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电磁兼容性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54.11 KB
- 文档页数:16
/什么是EMC:电磁兼容性基础知识随着无线连接设备数量的增加,EMC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定义EMC 是什么并理解这些概念可以从一开始就实现电磁兼容性。
EMC / EMI包括:EMC基础知识EMI干扰基础EMC标准CISPR11 CISPR16 CISPR22 FCC 47第15部分EMC设计技术EMC一致性测试电磁兼容性,EMC是使不同电子设备在没有相互干扰的情况下运行的概念- 电磁干扰,EMI 当它们彼此靠近操作时。
所有电子电路都有可能辐射拾取不需要的电干扰,这可能损害一个或另一个电路的操作。
什么是EMC - 定义/通常在与EMC打交道时,有必要问:什么是EMC; 并有一个定义。
EMC定义:EMC定义为设备和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运行而不损害其功能且无故障的能力,反之亦然。
电磁兼容性,EMC确保操作不会影响电磁环境,以至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受到不利影响。
EMC意识积累在电子产品的早期,相对较少的电子设备项目正在使用中。
然而今天,日常电子产品的数量已经大幅增加。
其中一些发射信号,而其他许多是敏感接收器。
其他人可能利用可能由瞬态信号错误触发的数字电子系统。
这些更多的例子可能是EMC电子设计的关键要素。
在电子系统的早期,收音机收到的流行音乐,刘海和一般噪音被视为收听收音机的“体验”的一部分- 即使它们是由其他本地电气设备制造的。
电气干扰对电子系统影响的一些主要问题来自军事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核武器重要性的提高,爆炸产生的电子脉冲及其对设备的影响成为一个问题。
此外,高功率雷达系统对设备的影响也是一个问题。
后来,与ESD相关的电子设备面临的风险变得明显。
这些不仅损坏了电子设备,而且还可以设置错误的触发器。
/在20世纪70年代,逻辑电路的使用迅速增长,并且随之增加了切换速度。
这些电路开启了EMI的影响,并且如果这些项目在现实世界中令人满意地工作,则需要将EMC预防措施纳入设计中。
由于这种日益增长的实现,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EMC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电磁兼容的工程措施引言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电子设备在共享同一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不会产生对其他设备造成电磁干扰的能力。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通信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来增强电磁兼容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程措施,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开发电子设备时提高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分析在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
通过对电磁环境和设备的电磁特性的分析,可以确定存在的潜在问题和干扰源。
通过分析电磁传感器的输出并进行干扰源跟踪,可以确定产生干扰的频率范围和可能的干扰路径。
这为后续的工程措施提供了指导。
接地设计接地系统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之一。
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设备内的电磁噪声,降低电磁辐射和敏感性。
在接地设计中,需要考虑接地回路的布线、接地电阻的选择和接地电气连接性的质量。
1.接地回路布线:接地回路应尽可能短,避免形成大的回路面积。
使用大截面的导线,以降低电阻和感抗,并且避免回路横越干扰源或敏感器件。
2.接地电阻的选择:接地电阻是接地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它决定了接地回路的效率和电流分布。
低阻值的接地电阻可以降低接地电压,提高接地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接地电气连接性:为了确保接地系统的良好连接,需要使用良好的接地连接器和接地夹。
这些连接器和夹子应具有低电阻和低电感的特性,以确保可靠的接地连接。
滤波器设计滤波器是用来抑制设备上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的重要组件。
通过在电源线上添加适当的滤波器,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源线上的噪声,防止其传播到其他设备上。
滤波器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滤波器类型的选择、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和频率响应的选择。
1.滤波器类型:常见的滤波器类型包括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频率范围,选择适当的滤波器类型。
2.滤波器的插入损耗:滤波器的插入损耗是指在通过滤波器时电源线上信号的衰减。
电磁兼容re102评估
摘要:
1.电磁兼容(EMC) 简介
2.RE102 评估标准介绍
3.RE102 评估流程及方法
4.RE102 评估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5.电磁兼容在电子产品中的重要性
正文:
电磁兼容(EMC) 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并不对环境产生不能接受的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性(EMC) 是电子设备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它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等多个环节。
RE102 评估是电磁兼容性评估的一种,主要针对的是电子设备的辐射发射。
RE102 评估标准主要参考的是CISPR 16-1-1 标准,这个标准规定了工业、科学和医疗(ISM) 射频设备的辐射发射限值和测量方法。
RE102 评估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设备的选择,要选择符合评估范围的设备;然后是设备准备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对设备进行预处理,以保证设备在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然后是测试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按照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和测试频率进行测试;最后是数据分析阶段,通过分析测试数据,判断设备是否符合RE102 评估标准。
在RE102 评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比如设备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故障,或者测试数据不稳定等。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设备进行维
护和保养,或者调整测试方法等方式进行解决。
电磁兼容性对于电子产品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产品的性能,也关系到产品的安全。
