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纬度日照时间计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3
光照时长和纬度的关系
地球是一个被太阳照射的行星,光照时长是决定地球气候、生态和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不同纬度的地区由于接受到太阳光的强度不同,因此其光照时长也不同。
在赤道附近地区,太阳直射地球,一年四季光照时间都大致相等,日照时间约为12小时。
而在极地地区,由于地轴倾角的原因,太阳
在冬至时将不再升起,导致这些区域的极夜期间没有日照,而在夏至时太阳则会在地平线上连续24小时照耀,导致极昼的出现,这些地
区的日照时间可能长达6个月。
在中间的纬度地区,日照时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夏季日照时间较长,冬季则相对较短。
例如位于北纬30度的城市,夏至时日
照时间可能超过14个小时,而冬至时则不到10个小时。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夏季实行夏令时,以调整日出日落时间,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夏季的光照时间。
光照时长的变化也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夏季,光照时间的增加会刺激植物的生长,许多植物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阳光和二氧化碳,以生长更快。
而在冬季,日照时间的减少则会影响动物的活动和迁徙,一些动物会在寒冷的冬季进入冬眠状态,以减少能量消耗和生存压力。
总的来说,光照时长与纬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同纬度地区的光照时间也会因季节变化而变化,这对于生物、气候和季节变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日照时间和纬度的关系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里,大家有没有想过,日照时间和纬度之间的关系?嘿,这可是个有趣的话题哦!想象一下,夏天的时候,太阳像个大火球,照得人眼都眯起来了。
而到了冬天,太阳就像个羞涩的小姑娘,藏得深深的,给我们留下的日照时间可就少了不少。
这一切,竟然和纬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真是妙不可言。
你看,那些靠近赤道的地方,日照时间可是一年四季都差不多,简直是阳光的乐园啊!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是大太阳热情洋溢,令人心情愉悦。
反观北极圈附近,冬天几乎没什么阳光,阳光就像个逃兵,溜得无影无踪,搞得大家心情都阴沉沉的。
你知道吗?那里的小伙伴们可得好好珍惜每一缕阳光。
尤其是极昼和极夜交替的时候,真是让人感叹自然的神奇!极昼的时候,太阳简直是不知疲倦,一天到晚挂在天上,大家都觉得仿佛时间都停滞了一般。
而极夜则像一位无情的魔法师,把阳光全部收走,留下满天的星星,虽然美丽,但总让人觉得孤单。
还有一些地方,比如说四季分明的地方,阳光的变化就更有戏剧性。
夏天,日照时间长,大家都能享受到温暖的阳光,聚会、烧烤,简直乐翻天。
而一到冬天,日照时间一下子缩短,大家都不得不窝在家里,喝着热巧克力,围着火炉,感叹一下“日照短,心情淡”。
这就像生活中有时候欢笑,有时候哭泣,起伏不定,让人觉得既亲切又无奈。
纬度对日照时间的影响可不是简单的关系。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东南亚的某个小岛上,早上七点太阳就露面,晚上六点就开始落山,这种规律让人觉得无比舒适。
而如果你在北半球高纬度的地方,可能早上十点才见到阳光,晚上四点就得准备回家,难免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就像生活中有的人,总是慢半拍,让人感到着急。
而有趣的是,这些日照的变化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比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大家都喜欢户外活动,早起去海滩,晚上在阳光下散步,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可是到了日照少的地方,大家可能就习惯了早早入睡,甚至在家里打游戏,生活方式截然不同。
这真是让人深思,环境对人有着多大的影响啊!说到这,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日照如金”,这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日照计算坡屋顶坡度小于45°日照计算是根据建筑物的位置和结构来确定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太阳照射量。
对于坡屋顶,其坡度小于45°,可以使用简单的方法来进行日照计算。
下面将介绍具体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首先,确定坡屋顶的方向和倾斜角度。
方向可以简单分为南、北、东、西四个方向,其中南向是最佳的方向,因为能够接收到较多的阳光。
坡度小于45°表明屋顶不太陡峭,这样可以保证阳光射向坡屋顶的角度较为合适。
接下来,需要获取所在地的经纬度以及当地的标准时间。
通过查询相关的地理资料或使用GPS定位,可以准确获取到所在地的经纬度。
标准时间是指当地的时区时间,通常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进行调整。
然后,使用日影法来进行日照计算。
