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硅酸盐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

编号:CNCA-LC-0101:2014 低碳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通用硅酸盐水泥

2014-05-27发布 2014-05-27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录

1 适用范围 (1)

2 认证模式 (1)

3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1)

3.1单元划分 (1)

3.2申请受理条件 (1)

3.3申请文件 (1)

4 文件评审 (2)

4.1文件评审目的 (2)

4.2文件评审内容 (3)

4.3文件评审结果 (3)

5 核查准备 (3)

6 初始现场核查 (3)

6.1通用硅酸盐水泥低碳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3)

6.2一致性检查 (5)

6.3计算范围内碳排放量核查 (5)

6.4现场核查时间 (6)

6.5初始现场核查结论 (6)

7 核查报告 (6)

8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7)

9 认证终止 (7)

10 跟踪检查 (7)

10.1跟踪检查时间 (7)

10.2跟踪检查的内容 (8)

10.3跟踪检查结论 (8)

10.4结果评价 (8)

11 再认证 (8)

12 认证证书 (8)

12.1认证证书的保持 (8)

12.2认证产品的变更 (8)

12.3认证证书的暂停、恢复、注销和撤销 (9)

12.4证书及附件内容 (9)

13 认证标志的使用 (10)

13.1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10)

13.2标志的加施 (10)

14 收费 (10)

1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低碳产品认证。

2 认证模式

初始现场核查+获证后的跟踪检查

3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均可以委托认证机构进行通用硅酸盐水泥低碳产品认证。

3.1单元划分

按通用硅酸盐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对水泥进行单元划分,通用硅酸盐水泥定义和强度等级分类参见《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同一制造商不同生产加工场地生产的相同产品视为不同单元,对每一个单元分开进行低碳产品认证。

3.2申请受理条件

(1)认证委托人、产品生产者、生产厂已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注册登记的法人资格;

(2)生产厂已建立并实施了质量和能源管理体系或制度;

(3)生产厂建立和实施了文件化的低碳产品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6个月;

(4)法规有要求时,生产厂已按规定要求取得法定的行政许可,如生产许可证等;

(5)申请认证的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稳定并符合国家标准,能正常批量生产;

(6)认证委托人、产品生产者、生产厂近一年内,未受到有关质量、环境、安全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

3.3申请文件

认证委托人向认证机构提交正式申请,同时随附以下文件:

(1)书面申请书;

(2)认证委托人和生产厂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及组织机构代码;

(3)低碳产品评价报告

企业编写低碳产品评价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生产企业/组织的描述;

产品描述;

评价范围;

报告覆盖的时间段;

数据收集清单及情况说明;

低碳产品计算过程和评价结果,以及产品其他相关阶段碳排放量;

附加的信息(如质量和能源管理体系或制度信息进行描述);

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或节能减排技术前后产品碳排放比较说明,或者与同类产品的碳排放比较说明;

(4)能够证明产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的检测报告(由CNAS 认可的独立检测机构在近一年内出具);

(5)其他附加的环境信息(如生产厂采用的清洁生产工艺、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环境特性、获得的质量、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等信息)。

4 文件评审

4.1文件评审目的

通过对认证委托人提交的文件和资料的评审,核查组了解该项目的情况,确认低碳产品评价报告的计算范围与基础情况、正确性与完

整性,建立现场核查的审核思路和核查重点。

4.2文件评审内容

文件评审主要内容包括:低碳产品评价报告、产品检测报告、活动水平数据、组织设施平面图、工艺流程图等。

4.3文件评审结果

如文件符合要求,可按双方确认时间进行现场核查;如文件不符合要求,核查方记录不符合项,且在文件评审结束后通知认证委托人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认证委托人对不符合项实施纠正,并重新提交修订后的文件,重新实施文件评审,以便确定现场核查日期。

5 核查准备

认证机构应为其现场核查制定计划,该计划应基于低碳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并与核查的目的、低碳产品的计算边界相适应。

认证机构应选派有资质的人员组成现场核查组。在确定核查组的规模和组成时,应基于认证产品的范围、涉及的技术特点、数据和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及核查员具有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等因素确定。

同一个核查员不应对同一认证委托人(组织)的同一认证产品进行连续3次以上的核查。

6 初始现场核查

初始现场核查内容包括:工厂质量保证能力、产品一致性、计算范围内碳排放量。

核查场所应覆盖申请认证的所有产品类别和所有加工场所。 6.1通用硅酸盐水泥低碳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6.1.1职责和资源

(1)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认证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活动有关部门和各类人员

的职责及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工厂应指定一位认证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确保能够履行以下方面的职责: 确保执行认证用标准或技术要求;

确保加贴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要求;

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认证标志;

与认证机构保持联络并协调有关认证事宜;

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温室气体管控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认证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2)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要的能源和物料监测设备,确保产品稳定生产并符合低碳产品认证标准的要求。

6.1.2文件和记录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低碳产品认证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文件。以确保文件和资料得到有效的控制,且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文件和记录应至少保存2年。

