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市场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6.52 KB
- 文档页数:2
稷山县板枣产业调研报告一、稷山县板枣简介稷山板枣果实皮薄、肉厚、核小,肉甘甜,为扁圆形,略带上宽下窄状,故名板枣,成熟的鲜枣,皮为黑红色,肉见白绿色,含糖量达31.33%,含酸量仅为0.1%,每百克含维生素丙为499.7毫克,还含有钾、钠、钙、锰、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食之脆而好咬,味甜且香。
制干后的好枣,含糖量高达71.5%,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均较鲜枣有所增长,药用价值极高,且耐贮藏和运输。
稷山县是中国枣树栽培发源之一,有史记载栽培可上溯到千年之上,该县陶梁老枣园现存活有唐代的古枣树。
历代被列为宫廷食品,历代县宰弘扬推广、扶持生产。
早在1957年,稷山板枣就进入国际市场;1961年在全省农博会上摘取116种红枣之桂冠;1970年参加广交会,远销北美、日本、东南亚;1982年获首届农展会最高奖,并在全国常州红枣鉴定会上被评为红枣之首,列入国宴食品;1986年获全国首届农博会最高奖;1993年获山西省农业博览会金奖;1994年获全国林博会金奖;1996年获北京全国食博会名牌产品;1997年11月在山西省首届干果经济林产品评比展销会上,被评为山西省十大名枣之首;1999年获北京国际食博会名牌产品;2000年在山东乐陵全国红枣交易会上又获金奖,并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红枣之乡”;2003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2003年11月,稷山板枣接穗搭载长征二号火箭升入太空,高接换优提高了品质;2004年9月,1国家农业部颁布了全国首部稷山板枣和苗术等级划分标准以及稷山板枣生产技术规程三个国家标准。
2004年11月,被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中国果菜专家组委会命名为“全国红枣产业十强县”。
2009年11月,在国家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中国果蔬流通协会等单位举办的2009年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暨全国名优果蔬表彰大会上,山西省稷山县生产的稷山板枣又获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名枣”,并位居榜首,稷山板枣栽培历史悠久,果品质量上乘,品牌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市场价值认可度高。
榆林市红枣产业如何走出困境市发展研究中心、市林业局联合调研组榆林市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全国五大集中连片红枣产区之一,是中国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
全市红枣正常年景产量40万吨,产值20亿元,近年受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红枣品质、产量连年下降,枣农收入锐减、信心受挫,红枣产业发展走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近期,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市发展研究中心和市林业局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佳县、吴堡、清涧三个红枣主产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红枣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栽培发展历史悠久。
榆林有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多年来,枣树与榆林沿黄土石山区人民结下了难分难解的情谊,被誉为“铁杆庄稼”“救命树”。
1995年,清涧县被列为全国100个特产县之一,并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2001年,佳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名乡”。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榆林红枣产区涉及9个县区、100个乡镇、2470个行政村,枣农人口约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8%,其中佳县、吴堡、清涧三县属于红枣优生区,也是主产区。
目前,全市红枣种植面积170万亩(挂果面积135万亩),占到全国的10%和陕西的75%,枣农人均枣树2亩多。
从清涧至府谷的黄河沿岸,形成了一条南北长347.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红枣林带。
3.经济生态效益渐显。
2022年,清涧和佳县的枣业产值占到本县国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占到全县总税收的40%以上,两县农民人均红枣收入达到3000元。
佳县、吴堡、清涧三县50%以上的林木都是枣树,为该区域的生态绿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加工企业逐步成长。
全市红枣加工企业100多个、个体加工企业2000多个,季节性从业人数3万多人。
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市龙头企业36个,已形成“巨鹰”中国著名品牌和多个陕西省著名商标。
2红枣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原因(一)自然灾害频发,“靠天吃枣”的现状难以改变。
红枣十年行情分析报告红枣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其价格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红枣行情进行十年的分析,以揭示其价格走势和可能的趋势。
首先,我们将从2010年开始,逐年分析红枣的价格变化。
在2010年,红枣的平均价格为X元/公斤。
随着年份的推移,红枣的价格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在2011年,价格略有上涨,达到X元/公斤。
随后的几年中,价格有所下跌,但整体走势相对稳定。
到了2015年,红枣的价格回升到X元/公斤。
然而,在2016年至2017年期间,红枣的价格再次下跌至X元/公斤,这可能受到供应量增加和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
从2018年开始,红枣的价格再次出现小幅上涨,达到X元/公斤。
到了2019年,红枣的价格继续上涨,达到X元/公斤。
其次,我们将分析红枣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
供求关系是影响红枣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供应量大于市场需求,价格可能下跌;相反,如果市场需求超过供应量,价格可能上涨。
农业生产状况和天气条件对供应量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干旱和洪灾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红枣产量下降,从而推高价格。
此外,消费者偏好和市场趋势也会对红枣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消费者对红枣的需求有所增加,价格可能会上涨。
而如果消费者转向其他类似食材,价格可能会受到压制。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过去十年的红枣行情数据,尝试预测未来的价格趋势。
根据供求关系和可能的市场需求变化,可以预计红枣价格的波动将继续存在。
然而,由于市场和天气等因素的复杂性,预测价格的精确趋势并不容易。
因此,投资者和经营者在决策时应谨慎,并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总结而言,红枣行情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一定的波动,受到供需关系、市场需求、天气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于市场参与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投资是至关重要的。
为借鉴新疆地区红枣产业发展好做法、好经验,积极探索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临泽县组织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技术人员,于2008年9月10~24日到新疆的红枣主产区哈密市、且末县、若羌县等地,实地考察学习红枣产业发展情况。
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1新疆红枣主产区发展现状1.1哈密市红枣产业不断壮大哈密市位于东疆地区的哈密盆地中部,是哈密大枣的故乡,已有近2000年的红枣栽培历史。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市将哈密大枣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大力推广枣棉间作、枣瓜间作模式,实行连片种植,标准化管理;至2007年底,哈密大枣栽培面积达9200hm2,其中结果面积达6666.67hm2,年产量1.09万吨,产值5760万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250元。