如果产品的电磁兼容性不好,可能会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其他设备的干扰,从而影响设备的性能;或者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总的来说,电磁兼容性评估是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电磁兼容报告范文电磁兼容(EMC)报告一、引言电磁兼容(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对周围的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任何干扰。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数量迅速增加,不同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也愈加严格。
本报告旨在对一种特定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和测试,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测试方法在本次测试中,我们选择了以下两种常用的测试方法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1.辐射发射测试:通过检测设备在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判断其是否超出了允许范围。
测试时我们将设备放置在特定的聚焦室内,使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对辐射进行精确测量。
2.敏感度测试:通过模拟设备周围的电磁环境,测试设备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
我们使用信号发生器等设备模拟各种干扰信号,并观察设备是否会出现异常现象。
三、测试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测试结果:1.辐射发射测试结果显示,设备在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基本在允许范围内,并未超出标准限制。
2.敏感度测试结果显示,设备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较低,大部分干扰信号对设备的正常工作没有明显影响。
四、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尽管设备在测试中表现良好,但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1.设备周围存在较强的电磁场干扰。
虽然设备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较低,但长期处于高强度干扰环境下可能会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建议对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进行进一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2.设备在特定频段上的辐射发射略高于标准限制要求。
通过进一步优化设备的电路和布板设计,可以降低辐射发射水平,并满足标准要求。
五、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测试结果和问题分析,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1.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电磁辐射基本在允许范围内,未超出标准限制。
2.设备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较低,大部分干扰信号对设备的正常工作没有明显影响。
3.设备周围存在较强的电磁场干扰,建议对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进行进一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要点是什么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电脑到各类家用电器,从工业控制系统到航空航天设备,电子设备的应用无处不在。
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工作频率和集成度也越来越高,电磁兼容性问题日益凸显。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 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的其他设备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电磁兼容性设计成为了电子设备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性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
如果电磁兼容性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1、设备性能下降电磁干扰可能会影响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数据处理和控制精度,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故障。
2、数据错误和丢失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数据错误和丢失,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数据的准确性。
3、缩短设备寿命长期处于电磁干扰环境中的电子设备,其元器件容易受到损害,从而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4、不符合法规标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电磁兼容性法规和标准,如果电子设备不符合这些要求,将无法上市销售。
因此,在电子设备的设计阶段,就必须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问题,采取有效的设计措施,确保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二、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抑制干扰源的发射、切断干扰传播途径以及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来实现。
1、抑制干扰源干扰源是产生电磁干扰的源头,常见的干扰源包括电源、时钟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等。
通过优化电路设计、降低工作频率、采用屏蔽措施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干扰源的发射。
2、切断干扰传播途径电磁干扰可以通过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传播。
对于传导干扰,可以采用滤波、接地、屏蔽等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对于辐射干扰,可以通过合理布局电路、使用屏蔽罩、减小天线效应等方法来降低辐射强度。
EMC电磁兼容知识介绍1.什么叫电磁兼容性(EM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气和电子设备进入了社会各领域,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电气和电子设备应用而产生的电磁骚扰问题,悄悄地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烦恼。
