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美国牺牲的将军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巴顿将军之死星条旗上的光辉——美国巴顿将军之死1945 年5 月6 日是巴顿将军率领的第3 集团军战斗的最后一天。
5 月7 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以它全部的陆、海、空军无条件地向盟军投降。
枪炮声停止了,巴顿很感失望,因为他过于习惯战争了。
但是他所受到的欢呼又使他很快振作起来。
这位在两年半之前还只被少数职业军人和曲棍球爱好音所了解的人,现在成了一位历史性人物。
这位在西西里受到指责,在英国由于无关紧要的口误而受到非难,之后又侥幸没有被撤职的坚韧不拔的老战士,现在成了仅次于艾森豪威尔的最受欢迎的伟大圣战的英雄。
难以忍受的折磨已在胜利时得到的辉煌的奖赏中忘却了。
巴顿凯旋回美,引起了不同人的不同反应,因为巴顿一直到最后都是一位令人迷惑不解的人物。
当巴顿被邀请到波士顿讲演时,他仍然以战时的那种紧张势头去发表演讲,显然是为了保持国内战线对日作战的高昂士气。
巴顿坚持用激昂的语调,继续在不适当的时间和不适当的地点,眉飞色舞地大喊大叫他讲话。
由于他的颠狂的言词和激动的感情,他多次受到牧师、知识分子、甚至“星条报”的批评。
他们不得不费尽心机地去解释,他把和平和战备联系起来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但不幸的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却又像一个好战分子在号召对另外一个敌人重新开战。
显然,他的为打仗而打仗的嗜好受到了严厉的抨击。
不久之后,这位胜利的英雄的形象又变得暗淡起来。
在他事业的顶峰存在着一点阴影——他与艾森豪威尔的关系有点不正常。
很难确切地说明他们俩人互相不满的原因。
实际上,这俩位伟大战士的关系是随着战争的进程而紧张起来的,直到战争结束时人们仍然感到莫名其妙。
巴顿那些激动而敏感的部下对最高司令部的不满已不时带有怨恨的情绪,时而发脾气,时而进行嘲弄,其中有些是针对艾森豪威尔本人的。
这类今人不快的俏皮话最初来自第3 集团军的司令部,并且由于不断他讲来讲去最后不可避免地传到了艾森豪威尔的耳朵里。
这种话说明了巴顿部下普遍的情绪,就巴顿来说,他极力想表白自己与这些公然侮辱性的比喻没有关系。
铁血将军巴顿的著名演说词铁血将军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Jr.),是美国二战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将军之一。
他的名字已经被永载于美国军史的篇章之中,成为了军人们关于勇气、荣誉和使命的象征。
巴顿将军擅长激发士气、鼓舞士气和发表演讲,他的讲话激励了成千上万的美国士兵,不仅仅是今天,他的演说也成为了公认的经典名言。
本文将对巴顿将军的著名演说进行探讨。
1. 《让他们去死吧》1943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场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巴顿将军在战场上殊死作战,已赢得了士兵和指挥官们的高度评价。
在一次战斗结束后,巴顿将军立即开始对手下官兵进行演说,这个演说由于其极富激情和刺激性,很快成为了二战后期最为著名的军事演说之一。
这就是《让他们去死吧》。
这篇演讲其实并不是巴顿将军专门为了打出知名度而编写的一篇演讲稿,而是他在前线战斗之后,随着他的心情进行的即兴演说。
在这篇演说中,巴顿将军细细讲述了不同意战争的敌人攻向他们的壕沟,以及他们无畏地将这些敌人杀死的情景。
他还告诫大家,只有那些愿意出生入死的士兵,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
这篇演讲语气激动人心,充满了军人特有的锐气和勇气,慷慨激昂的讲话方式激励了一代年轻人。
同时,这个简短而又振奋人心的演讲,也成为了二战期间最为流行、最有影响力的军事演讲之一,让巴顿将军的名字广为人知。
2.《永不放弃》1944年6月6日,北约盟军在诺曼底海滩登陆,发动了欧洲战场上的决定性战役。
在这次战争的第二天,巴顿将军对他的第三军进行了一次勉励,这次勉励被后人称为《永不放弃》勉励。
在这篇演说中,巴顿将军强调了士兵们的责任感和义务,并表达出他们需要在这场并非战争的战斗中毫不松懈,将战争还给敌人的决心。
他的标志性句子是:“每个人都需要有计划地去杀死一些德国人。
你们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的德国人。
