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1号线客流分析与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630.94 KB
- 文档页数:2
天津地铁各线路运营方案一、引言天津市地铁运营情况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天津地铁公司制定了各线路的运营方案。
本文将分析天津地铁各线路的具体运营方案,旨在提高运营效率,优化线路布局,提升服务水平。
二、1号线运营方案1.运行时间1号线运营时间为早6:00至晚11:00,全程运行时间约为45分钟,平均间隔时间为5分钟。
2.车辆配置1号线共计配置列车20列,每列车8节车厢,最大承载量达1000人。
3.票价策略1号线实行分段计价制度,最低票价为2元,最高票价为7元,部分优惠票价针对老年人、学生等群体。
三、2号线运营方案1.运行时间2号线运营时间为早5:30至晚10:30,全程运行时间约为50分钟,平均间隔时间为6分钟。
2.车辆配置2号线共计配置列车25列,每列车10节车厢,最大承载量达1200人。
3.票价策略2号线实行统一票价制度,票价为3元,无区段划分,实行一票制。
四、3号线运营方案1.运行时间3号线运营时间为早6:30至晚11:30,全程运行时间约为35分钟,平均间隔时间为4分钟。
2.车辆配置3号线共计配置列车30列,每列车6节车厢,最大承载量达800人。
3.票价策略3号线实行分段计价制度,最低票价为2元,最高票价为5元,部分优惠票价针对残疾人、军人等群体。
五、结论天津地铁各线路依据乘客出行需求,合理设置运营方案,不仅确保了运行安全和准点性,也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乘客满意度。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未来地铁公司将不断优化运营方案,提升地铁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六、参考文献1. 天津地铁官方网站2. 《天津市地铁规划》3. 《天津市地铁运营管理条例》以上为天津地铁各线路运营方案的具体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天津地铁1号线南延伸方案研究
边晓春;白旭
【期刊名称】《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年(卷),期】2011(026)005
【摘要】从城市区域规划建设、道路修建、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性、客流流向等
方面论述与分析地铁1号线南延伸的必要性,对延伸线路的接轨点、线路走向进
行方案比选。
推荐天津地铁1号线南延伸项目自双林站站前约500m区间接轨引出,基本沿海河中游规划路由、敷设,终点站设在靠近汉港快速附近,与C1、C2、C4、Z1、Z3轨道交通线沟通与换乘。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边晓春;白旭
【作者单位】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073;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
限公司,天津30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1
【相关文献】
1.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线双桥河车辆段上盖雨水排放方案研究 [J], 谢春雨;包彩霞;褚彦杰;巩师俞;龚智雄
2.天津地铁1号线延伸线接轨方案分析 [J], 张鹏;王芳
3.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线慈云寺保护方案研究 [J], 周鑫
4.沈阳地铁1号线一期延伸线工程中央大街站建筑方案研究 [J], 韩静
5.天津地铁1号线既有线轨道结构病害整治方案研究 [J], 李养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地铁可达性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目前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并作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际上不少学者提出"21世纪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并预测21世纪末将有1/3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地下空间中是并不夸张的。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交通需求急剧增长。
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态环境下降和城市历史文脉被破坏等城市问题。
而城市问题的实质是城市空间问题,即要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文脉延续等复杂交错的城市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试图从城市空间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索。
其中,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发展高层次、立体化、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实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目标,成为全面调整城市发展形态、充分挖掘城市空间的有效手段。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空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并加以综合规划和开发利用,尤其结合地铁车站进行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更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重点。
我国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我国地铁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南京,地铁总运营长度近500余公里,国家还批准了青岛、杭州、武汉、重庆、成都、哈尔滨、苏州、无锡等城市兴建地铁。
同时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长春、鞍山、佛山、乌鲁木齐等城市也正着手筹建地铁的工作。
一、天津地铁建设概述天津的地铁建设始于1970年,在当时,是继北京后我国第二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
从目前天津的地铁中长期规划来看,未来天津将拥有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为227公里。
其中地铁8条,轻轨1条。
1、2、3号线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基本骨架线;4号线为内部填充线;5、6号线为外围发展线的线网构架格局,轨道交通系统采用放射式的线网结构,并利用两条线路构成中心市区内不封闭的两个半环线以加强各组团间的联系;7、8号线为轨道交通外围线;津滨轻轨入地为9号线。