这种干扰问题往往是通常人们不易觉察的,比如,一台计算机运行到某一点时突然死机了,人们总是认为这是软件质量问题或者是病毒,而不会考虑到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缩写EMC),就是指某电子设备既不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同时也能承受和抵抗来自其它设备的电磁干扰的特性;前者叫EMI特性,后者叫EMS特性。
也就是说,符合电磁兼容性的不同电子设备可以在一起正常工作,它们是相互兼容的。
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一样,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安全性涉及人身和财产,电磁兼容性涉及人身、财产和环境保护。
电磁骚扰问题使人们对它这样“不易觉察”,主要原因是这种骚扰的途径是通过空间无形的辐射和电源线、信号线的传导造成的。
电磁骚扰问题非常普遍,只是程度不同。
实际上,凡是有电、有开关的设备,不管电压高低,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用220伏交流电源供电的设备固然会有电磁干扰,就是用1.5伏电池进行工作的儿童玩具也有电磁干扰。
2.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见EMC问题。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时,如果附近有人使用电吹风、吸尘器等,就会使声音出现噪音,图象出现雪花干扰,这就是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有问题;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时,通过电缆与其他设备热插拔连接,之后出现鼠标不能拖动,光标无法移动,计算机出现死机的情况,这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电磁兼容性问题;当计算机通过通讯电缆控制其他机器设备时,程序运行到某一点时计算机总是死机,这也可能是电磁兼容性问题,强电磁干扰脉冲使计算机的运行脱离了原来的程序轨道跑飞了,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网络里,可能破坏数据库或使网络瘫痪,造成重大灾难和经济损失;正在飞行的飞机上如果有乘客违规使用强干扰信号的电子设备,很有可能导致飞机的坠毁;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如果出现电磁兼容性问题,那么既是软件编制正确,也难以使系统调试成功。
机械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论文素材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共存,并表现出互不干扰的能力。
在机械设计中,电磁兼容性分析是确保产品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电磁干扰或产生电磁干扰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性分析的背景、目的和方法,并给出一些论文素材供读者参考。
一、背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电子设备之间会产生电磁辐射和敏感性,这些电磁辐射和敏感性可能会导致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避免不必要的故障,电磁兼容性分析成为了机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目的电磁兼容性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估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性能,确定设备是否满足相关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可以避免设备间的电磁干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三、方法1. 确定电磁环境参数在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参数,包括电磁场强度、频率范围、频谱分布等。
这些参数将作为分析的基础。
2. 进行电磁辐射分析电磁辐射是指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设备进行电磁辐射分析,可以评估设备的辐射水平是否超过限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改进措施来达到要求。
3. 进行电磁敏感性分析电磁敏感性是指设备对外部电磁辐射的敏感程度,即设备受到外部电磁辐射时是否能正常工作。
通过对设备进行电磁敏感性分析,可以评估设备的敏感性水平,发现可能的故障源,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进行电磁耐受性分析电磁耐受性是指设备对外部电磁辐射的抵抗能力,即设备在受到外部电磁辐射时是否能保持正常工作。
通过对设备进行电磁耐受性分析,可以评估设备的耐受性水平,识别可能的干扰源,设计合适的屏蔽和过滤措施。
四、论文素材1. 电磁兼容性分析在汽车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本研究主要针对汽车电子系统在现实工作环境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实际场景下的测试数据,评估汽车电子系统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电磁辐射和敏感性水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电磁兼容性EMC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是指设施或系统在獭画面市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施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力量。
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施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肯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肯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EMC定义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对电磁兼容的定义是:系统或设施在所处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系统和设施造成干扰。
EMC历史各种运行的电力设施之间以电磁传导、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三种方式彼此关联并相互影响,在肯定的条件下会对运行的设施和人员造成干扰、影响和危害。
20世纪80年月兴起的电磁兼容EMC学科以讨论和解决这一问题为宗旨,主要是讨论和解决干扰的产生、传播、接收、抑制机理及其相应的测量和计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技术经济最合理的原则,对产生的干扰水平、抗干扰水平和抑制措施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处于同一电磁环境的设施都是兼容的,同时又不向该环境中的任何实体引入不能允许的电磁扰动。
EMl和EMS的异同、EMC包括EMI(interference)和EMS(SUSCePtibility),也就是电磁干扰和电磁抗干扰。
