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选择题练习20套1(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7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城市经济效益B.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C.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D. 增加城市人口密度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A. 以人为本B. 经济适用C. 环境友好D. 资源浪费答案:D3.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20年D. 50年答案:C4. 城市交通规划中,哪种交通方式通常被优先考虑?A. 私人汽车B. 公共交通C. 步行D. 自行车答案:B5. 城市绿地规划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 提供休闲空间C. 增加城市经济收入D. 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C####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
(对)2. 城市扩张应无限制地追求规模扩大。
(错)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优先考虑经济效益。
(错)4. 城市更新改造可以完全拆除旧城区。
(错)5. 城市防灾规划应包括洪水、地震等多种灾害的应对措施。
(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规划应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其次,规划应考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优化交通网络;再次,规划应注重居民的休闲和文化需求,合理布局公园、文化设施等;最后,规划应保障居民的参与权,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过程。
2. 描述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能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其次,它有助于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再次,公共交通的普及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平等的出行机会;最后,公共交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 阐述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促进经济发展B. 保护文化遗产C. 增加城市人口D. 改善居住环境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A. 可持续发展B. 以人为本C. 无序扩张D. 综合协调答案:C3.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主要关注哪些方面?A. 城市经济B. 城市文化C. 城市交通D. 城市空间形态答案:D4. 城市总体规划中,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内容?A. 土地利用规划B. 城市交通规划C.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 城市人口预测答案:D5. 城市更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城市形象B. 增加城市人口C.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城市规划中应考虑的自然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地形地貌B. 气候条件C. 交通状况D. 水资源状况答案:A B D2.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功能分区通常包括哪些类型?A. 工业区B. 商业区C. 居住区D. 农业区答案:A B C3.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哪些方面?A. 道路网络B. 公共交通C. 停车设施D. 交通管理答案:A B C D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A.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 提供休闲空间C. 保护历史遗迹D. 增加城市景观答案:A B D5. 城市更新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哪些?A.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B.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C. 促进经济发展D. 增加城市人口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城市规划是一次性完成的过程。
(错误)2.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
(正确)3. 城市交通规划中,道路越宽越好。
(错误)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以忽略城市的实际需求。
(错误)5. 城市更新可以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错误)6. 城市规划应该以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错误)7. 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包括城市远景发展目标。
2024城市规划原理真题1.下列关于城市起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交换集市说B.军事防御说C.宗教中心说D.文化复兴说答案:D2.下列对城市特点的认识,不准确的是()A.集聚性B.独立性C.多样化D.非农化答案:B3.各国设市标准差别较大,下列不属于划分标准的是()A.人口集聚规模标准B.人口密度标准C.服务设施情况标准D.建筑景观标准4.下列我国城乡发展现象的说法,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相对应的是()A.乡村工业化B.乡村拟城化C.城乡二元分立D.半城镇化答案:A5.下列不属于有形城镇化内涵的是()A.人口集中B.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C.地域空间形态的变化D.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答案:B6.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是()的城市建设典型代表。
A.古典时期B.中世纪时期C.文艺复兴时期D.绝对君权时期7.下列属于解释城市空间形态组织机制的理论是()A.田园城市理论B.级差地租理论C,线型城市理论D.同心圆理论答案:D8.下列我国古代城市中,具有贯穿全域轴线、对称布局特点的是()A.汉长安城B.吴建邺城C.宋临安城D.元大都城答案:D9.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现代工业开始成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B.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标志着城乡一体行政系统的形成C.20世纪初的30余年间,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较快时期D.抗战时期,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因东部大量人口和经济设施的迁入,出现了较快的发展10.下列关于企业集群的说法,正确的是()A.创新企业是形成企业集群的基本条件B.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难以形成企业集群C.企业在地方网络中密集交易,交流和互动是企业集群的主要特征D.个性化需求,创造力替代区位、市场,成为企业集聚的关键因素答案:C11.下列关于城市规划促进社会公平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倡导性规划和公平规划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表达意愿的途径B.创意理念鲜明和全面宏观的规划,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C.使用者导向、问题导向的规划,有助于实现公平发展的目标D.规划师必须成为促进社会公平具体行动的长期参与者答案:B12.下列关于社区生活圈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不准确的是()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B.贯彻新发展理念C注重设施均值均好D.强化系统治理答案:C13.下列关于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B.完善市场主导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C.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评价D.大力推广节地模式答案:B14.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需要融合的规划不包括()A.主体功能区规划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C.土地利用规划D.海洋功能区划答案:B15.国土空间规划一经批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
