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步步高语文二轮第一章语文基础再强化 微专题五
- 格式:ppt
- 大小:433.50 KB
- 文档页数:7
限时综合小练10语言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章阅读(用时:4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通牒挖墙角仗义执言骨鲠在喉,不吐不快B.吊销百叶窗察言观色明枪易躲,暗剑难防C.博弈座右铭铩羽而归盛名之下,其实难副D.枉费股份制改弦更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答案 C解析A项角—脚。
B项剑—箭。
D项章—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居住在两岸的是骨肉同胞。
“同胞”这个理念在中华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所谓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同胞之间、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
B.在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韩国演员安圣基和中国演员汤唯相濡以沫....,一同担任主持人成为电影节期间的一大热门话题。
C.伊拉克政府曾几次计划减少巴格达市区检查站和隔离墙的数量,但是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总是如期而至....,该项计划被迫取消。
D.领导干部工作应该做到一言九鼎....,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出成绩来,对造福百姓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忽悠”。
答案 A解析B项“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含褒义,多用于老夫妻之间互相关心。
C项“如期而至”,按照约定或者规律,按时到来。
恐怖袭击不可能事先约定,不合语境。
D项“一言九鼎”,比喻说话极有分量,能起很大作用。
既属褒义,也含有贬义,这里应该改为“一诺千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务院颁布新的房地产政策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B.由于通货膨胀、低效率的资金运转、屡见报端的贪腐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资金不足,使得地方政府越来越无力支付庞大的养老金。
C.苹果手机的销量最近开始下降,以前每天能卖上百台,现在只卖出两三台,有消息说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央视“3·15”曝光所造成的。
【步步高】2014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专题“微专题回扣与规范”复习训练+配套课件第二章课本文言文再回归回归训练(一)温馨寄语考前要回归课本,老师反复叮咛。
对于语文来说,回归课本的最大收获,莫过于文言文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不少内容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真正的“老家”,实乃“熟悉的陌生人”。
回归课本,除加强复习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外,要重点突出下列课文:《六国论》《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寡人之于国也》《陈情表》《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报任安书》《逍遥游》等。
对于上述文言文再复习,重点要放在实词上,尤其是一些次常用实词。
当做文言文试题有困难时,你所学的课本将是你有力的支持者。
回归训练(一)一、读读,你能否“记”起教材中这些易被误解的实词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误:通晓。
正:普遍。
2.举酒属.客误:敬。
正:劝。
3.歌.窈窕之章误:唱。
正:吟诵。
4.横槊赋.诗误:写。
正:吟诵。
5.六国互.丧误:相互。
正:一个接一个,交替。
6.始速.祸焉误:快速。
正:招致。
7.后秦击赵者再.误:第二次。
正:两次。
8.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正:同情。
9.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误:请示。
正:申告。
10.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误:观察。
正:比较。
11.越国以鄙.远误:把……当成边境。
正:把……当成边邑。
12.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误:治理。
正:治理得好(太平、安定)。
13.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误:一定。
正:果真。
14.故.遣将守关者误:所以。
正:特意。
15.拖其衣裘取戈剑者误:拖住。
正:剥下。
16.是社稷之臣.也误:臣子。
正:臣属国。
17.王无罪岁.误:年岁。
正:年景,收成。
18.舅夺.母志误:夺去。
正:改变。
19.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误:已经。
正:不久。
20.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正:依赖。
21.如听仙乐耳暂.明误:暂时。
正:突然。
22.终期.于尽误:希望。
正:注定。
二、看看,你能否“忆”起它们(写出它们的意思)1.拔过蒙拔.擢(《陈情表》)提拔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攻克2.暴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五人墓碑记》)显扬何兴之暴.也(《项羽本纪》)突然、迅速3.次列坐其次.(《兰亭集序》)旁边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临时停留,驻扎4.独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羽本纪》)仅仅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难道独.五人之皦皦(《五人墓碑记》)惟独5.抚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对待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五人墓碑记》)巡抚,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抚慰不抚.壮而弃秽兮(《离骚》)循,握持6.更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再洗盏更.酌(《赤壁赋》)重新7.害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忌妒邪曲之害.公也(《屈原列传》)妨害8.忽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轻视日月忽.其不淹兮(《离骚》)迅速的样子9.加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更加楚大发兵加.齐(《屈原列传》)攻打视清季有加.(《〈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厉害10.简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选拔11.景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大春和景.明(《岳阳楼记》)日光赢粮而景.从(《过秦论》)通“影”,同影子一样12.厥厥.有《国语》(《报任安书》)乃思厥.先祖父(《六国论》)其13.可秦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能够可.歌可泣值得可.四千余人(《淮阴侯列传》)大约可.堪回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岂,哪里14.每每.谓予曰(《项脊轩志》)常常每.移案(《项脊轩志》)每次15.匹众人匹.之(《逍遥游》)比16.齐时运不齐.(《滕王阁序》)济,好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一样17.爽爽.籁发而清风生(《滕王阁序》)参差不齐酌贪泉而觉爽.(《滕王阁序》)精神清爽屡试不爽.差错18.斯逝者如斯.(《赤壁赋》)这,这样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则,那么19.岁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年成20.特诏书特.下(《陈情表》)特地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只,只是三、写写,你能否“译”出它们(翻译下列句子)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翻译要点“视”,对比;“固”,到底,究竟。
