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优质课教学设计《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优质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优质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优质课教学设计1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Mg+O22MgO4Al+3O22Al2O33Fe+2O2点燃Fe3O42Cu+O2加热2CuOAu不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Mg、Al>Fe、Cu>Au二、金属与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Cu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活动性:Mg>Zn>Fe>Cu三、置换反应:A+BC→AC+B【教学资源】巩固练习基础题1.铝在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铝不与酸、碱反应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D.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2.芯片是电脑、“智能”加点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
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2C高温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Fe+6HCl====2FeCl3+3H2↑B.CO2+Ca(OH)2===CaCO3↓+H2OC.CaCO3+HCl====CaCl+CO2↑+H2OD.Mg+O2MgO4.面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果我们逐个进行学习和研究,时间上不允许,同时也不便于寻找规律,因此有必要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的最后阶段,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实验,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学会金属的冶炼方法,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化学实验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学会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2.金属的冶炼方法:湿法炼金、热还原法、电解法等。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原因、防腐蚀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和腐蚀与防护措施。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试剂:铁、铜、锌、硫酸、硝酸等。
3.课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腐蚀与防护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铁锅、铜线、铝壶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金属是如何得到的吗?”让学生思考金属的来源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腐蚀现象,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
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从而导出课题讲授新课一、常见的金属(板书)展示:常见的金属找出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1、具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延展性2、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3、常温下液体的金属是汞阅读p-3表8-1,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而不用银制?3 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 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思考:通过以上讨论:你可得出哪些结论?(从决定物质用途,要考虑哪些因素)小结:1 是否具有符合这种要求的性能2 价格是否合适3 是否美观4 是否便利(质量,体积)5 是否对人和环境有影响讨论:资料--金属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2、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3、导电导热最好的最高的金属?4、熔点最高的金属?5、熔点最低的金属?二合金(板书)1、定义:一种金属与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常见的合金:铝合金、生铁与钢都是碳和铁的合金实验探究1:合金和纯金属性质的对比金属材料主要成分光泽和颜色硬度大小对比黄铜片(合金)铜锌黄色黄铜片>铜片铜片(纯铜)铜(紫)红色焊锡(合金)铅锡银白色锡>焊锡锡(纯锡)锡银白色讨论: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从颜色,硬度方面)实验探究2:合金和纯金属熔点大小的对比金属材料主要成分熔化速度对比铅(纯铅)慢锡(纯锡)锡中焊锡(合金)铅锡快讨论: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23、了解常见的合金的性能3阅读: (1)课本p-6页表8-2的内容(2)关于钛合金的性质和用途课堂练习: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机械性能好,抗腐蚀能力强,钛合金与人体很好的“相容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一、知识回顾1. 金属的性质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物质。
金属的主要性质包括:•金属光泽:金属表面具有独特的光泽,称为金属光泽。
•导电性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在金属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导热性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热能可以在金属中迅速传导。
•延展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在拉伸的过程中不断延长。
•高熔点和高沸点: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较高,一般在室温下都是固态。
2.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金属元素多为固态,具有金属光泽。
•金属元素通常是良好的导电体和导热体。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正数。
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除了溴和汞以外,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是气态或液态。
•非金属元素通常是较差的导电体和导热体。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通常形成共价键,形成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负数。
3.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通常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通常具有下列特点: - 化合物通常具有离子结构,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 金属和非金属的原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 化合物的离子数目要求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使化合物整体电荷为零。
4. 金属材料的使用金属材料由金属制品和金属合金组成。
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的特点包括: - 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二、能力提升1. 快速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答案。
1.以下不属于金属的性质的是: A. 金属光泽 B. 导电性 C. 导热性 D. 脆性2.金属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无法确定3.以下不属于非金属的性质的是: A. 金属光泽 B. 不导电 C. 不导热 D. 脆性4.下列元素中,不是非金属的是: A. 氧 B. 汞 C. 碳 D. 溴2. 选择题从下列每组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金属用品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
首先重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然后由学生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讨论其用途,最后得出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同时综合考虑其它多方面因素的结论。
第二部分介绍合金。
