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妊娠诊断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46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奶牛妊娠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奶牛养殖户对奶牛妊娠的早期诊断能力,为奶牛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奶牛妊娠诊断主要依据妊娠母牛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如孕酮、雌激素等。
通过检测这些激素水平,可以判断奶牛是否妊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黑白花奶牛5头,分别编号为1、2、3、4、5。
2. 试剂与仪器:3%硫酸铜溶液、饱和氯化钠、0.1%氧化镁溶液、医用碘酒、试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等。
3. 实验步骤:(1)乳汁诊断法① 分别取1毫升3%硫酸铜溶液加入0.5-1毫升乳汁中,观察乳汁是否凝结。
② 取1毫升乳汁放入试管中,加入1毫升饱和氯化钠,振荡后再加入15毫升0.1%氧化镁溶液,振荡20-25秒。
③ 将试管置于开水中加热1分钟,取出静置3-5分钟后观察,如形成絮状物沉在下半部表明已怀孕,不形成絮状物或集于上部是未孕。
(2)尿液诊断法① 取母牛清晨排出的尿液20毫升放入试管中。
② 加入1毫升醋,再滴入1毫升2%-3%医用碘酒。
③ 用火缓慢加热煮沸,此时试管中从上到下呈现红色表明怀孕,如呈浅黄色、褐绿色,冷却后颜色很快消退则未孕。
四、实验结果1. 乳汁诊断法① 奶牛1、2、3号乳汁凝结,表明已怀孕。
② 奶牛4、5号乳汁不凝结,表明未怀孕。
2. 尿液诊断法① 奶牛1、2、3号尿液在加热煮沸后呈红色,表明已怀孕。
② 奶牛4、5号尿液呈浅黄色、褐绿色,冷却后颜色很快消退,表明未怀孕。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奶牛妊娠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乳汁诊断法和尿液诊断法均能准确判断奶牛是否妊娠。
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诊断。
六、实验总结1. 奶牛妊娠诊断是奶牛养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准确判断奶牛是否妊娠对于提高繁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 本次实验中,乳汁诊断法和尿液诊断法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奶牛养殖户提供了便捷的妊娠诊断方法。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奶牛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妊娠诊断方法,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奶牛的妊娠诊断与妊娠终止1妊娠诊断1.1直肠检查法①术式:将手伸入直肠,于骨盆底握住子宫颈,并向前伸,用手指寻找子宫间沟。
继续前伸,手指顺子宫角弯曲而弯曲,并将两子宫角握在手中,分别触摸。
沿子宫角尖端仔细触摸卵巢。
触摸子宫中动脉时,可将手掌贴到骨盆顶向前滑动,经过岬部,向前可触摸到游离、颤动的子宫中动脉。
②判定:未妊娠时子宫及卵巢均在骨盆腔内,两子宫角大小、硬度和形状相同,收缩如绵羊角状,具有弹性和坚实感。
经产牛有时不呈绵羊角状,或垂入腹腔。
妊娠1个月:子宫角位于耻骨联合前端,妊角稍粗,质地稍软,绵羊角状弯曲不明显,妊角卵巢增大。
妊娠2个月:两子宫角大小不对称,妊娠角比空角粗1~2倍,变长而进入腹腔,角壁变薄而软,有波动,妊角卵巢前移至耻骨前缘。
妊娠3个月:两子宫角极不对称,角间沟消失,妊角较空角大3~4倍,子宫颈移至耻骨前缘,妊角大如人头,移入腹腔,子宫壁松软,波动明显,妊角卵巢位于耻骨前缘下方。
妊娠4~5个月:子宫颈移至耻骨前缘下,子宫完全垂入腹腔,触摸子宫时壁薄,有明显波动感,有时还能触摸到胎儿和胎盘,妊角子宫中动脉有明显颤动。
