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工试验步骤及重点剖析

土工试验步骤及重点剖析

土工试验步骤及重点剖析
土工试验步骤及重点剖析

土工试验

土的含水率试验

土中水:影响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是自由水、弱结合水。

一、烘干法

适用范围:标准方法,适用于黏质土、粉质土、砂类土、砂砾土、有机土和冻土。

1、试验步骤

(1)取代表性土样,细粒土15g~30g;砂类土、有机土为50g;放入称量盒中,盖好盖,称取质量;

(2)揭开盒盖,将试样放入烘箱中,在温度105℃~110℃下烘干,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h~10h;对于砂类土不得少于6h~8h;对于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或含石膏的土,将温度控制在60℃~70℃以下烘干,以12h~15h为好。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子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冷却后盖好盒盖,称取质量

2、,计算

W=(m-m

s )/m

s

3、精度及允许差

本试验必须平行试验两次

含水率% 允许平行差% 含水率% 允许平行差%

5以下0.3 40以上<=2

40以下<=1 层状和网状结构的冻土<3

二、酒精燃烧法

适用于快速测定细粒土的含水率

1、取样数量:黏质土5~10g;砂类土20~30g。

2、注意事项:酒精纯度95%;对于黏性土测得的含水率通常小于烘干法。

密度试验

一、环刀法

1、使用范围及目的:适用于测定不含砾石颗粒的细粒土的密度、干密度。

2、环刀规格:环刀(直径6mm~8mm、高2mm~5.4mm、壁厚1.5mm~2.2mm)。径高比一般为1~1.5。

3、精度及允许差: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算术平均值,平行差不得大于0.03g/cm3。

二、蜡封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易碎裂的土和形状不规则的坚硬土的密度。

1、试验步骤:

(1)取体积大于30cm3的试件,出去表面松、浮土及尖锐棱角,称其质量m,并取代表性土样进行含水率测定;

(2)将石蜡加热至刚过熔点,用细线系好试件浸入石蜡中,使试件表面覆盖一层石蜡,取出试件,待冷却后称其质量m

1

(3)用细线将蜡封试件置于天平一端,时其浸浮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称蜡封试件水中质量

m

2

(4)将蜡封试件从水中取出,擦干净表面,称其质量,与浸水前蜡封试件质量进行比较,若质量差超过0.03g,试验重做。

2、计算

ρ=m/[(m

1-m

2

)/ρ

wt

-(m

1

-m)/ρ

n

) ρ

d

w

/(1+0.01w)

三、灌砂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砾类土的密度。试样最大粒径被不得大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为150mm~20mm。

2、试验准备

量砂为粒径为0.25mm~0.5mm清洁干净的均匀砂。

(1)灌砂筒下部锥体内砂的质量

①在灌砂筒高度上,向筒内装砂质距筒定15mm,称其质量m

1

②将开关打开,让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容积形同当,然后关上开关,

称剩余砂质量m

5

③不晃动储砂筒的砂,将灌砂筒移至玻璃板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在下流为止,关上开关,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④收集并称留在试样板上砂的质量,或称量筒中的质量,求的下部锥体砂的质量m

2

⑤重复试验三次,取平均值

(2)量砂标定

①用水确定标定灌得容积V;

②在储砂灌中装入m

1

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灌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砂不在下流

为止,称管砂筒中砂质量m

3

(3)注意事项:

①标定灌深度减2.5cm,砂质量降低1%。

②灌砂筒中砂面高度降低5cm,砂的密度约降低1%。

四、灌水法

本试验现场测定粗粒土和巨粒土的密度,测试试样的最大粒径为200mm。

土地比重试验

一、定义

土颗粒在100℃~105℃,烘干至恒重时的重量与同体积4℃的蒸馏水重量的比重

二、试验方法及适用范围:

(1)比重瓶法:适用于测定粒径小于5mm的土的比重。

(2)浮称法、浮力法:适用于粒径大于或等于5mm的土,且粒径大于等于20mm的土质量小于总质量的10%的土粒的比重;

(3)虹吸筒法:适用于粒径大于或等于5mm的土,且粒径大于等于20mm的土质量大于或等于总质量的10%的土粒的比重;

(4)试验平行差不得大于0.02

三、土的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1、试验步骤:

(1)将比重瓶烘干,将15g烘干土装入比重瓶内,称其质量;

(2)往装有土样的比重瓶内注入蒸馏水至一半,摇动比重瓶,将瓶放在沙浴中煮沸,砂及底液

限土不少于30min,高液限不少于1h;

(3)如用长颈比重瓶,用滴液管调整液面至刻度线,擦干表面,称其重量

(4)根据测得温度,从绘制的温度与瓶、水总质量关系曲线中查得瓶水总质量,如瓶未校正,则倾取悬液,洗净比重瓶,向瓶中注水,至刻度线,称其质量;

(5)如是沙土,煮沸时砂易跳出,允许用真空抽气法代替;

(6)对于有一定可溶盐、不亲性胶体或有机土,必须用中性液体测定;

(7)本试验称重精确到0.001g

2、计算

G

s =m

s

×G

wt

/(m

1

+m

s

-m

2

)

G s ——土比重 m

s

——土干质量 m

1

——瓶、水质量

m 2——瓶、土、水质量 G

wt

——蒸馏水比重

四、土的比重试验(浮力法)

1、试验步骤:

(1)其代表性土样500~1000g(m

s

),彻底冲洗;

(2)称取烧杯及杯中水的质量m

1

,将网篮缓缓浸没于水中,在称烧杯、水、和悬没于水中网篮

总质量,计算出网篮的浮力质量m

2

(3)将试样浸在水中一昼夜取出,放入网篮缓缓浸没于水中;

(4)称量烧杯,杯中水、网篮、试样的总质量m

3

(5)取出试样烘干,称其质量。

2、计算

G

s =m

s

×G

wt

/(m

3

+m

1

-m

2

)

五、土的比重试验(浮称法)

1、试验步骤:

(1)其代表性土样500~1000g(m

s

),彻底冲洗;

(2)将试样浸在水中一昼夜取出,放入网篮缓缓浸没于水中;(3)称金属网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m2;

(4)取出试样烘干,称其质量ms;

(5)称金属网篮在水中的质量m1

2、计算

G

s =m

s

×G

wt

/(m

s

+m

2

+m

1

)

土的粒组划分及工程分类

一、土的级配指标

1、不均匀系数:反映粒径分部曲线上土径分部范围

C

u =d

60

/d

10

2、曲率系数:反映粒径分部曲线上的土粒分部状况

C

c =(d

60

)2/d

10

×d

60

注:(1)C

u <5时为均与土,级配不良;C

u

>10时为级配良好的土;

(2)当同时满足C

u >5、C

c

=1~3,级配良好;若不能同时满足,则级配不良。

二、土的工程分类

1、土的分类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P)、土的有机质存在情况。

粒组划分

200 60 20 5 2 0.5 0.25 0.075 0.002(mm) 巨粒组粗粒组细粒组

漂石卵石

砾(角砾)砂

粉粒黏粒粗中细粗中细

1、巨粒土分类:

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50%的土称巨粒土

(1)巨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75%的土称漂(卵)石;