6.1.3关键原材料的采购

6.1.3.1关键原材料的控制

工厂应定期对关键原材料进行检测评价,以确保关键原材料的相关数据真实有效。

6.1.3.2采购文件的控制

工厂应明确材料采购技术要求,且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工厂应将采购技术要求与供方进行有效沟通,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供方提供满足要求的关键原材料。

6.1.4低碳产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低碳产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确保低碳产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记录内部低碳产品管理体系审核结果。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

6.1.5产品标识、包装和运输

袋装水泥用包装袋应符合《水泥包装袋》(GB9774)规定。散装水泥在运输至交付目的地过程中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以保证不排放粉尘。

6.1.6监测设备状态检查

主要检查设备运行状态;设备安装位置;设备型号、精度;检定证书;监测设备相关维护保养记录等。

6.2一致性检查

现场核查时,应在生产现场进行一致性检查,重点核实以下内容:(1)认证产品的计算范围、工艺流程与低碳产品评价报告的一致性;

(2)产品类型与低碳产品评价报告描述的一致性;

(3)关键原材料种类、来源与申请文件的一致性;

(4)产品包装袋或散装卡上注明的名称与申请文件的一致性。

6.3计算范围内碳排放量核查

碳排放量核查的重点内容如下:

6.3.1排放源与方法学的核查

认证产品排放源的识别和碳排放计算方法学与《通用硅酸盐水泥低碳产品评价方法及要求》的符合性。

6.3.2活动水平证据核查

核查某一时间段内活动水平证据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包括产品生产过程的能源和物料(如:煤、汽油、电、重油、生料、熟料等)购买发票、生产记录等。

6.3.3计算结果

对碳排放结果进行审核,并与《通用硅酸盐水泥低碳产品评价技术方法及要求》中规定的单位可比二氧化碳排放限值做对比,判定认证产品是否在限值范围内。

6.4现场核查时间

一般情况下,申请文件符合要求后进行现场核查。认证机构在确定现场核查时间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信息:

(1)组织规模和复杂程度;

(2)场所数量;

(3)产品种类和核查范围;

(4)所进行的测量/监测过程的复杂程度;

(5)数据清单的复杂性及提供信息和数据的过程等。

根据工厂的生产规模、能源/物料等数据获取的复杂程度,确定现场核查人日数如下:

初始现场核查/跟踪检查/再认证检查人日数(上限)

生产规模 100万吨以下 100万吨(含100万吨)以上人日数 8/6/8 10/8/10

6.5初始现场核查结论

核查组负责报告初始现场核查结论。现场核查结论为不通过的,核查组直接向认证机构报告。现场核查存在不符合项时,工厂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认证机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或整改不通过的,按现场核查不通过处理。

7 核查报告

认证机构的核查报告应符合CNAS-CC21中关于评价报告的适用要求,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核查的目的、范围和准则;

(2)认证委托人/受核查方(组织)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地

址、组织规模等);

(3)产品信息;

(4)数据收集清单的描述;

(5)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6)报告覆盖的时间段;

(7)其他附加的环境信息(如受审核方采用的清洁生产工艺、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环境特性、获得的质量、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等信息);

(8)结论。

8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认证机构对现场核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后,按申请认证单元向认证委托人颁发低碳产品认证证书。

在完成现场核查后,对符合认证要求的,一般情况下在30天内颁发认证证书。

9 认证终止

当现场核查不通过,认证机构做出不合格决定,终止认证。终止认证后如要继续认证应重新申请。

10 获证后的跟踪检查

10.1跟踪检查时间

一般情况下,获证6个月后即可安排年度跟踪检查,每次跟踪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跟踪检查频次:

(1)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用户提出严重投诉并经查实为持证人责任的;

(2)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认证依据标准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3)有足够信息表明生产者、生产厂由于变更组织机构、生产

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而可能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

10.2跟踪检查的内容

跟踪检查内容至少应包含本规则第6.1.3、6.1.4、6.1.6条款的核查、产品一致性的检查和获证产品碳排放量的审核,对其余条款可适当进行检查。

10.3跟踪检查结论

检查组负责报告跟踪检查结论。跟踪检查结论为不通过的,检查组直接向认证机构报告。检查存在不符合项时,工厂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认证机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或整改不通过,按跟踪检查不通过处理。

10.4结果评价

认证机构组织对跟踪检查结论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的,认证证书持续有效。跟踪检查不通过或跟踪检验不合格时,则判定年度跟踪不合格,按照12.3条款规定执行。

11 再认证

持证人如需继续持证,应在证书有效期满前6个月即可提交再认证申请,按新申请要求进行初始现场核查,再认证现场核查为全要素现场核查,再认证现场核查人日数按初始现场核查人日数标准确定。

12 认证证书

12.1认证证书的保持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有效期3年。有效期届满前,应当根据本规则的规定进行再认证。