” 这些话语并不是在鼓吹暴力,在表达一种必须的战争意义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篇演讲激起了巨大的情感共鸣,传达了士兵内心深处的使命感,感召他们努力战斗并为爱国之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史上十大著名悲情人物隆美尔如果暂时把战争的正义问题放在一边的话,隆美尔无疑是二战中最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他在兵力、装备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在非洲打出了一片天地,几乎将英国这个老牌非洲殖民国家赶出了非洲大陆,英国人动用了可以动用的一切力量来对付德军的这支偏师。
虽然在阿拉曼败给了蒙哥马利,但隆美尔出色的指挥让德军主力千里大撤退成功,保住了非洲军团的主干。
但无论隆美尔的军事才华有多么的卓越,倒行逆师的纳粹德国还是节节败退。
面对无力回天的形势,隆美尔产生了怀疑,这时一场未遂的暗杀让希特勒对他产生了怀疑,终于逼迫他服毒自杀。
一代军神就这样悲惨的死在了自己主子的手里。
岳飞自从岳母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刻在岳飞的身上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到十万大军的统帅,岳飞无时无刻不记着母亲的嘱托,在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时刻,他指挥着如山岳般屹立不倒的军队把侵略者打得望风而逃,即使是朝中的昏君奸臣让他的部队成为一支孤军,他仍能不断的取得胜利,让百姓看到了光复河山的希望。
但正如他的对手所说:“自古无朝中有权臣当道,大将可立功于外者!”刚毅如岳飞者也无法避免小人的暗算,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让这位统帅永远离开了他的士兵。
八百多年过去了,每看到这段历史,仍不禁使人想为忠臣大哭一场。
项羽破釜沉舟、楚河汉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再加上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如果中国历史中没有出现过西楚霸王项羽这个人物,不可想象我们的文化会失去多少颜色。
项羽只活了31岁,可他的一生却是无比的轰轰烈烈和哀婉悱恻。
在巨鹿,他让数十万秦军顷刻瓦解,让天下诸侯都拜服在他的脚下。
在彭城,他又让五十万汉军血染睢水。
但是垓下一战,他却无力回天,只得慨叹:“虞姬,虞姬奈若何?”从纵横天下,无人能与之征锋到最后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项羽可说是最具悲剧色彩的英雄了。
武田信玄日本的战国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日本历史上的许多名将都出于这纷乱的一百五十年,武田信玄是他们中绝对的佼佼者。
美国巴顿将军之死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历史上最著名将军之一的乔治;巴顿在二战期间曾担任过师长、军长、司令等职。
一代将军是怎么死的呢?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美国巴顿将军之死的原因,欢迎阅读!美国四星上将乔治;巴顿有句名言:一个士兵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但他本人却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在二战硝烟散去后的1945年12月21日,死于德国海德堡医院。
死亡的原因是在此前的12月9日,他在德国曼海姆所遭遇的一场离奇的车祸。
经过调查,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是被暗杀,但是再也不能肯定他不是被暗杀的了。
1945年12月9日,巴顿同他的参谋长霍巴特;盖伊少将坐着一辆小车,准备去莱茵法尔茨地区的施佩耶尔附近去打猎,开车的是位年轻的上等兵霍勒斯;伍德林。
在穿过曼海姆北郊和越过四通八达的铁路路轨时,一辆迎面驶来的卡车忽然往左边来了个急转弯,小车躲闪不及,两车相撞,巴顿的头部撞在汽车隔板的钢架上,伤口大量出血。
但是军人出身的巴顿身体素质非常好,神态依然清醒,他还问霍巴特;盖伊少将有没有受伤,接着巴顿又描述了自己的状况,说他好像瘫痪了,脖子以下都动弹不了。
一小时后,巴顿被送到医院,脊柱严重错位,头骨也受了重伤。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医生精心救治后,情况有了很大好转。
然而在12月21日下午,巴顿突然死亡,医院的解释是突发性血栓和心肌梗死。