日影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观察建筑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阴影情况来确定日照量。
具体步骤如下:1.将坡屋顶的平面平均分割成若干相等的部分,可以选择每小时或每30分钟划分一个区间,具体划分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在每个时间段内,观察阴影的位置和长度。
可以使用木桩或者其他固定的标志物来记录阴影的位置。
3.将每个时间段内的阴影长度转化为日照时间。
具体转化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的方法是将阴影长度乘以一个比例系数,得到日照时间的近似值。
4.根据计算所得的日照时间,可以得到每个时间段内的日照量。
一般来说,夏季的日照量较大,冬季的日照量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日照计算的结果是相对精确的近似值,实际情况可能存在误差。
因此,在进行日照计算时,需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如地形、气候等。
此外,日照计算的结果可以作为建筑物设计和位置选择的参考,但不是唯一的依据。
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以上内容,坡屋顶的日照计算可以通过简单的日影法来进行。
首先确定方向和倾斜角度,然后获取经纬度和标准时间。
接下来,使用日影法观察阴影的位置和长度,并将其转化为日照时间。
一.前言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控制建筑密度和审批建设方案时,通常采用两种标准:日照标准和间距控制标准。
其中,日照标准是指大寒日(或冬至日)日照时间数不小于2小时(或1小时);间距控制标准是根据当地规划主管部门规定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指定的比例来控制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
日照标准:需要对每一个窗户进行日照分析,计算出窗户的日照时间段。
这就需要在日照分析前,测绘出每个窗户的具体位置,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物屋顶的形状,如果数据不正确,就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同时,大寒日日照时间数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针对纬度比较底的南方来说,规划部门比较容易操作。
但对纬度比较高的北方来说,要真正按照日照标准来操作,那大部分北方城市的现有住宅都不满足要求,同时无法进行城市改造,影响城市的发展。
间距控制:主要针对多层建筑,由于其计算规则简单,易于操作,所以国内大部分城市在多层建筑中采用该标准控制。
但针对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与面宽的比例比较大,而间距控制只考虑到太阳的高度角,所以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不能合理利用空间。
同时,间距控制一般按正南方向的太阳高度角计算。
如果邻建筑之间有不同朝向时,间距控制的值就不好确定,所以对高层建筑或多层与高层混合的情况时,就不太适合。
二.日照预评估基本原理如何将日照标准与间距控制标准相结合,并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需要,按照当地的纬度制定本地区的日照控制标准,已成为规划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照预评估是采用日照分析的基本原理,既根据当地的经纬度,确定太阳的运行轨迹;同时根据当地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间距控制比例,按太阳的运行轨迹,计算出影响建筑的空间范围。
原理图一:确定在一个拟建地块内,影响客体建筑日照的空间范围。
日照预评估只需要在一张规划图纸上,标记出拟建地块、需要分析的客体建筑及其他控制线。
控制线一般指拟建地块建成后,希望地块内的任何建筑,日照影响范围限制在控制线内。
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相邻的几个地块之间的相互影响。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东莞市建筑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附件1:东莞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第一条总则为提高日照分析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修订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99, 2003年版)和《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结合东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日照分析应编制日照分析报告,作为规划管理部门进行规划建筑管理时的依据。
第二条定义日照分析是指,具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部门或咨询机构采用日照分析软件,利用计算机在指定日期进行模拟计算某一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群对其北侧某一规划或保留地块的建筑、建筑部分层次的日照影响情况或日照时数情况的技术分析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和对象、日照标准涉及居住特征建筑的规划方案进行建筑间距审查时,应提交日照分析报告,以保证建筑间距符合国家和我市关于居住建筑日照的要求。