、EMI,电磁干扰度,描述一产品对其他产品的电磁辐射干扰程度,是否会影响其四周环境或同一电气环境内的其它电子或电气产品的正常工作;EMl又包括传导干扰CE(conductionemission)和辐射干扰RE(radiationemission)以及谐波harmonic o、EMS,电磁抗干扰度,描述一电子或电气产品是否会受其四周环境或同一电气环境内其它电子或电气产品的干扰而影响其自身的正常工作。
EMS又包括静电抗干扰ESD,射频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抗扰度,电压暂降抗扰度Dip,等等相关项目。
我们目前和将购进的设施可以检测的项目HB-5A和EMC200、EMC300可以测试EMI电磁干扰度20KHZ-70KHZ 的谐波含量和9KHz-30MHz的辐射电磁骚扰,国标要求的30MHZTOOMHz的辐射电磁骚扰目前我们无法测试。
电磁兼容分析报告1. 引言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电子设备在共存共用电磁环境中,能够以一定的性能水平正常工作,而不对周围电子设备和系统造成不可接受的干扰或损害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磁兼容性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某电子设备在电磁兼容性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2. 设备描述我们将分析的设备是一款新型的家用电子产品,该设备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储存器、显示屏、通信接口等组件。
设备的用途是提供娱乐和信息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该设备观看视频、浏览网页等。
3. 电磁辐射分析3.1 辐射源分析首先,我们对设备进行辐射源分析。
通过检测设备不同组件的辐射电磁波频率范围和强度,我们可以确定其辐射源特性。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如频谱分析仪和磁场测试仪。
3.2 辐射水平评估在辐射源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设备的辐射水平进行评估。
通过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确定设备的辐射水平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如果设备的辐射水平超过了标准限制,可能会对其他电子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
3.3 辐射控制措施对于辐射水平超过标准的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来降低辐射水平。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使用屏蔽材料、加装滤波器等。
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我们需要重新进行辐射水平评估,确保设备的辐射水平符合要求。
4. 电磁敏感性分析4.1 敏感源分析除了辐射分析外,我们还需要对设备的敏感性进行分析。
敏感源分析主要是确定设备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
通过检测设备在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干扰下的工作情况,我们可以确定其敏感源特性。
4.2 敏感水平评估在敏感源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设备的敏感水平进行评估。
通过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确定设备的敏感水平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如果设备对外界电磁干扰过于敏感,可能会导致设备工作不稳定或无法正常工作。
4.3 敏感控制措施对于敏感水平过高的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来提高设备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无人机飞行中的电磁兼容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无人机与周围环境中的电磁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无人机的性能、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
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一定的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且不会对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干扰的能力。
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电磁环境复杂多变,包括各种无线电信号、电力线路、雷电等。
如果无人机无法适应这种环境,就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飞行不稳定、通信中断、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那么,无人机飞行中存在哪些电磁兼容性问题呢?首先,无线电信号干扰是无人机飞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无人机通常使用无线电遥控和导航系统进行飞行控制和定位。
如果周围存在其他无线电设备,如无线通信基站、雷达、导航系统等,这些设备可能会对无人机的无线电信号产生干扰,导致无人机无法正常飞行或控制。
其次,电力线路干扰也是无人机飞行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无人机通常需要电力来驱动其电机、电池等部件。
如果无人机附近的电力线路产生电磁干扰,可能会影响无人机的电力供应,导致电机失控、电池过热等问题。
此外,雷电也是无人机飞行中面临的重要电磁干扰源之一。
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可能会对无人机的电子系统造成破坏,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无人机的电磁兼容性。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低干扰的无线电设备和技术,如专用的无人机通信协议和频段,以减少与其他设备的干扰。
其次,我们可以采取屏蔽措施,如使用金属屏蔽罩或导电涂层来减少电磁干扰对无人机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滤波技术来减少电力线路干扰对无人机的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加强无人机的电子系统和控制算法的稳定性设计,以提高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适应性。
总之,无人机飞行中的电磁兼容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无人机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无人机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安规电磁兼容《安规电磁兼容》一、安规电磁兼容概述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在电磁环境中,一个设备(或系统)与依赖于电磁环境的其他设备(或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指定的综合特性,使其在共存互相干扰状态下,仍能保持正常功能。
