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工艺性试桩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0.88 KB
- 文档页数: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沙河南段(委托建管项目)南阳段第一施工标段水泥土搅拌桩抗滑桩工艺试验总结编制:审核:批准: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水北调南阳段一标项目部二〇一八年二月十三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与试验目的 (2)1.1 工程概况 (2)1.2 试验目的 (2)二、试验成果总结编制依据 (2)三、工艺试验概述 (3)3.1 水泥土搅拌桩试验布置情况 (3)3.2 工艺试验过程 (4)3.2.1 水泥掺量的确定 (4)3.2.2 水泥浆现场拌制参数 (4)3.2.3 试验过程数据 (5)3.2.4 试验操作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5)四、试验检测情况分析 (6)4.1 试验检测数据整理 (6)4.2 试验检测数据分析 (7)五、试验成果 (7)六、注意事项及保证措施 (8)附件: (9)南阳一标水泥土搅拌桩抗滑桩工艺试验总结一、工程概况与试验目的1.1 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南阳段第一施工标段,起点设计桩号TS87+925,终点设计桩号TS94+365,长度为6.440km,其中明渠段总长5.383km。
本标段渠道沿线均为膨胀土地质。
总干渠设计流量为340m3/s,加大流量为410m3/s,渠道设计水深7.5m,加大水深8.24m。
根据《南阳段洪水综合影响等级较高渠段加强方案结构布置图》及《南阳段洪水综合影响等级高渠段加强方案结构布置图》确定,我标段左侧渠堤桩号TS88+300~TS90+700、TS93+950~TS94+350渠段(共计2800m)以及右侧渠堤桩号TS88+300~TS90+700、TS93+550~TS94+200渠段(共计3050m)为洪水综合影响等级较高渠段,渠堤外坡增设水泥土搅拌桩抗滑桩和排水体,水泥土搅拌桩采用湿法搅拌成桩。
1.2 试验目的在渠道水泥土搅拌桩正式施工前,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如下参数:(1)确定深层搅拌桩机的地层适应性及钻进深度、桩底高程、桩顶高程。
目录一、试桩里程,布置形式及布置情况 (1)二、试桩施工机具 (1)三、试桩目的 (1)四、试桩施工工艺参数的确定 (2)五、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六、施工工艺 (3)七、试桩成果 (5)附件1:复合地基静载及钻芯取样结果报告 (11)附件2:水泥搅拌桩试桩记录 (12)附件3:水泥搅拌桩试桩施工平面图 (20)水泥搅拌桩试桩总结报告一、试桩里程,布置形式及布置情况2013年8月4日~6日,在DK191+005~DK191+528段进行了36根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性试验,该试桩已按照既定方案顺利完成。
水泥搅拌桩布置形式为正三角形布置,桩间距为1.1m,搅拌桩直径为0.5m,设计桩长2.5~10.6m,实际桩长见附件:水泥搅拌桩试桩记录。
二、试桩施工机具本次试桩选用PH-5D型深层水泥搅拌桩钻机,主电机功率为45KW:一档为0.6m/min,转速正转15r/min,反转17r/min;二档为0.8m/min,转速正转25r/min,反转29r/min;三档为1m/min,转速正转44r/min,反转52r/min;四档为1.5m/min,转速正转70r/min,反转82r/min;五档为2m/min,转速正转108r/min,反转138r/min;PJ-5A泥浆泵一台。
PJ4-2型电脑自动记录仪一台。
试桩前所有用于试桩的机械都完成以下工作:(1)桩机配置了可以控制桩身每米喷浆量的记录器,且记录器上的任何一个可操作的按钮和开关不得用于设定操作时间、深度、喷浆量、桩位编号、复搅深度、复搅次数等参数。
(2)桩机上的压力表、转速表、电流表、电子称都经过标定,达到合格。
(3)每台桩机钻架相互垂直两面上分别设置两个0.5Kg重的吊线锤,并画上垂直线。
(4)在每台桩机的钻架画上钻进刻度线,标写醒目的深度。
(5)钻头直径的磨损量≤1cm。
三、试桩目的(1)确认水泥掺入量及水灰比。
(2)确认搅拌下沉、提升速度和重复搅拌下沉、提升速度。
水泥搅拌桩试桩方案及成果报告一、试桩方案1.试桩范围:选择试验地点建筑工地,试桩范围为建筑场地内的一块土地。
2.试桩设备:使用水泥搅拌桩机进行试桩施工,包括搅拌机、搅拌桩钻杆等设备。
3.试桩深度:根据工程要求,决定试验桩的深度为10米。
4.试桩孔径:根据桩的设计要求和土壤的承载力需求,确定试钻孔的直径为600毫米。
5.搅拌桩方案:根据试验地点的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采用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方式。
具体步骤如下:1)在试验地点进行桩位标定和确认。
2)使用水泥搅拌桩机进行试验桩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孔的钻探。
3)搅拌桩钻进土层的深度为设计深度的90%,即9米。
4)钻杆和搅拌机同时向下进行,同时将水泥和水加入到搅拌机,搅拌形成水泥浆。
5)抽取钻杆时,让混合浆液顺着钻杆滑入孔内,达到浆液充实土层的目的。
6)搅拌桩顶端要留出一定高度,以备后续施工接替。
6.试桩记录:1)记录试验桩的位置和编号。
