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陶瓷文化与审美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国瓷器美术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瓷器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瓷器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瓷器艺术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瓷器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学生动手制作瓷器作品。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中国瓷器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瓷器制作的视频教程。
3. 瓷器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学生准备:1. 学习中国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欣赏瓷器艺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瓷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瓷器的美丽外观,激发学生对中国瓷器艺术的兴趣。
2. 教学新课:教师讲解中国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瓷器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艺流程。
3. 欣赏瓷器艺术:教师展示瓷器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瓷器的形式美、色彩美和纹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动手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瓷器制作实践,教授制作技巧,并巡回指导。
5. 总结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总结瓷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幅瓷器作品,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教学内容拓展1. 瓷器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介绍中国瓷器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2. 瓷器与文化的交融:讲解瓷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以及瓷器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融,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瓷器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
2. 优秀作品欣赏:组织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的瓷器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瓷器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瓷器之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工艺。
能力目标: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中国陶瓷,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陶瓷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屮国陶瓷艺术、屮国传统文化以及祖国的热爱Z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握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参与欣赏、评述。
难点:欣赏课涉及的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屮国古代陶瓷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要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摩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的陶瓷资料及文学作品。
(教师)多媒体课件、陶瓷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青花瓷》歌曲,让学生从歌曲屮了解屮国古代工艺美术一一青花瓷,再结合自己带来的陶瓷及相关的图片、资料与学生交流引入课题:《瓷器Z美》。
二、内容学习1、陶瓷基本知识的学习一一陶、瓷的区别(1)、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对比,讨论区分陶与瓷的方法。
(2)、学生归纳观察与讨论的结果。
(提示:原料不同、烧制温度不同、吸水性不同、硕度不同、敲击声音不同等。
)陶与瓷的区别:陶器:一般采用毛坯土,表而粗糙,烧制温度1000°C以下,硬度低,无釉或是低温釉(上釉的陶称“釉陶”如唐三彩),有吸水性,敲击声发哑。
瓷器:必须是瓷土,表面光滑,烧制温度1200°C以上,硬度高,1200°C以上的高温釉,密实不透水,敲击声发脆。
2、历代陶瓷欣赏教师介绍瓷器的产生与成熟过程。
市陶到瓷的发展过程:商(原始瓷)一一东汉(成熟)一一隋唐(南青北白)一一宋(“五窑”)一一元(青花一统江湖)一一明清(鼎盛吋期)(1)、新石器时代:原始彩陶的产生讲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人们已经能够通过900到1000度的高温烧造彩陶。
彩陶从技法上注重色彩对比,阴阳结合,图案主要有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花朵纹、卷云纹、圆点纹、斜扎纹、几何纹、等多种纹样。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名师教案(部级)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欣赏与评述”课,教材图例中提供了各个时期的陶瓷,从造型美、纹饰美和釉色美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陶瓷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着学生去观察、分析和评价,突出了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理念。
通过本课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还要渗透对祖国古老艺术的热爱之情。
