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东关中学、维新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本次考试是维新中学与东关中学二校统一考试,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以后更好的搞好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现对本次七年级历史期末联考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一、成绩统计本次期末考试,两校共计有试卷703份,作具体质量分析如下:最高分:82 分最低分:10 分二、逐题分析:1、本次试卷共分五个大题,分别是:一、单项选择题(50分);二、填空题(10分);三、材料分析题(16分)。
四、简答题(16分)五、思维拓展题(8分)。
这些题目多为学生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
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由于多种原因,学生考试成绩较低,不太理想。
2、第一题选择题,共25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不高。
有的学生只得几分,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不到位。
第二题是填空题,由于这种题要求比较高,书写不规范容易被扣分,写错字不得分,所以这样的题丢分现象较严重。
第三题是材料分析题。
36题主要由两个材料组成,下设三个问题,37题只有一则材料,下设两个问题,旨在考察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大部分学生本题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知识运用不灵活,进而这说明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还较差。
不能够活学活用,机械地学,机械地背,没有完全具备“历史的头脑”。
第四题是简答题,分三个小题,都是一些识记型的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但从考下来的情况看,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不够,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还出现知道答案写不出来的情况。
第五题是思维拓展题,“如何评价武则天”,本题旨在拓展学生思维,这样的题就比较开放,学生在答题时只会往一个方向考虑,答得不全面,有的就只是一句话,甚至有的还留了空白。
中鱼口乡中心学校2010-2011学年度教学质量倒查报告一、考试基本情况㈠县局会考情况2010至2011学年县局组织的会考、调考工作中,我乡总评居全县第2名,其中游港中学居全县第4名,班咀中学和中鱼口中学较差,分居全县16、19名。
按年级评价,九年级会考居全县第3名,八年级会考居全县第2名。
分科评价名次如下表:学校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生物地理信息中中 6 14 10 11 21 19 6 12 8 5 22 6 14 班中16 22 18 6 19 21 15 15 12 10 2 17 4 游中9 8 12 7 3 3 7 6 6 3 13 1 7 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游中除政治、数学、生物外,其它科目都进入全县前三分之一,尤其是地理居全县第一,为现在的九年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班咀中学只有英语、生物、信息进入了全县前三分之一,很多科目成绩不理想,甚至位居后三分之一,其中如语文、化学几近垫底。
中鱼中学有政治、历史、音乐、美术、地理居全县前三分之一,但生物、物理几近垫底。
㈡县局调考情况1、六年级调考情况全乡六年级调考在全县位居第二名,七所完小进入全县前二十名:其中常西完小全县第二名,为历年来最好;西河完小位居全县第五名,红光完小居全县第九名,育红完小居全县第十名,中鱼口完小居全县第十四名,光明完小全县第十五名,游港完小居全县十八名。
具体分校分科名次如下表:中鱼口小北常西安庄红光光明西河游小太和育红1 2 1 2学校语文16 67 5 50 6 8 3 42 52 25学校数学15 58 2 51 49 32 10 23 85 16学校思品30 73 8 81 22 27 15 6 2 37学校科学25 90 1 75 30 21 8 20 91 9班级语文30 15 96 6 71 9 16 11 4 60 75 35班级数学40 12 87 3 77 73 79 25 16 39 116 27班级思品59 29 101 13 109 33 43 31 24 9 4 53班级科学38 34 122 1 106 44 28 30 10 29 123 12 认真分析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从学校层面,全县93个学校,常西四科均进入全县前十名,其中科学全县第一名;数学全县第二名。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一、组织与阅卷情况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导处按照学校要求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大为减少,但是距离杜绝学生违纪行为还有较大距离。
阅卷采取的是分年级交叉安排教师,确保教师不阅本年级的学科试卷,各年级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题总体评价本次考试,试卷为教导处统一组织试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质量较高,注重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试题灵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成绩分析: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各年级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
(2)、各班级成绩发展的不平衡。
(3)、各学科间的不平衡。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层面: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
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层面:1.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常规检查中。
2.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
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
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
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导—学—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落实不到位。
4、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