1、以下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表达,(C )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D、工厂出入口防止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2、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内容是( D )。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 A )等组成。
A、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B、取水工程、排放工程C、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净水工程D、取水工程、污水处理、排放工程4、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 B ),便于城市管理。
A、节约土地,节约水源B、节约土地,减少土石方工程C、节约水源,减少土石方工程D、充分改善城市的环境5、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效劳面积,以300m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D )。
A、90%B、80%C、60%D、50%6、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 B )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A、60%B、50%C、45%D、55%7、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根本的形态可分为( B )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B、集中式和分散式C、环式和带式D、星座式和分散式8、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以下( ACE )的特性。
A、自然属性B、政治属性C、社会属性D、环境属性E、经济属性9、城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一般以( B )方式结送为宜。
A、放射式B、环式C、联络线D、多回线式10、以下(C )项关于城镇体系含义的描述是错误的。
A、城镇体系属于一个区域B、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C、城镇体系是相对集聚在一起的组合城镇D、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等级、空间网络的关系11、城市景观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
A、依据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开展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那么B、研究城市用地的结构布局和城市景观的结构布局,确定符合社会理想的城市景观结构C、划定各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如城市背景等,并提出相关安排D、确定整体建设步骤和远期实施目标12、关于不同路网形式的特点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C )。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题集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城市的基本特征?()A.人口集中B.经济活动多样化C.社会组织复杂D.地理位置偏远答案:D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包括以下哪项?()A.工业化B.农业现代化C.信息技术发展D.自然资源丰富答案:D3.以下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B.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C.区域发展对城市发展没有影响D.城市与区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答案:C二、填空题1.城市的三大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答案: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2.城市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出现____、____、____等不同阶段。
答案:初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3.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
答案: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三、名词解释1.城市化:指人口、经济、生活方式等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和集中的社会现象和过程。
2.城市形态: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特征,包括城市的形状、大小、结构和功能分布等。
3.城市功能区:指城市内部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功能划分的地域单元,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的基本特征。
答案:城市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空间结构紧凑、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环境特殊。
2.简述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案: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简述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城市发展的阶段包括初期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成长阶段(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和成熟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
初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较慢,成长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成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趋于稳定,城市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采掘业B.物流仓储业C.建筑业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置规模B.以宫殿为核心C以广场为核心D.以神庙为核心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1、在居住区旳控制中,不属于规定性指标旳是(AC.)。
A、建筑形式B、容积率C、基础设施D、建筑间距E、人口容量2、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到达( B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人类旳共同行动大纲。
A、《我们共同旳未来》B、《全球二十一世纪议程》C、《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D、《伊斯坦布尔宣言》3、历史文化名城旳概念包括( ABC )。
A、保护文物尤其丰富B、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旳都市C、文物古迹重要分布在市区或郊区D、有历史、科学价值,但无艺术价值E、有重大旳艺术价值,但无科学价值4、( B )是都市土地最基本旳自然属性。