12.2认证产品的变更

12.2.1变更的申请

认证委托人在工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地址、生产条件、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产品名称/型号等,从而可能影响证书内容发生变更时;需要变更获证产品的认证范围时;已获证产品发生技术变更影

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碳放量时;耗能设备变更影响到碳排放量时,认证委托人应向认证机构提交变更申请。

增加已获证书认证单元覆盖范围外产品时按新认证单元申请认证。一般情况下,增加认证单元不进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只进行产品的一致性和碳排放量的现场核查,但下次年度监督对新增产品的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进行检查。

12.2.2变更评价和批准

认证机构根据变更的内容和提供的资料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可以变更。如需安排现场核查,则现场核查通过后方能进行变更。对符合要求的,批准变更。对于换发新的认证证书的情况,新证书的编号、批准有效日期保持不变,并注明换证日期。

12.3认证证书的暂停、恢复、注销和撤销

证书的使用应符合认证机构有关证书管理规定的要求。当认证委托人违反认证有关规定、认证产品达不到认证要求或者无法继续生产时,认证机构按有关规定对认证证书做出相应的暂停、撤销和注销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公告。认证委托人可以向认证机构申请暂停、注销其持有的认证证书。

证书暂停期间,认证委托人如果需要恢复认证证书,应在规定的暂停期限内向认证机构提出恢复申请,认证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恢复处理。否则,认证机构将撤销或注销被暂停的认证证书。

12.4证书及附件内容

低碳产品认证证书及附件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认证委托人名称、地址;

(2)产品生产者名称、地址;

(3)被委托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4)产品名称和产品系列、规格/型号;

(5)认证依据;

(6)认证模式;

(7)认证结论;

(8)发证日期和有效期限;

(9)发证机构;

(10)证书编号;

(11)产品碳排放清单及其附件;

(12)其他需要标注的内容。

13 认证标志的使用

认证委托人必须遵守《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加施和使用低碳产品认证标志。认证标志的核准、制作、发放等工作由发证的机构负责。

13.1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获证产品允许按如下方式使用认证标志(示例):

其中ABCDE代表认证机构简称

13.2标志的加施

获得低碳认证的产品允许在包装袋或散装卡上加贴认证标志。

14 收费

认证费用由认证机构按有关规定收取。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参照欧洲水泥试行标准ENV 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修订。 本标准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本版前言); ——增加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本版第条); ——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成与材料合并为一章,材料中增加了硅酸盐水泥熟料(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4章);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符合本标准第条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8%符合本标准第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7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粉煤灰掺量由“20%~4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 ——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条); ——取消了粒化精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条、第条和附录A) ——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 ——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和(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5章); ——增加了氯离子含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本版第条); ——取消了细度指标要求,但要求在试验报告中给出结果(原版GB175-1999第条、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原版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增加了水泥组分的试验方法(本版第条); ——强度试验方法中增加了“掺火山灰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须以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原版GB1344-1999第条,本版第条); ——将“水泥出厂编号按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规定”改为“水泥出厂编号按单线年生产能力规定”(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硅酸盐水泥的选择与应用

浅谈硅酸盐水泥的选择与应用 学号:2010040432 姓名:高健专业:工程管理班级:4班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中通常使用的各种硅酸盐水泥的特点、生产工艺、工作效能、注意事项,水泥制品特点等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从硅酸盐水泥的种类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为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硅酸盐水泥。) 【关键词】波兰特水泥; 在所有的材料中,建筑材料的消耗量是最大的。因而,在所有的产业中,建筑材料产业成为了资源消耗量最大的产业。水泥,是建筑工程中最基础,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水泥性能的优良、以及所选用的水泥的型号、规格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及最终的成败。各种不同的水泥,其生产工艺及性能也是各有特色的。 硅酸盐水泥,又称波特兰水泥(英语:Portland Cement),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炉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一水泥分类 这类水泥包括不掺或掺有混合材料的各种硅酸盐水泥,中国按其混合材料的掺加情况,共分为如下六类。 1.纯熟料硅酸盐水泥,用于较为重要的土木建筑工程,因其抗冻性和耐磨性较好, 适用于配制高标号混凝土。 2.普通硅酸盐水泥,广泛用于制做各种砂浆和混凝土。普通硅酸盐水泥在应用方面 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并且有一些硅酸盐水泥不能应用的地方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以用,这使得普通硅酸盐水泥成为建筑行业应用面最广,使用量最大的水泥品种。 3.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的抗渗性较差,不宜用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中。但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可用于温度不高于200℃的混凝土工程中,如热工窑炉基础等。)可用于地面、地下、水中各种混凝土工程,也可用于高温车间的建筑,但不宜用于需要早期强度高和受冻融循环、干湿交替的工程。因其颜色较浅,比重较小,水化热