学校层面:1.教学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粗放型,经验型、时间型的管理还在主导着我们的教学。
2. “导—学—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根植于我们的课堂上效果不明显。
相当一部分教师固执己见,固守传统。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卷分析何昶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学科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非选择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基础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5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1)班平均分45.29 ,优秀率8.3%,及格率为29.17%;七年(2)班平均分41.04,优秀率3.7%,及格率为14.81%;七年级(3)班平均分51.92,优秀率4%,及格率48%;七年级(4)班平均分47.93,优秀率3.7%,及格率37.04%;七年级(5)班平均分49.7,优秀率0%,及格率25.93%。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学生存在的盲点、易错点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锦衣卫”写成“棉衣卫”,把“西洋”写成“南洋”等等。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如:把“秦国”写成“秦朝”,把“西汉”写成“东汉”。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本学期中期考试在学校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已经圆满结束。
七年级1—4班的历史,应参考人数126人,实际参考人数125人,1人因病未参考。
总分7563,平均分60.50,及格人数66人,及格率52.80%,优秀30人,优秀率24%。
从整体看,相比较上次学情教情调研结果,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及格率,优秀率都有所提升,说明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在学习历史上的确用了心,下了功夫。
但就考试题目难易程度而言,历史试卷题目简单,注重基础知识考查,但考试结果与预期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班与班之间差距太大。
一班及格率偏低,仅仅及格14人;一班二班三班平均分与四班差距过大,相差最多的达到了7分。
2.低分段学生太多,集中在每个班个别学生身上。
二、存在主要问题(一)教师方面(1)对学生前途理想教育不够,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持无所谓态度;(2)课堂讲的太多,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出来;(3)复习的时候注重了知识点的反复讲解,只注重了部分学生的训练,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考查,使得复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学生方面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工整、答题不规范,错别字多。
具体体现在:(1)每个班学困生书写普遍潦草,有些甚至看不清楚;(2)大多数学生答题缺乏逻辑思维,不能做到分层,分点;(3)对重点字词掌握欠佳,例如许多学生将“曲辕犁,筒车,玄奘,鉴真东渡,松赞干布,澎湖巡检司,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都写错了。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许多学生将台湾,西藏,西域的管理弄反了。
3.读图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材料分析题28题,对材料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根据时间判断朝代,历史人物,根据朝代判断民族。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27题第(4)小题,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现象?很多学生未能透过想象看本质,不能将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记起来。
分析成绩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寻求对策——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成绩分析报告丹东希望学校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我们有必要对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成绩进行分析。
现就对有关成绩分析如下。
一、成绩分析(一)学校综合成绩分析本学期我校总名次均值名列全县第12名,虽然名次仍居全县前列,但与第一学期相比,有下降趋势,负增长3名,三中、城台、磨台学校超过了我校。
(二)小学综合名次均值分析小学综合名次均值列全县第12名,和前学期相比,名次下降1名。
(三)初中综合名次均值分析初中名次均值列全县第10名,和前一学期相比,名次下降了4名。
(四)全县各年级综合成绩分析1、第二学期成绩我校优势年级为六年级、九年级、五年级,进入了全县前10名,尤其突出的是六年级取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靠前列的还有二年级、七年级名列第14名,八年级名列第15名,三年级名列第16名。
而一年级成绩相对滞后,处在全县第21名,在管理上要引起重视。
2、两学期对比:与第一学期相比,六年级继续保持全县第1的位置,一、二、五、八年级呈现正增长,增长值分别为+3、+5、+8、+2个名次,而三、四、七、九年级呈现负增长,分别下滑-6、-6、-2、-1个名次。
(五)各年级学科均分成绩分析1、第二学期成绩从各年级学科成绩看,进入全县第一名的学科是三年级语文;第二名的学科是:六年级英语、九年级政史地生;第四名的学科是:五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名的学科是:四年级英语、五年级英语、九年级数学、英语;第七名的学科是:五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七年级政史地生、八年级英语;第八名的学科是:一年级数学、八年级政史地生;第九名的学科是:八年级物理、九年级化学;第十名的学科是:二年级数学、四年级数学、九年级语文、物理。
进入全县前10名的学科总共有22门,占总科目的70.9%。
而成绩比较差的学科有:三年级数学(22)、英语(19)。
香莲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中考质量分析中考成绩已经揭晓,为了使了解本次中考现状,及时针对本校各学科教学情况调整后半期的教学计划,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提率高合格率和优秀率,降低低分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期末考试做出更大贡献。