A、流动性B、承载性C、密度性D、疏通性5、都市总体布局旳关键是( C )。
A、都市用土规模B、工业用地C、都市用地功能组织D、居住用地6、都市交通系统中旳交通行为旳运作是指( A )。
A、都市运送系统B、都市道路系统C、都市交通管理系统D、都市对外交通系统7、下列属于行政区旳最基本旳要素是( B )。
A、一种设有对应行政机构旳行政中心B、一定规模人口和面积旳地区空间C、一种明确旳上下级从属关系旳行政等级D、一种与行政建制相对应旳行政区名称8、公共交通站点旳服务半径一般为( A )m。
A、550~600B、600~650C、650~700D、700~7509、都市防灾工程设施重要有( A )。
A、都市消防、防洪、防震、防空及救灾生命线系统B、都市防洪、排涝、排洪、防空等系统C、都市消防、排涝、排洪、防震、防空等系统D、都市防洪、防震、防空、排涝、排洪等系统10、《雅典宪章》关键旳规划思想是( D )。
A、有机疏散B、卫星城C、都市交通D、功能分区11、我国都市规划编制一般分( C )阶段。
A、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B、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C、都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D、城镇体系规划、都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12、影响规划与建设旳气象要素重要有(ABD )。
城市规划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城市经济效益B.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C. 增加城市人口D. 扩大城市面积答案:B2. 城市规划中的“三线”指的是:A. 红线、绿线、蓝线B. 红线、黄线、黑线C. 红线、蓝线、紫线D. 黄线、绿线、蓝线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规划中的基本原则?A. 以人为本B. 尊重自然C. 经济优先D. 可持续发展答案:C4. 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功能分区通常不包括:A. 商业区B. 工业区C. 住宅区D. 农业区答案:D5. 城市交通规划中,优先考虑的是:A. 道路宽度B. 交通流量C. 交通拥堵D. 交通安全答案:B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 提供休闲空间C. 增加城市税收D. 调节城市气候答案:C7. 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A. 私密性B. 开放性C. 封闭性D. 排他性答案:B8.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A. 保护历史建筑B. 保护历史街区C. 保护城市文化遗产D. 保护所有历史遗迹答案:C9. 城市防灾规划中,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 防洪B. 防火C. 防震D. 防疫答案:D10. 城市更新规划的主要目标是:A. 改善城市形象B. 提高城市经济效益C. 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D. 扩大城市规模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土地利用效率B. 交通便捷性C. 环境质量D. 社会公平性答案:ABCD2. 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网络的布局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人口分布B. 地形地貌C. 经济活动分布D. 环境影响答案:ABCD3. 城市绿地规划中,绿地系统的构成包括以下哪些类型?A. 公园B. 广场C. 绿化带D. 自然保护区答案:ABCD4.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保护措施包括:A. 修复历史建筑B. 限制新建筑建设C. 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D. 推广历史文化教育答案:ABCD5. 城市更新规划中,更新策略包括:A. 拆除重建B. 功能置换C. 环境整治D. 社区参与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A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B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C 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D 以上都是2、以下哪项不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A 综合性B 政策性C 前瞻性D 单一性3、城市用地分类中,工业用地属于()A 居住用地B 公共设施用地C 工业用地D 仓储用地4、城市道路系统中,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为()A 30-50km/hB 50-80km/hC 80-120km/hD 120km/h 以上5、城市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500-800mB 800-1000mC 1000-1200mD 1200-1500m6、城市绿地系统中,公园绿地属于()A 生产绿地B 防护绿地C 附属绿地D 公共绿地7、以下哪种规划属于法定规划()A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B 城市总体规划C 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D 城市概念性规划8、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A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B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1000‰C 本年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D 本年出生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1000‰9、城市规划中,“一书两证”指的是()A 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B 项目建议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C 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D 项目建议书、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证10、城市功能分区中,商业区通常位于()A 城市中心B 城市边缘C 城市工业区内D 城市住宅区附近11、城市规划中的“五线”控制不包括()A 红线B 绿线C 蓝线D 紫线E 黄线F 黑线12、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A 建筑设计B 空间环境设计C 景观设计D 道路交通设计13、以下哪种城市发展模式强调城市的紧凑发展()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田园城市模式1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点是()A 保护文物古迹B 保护历史街区C 保护传统风貌D 以上都是15、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是()A 生态环境保护B 生态系统平衡C 生态功能分区D 可持续发展16、城市交通规划中,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是()A 增加道路面积B 发展公共交通C 限制私人汽车使用D 优化交通管理17、以下哪项不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A 旧区改造B 基础设施更新C 历史文化保护D 城市新区开发18、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是()A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B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决定C 城市政府的政策D 城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20、以下哪种规划方法强调公众参与()A 系统规划法B 理性规划法C 交往规划法D 综合规划法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02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多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目前常见的居住区规划空间结构的类型主要有()等。
