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17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4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1.目的按规定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
2.范围适用于管理评审过程的控制。
3.职责3.1 主控负责人为管理者代表,主持领导管理评审工作。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评审报告。
3.3 主控部门为管理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评审的组织工作,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要的资料,并负责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实施后的跟踪和验证工作。
3.4 责任部门为与质量有关的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4.程序4.1 管理评审时机4.1.1 公司经理通常每间隔12个月或至少在每年内组织进行一次管理评审。
4.1.2 在下列条件下应增加评审次数:(1)质量环境方针或质量环境目标发生变化。
(2)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的内外部因素发生重大变化。
(3)即将进行一、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4)质量环境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项时。
(5)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提出要求时。
4.2 管理评审计划4.2.1管理部在实施评审之前编制《管理评审计划》(也可以指定人员编制),报管理者代表审核,经理批准,其内容包括:(1)管理评审的目的。
(2)确定的时间。
(3)评审的范围和重点。
(4)参加的评审人员。
(5)评审依据。
(6)评审内容。
4.2.2 参加人员:经理、管理者代表、与质量环境有关的各部门主管和经理指定的参会人员。
4.3 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部应根据管理评审目的准备或指定相关部门准备必要的资料作为评审输入,包括:(1)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的措施的实施情况。
(2)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3)内、外部质量环境审核结果。
(4)有关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下列趋势性信息:a.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环境方面,来自相关方的有关信息交流,包括抱怨;b.质量环境目标的实现程度;c.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d.质量和环境不合格以及纠正措施;e.质量和环境监视和测量结果;f.环境合规性义务的履行情况;g.审核结果;h.外部供方的绩效。
3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XXXX/B-03-2018 1 目的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保持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3 职责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编制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 质量管理部负责评审计划的制定、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4 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措施。
4 程序4.1 管理评审计划4.1.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前后两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 质量管理部每次管理评审前十天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计划主要内容包括:a)评审时间;b)评审的目的;c)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d)参加评审的部门或人员;e)评审的依据;f)评审的内容。
4.1.3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的频次。
A)本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及客户关于质量有严重的问题进行投诉或连续出现投诉时;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变化时;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f)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a)上次管理评审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情况;b)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对内部、外部环境分析结果的报告;c)本年度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其趋势性信息:1)顾客满意和有关相关方的反馈,包括对顾客满意度的测量结果、顾客抱怨等;2)质量目标完成情况;3)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即过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产品和服务与有关要求的符合程度;4)不合格以及纠正措施的实施状况及效果;5)体系绩效、过程有效性、产品符合性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6)内、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方审核;7)外部供方的绩效,综合办公室每半年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及时率、产品交付合格率等绩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考核评价;d)资源的充分性;e)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措施的有效性;f)改进的机会;g)本年度质量经济性分析结果;h)本年度是否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及重大质量问题的归零情况。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文件编号:1 目的通过管理评审对公司管理体系定期评价,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寻找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不断完善持续改进、自我监督的机制。
2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管理评审的职责、依据、内容和方法,适用于领导层对公司质量、环境方针、质量目标、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体系定期的系统评审。
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并对评审做出结论。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组织工作。
3.3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提供管理评审中有关管理体系运行的报告,负责组织实施管理评审提出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并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3.4 各部门负责提供与本部门管理体系运行、服务过程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形成会议评审材料;负责执行管理评审决议,落实有关持续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4 程序4.1 管理评审依据4.1.1 GB/T 19001—2008/ISO9001:2008 和GB/T 24001—2004/ISO14001:2004标准。
4.1.2 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1.3 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等。
4.2 管理评审时机与频次管理评审每年至少一次,两次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当发生下列情况时,由总经理决定适时追加管理评审。
4.2.1 市场、顾客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产品调整时。
4.2.2 内部机构变化,重要的人事变更或资源发生重大变化时。
4.2.3 法律法规及本行业、国家标准的变化。
4.2.4 连续出现较大质量、环境事件或工作失误时。
4.2.5 其他认为必要时。
4.3 管理评审方式4.3.1 管理评审一般采用会议形式,会议由总经理主持。
4.3.2 管理评审由质量部起草《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管理评审计划》包括:a) 管理评审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b) 参加部门和人员。
c) 日程安排。
d) 各部门需提交评审的文件。
《管理评审计划》事先发给参会部门和人员,各部门应按计划及5.4 的要求,将提交评审的文件在评审前报送质量部,由质量部汇总后在评审会召开前提交公司领导。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编制:审核:批准:修订&编制日期:下发日期:1、目的通过总经理对质量与HACCP管理体系定期评审,检查质量与HACCP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并实现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针与目标。
2、范围适用于公司总经理对质量与HACCP管理体系进行的定期评审。
3、职责3.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2管理者代表(HACCP小组组长)负责管理评审的准备、报告质量与HACCP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审核《管理评审报告》。