乔治;史密斯;巴顿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他作战勇猛,指挥果断,善于利用装甲兵优势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称为“血胆老将”。
但是他没死在战场,却在车祸之后死于血栓。
这则消息震惊了世界,美国政府立即组织调查,最后官方给出的结果是,卡车司机汤普森酒后驾车所致。
官方的这个调查结果引起了诸多的猜测,因为如果是司机酒驾所致,为什么车里的三个人,只有巴顿受了伤,而其他两人却毫发无损呢?更为离奇的是,肇事司机在这次事故后就人间蒸发了。
很多人猜测,巴顿之死不是一场简单的车祸,而是谋杀。
巴顿是为战争而生的,1945年5月7日,当德军无条件地向盟军投降时,巴顿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落寞。
死于朝鲜战争的两个美国将军:⼀个死于车祸,⼀个死于⼼脏病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作战中付出了重⼤牺牲,仅团以上⼲部就有244位之多,其中包括志愿军67军军长李湘、39军副军长吴国璋、50军副军长蔡正国、23军参谋长饶惠潭,以及志愿军司令部参谋、翻译⽑岸英。
许多团以上⼲部牺牲于美军飞机的轰炸⾏动。
由于以美国为⾸的“联合国”军⼀直掌握着制空权,美军的⾼级将领们不⽤担⼼来⾃空中的威胁。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仅阵亡了两名步兵团团长,他们分别是美国陆军第24步兵师第34步兵团团长罗伯特-马丁上校和美军第7步兵师第31步兵团团长(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
他们是在近距离作战中分别被朝鲜⼈民军和中国志愿军所击毙的。
两位美国将军在朝鲜战争中死亡,但都与敌⽅⽕⼒⽆关。
美第⼋集团军司令沃尔顿·哈⾥斯·沃克中将死于车祸,美第九军军长布莱恩特-穆尔少将死于⼼脏病发作。
沃克在去给⼉⼦授勋途中死于车祸美第⼋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1950年12⽉23⽇,61岁的美⼋集团军司令沃尔顿·哈⾥斯·沃克中将乘坐他的专⽤吉普出⾏。
吉普车上由他的司机贝尔顿军⼠长驾驶。
这天,沃克是前去出席为表彰美军第24步兵师和英国第27旅在夏季洛东江环线作战中所起的作⽤⽽举⾏的南朝鲜总统嘉奖式,这个仪式要在司令部举⾏。
获奖者中,有⼀个是沃克的⼉⼦,步兵营长萨姆·沃克上尉(后来成为⼀名四星上将),⼩沃克因为作战勇敢⽽将获得勋章。
沃克中将的吉普车开出⼤约半个⼩时后,来到距离⽬的地3公⾥处,当时公路南向⼀侧⼀辆卡车因机械故障停在⼀边,韩国陆军第⼆军团运输部⼀名27岁的维修⼯朴庆来,在维修车辆后,进⾏试车,将⼀辆WC-51从路边斜开出来。
此时,正值沃克的座车正以惊⼈的速度从对⾯驶来,有'飞车' 嗜好的司机贝尔顿并没有减速,两车交汇时,沃克的吉普车前保险杠擦著韩国军车,巨⼤的冲⼒使吉普车顺时针⽅向翻倒,整个吉普颠倒过来,翻到路堤下⾯。
美国二战将领麦克阿瑟病逝-1964年4月5日(农历二月廿三),美国二战将领麦克阿瑟病逝。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丧礼1964年4月5日,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逝世。
麦克阿瑟,美国军事指挥家,1880年生于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营中。
父亲是军人。
1893年,麦克阿瑟进入西德克萨斯军校。
1899年进入西点军校。
1903年以建校以来最高分毕业,踏上军旅生涯。
一战中因作战英勇很快升为准将,多次获得荣誉勋章。
后来,回到西点军校成为校长。
太平洋战争及占领日本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被征召回到美军,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1944年晋升五星上将。
太平洋战争后期,指挥美军在西南太平洋执行跳岛战略,选择性攻占有利于美军推进的岛屿,包括菲律宾群岛及冲绳岛,直到日本于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
最终,麦克阿瑟领导的盟军总司令部得以在保存天皇制、不追究天皇责任的客观条件下,对日本政府进行改造,包括制订《日本国宪法》及确立现行日本政府组织架构的基础。