白色硅酸盐水泥标准

白色硅酸盐水泥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色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贮存与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白色和彩色灰浆、砂浆及混凝土用白色硅酸盐水泥。 2 引用标准 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 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 5483 用于水泥中的石膏和硬石膏 GB 5950 建筑材料与非金属矿产品白度试验方法通则 GB 9774 水泥包装用袋 GSBA 67001 氯化镁粉末状物质白度实物标准 ZB Q12 001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 3 定义 由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白色硅酸盐水泥(简称白水泥)。 磨制水泥时,允许加入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石灰石或窑灰作为外加物。 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不损害水泥性能的助磨剂,加入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 4 组分材料 4.1 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 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氧化铁含量少的熟料。 4.2 石膏 天然二水石膏应符合GB5483的规定。 4.3 石灰石 作为外加物的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超过2.5%。 4.4 窑灰 窑灰应符合ZBQ12001的规定,且白度不得低于70%。 5 技术要求 5.1 氧化镁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不得超过4.5%。 5.2 三氧化硫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 5.3 细度0.080m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 5.4 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2h。 5.5 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5.6 强度各标号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1的数值。

几种常见硅酸盐水泥的特性

几种常见硅酸盐水泥的特性 一、组成部分 1)硅酸盐水泥(又称波特兰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炉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和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 2)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故渣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掺加量按重量计为20~70%;允许用不超过混合材料总掺量1/3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包括粉煤灰)、石灰石、窑灰来代替部分粒化高炉矿渣,这些材料的代替数量分别不得超过15%、10%、8%;允许用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与石灰石,或与窑灰共同来代替矿渣,但代替的总量不得超过15%,其中石灰石不得超过10%、窑灰不得超过8%;替代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不得少于20%。 3)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灰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加量按重量计为20~50%;允许掺加不超过混合材料总掺量1/3的粒化高炉矿渣,代替部分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代替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不得少于20%。 4)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简称粉煤灰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水泥中粉煤灰掺加量按重量计为20~40%;允许掺加不超过混合材料总掺量1/3的粒化高炉矿渣,此时混合材料总掺量可达50%,但粉煤灰掺量仍不得少于20%或大于40%。 5)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按质量百分比应大于15%,不超过50%。水泥中允许用不超过8%的窑灰代替部分混合材料;掺矿渣时混合材料掺量不得与矿渣硅酸盐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通则 通用硅酸盐水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分类、组分与材料、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1996,eqv ISO680:1990) GB/T203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T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T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GB/T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eqv ISO9597:1989) GB/T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T5483 石膏和硬石膏 GB/T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9774 水泥包装袋 GB12573 水泥取样方法 GB/T12960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 GB/T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idt ISO679:1989) GB/T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JC/T420 水泥原料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 JC/T667 水泥助磨剂 JC/T742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 3 定义与分类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Common Portland Cement 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4 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各品种的组分和代号应符合的规定。 5 组分与材料 组分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单位 %

浅谈硅酸盐水泥特性

浅谈硅酸盐水泥特性 摘要:水泥作为建筑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料,成为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必要物资基础,而硅酸盐水泥因为其自身的特性,在特定环境下更是显得必不可少。 关键字:硅酸盐;水泥;特性 Abstract: Cement a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mportant basic material, become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the necessary material base, and Portland cement becaus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it is to appear more indispensable. Key Word: Portland; Cement; characteristics 1.硅酸盐水泥定义及分类 硅酸盐水泥在国外又称为波特兰水泥,在我国的定义是凡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搀和0-5%的石灰石或者是粒化高炉矿渣,在添加适量的石膏,研磨成细粉状的水硬性胶凝材料,这是中国的国家通用标准对硅酸盐水泥的定义。 按照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Ⅰ型硅酸盐水泥这种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P怠,其定义为不掺加任何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第二种是Ⅱ型硅酸盐水泥,这种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P愠,其定义为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搀和石灰石或者是粒化高炉矿渣,掺加的质量不得超过水泥本身质量的5%。 2.硅酸盐水泥特性及应用 2.1硅酸盐水泥特性 (1硅酸盐水泥强度高 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与一般水泥相比,最显著的特性是凝结快,凝结快预示着硬化快,硬化快意味着硅酸盐水泥的早期强度增长率比一般谁大,强度比一般水泥高。 (2硅酸盐水泥水化热高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前言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 ——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4.3条和附录A);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 ——增加了氯离子限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本版第7.1条); ——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本版第8.1条); ——将“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用水量”的规定的适用水泥品种扩大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原版GB1344-1999第7.5条,本版第8.5条);

——编号与取样中增加了年生产能力“200×104t以上”的级别,即:200×104t以上,不超过4000t为一个编号;将“120万吨以上,不超过1200吨为一个编号”改为“120×104t~200×104t,不超过2400t为一个编号”(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1条,本版第9.1条); ——将“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改为“经确认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2条,本版第9.2条); ——增加了出厂检验项目(本版第9.3条); ——取消了废品判定(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3条); ——检验报告中增加了“合同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4条,本版第9.5条); ——包装标志中将“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8%”改为“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1条,本版第10.1条); ——包装标志中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改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或蓝色”(原版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2条,本版第10.2条)。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4)归口。

