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用砂
- 格式:wps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砂的检测标准及方法一、概述砂是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砂进行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砂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二、检测项目及标准1. 颗粒级配: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砂粒大小的分布情况,是衡量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建筑砂一般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其颗粒级配应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中的规定。
2. 含泥量:砂中的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8mm的泥质颗粒的含量,对砂的强度、抗冻性、收缩等均有影响。
建筑用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
3. 泥块含量:泥块是指粒径大于0.25mm、含泥量大于3%的泥质颗粒,建筑用砂的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
4. 云母含量:云母是一种具有高韧性的矿物,砂中云母含量的增加会使砂的强度降低。
建筑用砂的云母含量应不大于1%。
5. 轻物质含量:轻物质是指比重大于1g/cm³、小于2g/cm³的物质,主要包括有机物、炭质页岩等。
建筑用砂的轻物质含量应不大于0.5%。
6.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对砂的质量有很大影响,会使砂的强度降低,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含量。
建筑用砂的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均应不大于0.5%。
7. 坚固性:坚固性是指砂在自然环境和物理化学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建筑用砂的坚固性应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中的规定。
8. 压碎指标:压碎指标是衡量砂在承受压力作用下的破裂程度,是反映砂的硬度和强度的指标。
建筑用砂的压碎指标应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中的规定。
9. 碱集料反应: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集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破坏的现象。
因此,应检测砂中是否含有活性成分,以避免碱集料反应的发生。
三、检测方法1. 颗粒级配:采用筛分法进行检测,将砂按粒径分成若干级别,分别称重,计算各级砂的重量占比。
建设用砂新旧标准对比
建设用砂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
近年来,建设用砂的标准也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保证建筑质量和环境保护,建设用砂的新旧标准进行了对比。
首先,新标准对建设用砂的质量要求更为严格。
新标准中规定建设用砂的均匀系数和粒径范围都有明确的要求,而旧标准则只规定了粒径范围。
新标准还对建设用砂的砂粒形状、含泥量、含碳酸盐量等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指标对于建筑的质量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新标准对建设用砂的环境保护要求更高。
新标准中规定建设用砂的含尘率和含水率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能够有效地减少建设用砂对环境的污染。
而旧标准则没有对这些指标进行规定,容易导致建设用砂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新标准还提出了建设用砂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这些要求和方法能够更好地保证建设用砂的质量和环境保护,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综上所述,建设用砂的新标准相比旧标准更为严格、环保、科学,对于提高建筑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1 -。
三类砂的使用范围
根据砂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砂分为以下三类,并且每类都有各自的使用范围:
1. 河沙:河沙主要是从江河、河流中获得的,其颗粒较为圆滑且质地细腻。
河沙主要用于建筑工程、土木工程、路面建设等方面。
例如,用于混凝土制作、砌筑砂浆、填土填坑等。
河沙经过筛分、洗涤等处理后,还可以用于人工湖泊、高尔夫球场等景观建设。
2. 海沙:海沙主要是从海洋中获得的,其颗粒多为细腻且质地均匀。
海沙主要用于沙滩修复、近海工程、岛屿建设等方面。
例如,用于人工沙滩的铺设、海堤工程的填筑等。
海沙经过除盐、筛分等处理后,还可以用于建筑工程、造地填埋等。
3. 矿石砂:矿石砂主要是从矿山中开采获得的,其颗粒多为粗糙且含有矿物质。
矿石砂主要用于建筑材料、冶金工业、化工工业等方面。
例如,用于砌筑建筑物、生产水泥、石灰等。
矿石砂经过破碎、磨粉等处理后,还可以用于玻璃制造、耐火材料生产等。
砂石土的用途砂石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其用途广泛且多样化。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砂石土的用途。
1. 建筑材料:砂石土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
砂石土的颗粒较大,有着良好的排水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常被用于制作混凝土、砖块、路面铺设等。
砂石土经过筛分和清洗后,可以得到符合建筑要求的砂石颗粒,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填充、垫层、路基等。
2. 农业改良:砂石土因其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透水性,常被用于农业领域的土壤改良。
砂石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农民可以在农田中添加适量的砂石土,改善土壤质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 水利工程:砂石土在水利工程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其良好的透水性和稳定性,砂石土常被用于建设水渠和水库的防渗工程。
通过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砂石土,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渗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地质工程:砂石土在地质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颗粒较大,砂石土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和稳定性,常被用于地基处理、边坡防护和基础工程中。
通过在地基中添加适量的砂石土,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防止地基沉降和滑动等地质灾害。
5. 环境工程:砂石土在环境工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砂石土可以用作固定污染物的基底,减少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
此外,砂石土还可以用于河道修复和湿地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栖息地。
砂石土是一种多功能的土壤类型,其应用范围广泛。