1.2若羌县红枣产业迅速发展2001年,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制定了《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纲要》,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全方位推进红枣产业发展。
先后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的红枣主产区引进20多个优良品种,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确定灰枣、赞皇大枣和冬枣为主栽品种。
从2004年起,红枣基地每年以1333.33hm2速度扩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经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红枣种植初具规模,经济生态效益开始显现,初步实现了红枣“十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栽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有机化、管理集约化、枣农知识化、装备现代化、经营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至2007年底,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到8000hm2,共1400万株,其中结果面积3333.33hm2,年产红枣1.05万吨,红枣人均收入达3923.38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076.16元的64.57%。
1.3且末县红枣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且末县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
2002年,且末县提出超常规发展红枣产业的战略决策,确定到2010年全县定植红枣6666.67hm2。
红枣的国外发展趋势红枣是中国的传统特产之一,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倍受喜爱。
近年来,红枣的国外市场需求开始逐渐增加,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红枣的营养价值、国际市场需求、消费习惯、贸易政策、市场竞争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红枣在国外的发展趋势。
首先,红枣的营养价值对其国外需求的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红枣富含维生素C、铁、钙等营养物质,具有补血、养心等功效。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天然食品的偏好增加,红枣逐渐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保健,红枣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成为健康食品市场的热门产品。
其次,国际市场对红枣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各种食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
红枣的口感酸甜,适合用于烹饪和制作甜点,许多国家的餐厅和食品加工企业开始将红枣引入到他们的菜单和产品中,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尤其在亚洲地区,红枣已经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食材,被广泛用于糕点、茶饮、果汁等等。
另外,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推动了红枣在国外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
红枣因其特殊的风味和口感,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
此外,红枣还可以作为零食食用,方便携带,受到了爱好健康零食的消费者的欢迎。
因此,红枣在国外市场的销量逐渐增加。
贸易政策的调整也为红枣的国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农产品出口,红枣作为中国的特产之一,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具备一定的优势。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出口政策,降低了红枣出口的税率和关税。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开展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进一步拓宽了红枣的国际市场。
然而,红枣在国外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竞争。
首先,红枣的保鲜和运输是一大难题。
由于红枣本身的质地柔软易碎,且含有较高的水分含量,容易腐烂和变质。
因此,在出口过程中需要加强红枣的贮存和运输技术,确保红枣的品质和口感。
其次,国际市场上也存在其他竞争对手,如美国的葡萄干、伊朗的虫草花等,与红枣竞争激烈。
2024年土特产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土特产市场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旨在了解土特产市场的现状、趋势以及相关消费者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实地访谈以及对市场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3. 市场概况土特产市场是以传统手工艺品、地方特色食品等为主要商品的市场。
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土特产市场在过去几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消费者对土特产的需求不断增长。
4. 消费者需求分析我们对不同年龄层次、职业以及地域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消费者购买土特产的目的是为了品尝地方风味、收集纪念品或礼物,部分消费者追求品质和健康。
5. 土特产市场的热门商品通过市场数据和调研结果,我们发现一些热门的土特产商品,如红枣、蜂蜜、花茶、绿茶等。
这些商品具有地方特色,质量可靠,并且在市场上有良好的口碑。
6. 市场竞争分析针对土特产市场,我们调查了竞争对手的情况,发现市场上存在多家实体店和电商平台参与竞争。
其中,一些知名品牌在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7. 市场发展趋势根据调研结果和行业分析,我们认为土特产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未来,消费者对健康、可持续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土特产市场的发展。
8. 市场建议和策略鉴于土特产市场的潜力和竞争压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策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度;•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扩大市场渠道和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开发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意的产品;9. 结论通过对土特产市场的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消费者对土特产的需求持续增长。
我们相信,在合理的市场策略和科学的管理下,土特产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红枣市场调研报告
【摘要】
本报告主要对红枣市场进行调研,通过对市场规模、产销情况、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分析来全面了解红枣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引言】
红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药材、保健品等领域的重要产品。
本节将介绍调研目的、调研对象、调研方法等。
【2.市场规模分析】
本节将主要分析红枣市场的总体规模,包括国内市场规模和国际市场规模,并对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产销情况分析】
本节将对红枣的生产情况和销售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了解红枣的产销量、产销地区和销售渠道等相关情况。
【4.竞争格局分析】
本节将对红枣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市场主要参与者、产品竞争力、市场集中度等相关方面。
【5.消费者需求分析】
本节将对红枣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消费者购买的主要依据、偏好特点、消费行为等相关内容。
【6.市场发展趋势展望】
本节将对红枣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包括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相关行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等。
【7.结论】
本节将对整个调研报告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红枣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