运用互联网+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对古代陶瓷艺术进行全面的欣赏,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欣赏的兴趣,增强了欣赏效果,拓展了欣赏的角度,更加实现了互联网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应用与促进。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和艺术性。
2、掌握证切的方法去欣赏陶瓷的造型、纹饰、釉色;了解陶与瓷的区别。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1、分析陶瓷的造型、纹饰和釉色,了解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2、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陶瓷艺术美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CHINA”单词,你知道它的中文含义吗?(将单词贴在黑板上)学生:中国不错,这是中国的英文,但还有一个注解,在西方,外国人把瓷器也叫作CHINA,在他们的眼里,瓷器象征着中国,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
由最不值钱的泥土烧制而成的陶瓷,却成了人们共同喜爱的生活用具和艺术品,它的秘密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来做小小的考古家,去探索古代陶瓷的独特魅力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陶瓷艺术。
(二)新授:1、初次探宝,浅析陶瓷看一看教室两侧的陶瓷图片,选择你喜欢的陶瓷,轻轻的走过去扫一扫下边的二维码,认识一下它们。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从陶瓷的外形,看到的颜色,花纹等进行简单分析。
在你们考古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困惑?哪件作品你看不懂?学生:外形为什么设计成这样?上边的花纹又代表了什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2、师生共赏,探究方法(1)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个问题,刚才一直都在说陶瓷,什么是陶?什么是瓷?陶与瓷有着怎样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探讨:A运用互联网查找区别。
走进陶瓷世界美术教案第一章:陶瓷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陶瓷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流程。
3. 了解中国陶瓷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陶瓷的定义与分类:陶瓷是一种由黏土或其他非金属矿物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制成的制品。
根据材料的组成和制作工艺的不同,陶瓷可分为陶器、瓷器和炻器。
2. 陶瓷的特点:陶瓷具有耐磨、耐酸碱、透气性好、美观大方等特点。
3. 中国陶瓷的历史与发展: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唐宋时期的瓷器,再到明清时期的彩瓷,中国陶瓷在技术和艺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二章:陶瓷材料与工艺教学目标:1. 了解陶瓷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2. 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
3. 学会选用合适的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 陶瓷材料:了解陶瓷制作中常用的黏土、釉料、彩料等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2. 陶瓷制作工艺:掌握陶瓷制作的成型、干燥、烧制等基本工艺,并了解各种工艺的操作要领。
3. 创作实践:学会根据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简单的陶瓷作品创作。
第三章:陶瓷艺术欣赏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和艺术风格。
2. 掌握陶瓷艺术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对陶瓷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内容:1. 中国陶瓷艺术代表作品:欣赏新石器时代、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陶瓷作品,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 陶瓷艺术欣赏方法:从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分析陶瓷艺术品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3. 陶瓷艺术品鉴赏实践:学会对陶瓷艺术品进行鉴赏,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第四章:陶瓷创作与实践教学目标:1. 掌握陶瓷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和鉴赏水平。
教学内容:1. 陶瓷创作方法:学习陶瓷创作的构思、设计、制作等过程,掌握各种陶瓷工艺的制作技巧。
2. 创作实践:学生进行陶瓷作品创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陶器作品造型赏析教案教案标题:陶器作品造型赏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陶器作品的基本造型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学习欣赏和赏析陶器作品的造型美感。
3. 培养学生对陶器作品造型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陶器作品的造型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生对陶器作品造型的赏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陶器作品造型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陶器作品造型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陶器作品的图片或实物样本。
2. 电子设备或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陶器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陶器作品有什么了解?你们对陶器作品的造型有什么看法?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陶器作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解释陶器作品的造型特点,如线条、形状、纹饰等。