(2)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0%~75%的土称漂(卵)石夹土;

(3)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15%~50%(含50%)的土称漂(卵)石质土;

(4)巨粒组质量小于总质量15%的土,可扣除巨粒,按粗粒土或细粒土分类

2、粗粒土分类:

试样中巨粒土质量小于或等于15%,且巨粒组与粗粒组土质量之和大于总质量的50%的土称为粗粒土。

(1)砾类土:粗粒组中,砾粒组质量大于砂砾组质量的称砾类土;

①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5%的土称砾(级配良好计作GW,级配不良计作GP);

②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5%~15%(含15%)的土称为含细粒土砾;

③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15%,并小于或等于50%的土称为细粒土质砾;

注: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砾,计作GM;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或A 线以上时,称黏土质砾,计作GC。

(2)砂类土:粗粒组中,砾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砂粒组质量的称砾类土;

①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5%的土称砂;(级配良好计作SW,级配不良计作SP);注:粗砂:粒径大于0.5mm颗粒大于总质量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颗粒大于总质量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颗粒大于总质量75%;

②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5%~15%(含15%)的土称为含细粒土砂;记为SF。

③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15%,并小于或等于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上的位置命名:

a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砂,计作SM;

b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或A线以上时,称黏土质砂,计作SC。

3、细粒土分类

试样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0%的土称为细粒土。

(1)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25%的土称为粉质土或黏质土;

(2)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为总质量25%~50%的土称为含粗粒的粉质土或含粗粒的黏质土;(3)试样中有机质含量大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且少于总质量的10%的土称含有机质的土;有机质含量大于10%的土称为有机质土。

(4)

4、细粒土应按塑性图分类

(1)B线左侧为底液限,右侧为高液限(包括B线上);

(2)A线上侧为黏土(黏土),下侧为粉;

土颗粒分析方法

一、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

1、适用范围

筛分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的土粒组成。对于粒径大于60mm,本方法不适用。

2、仪器设备

(1)标准筛:粗筛(圆孔):60mm、40mm、20mm、10mm、5mm、2mm;

细筛:2mm、0.5mm、0.25mm、0.075mm。

(2)天平、摇筛机、烘箱等。

3、试样数量

(1)小于2mm颗粒的土100~300g;

(2)最大粒径小于10mm颗粒的土300~900g;

(3)最大粒径小于20mm颗粒的土1000~2000g;

(4)最大粒径小于40mm颗粒的土2000~4000g;

(5)最大粒径大于40mm颗粒的土4000g以上。

4、试验步骤

(1)对于无黏聚性土

①按规定称取试样,过2mm筛。

②将大于2mm的试样按次序过大于2mm的筛,并称量留在筛上土的质量;

③如果2mm筛下土较多,用四分法缩分至100g~800g。再过小于2mm的各级筛;

④再从上自下,分别用手筛至每分钟筛下质量不大于筛余质量的1%为止,再分别称取筛余质量

⑤如果2mm以上的质量小于总质量的10%,可省略粗筛;如果2mm以下的质量小于总质量的10%,可省略细筛。

(2)对于有黏性土粒的砂砾石

①用木碾将土充分碾散,拌匀、烘干、称重;

②将试样置于盛有清水的搪瓷盘中,浸泡,并搅拌;

③将浸泡后的试样混合液过2mm筛,然后将筛上的砂砾风干,称重;

④2mm以下的混合液待稍沉淀后,将上部悬液通过0.075mm洗筛,用带有橡皮头的玻璃棒研磨盆内浆液,再加清水,搅拌、研磨、静置、过筛,反复进行,直到盆内悬液澄清为止,将全部土粒倒在0.075mm筛上,用水冲洗,直到筛上仅留大于0.075mm净啥为止;

⑤将大于0.075的净砂烘干称重,进行细筛分析;

⑥将大于2mm颗粒剂2mm~0.075mm的颗粒质量从原称重的重量重减去,即为小于0.075mm的颗粒质量;

⑦如果小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10%,有必要时,将这部分土烘干、取样、另作密度计分析或移液管分析。

二、密度计法

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砂的相对密度

一、概述

1、砂土越密实,其抗剪强度越大,压缩变形小,承载能力高。

2、相对密实度:

D

r =(e

max

-e)/(e

max

-e

min

)

e max ——最大孔隙比 e

min

——最小孔隙比 e——天然孔隙比

注:相对密实度D

r <=1/3时土属于疏松状态;相对密实度1/3

r

<=2/3时土属于中密状态;相对

密实度D

r

>1/3时土属于密实状态。

二、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5%。

2、仪器设备

(1)量筒:容积500cm3及1000cm3两种;

(2)长颈漏斗、锥形塞、砂面拂平器等。

3、试验步骤

(1)最大孔隙比测定

①取试样约1.5kg,充分干燥,并将试样碾散,并拌合均匀。

②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起放入1000cm的量筒中,使其下端与量筒底相接;

③取试样700g,均匀倒入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提高,移动塞杆使略离开管口,管口应高处砂面1cm~2cm,使试样缓缓落入量筒中;

④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形塞,整平砂面,然后读取砂样体积;

⑤以手掌或橡皮塞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并回到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计下体积最大值,孤独到5mL。

⑥取上述方法得到的最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

(2)最小孔隙比

①取代表性试样约4kg,按本方法最大孔隙比测定步骤处理。

②分次倒入容器进行振击,先去上述试样600~800g倒入1000mL容器内,用振动仪以150~200次/min的速度敲打容器两侧,并同一时间内用击锤在试样表面锤击30~60次/min,直到砂样体积不变为止

③最后一次振毕,用削土刀削去多余土样,称重,计算其最小孔隙比。

4、计算

(1)干密度

ρ

dmin =m/V

max

ρ

dmax

=m/V

min

(2)孔隙比

e

max =ρ

wGs

dmin

-1 e

max

w

G

s

dmax

-1

G

s

——土粒比重(3)相对密实度:

D r =(e

max

-e)/(e

max

-e

min

) D

r

=(ρ

d

dmin

)×ρ

dmax

/[(ρ

dmax

dmin

)/ρ

d

]

5、精度和允许差:

干密度必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超过0.03g/cm3。

黏性土的界限含水率

一、概念

(1)塑性指数I

p (I

p

=W

L

-W

p

):反映土体处于可塑状态下含水率变化的最大区间;

(2)液限指数I

L =(W-W

p

)/(W

L

-W

p

):当I

L

<0时土呈坚硬状态;I

L

>1时土呈流塑状态;当I

L

=0~1

时土呈可塑状态。

(3)天然稠度=(W

L -W)/I

p

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0.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的5%的土。

2、仪器设备

LP-100液塑限联合测定仪:锥体质量100g,锥角30"。

3、试验主要步骤

(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如土样中含有大于0.5mm的土粒或杂物,应将土样压碎,过0.5mm的筛,去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使试样含水率控制在液限、略大于塑限、及两者之间。将土样调匀,密封放置18h以上;

(2)将调配好的土样分层装入试样杯中,刮平表面;

(3)给圆锥仪涂少量凡士林,经盛有土样的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以上,使圆锥与土样便面接触,开动下落开关,测记5s锥入深度h;

