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现代教学媒体
- 格式:ppt
- 大小:6.24 MB
- 文档页数:105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绪论【第一章重点】1.请简述媒体、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的含义。
(1)媒体是指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亦可以看做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2)教学媒体指在教与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一般媒体发展为教学媒体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二是用于教与学的活动过程;(3)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过去的传统教学媒体而言,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特征。
它的优越性在于:一是教学信息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能实现学习资源大规模共享;二是不仅能传递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还能传送活动图像,准确直观地传送高质量的教学信息;三是能记录、储存、再现、加工处理教学信息。
2.请简述教育史上四次教学技术革命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并对开发、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引发的第四次教学技术革命进行阐述和展望。
(1)第一次革命:语言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思维与记忆能力的发展,使人们可以把自己学会的东西有效地传授给他人。
这个传授过程最初在家庭成员中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推荐部落中有经验和威望的年长者来教育下一代,直到产生了在语言教学媒体阶段专职教师出现的教育方式。
语言在教学中的特性:简单性;快捷性;通俗性;反馈性。
局限是抽象,需要手势表情等辅助;传播距离短,难以保存。
(2)第二次革命:随着文明的进步,逐渐出现了文字、纸张,文字媒体可以将信息长久储存并广泛流传,成为与语言同等重要的教育工具。
(3)第三次革命: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储存并广泛流传。
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不仅来自教师,也来自教科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教科书统一教学,并由此产生了班级授课制。
教科书产生的优点:对学生的培养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学生可以借助教科书,按自身水平有效学习;局限是:采用文字符号去描述,过于抽象,一般需借助其他直观教具。
(4)第四次革命:19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媒体,如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这些媒体的发展大大增进了人类的信息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它引进教育领域的结果,使得教育方式和规模又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第二章现代媒体技术第一节教学媒体概述一、传播、媒体和教学媒体1.传播传播的原意是通讯、传达、交换(意见)、交流等。
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过程又称为传播。
2.传播的分类按传播方式可分为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三类。
大众传播:以全社会为传播对象的传播。
如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
人际传播: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组织传播:指社会组织团体之间和他们内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3.传播包括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包括的五个基本要素是: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1)传播者:是处于传播过程中发送信息的一端,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及处理反馈信息。
提供信息:在教学传播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和收集适当的信息内容,并以一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和材料。
信息编码:即把要传递的信息内容(知识、技能等)转换为适宜于传递的信号(如声音信号、文字信号、图像信号等),以便传递出去。
信息再反馈:即当接受者把接受信息后的反应反馈(回送)给传播者之后,传播者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译码(认识、分析),然后对信息传播效果给予再反馈(给出判断并回送给学生)。
(2)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和事实(包括消息、资料、知识、数据等)。
但内容和事实是不能被直接传递的。
实际传递的是信息的符号。
信息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
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
语言符号是一种具有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包括动作性符号,如表情、手势、姿势、情感等;音响符号,如音响、音乐等;图形符号,如图像(静止图像、活动图像)、图画(动画、静画、漫画);目视符号,如地图、图解等。
(3)媒体:指在传播过程中,传递、承载和控制信息的材料和工具的总称。
媒体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4)接受者:是处于传播过程中接受信息的一端,主要任务是译码,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
译码:把接受到的信号转变为信息内容的过程。
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把接收信息后所产生的反应、思想、行为的变化通过编码回送给传播者。
一、授课题目第2章 现代教学媒体理论二、教学时间安排8课时三、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教学媒体的含义,了解一般媒体能成为教学媒体的条件。
2.了解教学媒体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和引起的教育变革。
3.了解教学媒体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4.掌握信息的本质含义和信息的几种形态。
5.了解学习者获取信息有哪些渠道,并且从教学媒体中获取信息是最重要的渠道。
6.了解符号的本质意义与类型,现代教学媒体用哪些符号去呈现教学信息。
7.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
8.了解教学媒体在教育变革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媒体的含义,了解一般媒体能成为教学媒体的条件。
教学媒体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符号的本质意义与类型,现代教学媒体用哪些符号去呈现教学信息。
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
五、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六、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教学媒体概述(一)教学媒体的含义1.媒体的含义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
它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媒体有两层含义:承载信息的载体;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2.教学媒体的含义媒体用于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时,成为教学媒体,包含三层含义:(1)载有教学信息的物体(2)连接教师(教育者)和学生(学习者)的中介(3)储存、加工、处理、再现教学信息的工具。
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应具备两个基本要素:(1)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教学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
(2)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
(二)教学媒体的发展1.语言媒体阶段: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代表事物与现象,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交流思想的传播媒体。
2.文字媒体阶段:文字媒体可以将信息长久储存并广泛流传,对继承人类文化遗产,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与文明起了重要的作用。
3.印刷媒体阶段: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储存并广泛流传,对人类社会保存文化、传播思想和发展教育起了重大作用。
第二章现代教学媒体及应用第一阶:概念与事实(80题)一、单项选择题(50题)1、教学媒体能够把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积累并传递下去,是因为教学媒体的( )A.固定性 B.扩散性 C.能动性 D.重复性2、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 D.教科书3、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C.班风,校规,校纪等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4、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体现了它的什么特性?( )A.呈现力B.重现力C.传播性D.可控性5、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送到接受者的空间范围,体现了媒体的什么特性?( )A.呈现 B.重现 C.传播性 D.可控性6、按照对受信者感官的刺激的差异来分,电影、电视、录像、激光影碟等通常又称为()。