3. 分析陶器作品的表现形式,如仿生、抽象、象征等。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展示一些陶器作品的图片或实物样本,向学生解读其造型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引导学生观察陶器作品的线条、形状、纹饰等细节,并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析。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件陶器作品进行详细观察和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赏析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选择的陶器作品,并分享其造型特点和个人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搜索更多陶器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进一步了解陶器作品的多样性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提供一些陶器作品的创作素材,鼓励学生进行陶艺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和学生的表现。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陶艺工作室或陶瓷博物馆,亲身感受陶器作品的魅力。
瓷器教案设计:领略中国传统陶瓷之美领略中国传统陶瓷之美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文化一样,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独特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大家印象中,瓷器这种产品虽然都已经非常普遍了,但是真正意义上对于它们的认知了解却不是很多。
这种情况在青少年群体尤其明显,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展瓷器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陶瓷之美。
一、教案设计基本思路1.关于“陶瓷”这个概念的讲解和助记要明确“陶瓷”这个概念,它源自于英文词汇“ceramic”,意思是泥制品,可以泛指所有以天然粘土为原材料,经过成型、烧制、加工等工艺制作而成的类似陶器的物品。
这个概念本身不难理解,但对于初学者而言,一个简单的讲解和助记会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可以给学生看不同材质制成的餐具或工艺品,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陶瓷”的概念是如何贯穿其中的。
2.从多角度介绍中国的陶瓷文化中国是陶瓷之乡,具有五千年的历史。
古代陶瓷制作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优秀的程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陶瓷文化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的陶瓷文化也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比如历史、材料、工艺、装饰,这些都是学习瓷器的重要方面。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可以选择不同的介绍方式和深度。
3.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在阐述陶瓷文化的同时,还可以探讨现代设计与传统陶瓷文化的结合点。
现在的陶瓷艺术已经不仅是一种实用品文化的延展,同时也具有了更丰富的艺术性。
在现代陶瓷制品中,也可以看到陶瓷的材料、工艺、装饰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变化,从而展现出新时代下的传承和独特性。
4.与职业教育融合瓷器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与职业教育融合可以发扬其更好的教育价值。
在教学中,引入职业教育,可以把陶瓷文化的传承转化为历史、美术等课程模块,同时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开拓学生的职业思路。
二、带着学生来一次“瓷器之旅”到故宫作为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模块之一,带着学生走进故宫博物院,近距离领略中国传统陶瓷之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丁祎文明之光瓷器教案第一章:瓷器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瓷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瓷器的基本结构和制作工艺。
3. 认识瓷器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瓷器的定义与起源2. 瓷器的发展历程3. 瓷器的基本结构4. 瓷器的制作工艺5. 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瓷器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制作工艺等基本知识。
2. 展示法:展示瓷器实物或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瓷器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
四、教学资源1. 瓷器实物或图片。
2. 相关教材或参考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介绍瓷器的定义和起源,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瓷器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和制作工艺。
3. 展示:展示瓷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瓷器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瓷器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瓷器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第二章:中国瓷器发展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瓷器的主要品种和特点。
3. 认识中国瓷器在世界瓷器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2. 中国瓷器的主要品种3. 中国瓷器的特点4. 中国瓷器在世界瓷器史上的地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主要品种和特点。