(4)取除凡士林,测定杯中土样的含水率w;

(5)重复上述步骤,对其他两个土样含水率进行测定。

4、结果整理

(1)液限确定方法

①若采用76g锥,h=17mm对用的含水率为液限;

②若采用100g锥,h=20mm对用的含水率为液限;

(2)塑限确定

①若采用76g锥,h=2mm对用的含水率为液限;

②细粒土塑限入土深度:h

p =W

L

/(0.524W

L

-7.606)

③砂类土塑限入土深度:h

p =29.6-1.22W

L

+0.017W

L

2-0.0000744W

L

3

土的击实

一、土的击实特征

含粗粒土越多的土,其最大干密度值越大,而最佳含水率越小。、

二、影响压实的因素

(1)粉粒和黏粒含量愈多,土的塑性指数愈大,土的最佳含水率愈大,同时其最大干密度愈小,因此砂性土的最佳含水率小于黏性土,而最大干密度大于黏性土。

(2)击实功愈大,土的最大干密度愈大,而土的最佳含水率愈小。

三、击实试验

1、使用范围

适用于细粒土,小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大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 的土。

2、仪器设备

(1)标准击实仪:

试验方法类型锤直径锤质量落高

试样尺寸

层数

每层及

时次数

击实功

最大粒

径内径高容积

轻型I-1

I-2

5 2.5 30

10

15.2

12.7

12

997

2177

3

27

59

598.2

20

40

重型Ⅱ-1

Ⅱ-2

5 4.5 45

10

15.2

12.7

12

997

2177

3

27

98

2687.0

2677.2

20

40

(2)圆孔筛:38mm、25mm、19mm、5mm各一个

(3)烘箱及干燥器

(4)台秤

3、试样准备

使用方法类型试筒内径最大颗粒试样用量(kg)

干土法 b

10

15.2

20

40

至少5个试样,每个3

至少5个试样,每个6

湿土法 c

10

15.2

20

40

至少5个试样,每个3

至少5个试样,每个6

4、试验方法

(1)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试击实仪型号及试验方法;

(2)将击实筒放在坚硬地面上,将制备土样分次装入筒内,整平表面,按规定次数进行第一次击实,第一层击实结束后,拉毛表面,然后再装入套筒,进行其余各层击实。小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得高于筒顶5mm大击实筒,试样不得高于筒顶6mm。

(3)用修土刀削平试样,除去底板,称其质量

(4)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取样测定含水率,

最大粒径试样质量个数最大粒径试样质量个数< 5 15~20 2 约20 约250 1

约5 约50 1 约40 约500 1 (5)对于干土法和湿土法,将土样搓散,加水拌合,加水量按下式计算:

m

w =[m

i

/(1+0.01w

i

)]×0.01(w-w

i

)

m w ——所需加水量 m

i

——含水率w

i

时的土样质量

w

i

——土样原有含水率 w——需要达到的含水率5、计算

(1)干密度

ρ

d

=ρ/(1+0.01w)

(2)饱和含水率

W

max =(ρ

w

d

-1/G

s

)×100

土的压缩性指标及强度指标

一、土的压缩机理和有效应力原理

土体的压缩主要由孔隙减小所引起。

二、室内压缩试验与压缩指标

(1)当压力变化不大时,孔隙比变化与压力变化成正比;(2)压缩系数a越大,土的压缩性越大。

(3)公式:

压缩指数:C

c =(e

1

-e

2

)/(lgp

2

-lgp

1

)

体积压缩系数:m

v =a/(1+e

1

)

压缩模量:E

s =(1+e

1

)/a

三、先期固结压力和土层天然固结状态判断

先期固结压力P

C ,自重压力r

z

(1)超固结状态:P

C 大于r

z

,OCR>1;

(2)正常固结状态:P

C 等于r

z

,OCR=1;

(3)欠固结状态:P

C 小于r

z

,OCR<1;

四、强度指标

(砂性土)τ

f =σtanψ(黏性土)τ

f

=C+σtanψ

τf——土的抗剪强度 C——土的黏聚力

ψ——土的内摩擦角σ——剪切活动面法向应力

固结试验

一、适用范围:饱和黏土,只进行压缩试验时允许用非饱和土

二、试验步骤:

1、切好土的环岛外壁涂凡士林,并将刀口向下,放入护环;

2、将底板放入容器中,底板放透水石,将环刀及护环放入容器中,上覆透水石,放下加压导环己传压活塞,是其严密接触;

3、将容器置于加压框架上,预加1kpa的压力,装好百分表,并将读数调至0;

4、去掉预加荷载,立即加第一级荷载,同时计时,荷载等级为50kpa、100kpa、300kpa、400kpa;

5、如为饱和试样,在施加第一级荷载后,立即向容器内注水至满,非饱和试样,需用湿棉纱围住上下透水面四周;

6、如确定先期固结压力,荷载率宜小于1。最后一级荷载应大于1000kpa,使e-lgp曲线下端出现直线。

7、如需测定沉降速率、固结系数,0s、15s、1min、2min、4min、……23h、24h,直至稳定,最后一小时变形量不超过0.01mm。

8、施加每级荷载24h后,侧记试样高度变化;

土的直剪试验

一、黏质土的慢剪试验

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黏质土的抗剪强度。

2、仪器设备:环刀,内径61.8mm,高20mm;

3、试样:每组试样制备不得少于4个。

4、试验步骤:

(1)对准剪切容器上下盒,插入固定销,在下盒内放入头谁是和滤纸,将试样环刀刀口向下,在试样上放滤纸及透水石,将试样压入剪切盒口;

(2)移动传感装置,使上盒前端钢珠与测力计接触,依次加上传压板,加压框架,安装位移测量装置,记录初始读数;

(3)根据情况施加各级垂直压力,然后向盒内注水;当试样为非饱和试样时,应在中压板周围加湿棉花;

(4)施加垂直压力,每1h记录垂直变形一次,试样固结稳定时的垂直变形值为:黏质土垂直变形每1h不大于0.005mm;

(5)拔去固定销,以小于0.02mm/min的速度进行剪切,并每隔一定时间记录百分表读数,直至减损。

(6)试样减损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t

f =50×t

50

t f ——达到减损所经历时间 t

50

——固结度达到50%所需时间

(7)当测力计百分表读数不变或后退时,继续剪切4mm时停止,记录下破坏值,当剪切过程中半分表无峰值时,剪切至剪切位移6mm时停止。

(8)剪切结束,吸去盒内水,取出试样,测定含水率。

5、计算

(1)剪切位移

△L=20n-R

△L——剪切位移,计至0.1mm n——手轮转速

R——百分表读数

(2)剪应力

τ=CR

τ——剪应力(kpa) C——测力计校正系数

(3)以垂直压力P为横坐标,抗剪强度S为纵坐标,将各点绘制在坐标系上,连成一条直线,此直线倾角内摩擦角ψ,横坐标截距为黏聚力C。

(4)仪剪应力τ为纵坐标,剪切位移△L为横坐标,绘制τ-△L。

二、黏质土固结快剪、快剪试验

1、使用范围:适用于固结系数大于10-6cm/s的黏质土。

2、试验步骤:剪切速度0.8mm/min,其余与快剪相同

三、砂类土的直剪试验

1、适用于砂类土

2、试样:

(1)取过2mm筛的风干土样120g,并按规定方法制备砂样;

(2)每个试样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m=Vρ

d

V——试样体积ρ

d

——规定干密度 m——每个试件所需风干砂质量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试验适用范围:用于测定饱和软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灵敏度

2、仪器设备:重塑筒,内径4cm,高10cm

3、试件:直径4cm,高10cm;试件直径与高度之比应大于2,按软土硬度采用2~2.5。

4、试验步骤;

(1)取削下的土测定含水率,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上中下各部位直径,D

0=(D

1

+2D

2

+D

3

)/4

(2)在试件端涂抹凡士林,防止水分蒸发;

(3)将试件放在压缩仪上加压板上,转动手轮,使其与上加压板接触,调整半分表读数到0;

(4)以轴向变形1%~3%/min的速度转动手轮,使试验在8min~20min内完成;

(5)应变在3%以前,每隔0.5%应变记录百分表读数一次,应变达到3%以后,每隔1%应变记录百

分表读数一次;

(6)当百分表读数达到稳定或峰值时,在继续3%~5%应变即可停止试验,如读数无稳定值,则轴向应变达20%的即可停止试验;

(7)试验结束后,取下试件,描述试件破坏情况;

(8)如需测定敏感度的,则去掉试件表面凡士林,再加少许土,用重塑筒重塑,其余试验步骤与以上相同。

5、结果整理

(1)轴心应变

ε

1=△h/h

h

=n×△L-R

ε1——轴向应变% h0——试件起始高度△h——轴向变形

n——手轮转速△L——手轮转动一圈,下压板上升高度 R——百分表读数(2)试件平均断面积

A

a =A

/(1-ε

1

)

—A

a —校正后试件断面积 A

——试件起始面积

(3)轴向压力

σ=10CR/A

a

(4)以轴向应力为纵坐标,轴向应变为横坐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以最大轴向应力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若最大轴向应力不明显,取轴向应变15%处的应力作为该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CBR试验(承载比试验)

一、含义:指试料贯入量达2.5mm时,单位压力对标准碎石压入相同贯入量时标准强度的比值

二、使用范围:试样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0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且含量不的超过5%。

三、仪器设备:

(1)圆孔筛:孔径40mm、20mm、5mm各一个;

(2)试筒: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

(3)击锤及导管:击锤砼重型击实试验相同,落距450mm;

(4)贯入杆:直径50mm;

(5)荷载板:直径150mm,中心孔径52mm,重量1.25kg,共4块;

四、试样

(1)代表性风干土样,捣碎过5mm的筛;

(2)取代表性试料50kg,用40mm筛筛除大于40mm的颗粒,记录超尺寸粒径百分数,将过筛试样用四分法取约25kg,分成4份。

五、试验步骤;

(1)润湿时间:重粘土不少于24h;轻黏土不少于12h;砂土不少于1h;天然砂砾可缩短到2h;

(2)

(3)

土的击实试验步骤修订稿

土的击实试验步骤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土的实验 2007-11-08 20:14:01 阅读163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土的击实试验步骤 土的CBR实验 土的压实性 工程建设中广泛用到填土,例如路基、土堤、土坝、飞机跑道、平整场地修建建筑物等,都是把土作为建筑材料按一定要求和范围进行堆填而成。显然,未经压实的填土,强度低,压缩性大且不均匀,遇水易发生塌陷等现象。因此,这些填土一般都要经过压实,以减少其沉降量,降低其透水性,提高其强度。特别是高土石坝,往往是方量达数百万方甚至干百万方以上,是质量要求很高的人工填土。进行填土时,通常采用夯实、振动或辗压等方法,使土得到压实。土的压实就是指填土在压实能量作用下,使土颗粒克服粒间阻力而重新排列,使土中的孔隙减小、密度增加,从而使填土在短时间内得到新的结构强度。土的压实在松软地基处理方 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实践经验表明,压实细粒土宜用夯击机具或压力较大的辗压机具,同时必需控制土的含水量。对过湿的粘性土进行辗压或夯实时会出现软弹现象,填土难以压实;对很干的粘性土进行辗压或夯实时,也不能把填土充分压实。因此,含水量太高或太低的填土都得不到好的压密效果,必须把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压实粗粒土时,则宜采用振动机具,同时充分洒水。两种不同的做法说明细粒土和粗粒土具有不同的压密性质。 11.2.1 粘性土的压实性 研究粘性土的压实性可以在试验室或现场进行。在试验室内研究土的压实性是通过击实试验进行的。试验的仪器和方法见《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试验时将某一种土配成若干份具有不同含水量的土样。将每份土样装入击实仪内,用完全同样的方法加以击实。击实后,测出压实土的含水量和干密度。以含水量为横坐标,干密度为纵坐标,绘制含水量-干密度曲线如图11-3所示。这种试验称为土的击实试验。 图11-3 粘性土的击实曲线 1. 最优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 在一定的压实功能(在试验室压实功能是用击数表示的)下使土最容易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实度时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优含水量。在图11-3所示的击实曲线上,峰值干密度对应的含水量就是最优含水量。同一种土,干密度愈大,孔隙比愈小,所以最大干密度相应于击实试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研究

土工击实实验方法的研究 击实实验是建筑物地基、道路地基、室内地坪及场地平整等施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笔者基于工作中积累的实际操作经验,介绍击实实验的方法及其要点,对其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施工有指导意义的数据。 1 研究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研究土的填筑特性,常用现场填筑实验和室内击实实验两种方法。前者是在现场选一实验地段,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法进行填土,并同时进行有关的测试工作,以查明填筑条件(包括土料、堆填方法,压实机械等)与填筑效果的关系。该方法能反应施工的实际情况,但需时间和费用较多,只在重大工程中进行。室内土工击实实验是近似的模拟现场填筑的一种半经验性的实验。实验时,在一定条件下用锤击法将土击实,以研究土在不同击实功能下的击实特性,以便获取设计数值,为工程设计提供初步的填筑标准。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填土击实特性的重要方法。[1] 2 土工击实实验方法 土工击实实验是研究土压实性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建筑工程必须实验的工程之一。实验采用击实仪法,即通过锤击使土密实,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能的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量(最优含水量)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为了满足工程需要,必须制定土的压实标准。通常,工地压实质量控制采用压实度,计算式为: K= ρ d / ρdmax 式中,k为压实度,% ;ρd为工地碾压的干密度,g/cm3。ρdmax为室内实验最大干密度,g/cm3 。 若k越接近100% ,则压实质量越高。对于受力主层或者重要工程K要求大些;对于非受力主层或次要工程,k值可小些[2]。 3 土工击实实验曲线 室内击实实验,击实功瞬时作用于土,土的含水量基本不变。在同一击实功作用下,一定范围内增加含水量,土的干密度增大,但含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土的干密度就变小。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得到在一定击实功作用下含水量W与干

土工试验方法.

