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与格列苯脲合用致低血糖1例
- 格式:pdf
- 大小:88.11 KB
- 文档页数:1
警惕磺脲类药物合用苯扎贝特引起的低血糖反应作者:赵志刚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09期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并发的可能性很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机会大增。
口服降血糖药物可与很多药物引起相互作用,有增强也有减弱,作用增强时,血糖会过度下降而导致低血糖症状的出现;而作用减弱时,血糖则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低血糖,在老年、肝肾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患者中特别容易发生,要给予重点关注。
典型病例病例1患者,女,75岁。
患有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
66岁时确诊为2型糖尿病,68岁时开始服用格列本脲2.5mg/日。
因血糖控制效果不好,73岁时格列本脲用量改为5mg/日,后又增加到6.5mg/日。
增加用药量后,测空腹时血糖8.3~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8%~7.9%,并发现。
肾功能低下(血清肌酐1.9mg/d1)。
临床为治疗血脂异常,给予患者普伐他汀10mg/日,效果不理想。
又将普伐他汀换为苯扎贝特400mg/日。
换药约1周后,患者早晨空腹时和晚饭前有明显的空腹感和出冷汗症状。
当把格列本脲从6.5mg/日减至2.5mg/日后,患者低血糖症状消失,空腹时血糖5.6~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4%~6.0%。
病例2患者,女,80岁。
患有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
15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血清肌酐0.8mg/dl,肝功能正常。
临床给予格列本脲10mg/日,空腹时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8%,血糖控制效果不佳。
为了治疗血脂异常(总胆固醇282 mg/dl,中性脂肪150 mg/dl),开始给予苯扎贝特治疗,但患者低血糖频繁发作。
此后,停止服用降血糖药物,空腹时血糖5.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2%~6.1%,血糖控制效果满意。
磺脲类降糖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分析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可与很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有增强作用(表1),也有减弱作用(表2)。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溶出度不合格的原因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缓解炎症和镇痛。
然而,有时候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会发现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溶出度不合格。
下面将探讨导致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溶出度不合格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制药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
制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溶出度,包括原料选择、配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包装等。
如果在这些环节中出现了问题,例如原料品质不合格、配方比例错误、工艺参数不恰当或包装密封性差等,都可能导致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溶出度不合格。
药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不当处理也可能导致溶出度不合格。
药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如果药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暴露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或光照条件下,可能会导致药物分解或降解,从而影响其溶出度。
药品的质量控制过程也可能存在问题。
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的重要环节。
但如果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方法不准确、设备不合适、操作不规范或样品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偏差,从而误判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溶出度。
患者使用药品的不当也可能导致药物的溶出度不合格。
患者在使用药品时必须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包括服用时间、剂量和使用方法等。
如果患者不按照规定使用药物,例如忘记服药、剂量错误或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都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溶出度。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可能导致溶出度不合格。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药物的溶解性、吸收速率和代谢过程等。
如果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即使药物的溶出度合格,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导致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溶出度不合格的原因可能包括制药过程问题、储存和运输问题、质量控制问题、患者使用问题以及生物利用度问题等。
为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的制备、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符合规范要求,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以提高患者对药物正确使用的意识和能力。
哪些药物会引发低血糖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哪些药物会引发低血糖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为糖尿病患者注射过量的胰岛素或服用大量的磺脉类降糖药物(如甲磺丁脲、优降糖、氯磺丙脲等),这种低血糖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应认清各种药物发生低血糖的机理,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下面这些药物会引发低血糖:1、脆岛素:多因剂量过大,又未及时进食,或体力活动过多,或同时服降糖药物而致低血糖。
老年人、月经前期、妊娠期以及刚分娩注射胰岛素时,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也易发生低血塘反应。
在病理情况下,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垂体机能减退,注射胰岛素时,因体内抗胰岛素的激素减少,也发生低血糖反应。
2、磺脲类降糖药物:所有磺脲类药物都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生低血精症。
非糖尿病人用氯磺丙脲治疗尿崩症有时亦发生低血糖,原因即此。
氯磺丙脲的生物半衰期达36小时,故每日给药可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低血搪。
3、双胍类降糖药:降糖灵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与琥珀酸脱氢酶,致组织缺氧,促进糖的无氧酵解作用,抑制搪原异生作用,因而血糖降低。