2. 展示法:展示中国瓷器实物或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瓷器在世界瓷器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资源1. 中国瓷器实物或图片。
2. 相关教材或参考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介绍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瓷器的主要品种、特点和发展历程。
3. 展示:展示中国瓷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瓷器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瓷器在世界瓷器史上的地位。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瓷器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第二十课课题: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课型欣赏评述课时 2 设计人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主要文化类别及其代表纹样及釉色,学会陶瓷欣赏的方法及其陶瓷的区别。
2.通过直观感知与自主探究等课堂活动掌握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和感受陶瓷的不同特点。
3.感受陶瓷给人的外在美感和陶瓷文化的精神底蕴,在学习中国陶瓷文化的同时获得更深层、多元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陶器和瓷器的发展以及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难点:观察和分析陶瓷造型、纹样和釉色,并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陶瓷的视频、教学图片等。
教学过程环节与目标教学活动目标达成分析一、视频导入1.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古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2.初步感知陶瓷文化。
1.视频欣赏:同学们,你了解中国陶瓷艺术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去感受古代陶瓷的艺术魅力吧!2.通过视频欣赏,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陶瓷的认识?3.导入课题《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二、讲授新课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填写任务单,引导学生掌握陶与瓷的区别。
2.通过作品赏析、视频观看,引导学生学会陶瓷欣赏的方法。
3.通过交流、讨论,感受陶瓷给人的外在美感和陶瓷文化的精神底蕴,加深文化理解,增强民族自信。
1.小组合作探究、填写任务单(1)陶瓷指的是什么呢?他们又有怎样的区别?(2)师总结。
陶器瓷器制作原料烧成温度器物表面胎质2.赏析外形(1)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观察他们的外形有怎样的特征?(2)师分析《彩陶船形壶》(3)学生尝试分析(3)师小结。
陶瓷艺术教案2篇现如今,许多高校开设陶艺制作专业。
教学教案会成为许多刚入职老师的烦恼。
那么,任课老师如何编写教学教案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瓷艺术教案2篇,希望能帮到你。
陶瓷艺术教案一:中国古代陶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历史,懂得陶与瓷之间的区别。
2.创设鉴赏陶瓷的教学情景,运用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鉴赏陶艺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从敲击第一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瓷器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历史感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艺术发展概论的了解去理解艺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古代陶艺的魅力。
难点:如何欣赏古代陶艺。
方案一第一节课材料准备(学生)对唐三彩图片资料的收集。
(教师)收集唐三彩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三彩马》的课件。
教学过程1.提供图片,初步欣赏。
(1)出示图片《三彩马》,提问:“同学们知道唐三彩吗?”出示《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三彩罐》、《单彩壶》等,讨论唐三彩的定义。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
教师:想听听专家是怎样定义唐三彩的吗?唐三彩我国唐代的陶瓷雕塑制品。
其釉色丰富,分别呈翠、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而被称作“唐三彩”。
“三”是色彩多的意思。
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红、绿、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现在的“三彩”成了统称。
2.个例分析,引导细赏。
瓷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瓷器概述1.1 瓷器的定义与分类1.2 瓷器的历史与发展1.3 瓷器的制作工艺与流程1.4 瓷器的文化意义与价值第二章:中国瓷器概览2.1 唐代瓷器2.2 宋代瓷器2.3 元代瓷器2.4 明代瓷器2.5 清代瓷器第三章:瓷器欣赏与鉴定3.1 瓷器的造型与装饰3.2 瓷器釉色与纹理3.3 瓷器鉴定方法与技巧3.4 瓷器收藏与保养第四章:瓷器与生活4.1 瓷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2 瓷器与饮食文化4.3 瓷器与茶文化4.4 瓷器与礼仪文化第五章:瓷器创作与实践5.1 瓷器创作的准备与要求5.2 瓷器绘画与装饰技巧5.3 瓷器制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5.4 个人瓷器创作实践与展示第六章:宋代瓷器专题6.1 宋代瓷器的特点与风格6.2 五大名窑:官、哥、定、钧、磁州6.3 宋代瓷器的纹饰与题材6.4 宋代瓷器的市场价值与收藏趋势第七章:元代瓷器专题7.1 元代瓷器的创新与转型7.2 元代瓷器的代表性窑口与品种7.3 元代瓷器的纹饰特点与装饰风格7.4 元代瓷器的收藏与研究现状第八章:明代瓷器专题8.1 明代瓷器的艺术成就8.2 明代瓷器的窑口与代表作品8.3 明代瓷器的纹饰题材与装饰手法8.4 明代瓷器的市场行情与收藏策略第九章:清代瓷器专题9.1 清代瓷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9.2 清代瓷器的代表性窑口与名品9.3 清代瓷器的纹饰特点与艺术风格9.4 清代瓷器的收藏与研究动态第十章:瓷器的现代发展与创新10.1 现代瓷器艺术的流派与代表人物10.2 现代瓷器技术的创新与突破10.3 现代瓷器艺术的市场趋势与收藏前景10.4 学生瓷器创作作品的展示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瓷器概述难点解析:瓷器的历史发展与制作工艺的复杂性,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变化。