通过活动与探究比较合金和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异,同时根据差异得出合金的用途更为广泛的结论;为拓展学生视野,教材特意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材料,激发探究材料科学的兴趣及欲望。
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大,但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课题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难点突破。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合理问题。
2.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验探究机会。
3.利用上述两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1课时几种重要的金属【教学目标】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5.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6.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7.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曲别针、铜丝、水龙头、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展示常见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铜丝、水龙头、金银首饰等)和投影彩色图片(如高压锅、马踏飞燕、河北沧州铁狮子等)。
【提出问题】以上这些实物和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实物和图片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金属有哪些共性和个性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P3内容回答以上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的定义和特性;2.了解金属元素及其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3.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和联系;4.学会运用工具和设备进行金属材料的观察和实验;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金属的定义和特性;2.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3.金属与非金属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重点1.金属的特性和用途;2.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1.金属与非金属的联系和区别的讲解;2.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培养。
五、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一些共同特性,如导电性和延展性等;2.合作学习法:设置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能力;3.示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几个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铝和铜,并问学生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引导探究(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金属导电性实验1.将一块金属材料(如铜)的两端分别插入电池的两极,观察电路是否通断。
2.用同样的方法,将一块非金属材料(如木头)的两端分别插入电池的两极,观察电路是否通断。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实验二:金属延展性实验1.取一块金属线(如铝),用铅笔在金属线上标记两个固定点。
2.在标记点之间用手轻轻拉伸金属线,并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 学习归纳(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特性:导电性和延展性。
同时,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金属的应用领域,如铁用于建筑和机械制造,铝用于航空和包装等。
让学生认识到金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金属元素进行研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金属及有关的冶炼历史,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2)认识一些新的金属材料,知道常见铁,铝,铜等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调查,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获取信息。
(2)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化学科学对金属材料发展的重大意义,学会用“量变与质变”的观点看待某些合金的不同性能。
【教学重点】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课时】二课时。
【引入新课】根据你的经验, 说出所知道的常见的金属有哪些?-----------你说出的这些金属,不是纯金属就是合金。
或者说:金属材料包括两大类:纯金属;合金。
人类使用金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人从商代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会冶铁,战国时期会炼钢,现在大量使用铝合金等材料。
铝的使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21世纪是钛和钛合金时代。
目前,产量居前三位的金属依次是铁铝铜。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老师这里有些纯金属,观察后描述一下它们的物理性质。
(展示实物图片)。
常温下为固体(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请根据这些物质的用途说出它们的性质?综上所述,金属具有这样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比较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银铜金铝锌铁铅(优) 100 99 74 61 27 17 7.9(良) 密度/(g·cm-3) 金铅银铜铁锌铝(大) 19.3 11.3 10.5 8.92 7.86 7.14 2.7(小) 熔点/℃钨铁铜金银铝锡(高) 3410 1535 1083 1064 962 660 232(低)根据表中数据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用铁而不用铅?铁的硬度大于铅。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用铜不用银?①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高;②银的密度大,不易架线。
中学化学八年级《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金属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o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如纯金属和合金。
o学生能够掌握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通过实验了解金属的反应特性。
o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能够整理并概括金属的共性和特性。
o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o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器材、注重实验安全的良好习惯。
o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回收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化学性质(如与氧、酸的反应)。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比较。
-内容安排:本节课分为引入、新课讲解、实验探究、练习巩固、总结反馈五个部分,逐步深入,循序渐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金属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讨论法:小组讨论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思维。
-实验法:通过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实验,直观展示金属的化学性质。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金属的应用实例和实验过程。
四、教学资源-教材:八年级化学课本及相关教辅材料。
-教具:金属样品(如铁、铜、铝)、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稀盐酸等)、多媒体设备。
-实验器材:实验台、安全防护装备(眼镜、手套)、实验记录本。
-多媒体资源:金属性质和应用的相关视频、课件。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指定小组长负责协调讨论和记录。
2.维持纪律:明确实验纪律和安全规范,实验前进行安全教育,实验过程中严格监督。
3.激励学生:对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