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优秀学案第1课时(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女娲补天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隆、塌、露、燃、熊、挣”等生字。
能正确朗读全文,感情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2、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通过学习女娲找石补天体会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教学过程:一、引题导课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读一个神话,什么是神话呀?(神奇的故事),在这样的故事里往往会有一些具有神奇力量的人物出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板书“女娲”,有没有小朋友了解到女娲有哪些神奇的力量的?2、相机学习女娲创造人类,女娲补天的相关语句,感受女娲的神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3、揭题质疑。
(疑问板书)二、初读感受1、学生自由读故事。
要求想想心中的疑问故事里有没有答案,读准故事里的一字一词一句。
2、交流反馈。
指名分块读故事。
相机教学生字“隆、塌”等字的写法。
3、过渡:故事神奇吧?让我们细细的品读,慢慢的欣赏。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2、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读一读,圈一圈。
3、感情朗读相关词语: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到处是洪水围困挣扎(课件呈现)4、感情朗读本节文字,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这就是灾难的全部吗?你还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话练习)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女娲看到此情此景心里怎么样?(难过极了)为什么难过?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女娲?2、女娲为了消除这场灾难都做了什么呢?继续读课文,想一想,指名学生反馈。
3、重点学习找石头。
a、回顾学法:读出感受,找出带给你这样感受的词语,再读体会。
b、交流反馈:c、写话练习: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来到高高的山顶,找啊找啊,没有发现一块纯青石;她又来到-----------------------,找啊找啊,还是----------------------------;她还到了---------------------------,找啊找啊,仍旧---------------------------;她没有因此放弃,继续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
2.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开课激趣导入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小组自学,看谁的方法好?3.交流汇报(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冶──治(读音、字形)多音字“挣”课文中读zhēng,不读zhèng,“燃、熄、炼”注意写法、字意。
三、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1.抽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师归纳: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写生字、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故事大意。
二、继续学习新课1.感悟故事的神奇:围绕课文后“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讨论。
天空塌露悲惨景象求雨神熄灭天火(勾画、讨论)突出女娲的神力造船拯救人们神火冶炼五彩石2.找出表现女娲补天的艰难的'词语。
三、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勾画、理解、抄写)1.天塌情景叠词的运用(轰隆隆、一道道、黑黑的、熊熊大火等)。
2.冶炼五彩云石动词的运用(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
3.结尾段抒情、流畅、余味深长。
四、在熟读基础上进行复述1.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板书回忆。
2.教师示范部分或全篇,用自己的话,不背全文。
3.给同桌讲故事,尽量详细,清楚明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第【2】篇〗【学习目标】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发明、轰隆隆”等词语。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1)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2)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
它和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神话。
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时,要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立足语言习得,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和形象描述能力。
三.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件2)1.导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女娲补天课程背景《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是根据鄂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一套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教案。
本教案以女娲补天的故事为主题,通过学习这个传统神话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理解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掌握相关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故事情节进行写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女娲补天》是一则古老的神话故事。
据说,在漫长的历史中,天空和地面曾经是分离的,娲皇后为了修补这个差距,出现了很多困难,最终她用自己的双手修补了天空。
这个故事广泛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至今仍被许多人们传诵。
教学重点•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阅读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故事的改编和写作。
导入活动1.通过展示一张关于女娲补天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带领学生进入课程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老师简要介绍女娲补天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主体活动1.听读课文教师逐段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边听边阅读课本。
2.理解课文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3.词语学习解释课文中生词或常用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
4.情节改编要求学生根据所听的故事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改编和创作自己的版本。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强写作能力。
5.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依次讲述他们改编后的故事情节和故事结局。
6.课文回顾教师回顾课文内容,强化学生对故事情节和相关词语的理解。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写作的技巧和建议。
课后作业1.回家后,写下自己改编的《女娲补天》故事,并画出故事情节的插图。
四年级上册语文《女娲补天》教案优秀7篇古代人民对世界的幻想全都体现在我国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中。
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女娲补天》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女娲补天》教案篇一第一课时预设目标:1.通过检查、交流、自主发现、汉字演变过程、填表等方式正确读写“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轰隆隆、围困、挣扎、窟窿、冶炼”等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阅读发现故事的神奇,并能读出神奇,展开想象品味神奇。
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抓关键词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学会另一种复述故事的本领:从画面的几个方面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
4.借助动画短片的切入,关于“天榻”不同传说及《共工触山》故事的补充,引领孩子更深一层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预设教学流程:一、走进故事,感受神奇1.揭题,扣题眼“补天”,读出神奇。
请看老师写课题。
边板边说: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所以娲字是女字旁。
谁来读读故事的题目?你从哪读出了神奇?能说得再清楚一点吗?谁也把这种神奇读出来?大家一起把神奇的感觉读出来。
2.课前都预习过课文,老师先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拿出学习单,词语都会读了吗?那我就来抽查几个同学:(1)熊熊大火、零零星星、轰隆隆抽查读,齐读。
发现这组词语分别是:AABC AABB ABB的式词语。
(出示)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平时要多去发现、多多积累。
(2)燃烧、围困、挣扎、窟窿看第二组词语,抽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我发现这组词语都是由偏旁相同的字组成。
你们发现的跟他一样吗?还有呢,这些词语里还藏着一个秘密。
看谁能够找到。
这些偏旁跟他们的词语有什么联系呢?举一个例子说说看,“围困”,被包围住了,困在里边出不去,所以这是一个全包围结构。
真是一个新的发现,一起读一读积累下来。
“窟窿”是穴宝盖,就是跟洞穴有关。
(3)寻找、熄灭、露出、冶炼请看第三组词语。