通用硅酸盐水泥规范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5.1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硅酸盐水泥___论文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课题: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 胶凝材料是指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具有可塑性的浆体逐渐变成坚固石状体的过程,能将其他物料胶结为整体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因其具有原料丰富、生产成本低、耐久性好、适应性强、耐火性好等众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水利工程等建设之中,成为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胶凝材料一般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有机胶凝材料是指各种树脂和沥青等;无机胶凝材料又可分为水硬性和非水硬性。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拌水后技能在空气中硬化一,又能在水中硬化并具有强度,通常称为水泥,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酸盐水泥等;非水硬性胶凝材料是指不能在水中硬化,但能在空气中或其他条件下硬化,如石灰、石膏、镁质胶凝材料等等。 在众多的胶凝材料中,水泥占有尤为突出的,它是基本建设的主要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城市建设、水利及海洋开发等工程建设。水泥工业的发展对保证国家建设和提高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泥按其主要矿物组成可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少熟料或无熟料水泥。水泥的主要技术特征是:水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抗硫酸盐性(分中抗硫酸盐腐蚀和高抗硫酸盐腐蚀);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耐高温性(铝酸盐水泥的耐高温性以水泥中氧化铝含量分级)。 在水泥诸多品种中,硅酸盐水泥是应用最广泛和研究最多的。在此从硅酸盐水泥的分类、生产、技术要求、性能及应用等方面对硅酸盐水泥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 所谓硅酸盐水泥是指从黏土和石灰石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得到以硅酸盐钙为主要成分的熟料,加入0—5%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国际上统称为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的分类 硅酸盐水泥包括纯熟料硅酸盐水泥和掺混合材料硅酸盐水泥两类,我国按其混合材料的掺加情况,共分为如下五类:纯熟料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纯熟料硅酸盐水泥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加入适量石膏,磨细而成的水泥,分425、525、625、725四个标号。其早期强度比其他几种硅酸盐水泥高5~10%,抗冻性和耐磨性较好,适用于配制高标号混凝土,用于较为重要的土木建筑工程。 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掺加少量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而成。混合材料的加入量根据其具有的活性大小而定。普通水泥分为275、325、425、525、625和725六个标号,广泛用于制做各种砂浆和混凝土。 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加

通用硅酸盐水泥有哪些品种

通用硅酸盐水泥有哪些品种?技术指标有那些? 1,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 2,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代号P.S 3,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灰水泥),代号P.P, 4,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简称粉煤灰水泥),代号p.F 5,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代号P.C 6,石灰石硅酸盐水泥,代号P.L, 技术指标:A. 细度B. 凝结时间C. 安定性D.强度E:碱含量F水化热 混凝土等级如何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如何确定P7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N/`MM^2`)表示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3.配制混凝土时掺入减水剂,在下列各条件下可取得什么效果?为什么? (1)用水量不变时; (2)流动性和水泥用量不变时; (3)流动性和水灰比不变时。 (1)用水量不变时——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工作性、塌落度。减水剂是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并带相同电荷相互排斥,降低水泥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流动性提高。 (2)流动性和水泥用量不变时——降低了用水量和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这是使用减水剂的主要目的。混凝土的水灰比越低,强度高。 (3)流动性和水灰比不变时——降低水泥用量和混凝土配制成本。因为使用减水剂后,保持流动性和水灰比不变,混凝土需要的水泥浆体积会降低,相应降低水泥和水用量。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伸长率,断后伸长率,断裂总伸长率和最大伸长率? 1.伸长率: 指金属材料受外力(拉力)作用断裂时,试棒伸长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百分比, 2.断后伸长率是指样式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3.断裂时刻原始标距的总伸长(弹性伸长加塑性伸长)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 4最大伸长率:钢筋在受到最大应力时产生的物理变化(变形)产生的伸长率。 建筑用卵石,碎石颗粒级配试验时,对环境温度仪器设备的要求?如何评定式样的颗粒级配?P197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与应用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与应用 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火山灰走硅酸盐水粉煤灰硅酸盐水复合硅酸盐水泥 品种泥泥泥 1. 强度高 1. 早期强度较高 1. 早期强度低,1. 抗渗性较好耐热1. 干缩性较小,抗1. 早期强度较高 2. 快硬早强 2. 抗冻性较好但后期强度增性不及矿渣水泥,裂性较好 2. 其他性能与所掺 3. 抗冻耐磨性好 3. 水热化较大长快干缩大,耐磨性差 2. 其他性能与矿渣主要混合材料的 4. 水化热大 4. 耐腐蚀性较好 2. 强度发展对2. 其他同矿渣水泥水泥相同水泥相近 5. 耐腐蚀性差 5. 耐热性较差温、湿度较敏 6. 耐热性较差感 特3. 水热化低征 4. 耐软水、海水、 硫酸盐腐蚀性 好 5. 耐热性较好 6. 抗冻性抗渗性 较差 1. 高强混凝土 1. 一般混凝土 1. 一般耐热混凝1. 水中、地下、大体1. 地上、地下与水1. 早期强度要求较