妊娠6~7个月:子宫下沉到腹腔深部,一般摸不到胎儿,子宫中动脉颤动极为明显。
妊娠8~9个月:子宫颈退至骨盆内或入口处,能摸到胎儿,胎盆如鸡蛋大,两侧子宫中动脉颤动明显。
1.2子宫颈黏液诊断法①煮沸法:用少量子宫颈黏液,加蒸馏水4~5mL混合,煮沸1分钟,溶液呈块状沉淀者为妊娠,上浮者为未妊娠。
此法可检测出妊娠30天以上的母牛。
②苛性钠煮沸法:取少量子宫颈黏液,加1%苛性钠溶液2~3滴,混合煮沸。
分泌物完全分解后,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橙色或褐色者为妊娠。
此法可检测出妊娠15天以上的母牛。
③比重测定法:妊娠母牛子宫颈黏液比重为1.013~1.016,未妊娠牛比重小于1.008。
取少量子宫颈黏液,放入比重为1.002~1.010的硫酸铜溶液中,黏液呈块状沉淀者为妊娠,上浮者为未妊娠。
勿使用雌性激素盲目对母牛进行催情,以防止造成母牛发生卵巢疾病。
(3)在组织解剖学中,发情周期黄体以及持久黄体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时的母牛子宫不存在任何的异常情况。
如果只对母牛进行1次直肠检查,则母牛的乏情性质通常不能获得良好的确诊。
因此直肠检查必须进行2~3次,才能在同一卵巢部位,将相同的黄体触诊出来,进而将其这种情况确诊为持久黄体。
(4)母牛的发情征候一般可由雌性激素引起,且不会刺激到机体的卵巢,同时对于母牛排卵以及卵泡发育也不会产生促进作用,因此母牛再次发情时,才可以进行配种。
而对母牛进行诱导发情之后,有时也会出现不再发情的情况。
这种时候如果采用雌性激素进行单一的诱导发情,则效果不够理想。
(5)针对产后乏情母牛加强饲养和管理,在日粮提供的过程中,多补充维生素,特别是补充维生素E 以及维生素A,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母牛发生产后乏情的情况,从而使其能够正常发情、排卵以及配种等。
奶牛妊娠诊断及注意事项宋俊杰(新疆石河子总场兽医站832011) 对繁育技术人员来说,对奶牛准确、安全地进行早期妊娠诊断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从经济上考虑,尽可能早地进行妊娠诊断可以尽早发现配种以后空怀的牛。
大多数兽医在配种30 d 后任意选择时间来做妊娠诊断,但一些兽医却要到40 d 或更长的时间后才感到有把握。
多数情况下初产母牛和青年母牛能在早至28 d 时进行诊断。
以往建议等到60 d 时进行诊断,现已不再采用,因为,如果在这么长的时间后才发现空怀会造成潜在的经济损失。
害怕在妊娠早期(28~40 d)进行触诊是由于认为触诊可能与胚胎损失有关。
当熟练的有经验的触诊者进行检查时这些顾虑显得多余。
另外,畜主应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大约10%的胚胎在妊娠的90 d 内不管母牛是否进行直肠检查都会发生死亡或者流产。
因此,尽管畜主经常在母牛先被诊断已怀孕而后又发情时责备兽医“把犊牛从牛肚子里摸掉了”,假如进行检查的兽医受过良好的培训并且妊娠诊断经验丰富,那么,实际情况很少像畜主认为的那样。
奶牛妊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作者:温国富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6期温国富(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政府畜牧水产服务中心166250)奶牛妊娠毒血症也称为母牛肥胖综合征、牛的脂肪肝和肥胖牛的酮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产前或产后3d之内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主要原因是由于干奶期母牛采食过多精料或干奶期过长造成过度肥胖而形成。
1 病因及发病机理干奶期母牛日粮中精料喂量过大、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过高、母牛实际进食量超过实际营养需要量,是母牛肥胖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造成日粮营养水平过高,精料喂量增大的原因如下:一是日粮不平衡,粗精比例不当。
二是管理不细,不分群饲养。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干奶期精料喂量大,牛肥胖,产后进食量下降,致使造成能量负平衡,导致体脂肪分解,游离脂肪酸( FFA)升高和酮体增加。
