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2号修改单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2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通则前言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
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5.1条);——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5.2.3、5.2.4条);——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4.3条和附录A);——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取消了A类硬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2.1.1条);——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4.5条,本版第5.2.6条);——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改为“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其中要求P.S.A 型、P.P型、P.F型、P.C型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并加注b说明‘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P.S.B型无要求。
建筑工程检测规范标准水泥1.《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GB 175-2007/XG1-20092.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419-20053.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ISO法)GB/T 17671-2005*4.水泥细度检测方法筛析法GB/T 1345-2005*5.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086.水泥原料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JC/T420-2006*7.水泥压蒸安定性实验方法GB/T 750-19928.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9.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土法GB/T 8074-2008*10.水泥取样方法GB/T 12573-200811.水泥包装袋GB 9774-201012.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GB/T 12960-2007建设用砂13.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14.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01(已作废)15.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混凝土16.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1-20021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18.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1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2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199521.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实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2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23.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1-20112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25.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0-2011砌筑砂浆26.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98-201027.建筑砂浆基本性能实验方法JGJ/T 70-200928.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 223-2010掺合料29.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19903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3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8混凝土外加剂3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33.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0034.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35.混凝土泵送剂JC 473-2009钢筋及其焊接、机械连接接头36.金属材料弯曲实验方法GB/T 232-201037.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38.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200239.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40.《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GB1499.2-2007/XG1-20094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范JGJ 107-20104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43.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0144.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预应力钢绞线4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46.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建筑用沥青47.建筑石油沥青GB/T 494-201048.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 GB/T 4507-199949.沥青延度测定法GB/T 4508-201050.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 4509-2010沥青混合料5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砌墙砖和砌块52.砌墙砖试验方法GB/T 2542-200353.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T 15229-2002 (GB/T 15229-2011 )54.混凝土多孔砖JC 943-20045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试验方法GB/T 4111-199756.混凝土实心砖GB/T 21144-200757.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实验方法GB/T 11969-200858.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59.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60.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JC/T 862-200861.烧结普通砖GB 5101-200362.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 13544-20116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64.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 13545-2003防水卷材65.建筑防水卷材实验方法第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厚度、单位面积质量GB/T 328.4-200766.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18242-200867.建筑防水卷材实验方法第8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拉伸性能GB/T328.8-200768.建筑防水卷材实验方法第10部分:沥青和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不透水性GB/T328.10-200769.建筑防水卷材实验方法第11部分:沥青防水卷材耐热性GB/T 328.11-200770.建筑防水卷材实验方法第15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低温弯折性GB/T 328.15-200771.建筑防水卷材实验方法第26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浸涂材料含量)GB/T328.26-200772.建筑防水卷材实验方法第27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吸水性GB/T328.27-2007防水涂料73.建筑防水涂料实验方法GB/T 16777-200874.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JC/T 408-200575.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JC/T 864-200876.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2003陶瓷砖77.陶瓷砖试验方法第9部分:抗热震性的测定GB/T 3810.9-200678.