安规电磁兼容是指在安全要求和电磁兼容要求之间取得平衡,根据不同应用场合针对各类电气电子设备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性安规要求,使设备的综合特性和性能满足特定的电磁环境要求,从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安规电磁兼容的标准1、IEC 61000系列与EMC标准IEC 61000的标准是电磁兼容性的国际性和多样性标准,其中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电磁兼容模式:IEC 61000-6-x。
(2)环境电磁兼容模式:IEC 61000-4-x。
(3)设备电磁兼容模式:IEC 61000-3-x。
2、国家安规电磁兼容标准国家安规电磁兼容标准是国家根据各行业特点和具体应用要求,在IEC标准基础上细分而来的国家级标准。
目前,最为普遍的根据IEC 61000-6编写而成的国家级标准是《GB/T 17626.x-x关于安规电磁兼容的标准》。
这部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安规电磁环境:环境电磁兼容标准包括了室内和室外的电磁兼容标准;(2)安规电磁设备:电磁兼容设备标准规定了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3)安规电磁产品:产品电磁兼容性标准规定了所有产品的电磁兼容性特性。
三、安规电磁兼容的目的1、确保安全电磁兼容技术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所有电子产品有效运行。
安规电磁兼容的准则旨在分析、评估及减少各产品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以确保产品安全及可靠性,防止由于电磁干扰产生的安全事故。
2、提高可靠性安规电磁兼容以确保电子产品可以在非安全环境下仍然正常工作。
其特殊的规定及标准使电子产品安全可靠的在特定环境中工作,减少由于电磁兼容性问题引起的终端设备故障。
电磁兼容技术本节主要介绍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干扰源,分析现代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问题及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等。
一.电磁兼容基础1.1 电磁兼容的含义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相关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该表述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②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对电磁兼容性的定义:电磁容性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环境中能完成自身的功能,且不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
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涉及数学、电磁场理论、电路基础、信号分析等学科与技术,其应用范国又几乎涉及所有用电领域。
因为其理论基础宽、工程实践综合性强、物理现象复杂,所以在观察与判断物理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实验与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新能汽车上采用了更多的电力电子设备,同时车辆工作电压一般可以达到几百伏,尤其是采用高频调制的电机驱动系统,谐波现象明显,所以电磁兼容问题就越加突出。
1.2 现代汽车电磁兼容问题随着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以汽车电子产业为代表的汽车相关技术发展非常迅猛。
据统计,近年来,有关汽车的技术创新70%都来源于汽车电子;在国内外生产的部分轿车中,汽车电子设备价值超过了整车价值的30%。
然而随着汽车电气设备数量、种类和密度的不断增加,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汽车内的电磁环境更加悉劣,各电子设备相互间的电磁干扰愈加严重,导致了诸多汽车电磁干扰问题。
例如,各种信号指示灯的误动作,刮水器、安全气囊的误开启,ABS制动效能降低等。
这些电磁干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汽车的内部,如点火系统、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各种电机、一些集成芯片的控制器、通信系统等高频工作的设备和大量开关性元器件。
1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1系统电磁兼容性概述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005年12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一、电磁兼容基本概念二、电磁兼容的研究领域三、基本名词术语四、电磁兼容测试2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3电磁兼容基本概念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定义:国家标准GB/T 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对电磁兼容的定义: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4电磁兼容基本概念国军标GJB 72-1985《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对电磁兼容的定义: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的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系统、分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3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5电磁兼容的研究领域做为一门科学,电磁兼容涉及的问题可归结为五方面:1、骚扰源特性的研究2、敏感设备的抗干扰性能3、电磁骚扰的传播特性4、电磁兼容测量5、系统内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6电磁兼容问题的早期解决电磁兼容与产品的开发、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
解决产品电磁兼容问题所须费用在产品设计阶段最经济,而到型号研制阶段、批量生产阶段,费用将成数量级的增长。
对于一个产品或系统,尽早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是十分必要的。4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7基本名词术语(电磁)发射(electromagnetic) emission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量的现象。