此外,盟军总司令部一度下令自日本政治官僚体系中全面清除战前军国主义协力者、解散财阀,但是因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抗升高,美国需要既存政经势力合作以迅速重建日本的策略性考量而未彻底实施。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在苏联总书记史达林默许下,北韩进攻南韩京师汉城(首尔)在6月28日被攻下,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军参加朝鲜作战,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透过美国起草的决议,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由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任总司令。
韩战期间,以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切断,战争形势急转直下,毛泽东接受金日成的请求,决定出兵朝鲜半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月19日,美军攻占平壤,此时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秘密进入朝鲜,强力打击联合国军队。
1950年10月15日,杜鲁门总统在威克岛接见麦克阿瑟,只让他打一场有限的战争。
往后期间,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决定,派侦察飞机飞入中国领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名鼎鼎的麦克阿瑟将军指挥过哪些战役导语:麦克阿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军,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战场上,参加过很多战争。
在很多军事杂志中,他的地位可谓相当之高。
他也是一位相麦克阿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军,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战场上,参加过很多战争。
在很多军事杂志中,他的地位可谓相当之高。
他也是一位相当偏执而且十分聪明的人,指挥过很多有名的战役。
由于战功赫赫,他备受美国人民的爱戴,其人生经历常人难以想象。
由麦克阿瑟指挥过哪些战役,就可以大概了解其一生中的那些最耀眼的经历了。
麦克阿瑟照片一战中,麦克阿瑟作为美国军队中的一个参谋官英勇作战,倒是并没有指挥过什么的有名的战役。
但是在二战中,他提出并指挥了菲律宾战役,其中也包括新几内亚战役。
他的战术灵活多变而又出人意料,对日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也解放了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菲律宾群众。
在之后的中途岛战役中他也有参与。
除掉这些之外,麦克阿瑟指挥过哪些战役是广为人知的呢?当然就是抗美援朝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麦克阿瑟遇到了有史以来他最强劲的对手。
尽管处于双方装备差距悬殊的不利情况下,志愿军凭借团结牺牲精神以及彭德怀将军的有效战术,经过三次比较大的战役,麦克阿瑟被我军由鸭绿江边一直击退至三八线附近。
彭将军又及时停止了行军,粉碎了麦克阿瑟想要诱敌深入的计划。
至此,麦克阿瑟遇到了他最棘手的对手。
在之后,由于麦克阿瑟的性格傲慢偏执,与美国军方的计划产生分歧,最终被美国总统削去职务。
一代老兵的传奇也到此落幕。
麦克阿瑟是如何评价朝鲜战争的?生活常识分享。
柯蒂斯·爱默生·李梅——冷战之鹰柯蒂斯·李梅介绍中文名:柯蒂斯·爱默生·李梅外文名:Curtis Emerson LeMay别名:冷战之鹰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出生日期:1906年11月15日逝世日期:1990年10月1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俄亥俄州立大学主要成就:策划实施轰炸东京的“李梅火攻”代表作品:《美国空军史》《战略空军指挥部》《洛克希德》《波音》军衔:上将柯蒂斯·李梅,他是公认的英雄,在二战史上写下了厚重有力的一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位美国将军对暴力坚信不移。
他少言寡语,也从不微笑;他将重型轰炸机视为知己。
他就是美国战略轰炸思想的信奉者与实践者,人称“冷战之鹰”的柯蒂斯·李梅。
生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是一名普通工人的儿子。