居住特征建筑具体是指下列对象:1、住宅的卧室和起居室;2、医院的病房;3、幼儿园、托儿所的卧室和活动室;4、中小学教学楼的教室;5、公寓、宿舍;6、养老院、休(疗)养楼、老年居住建筑等。
生活居住特征建筑应满足下列日照标准:1、受遮挡的住宅建筑主要朝向的居室为冬至日的有效日照不应低于1小时,三房以下至少一个居住空间,三房或三房以上至少两个居住空间应达到日照标准要求。
2、敬老院、老人公寓、休(疗)养楼、老年居住建筑等特定的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其居室冬至日的有效日照不应低于2小时。
3、托儿所、幼儿园生活活动用房的冬至日有效日照不应低于3小时。
中小学教学楼教学用房冬至日有效日照(一般为南外廊)不应低于2小时。
中小学学生宿舍的日照要求参照住宅建筑。
4、医院病房楼的病房部分冬至日有效日照不应低于2小时。
第四条日照分析客体建筑日照分析客体建筑指在拟建建筑遮挡范围内,被遮挡需进行日照分析的居住或教育、卫生建筑。
天正日照分析教程天正日照分析是一种通过计算其中一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来预估该地区不同时间段内的日照情况的方法。
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农业种植等领域,天正日照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接下来,我们将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天正日照分析。
一、数据收集(300字)进行天正日照分析的第一步是收集所需的数据。
常用的数据包括:1.地理位置数据:包括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使用GPS定位设备或通过地图软件等途径获取。
2.时间数据:需要确定进行日照分析的具体时间段。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特定日期,并确定每个日期内的特定时间段,如早晨、上午、下午或整天。
3.天气数据:获取所分析地区在特定日期和时间段内的天气数据,包括太阳出现的频率、云量、降雨概率等。
这些数据可以从气象站点或专业的气象软件中获取。
二、数据处理(600字)在收集到所需的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以计算该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
具体步骤如下:1. 天正日照模拟软件安装:在进行数据处理前,需要安装并打开一款专业的天正日照模拟软件。
市面上有许多这样的软件,如ArcGIS、SketchUp等。
2.数据导入:将收集到的地理位置数据和时间数据导入软件。
在天正日照模拟软件中,这些数据通常以坐标和日期的形式导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模型建立:在软件中建立所需的模型。
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可以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模型;对于农业种植,可以使用农业GIS软件创建相关模型。
4.日照分析设置:在软件中设置日照分析的参数,如时间段、太阳高度角、阴影计算等。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5.运行分析:点击软件中的分析按钮,运行日照分析。
软件会根据所设置的参数在模型中模拟太阳轨迹和阴影效果,并计算出目标区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
6.结果导出:将天正日照分析的结果导出保存。
日照小时数单位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
单位为“小时”(h)。
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
单位为“小时”(h)。
日照时数,是指太阳中心从出现在一地的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直射光线在无地物、云、雾等任何遮蔽的条件下,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
单位,小时(h)。
[3]可照时数(天文可照时数),是指在无任何遮蔽条件下,太阳中心从某地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光线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
可照时数由公式计算,也可从天文年历或气象常用表查出。
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可照时数)×100%,取整数。
日照时数主要用于表征当地气候、描述过去天气状况等。
夏季中国北方的日照时数多于南方。
另外,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夏季越向北昼长越长。
而青藏高原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朗天气多,故日照时数多。
与青藏高原相反的是四川盆地,纬度相近,但水汽多,受地形限制,所以多云,日照就少。
测量方法:测量日照时数的方法主要有:(1)烧痕法:由聚焦直接太阳辐射(吸收太阳能的热),产生烧焦记录纸的阈值效应,由烧痕读出日照时间。
(2)直接辐射测量法:直接辐射检测直接太阳辐照度通过120瓦/平方米阈值的转换。
由相应的向上和向下的转换接触发时间计数器。
可读出日照时数。
(3)总辐射测量法:由总的太阳辐射度和散射太阳辐照度的总辐射测量。
得出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直接太阳辐照度阈值。