陶瓷砖GB/T 4100-2006外墙粘结性能79.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 110-200880.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200081.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58-2004其他8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83.建筑材料术语标准JGJ/T 191-20098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建筑门窗85.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86.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7-200887.建筑外窗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88.建筑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 205-2010简易土工实验89.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90.灌砂法试验方法T 0111-1993*91.击实试验方法T 0131-2007*92.土实验仪器击实仪GB/T 22541-20089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预应力锚具、夹具、硬度9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079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2010。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前言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
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5.1条);——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5.2.3、5.2.4条);——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4.3条和附录A);——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取消了A类硬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2.1.1条);——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4.5条,本版第5.2.6条);——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改为“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其中要求P.S.A 型、P.P型、P.F型、P.C型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并加注b说明‘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P.S.B型无要求。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术语和定义、分类、组分与材料、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1996,eqv ISO 680:1990)GB/T 203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 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eqv ISO 9597:1989)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T 5483 石膏和硬石膏GB/T 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 9774 水泥包装袋GB 12573 水泥取样方法GB/T 12960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idt ISO 679:1989)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JC/T 420 水泥原料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JC/T 667 水泥助磨剂JC/T 742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 common portland cement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4 分类本标准规定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章节一:引言引言部分会介绍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土木工程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中的材料,其质量和可靠性对工程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确保硅酸盐水泥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以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要求。
章节二:范围该章节会详细描述本标准适用的范围,包括适用于不同种类硅酸盐水泥以及适用于不同建筑工程的范围和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和国际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章节三:术语和定义此章节将列出在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确保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的一致性。
例如,术语“硅酸盐水泥”将被定义为由石灰石、粘土和其他材料经过研磨和混合产生的水泥。
章节四:分类和代号在此章节中,将介绍硅酸盐水泥的不同分类和代号。
例如,硅酸盐水泥根据其用途和主要成分可以分为一般硅酸盐水泥、耐磨硅酸盐水泥和高硫硅酸盐水泥。
章节五:要求该章节将是本标准的核心部分。
将详细说明硅酸盐水泥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的要求。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凝结时间和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物含量、硅酸盐含量和各种离子含量等;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渗透性等。
此外,还会介绍硅酸盐水泥的热稳定性、耐候性和其他特殊性能的要求。
章节六:检验方法此章节将详细说明硅酸盐水泥的各项性能和指标的检验方法。
例如,介绍样品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能测试的实验条件和化学性能分析的实验步骤。
章节七:检验规则在该章节中,将介绍硅酸盐水泥的检验规则,包括样品的选择、取样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判定标准。
这些规则将确保硅酸盐水泥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章节八: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在这一章节中,将详细介绍硅酸盐水泥的标志要求、包装要求和运输贮存要求。
这些要求将有助于确保硅酸盐水泥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章节九:质量证明和质量控制此章节将介绍质量证明和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
这包括硅酸盐水泥生产厂家必须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和稳定性。
《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自6月1日起实施
为完善水泥产品技术标准,推动水泥行业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新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国家标准,代替1999年发布的三个水泥产品有关标准。
新标准将于6月1日实施。
新标准将原来的三个国家标准整合为一个国家标准,解决了水泥强度检测方法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问题。
新标准最大的亮点是取消了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和32.5R强度等级。
取消这二个等级,将提高我国水泥产品档次,压缩小水泥生产企业生存空间,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推动水泥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调整产业结构。
新标准的实施将对水泥企业发展以及行业结构调整带来重大影响。
为了做好新标准的实施工作,建材行办、宁夏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联合于近日举办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国家标准培训班。
(建材行办)。
86工信部公示GB175-××××版《通用硅酸盐水泥》(报批稿)本刊讯 2020年4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在工信部官网公示了GB175-××××版《通用硅酸盐水泥》(报批稿)。
该报批稿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根据国标委综合【2013】80 号文件精神修订,用以代替GB 175-2007版《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版《通用硅酸盐水泥》(报批稿)修订原则为:进一步向EN197-1 靠拢,响应“一路一带”倡议;优化水泥性能、适应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完善水泥组分相关规定,促进水泥规范生产;维持水泥多品种、多等级的先进性,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同时,基于水泥工业面临的形势,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等。