现将本次中考情况简要分析如下:一、考试形式本次考试于10月26日至10月28日举行。
采用闭卷形式,考场人数、监考人员编排、由学校统一安排。
使得此次考试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得到了必要保障。
二、质量分析全校应参加考试学生159人,实参加考试人数158人。
七年级语文95%;英语合格率为91.5%,比上年同期上升22%;数学合格率为61%,政治合格率为95%,历史合格率为52.5%,生物合格率为73%,地理合格率为37%。
八年级语文合格率为83%,;英语合格率为57%,数学合格率为80.5%,比上年同期上升16%;物理合格率为42%,比上年同期下降11%,政治合格率为90%,历史合格率为52%,生物合格率为94%,地理合格率为60%,比上期上升30%。
九年级语文合格率为97%,比上年同期上升1.2%;英语合格率为22%,比上年同期下降18.5%;数学合格率为57%,物理合格率为46%,化学合格率为78%,比上年同期上升13.5%。
从以上成绩看,这次考试考得比较好的科目有七、九年级的语文,七年级英语、八年级数学,九年级化学等科目。
另外七、八年级政治,九年级历史成绩也较为喜人。
相反,本次考试中,九年级英语、八年级物理、历史等科目成绩也令人担忧,反映出这些科目已成为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瓶颈,今后需加倍努力。
九年级的主科合格率也因英语而有所下降。
存在问题:1、各班全科合格率离目标任务差距甚远,各科教学及学生学习状况不均衡。
2、班主任对学生管理不够严格,对学习重要性强调不够深入,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兴趣不满,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3、个别科任教师对学生管理较松,出现了合格率过低的反常情况。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成绩分析报告在中心学校的统一安排下,于5月6日进行了期中考试。
从测试的整体情况分析,我校的教学质量整体与上学期对比,呈现下滑趋势。
为更好地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总结成绩,查摆问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对全校的期中教学成绩做出如下汇总分析:一、现状分析1、从语文、数学科目看,我校共有20门单科参加考试,其中获得第一名4门,第二名3门,第三名2门。
单科成绩优秀率达到学校规定要求的只有2门,分别是三(1)班、三(2)班语文。
此次成绩与上学期末相对比,落差很大。
仅从这些名次分析,不难发现,名次占有率明显较低。
2、从综合课(英语、品德、科学)成绩看,三至五年级各科成绩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除五(1)班综合科外各班综合科成绩均进入前三名。
从这次考试可能看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注重了综合科的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3、从各科均分看,我校各科均分虽然在全镇小学中名列榜首,但与他校相比,此次成绩相当脆弱,均分差距较小,如此成绩,稍有不慎,便不可一击。
4、从各科成绩的学生优秀率来看,除三年级语文以外,各年级语、数成绩学生优秀率均达不到学校制定的目标定位要求,教师在“培优扶困”方面还要多下功夫。
二、存在的问题:(一)语文科,从卷面分析和反馈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课外阅读积累面窄量少,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
阅读、理解、审题能力差,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习作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上,卷面不够清晰,书写能力不高,缺乏真情实感。
可以看出教师平时作文指导方式单一,随意性较大。
(二)数学科,从卷面分析和反馈看,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理解偏差,忽视应用,造成判断和选择题失误,漏题、抄错题等造成失分,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力较差,胡乱应用。
部分观察题、操做题失分高,开放题束手无策,可以看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须在今后教学中通过理解、比较、反复练习中获得提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题简评
这份期中考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体上讲难易适中
二、考试情况分析
我校八年级学生76人,参考人数76人,最高分73分,最低分22分,均分50.6优生率11.2% 及格率71.1%.
三、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题为。
23人30分,17人28分
学生失误集中在5、7、11、12题个别同学1、6、13、15出错。
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
(1)对基础知识掌握肤浅
(2)教师对基础知识落实不够,如6、10、13、15题
(3)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如1、12题
补救措施:
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七年级学生自觉性差,记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必须引导,并培养一定的解题技能。
2、第二题为填空题。
16题满分人数23人.17题满分2人。
失分原因:
(1)识记不准确。
出现混淆。
如16(1)、(2)、17(1)(2)
写错字导致失分。
如“议”,'郾"
补救措施:
让学生注重阅读课本,养成平时在书中对重点知识的圈点勾画与识记。
最大限度地杜绝错别字。
3、第三题材料分析题。
分18\19两大题。
18题3人满分,19题4人满分。
失分原因:
(1)识记不准。
如18(3)、19(4)
(2)识记不全。
如、18(4)19(2)
(3)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如18(1)
(4)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欠缺。
如18(2)、19(1)
(5)对历史现象进行归纳概况能力差。
如19(5)
补救措施:
(1)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加强对重点知识识记与理解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训练学生用历史术语规范答题
(4)对历史现象进行归纳概况力差能
(5)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6)在课堂与课后练习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比较、概况能力。
武海霞
河底初中
2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