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的沉浮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
白鹤梁的沉浮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协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体会科技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你们心里就会猜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情呢?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白鹤梁的资料。
2.课件出示,介绍白鹤梁的相关资料。
3.解题:“白鹤梁的沉浮”中的“沉浮”指什么?二、教学新课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扫除文字障碍。
2.再次品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对白鹤梁的保护,因为白鹤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共同研究设计了三套方案,最终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实验,在否定了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
(2)本文写作的思路是什么呢?(白鹤梁具有的重要文物价值,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设计的三套方案。
重点写了葛修润在推翻了前三个方案后所设计的新方案。
)3.深入研究课文,具体分析。
(1)文章开头是如何写的,有什么好处?(2)为什么白鹤梁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的保护单位?(让学生在课文中自找答案并标出来,指名分别朗读。
)(3)为了保护白鹤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保护白鹤梁的方案,优越性,弊端1、水下博物馆方案方便人们参观暴露在空气中,难度大,花费高。
2、岸上博物馆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少复制品的价值,不能与本体相提并论3、比较理想的方案长久留存会被淤埋掉4、使用“无压容器”的原理修建充水的透明壳体长久保护,方便参观,花费少。
(4)通过表格,我们能够看出和前三种方案比较,最后一种利用“无压容器”的原理修建充水的透明壳体的方案是最佳方案。
那么这个最佳方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5)最佳方案的提出是因为葛修润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有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的精神,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的呢?(从书中找描写心理、神态、语言等方面的句子。
《白鹤梁的沉浮》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一、教学建议1、教学内容特点《白鹤梁的沉浮》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文章主要讲的是为了完整地保护国家级文物——涪陵白鹤梁题刻,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了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从而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级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这篇课文条理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由于缺少远教资源,经过多方面的搜集,我们最终选择了网络资源。
这一资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该课件直观灵活以生动的形式展示了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于白鹤梁的了解。
另外课件将授课思路有条理的串了起来,内容涉及面广,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一CAI课件的有机配合和教师的讲解设计,很容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之中。
授课前教师应在相关网站中先对资源进行下载,然后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可以根据教学所需对资源的顺序进行调整,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增删。
3、重难点突破建议:文章详细地介绍了白鹤梁题刻的文物价值,从而说明保护白鹤梁的重要意义。
但由于我们的学生都处于农村,他们很难接触到白鹤梁,有些人甚至连白鹤梁这一名字都未听说过,这就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使学生能亲眼目睹白鹤梁的景观,发自内心的愿意去了解白鹤梁的保护情况,并使之成为他们阅读文章的内驱力,我们采用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整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借助课件为学生出示了白鹤梁题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通过课件的展示,图文对照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白鹤梁保护的重要意义,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种种景物特点和用词的准确性,进而了解科学家为保护白鹤梁所做出的努力。
9、白鹤梁的沉浮 10、秦始皇陵兵马俑一、我能根据拼音写词语。
fú líng shí liáng fùshī zé wú páng dài xiùzhēn ( ) ( ) ( ) ( ) ()yūmán lún kuòzhèn hàn jīng shén juéshuî lì shí( ) ( ) ( ) ( ) ()二、我能选出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涪(fú)陵赋(fù)诗弥勒(lē)迄(qì)今B、壳(qiào)体弓弩(nǔ)千乘(shèng)模(mó)具C、留言簿(bù)磬(qìng)玉瞩(zhǔ)目均匀(yún )D、召(zhào)开砾(lè)石生肖(xiào )椭(tuŏ)圆三、我能辨清形近字并组词。
滤()涪()货()梁()淤()疑()郁()虑()赔()贷()粱()游()凝()椭()四、我能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字。