地铁车站应对大客流的组织措施贾巨龙发表时间:2019-06-25T09:27:50.5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贾巨龙[导读] 摘要: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人员集聚性较大,且流动时间较为集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一旦发生超大型客流的拥堵问题,将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92摘要: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人员集聚性较大,且流动时间较为集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一旦发生超大型客流的拥堵问题,将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面对超大客流对地铁运营产生的压力,急需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铁车站超大客流疏散方案。
关键词: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应对措施引言城市地铁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与此同时,地铁客流量也不可避免地逼近地铁车站的容纳量,如何应对这个情况对地铁工作人员是个不小的挑战,做好应对地铁车站大客流的组织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大客流的分类1.1 可预见性大客流可预见性大客流是指对于客流量的变化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预测,也即客流量的可预见性。
这一客流的活动一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又可细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由于定时上下班而引起的地铁车站大客流;这一客流的流动时间极其有规律性,主要是上下班时间的集中性人流,活动的时间及具体人数基本都是可预见的;第二类,节假日时期的大型客流,这主要是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时期,进行外出的市民。
这一客流的特点是主要集中于节假日时间段,且去处多为城市的中心区域或是旅游景区;第三类,大型活动客流,这一客流主要是由于地铁周边的各类商家活动于某一时间比较聚集,在活动结束后呈现出集体性搭乘地铁的行为;第四类,恶劣天气大型客流,这一客流的主要特点是由于恶劣天气如雨、雪的发生,使得大量原本搭乘其他公交通的乘客选择改乘地铁或是进入地铁站避雨,从而造成地铁车站一时间客流量上升。
1.2 不可预见性大客流不可预见性大客流主要是在进行地铁组织安排时难以事先预见的客流激增情况,这种情况下一般是无规律可循,且客流量的上升是一种无序且突发的情况。
天津地铁1号线列车编组4辆扩编为6辆工程戴源廷;余泽军;贺丽伟;肖彦君【摘要】介绍了天津地铁1号线列车编组4辆扩编为6辆(简称“4改6”)工程的实施情况,论述了扩编工程的主要技术和程序,对扩编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期刊名称】《铁道机车车辆》【年(卷),期】2012(032)003【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天津地铁1号线;车辆;扩编技术【作者】戴源廷;余泽军;贺丽伟;肖彦君【作者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北京100081;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天津300022;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063050;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9.5天津地铁1号线全长26.2 km,沿途共设22个站。
其中,地下车站13座,高架车站8座,地面车站1座。
设有一座车辆段和一座停车场。
天津地铁1号线是由天津地铁既有线延伸改造完成的,改造后的1号线于2006年6月12日正式开通运营。
“4改6”扩编前,天津地铁1号线采用4辆、6辆编组混跑形式,共配置25组列车,其中,8列为6辆编组,17列为4辆编组。
“4改6”扩编后25列车全部为6辆编组。
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成,正式投入了运营。
1 实施扩编工程的必要性天津地铁1号线自开通运营以来,客流量日益攀升。
从运营初期的平均每天3~4万人次达到了2010年的14万人次,曾达到过21.2万人次的单日最高客运量。
行车间隔也从运营初期的15 min缩短至高峰5 min。
但高峰时期,车内依然拥挤。
“4改6”工程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不改变列车运行图的情况下,使每列车改装后扩大50%的定员,增加运量。
设计初期,确定了1号线将采用初期4辆、6辆编组混跑,远期6辆编组的运营方式,所以,4辆编组的车辆本身为扩编工程预留了相关接口,车站站台有效长度、折返线长度、通信信号系统也满足扩编要求。
144交通科技与管理规划与管理0 导言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快捷、便利、高效等特点,成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高自动化等级,更安全可靠的全自动运行系统成为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 运营场景基本情况概述全自动运行场景设计的重点需针对全自动运行系统特点,设计全自动运行系统特有作业场景,制定设备交互流程。
特别是分析设备故障、突发事件等情况下的处理策略,保障行车安全及效率,降低故障影响,缩短系统恢复时间,最终形成全自动运行系统完整的、优化的运营场景。
轨道交通协会在《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建设指南白皮书》中提出了41种全自动运行运营场景。
上海市隧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针对天津地铁63种全自动运行运营场景。
如下图所示:图1(1)63种运营场景中除了基本覆盖轨交协41种场景外,分别从正常运营场景、故障运营场景以及应急运营场景部分补充了一些场景。
针对运营准备部分进行场景细化,明确各了各专业的功能需求;增加运营调整部分多个场景,如运营计划调整、加开列车、提前发车等;增加部分检修场景,如ATC 控制区域的检修;故障场景部分增加多个专业故障时的场景,如信号故障、供电故障等;应急处置场景部分补充了多个场景,如人员分发入侵轨行区、逃生门强求装置出发等。
(2)国内其他城市全自动运营场景情况分析。
根据现有的资料,对北京燕房线、南京7号线以及南宁5号线的全自动运营场景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天津地铁6号线2期目前的63种运营场景进行比较。
北京燕房线建设运营时间比较早,总计设计了41种基本的大场景,与《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建设指南白皮书》中的场景基本一致。
总体的思路按照正常运营场景、故障运营场景以及应急运营场景分三部分。
南京7号线按照正常运营场景、故障运营场景以及应急运营场景设计了81种运营场景。
