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冲压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17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Dn12卡套坯件复合冷冲模设计作者:方文倩学号:12012110系别:机械工程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指导老师:何云勇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2014年06月浙江温州目录第一章绪论 (4)1.1卡套概述 (4)1.2卡套发展现状 (4)1.3卡套的设计与生产工艺流程 (4)第二章落料与变薄拉伸工艺 (5)2.1产品的工艺分析 (5)2.1.1冲压件工艺分析 (5)2.1.2冲压件工艺分析 (5)第三章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 (6)3.1件包括落料冲压两个基本工序及参数计算 (6)3.2主要工艺参数计算 (6)3.3确定排样、裁板方案 (7)第四章本制件按此方案进行冲裁和排样 (7)4.1计算各工序压力、压力中心并初选压力机 (8)4.1.2拉伸力的计算 (8)4.1.3压边力的计算 (8)4.2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9)4.2.1凹模计算 (9)4.2.2凸模计算 (9)4.3本复合模凹凸模相关尺寸定的确定 (9)第五章主要模板的尺寸设计 (10)5.1 模板尺寸的确定 (10)5.2 复合凹凸模的计算: (10)5.2.1 凹模的外形尺寸: (10)5.2.2 凹模洞口形状的选择 (10)5.3凸模长度的确定 (11)第六章定位导向零件等的选用 (11)6.1 模具的闭合高度 (11)6.2 螺栓 (12)6.3 圆柱销 (12)6.4弹簧 (12)6.5螺钉 (14)6.6螺母 (15)第七章卡套的装配 (16)结论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1 绪论1.1卡套概述卡套式硬管接头广泛用于给类油、气、水介质的压力管路系统的连接,普通用于石化、电力、医药、航空、轻工及其他工业设备控制系统,具有连接密封可靠、抗震、耐高温耐高压、耐介质腐蚀和易于拆装更换的特点。
其中,关键零件卡套为前端带有环状单刃口和双刃口结构的环状薄壁零件,美欧俄各国均制定有相应的技术标准。
西安交通大学落料拉深复合模具设计及其分析硕10743111301047王巨龙指导老师:苏文斌目录1制件工艺分析 (4)1.1零件介绍 (4)1.2零件冲压工艺性分析 (4)1.3工艺方案确定 (4)1.3.1计算坯料直径 (5)1.3.2判断可否一次拉深成形 (6)1.3.3确定首次拉深工序件尺寸 (7)1.3.4计算以后各次拉深的工序件尺寸 (9)1.3.5工艺方案 (10)2拉深模具设计 (11)2.1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工序力的计算 (11)2.1.1落料力的计算 (11)2.1.2压边力和压边装置的确定 (11)2.1.3拉深力的确定 (12)2.2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13)2.2.1凸、凹模间隙 (13)2.2.2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与公差 (13)2.2.3凸、凹模圆角半径 (14)2.2.4凹模通气孔 (14)2.3模具的总体设计 (14)3软件仿真分析 (17)3.1估算毛坯尺寸 (17)3.2第一次拉深 (18)3.3第二次拉深 (21)3.4第三次拉深 (23)1制件工艺分析1.1零件介绍宽凸缘制件的尺寸如下图1所示,材料为08钢,厚度1t mm =,大批量生产。
确定该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
图1 宽法兰筒形件1.2零件冲压工艺性分析该制件为宽法兰筒形件,由图中可看出,对内形尺寸提出要求,料厚1t mm =,对于厚度的变化不做要求;制件的形状简单、对称,轴对称零件结构工艺性最好;圆角底部圆角半径4r mm t =>,凸缘处的圆角半径42R mm t =>,满足拉深工艺对形状和圆角半径的要求;制件所用材料08钢的拉深性能较好,易于拉深成形。
综上所述,该制件的拉深工艺性较好,可用拉深工序加工。
1.3工艺方案确定为了确定制件的成型工艺方案,应先计算拉深次数以及有关工序尺寸。
板料厚1t mm =,按中线尺寸计算。
宽凸缘件多次拉深的方法:圆角半径基本不变或逐次减小,靠缩小圆筒直径来增加高度。
冲压模具通用设计规范
一、基本概念
1、冲压模具:是一种利用冲压设备加热,表面处理等减轻金属模具表面机械应力,以实现金属零件加工的模具。
2、冲压模具的目的:通过冲压模具实现零件加工加工,能够有效减少工件的材料浪费,节约加工时间,提高加工质量,减轻加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
二、冲压模具的分类
根据结构形式,冲压模具可以分为单片式模具,双片式模具,多片式模具,拼接式模具和复合式模具等。
根据工件的制造方法,冲压模具可以分为成型模具,连接模具,混合模具,拼接模具,拉伸模具,精加工模具和切削模具等。
三、冲压模具的制造工艺
1、机械加工:常用车削、铣削和锻造等机械加工来制作冲压模具。
2、冲压:在模具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冲压机来冲压模具。
3、热处理:热处理可以改善模具的硬度和强度,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4、表面处理:主要手段有镀锌,进行阳极氧化,其采用的颜色有金色,银色,暗色和白色等,以便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四、冲压模具通用设计要求