2)记录试验桩的直径和深度。
3)记录搅拌桩的施工时间和过程。
4)记录搅拌桩施工时机械性能和施工条件。
5)录入试验数据,包括桩下垂、桩身沉降和钻孔土的取样分析等。
二、成果报告1.试桩情况:共进行了5根试验桩的施工,桩孔深度均达到设计要求的10米,直径为600毫米。
施工过程中,水泥搅拌桩机的性能良好,施工效率高。
2.试桩结果:1)桩基质量:试验桩经过一段时间的固化后,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
2)桩身沉降:通过对试验桩的监测,记录了桩身沉降的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试验桩的沉降值小于允许的标准值,证明桩基的稳定性良好。
3)钻孔土分析:从试验桩钻孔中取得的土样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土层的承载力满足了设计要求。
3.试桩总结:1)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法适用于本工地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
2)试验桩的质量和稳定性满足了设计要求,为后续工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支撑。
3)通过试验桩的沉降和土样分析,验证了水泥搅拌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证明了该施工方法的有效性。
水泥搅拌桩试桩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DK46+484.66~DK46+850段水泥搅拌桩11006根共81160米,选取了5根水泥搅拌桩进行了试桩施工。
并于2008年12月17日由第三方检测单位对试桩质量进行了检测,桩身质量达到要求。
我部收集了水泥搅拌桩施工的技术参数,并对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施工工艺可以指导下一步大面积施工。
施工总结如下:二、设计要点、检测要求设计要点:(1)软基处理深度:4.5~9.5m,(2)横向处理范围:以路基宽度范围内的软土为主要加固对象,路基横断面方向处理到路基坡脚线以外2.0m。
(3)桩径0.5m,桩间距1.2m,正方形布置,要求桩体标准试块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搅拌桩单桩承载力不小于82KN。
(4)水泥采用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已经由实验室进行了配合比试验,选定了合适的配合比(水泥:天然土体:水=1:6.25:0.45),7.5米桩水泥用量426Kg。
三、试验目的(1)、确定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2)、寻求最佳的搅拌次数、确定水泥用量、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升速度、下钻速度以及复搅深度等参数,以指导下一步水泥搅拌桩的大规模施工。
(3)、最佳的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
四、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技术要求(1)、施工设备采用PH-5B水泥搅拌桩钻机。
施工中设专人详细记录搅拌机下沉或提升速度,供浆时间与停机时间,钻深等。
(2)、水泥采用江西省赣珠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0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各检测项目标准规定值和试验结果如下:试验项目标准规定值试验结果细度 Fc(%) ≤10.0 3.2标准稠度用水量(%)- -凝结时间初凝≥45min 142min终凝≤600min 191min 安定性合格合格烧失量(%)≤5.0 2.94游离CaO含量(%)≤1.0 0.84MgO含量(%)不宜超过5.0 3.47SO3含量(%)≤3.5 2.41CI-含量(%)不宜大于0.10(钢筋混凝土)≤0.06(预应力混凝土)0.014碱含量(%)≤0.80 0.37抗硫酸盐侵蚀系数- - (3)、水泥浆(比重1.9)配合比选用1:0.45,所用水泥都应过筛,制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
东塘大道(元华路~北江滨路)道路工程水泥搅拌桩试桩总结报告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福清二期工程项目总经理部第一分部2014年9月18日目录1、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编写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试桩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试桩点和时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试桩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试桩施工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试桩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试桩检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试桩施工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试桩成果及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水泥搅拌桩施工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泥搅拌桩试桩成果报告1、工程概况东塘大道(元华路—北江滨路)道路工程,呈北-南走向。