2. 预应力混凝土 2. 预应力混凝土土积混凝土、抗渗混中大体积混凝土高的混凝土工程 3. 快硬早强结构 3. 底下与水中结构 2. 大体积混凝土凝土 2. 其他同矿渣水泥 2. 其他用途与所掺 4. 抗冻混凝土 4. 抗冻混凝土 3. 蒸汽养护构件 2. 其他同矿渣水泥主要混合材料的适4. 一般混凝土构水泥相近用 范件 围 5. 一般耐软水、 海水、盐酸复 试要求的混凝 土 1. 大体积混凝土 1. 早期强度较高1. 干燥环境及处在1. 抗碳化要求的混1.与掺主要混合材料 2. 受腐蚀的混凝土的混凝土水位变化范围内凝土的水泥类似不 3. 耐热混凝土,高温2. 严寒地区及处的混凝土 2. 其他同火山灰水适 养护混凝土在水位升降范2. 有耐磨要求的混泥用 范围内的混凝土凝土 3. 有抗渗要求的混围 3. 抗渗性要求高3. 其他同矿渣水泥凝土 的混凝土

五种常用硅酸盐系水泥的成分、特性的适用范围

五种常用硅酸盐系水泥的成分、特性的适用范围 (一)硅酸盐水泥PI PII 成分:1. 水泥熟料及少量石膏(Ⅰ型) ;2. 水泥熟料、5%以下混合材料、适量石膏(Ⅱ型) 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高;2. 水化热高;3. 耐冻性好;4. 耐热性差;5. 耐腐蚀性差;6. 干缩较小。 适用范围:1. 制造地上地下及水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包括受循环冻融的结构及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 2. 配制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1.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2. 受化学及海水侵蚀的工程 (二)普通水泥(P.O)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6%~15%或非活性混合材料10%以下 主要特征:1. 早强;2. 水化热较高;3. 耐冻性较好;4. 耐热性较差;5. 耐腐蚀性较差;6.干缩较小; 适用范围: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 不适用处:同硅酸盐水泥 (三)矿渣水泥(P·S)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 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 水化热较低;3. 耐热性较好;4. 对硫酸盐类侵蚀抗和抗水性较好;5. 抗冻性较差;6. 干缩较大;7. 抗渗性差;8. 抗碳化能力差抵 适用范围:1. 大体积工程;2. 高温车间和有耐热耐火要求的混凝土结构;3. 蒸汽养护的构件;4. 一般地上地下和水中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5. 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6. 配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1. 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四)火山灰水泥(P·P)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50%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 水化热较低;3. 耐热性较差;4. 对硫酸盐类侵蚀抵抗力和抗水性较好;5. 抗冻性较差;6. 干缩较大;7. 抗渗性较好 适用范围:1. 地下、水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2. 有抗渗要求的工程;3. 蒸汽养护的工程构件;4. 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 5. 一般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6. 配制建筑砂浆 不适用范处:1. 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3. 干燥环境的混凝土工程;4. 耐磨性要求的工程 (五)粉煤灰水泥(P·F)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40%粉煤灰 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 水化热较低;3. 耐热性较差;4. 对硫酸盐类侵蚀和抗水性较好;5. 抗冻性较差;6. 干缩较小;7. 抗碳化能力较差 适用范围:1. 地上、地下、水中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2. 蒸汽养护的构件;3. 有抗裂性要求较高的构件;4. 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5. 一般混凝土工程;6. 配制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1. 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3. 抗碳化要求的工程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6.1、6.3、8.3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参照欧洲水泥试行标准ENV 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修订。 本标准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本版前言); ——增加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本版第3.1条); ——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成与材料合并为一章,材料中增加了硅酸盐水泥熟料(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4章);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符合本标准第4.2.5条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8%符合本标准第4.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4.1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70%”(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3.4条、4.1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4.1条); ——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粉煤灰掺量由“20%~4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3条,本版第4.1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4.1条); ——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4.2.2、4.2.3条); ——取消了粒化精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条、第4.3条和附录A) ——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4.2.2.1条); ——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4.5条,本版第4.2.6条);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5章);——增加了氯离子含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本版第6.1条);——取消了细度指标要求,但要求在试验报告中给出结果(原版GB175-1999第 6.5条、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6.3条,本版8.4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原版GB12958-1999中第6.6条,本版第6.3.3条) ——增加了水泥组分的试验方法(本版第7.1条); ——强度试验方法中增加了“掺火山灰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 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须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原版GB1344-1999第7.5条,本版第7.5条); ——将“水泥出厂编号按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规定”改为“水泥出厂编号按单线年生产能力规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 《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 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 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 且符合本标准第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条的窑灰代替” (原版GB175-1999中第条, 本版第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 20%~70%”改为“ >20%且≤70%”,并分为A 型和B 型。A 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B 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 本版第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 20%~50%”改为“ >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 >20% 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 ——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条);