根据相关政策的要求,本次标准修订着眼于“双轮驱动”、“增品种、提品质”、“绿色化”、“标准化、系列化、可追溯”、“水泥生产应用区域化”,主要围绕通用硅酸盐水泥产品的标准化以及水泥品质的提高等方面开展工作,促进我国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将报批稿与GB 175-2007版《通用硅酸盐水泥》及其第1号、第2号、第3号修改单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由于水泥质量的合格与否涉及建筑物的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所以修订为全文强制性标准。
(2)增加了GB 31893《水泥中水溶性六价铬(VI)的限量及测定方法》;增加了GB/T21371《用于水泥中的工业副产石膏》;增加了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增加了GB/T ×××《粉煤灰中的铵离子含量的限量及检验方法》;增加了GB/T 35164-2017《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石灰石粉》;水泥组分测定改为“按GB/T 12960《水泥组分定量测定》进行”;增加了型式检验和检验频次的要求,以及判定规则。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实施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新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3.17•【字号】渝经建材[2008]9号•【施行日期】2008.03.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实施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新标准的通知(渝经建材〔2008〕9号)各区县(自治县)经委(经贸委、企业发展局),各有关单位: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已于2007年11月9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代替原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新标准的实施将对进一步规范我市水泥企业生产,提高水泥实物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推动水泥产业结构调整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了做好水泥新标准实施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水泥产品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的主要变化是: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在技术要求、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合格判定等方面做了较大的变动。
特别是在水泥品种划分、混合材种类、取消P.O32.5(R)、增加了氯离子限量的要求、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水泥组分定期校核要求及水泥出厂合格证等方面较原老标准都有较大的修改。
新标准不仅对硅酸盐水泥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做了较为详细规定,强化了生产过程控制,而且还在交货与验收中增加了安定性仲裁检验时间,以及包装标志中将“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8%”改为“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等方面的内容,所有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都必须严格执行。
二、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建材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在各自职能范围内监督指导并帮助生产、施工企业和质检机构做好实施水泥新标准的各项工作。
硅酸盐水泥产品内控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通用硅酸盐水泥生产的组份材料、技术要求、实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各种品种、强度等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和检验。
2、引用规范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及相应的检验规范。
3、分类本规范规定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各品种的组分和代号应符合5.1的规定。
4、组分与材料4.1 组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 材料4.2.1脱硫石膏脱硫石膏:以硫酸钙为主要成份的工业副产物。
采用前应经过实验证明对水泥1 / 5性能无害。
4.2.2 活性混合材料应符合GB/T203、GB/T18046、GB/T1596、GB/T2847规范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4.2.3 非活性混合材料活性指标分别低于GB/T203、GB/T18046、GB/T1596、GB/T2847规范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石灰石和砂岩,其中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质量分数)应不大于2.5%。
4.2.4 助磨剂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助磨剂,其加入量应不大于水泥质量的0.5%,助磨剂应符合JC/T667的规定。
5、强度等级5.1 普通硅酸盐水泥:本公司只生产42.5R强度等级水泥;5.2复合硅酸盐水泥:本公司只生产32.5、32.5R强度等级水泥。
6、技术要求6.1 化学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含量%)表26.2 碱含量(选择性指标) 有要求时参照GB175-2007规范的要求。
6.3 物理指标6.3.1 凝结时间6.3.1.1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60min,终凝不大于300min。
6.3.1.2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60min,终凝不大于390min。
6.3.2 安定性:沸煮法合格。
6.3.3 强度6.3.3.1规范:6.3.3.2要求:28天抗压强度不大于1.1(为同品种同强度等级水泥28天抗压强度上月平均值)。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ICSQ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5 —2007代替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通用硅酸盐水泥Common Portland Cement前言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本版前言);——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本版第3章);——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
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5.1条);——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5.2.3、5.2.4条);——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4.3条和附录A);——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取消了A类硬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2.1.1条);——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4.5条,本版第5.2.6条);——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改为“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其中要求P.S.A型、P.P型、P.F型、P.C型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并加注b说明‘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P.S.B型无要求。
通用硅酸盐水泥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通则通用硅酸盐水泥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分类、组分与材料、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1996,eqv ISO680:1990)GB/T203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eqv ISO9597:1989) GB/T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T5483 石膏和硬石膏GB/T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9774 水泥包装袋GB12573 水泥取样方法GB/T12960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GB/T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idt ISO679:1989)GB/T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JC/T420 水泥原料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JC/T667 水泥助磨剂JC/T742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3 定义与分类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Common Portland Cement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