由于不是名门之后,也不能获得有影响的政治家的支持,他没进西点军校,先后在哥伦布公立学校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获得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1928年参军,成为飞行学员。
1929年10月,在得克萨斯州的凯利基地完成飞行训练后,成为美国陆军航空兵后备役部队少尉飞行员,并于1930年2月1日转为现役。
起初服役于驻守在塞尔弗里奇机场的第二十七驱逐机中队,曾在数次战斗行动中执行过多种任务。
1937年,调往第二轰炸机大队,开始转飞轰炸机。
1938年,在美军B-17“飞行堡垒”轰炸机向南美进行的其首次大规模转场飞行中表现极为出色。
到美国参加二战前,还开拓了从南大西洋到非洲和从北大西洋到英国的空中航线。
欧陆显威1942年,亲自组建并训练了第三零五轰炸机大队,之后率其开赴欧洲战区。
当时,盟国空军在对欧洲大陆进行突袭时,轰炸机群总是过早采取规避防空火力网的战术动作,因而很少击中目标。
也就是说,他们常常徒劳往返于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
抵英不久,李梅就找来一本炮兵手册认真地读起来。
经过潜心研究和概率计算,李梅对轰炸机的编队形式和轰炸技术进行了一次大胆的革新。
英国伯特伦·拉姆齐海军上将:1883.1.20-1945.1.2。
1935年,任本土舰队参谋长并被提升为海军少将。
二战爆发初期,担任多佛港务司令,成功指挥了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4年,被任命为诺曼底登陆行动的海军总指挥,同年被晋升为海军上将。
1945年1月2日,在赶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军事会议途中,因乘坐的飞机在起飞时坠毁而遇难。
特莱弗德·利·马洛里空军上将:1892-1944。
剑桥大学毕业,后入空军服没。
先后任第12和第11战斗机大队指挥官,战绩显著。
1942年11月出任英国战斗机司令部总司令,随即晋升空军上将。
1943年末任盟国远征军空军司令,指挥战术空军保证诺曼底登陆行动中的制空权。
1944年11月调任东南亚盟国空军总司令,偕同夫人赴任途中,因飞机失事而去世。
汤姆·菲利普斯海军上将:1888—1941,大英帝国远东舰队司令。
1903年参加英国皇家海军,三十年代曾任海军计划司司长等职。
大战爆发前夕任海军副参谋长。
1941年10月被任命为英国东方舰队司令。
1941年12月10日,所乘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马来海战被日军击沉而阵亡。
兰斯洛特·霍兰德海军中将:追歼俾斯麦舰的分舰队指挥官。
1941年5月24日随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沉没而殉难。
威廉·戈特中将:1897—1942,第8集团军司令。
1915年入皇家近卫军服役,后在北非沙漠地区战斗中骁勇善战得名“惩罚者”。
1939年起先后任第7坦克师师长和第13军军长。
1942年8月6日被任命为第8集团军司令,次日因所乘运输机被击落而殉职。
梅勒海军少将:第一战列舰分队司令。
1939年10月14日在斯卡帕湾随“皇家橡树”号战列舰的沉没而殉职。
美国名将巴顿之死的真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战将云集的美军,有一位被人们刻画得入木三分的战将——乔治·史密斯·巴顿。
美国名将巴顿之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美国名将巴顿之死的真实原因,欢迎阅读!美国名将巴顿之死巴顿将军是怎么死的呢,巴顿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呢,他又是被谁给杀的呢,大家以为是苏联杀的,但是事实证明并不是。
既然不是苏联人,那还会是谁呢?当然是美国人。
那美国人怎么会杀他自己的人呢,是不是瞎说呢?但这却最可能真正的巴顿的死亡原因!巴顿是敌视社会主义的,虽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但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共同的敌人:纳粹,他们走到了一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但是巴顿却不管这些原因,依然我行我素。
在打下柏林之后,美国,英国,苏联在易北河三军会师。
但是,巴顿却认为应该立刻去攻击苏联。