1、冲压模具尺寸的选择:冲压模具尺寸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材料的尺寸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拉深冲孔模具设计课题名称学生姓名郑显明院(系)工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段武茂职称讲师学历硕士毕业设计(论文)要求:1、好学上进,能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有相应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工作能力;2、能敏感及时地查阅到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和文件;3、会计算机绘图,能通过计算机绘图绘制相应的零件、部件和组件,绘制出总装配图;4、工作量要符合我院毕业设计的要求;5、根据毕业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答辩所需要的全部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与技术参数:1、了解实际生产中拉伸模的设计和制造工艺;2、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文件;3、研究其他拉伸模的工作原理,制定拉伸模的设计思路并画出工作草图;4、通过计算机绘图绘制相应的零件和部件,绘制出总装配图;5、撰写出80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书;6、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答辩所需要的全部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划:第一阶段:参观实际生产过程;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文件分析拉深冲孔模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第二阶段:研究其它拉深模的工作原理,制定拉深模的设计思路;第三阶段:给出总体方案,画出工作草图,通过计算机绘图绘制相应的零件和部件,绘制出总装配图;第四阶段:撰写出设计说明书;根据设计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答辩做需要的所有工作。
接受任务日期2009 年 2 月23 日要求完成日期2009 年 5 月20 日学生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院长(主任)签名年月日通过对拉深工件的正确分析,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编制了正确可行的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副一模一腔的拉伸模。
本设计详细地叙述了模具成型零件包括凸模、凹模及其它零件如卸料板、固定板、垫板、导柱、导套等的设计与加工工艺过程,需要零件的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拉深机构与压边卸料装置以及其他结构的设计过程,并着重对模具的设计部分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模具设计工艺卡片复合模Through to the blanking work piece craft's correct analysis, the main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computation, has established the correct feasible craft route, based on this, has designed a mold cavity drawing mold. This design narrated the mold formation components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plunger, the lower die and other components like unloads the yard lumber,the dead plate,the backing strip, the guide pillar, the guide sleeve and so design and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ical proces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choice and the computation, the drawing organization with pressing nearby the dumping device as other structure's design process, and to has made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emphatically to mold's design part.Key word mold design process chart superposable die目录1、前言 (5)2、绪论 (6)3、冲件工艺分析及编制冲压工艺方案 (7)3.1、分析零件的工艺性 (7)3.2、计算拉深件的工序尺寸 (7)3.3、编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片 (10)4、模具总体设计 (11)4.1、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1)4.2、拉深凸凹模间隙的计算 (11)4.3、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的计算 (11)4.4、各工序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设计计算 (12)4.5、成形工作零件长度的确定 (13)4.6、复合模其他结构形式和标准 (14)4.7、计算拉伸模具闭合高度,校核压力机 (23)5、结束语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止动垫片冲裁复合模模具设计摘要本次设计了一套冲孔、落料的模具。
首先要对止动垫片进行工艺分析,经过工艺分析和对比确定模具架及压力机,确定压力机的型号。
再分析对冲压件加工的模具适用类型选择所需设计的模具。
得出将设计的模具类型后将模具的各工作零部件设计过程表达出来。
在说明书中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冲压模具的发展状况,说明了冲压模具的重要性与本次设计的意义,对冲压件的工艺分析,工艺方案的确定。
通过,对零件排样图的设计,完成了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再进行冲裁工艺力的计算和冲裁模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
最后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标准件的选择,为本次设计模具的绘制和模具的成形提供依据,以及为装配图各尺寸提供依据。
通过前面的设计方案画出模具各零件图和装配图。
关键字:冲压;落料冲孔;模具结构;复合膜Gasket Blanking Stop Mold Design Of ComplexABSTRACTThe design of a punching, blanking die. We must first stop the gasket process analysis, proces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rough the mold frame and press OK, OK press models.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tamping process to select the desired type of mold for the design of the mold. Types obtained after the design of the mold die design process of the working parts express.In the description in the first part,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f stamping die, stamping die shows the import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design, the stamping process analysis, process plan determined. Passed, the design of components layout diagram, complete the calculation of material utilization. Blanking process further force calculation and Di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working part. Finally,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standard parts, mold design drawing based time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forming the mold, as well as provide the basis for each size assembly drawings. Draw through the front of the mold design and assembly drawings of parts.Key word:Wash to press;Fall to anticipate to hurtle the bore;Molding tool construction; Composite film目录前言 (1)第1章绪论 (5)1.1 模具行业 (5)1.2国内外模具发展状况及趋势 (5)1.3本次设计的主要方向、目的 (6)第2章制定止动垫片的工艺过程 (8)2.1 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 (8)2.2分析零件的工艺性 (9)2.3冲裁零件工艺方案的拟定 (9)2.4排样形式和剪裁方法、材料利用率计算 (11)2.5计算冲压力、选择压力机 (12)2.6确定模具压力中心 (13)第3章止动垫片复合模结构设计 (17)3.1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确定 (17)3.2绘制模具总装配图的步骤 (17)3.2.1工件排样图 (17)3.2.2工作零件 (18)3.2.3定位零件 (19)3.2.4固定板、垫板 (21)3.2.5导向、固定、紧固及其它零件 (22)3.3绘制零件图 (23)3.4导柱导套选择 (24)3.5模座选择 (24)3.6螺钉、销钉的选用 (25)第4章模具加工技术要求 (26)4.1表面粗糙度及标准 (26)4.2加工精度 (27)4.2.1尺寸偏差 (27)4.2.2形位公差 (27)4.2.3配合要求 (27)结论 (29)谢辞 (30)参考文献 (31)前言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零件(俗称冲压件或冲件)的一种压力方法。