起止桩号为K0+000~K2+。
本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红线宽度为24m,全长,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为30km/h。
一、试验目的⑴通过生产性工艺试验,确定或达到以下技术参数:a.水泥土搅拌桩、高喷桩防渗墙①确定深层搅拌桩机的地层适应性及钻进深度、桩底高程、桩顶高程;②确定搅拌桩机的钻进速度;③确定水泥浆液的水灰比;④搅拌桩机转速、下钻和提升速度;⑤注浆泵压力;⑥输浆量及每延米桩体注浆量;⑦成墙3~5m,验证成墙效果,取样进行室内抗压强度、渗透系数、破坏比降等试验,同时检测桩径、墙厚、桩位偏差及桩(墙)间搭接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b.水泥土搅拌桩抗滑桩①确定深层搅拌桩机的地层适应性及钻进深度、桩底高程、桩顶高程;②确定搅拌桩机的钻进速度;③确定水泥浆液的水灰比;④搅拌桩机转速、下钻和提升速度;⑤注浆泵压力;⑥输浆量及每延米桩体注浆量;⑦成桩不少于5根,验证成桩效果,取样进行室内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试验,同时观察桩体均匀性,检测桩径、桩位偏差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⑵验证施工方法的可行性,检查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等在施工过程中的整体配合效果、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用来指导后续工程施工,有效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
二、成果总结编制依据1、《南阳段洪水综合影响等级高渠段加强方案结构布置图(1/3)~(3/3)》;2、设计通知([2013]长南河委设技规字第032号)---《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要求》;3、《深层搅拌法技术规范》DL/T5425-2009;4、《水泥土搅拌桩工艺性试验方案》(水电四局[2013]技案019号);5、试验过程中得出的参数以及现场的桩体开挖检查、试验等结果。
三、试验基本情况1.试验地点及试验桩位布置试验地点位于本标段小边庄取土场内。
试验桩位布置见附图所示:a.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和高喷桩防渗墙试验桩,共成墙5.3m。
桩深度5.0~5.2m。
为避免浪费,只选取了水泥(P.O42.5)12%掺量,水灰比选用1.0。
其中水泥土搅拌桩成墙7根,桩径40cm,钻孔间距为32.5cm;高喷桩成墙5根,桩径80cm,钻孔间距为50cm。
***水闸拆除重建工程搅拌桩试桩总结报告***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5年7月 19 日水泥搅拌桩试桩总结一、工程概况***水闸拆除重建工程分为进水渠段、闸室段、消力池段、海漫段。
全部为水泥搅拌桩。
水泥搅拌桩沿河道中间及河道左右岸布置,横向间距1.0m、纵向间距1.0 m,桩径0.6m。
按水泥掺入量为加固湿土重的18%配比进行试验桩施工。
桩身水泥土28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0MPa。
单桩荷载承载力特征值要求进水渠段、隔堤段不小于140kN、闸室段不小于165kN、消力池段不小于160kN、海漫段不小于120kN、,复合地基承载力为进水渠段不小于150kpa、隔堤段不小于140kpa、闸室段不小于170kpa、消力池段不小于165kpa、海漫段不小于130kpa。
二、试桩目的1、确定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
2、确定搅拌下沉、提升速度和重复搅拌下沉、提升速度。
3、确定灰浆稠度(水灰比)。
4、确定工作压力、工作电流。
5、确定针对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评定依据。
6、检验施工设备及选定的施工工艺。
7、根据试桩情况,符合设计要求便于现场实施的工艺性控制数据,以便指导本段水泥搅拌桩的大面积施工。
三、地质情况渠道的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淤泥混砂、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及残积砂质粘性土。
水泥搅拌桩的土质主要是淤泥混砂。
四、试桩总体方案1、试验过程由项目部指导,监理工程师监督。
试验过程数据记录收集工作由本项目部现场技术主管负责,并报项目部主管技术负责人汇总分析。
水泥搅拌桩采用型喷粉桩机,采用六搅六喷工艺施工。
2、室内配合比实验桩身胶凝剂采用P.O42.5R红狮超丰牌普通硅酸盐水泥,2015年4月15日根据设计及地勘要求现场挖去具有代表意义的土样并委托福建建利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室内配比试验初步确定水泥渗入量19.1%--100 kg/m。