3.3质量管理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管理评审的记录,并负责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4其他部门负责提供本部门与管理评审有关的材料,并在管理评审会议中汇报本部门质量与HACCP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纠正、预防措施。
4、程序4.1管理评审的频次与时机4.1.1总经理应每间隔不超过12个月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和HACCP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的具体时间由管理者代表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认证机构对我公司进行审核或监督审核的时间来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时间。
管理评审一般是在一次完整的质量与HACCP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之后,外部审核之前进行。
4.1.2在下列情况下由管理者代表及HACCP小组组长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适时追加一次管理评审:a)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出现重大调整;b)出现重大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事故或顾客的重大投诉;c)外部市场环境或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
4.2管理评审参加的人员有总经理、管理者代表、HACCP小组、生产及各职能部门的经理等。
其他需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由总经理在进行管理评审时决定。
4.3管理评审的计划质量管理部在每次管理评审一个月前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HACCP小组组长)审核,总经理批准。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1目的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评价,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并寻求改进的机会。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评审。
3职责1.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公司最高管理层、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管理评审;特殊需要时,总经理决定具体参加人员。
1.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负责审核管理评审计划,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批准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1.3办公室负责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资料,筹备管理评审会议的召开,承担会议记录工作;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并负责计划的下发;负责跟踪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1.4各部门负责提供本部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情况报告,制定并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各项纠正和预防措施。
4工作程序4.1管理评审频次管理评审每年不少于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通常在内部审核结束后1-2个月内进行。
当本公司发生下列情况时,由总经理决定增加评审次数;1)本公司的组织结构、职能分配、管理方式、产品结构以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有重大调整和变化时;2)产品标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结构或产品的生产新技术出现时;3)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顾客要求发生变化或发生顾客重大投诉、顾客连续投诉时;4)公司内部在产品、过程、资源管理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或它们对质量方针及目标的实现有较大影响时;5)外部经营条件或施工合同或自然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6)当总经理认为有必要进行管理评审时。
4.2管理评审内容4.2.1管理评审内容一般包括或涉及下列内容:1)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包括人员和其他资源;2)质量问题及采取的措施;3)顾客的意见和申诉;4)体系运行情况,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5)审核报告(包括内外部审核);6)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实施情况,方针和目标与当前顾客需求的相关性;7)进行改进/改变的机会/需要;8)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记录;9)上年度管理评审决议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恩施金凰新材料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QP-JH-004-A/O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修订次数/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页码:1/6 编 制 人 编制日期 发布日期 2020.03.01 审 核 人 审核日期 生效日期 2020.03.01 批 准 人 批准日期 分发范围 质量部、生产部、研发部、综合部、销售部 1、目的 通过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评审,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企业负责人对本公司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审活动。 3、术语、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质量手册中的术语、缩略语。 4、职责和权限 4.1企业负责人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管理评审计划表”和“管理评审报告”; 4.2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以及“管理评审报告”,负责本部门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的编制,负责保存因管理评审产生的记录,并负责针对管理评审输出采取的纠正、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4.3各相关部门负责编制与本部门管理评审输入材料,适用时,制定并实施管理评审中与本部门有关的各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5、工作程序 5.1评审频次 5.1.1本公司每间隔12个月至少评审一次管理体系,通常安排在完成本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后进行。 5.1.2当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相关方有重大投诉、即将进行外部审核(或检查)以及法律法规有要求时,可根据实际适当增加管理评审频次。具体评审范围及增加频次由企业负责人决定。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适时制定计划,适时进行管理评审: a) 公司组织机构、产品结构、资源配置、市场需求发生重大调整或变化时; b)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 当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文件编号:QP-JH-004-A/O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页 码:2/6
编号:02B003 A/11.目的为了确保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保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指标适应公司自身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寻求持续改进机会,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2.1本程序对管理评审计划的编制与审批、管理评审的频次、管理评审的实施、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与审批以及评审后的整改、改进措施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2.2 本程序适用于总经理组织评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改进和变更需求以及评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
3.定义:无。
4.工作职责3.1 总经理: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2 内审组长:由总经理任命,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报总经理批准,提供全面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批准整改/改进措施计划。
3.3 文控中心: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分管领导审批,收集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针对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整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跟踪和验证,提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指标及方案实施情况的相关资料。