目录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4)三、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确定 (5)四、排样设计 (6)五、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7)六、冲裁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8)七、凸凹模刃口计算 (11)八、模具设计及其它零件设计 (13)九、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 (17)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三、设计工作量:●制定冲压工艺方案●模具总图一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设计说明书一份,20页左右四、设计要求: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2.本任务书应与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否则不接收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名称:止动件批量:大批量材料:Q235 厚度:2mm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为Q235普通碳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形象应力也较为简单,并在转角有四处R2圆角,没有凸角,比较适合冲裁。
同时,在零件中部有两个对称的规则圆孔Φ10,并且圆孔直径满足直径落料冲裁最小孔径:min d ≥1.2t(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表3-8),min d =2.4mm 的要求。
另外圆孔和工件外形之间的距离为7mm 。
满足冲裁最小间距min l ≥1.5t=3mm 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要求。
③尺寸精度分析:零件上所有未标注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按照规定按照IT14级确定工件公差。
孔边距12mm 的偏差为-0.11mm ,属于11级精度。
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为:零件外形尺寸: 6574.0-mm 、24052.0-mm 、30052.0-mm 、R30052.0- mm 、R2025.0-mm零件内形尺寸: Φ1036.00+ mm孔中心距:3731.031.0+-mm结论:此零件适合运用普通冲裁的加工。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矩形卡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O一三年十一月前言模具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经过一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后,进行冷冲压毕业设计.此次毕业设计把前面所学的知识揉到一块,是一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毕业设计。
此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垫圈复合模具设计。
我大致分以下六步完成。
第一步分析该制件冲裁工艺,第二步确定冲裁工艺方案,第三步工艺计算,第四步拟定工艺过程卡片,第五步工作零件设计,第六步设计模具总体机构及绘制相应的零件图.通过本次设计,使我能把在平时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学会合理的查阅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的相关手册,来完善设计工艺过程中的相关设计参数,来保证设计与制造工艺编制的完善性,并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力求完美。
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设计当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毕业设计内容精练,表述清晰易懂,绘图制造的通用性,也为我们以后从事模具相关设计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恳请老师批评指正.编者目 录前言 (1)1.冷冲模毕业设计指导书 (4)2.工艺计算部分 (5)2。
1 冲裁件工艺分析 (5)2。
1。
1 冲裁件的结构尺寸 (5)2.1.2 冲裁件的精度分析 (5)2.1.3 材料分析 (5)2.2 确定冲裁的工艺方案 (6)2.3工艺与设计计算 (6)3。
3.1 根据分析可采用直排法送料 (6)2。
