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0.17 KB
- 文档页数:1
酸价的国家标准是多少
酸价是指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衡量油脂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
家对于食用油脂的酸价有着严格的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那么,酸价的国家标准究竟是多少呢?
根据国家标准,食用油脂的酸价应该符合以下规定,一般食用油脂的酸价不得
高于0.6g/100g,而特殊食用油脂的酸价不得高于2.0g/100g。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
于对人体健康的考量,因为高酸价的食用油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引发一些疾病。
酸价的国家标准是经过严格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
厂家需要严格控制油脂的酸价,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对市场上的食用油脂进行抽检,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除了食用油脂,工业用油脂的酸价标准也有相应规定。
工业用油脂的酸价标准
主要是根据具体用途和工艺要求而定,以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酸价的国家标准是为了保障人体健康和产品质量而设立的。
厂家和
监管部门都应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脂时,也应注意查看产品的酸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检测食用油脂的酸价,比如
使用酸价检测仪器或者借助专业机构的检测服务。
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的质量,保障自己的饮食健康。
酸价的国家标准是保障食用油脂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依据,希望厂家、监
管部门和消费者能共同遵守和维护这一标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用油脂市场环境。
食用植物油关键控制点及关键限值的控制关键控制点原料名称显著危害关键限值监控纠偏行动记录验证什么怎样频率谁原料验收大杏扁农残超标霉变酸价(以脂肪计)≤3过氧化值(以脂肪计)≤0.38;黄曲霉毒素B1(μg/kg)≤5原料中的虫蛀粒、霉坏粒、异味感官检查。
如发现有虫蛀粒、霉坏粒、异味应进行抽样化验每批HACCP小组和验收员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超标退回原料验收记录、纠偏记录每批验收记录,化验室应对怀疑批次原料进行酸价、过氧化值取样化验。
葡萄籽霉变、异味酸价(以脂肪计)≤3过氧化值(以脂肪计)≤0.38;黄曲霉毒素B1(μg/kg)≤5原料中的虫蛀粒、霉坏粒、异味感官检查。
如发现有虫蛀粒、霉坏粒、异味应进行抽样化验每批HACCP小组和验收员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超标退回原料验收记录、纠偏记录、每批验收记录,化验室应对怀疑批次原料进行酸价、过氧化值取样化验。
生产用水微生物超标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菌落总数:CFU/ml≤500出水龙头采样化验15天HACCP小组和公司质检员停用,查明原因水质检测记录、纠偏记录检验记录内包装瓶子、盖溶剂残留量超标杂质供方提供的检验报告、资质证,包装是否完好检验报告外包装直接观察和检查证书及其指标值每批HACCP小组和验收员无进货批次检验报告,外包装破损,通知并退回供应商。
供方提供的相关检验报告、验收记录、纠偏记录每批复查证明文件和记录,生产过程压榨出油率多少压榨时间20分钟炉膛温度≤48-50℃压力60-65MPa时间、温度、压力查看设备控制仪表每批车间质检员不到工艺参数规定值:回榨压榨(预榨)工艺测定记录车间主任检查每批次记录脱胶胶溶性杂质、含皂量温度80℃;热水加入量8-10%的85℃;沉淀时间4h。
杂质<0﹒15%;水分<0﹒2%含皂量≤0.03%工艺结束后,取样化验每批车间质检员杂质、水分超标返工脱胶工艺测定记录表车间主任检查每批次记录脱酸脂溶性杂质:脂肪酸、甾醇、碱炼操作温度初温30~35℃,终温60~65℃,碱液浓度16°Bé,酸价(以脂肪计)≤3mg/g工艺结束后,取样化验每批车间质检员酸价超标,返工脱酸工艺测定记录表车间主任检查每批次记录生育酚。
食用油过氧化值标准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而食用油的质量安全更是关乎我们的健康。
在食用油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过氧化值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食用油的新鲜度和品质。
那么,关于食用油过氧化值的标准,我们应该如何了解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过氧化值。
过氧化值是指单位质量食用油中的过氧化物质的含量,通常以毫克/千克(mg/kg)为单位。
食用油在储存和加热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过氧化物质,而过氧化值就是用来表示食用油中过氧化物质的含量的指标。
其次,不同类型的食用油对过氧化值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应该在10-20mg/kg之间,而动物油的过氧化值则应该在5-10mg/kg之间。
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食用油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对氧化的稳定性有所差异,因此对过氧化值的要求也不同。
此外,食用油过氧化值的标准也受到国家相关法规的约束。
我国《食用油脂及其制品卫生标准》中规定了食用油的过氧化值标准,以及对过氧化值超标的处理办法。
根据该标准,食用油的过氧化值不得超过25mg/kg,否则将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需要进行处理或者下架销毁。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检测食用油的过氧化值。
通常情况下,食用油的过氧化值是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检测的。
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特定的化学试剂反应,可以准确地测定食用油中过氧化物质的含量,从而得出过氧化值。
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生产企业需要定期对食用油的过氧化值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
总的来说,食用油过氧化值标准是保障食用油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食用油过氧化值的标准和检测方法,有助于我们选择和使用优质的食用油,保障我们的健康和饮食安全。
同时,生产企业也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食用油企业自检报告引言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
为了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我公司定期开展自检工作,全面检测食用油的质量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以确保所生产的食用油达到国家标准。
自检项目1. 食用油基本品质指标检测- 酸价: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以评价食用油中的氧化程度。
要求:酸价不超过2.0mgKOH/g。
- 过氧化值:采用碘滴定法测定,以评价食用油中的脂肪酸氧化程度。
要求:过氧化值不超过10.0meqO2/kg。
- 游离脂肪酸含量:采用酸值差减去酸价差的方法测定,以评价食用油是否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要求:游离脂肪酸含量不超过0.1%。
- 色泽:采用比色法测定食用油的颜色,以评价其外观是否符合要求。
要求:色泽正常,无异味。
2. 食用油重金属检测- 铅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以保障食用油中铅的含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要求:铅含量不超过0.1mg/kg。