()如生--------- 夜以()日--------- 风()雨顺--------- 无与()比---------- 责无旁()--------- 鬼斧神()--------- 形态各()--------- 惊叹不()----------- 五、我能辨清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 )( ) ( )( ) ( )( ) ()()埋率瓦勒( )( ) ( )( ) ( )( ) ()()六、我能用下列词语造句。
1、鬼斧神工——2、栩栩如生——3、雄才大略——4、风调雨顺——5、精神矍铄——6、责无旁贷——七、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期望()延续()维护()陈列()发掘()勘察()严密()刚毅( )八、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白鹤梁的沉浮》教学反思优秀10篇白鹤梁的沉浮篇一潮涨潮落,朝朝暮暮。
冬季露面、汛期隐藏的“国宝”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正式蓄水发电后,将永远淹没在水下30米深处。
记者最近采访时了解到,沉没的白鹤梁并不影响游客参观,它将被请入特制的“水下宫殿”,人们可以随时通过水下通道,在涛涛江水之下尽情端详它的“芳容”。
站在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十里长堤上,望着波涛滚滚的江面,涪陵区博物馆馆长黄德建非常激动。
他与之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白鹤梁,就将永远沉没在靠近大堤的江水中,这是三峡库区唯一一个水下原址保护的文物。
白鹤梁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西侧的一段天然石梁,长1600米、宽15米左右,以15度斜角倾向江心北岸。
从唐朝以来,沿岸群众在这里记录汛期水位,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刻赋,留下了大量的水文题刻,保存了长江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和水文价值,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
今年枯水时节,记者曾经在这里看到,自西向东伸展的石梁上,题刻分东西两段,它们依形就势,体量各异,大者两米见方,小者长宽不足盈尺。
据介绍,专家在这里发现了165段题刻,汇集了唐朝以后1200年间300多名书法家的书法精品,颜、柳、苏、黄、赵体皆有,篆、隶、楷、行、草书悉备,是名副其实的“水下碑林”。
黄德建告诉记者,三峡成库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下。
从1993年起国家开始组织数十位院士、专家来到这里,为保护白鹤梁出谋划策。
“水下保护方案来之不易。
”谈起这项保护工程,重庆市峡江文物保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祖林感慨万千。
据他介绍,仅拿到桌面上经过专家论证的保护方案就有四种:天津大学1994年提出的“水下博物馆”方案;长江水利委员会1998年提出的水下淹没、陆上复制方案;国务院三建委黄真理博士提出的岸边复制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教授2000年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
据介绍,目前前三种方案都被否定,国家文物局认可的第四种方案,是在白鹤梁上修建一座巨大的钢筋混泥土容器,再将清水注入容器,使容器内外压力平衡。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白鹤梁的沉浮课文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三峡工程开工以后,人们就一直关心着这个问题。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就沉入了100多米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
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0多段,计3万余字。
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0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间的70多个枯水年份。
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
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题刻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一定要保护,这样的共识不难达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护。
第一个保护方案是水下博物馆方案。
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鹤梁题刻段上面建一个椭圆形的密封罩体,罩体两端各开一个隧道通到岸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行维护和参观。
这个设想的长处是方便人们参观,但白鹤梁会长年暴露在空气中,不利于保护,并且要建一个能顶住30米水压的巨大密封罩体,工程难度大、花费高。
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第二个方案是岸上博物馆方案。
它的基本思路是让白鹤梁淹没水下,自然保护。
在岸上建立博物馆,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其中。
这个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相对也少。
但复制品的价值,怎能和白鹤梁本体相提并论!苦苦寻觅中诞生了第三个方案。
这个方案充满想象: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进行修复和加固,让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处选择一个地点,把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
白鹤梁的沉浮的资料一、概述白鹤梁是位于中国重庆市奉节县的一座岩石悬崖,是长江三峡的著名景点之一。
该景点因其陡峭的悬崖和闻名遐迩的白鹭而得名。
白鹤梁作为三峡地区的代表性自然景观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质特征。
然而,由于人为干预和环境变化等原因,白鹤梁的沉浮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白鹤梁的沉浮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旨在增进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认识。
二、背景白鹤梁位于长江三峡段上游的奉节县,横跨长江两岸,东西长约700米,北面与长江两岸相连,南面则是悬崖。
白鹤梁以其陡峭的山势和白鹭栖息的场景而闻名于世。
白鹤梁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石灰岩和页岩组成。