无论是建筑工程、农业改良、水利工程、地质工程还是环境工程,砂石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利用砂石土的特性和优势,可以实现工程的高效、可靠和环保建设。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对砂石土的用途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建设工程用砂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07•【字号】泉政文[2008]95号•【施行日期】2008.05.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建设工程用砂管理的通知(泉政文〔2008〕9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用砂需求量猛增,由于受利益驱动和河砂资源减少的影响,工程建设中违规使用海砂现象有所抬头,给建设工程带来严重质量安全隐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关于严格建筑用海砂管理的意见》(建标〔2004〕14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现就规范建设工程用砂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建设工程用砂质量严重影响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责任感,狠抓建筑用砂的管理,坚决制止和打击不合格建筑用砂用于建设工程这一违规现象,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绝不姑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建设、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施工现场内建筑用砂管理。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砂的开采管理,坚决打击非法开采海砂的行为。
建材管理部门负责调配砂源,确保建筑用砂供应。
技术监督部门、建材管理部门负责建筑用砂生产、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管,定期与不定期地检查与抽查,确保其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产品质量。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海砂淡化、人工砂生产、使用的研究,引导、扶持淡化海砂和人工砂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合格产品。
三、严格执行技术标准。
建筑用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有关规定。
未经淡化、不符合建筑用砂标准的海砂,一律不得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2010-02-21 11:54:19| 分类:砼原材料|举报|字号订阅陈尧亮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200002摘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以下简称《混凝土用砂石》)自2007年6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它对保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砂》)、《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石》)中的术语、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多个方面没有统一,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现将三个标准规范之间主要差异点,以表格形式列出进行对比,以供各位同行参考,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以协调。
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1)规格等级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未涉及特细砂的质量要求,而《混凝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建设用砂的标准要求建设用砂是指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砂石材料,主要用于混凝土配制、路面铺设以及建筑工地的填充等用途。
建设用砂的标准要求旨在确保砂石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工程需求,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用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标准要求1. 颗粒形状与质量建设用砂的颗粒形状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砂粒为均匀圆形或多棱形,且无明显角砾。
砂的质量应符合一定的要求,如石屑、碎石、泥块等杂质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砂的质量稳定性。
2. 粒度分布建设用砂的粒度分布要求合理,一般要求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根据不同工程的需要,可以制定相应的粒度要求,确保所配制的混凝土或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
3. 砂的含水率建设用砂的含水率一般要求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砂的湿度适中,不过于干燥或含水过多,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品质和工程施工的质量。
4. 砂的密度建设用砂的密度要求一般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来确定,以保证砂的稳定性和工程施工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砂的密度应符合一定的要求,以确保其在工程中的使用性能。
二、建设用砂的化学性能标准要求1. 含泥量建设用砂的含泥量应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以免过高的泥含量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碱碳反应性建设用砂的碱碳反应性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指标,过高的反应性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和损坏。
三、建设用砂的质量控制要求1. 材料来源建设用砂的原材料应来自正规的矿山或砂石加工厂,确保砂的质量可靠可控。
2. 技术标准与检测建设用砂的生产过程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
包括对颗粒形状、粒度分布、含水率、密度、含泥量、碱碳反应性等指标的检测。
3. 监督与管理建设用砂的生产过程需要进行监督与管理,如质量监督、供应链管理、质量安全控制等,以确保生产出的建设用砂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四、对建设用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1. 矿山资源合理利用建设用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矿山资源,进行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建设用砂标准2011建设用砂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的使用寿命。
因此,建设用砂的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发布的建设用砂标准对建设用砂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下面就对该标准进行一些简要介绍。
首先,建设用砂标准2011对建设用砂的外观质量进行了规定,要求建设用砂的颗粒应该呈现出均匀、圆整的形状,且不应有明显的角状颗粒和板状颗粒。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建设用砂的颗粒表面应该光滑,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污染物附着。
