稿
文中插图或照片如是电子版应提供计算机文件,如JPG;TIFF等格式。
如是手绘版,则应提供两份,一份为制版用图(用电脑或硫酸纸绘制)线条图要精绘;另一份为校对用图,应贴在正文中相应位置。
如提供的是一般照片,则应提供清晰原件。
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只需择主要者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
本刊的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其书写格式如下:
书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 其他要求
(1) 来稿请另附第1作者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与职称、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E-mail。
(2) 请注明来稿是否属国家攻关、基金或院部委下达课题,并附该专题号。
6 注意事项
(1)来稿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要查询录用与否,可登陆本刊主页(收到稿件30日内)。
主页的域名网址是.
(2) 请勿一稿多投。
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加以说明。
(3)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4) 文章一经刊出将免费邮寄给第一作者相关刊物2本。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
《建筑科学》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13 E-mail: busc@
bjb365@
电话:(010)84272776; 64517786;6451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