3。
2 计算材料利用率 (7)2.3.3 计算冲裁力、初选压力机 (7)2。
3。
4 确定凸模刃口尺寸及公差 (7)2。
3。
5 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8)2。
3。
6计算模具的闭合高度 (8)3 插片工艺过程卡片 (9)4 插片复合模具工作零件设计 (10)4。
1 冲mm 33 孔的凸模结构设计 (10)4.2落料凸模设计 (10)4。
冲压模具结构设计200例是一本关于冲压模具设计的实战性书籍,其中涉及了多种不同的冲压模具结构设计案例。
下面将针对一些典型的结构进行简要介绍:1. 落料冲孔模具该类型的模具主要用于冲压板材或管材上的形状简单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矩形等。
模具主要由上模板、下模板、凸模、凹模、冲针、弹簧等组成。
其中,凸模和凹模是模具的核心部分,需要精确的配合,以保证冲压精度和冲压效率。
2. 拉伸模具拉伸模具主要用于生产具有拉伸效果的零件,如拉深筒、汽车座椅等。
该类型的模具结构较为复杂,通常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凹模、凸模、拉深筋、定位销等部分。
其中,拉深筋是拉伸模具的关键部分,用于增加材料的变形抗力,实现零件的拉伸成型。
3. 复合模复合模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模具,适用于生产多种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该类型的模具结构较为复杂,通常包括多个工作零件,如上模板、下模板、凸模、凹模、冲针等,以及导向、卸料、复位等辅助装置。
4. 级进模级进模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模具,适用于生产具有多道工序的零件,如汽车零部件、电器零件等。
该类型的模具结构中,多个工位同时进行不同的加工工序,如冲孔、切边、整形、冲压螺纹等。
每个工位都有独立的零件和结构,通过移动或旋转实现不同工位的转换。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冲压模具结构,实际上书中还包括了其他多种结构的模具设计,如热处理模具、成型模具、修边模具等。
这些设计案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类型模具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冲压模具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能、设备的精度、零件的精度要求等多个因素。
此外,结构设计还需考虑到模具的制造、调整和维修的方便性。
在设计中要尽可能地采用标准化、系列化的零件,以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建议您阅读《冲压模具结构设计200例》原著。
一、冲压模具使用操作规范1、模具在使用前,要对照工艺卡片进行检查,所使用的模具是否准确,是否与工艺卡片一致。
2、操作者应了解模具的使用性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操作方法。
3、检查所使用的模具状态是否完好,使用的冲压材料是否符合工艺图纸要求,防止由于原材料不符合要求而损坏模具。
4、检查所使用的设备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如压力机的行程、压力机的吨位等是否与所使用的模具配套。
5、在安装模具前,把机床台面、滑块和模具上、下表面油污灰尘和其他杂物擦拭干净。
6、检查模具在压力机上的安装是否正确,上模体下模体是否紧固在压力机上,模具安装闭合高度正确,尽量避免偏心载荷。
调整闭合高度时,采用手动、点动的方法逐步调整行程深度,在确认调好之前禁止连车。
7、模具安装完后,应检查模具安装底座各紧固螺钉是否锁紧无误,以免损坏模具和机床。
正确使用设备上安全保护和控制装置,加工工件过程中工作台面禁止存放与生产无关的任何物品。
工作过程中必须定时检查模具状态,如有松动或滑移应及时调整。
8、严格执行车间“三检”制度,使用模具在加工的头几件制品要按工艺卡片图样仔细检查,首件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9、二人以上进行作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并负责脚踏装置的操作。
10、模具高度和机床调整高度需用垫铁的只能放在模具下模板下;确需垫在上模板上的,需经技术人员同意、指导下进行。
11、模具在使用中,要遵守操作规则,在设备运转时,禁止将手伸入模具取放零件和清除残料,在用脚踏开关操作时,手与脚的动作要协调,续料或取件时,脚应离开脚踏开关。
每冲完一个工件时,手或脚必须离开按钮或踏板,以防误操作。
12、在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模具运转情况,发现异常现象要随时进行维护修理。
13、要及时对模具的工作件表面及活动配合部位进行表面润滑。
14、模具使用后,要按操作规程正确的将模具从压力机卸下,拆卸模具时,必须在合模状态下进行。
清理好工作现场,对模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反应。
1
课程编号:
XXX大学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 计 人: XXX 专业班级: XXX 学 号: 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
日期:X年X月X日 2