4、心得安: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抑制β肾上腺素能神经介导的糖原分解及抗脂质分解作用,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因而发生低血糖。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低血糖效应。
6、水杨酸盐类:与优降糖共同治疗糖尿病,不仅可使血内胰岛素水平增加,而且可增加胰岛β细胞对葡萄搪刺激的敏感度。
7、磺胺类杭生素:亦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8、镁、锰、氯丙嗓、酚妥拉明、抗痨药及抗组织胺制剂等,均可发生低血糖。
格列本脲的常见不良反应格列本脲是一种磺酰脲类降糖药。
市面上也可买到它与甲福明二甲双胍制成的合剂,那么你想知道格列本脲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格列本脲的常见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格列本脲的常见不良反应偶见腹或胃部不适,发热,皮肤过敏,低血糖,应减量或停药.有胃肠道不适、发热、皮肤过敏、血象改变等。
使用剂量不当,会产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特别是服用过量时,有致死的危险,应及时纠正。
格列本脲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过敏性血管炎。
该品有肝脏毒性,并且是与用药剂量相关的。
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为无黄疸性或细胞溶解性肝炎、胆汁郁积型黄疸,其症状易于与病毒性肝炎混淆。
格列本脲又叫优降糖,是一种降糖效果明显的西药,但是由于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因此许多患者不适合服用这种口服降糖药。
尤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格列本脲更是非常危险的。
长期大量地服用格列本脲,最终会造成病人的低血糖和肾病,甚至导致死亡。
另外,诱导患者服药时不需要控制饮食,也会导致病人死亡。
按照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糖尿病还无法根治,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特效药。
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格列本脲的适应症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型、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
由于它清除率长,最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故临床使用要谨慎,可用于某些格列齐特、格列吡嗪降血糖药效果不明显的患者。
格列本脲的用法用量口服开始2.5mg,早餐前或早餐及午餐前各1次,轻症者1.25mg,一日3次,三餐前服,7日后递增每日2.5mg。
一般用量为每日5~10mg,最大用量每日不超过15mg。
①该品降血糖作用较甲苯磺丁脲强250~500倍。
易产生低血糖反应,因此对轻度、中度及老年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应首先用甲苯磺丁脲或从小剂量开始用该品;②从其他口服降血糖药或胰岛素换用该品的用法或与胰岛素合用,参阅甲苯磺丁脲。
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1例报告
刘春华;刘海波;沙春娜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1(032)026
【摘要】@@ 1 病历摘要rn患者,女,63岁,因四肢阵发性抽搐伴神志不清30 min 入院.即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自服格列苯脲片,1片/3次,二甲双胍片,2片/3次进行药物治疗,平时血糖控制在10 mmol/L左右,2d前测血糖15.6mmol/L,自行给予格列苯脲片加量为2片/3次.有高血压病史5年余,间断用药治疗(具体不详).入院查体:T36.7℃,P72次/min,R 18次/min,Bp 160/90 mm Hg(1 mm Hg=0.1333 kPa).
【总页数】1页(P5619)
【作者】刘春华;刘海波;沙春娜
【作者单位】乳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乳山,264500;乳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乳山,264500;乳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乳山,264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胰母细胞增殖症1例报告 [J], 高旭芳;李承;江军;高晶;崔琳;孙瑞迪;刘智胜;朱祥路;邹涛;
2.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胰母细胞增殖症1例报告 [J], 高旭芳;李承;江军;高晶;崔琳;孙瑞迪;刘智胜;朱祥路;邹涛
3.反复抽搐为首发症状的MELAS综合征1例报告 [J], 王宗立;张宏;朱丽娜
4.以低血糖昏迷伴抽搐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肝癌1例报告 [J], 孙世博;吴江
5.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1例报告 [J], 刘春华;刘海波;沙春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第七届MKM中国药师职业技能大赛处方审核案例题库及答案第一组第1题/共50题处方审核案例题案例信息患者信息:女,56 周岁临床诊断:高脂血症,甲廯注释:无1.辛伐他汀片20mg用法:口服qod(隔日一次)1次1片2.伊曲康唑胶囊0.1g用法:口服qd(1日1次)1次0.2g正确答案1.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辛伐他汀片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辛伐他汀片给药频次不适宜(错误点)辛伐他汀片用法为每日一次,不应隔日一次(错误原因)辛伐他汀片用法为每日一次(正确使用)5分2.有相互作用情况(1)辛伐他汀片、伊曲康唑胶囊有相互作用情况解析: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错误点)辛伐他汀片经CYP3A4代谢,而伊曲康唑为CYP3A4酶抑制剂,伊曲康唑会抑制辛伐他汀的代谢,从而增加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增加其发生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错误原因)建议选用其他降血脂药如瑞舒伐他汀钙片(正确使用)5分第2题/共50题处方审核案例题案例信息患者信息:女,77 周岁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注释:无1.依帕司他片50mg*10用法:口服tid(1日3次)1次50mg2.新癀片0.32g*36用法:口服tid(1日3次)1次0.64g3.对乙酰氨基酚片0.5g*10用法:口服tid(1日3次)1次0.5g正确答案1.用药与诊断不相符(1)依帕司他片用药与诊断不相符解析:无适应证用药(错误点)依帕司他片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性病变,该患者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错误原因)建议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正确使用)5分2.有重复给药情况(1)新癀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有重复给药情况解析:联合用药不适宜的(错误点)新癀片含有西药成分吲哚美辛,同时服用本品不宜再服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等。
(错误原因)建议更改治疗方案(正确使用)5分第3题/共50题处方审核案例题案例信息患者信息:男,50 周岁临床诊断:高血压3级,脑梗塞后遗症,上呼吸道感染注释:无1.富马酸比索洛尔片5mg*10用法:口服bid(1日2次)1次5mg2.厄贝沙坦分散片75mg*20用法:口服qd(1日1次)1次75mg3.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8粒用法:口服tid(1日3次)1次1粒饭后正确答案1.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处方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复方盐酸伪麻黄碱胶囊用法错误(错误点)复方盐酸伪麻黄碱胶囊成人每12h服1粒,24h不超过2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