庆功宴时,一个苏联上校邀请巴顿,但是却遭到了巴顿的讥讽,好在苏联上校足够幽默,巧妙的化解了纠纷……在那个时刻,艾森豪威尔就已经记住了巴顿!巴顿在占领德国后,担任着巴伐利亚的军政长官,但是他却任用纳粹作为他的行政官员,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政治决策,巴顿将军因此被撤职查办,后来,还是因为艾森豪威尔他才免于上军事法庭!这件事以后,巴顿的政治生命算是死亡了,但是巴顿依然不肯罢休,依然保持着“作死狂人”的作风,不死不休,继续开始了他的“作死”征途!他被分到了第十五集团军来完成战史的编纂,在他打猎的时候,中情局设计了一场车祸使他住了院,本来,他还有可能活下来,但他坚持要求中情局的人撤离,最后,这位伟大的将军被毒死了!综上所述就是巴顿的死亡原因,正是这诸多因素决定了他的生死,任何一条都可以说是他的死亡原因。
巴顿将军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并且在史书中也没有找到具体的记载,那么到底巴顿将军怎么死的呢?1945年12月的一天,在德国的勒海姆市,巴顿想去打猎,于是,他约好了朋友霍伯特.盖准备前往。
巴顿将军墓巴顿将军墓(2008-11-06 20:52:53) 莱茵独语:本博的宗旨就是通过莱茵的眼睛让你了解欧洲的历史、⽂化、艺术和⼈民。
盧森堡有⼀個⼆戰美軍公墓(Luxembourg American Cemetery),著名的巴頓將軍就⾧眠于此。
這⽚地⽅在1944年9⽉10⽇由美軍第五裝甲師從德國占領下解放出來,曾在1944年12⽉29⽇建成臨時墓地。
後來盧森堡⼤公國將此⽚地的永久使⽤權捐獻給了美國。
這裏埋葬著⼆戰中陣亡的美軍,其中包括隨軍⼥護⼠,有101⼈不知姓名。
墓地中間是巴頓將軍墓。
⼆战使许多美国将军声名显赫,巴顿是最引⼈注⽬的⼀位,他的名声主要来⾃于他作为战争指挥官的技巧和决策。
巴顿19岁进西点军校。
从步⼊军界起就把杰克逊的名⾔作为⾃⼰的格⾔:“不让恐惧左右⾃⼰”,他认为这是军⼈能够勇猛⽆畏的根本因素。
巴顿以英勇善战闻名于世界。
他曾说:“赢得战争靠两样东西,那就是胆量与鲜⾎。
”因⽽被誉为“⾎胆将军”。
他在领导坦克兵团训练时⼗分严酷,⼠兵和军官每天从天亮到天⿊都要完成⼀套固定的训练计划,晚上则听军官训话。
巴顿向军官传达的信息是“前进,再前进”,那些参加过训练的⼈给坦克兵团起了⼀个绰号“⾃杀俱乐部”。
巴顿极为⾃信,从不掩饰⾃⼰的观点。
⼀次,巴顿在营地巡视时,看到军官帐篷旁的⼀道道壕沟,便⼤为不悦,他不希望⾼级将领跳进壕沟躲避德国飞机轰炸。
巴顿问陪同的艾伦:“哪⼀个是你的?”然后⾛过去,给⾥⾯撒了⼀泡尿说:“现在你来⽤吧。
” 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后,巴顿的部队于7⽉集结在柯腾丁半岛上。
巴顿的任务本是向西攻占布列塔尼地区,但是他的进攻精神和运动战速度终于把局部的突破变成了全⾯运动战,迫使德军全⾯撤退。
像秋风扫落叶⼀样挺进塞纳河,堵住了残余德军的退路,随后再度进攻,突破齐格菲防线,抢渡莱茵河,长驱直⼊德境。
此后德军全⾯崩溃,巴顿终于抢在蒙哥马利的前头,为美国⼈及其军队赢得了战场上的荣誉。
军事家麦克阿瑟生平简介麦克阿瑟,是一名有名的军事家,也是美国的军事指挥家,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麦克阿瑟将军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麦克阿瑟将军生平简介麦克阿瑟是美国的军事指挥家,他在二战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却极为的反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激化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发展态势。
因而,麦克阿瑟将军也被人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性的将军。
让世界记住麦克阿瑟将军的并不仅仅是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他在统治日本期间对日本帝国做出了巨大改变。
麦克阿瑟将军出生于1880年,他的父亲也是美国著名的军事指挥官员,并且在战场上也有着叱咤风云的光辉功绩,可以说是麦克阿瑟就是在军事氛围中长大成人的。
麦克阿瑟并不像美国一些常胜将军那样,一生之中也曾有过很多次败战的经历,但是麦克阿瑟将自己的失败当做血淋淋的教训,最终成为了一个能够在战争中出击制胜的传奇人物。
在年少时候,麦克阿瑟就已经展现出了国人的军事才能,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之时曾获得了多次表彰,后来成为了西点军校的校长。
在一战和二战的舞台中,都有麦克阿瑟将军的身影,后来他最终前往了远东战场,成功地攻占了日本帝国。
日本在麦克阿瑟将军的带领之下,逐渐地开始从传统的帝国主义走向了现代民主的道路,这也成为了麦克阿瑟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大事。