硅酸盐水泥在混凝土生产中应用

硅酸盐水泥在混凝土生产中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表现出比较大的发展动力。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各类能源物质需求量非常大。其中建筑行业对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最大。混凝土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是重点使用材料。因此,现在很多人对于混凝土的生产提高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状态下,笔者针对硅酸盐水泥在混凝土生产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标签: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生产应用 一、硅酸盐水泥概述及分类 (一)硅酸盐水泥概述 硅酸盐水泥是以硅酸钙为主的硅酸盐水泥熟料,5%以下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统称为硅酸盐水泥,国际上统称为波特兰水泥。 (二)硅酸盐水泥分类 硅酸盐水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度比较高的硅酸盐水泥,称为P·I。另一类掺杂着混合材料,但是不会超过总量的5%。这些参杂物主要是石灰石或者是粒化高炉矿渣,II型硅酸盐水泥是这类水泥的统称,简称为P·II。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是硅酸盐水泥中使用最多的三种类型。 二、硅酸盐水泥的特征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相比,不论是在抗腐蚀性还是在抗裂等方面的特点都非常强。但是部分硅酸盐水泥由于受到生产材料的影响,抗渗能力比较差。 (一)抗腐蚀性较强 在实际使用硅酸盐水泥过程中,由于其所用制作材料比较特殊,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备非常强的抗腐蚀性。例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抗腐蚀性能都比较强。由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成分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氧化硫,因此在包含硫酸盐腐蚀物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抗腐蚀性能较差。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特点来针对性选取硅酸盐水泥。 (二)肝缩小,抗裂性强 混凝土材料为目前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建筑物所具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础主要由混凝土材料提供。但是在细节上面还是存在一定的

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应用

8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应用 习要点硅酸盐水泥的性能是具有理论性和实用性的重要内容学习时应重点理解并定凝结时间的意义和影响凝结时间的因素;掌握水泥强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因素;积变化与水化热在工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了解抗渗性、抗冻性及坏境介质对水泥耐久 响机理拿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并了解混凝土的种类及应用了解外加剂对水凝土的作用和常用夕卜加剂的种类及机理。 硅酸盐水泥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主要用以配制砂浆、混凝土和生产水泥制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泥作为大量应用的工程材料,研究和改善其性能,对于发展水泥品种、提髙建筑效率、改进工程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密度细度等, 建筑性能,如凝结时间、泌水性、保水性、强度、体积变化和水化热、耐久性等. 8. 1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 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泥浆体的凝结可分为初凝和终凝。初凝表示水泥浆体失去流动性和部分可塑性,开始凝结。终凝则表示水泥浆体逐渐硬化,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具有一泄的机械强度,能抵抗一泄的外来压力。从水泥加水搅拌到水泥初凝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初凝时间”,到终凝所经历的时间称为“终凝时间”。在施工过程中,若初凝时间太短,往往来不及进行施工浆体就变硬,因此,应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混凝丄砂浆的搅拌、输送、浇注、成型等操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还应尽可能加快脱模及施工进度,以保证工程的进展要求。为此,各国的水泥标准中都规左了水泥的凝结时间。初凝时间,对水泥的使用更具有实际意义。根据中国水泥国家标准GB 175—1999 规泄,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390min° 8. 1?1凝结速度 水泥凝结时间的长短决泄于其凝结速度的快慢。从水泥的水化硬化过程可知,水泥加水拌和后熟料矿物开始水化,熟料中各矿物28d的水化速度大小顺序为CaA>CaS>C4AF>C2S, 并产生各种水化物,C3S与C2S水化生成C_S_H凝胶和Ca(0H)2, C3A与C4AF在石膏作用下?根据石膏掺量的不同可分别水化生成三硫型水化硫铝(铁)酸钙(AFt).单硫型水化硫铝(铁)酸钙(AFm)和C/H:個溶体。随着水化作用的继续进行,水化产物逐渐长大增多并初步联结成网,逐渐失去流动性与可塑性而凝结。所以,凡是影响水化速度的齐种因素,基本上也同样影响水泥的凝结速度,如熟料矿物组成、水泥细度.水灰比. 温度和外加剂等?但水化和凝结又有一左的差异。例如,水灰比越大,水化越快,凝结反而变慢。这是因为加水量过多.颗粒间距增大.水泥浆体结构不易紧密,网络结构难以形成的缘故。水泥的凝结速度既与熟料矿物水化难易有关,又与各矿物的含量有关。决左凝结速度的主要矿物为C3A 和C3S。R. H.鲍格和w?勒奇等人认为,C3A的含疑是控制初凝时间的决左因素。在C3A含量较髙或石膏等缓凝剂掺量过少时,硅酸盐水泥加水拌和后,C3血速反应,很快生成大量片状的水化铝酸钙,并相互连接形成松散的网状结构,出现不可逆的固化现象,称为“速凝”或“闪凝”。产生这种不正常快凝时,浆体迅速放出大量热,温度急剧上升。但是如果C3A较少(W2%)或掺加有石膏等缓凝剂,就不会出现快凝现象,水泥的凝结快慢则主要由C3S水化来决左。所以说,快凝是由C3A造成的,而正常凝结则是受 C3 S制约的。 事实上,水泥的凝结速度还与熟料矿物和水化产物的形态结构有关系。实验证明,即使化学组成和表而积完全相同的水泥,但由于锻烧制度的差异,仍可使熟料结构有所不同,凝结时间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急冷熟料凝结正常,而慢冷熟料常岀现快凝现象。这是因为慢冷时C。A能充分结晶,CsA晶体相对较多,使水化加快,而急冷时CsA固溶体与玻璃体中,由于玻璃体结构致密,相对CsA晶体水化较慢。同样,若水化产物是凝胶状的,则会 形成薄膜,包裹在未水化的水泥周围,阻碍矿物进一步水化,因而能延缓水泥的凝结。 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水泥的凝结速度。温度升髙,水化加快,凝结时间缩短,反之则凝结时间会延长,如图8. 1所示。所以,在炎热季石及高温条件下施工时,需注意初凝时间的变化,在冬季或寒冷条件下施工时应注意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以保证正常的凝结时间。 总之,影响水泥凝结快慢的因素是多方而的,但主要还是C3A的影响,因此在生产上都是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与应用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与应用 2013级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1班*** 摘要 通用硅酸盐类水泥的品种很多,不同的水泥间的差别也较大,可以满足各种工程的不同需要。其主要区别是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不同。合理选择水泥种类有助于质量保证。 关键词:硅酸盐水泥特性应用 1前言 水泥按照其用途和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通用水泥是指大量用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水泥。工程中最常用的硅酸盐类水泥,主要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类水泥六大类,统称为通用硅酸盐水泥。 2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 2.1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1]规定,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统称为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I型硅酸盐水泥,其代号为P·I;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II型硅酸盐水泥,其代号为P·II。 2.2硅酸盐水泥特点 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较高,主要用于重要结构的高强度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较快,硬化后的水泥石密实,耐冻性优于其他通用水泥,适用于要求凝结快、早期强度高、冬季施工及严寒地区遭受反复冻融的工程。抗碳化能力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过程叫碳化。硅酸盐水泥碱性强,密实度高,因此抗碳化能力强,适用于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如翻砂、铸造车间等,特别适用于重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及工程。干缩小。硅酸盐水泥加硬化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水化硅酸钙凝胶,使水泥石密实,游离水分少,不易产生干缩裂纹,可用于干燥环境中的混凝土工程。耐磨性好。硅酸盐水泥强度高,耐磨性好,适用于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工程,比如路面与地面工程。