抽查一组,这组词语的秘密又藏在哪里呢?我发现这组词语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
《女娲补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0个字,认识4个生字。
注意多音字“哪”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
3.学习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勇敢精神和高贵品质。
4、通过读文,让学生对阅读神话故事产生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形声字特点等方法识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2.情境创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读文,让学生对阅读神话故事产生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难点:体会神话神奇的想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造,轰”等10个字,认识“哪,熄”等4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窟窿……”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讨论后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出示:夸父女娲愚公射日填海过海大禹嫦娥开天【此处为课件1】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看到这个字一一"女娲"的"娲",你们联想到哪些与它字形相近的字呢?……(反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形近字有选择地写到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字形和读音,并组词读一读。
)同学们预习课文后知道,这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板书:古代神话故事)。
同学们知道吗?"神话故事"是不是生活中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呢?一一对,神话故事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女娲补天》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轰隆隆、挣扎、冶炼”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尝试练习用批注的方式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用关键词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尝试练习用批注的方式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用关键词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做批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等都是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等都是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3.引导学生质疑,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
(2)思考: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结果怎么样?二、新授(一)检查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检查生字带出句子。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检查: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带出课文: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一段话主要内容,从一句话逐步精炼到四个字——天崩地裂或者天塌地陷。
)(3)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读文章,读完一段要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然后可以用一个句子、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语把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出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第【1】篇〗一、谈话导入1、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位熟悉的朋友,我们是主人,见了客人可要热情打招呼噢,他是谁呀(依次出现东海龙王、孙悟空、八戒、哪吒的)。
(生打招呼)。
2、师:我看出来了,你们非常喜欢他们,他们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今天,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位神话故事中的女神,她是---(出示女娲),生说“女娲”,师板书“女娲”,相机指导生认识“娲”。
3、师:传说女娲创造了人类,还为人类造福,关于她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讲其中的一个---女娲补天(板书“补天”,指导书写“补”字),生齐读课题。
4、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是第14单元立志的第二篇主体课文,那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生就课题质疑。
二、目标导学1、师: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2、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女娲的志向是什么,以及她是怎样做的。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任务。
三、自主读识1、师范读故事,出示重点词语,生初步感知。
(出示“我会听”)师: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老师猜大家心里肯定已迫不及待想了解这个故事了,老师就讲讲吧,讲故事的过程中会有带着小秘密的五色石子飞出来,大家可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比比看谁收获的小秘密最多。
(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文重点词语。
)2、生抢读词语。
(在抢读过程中师在黑板上贴词)3、生齐读词语。
4、认识多音字“难”。
(名生说出不同读音并组词)5、生自由读文。
(出示“我会读”)师:大家词语认这么好,那么把它们送入文中,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读文)6、指名生接文。
(师评价正音)7、检测生字认识。
(出示“我会认”)师:看到大家把课文读得这么通顺,我们的生字朋友也高兴地跳了出来,认识他们吗(1)生自由读。
(2)同桌互读。
女娲补天教学内容:《女娲补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17个,并且练习书写2-3个生字。
2.初步理解课文,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并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自主学习生字17个。
教学准备:辅助课件、生字卡片、板书用贴图。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情境引语: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这节课,丁丁就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神话故事。
(贴女娲补天的故事图片)教师:谁能看着图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谁?她在做什么?生1: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女娲。
生2:女娲正在补天上的大窟窿。
生3:我还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女娲补天,小时侯听我妈妈讲过。
教师:你们知道的真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故事,名字叫:女娲补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在一入课时便出示故事的图片,目的在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对这个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引语: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吧!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
学生:小声音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教师:刚才,老师看见许多同学都画出了不认识的字,谁愿意说一说,一会儿你打算怎样学会这些生字?生1:我想自己看生字表里的拼音。
生2:我想和我同桌的小伙伴一起学。
生3:我想用咱们学过的查字典的方法学。
生4:一会儿遇到不认识的字我想问老师。
教师: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多,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学生:自主识字。
(此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教师:刚才,老师看见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下面,老师想看看同学们都自己学会了哪些字?(教师拿出生字卡片进行检测,那些只有个别同学不认识的字就当时解决,并练习组词。
)[评析]在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之前,先筛选出几个学生基本上都认识的字,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生1:“支”这个字特别好记,音乐课上老师经常让我们唱一支歌,就是这个“支”。
《女娲补天》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轰隆隆、挣扎、冶炼”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尝试练习用批注的方式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用关键词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女娲把五彩石炼成什么?用什么炼的?理解“冶炼”一词的意思。
3.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女娲都做了哪些事?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
4.天地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可怕的事情。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
找出描写天塌地陷,人们被洪水、大火围困的句子。
(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