第三章微专题一古代诗歌核心知识再回顾温馨寄语语文知识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几乎所有的语文试题都要靠语文知识来帮助解决,因此考前莫忘对语文知识进行再回顾。
这里,只是借核心知识的回顾触发你对语文知识的回忆和整理。
微专题一古代诗歌核心知识再回顾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全诗何日是归年。
流响出疏桐。
台城六代竞豪华,②淮况,是虚写;“尽荠麦注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行刘攽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颈联是以点代面,表现幸存者生活的艰辛。
渡头老翁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蛟龙蜿蜒”的河上摆渡挣钱,说明洪水泛滥后幸存者生活的艰难。
尾联上句直接写百姓被水淹死的凄惨结局,下句写买鱼时想到死于水中的百姓,直接抒发“凄恻”之情。
解析注意题干的问法,答题时应写出抒情方式。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①无尘水槛②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
②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
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和黯淡、伤感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浓重的思念之情。
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解析首句写竹坞、水槛,环境清幽雅洁,作者备感孤寂,自然引发思念友人之情。
阴霾欲雨、四望迷蒙的天色,使诗人的心情更加黯淡,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微专题二考前答题再规范温馨寄语对于考试来说,答题无疑是最重要的。
经过长时间的做题训练,想必你在答题方面已有丰富经验了。
不过,从考前这个角度说,进行一些答题训练十分必要。
下面这些内容将为你提供答题规范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答题基本要求——规范、清晰一、规范回答问题时要按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可随意作答。
诸如分点(面)要求、字数要求等显性要求要保证满足。
(一)答题不规范之矫正答题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有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答题层次不清。
1.“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方法?(1分)答案借代,夸张。
(0分)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违反题干只答一种的要求,答出了两种。
2.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出说明。
(4分)答案“微风”照应了题目,诗人坐在窗口,听着风吹的声音,希望风可以把友人带来,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0分)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无视题干“贯穿全篇”的指令,不对全篇逐联分析,写了一些大而无当、离题万里的话。
3.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4分)答案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记忆里。
(2分)从规范角度分析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二十岁以后生活在记忆里”,过于笼统,不够具体。
比较圆满的答案应当是“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沅水的怀念里,沐浴着沅水的光辉,他的生命和千里沅水一同流淌,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直至爷爷生命的终点也没有熄灭”。
小练14 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用时:4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着.想(zhuó) 鸭肫.(zhún) 龋.齿(qǔ) 曲.尽其妙(qū)B.说.服(shuō) 嗾.使(sǒu)文绉.绉(zhōu) 唯.唯诺诺(wěi)C.秸.秆(jiē) 友谊.(yì) 抵.牾(zhǐ) 一塌.糊涂(tā)D.启碇.(diàn) 头癣.(xuǎn) 噱.头(xué) 仕途蹭蹬.(dènɡ)答案 B解析A项“肫”读zhūn。
C项“抵”读dǐ。
D项“碇”读dì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妆饰白皙欲盖弥彰怨天尤人B.落寞噩梦急急可危不经之谈C.弭谤切磋以身作责绿树成阴D.渎罪矜育义愤填膺神州飞船答案 A解析B项急急可危—岌岌可危。
C项以身作责—以身作则。
D项渎罪—赎罪,神州飞船—神舟飞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身边万物都在显示着自己的生机和优美。
我觉得作为摄影人不必________远足名山大川,美丽的风景就在身边。
摄影不在于器材的______,不在于复制美景,____在于磨炼出独到的发现之眼,在寻常的______里拍摄出不寻常的画面。
A.舍近求远精致只场面B.舍本逐末精良而场景C.费尽心力精巧却情景D.千辛万苦精美就风景答案 B解析“舍本逐末”点明远近风景的差别。
“精良”与器材的品质相搭配。
“而”表转折意思。
“场景”指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的场面,也泛指情景;“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
前者更符合语境要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甚至像陈独秀这样曾给党造成血的损失,当他对自己的错误已有认识,并有回党的表示时,周恩来立即着手接洽此事,可惜未能谈成。
B.高三冲刺阶段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在刻苦努力。
能否获得高考的胜利,取决于同学们冷静沉稳的程度。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小作文增分突破一明确类型,审清要求——小作文满分突破对应学生用书P1(2013·江西卷)语言综合运用。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
(1)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
(2)有一处用“不仅……而且……”或“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过渡。
(3)使用打比方、拟人两种手法。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几个隐性要求,题目要求“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这就要求后面的论述必须与第一句话对应。
“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这就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介绍课本。