波特兰水泥标准规范

波特兰水泥标准规范 本标准基于之前C150标准框架下发布的;在采用原来的指定标准数量上,以及在涵盖之前的基础上修订的,同时也是今年的最后修订。这个标准发行指定的规范名称后面的编码指的是原采用的规范或正在修改的。 这个标准已经被美国国防部的机构批准。 1. 范围 本规范包括八种类型的波特兰水泥,如下(见注2) 类型 I-用于不需其它特殊性能的水泥。 类型IA-除具有引气功能外不需其它特殊性能的水泥。 类型II-一般用途,更多的尤其是当中抗硫酸盐水泥水化热或中等水化热所需的。 类型IIA-带有引气型的中抗硫型的通用水泥。 类型III-高早强型水泥。 类型IIIA-具有引气功能的III型水泥。 类型IV-为低水化热型水泥。 类型V-为高抗硫型水泥。 注1—一些水泥与复合式分类指定,如I / II型,表明水泥符合指定类型的要求,所提供的必需是其他任何类型都适合用的。 当同时有SI和英制单位时,SI是标准使用单位。英寸-磅单位近似的提供仅有的信息。 本标准参考注释和脚注文本提供解释性材料。作为标准所要求时,注释和脚注(不包括那些表和图)不予考虑。

2. 引用文件 ASTM标准: C 33混凝土骨料 C 109 / C 109M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水泥砂浆(使用2至50立方毫米的试体) C 114 水泥化学分析的试验方法 C 115 水泥细度的波特兰浊度计试验方法 C 151 用于水硬性水泥压蒸膨胀试验方法 C 183 水硬性水泥的取样方法和测试数量 C 185 用于水硬性水泥空气含量砂浆试验方法 C 186 水硬性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 C 191 为水硬性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方法—用维卡针技术 C 204 水泥细度透气性的装置试验方法 C 219 有关水硬性水泥的术语 C 226 规范中使用引气的补充加气水泥的制造 C 266 为水硬性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方法—Gillmore针 C 451 用于水硬性水泥早期硬化试验方法—管理(粘贴法) C 452 波特兰的扩张潜力试验方法—硫酸盐接触水泥砂浆 C 465 规范中使用的添加剂制造水硬性水泥 C 563 在水硬性水泥中使用24小时抗压强度优化SO3的测试方法 C 1038 用于存储在水砂浆的水硬性水泥膨胀试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