A. 封闭型B. 内向型C. 开放型D. 自由型E. 外向型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下列关于城市交通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城市交通政策是交通执法的依据B. 城市交通政策是关于交通技术、交通经济和交通管理的政策C. 城市交通政策是制定交通法规的唯一依据D. 城市交通政策应随城市交通状况变化而随时修订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总目标是()。
A. 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满足城市居民的户外游憩需求,满足卫生和安全防护、防灾、城市景观的要求B. 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空间系统C. 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D. 各种绿地互相连成网络,城市被绿地楔入或外围以绿带环绕,可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城市建设用地选择时,以下哪项因素是较少考虑的?()A. 自然风光B. 自然条件C. 农田良田D. 城市发展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不包括的内容是()A. 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B. 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汇编C. 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D. 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A. 全面协调可持续B. 以人为本C. 统筹兼顾D. 实事求是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根据某因素空间连续变化的情况,按一定的值差将同值的相邻点用线条联系起来,这种分析方法是()。
1、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C )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2、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内容是( D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 A )等组成。
A、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B、取水工程、排放工程C、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净水工程D、取水工程、污水处理、排放工程4、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 B ),便于城市管理。
A、节约土地,节约水源B、节约土地,减少土石方工程C、节约水源,减少土石方工程D、充分改善城市的环境5、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300m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D )。
A、90%B、80%C、60%D、50%6、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 B )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A、60%B、50%C、45%D、55%7、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 B )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B、集中式和分散式C、环式和带式D、星座式和分散式8、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以下( ACE )的特性.A、自然属性B、政治属性C、社会属性D、环境属性E、经济属性9、城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一般以( B )方式结送为宜。
A、放射式C、联络线D、多回线式10、以下(C )项关于城镇体系含义的描述是错误的。
A、城镇体系属于一个区域B、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C、城镇体系是相对集聚在一起的组合城镇D、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等级、空间网络的关系11、城市景观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
A、依据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B、研究城市用地的结构布局和城市景观的结构布局,确定符合社会理想的城市景观结构C、划定各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如城市背景等,并提出相关安排D、确定整体建设步骤和远期实施目标12、关于不同路网形式的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方格网道路容易形成不必要的穿越中心区的交通B、方格网道路的非直线系数大C、环形放射式道路不容易将外围交通迅速引入市中心区D、环形放射式道路容易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13、下列关于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 )。
A、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B、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包括了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C、城市分散发展理论是建立在通过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的D、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14、住宅平面系数每提高2%,一般来讲可减少投资( C ).A、1%B、1.2%C、1.4 %D、1.6%15、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 ABCD )等要求,考虑街道空间尺度比例。
A、性质B、位置C、道路与两旁建筑物的关系D、街景设计E、道路网密度16、防洪堤顶标高应高于洪水位( D )m以上。
A、2.0B、1.0C、0.8D、0.517、城镇体系包括的特征有( ABCD ).A、群体性C、层次性D、开放性E、多样性18、关于城市规划实施的概念理解错误的一项为( D )。
A、城市规划的实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B、城市规划的实施是政府的工作C、城市规划涉及到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行为D、城市规划的实施纯属政府管辖19、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和制造、装配功能各趋于向( B )布局。
A、空间扩散;空间集聚B、空间集聚;空间扩散C、空间集聚;空间集聚D、空间扩散;空间扩散20、不同烈度设防区域对疏散场地的要求不同,下列有关人均避震疏散面积描述有误的一项为( C )。
A、当城市设防烈度为6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0m2B、当城市设防烈度为7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5m2C、当城市设防烈度为8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1m2D、当城市设防烈度为9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5m221、( B )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
A、流动性B、承载性C、密度性D、疏通性22、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CD )。
A、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乌托邦”概念B、傅立叶1817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实践“协和村”方案C、莫尔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是不合理的社会D、欧文、傅立叶等人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并通过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E、欧文于1929年提出了以“法朗吉”为单位,建设由1500~2000人组成的社区,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替代23、按活动功能属性分,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由以下( ACD )功能构成。