麦克阿瑟将军在冷战期间,对于中国的态度是极为恶劣的,并且激化了朝鲜战争,但是最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成为了麦克阿瑟将军一生战争生涯的最大失败。
1964年,麦克阿瑟将军在医院去世,享年84岁。
麦克阿瑟改造日本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麦克阿瑟被任命为日盟军司令,从此之后,麦克阿瑟开始负责在日的重建工作。
麦克阿瑟在日期间,他改造日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日本存在的对外侵略的想法;二是让民主思想在日本开始发展。
麦克阿瑟围绕着这两个中心,开始了从各个领域对日本进行改造。
麦克阿瑟先是允许日本的妇女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还使得妇女获得了选举权,这才从根本上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回顾二战时期那些英勇无畏的重要人物。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深感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些在二战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让我们铭记他们的伟大贡献。
尊敬的各位同胞们,二战,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在这场战争中,无数英勇的战士为了捍卫和平、捍卫家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今天,我们要缅怀的,就是那些在战争中勇敢地站出来,引领我们走向胜利的重要人物。
一、勇敢的领导者1.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作为英国的首相,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勇敢地抵抗法西斯侵略。
他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使得英国能够在逆境中崛起,最终赢得战争。
丘吉尔曾说过:“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上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我们决不投降!”2.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作为美国的总统,罗斯福在二战期间领导美国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
他提出了“四大自由”的理念,为全球反法西斯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罗斯福曾说过:“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海洋上作战,我们将在陆地上作战,我们将在空中作战。
我们将赢得这场战争,我们将赢得和平。
”3. 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二战期间领导苏联人民抵抗德国侵略。
他勇敢地领导苏联军队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重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杰出的军事家1.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虽然希特勒是法西斯侵略的罪魁祸首,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不容忽视。
他提出了“闪电战”的战术,使得德国军队在二战初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2. 乔治·巴顿(George S. Patton)作为美国军队的杰出将领,巴顿在二战期间指挥美军取得了意大利战役、诺曼底登陆等一系列重大胜利。
二战时美军机“地毯式轰炸”,竟炸死自家中将B-24“解放者”是二战时期美国生产最多、使用最多的重型轰炸机,是盟军在欧洲、非洲与亚洲战场上极为依赖的“空中霸王”。
令人遗憾的是,性能优秀的B-24 轰炸机同时还背负着“将星杀手”的名声,而且被该机送上黄泉路的全部是同盟国的高级将领。
名将邀请,校友观战1944 年6 月,英美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滩头,成功开辟“第二战场”。