与一般通信中所指的发射(transmission)不同,电磁兼容所指的发射常指无意的发射。包括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8基本名词术语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电磁骚扰从传播方面分为:辐射骚扰(从机壳)与传导骚扰(电源线、地线、信号控制线缆等)。5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9基本名词术语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电磁骚扰是电磁现象,不一定已形成后果。而电磁干扰是由电磁骚扰引起的后果。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10基本名词术语抗扰度immunity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民标惯用。6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11基本名词术语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MS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降性能低的能力。
军标惯用。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12基本名词术语发射电平emission level用规定的方法测得的由特定装置、设备或系统发射的某给定电磁骚扰电平。
抗扰度电平immunity level将某给定的电磁骚扰施加于某一装置、设备或系统而其仍能正常工作并保持所需性能等级时的最大骚扰电平。7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13基本名词术语发射限值emission limit规定电磁骚扰源的最大发射电平。
抗扰度限值immunity limit规定的最小抗扰度电平。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14基本名词术语发射裕量emission margin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电平与发射限值之间的差值。
抗扰度裕量immunity margin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抗扰度限值与电磁兼容电平之间的差值。8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15基本名词术语兼容电平compatibility level预期加在工作于指定条件的装置、设备或系统上规定的最大电磁骚扰电平。
兼容裕量compatibility margin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抗扰度限值与骚扰源的发射限值之间的差值。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16几个基本名词术语之间的关系9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17
电磁骚扰进入设备的端口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18电磁兼容的测试项目发射测试:1、连续辐射骚扰2、连续传导骚扰3、谐波电流4、电压起伏和闪烁10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19电磁兼容的测试项目抗扰度试验:1、静电放电抗扰度2、辐射骚扰抗扰度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4、浪涌(冲击)抗扰度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6、工频磁场抗扰度7、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0电磁兼容的测试场地1、开阔试验场是一个平坦的、空旷的、电导率均匀良好的、无任何反射物的椭圆形试验场地。其长轴是焦距的2倍,短轴是焦距的1.732倍。发射天线(或受试设备)与接收天线分别置于椭圆的两焦点上。开阔试验场应有转台和天线升降塔,场地规格一般有3m法、10m法、30m法场地。11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1电磁兼容的测试场地2、屏蔽室能对射频电磁能量起衰减作用的密闭室称为屏蔽室。屏蔽室使用的屏蔽材料有钢板、镀锌钢板、铜网或铜箔。按结构分为可拆卸式和固定式。屏蔽室的主要泄露途径是门、波导通风窗、电源及接口板。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2电磁兼容的测试场地3、电波暗室又称电波消声室或电波无反射室。分为电磁屏蔽半电波暗室(EMC暗室、半电波暗室)和微波电波暗室(全电波暗室)。12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3电磁兼容的测试场地半电波暗室五面贴吸波材料,主要模拟开阔试验场地,用于辐射骚扰测量,也可用于辐射抗扰度测量。电波传播时有直射波和地面反射波。全电波暗室六面贴吸波材料,模拟自由空间传播环境。适用于微波测试、无线通信测试、天线系统测试,也可用于辐射抗扰度测量。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4电磁兼容的测试场地4、横电磁波室(TEM cell)横电磁波室是根据传输线理论衍化来的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场地)。它是变形的矩形同轴线,主段呈正方形,中间有水平芯板,两端逐渐减小,并转换成50Ω同轴转接器。
高频电磁能量馈入TEM小室,可产生均匀的行波电磁场,用于EMC检测。13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5电磁兼容的测试场地ATEM小室:将TEM小室的芯板上移,构成一非对称TEM小室,称为ATEM小室。它可加大下半部的测试空间,同时加大了上半空间的测试场强。GTEM小室:根据同轴非对称矩形传输线原理设计,为尖劈形,终端采用电阻匹配网络及吸波材料,工作频段可从几kHz到几GHz。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6电磁兼容的测试设备电磁骚扰测量接收机(9kHz -1GHz):CISPR 16-1及GB/T 6113.1对电磁骚扰测量接收机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带宽,检波方式,充、放电时间常数,脉冲响应等。接收机应具有本地噪声低,测量精度及灵敏度高,检波器动态范围大等特点。且具有符合标准的峰值、准峰值和平均值检波方式。14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7电磁兼容的辅助测试设备天线:把高频电磁能量通过各种形状的金属导体向空间辐射出去的装置。其逆向功能亦可把空间的电磁能量,转化为高频能量收集起来。天线有各种类型,用于不同的目的。有环状磁场天线、鞭状天线、偶极子天线、双锥天线、对数周期天线、螺旋天线、喇叭天线等。应用的频率范围从几kHz到几十GHz。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8电磁兼容的辅助测试设备人工电源网络(线路阻抗稳定网络):用于传导骚扰测量,在被测设备端子间或端子与地间提供一稳定阻抗,便于测试。通常是50Ω。
隔离电源和被测设备,使测到的骚扰电压仅是被测产生的,而没有电源引入的无用信号。为被测设备提供电源。15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29电磁兼容的辅助测试设备在电磁兼容测试中,还会用到许多的辅助测量设备,如:电流探头与电压探头,功率吸收钳,耦合去耦合网络(CDN)等。
在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时还需使用静电放电枪,在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和浪涌(冲击)等抗扰度试验时,需使用可产生这些标准抗扰度信号的模拟信号发生器等。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EMC实验室30电磁兼容测试举例在进行辐射连续骚扰测试时,场地、被测布置、仪表使用情况如下:测试应在开阔测试场地或半电波暗室中进行,以10m法测量场地为首选。被测设备应置于场地的转台上,转台应可360度旋转,设备应按实际使用方式或标准规定方式下运行。测量天线应可在1至4米高度扫描且可自动切换极化方向。接收机应使用符合CISPR16标准的EMC接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