目录 一、序言 ………………………………………………3 二、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 ………………………………4 三、拉深模设计的前期准备 ……………………………5 四、拉深工艺计算 ……………………………………7 五、拉深模零件的设计计算 ……………………………9 六、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选择 ……………………13 七、工作零件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式 …………………15 八、参考文献 ……………………………………………17 3
一、序言 模具是制造业的基础工业设备,被广泛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中拉深模更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拉深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几乎都有拉深加工产品。它不仅与整个机械行业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由于它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等优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设计一套拉深模具,即就老师所给的零件、生产要求以及精度要求,设计出一套符合要求的拉深模。 由于时间紧迫、经验不足,在设计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犯了不少错误。总之,在设计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谅解。也相信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能一步一步弥补以上不足。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对拉深模具有有了深一步的了解,获得了一定的设计经验,为将要到来的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在这中间得到了XXX老师的和广大同学的热心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4
二、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 已知: (1) 产品名称:支座
(2) 产品零件图:
(3) 生产批量:大批量。 (4) 零件材料:10钢。 (5) 材料厚度:0.5mm。 求作: (1) 进行拉深工艺性分析(从材料、零件结构、尺寸精度几个方面进行)。 (2)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 (3) 进行相关工艺计算,包括:拉深工艺计算;拉深模零件的设计计算; 设备选择等。 (4) 绘制模具总装配图 (5) 绘制工作零件及主要零件的零件图 (6)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要求:根据所设计工件的尺寸、形状、批量等原始数据和要求,每人独立设计、
绘制完成一套拉深模具。 包括:(1) 模具装配图1张(按照1:1比例,或适当比例); (2) 模具工作零件图2-3张(按照1:1比例,或适当比例); (3) 设计说明书1份; 5
三、拉深模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3.1 分析零件拉深工艺性 制件为无凸缘圆筒形零件,要求外形尺寸,对厚度变化没有要求。制件的形状满足拉深工艺要求。底部圆角半径r=4mm,大于拉深凸模圆角半径tr
[]5.1~15.0)3~2()3~2(mmtrt=×== (t 为板料厚度),满足首次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尺寸Φ64.8 -0.5
0按公差表查得为IT13级,满足拉深工序对
制件公差等级的要求。 3.2 拉深模生产状况
筒形拉深模的加工方法相对比较简单,特别是此件尺寸公差要求较低,凸、
凹模用通用机械加工即能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模座、固定板等板类零件的加工主要是平面加工和孔系加工。故平面加工后,孔系加工均在加工中心加工。 3.3 拉深模方案的确定
经过对制件工艺性分析,工件适合拉深成形,故采用单工序拉深模在单动压
力机上拉深。 3.4 拉深模结构形式的确定
(1) 采用的结构形式 拉深模结构采用带压边圈的倒装式结构,采用这种
结构的优势在于可采用通用的弹顶装置(弹性压边装置)。 (2)拉深模结构简图的画法 根据所确定的拉深模结构形式,把拉深工作结构部分画出,这时画出的结构图是拉深工作示意图,不需要按比例画,其目的的为了分析所确定的结构是否合理,毛坯拉深成工件,能否满足产品图的技术要求。根据分析结果对模具简图进行修正,为最后拉深模具结构做准备。 (3) 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 这种拉深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容易。工作时将毛坯放入压边圈上面的定位孔,上模下降,弹性压边圈先将毛坯压住,然后凸模对毛坯进行拉深。当拉深结束上模回升时,包在凸模上的工件被压边圈顶出,并由推件板把工件从凹模内推下。这里压边圈不仅起压边作用,而且 6
还起定位和卸件作用。凸模上须开设排气孔,以防拉深件紧吸于凸模上而造成卸件困难。采用倒装式结构,方便在空间位置较大的下模部分安装压边装置。 7 四、拉深工艺计算
4.1 拉深件毛坯尺寸的计算
在计算拉深毛坯尺寸时,首先确定修边余量。
并把修边余量加到拉深件高度上,这时拉深件的高度(H)为原拉深件高度(h)与修边余量(hΔ)之和,即