南宁5号线按照场景地点分为车辆基地场景、正线场景、控制中心场景、车站场景四个板块,其中每一个板块分别按照正常运营场景、故障运营场景以及应急运营场景进行设计,共计形成了77种运营场景。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问题分析及建议摘要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基础之一,影响整个规划过程,既是前期轨道交通投资决策的基础,又是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拟定的依据,也是网络客流预测的直接工具,还是多方案评选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普遍存在着规划阶段的预测结果与运营之后的实际客流有较大差异、实际客流远小于远期预测客流、不同机构预测的客流量离散性较大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形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政策协调和控制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共同发展、尽快建立我国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完整体系、加强城市交通基础数据调查等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问题建议目录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Ⅰ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Ⅱ一、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二、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2(二)原因分析---------------------------------------------------------------------- 2三、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建议------------------------------------------------- 3注释------------------------------------------------------------------------------------------ 4参考文献------------------------------------------------------------------------------------ 51 前言客流量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各环节的基本依据,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各项设计工作的基础,预测结果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地铁中的客流分析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随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出行特点而变化,通常是早晨渐增,上班和上学时达到高峰,午间稍减,傍晚因下班和放学又是高峰,此后逐渐减少,午夜最少。
因此,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通常是双峰型,这种规律在国内外轨道交通线路上几乎都是一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反映轨道交通线路分时客流不均衡程度的系数由公式(1-1)计算: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大于1,趋向于1表明分时客流分布比较均衡,越大表明分时客流越不均衡。
当时,表明分时客流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
位于市区范围内的地铁、轻轨线路的值通常为2左右;而通往远郊区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值通常大于3。
2.一日内全日客流分布特征由于人们的工作与休息是以周为循环周期进行的,这种活动规律性必然要反映到一周内全日客流的变化上来。
与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出现时间比较,双休日的早高峰小时出现时间往往推迟,而晚高峰出现时间有往往提前。
另外,星期一与节假日后的早高峰小时客流和星期五与节假日前的晚高峰小时客流,都会比其它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小时客流要大。
根据全日客流在一周内分布的不均衡和有规律的变化,轨道交通常在一周内实行不同的全日行车计划和列车运行图,以适应不同的客运需求和提高运营经济性。
3.季节性或短期性客流变化在一年内,客流还存在季节性的变化,如由于梅雨季节和学生复习迎考等原因,6月份的客流通常是全年的低谷。
另外,在旅游旺季,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会使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增加。
短期性的客流激增通常发生在举办重大活动或遇到天气骤然变化的时候。
对季节性的客流变化可采用实行分号列车运行图的措施;来缓和运输能力紧张状况。
4.车站高峰小时客流分布特征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容量或能力的基本依据。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分析,首先应确定进、出站高峰小时出现的时间,其次才是分析客流量的大小。
此外,还应分析客流的发展趋势,随着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延伸,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会发生较大变化。
天津地铁分析报告1. 简介天津地铁是天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天津市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本报告将对天津地铁进行分析,包括网络规模、线路建设、运营情况等方面。
2. 网络规模截至2021年,天津地铁网络规模共有X条线路,覆盖X个区域。
其中包括地铁X号线、地铁X号线等。
天津地铁的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3. 线路建设天津地铁的线路建设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的天津地铁项目于X年启动,第一条线路于X年开通。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天津地铁不断扩建新的线路,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近年来,天津地铁建设节奏加快。
例如,X号线于X年开通,连接了市中心和郊区的重要区域。
X号线的建设为天津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
4. 运营情况天津地铁的运营情况良好。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天津地铁每日客流量超过X万人次。
天津地铁运营时间通常为早上X点至晚上X点,为市民提供了全天候的公共交通服务。
天津地铁的运营管理也十分高效。
每条线路都设有站点工作人员,他们负责检票、引导乘客等工作。
同时,天津地铁还配备了安保人员,确保乘客的安全。
天津地铁还使用了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运营资源的合理利用。
5. 未来发展天津地铁的未来发展充满前景。
根据规划,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地铁线路建设。
这些新线路将进一步扩大天津地铁的覆盖范围,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
除了线路扩建外,天津地铁还将注重提升服务质量。
未来,天津地铁将引入更智能化的设备,提高运营效率。
天津地铁还计划开展活动,增加市民对地铁的使用率。
6. 结论综上所述,天津地铁作为天津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天津地铁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线路建设,为天津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
同时,天津地铁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市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
以上文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