A.视觉媒体B.听觉媒体C.视听觉媒体D.交互媒体7、教学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 )A.手段 B.方法 C.形式 D.通道8、关于媒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B.电子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C.电子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D.传统媒体将得到发展和完善9、下列媒体中接触面最广的媒体是( )A.教科书 B.录音和计算机 C.电视和无线广播 D.幻灯投影10、投影媒体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A.光化反应 B.光学成像 C.实物成像 D.化学成像11、关于媒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媒体将得到发展和完善 B.电子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C.电子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 D.电子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12、媒体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 ( )A.使用方式 B.呈现的形态 C.传播范围 D.物理性能13、录像机与录音机工作原理的相同点是( )A.都采用磁头高速扫描 B.都可录制两面节目C.都采用多磁头结构 D.都是利用电磁信号转换14、投影媒体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 )A.光学成像 B.光化反应 C.化学成像 D.实物成像15、教学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 ( )A.形式 B.方法 C.通道 D.手段16、教学媒体能够把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积累并传递下去,是因为教学媒体的 ( )A.固定性 B.扩散性 C.重复性 D.能动性17、最便于重现的媒体是 ( )A.教科书 B.无线广播 C.电影电视录像 D.幻灯投影18、有利于阐明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的教育电视节目类型是 ( )A.表演型 B.图解型 C.辅导型 D.讲授型19、由于媒体的什么特性,一些专家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A.扩散性 B.固定性 C.能动性 D.重复性20、下列教学媒体中,有利于实现个别指导教学功能的是( )A.投影 B.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C.教学电视片 D.组合幻灯片21.谁提出了“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A.香农 B.韦弗C.贝克 D.麦克卢汉22.媒体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A.物理性能 B.传播范围C 呈现的形态 D.使用方式23.最便于重现的媒体是( )A.教科书 B.幻灯投影C.无线广播 D.电影电视录像24 .接触面最广的媒体是( )A.教科书 B.幻灯投影C.录音和计算机 D,电视和无线广播25.戴尔“经验之塔”强调的是( )A.做的经验 B.观察的经验C,抽象的经验 D.给学习者的刺激26.哪类媒体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新篇章( )A.语言 B.文字和纸C.印刷术 D.电子媒体27. 哪类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 )A 语言 B.文字和纸C 印刷术 D.电子媒体28.我国教育家陶行知1917年回国后,为推行平民教育活动,举办干字课教学试验,用什么媒体作为教授工具( )A 幻灯 B.电影C 电视 D.计算机29.下列哪一个不是电子媒体发展引发的结果( )A.传播得以实现B.增进了信息的存储C.增进了人类的传播能力D.提高了传播的效率30 电影放映机是由谁研制的( )A.莫尔斯 B.爱迪生C 卢米埃尔 D.古腾堡31.计算机在教学上主要应用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 )A.利用计算机自学 B.计算机辅助设计C.计算机联网 D.计算机管理教学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B。
《现代蕤盲版术》课程杼渔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学时:36学分:2课程性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性质是高职高专院校师范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
该课程在传授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知识,促进学生应用这些知识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提升学科整合的能力。
课程目标:知识:介绍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关概念和学习理论、现代教学媒体及应用、多媒体素材处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能力与技能:熟悉常用的教学辅助设备的使用,利用电子幻灯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态度与情感:让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观,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扎实认真的学习态度,能克服困难,有持久战的学习思想准备。
先修后续课程:修读本课程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否则,在教学设计环节易出现不准确、不到位的问题。
课程内容: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概述[目的要求]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功能及作用;2.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发展趋势;3.了解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4.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及要素分析;5.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6.了解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的概念;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及要素分析;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a)教育技术的含义b)教育技术的功能和作用C)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趋势第二节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a)学习理论b)教学理论C)教育传播学理论d)系统科学理论第三节教学设计概述a)教学设计的概念b)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四节教师教育技术素养a)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必要性b)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c)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思考与练习]1.教育技术的概念是什么?2.建构主义的要点是什么?3.什么是教学设计?结合某一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写出一个教学设计案例。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重点第一章: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1、信息技术的四基元:四基元:通信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延伸)、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延伸)、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延伸)、控制技术(效应器官功能延伸)四基元之间的关系: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感测技术和控制技术则是核心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接口。
2、教育信息化各要素关系: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开发是和核心,信息资源开发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材多媒体、(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活动合作化(6)管理自动化、(7)环境虚拟化(8)、系统开放化4、教学技术(AECT):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5、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1)创造和使用各种技术性学习资料(2)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技术性教学过程(3)追求教育的最优化6、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1)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学科(2)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专业(3)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项事业(4)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产业7、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1)课堂教学领域(2)自主学习领域(3)远程教学领域(4)在职人员培训领域8、教师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未来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教师适应和创造新的教学组织形势和方法。
(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第二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要1、教育传播的演进:口语传播(BC3000)——文字传播(BC3000-19世纪末)——电子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90年代)——网络传播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即E-Learning(电子化学习),它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