hhHΔ+=
878.24378.05.24=+= (1)确定修边余量 hΔ 该件h =24.5mm, d=64.8 所示378.08.64/5.24/===Δdhh 因为hΔ故该件在拉深时不需要修边余量。 (2)计算毛坯直径
D 2257.0-72.1-4rdrHdd+=
2247.50-4.8642.71-5.248.6448.64×××××+=
mm5.100= 式中 D—拉深件毛坯尺寸,mm; r—拉深件底部圆角半径,mm 实际生产中针对无须修边的拉深件,在毛坯尺寸确定的方法上,一般根据理论计算的结果,备制拉深件的毛坯,待拉深试模合格后,再制作拉深件的毛坯落料模。 4.2 拉深系数与拉深次数的确定 (1) 拉深系数的确定 工件总的拉深系数为
645.05.100/8.64/===Ddm总
(2)拉深次数的确定 毛坯相对厚度为 989%.40%1005.1005.0/=×=Dt 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首次拉深的极限系数为 8
58.01=m
因为 645.0=总m
所以 58.01=>mm总 , 故工件可一次拉深成形。 4.3 拉深工序尺寸的计算 此工件需要一次拉深成形,工序尺寸计算相当简单,只对凸、凹模工作尺寸即圆角半径进行计算,但多次拉深成形还需要对每次拉深工序件的高度进行计算,对工序件高度计算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各工序压边圈的高度。 4.4 拉深力的计算 拉深所需的压力: 压拉总PP+=P
Kdtbσ=拉P 3375.04325.08.642=××××=(KN) 14≈4/3)8.64-5.100(22×==ApP压 KN 471433=+=总P KN 式 拉P——拉深力,N 压P ——压边力,N K ——修正系数,一般取.80~.50,t/D与m值小时,K取大值; bσ——拉深件材料的抗拉强度,MPa A ——有效压边面积,mm2 P ——单位压边力,MPa,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取p =3Mpa 4.5 初选压力机
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总1.8)P~(1.6 ≥P0
取.68447.81P0=×=KN 故初选压力机的公称压力为160KN 9
五、拉深模零件的设计计算 5.1 凸、凹模间隙的计算
确定间隙的原则是,既要考虑板料厚度的公差,又要考虑筒形件口部的增厚
现象,根据拉深时是否采用压边圈和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读要求合理确定。 此拉深模采用压边装置,经工艺计算一次就能拉深成形,故间隙为 525.05.005.105.1=×==tZmm 5.2 凸、凹模的圆角半径的计算 (1) 凹模的圆角半径ar 一般来说,大的半径可以降低拉深系数,还可以提高拉深件的质量,所以半径应尽可能取大些。但半径过大,拉深时板料将过早地失去压边,有可能出现拉深后期起皱。故凹模圆角半径的合理值应不小于4t(t为板料厚度)。 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取3=armm。 (2) 凸模圆角半径tr 设计制件可一次拉成的拉深模或多次拉深的末次拉深模,tr 应取与制件底部圆角相等数值,如果拉深件零件图上所标注的圆角半径小于tr的合理值,拉深模的tr仍需取合理值。待拉深后再用整形方法使圆角半径达到图样要求。此件需一次拉深成型,所以tr值取与制件底部圆角相同的R值,即 tr=4mm trt)3~2(> 5.3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设计计算 对于制件一次拉成的拉深模及末次拉深模,起凸模和凹模的尺寸及公差应按制件的要求确定。 此工件要求的是外形尺寸,设计凸、凹模时,应以凹模尺寸为基准进行计算,即凹模尺寸 4/Δ0)Δ75.0-(+=DDa
12.00)5.075.0-8.64(+×=
12.00425.64+=
mm 10
式中 D----落料件外径公称尺寸(m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零件公差(mm) 间隙取在凸模上,则凹模尺寸可标注凹模基本尺寸,不标注公差,但在技术要求中要注明按单面拉深间隙配作。 5.4 拉深模其他零件的设计和选用 (1) 压边圈的设计 压边圈外形尺寸与凹模外形尺寸相同,压边圈材料与凸、凹模一样,热处理硬度略低于凸、凹模的硬度。 (2) 压边装置的设计 该拉深模选在单动压力机上进行拉深加工,所以必须借助弹性元件在受压时所产生的压力提供压边力。故选用具有通用性的弹性压边装置作为弹性元件,这样可避免每副模具都设计一套专用的弹性压边装置。模具只需配备压边圈和顶杆,并采用倒装式结构。 (3) 凸模固定板的选用 根据选取好的凹模,查《中国模具设计大典》表22.5-16,选取固定板标准件为: 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2×142×30; 材料选用10钢, (4) 模柄的设计 初选压力机公称压力值为160KN,最大必和高度为220mm,不符合设计要求,另外选取的压力机J23-25,最大闭合高度为270mm,满足设计要求。 模柄孔尺寸 d=50mm h=70mm 参照《中国模具设计大典》表22.5-24,采用压入式模柄,材料为Q235-A·F (5) 标准模架的选取 查《中国模具设计大典》表22.4-2,选取标准件上、下模座及导柱、导套如下: 上模座: 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90×200×40 材料:Q235 下模座: 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90×200×45 材料:Q235。 导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