其它内容同(2)所述。
(4)对比法:在某些传感器之间进行辐射对比鉴别,这些传感器以不同的位置对着太阳,利用与世界气象组织建议的阈值相当的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定差值进行测量比较来确定。
(5)扫描法:用连续扫描小范围天空的传感器接受的辐照度,与世界气象组织建议的辐照度阈值相等的方法进行鉴别。
日照角度计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日照角度计算是一个涉及到地球的地理位置、太阳的位置以及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计算过程。
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农业生产等领域,日照角度的计算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计算日照角度,可以优化建筑物的布局与设计,达到节能降耗、提高舒适度的目的。
首先要了解的是日照角度是什么意思。
日照角度是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它的大小取决于日照面的朝向、纬度以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在同一天内,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因此日照角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通过计算日照角度,可以确定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从而预测建筑物或地面受到的日照程度。
日照角度的计算涉及到几个重要的参数,包括地球的纬度、太阳的赤纬、赤经、时角等。
地球的纬度是最为基础的参数,它决定了太阳在天空中的最高位置。
太阳的赤纬是太阳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它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时角表示太阳距离当地子午线的时间差异,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参数。
这些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进而影响日照角度的大小。
在进行日照角度计算时,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工具。
可以通过日晷来观察太阳的影子,从而确定太阳的高度角。
还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或在线工具来计算日照角度,这些工具会根据输入的地理位置和时间信息,自动计算出相应的日照角度。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一些专业软件如AutoCAD、SketchUp等也提供了日照分析的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考虑日照角度对建筑物的影响。
日照角度计算对于不同场景有着不同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用途最为常见的是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和遮阳措施,以提升建筑的能效和舒适度。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计算太阳的入射角度,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使每个作物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
在城市规划中,日照角度计算还可以帮助规划者合理布局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确保城市在不同季节都能获得适当的日照。
第二篇示例:日照角度计算是指根据太阳的位置和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来计算太阳的入射角度,从而确定日照强度。
某一纬度太阳日照时间计算方法
α 阿尔法:当前太阳所直射的地球纬度度数°
β贝塔:欲求日照点在地球上的纬度
说明:图中以北半球冬至日为例,太阳直射南半球的南回归线,所以α
的值为赤道与地球公转平面(黄道面)交角,
等于地球地轴倾角23°26′。
A点为欲求日照点,其纬度为β。
当天A点所在的纬度BCA弧半球日照只有CA弧,则从北极俯视图如下:
只要求出角γ的度数乘以2就可以知道A点所在纬度当前日照所覆
盖的弧度,然后除以180°,再乘以12小时,得结果。
近似把地球看做球体,设赤道半径R。
cosγ= BO/OA′=BC/BA=Rsinαtanα/Rcosβ=tanα×tanβ
γ=arccos(tanα×tanβ)
所以A点日照=12×2×γ / 180=12×2×arccos(tanα×tanβ) /
180 (α取负值——α角β角位于赤道同侧,其它取正)
(说明:公式得出计算是太阳在另一半球时,及太阳直射点与欲求点不
在同一半球。如果太阳直射点与欲求点在同一半球,则阿尔法α应取
负值。)
例如:冬至日,北回归线处,日照:
12×2×arccos(tan23°26′×tan23°26′) / 180 =10.56小时
但是,我们不能无视实际情况因素,日出和日落太阳处于地平线,加上
空气散射影响所以日出半小时和日落半小时几乎无日照效果,应减去1
小时;除此之外出平原外的山区有山体阻挡日光,也会减少日照,如果
地处丘陵山区也应减去半小时左右日照;还有海拔不同,远高于海平面
地区日照比接近海平面地区长。 结果,综合考虑冬至时北回归线有效
日照在9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