3.4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准备并提供本部门主管的各项体系运行过程情况报告和部门的目标指标及方案的实施情况报告,制定并实施直接与本部门有关的各项整改/改进措施。
5.工作程序图编号:02B003 A/16.程序说明6.1评审频次:6.1.1 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通常在内部审核结束后的1-2个月内进行。
6.1.2 若发生以下情况,由总经理决定评审频次和评审时间:⑴当公司的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⑵产品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市场战略及社会要求发生变化;⑶发生重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相关方连续投诉,公司形象受到损害;⑷适用于本企业的法律法规要求发生重要变化。
⑸管理方针、目标之修改。
编号:02B003 A/16.2评审人员:6.2.1 管理评审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由文控中心做好与管理评审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包含但不限于会议的通知、会议纪要等)。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1 目的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保环境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2 范围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的评审工作,包括环境方针和目标的评审。
3 权责3.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的准备、组织。
3.3 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有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评审中提出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
4定义无5 作业内容5.1管理评审的计划5.1.1年度“管理评审计划”5.1.1.1一般情况下,管理评审每年进行一次,对该年度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
5.1.1.2管理者代表于每年10月份编制年度管理评审计划,提交总经理批准。
5.1.1.3年度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a评审目的;b评审范围;c评审依据;d评审内容;e评审时间安排。
5.1.2适时“管理评审计划”5.1.2.1在下列情况下,由总经理提出,适时制定计划,适时进行相应的管理评审:a.当公司的组织机构、产品结构、资源发生重大改变与调整时;b.当公司发生重大环境事故或重大相关方投诉时;c.当相关的法规、法律、标准及其他要求发生变更可能引起公司重大调整时;d.当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如认证前的管理评审等。
5.1.2.2管理者代表编制适时管理评审计划,提交总经理核准后实施。
适时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参照年度管理评审计划,但评审内容一般针对5.1.2.1中某一事项。
5.2管理评审内容5.2.1评价环境方针的适宜性和实现程度;5.2.2评价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实现程度和取得的环保绩效;5.2.3内、外部环境体系审核的结果,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5.2.4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情况及合规性评价结果;5.2.5预防及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5.2.6以往管理评审的追踪措施;5.2.7会影响环境管理体系的变化事件,包括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发展;5.2.8对改进的建议。
5.3管理评审准备5.3.1由管理者代表提前一周发出“管理评审会议通知”,通知上必须注明: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参加人员、评审内容,评审资料准备要求等。
Q/G CS 017-2007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管理评审的职责、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输入、评审准备、评审
会议、评审输出、调整改进、跟踪验证与更改等程序控制。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GMP或HACCP体系的评审。按
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职责
2.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2.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
的管理评审报告。
2.3标准化办负责评审计划的制定,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负责对评审后的纠
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2.4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
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3 工作程序
3.1管理评审计划
3.1.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3.1.2标准化办于每次管理评审前一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
管理者批准。计划内容包括:
a)评审时间;
b)评审目的、范围;
c)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d)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评审依据及方法;
f)评审内容。
3.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次数。
a)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Q/G CS 017-2007
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f)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3.2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a)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等的结
果;
b)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
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利用等;
g)质量管理体系及HACCP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3.3评审准备
3.3.1预定评审前十天,标准化办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
3.3.2标准化办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
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
3.3.3标准化办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通知单》及本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3.4 评审会议
a)最高管理者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
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最高管理者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3.5管理评审输出
Q/G CS 017-2007
3.5.1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
(CCPS)等方面的评价;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
品、过程审核等与评审内容相关的要求;
c)资源需求: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重要改进,涉及到设备、设施或人力等资源方面提供
的措施。
3.5.2会议结束后,由标准化办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交最高管理者批准,发至相应部门并监控执行。(本次管理评审的输
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3.6调整改进
标准化办将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调整改进措施落实到人,限期完成,并确保所需资
源。
3.7跟踪验证
管理者代表应在措施完成期限内组织有关人员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验
证,发现异常及时纠正或报告总经理。
3.8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3.9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质量记录应由行政办公室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保管,包括管
理评审计划、评审前各部门准备的评审资料、评审会议记录及管理评审报告等。
4 相关文件
Q/G CS 014-2007 文件控制程序
Q/G CS 015-2007 记录控制程序
Q/G CS 034-2007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Q/G CS 035-2007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 相关记录
《管理评审计划》
《管理评审通知单》
《管理评审报告》
Q/G CS 017-2007
《改进/纠正/预防措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