二、中国瓷器概览难点解析:不同朝代瓷器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各个窑口的区别和代表作品。
三、瓷器欣赏与鉴定难点解析:瓷器的鉴定方法与技巧,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来提高准确性。
从泥土到瓷器:了解陶瓷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陶瓷文化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
2. 了解制作瓷器的工艺流程及其所需材料。
3.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瓷器制作的基本技能。
4. 培养学生欣赏陶瓷艺术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陶瓷文化的定义及历史渊源介绍。
2. 瓷器的制作流程及所需材料。
3. 实践操作:手制陶瓷杯子。
4. 欣赏陶瓷艺术品。
三、教学过程1. 陶瓷文化的定义及历史渊源介绍(1)导入:教师播放陶瓷文化短片,创设氛围。
(2)黑板课件:面料、造型、纹饰、釉彩、烧制五个方面阐述陶瓷文化的定义及渊源。
(3)板书:<1>陶瓷文化——又称“火器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2>制陶、烧瓷是陶瓷文化的两大特征;<3>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中陶瓷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4>陶瓷发展到了现代瓷艺,形成了各种陶瓷门类;<5>陶瓷文化作为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瓷器的制作流程及相关材料(1)导入:教师展示一幅由各种颜色的粉末组成的图案,让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教师介绍陶瓷原料:陶土、石灰石、长石、耐火材料等。
(3)板书:<1>瓷器的制作一般分为清洁陶土、局部整形、上胎、防抻(控制瓷胚乳化程度)、创造造型及纹饰、上釉、入窑、烧制、除窑等九个步骤。
<2>瓷器原料:陶土、石灰石、长石、耐火材料等矿物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
3. 实践操作:手制小杯子(1)切割陶土:教师将陶土分发给每位学生,引导学生使用木板和刀剪将陶土切成一个小杯子的形状。
(2)压合和擦平:使用手指和模具将陶土压合和擦平,让杯子更加平整美观。
(3)雕刻花纹:使用刀具在杯子表面雕刻各种有趣的花纹和图案。
(4)刷上釉料并上第一次窑:杯子上沾取适当的釉料,放入窑中进行第一次烧制。
(5)取出杯子,装饰:将杯子取出,装饰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釉料,入窑烧制。
古代陶瓷艺术教案(五篇)第一篇:古代陶瓷艺术教案五年级上册16、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意图:举世闻名的陶瓷,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
如今陶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但学生对于陶瓷的发展历史和怎么鉴赏瓷器确实知之甚少,作为中国人必然要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可能也是编书者的意图所在,所以我结合学生对陶瓷了解的已知知识和陶瓷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知、触动、表达、思考、参与中浸润中国瓷器之美!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感受陶瓷艺术在中国大地上的成长与涅槃,并探寻欣赏瓷器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
技能目标:通过动手绘制青花图案感知蓝白青花的梦幻迷离素雅之美。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和探究中国瓷器的情感,从而形成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习惯!。
教学重点:1.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了解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三个阶段① 青瓷的出现② 青花瓷的出现③彩瓷的出现3.欣赏瓷器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1.了解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三个阶段① 青瓷的出现② 青花瓷的出现③彩瓷的出现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手绘瓷器发展年历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歌曲《青花瓷》导入(4分)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好吗? Ppt:播放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看完视频后:师:真美啊!什么美啊?生:教师:周杰伦歌唱得美,青花瓷更美!2008年春晚的这首歌将青花瓷的美浸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心!而中国瓷器的美早已震撼了世界!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这是一件制作于14世纪早期的元代青花故事纹瓷罐,创造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价格。
陶瓷艺术与鉴赏Ceramic Art and Appreciation课程编号:07370990学分: 2学时:30 (其中: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10 上机学时:)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高技术陶瓷材料适用专业:材料相关专业,艺术学院相关专业教材: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教程;汤书昆,王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陶瓷艺术与鉴赏》是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陶瓷这一中华文明的经典产物,培养学生领会“China”的无穷魅力和伟大创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陶瓷制品的制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中国陶瓷文化与审美1、教学内容(1)陶瓷文化的诞生、陶瓷与信仰文化、陶瓷与礼仪制度(2)陶瓷与商品经济、陶瓷与社会习俗、陶瓷的审美价值2、基本要求了解中国悠久和丰富的陶瓷文化历史和对社会的重要价值。