3、设计参数1)、试桩桩长:5.5米;2)、桩径:桩径0.6m,横向间距1.0m、纵向间距1.0m,。
水泥搅拌桩试桩报告试桩报告1.引言本试桩报告是针对水泥搅拌桩进行的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试验旨在评估水泥搅拌桩的承载力、变形特性等参数。
2.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水泥搅拌桩在挖掘、搅拌和堆放后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通过试验,我们可以了解水泥搅拌桩的工程性质,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试验方法试验采用标准的桩试验方法进行,包括桩基开挖、搅拌、堆放、标定、负载和观测等步骤。
试验选取不同直径和长度的桩进行,以覆盖不同工况下的情况。
4.试验结果及分析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得到了水泥搅拌桩在不同负载下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通过分析试验曲线,可以看出桩的承载力随着负载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
在达到一定负载时,桩的变形开始变大,超过一定限度时桩的载力开始下降。
5.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水泥搅拌桩的承载力随着负载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
-桩的变形随着负载的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限度时桩的载力开始下降。
-水泥搅拌桩的设计和施工应根据不同工程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控制。
6.建议根据试验结果及相关经验,我们对水泥搅拌桩的应用提出以下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桩的直径、长度和土层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桩的承载力和变形限值。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桩的搅拌、堆放和标定等工艺,确保桩的质量。
-在桩的负载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桩的变形和破坏问题。
7.后续工作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水泥搅拌桩的工程性质,建议进行更多的试验和研究工作:-扩大试验的范围,覆盖更多不同情况下的桩类型和土层情况。
-对桩的变形和破坏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根据试验结果,对水泥搅拌桩的设计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
8.总结本试验通过对水泥搅拌桩的试验和分析,获得了桩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等相关参数。
试验结果对水泥搅拌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后续工作。
水泥搅拌桩试桩报告水泥搅拌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地基处理技术,已经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试验设计、试验结果分析、实际应用等方面对水泥搅拌桩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一、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选取了一处深层软土地基作为试验区域,通过对地质勘探数据和现场地基条件的分析,确定了水泥搅拌桩的参数设计,包括桩径、桩长、搅拌深度、桩排列方式等,具体设计参数如下:桩径:500mm桩长:16m搅拌深度:14m桩排列方式:3×3(每排3根,相邻桩距为1.5m)在试验前,进行了搅拌桩周围地层的水分含量测试以及相关物理力学指标的测试,确保试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试验结果分析经过施工后,对试验区域进行了各项指标的测试和数据比对,结果表明:1. 水泥搅拌桩的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均达到或超过了预测值。
其中,单根桩承载力在660kN~880kN之间波动,平均承载力约为765kN。
2. 水泥搅拌桩的侧阻力也表现出良好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平均侧阻力约为30kN,且随着桩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表现出良好的持久稳定性。
3. 水泥搅拌桩的桩身垂直度和直径符合设计要求,表明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保证。
三、实际应用水泥搅拌桩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地基的改良和加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优点在于:1. 可以针对不同的地基条件进行不同的参数设计,能够满足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需求。