……………………………………⊙……装…………………………⊙……订………………………⊙……线……………………………………17.4含水率试验 17.4.1试验目的和方法 土的含水率是土在105~110℃温度下烘干至恒量时所失去水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土的干、湿状态。土的含水率是计算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性指数等指标的基本数据和评价土的工程性质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含水率的试验方法较多,由于烘干法试验简便,结果稳定,故以此法作为测定含水率的标准方法。如果测试条件不能满足采用烘干法或需快速测定含水率时,可分别用如下方法: ● 酒精燃烧法:适用于不含有机质的砂类土、粉土和粘性土。 ● 碳化钙减量法:本方法的原理是用过量碳化钙与土中游离水混合接触产 生化学反应,生成乙炔气体。根据乙炔气体逸出失去的质量,计算求得土的含水率。此方法适用于各类土。 ● 核子射线法:适用现场原位测定填料为细粒土和砂类土的含水率。 以下仅介绍烘干法,核子射线法在土的密度试验中介绍。 17.4.2烘干法 17.4.2.1试验用仪器设备 ● 电热干燥箱:温度能保持在105~110℃。 ● 天平:称量200g ,分度值0.01g ;称量1000g ,分度值0.02g 。 ● 其它:干烘器、称量盒等。 17.4.2.2主要试验步骤: 1)选取有代表性试样(粘性土15~30g ,砂类土30~50g ,砾石类土不少于250g ,碎石类土不少于500g ),放于称量盒内称量湿土质量。 2)打开盒盖,将装有试样的盒放入烘箱内,在105~110℃温度下烘干。 各类土的烘干时间见表17.28。

土工试验操作规程

试样制备 1.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 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 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对非均质土应根据试验项目取足够数量的土样,置于通风处凉干至碾散为止。对砂土和进行比重试验的土样宜在105~110℃温度下烘干,对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含石膏和硫酸盐的土,应在65~70℃温度下烘干。 3 将风干或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橡皮锤碾散。 4 对分散后的粗粒土和细粒土,应按本标准表B.1.1的要求过筛。对含细粒土的砾质土,应先用水浸泡并充分搅拌,使粗细颗粒分离后按不同试验项目的要求进行过筛。 含水率试验 2.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粗粒土、细粒土和有机质土。 2.1.2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热烘箱:应能控制温度为105~110℃。 2 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 2.1.3 含水率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取具有代表性试样15~30g或用环刀中的试样,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01g。 2 打开盒盖,将盒置于烘箱内,在105~110℃的恒温下烘至恒量。烘干时间对粘土、粉土不得小于8h,对砂土不得小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3.21.1 试样制备 3.21.1.1 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伴和,闷料一夜备用。 3.21.1.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 3.21.1.3 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出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3.21.2 试验程序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选用干.

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 次倒入筒内。小筒按三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 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每次约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 的1/5)。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五层法时,每层需试样约900g(细粒土)~1100g(粗粒土);按三层法时,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 其余各层土的击实,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 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 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测其含水量,计算至0.1%。测定含水量用试样的数量按下表规定取样(取出有代表性的土样)。 测定水含量用试样的数量

各类土工试验的操作步骤

土工试验的操作步骤 实验一、含水量试验 一、概述 1.土的含水量是指土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和干土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2.测定土的含水量,用作计算孔隙比、饱和度和干密度等指标。测定风干土含水量,用作各项试验由风干土质量换算为烘干土质量的指标。3.本试验规定采用烘干法为测定土的含水量的标准方法。在野外如无烘箱设备或求快速测定含水量时,可采用酒精燃烧或炒干法等。本试验介绍烘干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1.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能控制温度105~110℃的其他能源烘箱;2.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 3.其他:干燥器,称量盒(为简化计算手续,可将盒重定期(3~6个月)调整为恒重值)等。 三、操作步骤

1.取其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20g;砂类土,有机土为50g以上,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称量。称量时可在天平的一端放上与盒等量的砝码或称量盒,可直接称得土的质量。准确至0.01g。 2.打开盒盖,将盒置于烘箱内,在105~110℃的恒温下烘至试样质量不变为止,对含有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在65~75℃的恒温下烘至试样质量不变为止。 3.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四、计算及记录 1.按下式计算含水量 式中——含水量,%; m——湿土质量,g; m s——干土质量,g。 计算至0.1%。 2.本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含水量小于40%为1%,大于40%为2%,记录并举例如下:

含水量试验(烘干法)工程名称试验者 试验方法计算者 试验日期校核者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上传

目录 1.总则--------------------------------------------------------- 3 2.术语、符号-------------------------------------------------3 3. 试样制备----------------------------------------------------5 4. 含水率试验-------------------------------------------------7 5. 密度试验----------------------------------------------------8 6. 颗粒分析试验----------------------------------------------8 6.2 粘粒分析移液管法试验----------------------------------10 7. 液塑限含水率试验----------------------------------------12 8 固结/黄土湿陷试验---------------------------------------13 9. 直接剪切试验---------------------------------------------17

土工试验方法 1.总则 1.0.1 为了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为本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参数,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交通等各类工程的地基与填筑土料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1.0.3 土工试验资料的整理,应通过对样本(试验测得的数据)的研究来估计土体单元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使土工试验的成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土性指标,试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应附录A进行。 1.0.4 土工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6采用,并定期按现行有关规程进行检定和校准。 1.0.5土工试验方法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商应符合有关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 2.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和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有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2.1.2 测力计 强度试验时所用的钢环或负荷传感器。 2.1.3 平行测定 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两个以上的试样同时进行试验。 2.1.4 抗剪强度参数 表征土体抗剪切性能的指标,包括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2.1.5 土试样 用于试验的具有代表性的土样。 2.2 符号 2.2.1 尺寸和时间

华宁土工试验室程序使用方法说明

华宁土工试验程序 使用手册 HNTGCS 版 编著:杨立生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南京市浦口区华宁软件开发中心 2003年1月

前言 华宁土工试验程序HNTGCS 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南京市浦口区华宁软件开发中心在WINDOWS 98/ME/2000/XP平台上用VISUAL BASIC研制而成,该程序根据现行土工试验规程及土工试验室工作流程编制,具有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符合土工试验室习惯、表格及图形所见即所得、土工总表的项目可按需要任意组合、土工总表及压缩曲线可生成AUTO CAD图形、总表数据可与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包HNCAD 数据共享等特点,可提高效率十几倍。已在全国各地土工实验室中大量使用。 参加华宁土工试验程序研制有杨立生、章晓余、蔡全荣同志,在软件研制过程中得到化工部第二勘察设计院李建常高级工程师及本院土工试验室的帮助,许多用户为本程序的改进提了很多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们热忱欢迎广大用户多提宝贵意见,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不足之处或有何建议及要求,请按下列地址联系: 江苏省南京市浦东路20号煤炭工业部南京设计研究院 邮政编码:210031 联系人:杨立生 电话:(025)8862095 手机: 0 传真: (025)8863059 EMILL: 请访问华宁软件网页: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为用户做好培训及售后服务,为促进土工试验室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交通路线:从南京火车站、南京西站、南京长途汽车站坐10路至中山码头,乘轮渡到浦口码头,坐浦葛线到浦中路站下车,前行20m即到。 华宁土工试验程序 HNTGCS 改进的地方 1.土工试验室配置:增加配置文件导入、导出。可打印配置文件。 2.压缩试验:压缩试验试验曲线1张A4纸可出2、4、8个曲线。 3.直剪试验:抗剪强度P~τ曲线1张A4纸可出8个曲线。 4.黄土湿陷程序:有3种方法:第1种黄土地区常规固结及湿陷程序第2种、自重湿陷压力计算、自重湿陷系数计算、湿陷系数计算、湿陷起始压力。第3种、单线法、双线法黄土固结及湿陷程序。可出天然及饱和压缩曲线。改进双线法黄土湿陷程序。 5.完善高压固结程序:加压等级可到20级,回弹再压缩级数不限。 可绘e~Logp、e~p曲线。 6.重新编制三轴试验程序、增加一个试样多级加荷三轴试验程序。 7.重新编制综合压缩曲线,该图件可转到AUTO CAD 中,1张A4纸可出3

