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素材大集合知识表格: 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 格式:ppt
- 大小:600.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表格教学设计《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授课人:李亚军课题免疫调节课型新授课时1班级1414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分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针对1.下列哪组内容不全属于免疫系统()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训练 B.肾脏、淋巴结、淋巴因子C.骨髓、扁桃体、胸腺D.抗体、B细胞、T细胞2.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3.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屏障B.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4. 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5.关于过敏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皮肤及呼吸道板书设计2.4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系统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2.免疫系统对外:防卫功能三、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2.自身免疫病四、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2.免疫治疗──器官移植教学反思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学课件[目标要求]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免疫细胞的主要功能。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4.掌握过敏的过程、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及HIV感染人体的机理和预防。
5.概述疫苗的作用及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
考点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分子标签:一般为蛋白质。
(2)识别: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
2.体液免疫(1)图解(2)B细胞活化的条件“相关信息”:通常情况下,一个B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 1 P73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特别提醒(1)浆细胞可来自B细胞或记忆B细胞。
(2)特异性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3.细胞免疫(1)图解(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细胞的参与。
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1)含义: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2)反应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3)图中表示抗体浓度的是曲线a,表示患病程度的是曲线b。
6.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精神焦虑、紧张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也能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体温升高,代谢加快,有利于免疫过程中的能量供应。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类型及不同与共性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1 P“生物科技进展”:活化的T细胞表76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
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