第二章陶艺的起源和发展1、教学内容(1)原始陶器、各朝代陶器及瓷器(2)中国瓷的初期岁月、宋代五大名窑、青花与彩瓷2、基本要求了解中国陶瓷的起源和发展、鉴赏中国古代名窑和名瓷。
第三章陶艺材料与陶瓷文化1、教学内容(1)陶瓷坯料与釉料、陶瓷窑炉现代科技手段在陶瓷鉴定中的应用(2)陶瓷与居舍风情、陶瓷与饮食宴乐、陶瓷与茶艺、陶瓷与琴棋书画、陶瓷与信仰2、基本要求了解中国陶瓷的原料、制作过程及陶瓷在生活和文化中的应用。
第四章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1、教学内容(1)基本工具和设备、成形技法(2)陶艺装饰的基本方法、施釉与烧制2、基本要求了解陶艺制作的基本技能、成形方法、以及陶艺装饰的方法四、大纲说明1. 该课程是教学和实验两部分内容,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总评成绩由二者综合。
五、参考书目:1.瓷器;剑矛方昭远;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1月2.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鉴赏;李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制定人:孟献丰审定人:刘军批准人:杨娟2013 年4月10日课程简介课程编码:07370990课程名称:陶瓷艺术与鉴赏英文名称:Ceramic Art and Appreciation学分:2学时:30 (其中: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10 上机学时:)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2部分:理论部分介绍了陶瓷原料、陶瓷工艺、陶瓷器物、陶瓷窑场、陶瓷样式、陶瓷美学、中外陶瓷交流、中外陶瓷文化、陶瓷精品赏评等内容;实践部分介绍了拉坯揉泥、陶瓷塑型、陶瓷淋釉、陶瓷烧制全流程。
陶瓷教案5(五篇)第一篇:陶瓷教案5第五课时、中国陶瓷(二)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China”表示什么意思吗?生:当然知道了,就是中国呗。
师:还有其他的意思吗?生:我知道在小写开头字母“c”时,它还可以表示陶瓷。
师:那么,为什么中国和陶瓷同用一个英语单词呢?生:因为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我们的祖先的在很早就开始使用陶瓷。
生:我知道世界各国是通过陶瓷认识中国的,所以他们就直接用陶瓷这个单词来代指中国。
生:……师:那么,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呢?生:我觉得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智慧,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好科学知识。
生:我感到很自豪,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伟大了!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陶瓷,研究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下美丽的陶瓷吧。
(教师展示陶瓷作品:地板砖、墙面砖、瓷葫芦、电炉子、瓷壶等)师:陶瓷美不美?(美)二、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师:根据生活经验,大家来猜猜看,陶瓷可能有哪些特点呢?生:我觉得它可能很脆。
师:你摔过碗吗?陶瓷是不是真的很脆?生:是的。
生:我觉得它还可能很硬。
(教师板书:硬)生:我觉得它可能不导电。
生:我觉得它好像不传热。
生:它传热,但是传热的能力很差。
生:我觉得它不吸水。
师:大家的猜测是不是都正确呢?哪些你现在就能肯定?生:我可以肯定它很硬。
师:那么其他的不可以肯定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生:做实验来证明。
三、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师:科学家在做实验之前最重要的什么?(做计划)咱们是未来的小科学家,实验之前也要有个小方案。
看这些问题(电脑屏幕提示上述问题),你们认为哪个最有研究价值,做一个小方案,来进行研究吧。
(学生制定方案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吧。
生:我们组打算研究陶瓷是否导电,我们需要一节电池、一个灯泡、一个夹子和一些导线。
我们想把陶瓷片连在电路中,看看它能导电吗?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案怎么样?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生:我想提醒他们在连电路前一定要先检查电珠和导线。
中国瓷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瓷器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 学会欣赏和评价中国瓷器的美丽和价值。
3.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中国瓷器的历史和发展。
2. 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3. 中国瓷器的欣赏和评价。
教学难点:1. 中国瓷器制作工艺的细节和流程。
2. 中国瓷器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中国瓷器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准备一些中国瓷器实物或图片供学生观赏和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中国瓷器的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中国瓷器的外观和特点。
二、历史介绍(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瓷器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2. 学生了解中国瓷器从商代晚期开始发展,经过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和进步。
三、制作工艺(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和流程。
2. 学生了解瓷土的选择、成型、修坯、上釉、烧制等工艺步骤。
四、艺术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中国瓷器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2. 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的特点。