土工击实试验

[管理] 土工击实试验培训 演讲人:方克海 1、击实的原理 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作为填土施工控制质量主要依据。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2、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平均,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3、击实试验注意事项 3.1土的平均性 取样时样品的平均性不好控制,如果取样不准,即使其他方面控制的多么确凿,最终的击实数据也是不可靠的。所以 取样一定要认真细致,确保试样能够代表母体。对于中粗粒土,必须严格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需要的总数量,然后再分成5个试样,每个试样6kg左右。这5个试样要代表原土样的实际级配,不能因粗细颗粒离析而影响试样的平均性。否则,由此引起的试验结果数据变异大,无规律,击实曲线无峰值或呈波浪线等。 3.2土样制备方法的影响

依据规范进行土样的制备工作,对于天然含水率高的土样,宜用湿土法,对于天然含水率低的土样,宜用干土法。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按2%,3%含水率递增(递减),拌匀后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于盛土器内静置备用,击实试验中按公式计算出来的理论加水量制样并不能达到理想结果,水分损失不可避免。实际操作中未必有很好的密封装置,尤其在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就不简易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通过大量反复试验,得出下列规律: 在室温为24?,28?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0.5%,0.8%,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以内;室温为28?,35?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1.0%,1.2%,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左右。 对于同样的土样,含水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而制备好的土样最佳放置24h,以便分子充分扩散, 保证水分平均。因此,加水量宜根据试验所得的经验值换算为实际加水量。当然,土样合宜放置太久,否则水分损失过多,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3.3润滑剂的影响 击实试验中,在击实筒及护筒内壁平均地抹上一薄层凡士林,从而减少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即减少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 。当击实功及击实方法不变,即击实试验的击实功总功W总保持不变时,认为抹有凡士林与未抹凡士林两种情况下,土体间的摩擦力相同,克服土体间的摩阻力做的功ωf1相等,因此,土体所获的实际击实功ω=W总- Wf -ωf1增大,使得土体的干密度增大。未抹凡士林的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较大。抹了凡士林之后,使得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较小,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也相应减少,从而使得土体所获得的实际击实功增大。因此,抹有凡士林的干密度较未抹凡士林的干密度要大。但是如果土样含水率较高时,做试验是有解放水溢出也能起到润滑的作用。3.4每层装土的质量的影响 击实时,将制备好的土样分3,5层倒入筒内,小筒按三层法,每次约800,900g,按五层时,每次约400,500g,对于大试筒,按三层法,每层试样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 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 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 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 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 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 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33

土工试验规程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简称本规程)包括87个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和一个土的工程分类方法标准。修订本规程的目的是使公路系统的试验室在进行土工试验时有一个统一的试验准则,使所有的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共性技术要求系指土的物理、水理、力学和化学性质试验中带共性的要求或标准,内容涉及土性指标的选择、成果整理、指标换算和试验报告等,系参考其他部门经验并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制定。 1.O.1 为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开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计算指标和参数,制定本规程。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简称《93规程》)自1993年实施以来,已有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公路建设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低等级公路建设中可以避让的岩土工程问题,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山于线形、坡度等技术要求变得无法回避。随着公路建设穿越山区以及黄土、冻土等特殊土地区,要求《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计算参数和判定指标,同时测试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原规程进行重新修订,使《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能够满足现时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公路建设发展需要,规范公路土工测试标准,并使土工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1.O.2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公路I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及其他路用土的基本I程性质试验。 我国建筑、水利、铁路、冶金等系统均有相应的土工试验规程或标准,基本内容与本规程基本相同。本规程在修订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与国家标准的统一和合理衔接。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的特点,有些试验方法的条件和评判指标不同,在某些具体的参数和规定上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因此与其他行业的规定略有不同。在实际使用中应予以注意。 1.0.3 各项工程应编制合理的试验方案,采集代表性的试样,测算准确的数据和进行正确的资料分析整理,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反映实际情况的各种土性指标。 土的工程分类是土工试验规程对土进行粒组和土的工程性质划分、试验规模和仪器划分的重要依据。本规程中土的工程分类系以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 第1页 (GBJ 145—90)最新修订报批稿为基础井依照公路建设特性要求进行编制。各项基本试验遵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对《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 93)进行了修订。 1.0.4 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按附录A进行,通过对样本(试验测得的数据)的研究,来估计总体(土体单元)的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性。 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是提供真实有效、准确可靠的土性指标的重要环节。内容涉及数据记录的准确和客观性、成果整理、土性指标的选择、计算统计方法、误差分析、精度评价等。根据误差分析,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一定的补充试验,以便决定对有疑问数据的取舍和更正。为便于使用,本规程仍保留了《93规程》的附录A部分。 1.0.5 土I试验检测报告,对不同类型和级配特征的土,应提供土的基本颗粒级配、液限和塑限指标;对于特殊土,还应提供描述特殊土基本特征的试验测试指标。 土工试验检测报告,均应包含土的最基本特性参数的描述。对于粗粒土和巨粒土必须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提供土样的颗粒级配粒组数据和级配特征曲线。对于细粒土除应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提供土样的颗粒级配粒组数据和级配特征曲线外,还应进行界限含水率试验,提供土样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等。这是可重复再现土工试验结果的基本条件,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对于特殊土还应提供描述特殊土基本特征的试验测试指标。 1.0.6 公路土I试验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在进行土工试验检测前,应对土工试验检测设备进行检查,仪器设备应符合《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 15406)的规定。根据国家计量法的要求,土工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和校验。对通用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检定规程进行检定,对一些专用仪器设备应按相应的校验方法进行校验。 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对有些内容要求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nJ 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79)等,以及交通行业指南《盐渍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公路工程抗冻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等的规定。 对于《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应主要从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主要试验步骤和试验控制标准、试验成果整理方法、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实践和认识。 第2页2 术语、符号 本章内容为新增内容。术语解释参考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1998)和《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2—1987)进行编写。 2.1 术语 2.1.1 含水率watercontent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颗粒质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在《93规程》中该名词称为“含水量”。近年来国内各行业和高等院校的教科书均将“含水量”改称为“含水率”。因此,修订后的规程也称“含水率”。该指标是土的物理性质试

土工击实试验规范

土工击实试验规范 土工击实试验培训 1、击实的原理 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作为填土施工控制质量主要依据。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2、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3、击实试验注意事项 3.1 土的均匀性 取样时样品的均匀性不好控制,如果取样不准,即使其他方面控制的多么准确,最终的击实数据也是不可靠的。所以 取样一定要认真细致,确保试样能够代表母体。对于中粗粒土,必须严格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需要的总数量,然后再分成5个试样,每个试样 6kg 左右。这