脂肪动员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 FFA)浸润于肌细胞间隙和子宫肌层,则将引起骨骼肌和平滑肌运动障碍,诱发母牛卧地不起、真胃移位、胎衣停滞、子宫炎等综合征,血中FFA含量增多,促使Ca2+向脂肪细胞转移,加至FFA与Mgz+形成整合物,不仅可诱发低镁血症的出现,尚能影响钙的动员,致使低血钙症发生;由于脂肪肝影响雌激素和孕酮的代谢,临床上表现出不孕症、产犊间隙延长等繁殖障碍。
2临床症状奶牛异常肥胖,产后几天内食欲废绝,产奶量下降,倒地不起,呈现严重的酮病症状,采取治疗酮病的措施亦无效。
患牛日渐衰弱,通常经过7 10日而卧地死去。
某些病牛有神经症状,长时间凝视,头抬高,头颈部肌肉震颤,最后昏迷,心跳增速,多数患牛死亡。
在整个病程中,体温、脉搏和呼吸正常。
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分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①急性型随母牛分娩而表现出症状,患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瘤胃蠕动减弱;少奶或无奶。
可视黏膜发绀、黄染。
体温初期升高(39.5~40. OOC以上)。
步态强拘,目光呆视,对外反应微弱。
伴腹泻者,排出黄褐色、具恶腥臭稀粪。
对药物无反应,于2—3d内死亡或后期卧地不起而淘汰。
奶牛妊娠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摘要】动物妊娠诊断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也比较多,在此仅将几种比较实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诊断方法作以简要介绍。
【关键词】奶牛妊娠;实验室;诊断动物怀孕后,在胎儿、胎盘等作用下,会导致母体的新陈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导致母体血、尿、乳等成分发生变化,这就是实验室妊娠诊断的理论基础。
在早期妊娠诊断方面,大家做了许多研究探索工作,但目前尚无一种完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理想的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应该具备下面的几个条件:一是在配种后一个发情周期之内显示出诊断结果。
二是妊娠诊断的诊断准确率应在85%V A上。
三是对母体和胎儿安全无害。
四是方法简便、经济实用。
动物妊娠诊断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也比较多,在此仅将几种比较实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诊断方法作以简要介绍。
1.牛乳孕酮诊断法动物妊娠后,外周血液和乳中孕酮浓度升高,牛在妊娠早期(配种后18-24天)就表现出了这一内分泌学变化,通过精确定量分析可以确定妊娠早期(配种21天后)母牛乳汁中孕酮的临界值,根据此临界值则可对应调节测定系统,使其满足定性测定的要求,再通过显色反应或乳胶凝集特征判定是否妊娠。
临床验证表明,在配种后第23天采样,进行孕酮诊断是牛早期妊娠诊断的最佳时间。
1.1孕酮—ELISA(P-ELISA)诊断法P-ELISA诊断法利用抗原(孕酮)、酶标抗原(酶标记孕酮)与抗体(孕酮抗体)的饱和竞争性结合反应原理,来监测乳样中孕酮浓度.的高低,依据反应系统中所产生的颜色(蓝、黄和粉红)深浅程度,用肉眼定性孕酮在乳样中的浓度范围,从而达到妊娠诊断的目的。
荷兰等国已生产出相应的商品性P-ELISA诊断试剂盒,但我国尚无此类型的商品试剂盒上市,此方法早期妊娠诊断的准确率为84.5%,成本较高。
1.2孕酮乳胶凝集抑制试验1.2.1诊断原理孕酮乳胶凝集抑制试验(PLAIT)是一种利用孕酮单克隆抗体和由孕酮包被的胶珠进行乳汁孕酮快速定性测定的免疫学方法。
任务1 牛的妊娠诊断及预产期推算任务描述母牛配种一个情期以上,未表现发情的,一般认为已妊娠;又出现发情的,则未妊娠。
但是,有些母牛生殖器官不健康,虽未妊娠,也可能不表现发情;而有的妊娠母牛,也可能出现假发情。