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建设用砂的颗粒质量,从而提高了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
其次,建设用砂标准2011还对建设用砂的物理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包括建设用砂的颗粒粒径、含泥量、含水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规定有助于保证建设用砂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从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另外,建设用砂标准2011还对建设用砂的化学性能进行了规定,包括建设用砂的硅酸盐含量、有机物含量、PH值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规定有助于保证建设用砂的耐久性和环保性,从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建设用砂标准2011对建设用砂的质量进行了全面规定,从外观质量到物理性能、化学性能都有详细的要求。
严格执行该标准有助于提高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应当严格按照建设用砂标准2011的要求选用建设用砂,并加强对建设用砂质量的监控,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建设用砂标准2011的发布,为建筑工程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规范建设用砂的生产和使用,提高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促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充分认识到建设用砂标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建设用砂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共同努力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建设工程用砂方案1. 引言建设工程中,砂是一个重要的材料,广泛用于混凝土、砌体、路面、沙浆等方面。
砂的质量对工程的性能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用砂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设工程用砂的选择标准、主要类型及其性质、配合比设计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
2. 建设工程用砂的选择标准建设工程用砂的选择标准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筛分曲线:砂的筛分曲线应符合规范要求,满足工程的需要。
2.碎石含量:砂中的碎石含量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粉质含量:砂中的粉质含量应适当,过多的粉质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
4.酸碱度:砂的酸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以防止对混凝土中的钢筋产生腐蚀作用。
5.吸水性:砂的吸水性要适中,过高的吸水性会导致混凝土失去均匀性。
3. 建设工程用砂的主要类型及其性质建设工程用砂主要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种类型。
它们分别具有以下性质:•粗砂:粗砂颗粒粗大,筛孔直径一般在4.75mm到2.36mm之间。
粗砂的优点是强度高,但坍落度较低,适用于需承受大荷载的工程。
•中砂:中砂颗粒介于粗砂和细砂之间,筛孔直径一般在2.36mm到0.15mm之间。
中砂的优点是强度和坍落度适中,适用于大多数工程。
•细砂:细砂颗粒细小,筛孔直径一般小于0.15mm。
细砂的优点是坍落度高,适用于要求高均匀性和易施工的工程。
4. 建设工程用砂的配合比设计建设工程用砂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水泥配比:根据工程要求和砂的特性,确定合适的水泥用量。
2.砂水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工程特点,确定合适的砂水比。
3.砂率:控制砂率,以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满足要求。
4.骨料级配:根据工程的需要,合理设置骨料级配曲线,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工作性能。
5. 建设工程用砂的质量控制措施为确保建设工程用砂的质量,应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1.原材料检测:对每批原材料进行筛分曲线、碎石含量、粉质含量、酸碱度和吸水性等方面的检测。
三类砂使用范围摘要:1.三类砂的定义和分类2.三类砂的使用范围3.三类砂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正文:一、三类砂的定义和分类三类砂,又称为建筑用砂,是指符合我国建筑行业标准,用于建筑工程的砂。
根据不同的矿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三类砂可以分为河砂、山砂和海砂三种类型。
1.河砂:来源于江河的砂石,颗粒圆润,杂质较少,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对砂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2.山砂:来源于山体风化和岩石破碎,颗粒粗糙,杂质较多,质量相对较低,主要用于一般建筑工程。
3.海砂:来源于海滩和海底,颗粒细小,盐分含量较高,需经过处理后才能用于建筑工程。
二、三类砂的使用范围三类砂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类砂与水泥、水等混合,形成混凝土,用于建筑工程的各种结构和构件。
2.砂浆:三类砂与水泥、水等混合,制成砂浆,用于砌筑墙体、抹灰等工程。
3.路基材料:三类砂可作为路基材料的组成部分,用于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4.填充材料:三类砂可用作填充材料,如填充地面、屋面等,以提高平整度和承重能力。
5.园林景观:三类砂可用于园林景观建设,如假山、水池等,以美化环境。
三、三类砂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1.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三类砂用于制作混凝土、砂浆等,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根据工程质量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三类砂。
2.基础设施建设: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三类砂作为路基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础设施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3.园林景观建设:在园林景观建设中,三类砂用于制作假山、水池等,可以提高景观的美观度和实用性。
4.环保工程:在环保工程中,如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三类砂可作为滤料、填充料等,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三类砂作为建筑用砂,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建设用砂标准
建设用砂标准是指对于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砂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设用砂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砂料的物理性质要求
建设用砂标准要求砂料的物理性质符合一定的标准,包括粒度分布、含泥量、含水率、密度等。