5个试样要代表原土样的实际级配,不能因粗细颗粒离析而影响试样的均匀性。否则,由此引起的试验结果数据变异大,无规律,击实曲线无峰值或呈波浪线等。 3.2土样制备方法的影响 依据规范进行土样的制备工作,对于天然含水率高的土样,宜用湿土法,对于天然含水率低的土样,宜用干土法。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按2%,3%含水率递增(递减),拌匀后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于盛土器内静置备用,击实试验中按公式计算出来的理论加水量制样并不能达到理想结果,水分损失不可避免。实际操作中未必有很好的密封装置,尤其在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就不容易满足试验精度要求。通过大量反复试验,得出下列规律: 在室温为24?,28?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0.5%,0.8%,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以内;室温为28?,35?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1.0%,1.2%,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左右。 对于同样的土样,含水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而制备好的土样最好放置24h,以便分子充分扩散, 保证水分均匀。因此,加水量宜根据试验所得的经验值换算为实际加水量。当然,土样不宜放置太久,否则水分损失过多,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3.3润滑剂的影响 击实试验中,在击实筒及护筒内壁均匀地抹上一薄层凡士林,从而减少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即减少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 。当击实功及击实方法不变,即击实试验的击实功总功W总保持不变时,认为抹有凡士林与未抹凡士林两种情况下,土体间的摩擦力相同,克服土体间的摩阻力做的功ωf1相等,因此,土体所获的实际击实功ω=W总- Wf -ωf1增大,使得土体的干密度增大。未抹凡士林的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较大。抹了凡士林之后,使得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较小,克服摩擦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是用扰动样做的试验,在工程上运用于控制填土地基及夯实效果,提供粘性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两种,轻型击实适用于粒径<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适用于粒径<20mm粘性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40mm。要准备:1)天平:称重200g、0.01g;2)台秤:称重10kg、5g;3)标准筛:孔径20mm、40mm和5mm;4)试样推土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或液压式千斤顶如无此类装置,亦可用刮刀和修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备土量>20kg(2200g×6(>50kg重型5300g×6),风干过筛5mm(重型过20mm或40mm)将筛下土拌均匀(四分法)取代表性试样测定风干土含水量、塑性指数(Ip)。根据塑限(Wp)预估最优含水量,并制备5个不同含水量的一组试样,例:假定Wp=20%,备16%、18%、20%、22%、24%,但Ip>20%,则应按15%、18%、20%、22%、25%;根据试验所需要的土量与含水量,制备试样所需的加水量按下式计算: mω=(m0/(1+0.01ω))×0.01(ω1-ω0) 式中mω——制备样所需要的含水量(g); m0——湿土(或风干土)质量(g); ω0——湿土(或风干土)质量(%); ω1——制样要求的含水量(%), 例:Wp=20%,风干含水量=4.2%,要制ω=16%,轻型击实,击实筒容积947.4立方厘米。求预加含水量?mω=(2200/(1+0.01×4.2))×0.01(16-4.2)=249.1(g),五个点一组这是其中一个点的加水量。 备好样用手捏一下,中间点是否捏的最紧,有时塑限不一定准,能有一点捏的最紧,试验结束就有最有点出现,否则要调整加水量,静止一昼夜,备样是击实试验结果好坏的重要一环,备不好样直接影响试验结果峰值不明显。 击实筒内壁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轻型分三层击实每层25击(重型分五层击实,每层56击;若分三层每层94击),每层交界处要刮毛,最后一层要加护筒考虑高出>6mm,击实结束,卸护筒修平,称重(准1g),注意去皮,取含水量(双试验)(误差<1%),计算湿密度ρ0(准0.01g/cm3),含水量(105-110度烘烤升温后不少于8小时)出来计算干密度ρd=ρ0/(1+0.01ωi), ωi——某点试样含水量(%), 绘制ρd—ω关系曲线附记录,计算饱和含水量一同绘入图中, ωset=(ρw/ρd-1/Gs)*100, ρw——温度4度时水的密度; Gs——土颗粒密度,注意这里气体体积为零; 轻型击实试验中,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应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进行校正。 1)最大干密度校正:ρ,dmax=1/(((1-P5)/ρdmax)+(P5/(ρw×Gs2)), P5——粒径大于5mm土的质量百分比(%); Gs2——粒径大于5mm土粒的饱和面干比重,注:饱和面干比重指当土粒呈饱和面 干状态是的土粒总质量与相当于土粒总体积的纯水4度是质量的比值。2)最优含水率的校正ω,opt=ωopt(1-P5)+(P5×ωab)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 执行标准: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土粒的分类: (一)巨粒土分类: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巨粒土 1、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75%的土称漂(卵)石。漂石粒多于50%称漂石(B);漂石粒小于等于50%称卵石(Cb)。 2、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75%~50%的土称漂石(卵)石夹土。漂石粒多于50%称漂石夹土(BSl);漂石粒小于等于50%称卵石夹土(CbSl)。 3、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0%~15%的土称漂石(卵)石质土。漂石粒多于50%称漂石质土(SlB);漂石粒小于等于50%称卵石质土(SlCb)。 4、巨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15%的土,可扣除巨粒,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定名。 (二)粗粒土分类: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粗粒土 1、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砾类土 (1)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的土称砾(G)。当C u≥5,C c=1~3时,称级配良好砾(GW),否则称级配不良砾(GP)。 (2)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砾(GF)。

(3)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砾(GM);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时,称粘土质砾(GC) 2、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0%的土称砂类土, (1)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的土称砂(S)。当C u≥5,C c=1~3时,称级配良好砂(SW),否则称级配不良砂(SP)。 (2)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砂(SF)。 (3)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砂(SM);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时,称粘土质砂(SC)(三)细粒土分类:试样中细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细粒土 1、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25%的土称为细粒土(F)。当液限大于等于50%、位于A线以上称为高液限粘土(CH),A线以下称为高液限粉土(MH);当液限小50%、位于A线(Ip=10)以上称为低液限粘土(CL),A线(Ip=10)以下称为低液限粉土(ML)。 2、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为总质量25%~50%的土称含粗粒的细粒土(FSl) 3、含有机质的细粒土称有机土。位于A线以上,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粘土(CHO),B线以左,Ip=10线以上称有机质低液限粘土(CLO);位于A线以下,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粉土(MHO),B线以左,Ip=10线以上称有机质低液限粉土(MLO)。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的研究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的研究 击实试验是建筑物地基、道路地基、室内地坪及场地平整等施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笔者基于工作中积累的实际操作经验,介绍击实试验的方法及其要点,对其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施工有指导意义的数据。 1 研究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研究土的填筑特性,常用现场填筑试验和室内击实试验两种方法。前者是在现场选一试验地段,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法进行填土,并同时进行有关的测试工作,以查明填筑条件(包括土料、堆填方法,压实机械等)与填筑效果的关系。该方法能反应施工的实际情况,但需时间和费用较多,只在重大工程中进行。室内土工击实试验是近似的模拟现场填筑的一种半经验性的试验。试验时,在一定条件下用锤击法将土击实,以研究土在不同击实功能下的击实特性,以便获取设计数值,为工程设计提供初步的填筑标准。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填土击实特性的重要方法。[1] 2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 土工击实试验是研究土压实性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建筑工程必须试验的项目之一。试验采用击实仪法,即通过锤击使土密实,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能的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量(最优含水量)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为了满足工程需要,必须制定土的压实标准。通常,工地压实质量控制采用压实度,计算式为: K= ρd / ρdmax 式中,k为压实度,% ;ρd为工地碾压的干密度,g/cm3;ρdmax为室内试验最大干密度,g/cm3 。 若k越接近100% ,则压实质量越高。对于受力主层或者重要工程K要求大些;对于非受力主层或次要工程,k值可小些[2]。 3 土工击实试验曲线 室内击实试验,击实功瞬时作用于土,土的含水量基本不变。在同一击实功作用下,一定范围内增加含水量,土的干密度增大,但含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土工试验2比重,颗粒分析方法

