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童年的发现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学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一定要密切关注语言文字,高度重视语言表达,只有紧扣学科本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1版的课程标准还非常重视识字与写字,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安排识字写字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二、说教材理解《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文章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一次难忘的发现之旅。
这篇课文共有1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加之文章所写到的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内容并不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外国作家的语言表达习惯又不同于我们,因此,学生学习本课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这篇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作者概括介绍和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训练点。
课文重点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旨在让学生感受到童年时代的作者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对第三学段提出的具体要求,在细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胚、绞、汁”等7个生字,会写“胚、臀”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明白作者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欲望及对童年、对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
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文本主题一是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二是科学发明发现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文本的语言富有想象色彩,有思考的痕迹以及对话的真切。
反映了儿童追根问底、求知若渴的特点和大胆的想象力。
读后教材不难发现文章的1、2自然段与后文是总分关系。
第一自然段统领“发现的过程”,而第二自然段却统领文中最后一部分“轰出教室”。
板书:发现什么——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想象)当众受罚——被轰出教室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因此我把目标定为: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童年的发现过程,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自豪与愤懑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教学难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两课时完成,围绕着重难点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并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先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内容)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画出最能表现飞行特点的词。
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随心所欲。
第一步先让学生说说随心所欲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自己的心意很自由”等等都行。
第二步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出哪些语句看出作者飞行的随心所欲。
找出表示飞行的词语有:跃起、滑翔、盘旋。
这时老师提供一个句式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说话: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学会了,学会了,还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