其中,粒度分布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要求砂料的粒度分布均匀,不得出现过细或过粗的情况。
同时,含泥量和含水率也是需要控制的指标,过高的含泥量和含水率会影响砂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2. 砂料的化学性质要求
建设用砂标准还要求砂料的化学性质符合一定的标准,包括酸碱度、含盐量、有机物含量等。
这些指标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砂料对建筑材料的腐蚀和损害,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3. 砂料的生产和加工要求
建设用砂标准还要求砂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符合一定的标准,包括采矿、筛分、洗涤、干燥等环节。
这些环节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砂料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保证砂料的质量和纯度。
4. 砂料的质量检测要求
建设用砂标准还要求对砂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控,包括粒度分布、含泥量、含水率、化学成分等指标的检测。
这些检测可以有效地保证砂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避免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和损害。
总之,建设用砂标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够保证砂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建设用砂标准1. 介绍1.1 任务背景建设用砂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制作、道路建设等方面。
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逐渐减少,对建设用砂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砂石资源的加速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1.2 任务目标为了规范建设用砂的生产和使用,保护环境,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建设用砂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建设用砂标准的制定、内容和重要性。
2. 建设用砂标准的制定2.1 建设用砂标准的意义建设用砂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建设用砂市场秩序,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它可以统一建设用砂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提高建设用砂的质量,减少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维修和改造的成本。
2.2 制定建设用砂标准的途径制定建设用砂标准可以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并结合国内建设用砂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还可以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研究和评估,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3 建设用砂标准的内容建设用砂标准应包括建设用砂的分类、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它应与建筑工程的不同用途相适应,同时要考虑环保要求,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建设用砂标准的重要性3.1 保障工程质量建设用砂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制定建设用砂标准,可以保证建设用砂的质量符合要求,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3.2 环境保护建设用砂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环境问题,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浪费等。
建设用砂标准可以规范生产和使用的环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3.3 规范市场秩序建设用砂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质量不稳定、价格波动等。
通过制定建设用砂标准,可以规范建设用砂市场秩序,加强监管和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
3.4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用砂是砂石资源的重要消耗领域之一,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是建设用砂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
工程用砂整治方案一、前言工程用砂整治是指对工程用砂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以使其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性能要求。
工程用砂是建筑施工中使用的重要原材料,对工程用砂进行整治能够提高其稳定性和可塑性,降低其含水量,改善其流动性和黏附性,减少其颗粒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工程用砂的特性分析工程用砂主要是由天然矿石经过破碎、筛分和洗涤等工艺加工而成,其主要特性包括颗粒形态、颗粒大小分布、含水量、密实度、透水性和抗压强度等。
以下是对工程用砂的特性进行分析:1. 颗粒形态工程用砂的颗粒形态主要有圆形、卵圆形、角形、平坦形等,颗粒形态的不同会影响砂的密实性和工作性能。
2. 颗粒大小分布工程用砂的颗粒大小分布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有着重要影响,颗粒大小分布的合理性是确保混凝土性能稳定的关键。
3. 含水量工程用砂的含水量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塑性有着重要影响,含水量的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4. 密实度工程用砂的密实度直接影响其稳定性和可塑性,密实度的提高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 透水性工程用砂的透水性与其孔隙结构有关,透水性的合理性能够保证工程用砂在混凝土中的分布均匀性。
6. 抗压强度工程用砂的抗压强度是指其承受压力的能力,抗压强度的提高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以上是针对工程用砂的特性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工程用砂的特性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三、工程用砂整治的方法针对工程用砂的特性,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对其进行整治,以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性能要求。
以下是针对工程用砂整治的方法进行的讨论:1. 物理整治物理整治是指通过对砂的颗粒形态、颗粒大小分布、含水量、密实度和透水性等特性进行矫正,以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性能要求。
(1)筛分筛分是通过筛网对砂进行颗粒大小的分类,以控制砂的颗粒大小分布,可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进行筛分,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稳定。
(2)洗涤洗涤是通过水的冲刷对砂进行清洗,以去除砂中的杂质和泥土,提高砂的纯净度和密实度,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