土的比重试验 ●土粒比重是土的三大基本物理性指标(比重、密度、含水率)之一 ●它是换算土的六个基本物理性计算指标和评价土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无量纲量。 比重的定义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将材料的比重定义为: ●材料的密度和其标准材料密度之比。 ●这一定义更具有科学性和一般性。 ●土粒比重是土粒在温度105~110℃下烘至恒量时的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质量的 比值 ●从而有如下土粒比重Gs的表达式 ●通常所说土的比重就是指土粒的比重。 比重瓶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颗粒小于5mm的土用比重瓶法测定。 ●根据土的分散程度、矿物成分、水溶盐和有机质的含量又分别规定用纯水和中性液体测 定。 ●排气方法也根据介质的不同分别采用煮沸法和真空抽气法。 2仪器设备 ● 2.1比重瓶:容量100(或50)mL。 ●比较试验表明,瓶的大小对比重结果影响不大,但因100mL的比重瓶可以多取些试 样,使试样的代表性和试验的精度提高,所以建议采用100mL的比重瓶,但也允许 采用50mL的比重瓶。 ● 2.2天平:称量200g,感量0.001g。 ● 2.3恒温水槽:灵敏度±1℃。

● 2.4砂浴。 ● 2.5真空抽气设备。 ● 2.6温度计:刻度为0~50℃,分度值为0.5℃。 ● 2.7其他:如烘箱、蒸馏水、中性液体(如煤油)、孔径2mm及5mm筛、漏斗、滴管等。 2.8比重瓶校正 ●比重瓶校正一般有两种方法: ●称量校正法和计算校正法。 ●前一种方法精度比较高,后一种方法引入了某些假设,但一般认为对比重影响 不大。 ●本试验以称量校正法为准。 ● 1.将比重瓶洗净、烘干,称比重瓶质量,准确至0.001g。 ● 2.将煮沸后冷却的纯水注入比重瓶。 ●对长颈比重瓶注水至刻度处 ●对短颈比重瓶应注满纯水,塞紧瓶塞,多余水分自瓶塞毛细管中溢出。 ●调节恒温水槽至5℃或10℃,然后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内,直至瓶内水温稳定。 ●取出比重瓶,擦干外壁,称瓶、水总质量,准确至0.001g。 ● 3. 以5℃级差,调节恒温水槽的水温,逐级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比重瓶、水总质量,至 达到本地区最高自然气温为止。 ●每级温度均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02g,取两次测值的平均 值。 ●绘制温度与瓶、水总质量的关系曲线。

土工试验操作规程规范

土工试验操作规程规范 NYL-300C型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1、根据试验的不同内容,选择并安装不同的用具,如抗压试验,安设上、下压板;抗折试验,安设抗折夹具;抗劈裂试验,安设抗劈裂夹具。 2、根据试件选用量程范围,挂好鉈并对准刻度线。 3、调整缓冲阀使之与量程范围相适应。 4、转动总开关接通电源(此时绿灯亮)。 5、开动油泵电动机,拧开送油阀使活塞上升一段,然后调整指针对零后停止油泵电动机。 6、启动加载速度指示器电机,并迅速调到适当位置,此时指示盘保持一定的速度旋转(用秒表测定) 7、安放好试件,要求对中。 8、启动油泵电机,迅速将送油阀手柄调到相应位置,保持试件加荷时指针与指示盘同步旋转,直到试件被压碎,关闭送油阀,并停止油泵电机和加载速度器电机。 9、记录试验数值。 10、打开回油阀,然后拨回从动针。 11、关闭加载速度指示器旋钮(注意不必转动指示盘调节器)。 12、清除被压碎的试件,擦拭干净仪器表体。 WE-600液压式万能试验机操作规程 1、接通总开关电源。根据试样选用测量范围,将摆砣挂在摆杆上,调整缓冲阀手柄对准标线。 2、根据试样形状及尺寸,把相应的夹头装入上下钳口座内。在描绘器的筒上,卷压好记录纸。 3、拧紧回油阀,开动油泵电动机,拧开送油阀,使试台上升约10mm,然后关闭油阀。如果试台已在升起位置时,则不必先开动油泵送油,只要将送油阀关好即可。

4、将试样一端装夹于上钳口中,开动油泵调整指针对准度盘零点。开动下钳口电动机,将下钳口升降到适当高度,将试样另一端夹在下钳口中,须注意使试样垂直。将推杆上的描绘笔放下,进入描绘准备状态。 5、按试验要求的加荷速度,缓慢拧开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试样断裂后关闭送油阀,停止油泵电动机。 6、记录需要数值,将描绘笔抬起。打开回油阀,卸荷后将随动针拨回零点,取下断裂后的试样。 7、关闭总开关电源,清理并擦拭干净仪器表体。 8、压缩和弯曲试验可参照上述各项进行操作。 WES-1000B型数显液压万能试验机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合上空气电源开关,使系统电源接通,打开显屏开关,根据试样选择负荷量程。 2、开启油泵电动机,拧开送油阀使活塞上升一段,使油缸悬挂。根据试验的不同内容,选择并安设不同的用具。如拉伸试验,选择并安装钳口夹具。 3、将试样安放在试验机主机上。如拉伸试验,开启油泵开关,把试样一端先夹入钳口至少4/5长度内,开启上钳口电动开关夹紧试样,运行横梁,使试样运行至上钳口并深入钳口至少4/5长度位置后,停止上升,开启下钳口电动开关夹紧试样,安装电子引伸仪。 4、输入试样已知条件 5、拧开油泵开关,开启油泵,按试验要求的加荷速率,缓慢拧开送油阀进行试验。试验接近破坏时,卸下试样上的仪器装置后再行加荷,当试样断裂后关闭油阀,停止油泵电动机。 6、从数显屏中记录数值或直接由微型打印机打印数据,数据无误后,打开回油阀,仪器恢复到初始状态。 7、取下断裂后的试样。关闭屏显开关,关闭空气开关和电源,擦拭并打扫干净仪器表面。 JJ-500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电子天平为精密仪器,称重时物件应小心轻放。 2、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显示窗显示“F---0”,到“F---9”后,稳定一段时间后,出现“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