因此,及时准确地对配种后的母牛进行妊娠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对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母牛的妊娠诊断方法有多种,即外部观察法、超声波诊断法、直肠检查法、阴道检查法及实验室诊断法等。
这些方法中有的不够准确;有的需要怀孕较久才能做出确诊;有的虽很准确,但操作复杂,实践中很难推广使用。
请选择适合的方法诊断出母牛是否妊娠,如已妊娠请判断出妊娠的阶段,并推算其预产期。
子任务1 外部观察法诊断母牛妊娠任务实施一、准备工作母牛10~20头、牛用听诊器。
二、诊断方法1.视诊询问调查母牛的生产阶段和发情周期情况;观察母牛的采食情况、膘情、行为、性情及体形变化;观察母牛的外生殖器官变化和乳房变化。
2.触诊在妊娠后期,通过腹壁触摸胎儿以判断是否妊娠及妊娠时间。
用手掌或拳头在右膝壁前方、臁部下方推动腹壁来感触胎儿的“浮动”,一般在妊娠6个月后。
3.听诊妊娠6个月以后,在安静的场所于右臁部下方或膝壁内侧听取胎心音。
三、结果判定1.视诊经配种的母牛,过了两个情期仍不出现发情,则可初步确定为已妊娠。
母牛妊娠后,食欲增加,膘情好转,被毛光亮,性情温顺,行动谨慎,易离群,怕拥挤。
妊娠初期,外阴收缩紧闭,有皱纹。
妊娠中后期(5个月以后),腹围、乳房增大,右侧腹壁突出,有的牛会出现腹下和四肢水肿。
8个月左右,右侧腹壁可见到胎动。
此方法在妊娠中后期观察比较准确,但不能在早期做出确切诊断。
2.触诊根据胎儿大小和母牛肥胖程度以及其它一些情况,大约不到5%的母牛妊娠5个月时就能感触到胎动,10%~50%于妊娠6个月,70%~80%于妊娠7个月,90%以上于妊娠9个月可感触到或出现胎动。
由于牛腹壁松弛较易看到胎动,通常是在背中线右下腹壁出现周期性间隙性地膨出,在腹壁软组织上感触到一个大的、坚实的浮动物体撞击腹壁。
《妊娠诊断》讲稿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胎盘的结构和分类,有的同学对胎盘的分类还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胎盘的分类问:(看图片)胎盘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呢?(学生回答)问: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绒毛的分布)教师活动:依次点击后面的图片,逐一讲解。
弥散型胎盘:弥散型胎盘是动物中比较广泛的一种胎盘类型,这种类型的胎盘绒毛膜的绒毛分布在整个绒毛表面。
子叶型胎盘: 子叶型胎盘以反刍(CHU)动物牛、羊为代表。
绒毛集中在绒毛膜表面舶某些部位,形成许多绒毛丛,呈盘状或杯状凸起,即胎儿子叶。
带状胎盘:以肉食类为代表,其绒毛膜上的绒毛聚集在绒毛囊中央,形成环带状,故称带状胎盘。
盘状胎盘:胎盘呈圆形或椭圆形。
绒毛膜上的绒毛在发育过程中逐渐集中,局限于一圆形区域.啮齿类(兔和大鼠)和灵长类(包括人)的胎盘属于盘状胎盘讲解:胎儿通过绒毛膜与母体的子宫内膜嵌合绒毛膜中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母体与胎盘通过这些毛细血管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然后来自母体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再通过脐带由胎盘传递至胎儿。
教师活动:我们再回到第一张幻灯片,不同动物的胎盘母体和胎儿部分组织之间接触的紧密程度是不同的。
有的如弥散型和子叶型胎盘,胎儿胎盘绒毛膜上的绒毛伸入子宫内膜,如同手指插入手套中,虽有接触但很简单,分娩时,绒毛膜从子宫内膜中拔出,并不伤及子宫内膜,也就没有脱落损失现象,因而并不引起子宫内膜的破坏或出血。
而带状腊盘和盘状胎盘的绒毛膜和母体接触比较紧密,当分娩时,胎儿胎盘从子宫剥离,子宫内膜被侵入部分也剥脱下来,随之出血。
所以,前2种胎盘类型的动物生产时出血少,后2种胎盘类型的动物比如人,因胎盘和母体连接紧密,生产时流血较多。
教师活动:胎盘在受精后的几天内就可以形成,然后在整个妊娠期不断生长,(展示羊的胎盘和胎儿图)在分娩时,母体会先排出胎儿,然后排出胎盘。
但是,母畜的妊娠不都是顺利的,总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妊娠中断,如图中展示的就是40天流产的牛的胎儿,可以看到,这个时候胎盘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整,还不能看到子叶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