五、欣赏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瓷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2. 学生从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对中国瓷器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中国瓷器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对中国瓷器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瓷器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中国瓷器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2. 邀请瓷器制作师傅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瓷器制作的过程。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介绍中国瓷器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中国瓷器的美丽和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详细讲解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一章中国陶瓷文化与审美教案第一篇:第一章中国陶瓷文化与审美教案第一章中国陶瓷文化与审美(教案)第一节陶瓷文化的诞生文化的概念。
《周易系辞》曰:“文而明之,明而化之。
”文明是发现,文化是传承,生生不息的过程就是人类永不停止的创造。
陶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经过传承形成千姿百态的陶瓷文化。
本节使学生思索学习陶艺和传承陶瓷文化之间的关系。
1、陶瓷艺术的界定2、陶器的发明第二节陶与信仰文化陶艺制品反映了人类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多个层面。
在原始和古典时期,相当多的陶艺制品体现了先民的信仰意识。
1、女娲抟黄土造人创世神话。
2、马家窑文化和红山文化以生殖崇拜为母题的陶塑人像3、原始陶与龙凤图腾第三节陶与礼仪制度陶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承载着日常用品和祭祀礼器的双重身份。
在相当长的时间充当了政治制度中的身份等级的象征物。
1、《礼记·郊特牲》记载陶器象征天地之性2、在原始社会,彩陶的使用标志部落成员的身份和等级3、瓷器的烧制与封建社会官窑制度第四节陶瓷与商品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陶瓷作为使用量和使用范围极大的工艺产品,是国内外贸易获利的重要商品。
1、唐代的瓷器与商品流通2、从唐代中期开始的陶瓷外销的海上“丝绸之路”3、明代至清初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第五节陶瓷与社会习俗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有厚葬之风。
商周时代的墓葬用人殉葬,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俑所替带。
《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反映了以俑殉葬的普遍社会风气。
孔子是反对人殉也反对俑殉的。
但是陶俑、陶器作为随葬的明器,却始终存在于中国古代的丧葬习俗中。
1,石家河文化的陶佣 2,秦始皇陵兵马俑第六节陶瓷的审美价值郭沫若有一首词《西江月·颂陶》写道: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生。
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
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
汇成陶海叹汪洋,真是森罗万象。
这首词揭示了陶艺是人类生命的物化形式,人们在陶艺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结合时代的需求,发明新的材料、新的器型和新的审美样式,但不管怎样的“陶海汪洋”、“森罗万象”,中国陶瓷中,“阴阳酝酿”、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审美品格,始终以生生不息的生命情态出现在各个时代的优秀的陶瓷作品中,供后人鉴赏和借鉴。
第一章中国陶瓷文化与审美(教案)
第一节陶瓷文化的诞生
文化的概念。
《周易系辞》曰:“文而明之,明而化之。
”文明是发现,文化是传承,生生不息的过程就是人类永不停止的创造。
陶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经过传承形成千姿百态的陶瓷文化。
本节使学生思索学习陶艺和传承陶瓷文化之间的关系。
1、陶瓷艺术的界定
2、陶器的发明
第二节陶与信仰文化
陶艺制品反映了人类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多个层面。
在原始和古典时期,相当多的陶艺制品体现了先民的信仰意识。
1、女娲抟黄土造人创世神话。
2、马家窑文化和红山文化以生殖崇拜为母题的陶塑人像
3、原始陶与龙凤图腾
第三节陶与礼仪制度
陶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承载着日常用品和祭祀礼器的双重身份。
在相当长的时间充当了政治制度中的身份等级的象征物。
1、《礼记·郊特牲》记载陶器象征天地之性
2、在原始社会,彩陶的使用标志部落成员的身份和等级
3、瓷器的烧制与封建社会官窑制度
第四节陶瓷与商品经济
在中国古代社会,陶瓷作为使用量和使用范围极大的工艺产品,是国内外贸易获利的重要商品。
1、唐代的瓷器与商品流通
2、从唐代中期开始的陶瓷外销的海上“丝绸之路”
3、明代至清初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
第五节陶瓷与社会习俗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有厚葬之风。
商周时代的墓葬用人殉葬,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俑所替带。
《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反映了以俑殉葬的普遍社会风气。
孔子是反对人殉也反对俑殉的。
但是陶俑、陶器作为随葬的明器,却始终存在于中国古代的丧葬习俗中。
1,石家河文化的陶佣
2,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六节陶瓷的审美价值
郭沫若有一首词《西江月·颂陶》写道: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生。
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
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
汇成陶海叹汪洋,真是森罗万象。
这首词揭示了陶艺是人类生命的物化形式,人们在陶艺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结合时代的需求,发明新的材料、新的器型和新的审美样式,但不管怎样的“陶海汪洋”、“森罗万象”,中国陶瓷中,“阴阳酝酿”、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审美品格,始终以生生不息的生命情态出现在各个时代的优秀的陶瓷作品中,供后人鉴赏和借鉴。
1,生生不息的审美母题
2,气韵生形的制作手法
3,虚实相生的空间经营
4,雅俗共生的诗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