2. 施工过程简单快捷,可适应各种施工条件和环境。
3. 制造过程不需使用大量耗能和污染的材料,对环境友好。
4. 可以有效改善地基土的质量,大幅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总之,水泥搅拌桩是一种优越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信在未来的工程项目中,这种技术会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水泥搅拌桩试验总结我标段于2009年3月28日、29日在K14+094.5-K14+154.4段进行了水泥搅拌桩的试桩,水泥搅拌桩试桩采用湿喷工艺共试验12根(其中1#、2#、3#三根作为试钻用的,不进行取芯),直径φ50mm,桩长8m(设计),,目的在于确定合理的钻进及提升速度、喷浆压力和单位时间喷入量等技术参数,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后期水泥搅拌桩的大面积施工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
具体总结如下:一、施工准备1、人员组织经试验总结每个桩机应配备一下人员:2、场地准备:(1)、清除施工场地内的地表附着物以及树根草根等,并整平。
(2)测量队精确放样,定出中边桩的准确位置,现场技术人员再根据中边桩确定出水泥搅拌桩的位置。
3、材料准备:水泥选用濮阳同力水泥厂生产的P.c32.5号复合硅酸盐水泥。
4、水泥浆水灰比的试验选择:根据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为了更好地确定经济合理的试验配方,按每米水泥用量分别为55kg、55kg、60kg 3种试验配比各试钻3根,根据实验检测报告确定采用每米水泥用量55kg、每米用水量33kg、水灰比0.6、泥浆比重为1.65 g/cm3。
开钻前,在钻机上标注明显的尺寸标记,以掌握钻杆钻入深度、复搅深度,并进行空负荷试运转,检查桩机运转是否正常,喷浆机输料管道是否畅通,确保试桩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运转正常。
二、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四拌三喷)桩位放样钻机定位制备水泥浆(2挡)正循环喷浆钻进至设计深度(2挡)反循环喷浆搅拌提升至平整地面线下25cm 处(2挡)重复钻进喷浆至设计深度(3挡)反循环提钻至地面成桩结束钻机移位。
2、施工方法:(1)钻机就位检查钻头直径,连接好输浆管路,检查主机各部位间连接情况及水泥浆搅拌罐、输送泵是否正常,做好必要的调整和紧固工作。
将桩机移到指定位置,使钻头中心对准桩位,由现场质检人员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始开机作业。
就位过程中并注意桩机平台的水平和导向架垂直度,使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
水泥搅拌桩工艺性试桩总结
一、引言
水泥搅拌桩是道路、桥梁和工程建筑中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确认搅拌桩工艺的可行性及其优化方案,通常会进行工艺性试桩。
本文就水泥搅拌桩工艺性试桩的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试验过程
1. 试验位置
为了尽可能地模拟实际工程环境,选取了试验场地的一个特定位置进行试验。
该位置地质条件比较典型,是一片相对软弱的黏土层。
这种地质条件较为常见,因此试验结果具有普适性。
2. 试验参数及步骤
试验参数如下:
•桩径:0.8m
•桩高:8m
•搅拌深度:15m
•搅拌直径:2m
•每个试验点施工时间:2小时
试验步骤如下:
1.按照先前确定的搅拌方案进行施工,直至达到所设定的搅拌深度。
2.将固化的搅拌桩进行取样,进行实验室试验,例如强度试验、密度试
验和压缩试验等。
3.根据实验结果整理出各桩的技术参数,并对比分析,确定优化方案。
4.根据优化方案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水泥搅拌桩施工效率和质量。
3. 试验结果
经过多次试验,得出以下结果:
•水泥搅拌桩施工施工效率高;
•搅拌桩质量与工艺优化方案密切相关;
•搅拌桩强度、密度和压缩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搅拌桩施工后,对周边地基产生的影响较小;
•试验经验表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障措施是确保搅拌桩工艺质量的关键;
三、结论
综上所述,水泥搅拌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
统的木质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其施工效率快、工艺优化灵活、搅拌桩强度、密度和压缩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等优点,使其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搅拌桩工艺质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的总结,希望能够为搅拌桩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