为了进一步扩大滩头桥头堡,有“大兵将军”美誉的美国第1 集团军群司令布雷德利决心发起“眼镜蛇行动”,目的是突破德军的前沿防线,占领法国诺曼底大区沿岸的港口,以便盟军后勤船队能够靠岸输送补给品。
同年7 月25 日,“眼镜蛇行动”正式实施,在向前推进的美军队伍中,有一位是美国陆军中将莱斯利·麦克奈尔,他还是布雷德利昔日的西点军校校友。
需要指出的是,麦克奈尔不是来前线指挥打仗的,而是作为“特邀嘉宾”,为好友布雷德利观战助威的。
按照布雷德利的作战计划,美国陆军第8 航空队要在地面部队发起攻击前对德军阵地实施地毯式轰炸,从而打开德军防线缺口。
这是一次战术轰炸任务,按照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卡尔·斯帕兹的意见,不宜使用B-24、B-17等重型轰炸机,原因很简单:重型轰炸机机组没有受过中低空战术支援轰炸的训练,高空投弹容易“跑偏”。
但布雷德利为了取得完美的轰炸效果,坚持第8 航空队出动所有重型轰炸机。
战机跑偏,中将罹难对于布雷德利的要求,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只批复了一个词:同意!于是7 月25 日9 时30分刚过,1500 架B-24 重型轰炸机及550 架战斗轰炸机轮番登场,在8 平方千米的目标区域内投下4000 吨高爆炸弹和燃烧弹。
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轰炸中,斯帕兹的预言不幸成为现实,多架B-24 轰炸机偏离目标区,炸弹扔到躲在战壕中观战的麦克奈尔头上,当时在现场的布雷德利后来回忆道:“大地在爆炸中颤抖,烟雾遮天蔽日,我们的很多士兵被自己的炸弹炸上了天。
二战中美国牺牲的将军
美国:
1;莱斯利·麦克奈尔中将:1883—1944,陆军地面部队司令。
190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
1940年任美军总司令部作战训练部参谋长。
1942年3月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获中将衔。
1944年7月25日在前线视察时,被美军战机误炸身亡。
2;西蒙·玻利瓦尔·巴克纳中将:1886—1945,陆军第10集团军司令。
1908年毕业于西点军校。
1919年起任西点军校教官。
1939年获少将衔,任美军第6师参谋长。
1940 年调任阿拉斯加防卫军司令。
1943年晋升中将。
1944年任美国第10集团军司令。
1945年6 月18日在冲绳岛战役中阵亡。
3;哈蒙中将:1888—1945,太平洋地区陆军航空兵司令。
1912年毕业于西点军校。
1941年获少将衔,任第2航空队司令。
后任陆军航空兵参谋长。
1942年出任南太平洋地区地面与航空部队司令,指挥对日作战。
1943年晋中将。
1944年升任太平洋地区陆军航空兵司令。
主持在关岛、提尼安岛和塞班岛建筑大型空军基地,以B-29 型轰炸机对日本本上发动空中攻势。
1945年因飞机失事身亡。
4;莫里斯·罗斯少将:第3装甲师师长1945年3月30日在德国鲁尔战死。
5;查尔斯·基兰斯准将:第82空降师副师长,1943年在西西里岛被盟军防空炮火误击身亡。
6;唐·普拉特准将:第101空降师副师长1944年6月在诺曼底空降时牺牲。
7;埃尔斯利准将:步兵第96师副师长1945年6月19日在冲绳岛战死。
8;艾萨克·坎贝尔·基德海军少将:第1战列舰队司令。
1941年12月8日在珍珠港因所乘“亚利桑那”号战舰被日军击沉而身亡。
9;威尔科克斯海军少将:第39特遣舰队司令。
1942年3月27日在开赴欧洲途中因大风浪意外落水淹死。
10;丹尼尔·贾德森·卡拉汉海军少将:1892.7.26—1942,第64特遣舰队司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护航舰队指挥官。
1938年起任罗斯福总统的海军侍从武官,海军少将衔。
1941年调任巡洋舰舰长。
1942年升任第64特遣舰队司令,在太平洋海域作战。
同年11月在瓜岛附近的海战中阵亡。
11;诺曼·斯科特海军少将:?—1942,第64特遣舰队司令。
1942年晋升海军少将,任第64特遣舰队司令。
同年11月12日在瓜岛海战中阵亡。
12;罗伯特·英格利希海军少将: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
1943年1月在一次飞行事故中丧生。
13;亨利·穆利尼克斯海军少将:1892.7.4-1943.11.24,登陆部队航空火力支援大队指挥官。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中在攻占马金岛时所在的“利斯科姆湾”号护航航母被日军潜艇击沉而阵亡。
14;西奥多·埃德逊·钱德勒海军少将:1945年1月7日座舰遭神风自杀飞机攻击而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