A、政治和行政管理活动中心B、城市商务活动中心C、教育、科技信息活动中心D、娱乐、游憩公共活动中心24、下列关于《雅典宪章》的叙述,正确的有( AC )。
A、《雅典宪章》最为突出的内容就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B、《雅典宪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C、《雅典宪章》是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上发表的D、《雅典宪章》是1977年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E、《雅典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25、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有( ABC )。
A、集中式的城市用地布局B、分散式的城市用地布局C、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市用地布局D、环状城市用地布局E、网格状城市用地布局26、在市区干流两侧筑有堤防,有利于洪水流通。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干流筑有堤防,在支流上游修建水库,并可根据干流水位的高低控制水库的蓄泄量B、干流筑有堤防,支流的洪水由截洪沟排入下游,其余地区的地面可设排水泵站排水C、干流筑有堤防,支流的水在汛期由于受倒灌影响难以排人干流,但其流量很小,堤内有适当的蓄水坑或洼地时,可以在附近设排水泵排水D、市内临近支流地段内的地面积水可以设置排水泵站用来排水泄洪27、人口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是受( AB )支配的。
A、自然增长率B、机械增长率C、人口年龄构成D、劳动构成E、人口性别构成28、中心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必须对整个区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能在多种职能,尤其是( A )上综合发挥中心作用的城市或城镇群。
A、经济职能B、政治职能C、文化职能D、A、B和C29、下列关于车流量、车流密度和车速三项指标之间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AB )。
A、平均车速与车流密度成反比的直线关系B、车速与车流量之间,开始车流量是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加的,直到临界车速,相应的车流量是最大值,车速超过临界车速之后,—车流量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C、车流量与车流密度之间成反比直线关系D、为了提高车速,增大交通量必须要拓宽城市道路E、以上说法均正确30、柯布西耶的( C )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A、明天城市B、未来城市C、光辉城市D、现代城市31、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 C )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A、省或国家B、市或省C、区域或国家D、区域或城镇32、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分类应( D )。
A、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B、以中类为主,小类为辅C、分至中类D、分至小类33、城市防灾措施可以分为( CD ).A、公共性措施B、技术性措施C、政策性措施D、工程性措施E、经济性措施34、在城市发展和建设领域中,( B )是基于市场机制的种种缺陷而制作的。
A、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的配置B、要有公共政策来干预市场的自发过程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来增加群众更大需求D、依法建设城市建筑物,推进市容来发展经济35、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城市人口每人( D )m2安排。
A、0.1~0.2B、0.2~0.5C、0.5~0.8D、0.8~1.036、下列关于城市发展区域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 )。
A、城市对周围地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不平衡也不同时进行的B、一般来说,城市作为增长极与其腹地的基本作用机制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C、根据增长极核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集中在一些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市D、只有基础产业得到发展,城市经济的整体才能得到发展E、以上说法全都正确37、规划城市人口超过( C )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
A、50B、100C、200D、40038、下列选项中不是城市主要灾害的防灾标准之一的为( A )。
A、城市交通事故防灾标准B、城市防洪、防涝标准C、城市抗震标准D、城市消防用水标准39、城市规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 C ),即把预定的计划变为现实。
A、建设B、管理C、实施D、未来的建设40、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BC ).A、其经济职能具有多级性B、其形成和发展受相关区域资源及其他条件制约C、中心城市与区域其他城镇既相互干扰,也相互促进D、每个中心城市均可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E、其政治职能具有多级性41、青岛市的城市职能有:外贸、海港、纺织机械工业、国防、疗养、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青岛的城市性质是( A )城市.A、港口B、轻工业C、疗养D、海洋科学研究42、对于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意义及其表现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同时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B、以环境保护法规作为城市规划的相关法规,开发活动还必须与环境保护法规相符合C、以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在规划法规中增加环境保护条款或制定环境保护条例D、要求具有不利环境影响的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使公众有机会参与评估,规划部门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审理43、热力管一般不应与( BC )管道共沟。
A、雨水管B、电力管线C、通信电缆D、污水排水管E、自来水管44、城市规划行为合法的条件包括( ABDE )。
A、行为的主体合法B、行为的权限合法C、行为的客体合法D、行为符合法定程序E、行为符合法定形式45、下列关于我国城市交通政策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B ).A、我国城市交通的现有政策不成体系,没有关于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相关政策和内容B、1985年的“六五”计划中,首次明确地把交通列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把交通列入发展“特区”C、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将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的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提到新的高度,并确定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D、1992年《中国21世纪议程》中建设部制定的城市建设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总思路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总体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46、城市的分散发展理论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其中主要的理论包括了( ABCD )等.A、田园城市理论B、卫星城理论C、新城的思想理论D、有机疏散理论E、多核心理论47、城市人防工程的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 B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