在内容上要考生介绍语文课本,在技巧上不仅要求用修辞手法,还考查了文段结构的中心句、过渡句等。
答案(示例)《先秦诸子选读》是旨在引导我们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并形成一定文化积淀的选修教材。
(统领全段内容的开头)教材不仅精选了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作品,而且还遴选了道家、墨家、法家的传世名篇。
充满哲思、影响深远的一篇篇文章好比一把把钥匙,打开一座又一座智慧宝库。
(打比方)那些宝库的宝物或引导我们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或教会我们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或启发我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拟人)总之,他是教给我们如何行事待人,启发我们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我们人格健全发展的大师。
(拟人)[一轮诊断]在一轮复习中我们重点复习了语言运用题的一些常规题型,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微专题一考前审题再规范温馨寄语读题是一种能力。
的确如此。
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它的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
考前,可以抽出专门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使自己答得准,答得清楚。
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读题步骤和方法1.小声读,读要慢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大部分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
故要确定答题区间。
另外,也有部分题目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他要考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读题练习(一)古诗鉴赏1.《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答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干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简要分析唐庚诗“芒焰在简淡中”的特点平淡蕴藏激烈情感分析全诗①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②“结合本诗”暗示要紧扣诗句分析2.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答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干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概括(分析)怎样借景抒情怎样借景抒情上片“借景抒情”暗示了答案必须包含这些内容:借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3.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限时综合小练2语言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用时:45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采/喝彩宣泄/攻坚战坐镇/出奇不意B.抱负/糟蹋极至/水龙头剧增/旁征博引C.元凶/原委发轫/大姆指栽赃/攻城略地D.倾泻/思辨戛然/夫妻俩通牒/仗义执言答案 D解析A项奇—其。
B项至—致。
C项姆—拇。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能量”本是一个网络词语,现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个社会热词,致于..“正能量”应该如何理解,则知之者甚少了。
B.朝鲜半岛事端多发,其矛盾根源不仅仅源自于..上世纪的那场战争,更多的是从两种意识形态中,一些人想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在别人身上。
C.禽流感患者突然出现,安徽省亳州市的卫生部门危言危行....,小心谨慎,在省卫生厅专家的指导下,26岁的患者在第一时间里住进了专门医院。
D.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错误地认为中国还会像清朝政府那样犯而不校....,他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闹剧”的言行,已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答案 D解析A项致于:引起,使达到。
应该用“至于”。
B项“根源”与“源自于”重复,“源自于”的“于”也是多余的。
C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D项犯而不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侮辱也不计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省规定,有关部门在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将徽派古建筑保护纳入改造建设规划,切实避免损毁现象的发生。
B.卫生防疫部门在防治H7N9流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与之有接触的禽类市场、养殖场、流通地,就立即采取关闭、捕杀等手段予以截杀。
C.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推进了信息化进程,保障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D.由于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赛期,2013年举办的第117届波斯顿马拉松赛逐渐成为全球最具影响的赛事,吸引了上千家媒体前来报道。
第八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核心题点训练微专题二十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含意)一、读一读1.重要概念的含义所谓“重要概念”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概念”的表现形式是词或短语。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词语是文中的重要概念。
(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若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把握,对于这样的概念,我们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往往也需要准确理解。
2.重要句子的含意一般论述类文本中的“重要句子”,多数是能够表达作者所持观点或者是概括文章某一局二、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什么是“讽刺”?——答文学社问鲁迅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
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
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
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
譬如罢,洋服青年拜佛,现在是平常事,道学先生发怒,更是平常事,只消几分钟,这事迹就过去,消灭了。
但“讽刺”却是在这时候照下来的一张相,一个撅着屁股,一个皱着眉心,不但别人看起来有些不很雅观,连自己看见也觉得不很雅观;而且流传开去,对于后日的大讲科学和高谈养性,也不免有些妨害。
倘说,所照的并非真实,是不行的,因为这时有目共睹,谁也会觉得确有这等事;但又不好意思承认这是事实,失了自己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