该地理地质条件为其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白鹤梁地区频繁发生沉降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科学家和地质学家正在对白鹤梁的沉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找到防止和避免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有效方法。
三、沉浮现象的成因白鹤梁地区的沉浮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1. 水库蓄水影响白鹤梁地区附近的大型水库蓄水会导致水体位移,从而对地下水系统造成压力变化,引起地面的沉降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2. 雨水侵蚀白鹤梁地区气候潮湿多雨,降雨量大。
长期以来的雨水侵蚀使得白鹤梁地区的土壤变得不稳定,导致地面的沉降和崩塌。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也是造成白鹤梁沉浮的一个主要因素。
过度的开发和破坏环境,如采矿、建设等,破坏了地质体系的平衡。
四、沉浮问题的影响白鹤梁地区的沉浮问题对当地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受损由于地面的沉降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建筑物往往会出现损坏、倾斜等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2. 生态环境破坏白鹤梁地区是一片生态环境丰富的地区,但沉浮问题不仅破坏了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还威胁到了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
3. 旅游业受挫白鹤梁作为重庆市的旅游景点之一,地质灾害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白鹤梁的沉浮》预习提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3、体会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难点)【预习提示】:1、搜集介绍白鹤梁的资料。
2、书写并掌握下列词语:袖珍蓄水记载欣慰震撼隧道销蚀风调雨顺赋诗填词岁月相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相提并论精神矍铄迄今为止责无旁贷3、白鹤梁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白鹤梁经过了怎样的沉浮过程?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5、文章标题“白鹤梁的沉浮”有什么深刻含义?6、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叙述顺序!7、为什么要保护白鹤梁?说说白鹤梁的历史价值?(重点)葛修润的?(描写方法、描写语句、高尚品格)(重点)10、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从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两方面谈感受)11、拓展延伸: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文物古迹?写一写你身边(酒泉市、肃州区)的名胜古迹。
(不少于300字)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
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白鹤梁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工程建成后,白鹤梁将被淹没,国家已于1993年立项,拟将其建为大型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题刻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众多珍贵题刻堪称国宝,令中外专家和游客惊叹不已。
白鹤梁的沉浮导言白鹤梁,位于中国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兔儿山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
白鹤梁因其优美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历史背景而闻名遐迩。
然而,多年来,白鹤梁的沉浮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沉浮的背景白鹤梁建于公元683年,是一座木质结构的桥梁。
白鹤梁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唐、宋、明等多个时期的建筑特色,被誉为“巴蜀第一古桥”。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河水的冲刷和桥梁结构的老化,白鹤梁开始出现了倾斜和沉降的问题。
沉浮的原因白鹤梁的沉浮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1. 河水的冲刷白鹤梁位于岷江上,激流奔涌,河水冲力极大。
长期以来,岷江的河水对白鹤梁造成了不断冲刷和侵蚀,导致桥梁基础受损,无法承受重量。
2. 桥梁结构的老化白鹤梁建于公元683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木质结构易受侵蚀和腐朽,多年来,桥梁的主要支撑部分逐渐老化,使得白鹤梁无法保持原有的稳定性。
3. 人为破坏由于白鹤梁历史悠久,一直是游客们喜爱的旅游景点。
然而,一些不负责任的游客为了留下纪念,进行了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如在桥上刻字、踩踏,这些都加剧了白鹤梁的沉浮问题。
沉浮的影响白鹤梁的沉浮问题严重影响了桥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沉降和倾斜现象使得白鹤梁的通行受到限制,对于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由于白鹤梁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其沉浮问题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此外,白鹤梁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然而,由于沉降和倾斜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导致了旅游业的损失。
解决方案为了保护白鹤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解决沉浮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混凝土加固为了增强白鹤梁的稳定性,相关部门使用了混凝土进行加固。
他们在桥梁的基础上浇筑了一层厚实的混凝土,使桥梁更加坚固耐用。
2. 河道整治为了解决河水冲刷问题,相关部门对岷江河道进行了整治。
他们加固了岸边的防护工程,减少了河水对白鹤梁的侵蚀程度,提高了桥梁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