- 镉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以保障食用油中镉的含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要求:镉含量不超过0.05mg/kg。
- 汞含量:采用冷蒸汽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以保障食用油中汞的含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要求:汞含量不超过0.02mg/kg。
3. 食用油添加剂检测- 反式脂肪酸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以评估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要求: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超过2%。
- 抗氧化剂添加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评估食用油中添加的抗氧化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要求:添加剂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4. 其他指标- 食用油中的维生素含量检测- 食用油的平均颗粒数检测检测结果根据最近的自检结果,我公司生产的食用油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具体结果如下: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标准要求- - -酸价 1.5mgKOH/g ≤2.0mgKOH/g过氧化值8.3meqO2/kg ≤10.0meqO2/kg游离脂肪酸含量0.08% ≤0.1%色泽正常-铅含量0.08mg/kg ≤0.1mg/kg镉含量0.03mg/kg ≤0.05mg/kg汞含量0.01mg/kg ≤0.02mg/kg反式脂肪酸含量 1.6% ≤2%抗氧化剂添加剂合格-改进措施尽管自检结果良好,但我公司仍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用油脂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健康饮食的关键组成部分。
对于食用油脂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是保障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食用油脂的常用卫生学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酸价酸价是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之一,通常指的是油脂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衡量油脂品质和保存期限的一个重要参数。
酸价高低直接影响着食用油脂的口感和储存稳定性,一般情况下,酸价越低,表示食用油脂的质量越好。
二、过氧化值过氧化值是食用油脂中脂质氧化程度的指标,是判断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食用油脂中的脂质氧化不仅影响油脂的风味和色泽,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过氧化值的合格标准对于保证食用油脂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三、水质指数食用油脂中的水质指数是指食用油脂中水分的含量,水分的含量过高不仅会影响油脂的口感和质量,还会导致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
水质指数也是食用油脂卫生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气味食用油脂的气味是评价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优质的食用油脂应该具有清香怡人的气味,而过氧化或者受到其他污染的油脂则会产生异味,影响其食用价值和安全性。
五、石鲜试验食用油脂中石鲜试验的结果可以反映出食用油脂中是否存在杂质和过氧化物,从而间接反映了其质量和安全性。
石鲜试验是食用油脂卫生学评价中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
六、澄清度澄清度是评价食用油脂清澈程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好的食用油脂应该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不应该有混浊或者悬浮物。
澄清度是反映食用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自由脂肪酸自由脂肪酸是食用油脂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过高的自由脂肪酸含量会影响食用油脂的质量和口感,甚至产生不利后果。
自由脂肪酸是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之一。
食用油脂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水质指数、气味、石鲜试验、澄清度和自由脂肪酸等。
这些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饮食至关重要。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酸价和过氧化值过氧化值是动态的,达到一定值后会下降,酸价除了微生物污染外,一般是持续上升的。
(1)酸价超标,过氧化值不超标:可能的原因已经超过了过氧化物值的最高点,氧化比较严重了(2)酸价不超标,过氧化值超标:还在继续氧化过程中,继续等待,继续做下去,接着就会出现酸价继续上升,过氧化值达到最高点后下降。
这个过程如果污染微生物,那么可能酸价不会上升了。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
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
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以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作为酸败的指标。
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油脂中出现过氧化物是油脂酸败的产物之一,生成的过氧化物将继续分解产生低级的醛和羧酸,这些物质使脂肪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臭感和味感,继续使用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过氧化值是反映油脂酸败的重要卫生指标之一。
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快速检测方法注解1 检测意义酸价是指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以每克油中和氢氧化钾的毫克数(mg KOH/g)表示。
检测酸价可反映油脂是否酸败及酸败的程度。
如果食用了酸败的油脂可引发中毒症状。
中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16-2005对食用植物油酸价有一个统一的最高限量标准,即食用植物油成品油的酸价≤3mg KOH/g,植物原油的酸价≤4mg KOH/g。
在国家其他标准中实行质量分级管理。
过氧化值升高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量以每公斤毫克当量(meq/kg)或百分含量(g/100g)表示。
当过氧化值超出20meq/kg时即表示油脂已不再新鲜。
当油脂酸败到一定程度时过氧化物会形成醛和酮,此后过氧化值又会降低(酸价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过氧化值不应超过10meq/kg,否则食用后会发生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
实验一 食用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油脂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体内,是食用油的重要来源,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食用油脂长期存放易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使酸价和过氧化物升高,从而影响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因此需要进行卫生检验。
实验目的1.熟悉油脂的卫生标准。
2.掌握反映油脂氧化酸败的指标。
3.学会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4.了解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学习温度与油脂氧化性关系的研究方法。
一、油脂的酸价测定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
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
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
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可作为酸败的指标。
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一)实验原理酸价的滴定是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进行。
即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中和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以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价。
(二)试剂和仪器1.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临用前用氢氧化钾溶液(3g/L)中和至酚酞指示液呈中性。
2.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KOH)=0.050mol/L]。
3.酚酞指示液:10g/L 乙醇溶液。
(三)操作步骤1.称取3.00g ~5.00g 混匀的试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热水中,温热促其溶解,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0.050mol/L )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 内不褪色为终点。
(四)结果计算试样的酸价按下式进行计算。
mc V X 11.56⨯⨯= 式中:X ——试样的酸价(以氢氧化钾计),单位为毫克每克(mg/g);V ——试样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c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56.11——与1.0mL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KOH)=1.000mol/L]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食用油酸价检测标准
食用油酸价,即脂肪酸酯的指标,反映出食用油的稳定性。
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食用油酸价的控制及检测是推动食品安全的保障。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植物油及混合植物油的酸价在272,并未法定上限。
但有上限的规定,比如油茶籽油及葵花籽油,酸价不超过30(温度为25C时),棕榈油酸价应不超过45(温度为25C时)。
食用油酸价测量仪是科学检测食用油酸价的主要设备。
它主要由字处理单元、测量控制单元和加热分解装置组成,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出植物油中脂肪酸酯的含量,也可以测量混合植物油的乙酸酯的百分比。
此外,采用丙烯当染色剂测定食用油酸价的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测量方法。
这种方法以丙烯(allyl acetate)的溶液的比例作为指标来测定食用油中酸价和过氧化物的含量。
它简便、快速和准确度较高,可以快速准确地估计食用油酸价。
据此可见,食用油酸价检测是一项重要检测,旨在提高食用油的稳定性和食品安全,所以食用油加工企业在出售前,一定要进行正规的检测,以便消费者购买安全和便捷的食用油产品。
食用植物油中酸价国际限量要求
国际食用植物油的酸价限量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法规和标准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标准:
1. 欧洲联盟(EU):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标准,食用植物油的酸价通常不得超过2mg KOH/g。
2. 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食用植物油的酸价通常不得超过1.0mg KOH/g。
3. 中国:中国国家标准(GB)规定,食用植物油的酸价通常不得超过0.6mg KOH/g。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国际限量要求,但实际限量可能因特定产品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具体产品,请参考当地的法规和标准。
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学生用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
而酸价和过氧化值是衡量食用油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了解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增加化学知识,还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食用油。
一、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概念酸价是指中和 1 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它反映了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游离脂肪酸含量越高,酸价就越高,说明油脂的质量越差,可能已经发生了酸败。
过氧化值则是表示 1 千克油脂中所含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
它衡量的是油脂氧化初期产生的过氧化物的量。
过氧化值越高,说明油脂氧化的程度越严重,其质量也越差。
二、测定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意义了解食用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我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酸价过高的食用油可能会对人体的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
长期食用酸价超标的食用油还可能会损害肝脏等器官的功能。
其次,过氧化值过高的食用油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物,这些过氧化物进入人体后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损伤,甚至可能诱发癌症等疾病。
因此,通过测定食用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我们可以判断食用油是否新鲜、是否适合食用,从而保障我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三、测定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实验原理(一)酸价的测定原理酸价的测定通常采用酸碱滴定法。
其原理是利用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能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根据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来计算酸价。
(二)过氧化值的测定原理过氧化值的测定通常采用碘量法。
其原理是油脂中的过氧化物能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量来计算过氧化值。
四、测定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实验器材和试剂(一)实验器材1、电子天平:用于准确称量样品和试剂的质量。
2、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用于滴定酸价,碱式滴定管用于滴定过氧化值。
3、锥形瓶:用于盛放样品和进行滴定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